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00td大豆热榨车间工艺设计.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100971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td大豆热榨车间工艺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00td大豆热榨车间工艺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00td大豆热榨车间工艺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00td大豆热榨车间工艺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00td大豆热榨车间工艺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录(一) 前言1 (二) 工艺流程设计方案的确定2(三) 物料衡算5(四) 热量衡算8(五) 设备选型10(六) 设计小结13(七) 参考文献 14(八) 附 录 14前 言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油兼用农产品、既能食用,又可用于榨油。作为食品,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它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的组成比例非常接近于肉类食品。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为3545,比禾谷类作高67倍。氨基酸组成平衡而又合理,尤其富含8种人体所必要的氨基酸。大豆制品如豆腐、千张、豆瓣酱、豆腐乳、酱油、豆豉等,食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东亚国家的传统副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极力主要发展大豆食品,以解决目前发展中国家

2、蛋白质资源不足的现状。近年来,美、日等国家竞相利用脱脂大豆制作食用脱脂豆粉,提取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用以制造人造肉、点心、饼干等高蛋白食品,以预防由于食肉过多而引起的心脏病或肥胖症。 作为油料作物,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饼粕的提供者。每1吨大豆可以制出大约0.2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粕。用大豆制取的豆油,油质好,营养价值高,是一种主要食用植物油。作为大豆榨油的副产品,豆粕主要用于补充喂养家禽、猪、牛等的蛋白质,少部分用于酿造及医药工业。大豆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如今世界各地均有种植,其产量约占世界油料总产量的50。2004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2981万公顷,比2003年的2

3、927万公顷略有回升。2003年美国大豆总产6579.5万吨,居世界第一;巴西大豆种植面积1843.87万公顷,总产5154万吨,居世界第二;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1240.0万公顷,总产达3550万吨,居第三;中国大豆总产1650万吨,居第四。 我国的大豆种植遍布全国,以东北各省及黄淮平原各省较为集中。东北三省的大豆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大豆总面积的40,黄淮流域约占38,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占17,其余占5。近年来,中国大豆播种面积和单产都有所提高,但与美国大豆产业相比,我国在生规模、单产水平、社会化服务水平、产业化水平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一、设计依据1.1工艺流程方案的确定1.1.1设计要求设计题目:

4、 100t/d大豆热榨车间工艺设计大豆原料: 含油率:18% 含杂率:清理前6%;清理后0.5%清理损耗:0.5%水分:10%-12%含皮率:8%工艺指标: 仁中含油率2.7%清理后油料中含杂量0.5%;杂中含油料0.5%脱皮后皮中含油率0.6%皮中含仁率0.6/2.7=2.9%脱皮水分:9%软化水分:10-12%11-14%设计方案:本设计采用传统的大豆热榨技术,利用预榨浸出取油工艺。工艺流程:大豆清选干燥破碎脱皮软化轧胚蒸炒压榨过滤原油 杂质 水 皮 水 饼 渣 1.2 工艺流程说明1.2.1清理除杂目的:油料中往往混有各种各样的杂质。如在收获、晾晒、运输和贮藏中,难免会混进石块、泥土、茎

5、叶和其他杂物,以及其他作物的种子、异种油料籽粒或瘪籽、碎籽等。清理的目的在于:去除不含油的杂质,减少油脂被杂质吸附而损失,从而提高出油率;清除带有颜色或者异味的杂质,以提高油脂质量,及饼粕的综合利用价值;去除各种体积大、质地硬、数量多的杂质,以利用提高设备的处理能力,减轻设备的磨损,提高工作效率。油料清理的方法常有:筛选、磁选、比重去石、风选、水选、组合式清理等。大豆油料中通常含有石子比较多,根据其自身特点除振动筛外还选用比重去石法和磁选法进行清理。比重去石法是利用油料籽粒与石子类杂质的比重差异,使其在去石机内的鱼鳞板上受气流和振动的作用。产生不同的运动轨迹,从而使二者分离,并使油料籽粒被分级

6、。磁选设备是专门用来清除油料中滋性金属杂质的清选设备。油料在收获、清选及输送过程中难免混入一些铁钉、螺帽、螺栓等磁性金属杂质。虽然这些杂质在油料中含量很少,可是它们的危害很大,容易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严重的会导致设备事故和安全事故,对此必须引起重视。1.2.2调质干燥在进行破碎前需将物料的水分进行合理的降低有利于破碎,由热风加热干燥使水分降至9%,加热时间20-30min,温度在60-65。1.2.3破碎脱皮破碎的目的:首先是使油料具有一定的粒度以符合轧坯条件;其次是油料破碎后表面积增大,利于软化时温度和水分的传递,软化效果好。另外,对于颗粒较大的压榨饼块,也必须将其破碎成为较小的饼块,才更利

