收藏 分销(赏)

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01123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名词解释:中医学:中医学即中国医药,亦称祖国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延长寿命的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明中医学的基本概论、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学科。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气一元论(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整体观念:所谓整体观念,是指中医学对人体本身的完整性以及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统一性的整体认识。(此概念的内涵有两个要点,一是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二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性。)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

2、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的对立制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种物质势力,这种对立表现为相互间的制约。阴阳平衡:所谓阴阳平衡是讲阴阳双方的势力或数量是相对恒定的。这种相对的稳定状态是靠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依存互根来维持的。生克制化:生克,即指五行“相生”和“相克”,它是指五行间正常的相互资生和相互克制的关系。制化,指五行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作用。所产生的调节作用。制即制约,化是化生,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联系,正是由于存在着这四种联系方式,才保证

3、了制化关系的正常,维护了事物的存在和正常的活动变化。相乘:即乘虚侵袭之意,是克制太过的表现,也称作“倍克”。相侮:又称为“反侮”或“反克”,即恃已之强,凌彼之弱,侮所不胜的异常克制现象。藏象:指脏腑虽藏于机体之内,但其生理、病理等方面都有征象表现于外。“象”是“藏”的外在反映,“藏”是“象”的内在本质。奇恒之腑:奇,异常、不同之意;恒,是常、通常的意思。奇恒之腑不同于脏和腑,功同脏,形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其为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器官。神:广义的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活动。肺主气:指肺主管呼吸之气,进行体内外气体交

4、换;主管全身之气,调节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通调水道:指肺脏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维持着水液代谢平脾统血:指脾能调节血液循环,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流行,不使其溢出脉外的功能。肝主疏泄:肝具有疏通畅达、宣泄升发的功能,使全身的气机畅行,气、血、津液通畅,使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致瘀积而正常排泄。天癸: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一种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称作“天癸”。水谷之海: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口,经食道而容纳于胃腑,故称胃为“水谷之海”,又称“太仓”。骨:就是骨骼,它作为人体的支架,有支撑躯干、保护内脏的作用,还可化生骨髓、主司人体的运动。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

5、生命活动的具有很强活力和不断运动着的精微物质。气化: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虚里:心尖搏动处为虚里,可反映宗气的盛衰。血:血是运行在脉管中的含有丰富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津液:津液是人体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元气:元有原始、基本之意,元气就是人体最基本、最主要的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宗气:宗气是积于胸中的气。气能生津:气的气化功能是津液化生的动力。气有行津:津液的输布、排泄依靠气的气化功能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推动作用。营气:营气是运行在脉管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卫气:卫气是行于脉外有防御作用的气。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以及经络与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的相互关系

6、的学说。经络: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十二经别: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能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十五别络:从十二经脉、任脉、督脉各分出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有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的作用。十二经筋: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跷脉:跷,是经健跷捷之意,阴阳跷脉主司下肢的运动,能使下肢灵活跷捷,故称跷脉。督脉:总督、统帅的意思。能总督全身的阳气,是阳经经脉的总领,故称督脉。带脉:带,束带之意,因为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故称带脉。经气:经络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称为“经气”。感应传导:指

7、经络系统对于针刺或其它刺激的一种感觉传递和通导作用。(即酸、麻、胀、痛等感觉沿着经络循行的方向传递扩散)气机: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化:广义的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地说,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等。狭义的气化,是指三焦输布水液的功能,也叫三焦气化。病因学说:研究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和引起的病证的临床表现。病因:破坏人体生理平衡状态,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叫做病因。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善行数变:指风邪引起的病证,病位不固定,呈游走性;发病急骤,变化多端。疫疠:疫疠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痰饮: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形

8、成的病理产物。质稠粘而厚的叫痰;质清稀而薄的叫做饮,两者常合称为痰饮。有形之痰:指咯吐出的痰浊,能看到形状,摸到实体,听到痰浊的声响。无形之痰:多见症状,不见形质的痰浊,包括瘰疠、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痰浊。瘀血:凡是离经的血积存在体内,或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经脉、脏腑内的血液,都是瘀血。正气:指机体的生理机能(包括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精、气、血、津液等生理功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疾病: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与外界环境和人体内部的各种阴阳协调平衡受到破坏,阴阳失调、偏盛偏衰,就会发生疾病。病机: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实证:实诈是以邪气亢盛为主

9、的一种病理表现。虚证:虚证是以正气虚弱为主的病理表现。阴阳失调:致病邪气侵入人体,机体阴阳消长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出现阴阳偏盛和偏衰、阴不制阳和阳不制阴的病理变化。阳虚:阳虚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偏衰,产热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偏亢,机能衰减的病理状态。气机失常: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不能正常进行,气的运行紊乱,升降失调,出入不利,表现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的病理状态。气滞:指气的运行滞涩不通畅。证: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及邪正关系所作的病理概括。正治:正治又称“逆治”,是采用与疾病性质相反的方法和药物来进行治疗。反治:反治又称“从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方法。三因制宜:在治疗疾病时,把季节、地区、体质、年龄等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以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物点对人体疾病所产生的影响,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叫做“因地制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