7、于浸出取油。大豆脱皮是生产低温食用豆粕和高蛋白饲料豆粕制油工艺中所必须的,其目的是提高豆粕中的蛋白质含量和减少豆粕的纤维素含量。在常规的生产高温饲用豆粕的大豆预处理工艺中,有时也设置大豆脱皮工序,其目的是增加浸出设备的处理量,降低豆粕的残油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和提高浸出毛油的质量。为了充分利用制油后的大豆粕做食品蛋白用,就需要将富含纤维素的皮层脱去。提高出油率,提高油脂和饼粕的质量,充分发挥制油设备的生产能力并有利于皮壳的综合利用。破碎后的油料粒度均匀,不出油,不成团,少成粉,粒度符合表所示的要求。为了达到破碎的要求,必须控制破碎时油料的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过高,油料不易破碎,且容易被压

8、扁、出油、成团,还会造成破碎设备不易吃料等;水分含量过低,将增大粉末度,粉末过多也容易成团。此外,油料的温度也会对破碎效果产生影响。1.2.4软化软化的目的:即通过对温度和水分的调节,使油料具有适宜的弹塑性,减少轧坯时的粉末度和粘辊现象,以保证坯片的质量。软化还可以减少轧坯时由于轧辊磨损造成的机器的振动,以利于轧坯操作的正常进行。要求:应根据油料的种类和所含水分的不同制定软化温度,确定软化是进行加热去水操作还是加热湿润操作。当油料含水量高时,软化温度要低一些;反之,软化温度可高一些。同时还应根据轧坯效果调整软化条件。要求软化后的料粒有适宜的弹塑性及均匀透彻等。大豆软化操作的条件软化参数软化前水

9、分(%)软化后水分(%)软化后温度()软化时间(min)大豆10-1211-147020-30大豆软化后,豆瓣不应有白心,口咬不粘牙,手捏有软熟的感觉。1.2.5轧坯轧坯的目的:为了尽量破坏大豆细胞的细胞壁,使油脂能容易地从油籽细胞内制取出来,增大料胚的表面积,缩短油从料胚中被取出的路径,通常采用轧胚工艺。要求:料坯薄而均匀,粉末度小,不露油。料坯的厚度为大豆0.3mm 以下,棉仁0.4mm以下,菜籽0.35mm以下,花生仁0.5mm 以下。粉末度要求控制在孔径20目筛下物不超过3%。1.2.6预压榨压榨取油的过程,就是借助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将渣料中挤压出来的过程,压榨取油效果取决于许多因

10、素,主要包括渣料结构和压榨条件两大方面。此外,榨油设备结构及其选型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影响出油效果。(a)榨料结构的影响,在要求残油率较低的情况下,榨料的合理低水分和高温是必需的,但榨料温度过高而超过某一限度(如130)不允许的;(b)压榨条件的影响,除榨料自身结构条件以外,压榨条件如压力、时间、温度、料层厚度、排油阻力等是提高出油效果的决定因素;(c)榨油设备的影响,榨油设备的类型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艺条件的确定,要求压榨设备在结构设计上应该尽可能满足多方面的要求。此外,压榨取油的必要条件:l 榨料里面的通道中油脂的液压愈大愈好一般说,压榨时传导于油脂的压力愈大,油脂的液压也就愈大。在料子

11、一定的结构 机构性质下,为提高油脂上的压力,就必须提高施于料子的压力(要使克服凝胶骨架阻力的压力所占的比重降低, 必须改变料子的结构机械性质)。但如前所述,压力过度易使流通道封闭和收缩,影响出油效率。l 压榨过程中流油毛细管直径愈大、数量愈多愈好(即多孔性愈大愈好)榨料的多孔性是直接影响排油速度的重要因素。要求榨料 (或饼)的多孔性在压榨过程中,随着变形仍能保持到终了,以保证油脂流出至最小值。l 流油毛细管的长度愈短愈好流油毛细管长度短即榨料层薄)而暴露的表面积大,则排油速度快。l 压榨时间在一定限度内要尽量长些压榨过程中应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榨料内油脂的充分排出,但是时间太长,则因流油通道变狭

12、甚至闭塞而凑效甚微。l 受压油脂的粘度愈低愈好粘度愈低,油在榨料内运动的阻力愈小,愈有利于出油。因此,生产中是通过备料(蒸炒)来提高榨料的温度,使油脂粘度降低。1.3工艺计算物料衡算示意图: N1 N2 N3 N4 N5 N6 N7 大豆 清选 干燥 破碎 脱皮 软化 轧胚 蒸炒 E1 E2 E3 E4 E5 E6 E7N8 N9压榨 过滤 原油 E8 E91.3.1原料性质1、原料大豆N1=100吨/天,设杂质中不含水、油,其组成为:杂质:6%皮:8%仁:90%油:18%水:12%惰性固体:65.7%2、杂质去除率为90%使杂质降到0.5%以下3、干燥前水分13%,干燥后水分10%,温度控制

13、在654、热脱皮时温度为干燥温度,脱皮效率为95,皮中含仁0.55、破碎度为4-6瓣6、软化前水分为10%,软化后水分为14%,软化温度控制在807、轧胚厚度为0.3mm8、蒸炒前水分14%,蒸炒后水分3%,蒸炒温度控制在1209、压榨豆饼含油(干基)8%10、毛油残渣0.3%,渣中残油20%11、皮含水13.5%,含油0.9%1.3.2物料衡算1.3.2.1原料成分(T/D)含杂量:100*6%=6含仁量:100*(1-6%)*92%=86.5含皮量:100*(1-6%)*8%=7.5含油量:100*(1-6%)*18%=17含水量:100*(1-6%)*12%=11.3惰性物质:100*(

14、1-6%-11.3%-17%)=65.7已知大豆皮中含水13.5%,则豆皮中水的重量=豆皮重13.5%=7.50.135=1.0125吨/天 仁中水的重量=总水量-豆皮中水量=11.3-1.0125=10.2875吨/天 仁中水的含量%=仁中水的重量/仁重=10.2875/86.5=13.2% 仁中油的含量=油总量/仁总量=17/86.5=19.65%1.3.2.2各工序物料计算1、清选工艺要求:要使清理后油料中含杂量小于0.5%,下脚中含油料量小于0.5%.已知杂质含量6%,去除率90%则清理除杂质量E1=N16%0.90=1006%0.90=5.4吨/天经清理后物料量N2=N1-E1=10

15、0-5.4=94.6吨/天2、干燥工艺要求:使水分含量调节到最适合进行破碎的状态.已知干燥前水分13%,干燥后水分10%干燥脱去的总水分E2=N2(13%-10%)=94.60.03=2.838吨/天仁失水=仁重(13 %-10%)=86.50.03=2.595吨/天皮失水=总脱去的水-仁失水=2.838-2.595=0.0243吨/天经干燥后的物料N3=N2-E2=94.6-2.838=91.762吨/天干燥后仁中含油%=油总重/干燥后仁总重100%=17/91.762100%=18.53%干燥后皮重=7.5-0.0243=7.4757吨/天干燥后皮含水=(1.0125-0.0243)7.4

16、757=13.2%3、破碎破碎时没有物料的损失或增加,故 E3=0,N4=N3=91.762吨/天4、脱皮E4为豆皮,N5为仁已知豆皮中含仁0.5%,仁中含豆皮5%依据前后物料平衡,可列出如下方程组:E40.5%+N5(100-5)%=86.5-2.595=83.905 (1)E4+N5=N4=91.762 (2)由方程组可解得:分离出的物料总量(豆皮,小量仁)E4=3.46吨/天, 脱皮后的物料N5=88.3吨/天E4中仁重=E40.5%=3.460.005=0.0173吨/天E4中豆皮重=E4-E4中仁重=3.46-0.0173=3.443吨/天E4中水重=0.017313.2%+3.44

17、312.8%=0.443吨/天E4中油重=仁重仁中含油量+豆皮重豆皮含油量=0.017318.9%+3.4430.9%=0.034吨/天E4中油的重量百分比=E4中油重/E4=0.0343.46=0.99%N5中仁重=N5(100%-5%)=88.30.95=83.885吨/天N5中的豆皮重=N55%=4.415吨/天N5中的水重=83.88513.2%+4.41512.8%=11.638吨/天N5中的油重=83.88518.9%+4.4150.9%=15.894吨/天N5中水的重量%=N5中水重/N5=11.63888.3100%=13.2%综上豆皮、仁平衡表如下:表1.豆皮、仁平衡表成份输

18、入输出项目重量T/D项目重量T/D豆皮原料中皮干燥豆皮除水干燥后豆皮重合计7.50.02437.4757E4中豆皮N5中豆皮 干燥后豆皮重合计3.443 4.4157.858仁原料中N1仁干燥除仁水仁干燥后仁重合计86.52.59584.286E4中仁N5中仁干燥后仁重合计 0.017383.88583.90235、软化软化前水分10%,软化后水分为14%软化需要增加的水重E5=N5(14%-10%)=88.30.04=3.532吨/天软化后物料重N6=N5+ E5 =88.3+3.532=91.832吨/天N6含水=N614%=91.8320.14=12.856吨/天N6中油的重量%=N5中

19、油重N6=15.89491.832=17.3%6、轧胚时没有物料的损失或增加,故 E6=0,N7=N6=91.832吨/天7、蒸炒蒸炒前水分14%,蒸炒后水分3%蒸炒脱去的水分E7=N7(14%-3%)=91.8320.11=10.102吨/天经蒸炒后的物料N8=N7-E7=91.832-10.102=81.73吨/天N8中油的重量%=N7中油重N8=15.89481.73=19.44%8、压榨已知压榨大豆饼(干基)含油8%可列方程组:E8+N9=N8=81.73 E8+N98%=15.894解方程组得压榨后榨出的油E8=12.27吨/天,压榨饼N9=72.13吨/天压榨饼含油重=N98%=7

20、2.130.08=5.77吨/天9. 过滤油中含渣重= E80.3%=12.270.003=0.03681吨/天饼中含油重= N920%=72.130.2=14.427吨/天物料衡算后的总表如下:表2.物料衡算总表类别输入输出物料名称重含量%重量T/D物料名称重量T/D水原料大豆1212脱皮中E4 0.443干燥失水E22.838软化加水E5 3.532蒸炒失水E7 10.102合计12合计16.915油原料大豆1818脱豆皮E40.034压榨E812.27饼N9中油量 5.77合计18合计18总物料原料大豆100去杂质E1 5.4干燥除水E22.838脱豆皮E4 3.46软化E53.532蒸

21、炒E7 10.102压榨排油E812.27压榨出饼N9 72.13合计100合计1001.3.3热量衡算(一)热量衡算的依据:油脂工厂中热量衡算一般用下式表示:输入输出Q1+Q2=Q3+Q4+Q5+.Q1所处理物料带入设备的热量Q2由加热剂(或冷凝剂)传给设备或所处理物料的热量以上为输入热量Q3所处理物料从设备中带出的热量Q4由水分损失带走的热量Q5设备散失的热量以上为输出热量(二)热量计算需要热量计算的有:干燥,软化,蒸炒1.干燥的热量计算(1)带入的热量 水分带入热量G水=12吨 Q1水=G水ct=1210001100024=2.88108卡 大豆干基带入的热量 G干基=100(1-13%

22、)-2=85吨Q干基=G干基Co.t=8510000.462100024=9.428108卡 Q1=Q1水+Q干基=2.88108+9.428108=12.3048108卡(2)带出热量 G3干基=85(1-10%)=76.5吨 Q3料=G干基Co.t=76.510000.462100060=2.1206109卡Q3水=G3水ct=(12-3.244)10001100060=5.253108卡Q3=Q3料+Q3水=2.1206109+5.253108=2.646109卡(3)损失热量干燥剂G水=E2=3.244吨Q4=Q损失=E2ct1=3.244100011000(60-24)=1.1681

23、08卡 (4)设备散热引起的热量损失热损失Q5初步按总量的5%计算 Q5=(Q3料+Q3水)5%=2.6461090.05=1.323108卡 (5)加热剂带入热量Q2=(Q3料+Q3水)+Q4+Q5-Q1 =(21.206+5.253+1.168+1.323-12.3048)108=1.6453109卡Q输入=Q1+Q2=(1.23048+1.6453)109=2.895109卡Q输出=Q3+Q4+Q5=(2.646+0.1168+0.1323)109=2.895109卡Q输入=Q输出,由此可知干燥过程的热量是平衡的。2.软化的热量计算(1)带入的热量 水分带入的热量G水=N5中的水重=9.

24、433吨 Q1水=G水ct=9.43310001100065=6.13108卡 大豆干基带入的热量 G干基=76.5-3.363=73.137吨 Q1干基=G干基Co.t=73.13710000.462100065=2.1963109卡 Q1=Q1水+Q1干基=(0.613+2.1963)109=2.8095109卡(2)物料带出热量 水分带出热量 G3水=13.328吨 Q3水=G3水C.t=13.32810001100080=1.066109卡 大豆干基带出的热量 G3料=76.5吨 Q3料=G料Co.t2=76.510000.462100080=2.827109卡 Q3=Q3水+Q3料=

25、(1.066+2.827)109=3.894109卡(3)软化加水带入的热量 Q4=3.89510001100080=3.116108卡(4)设备散热引起的热量损失 Q5=(Q3水+Q3料)5%=(10.66+28.27)1080.05= 1.947108卡(5)加热剂带入热量 Q2=(Q3料+Q3水+Q4+Q5)-Q1 =(1.066+2.827+0.3116+0.1947)109-2.8095109= 1.5905109卡 Q输入=Q1+Q2=(2.8095+1.5905)109= 4.4109卡 Q输出=Q3+Q4+Q5=(3.894+0.3116+0.1947)109=4.4109卡

26、Q输入=Q输出,由此可知软化过程的热量是平衡的。3.蒸炒的热量计算(1)带入的热量水分带入的热量G水=N6中的水重=13.328吨 Q1水=G水ct=13.32810001100080=1.066109卡大豆干基带入的热量G干基= N7(1-14%)=95.1990.86=81.871吨Q干基=G干基Co.t=81.87110000.462100080=3.026109卡Q1=Q1水+Q干基=1.066109+3.026109=4.092109卡(2)带出热量 G3干基=81.871(1-3%)=79.41吨 Q3料=G干基Co.t=79.4110000.4621000120=4.403109

27、卡 Q3水=G3水ct=(13.328-10.8)100011000120=0.304109卡 Q3=Q3料+Q3水=4.403109+0.304109=4.707109卡(3)损失热量 干燥剂G水=E7=10.8吨 Q4=Q损失=E7ct1=10.8100011000(120-80)=0.432109卡(4)设备散热引起的热量损失 热损失Q5初步按总量的5%计算 Q5=(Q3料+Q3水)5%=(4.403109+0.304109)0.05=0.0216109卡(5)加热剂带入热量Q2=(Q3料+Q3水)+Q4+Q5-Q1 =(4.403+0.304+0.432+0.0216-4.092)10

28、9=1.068109卡Q输入=Q1+Q2=(4.092+1.068)109=5.16109卡Q输出=Q3+Q4+Q5=(4.707+0.432+0.0216)109=5.16109卡Q输入=Q输出,由此可知蒸炒过程的热量是平衡的。1.4 设备选型1.4.1清理设备1.4.1.1筛选设备选用TQLM100型平面回转筛,其产量为79t/h:产量取7t/h,则所需台数=100/(8*24)=0.78所以选用1台TQLM100型平面回转筛。处理量动力外形尺寸机重79t/h0.75KW203015501200mm750kg1.4.1.2磁选设备选用TCXY40型永磁滚筒,其技术规格为:产量:20t/h

29、动力配备:0.55kw选用1台TCXY40型永磁滚筒作为磁选设备。处理量滚筒(长度直径)动力外形尺寸机重20t/h400300mm0.55KW955620662mm220kg1.4.1.3去石设备选用TQSC100型吹式比重去石机,其技术规格为:处理量:6.8t/h 动力配备:3kw则所需台数=100/(6.8*24)=0.61选用1台TQSC100型吹式比重去石机作为去石设备。处理量筛面尺寸(长宽)动力外形尺寸机重6.8t/h12001000mm3KW155014801630mm220kg1.4.2干燥设备选用LH.7.5型流化槽干燥机,其技术规格为:处理量:7.5t/h 则所需台数=100

30、/(7.5*24)=0.56 取1选用1台LH.7.5型流化槽干燥机作为干燥设备。处理量热风容器风量热风温度外形尺寸受烘时间7.5t/h3750 m3/h180314654512560mm40s1.4.3破碎设备选用YPSG25100型双对齿辊破碎机,其技术规格为:处理量:150-200t/d 则所需台数=100/150=0.67 取1选用1台YPSG25100型双对齿辊破碎机作为破碎设备。处理量破碎粒度(粒)功率外形尺寸机重150-200t/d1/4-1/822.37KW18009001680mm40kg1.4.4软化设备选用RHG1503型软化锅,其技术规格为:处理量:120-160t/d

31、 则所需台数=100/150=0.67 取一台选用1台RHG1503型软化锅作为软化设备处理量动力外形尺寸使用压力120-160t/d30KW295624604140mm11000MPa1.4.5轧坯设备选用FRFM32in/84in型轧坯机,其技术规格为处理量:500t/d则所需台数=1选用FRFM32in/84in型轧坯机作为轧坯设备处理量坯片厚度功率外形尺寸轧辊压力500t/d0.25 - 0.35mm160KW469038602150mm35T1.4.6压榨设备选用ZX28型螺旋榨油机,其技术规格为处理量:50t/d则所需台数=100/50=2选用3台ZX28型螺旋榨油机作为压榨设备处

32、理量干饼残油率动力外形尺寸机重40-60t/d5-7.5%45KW374019203843mm9160kg1.4.7油渣分离设备澄油箱1.4.8输送设备1.4.8.1斗式提升机选用TDTG20/11型斗式提升机,其技术规格为处理量:7.6-9.9t/h(取8 t/h)则所需台数=100/(24*8)=0.52 取一台输送量畚斗间距畚斗带线速外形尺寸平均机重7.6-9.9t/h 300mm1.5m/s70425525106mm80kg/m根据需要选用1台TDTG20/11型斗式提升机1.4.8.2水平埋刮板送机选用GSS.12型埋刮板送机,其技术规格为处理量:10t/h则所需台数=100/(24

33、*10)=0.42 取一台输送量输送距离机槽宽机槽高配备功率10t/h 50m120mm120mm2.3KW根据需要选用1台GSS.12型埋刮板送机1.4.8.3埋刮板输送机选用GSQ25型埋刮板送机,其技术规格为处理量:15t/h输送量平运距离刮板线速机壳高机壳宽15t/h 5m0.32m/s160mm250mm根据需要选用1台GSS.12型埋刮板送机1.5设备清单设备名称设备型号处理量台数水平刮板输送机GSS.12型10t/h3斗式提升机TDTG20/11型7.6-9.9t/h1埋刮板输送机GSQ25型15t/h6平面回转筛TQLM100型79t/h1永磁滚筒TCXY40型20t/h1比重

34、去石机TQSC100型6.8t/h1流化槽干燥机LH.7.5型7.5t/h1双对齿辊破碎机YPSG25100型150-200t/d1软化锅RHG1503型120-160t/d1轧坯机FRFM32in/84in型500t/d1螺旋榨油机ZX28型50t/d2 设计总结通过对本次多天设计思路的梳理,我发现了许多自身存在的不足:比如工艺方面,一些很简单的工艺我却不清楚,在对知识的融汇贯通方面还有欠缺。但经过这次设计很好的弥补了我这些方面的缺点。首先,在设计过程中,我严谨认真,勤于思考,通过上网和去图书馆查阅大量的资料来为此次设计做好铺垫,同时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真正做

35、到了学以致用,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例如,在做物料衡算时,我起初把这个过程想象得很复杂,但真的动手查阅资料并分析思考过后,发现一点都不难,其实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关键是基础一定要打牢。第二,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困难,我会通过自己查阅专业资料、认真思考来解决,大大锻炼并提高了我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图书馆查阅了不少资料,经过不断总结以后终于列出了设备清单,相比较而言,这是一项比较耗时的工程。说明一点本次设计所参考的用书几乎都是八十年代的老书,故所参考的数据都有待更新。同时所选设备也有待更新。第三,这次设计帮助我复习和巩固了计算机办公软件的操作,为以后工作和学习打下了基础。虽然我遇到

36、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我收获的更多。在自身努力与同学的帮助下我以最积极、最努力的态度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参考文献:1 杨峰,吴大方,彭元怀. 2000td大豆预处理工艺实践.中国油脂,2003,28(12):74-75.2 刘大川. 关于大豆预处理工序中几个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中国油脂,2000,25(5):3-4.3 左青.大豆预处理设计和实践. 中国油脂,2001,26(4)19-21.4 刘玉兰等.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5 油脂制取教研组.油脂工厂工艺设计.郑州:郑州工学院,1975.6 雕鸿荪.油料预处理及压榨工艺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

37、 魏崇光等.化工制图.1986.8 夏清,陈常贵.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9 刘四麟,粮食工程设计手册,郑洲:郑洲大学出版社1. 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2.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 3. 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 4.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5.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 6.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7. 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8. 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

38、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 9. 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 10. 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11. 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12.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13. 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 14.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 15.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16. 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 17. 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 18.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 19.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 20. 基于C

39、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 21. 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 22. 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 23.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 24. 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 25.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 26.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7.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8. 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 29. 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 30. 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 31. 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32.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 33. 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 34.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 35. 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3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 37. 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 38.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 39. 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 40.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 41. 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技术交底/工艺/施工标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