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教育高二生物测试卷 必修三1-2章考试时间:40分钟;命题人:刘秋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 H2CO3/NaHCO3是维持血浆pH稳定的缓冲物质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2有一种肾小球炎症常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体检会发现患者体内存在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水浴加热后呈现出紫色B 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C 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
2、物质交换D 患者血浆蛋白经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可出现组织水肿3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A、B为神经元膜外侧的两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静息状态时,可测得A、B两处的电位不相等B 静息状态时,膜两侧没有离子进出C B处兴奋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高D 若阻断Na+内流,刺激后,A、B不能产生兴奋4图是有关突触的图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轴突末梢上也存在神经递质的受体B 突触就是指两个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C 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分类,突触有2种类型D 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后,突触后膜就会产生动作电位5关于体液
3、调节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B 通过体液运送调节因子C 调节因子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 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6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中暑后,下丘脑的调控能力将会下降B 中暑与人体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紊乱有关C 中暑和剧烈运动导致肌肉酸痛都是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所致D 中暑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可能与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7下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侧为细胞膜外侧
4、B 静息电位的形成与图1中的B密切相关C 图2中C物质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出来D 图2中C与D结合后,F处膜外电位可能为正电位8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B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C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D 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9如图所示为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活动中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上兴奋
5、进行双向传导、单向传递B 图中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由膜外大量钠离子内流所致C 图中ae段钠离子和钾离子进行跨膜运输均不消耗能量D 从针刺手指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可视为另一个反射活动10下图为人体感染某病毒后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初次感染后体内免疫细胞的种类和数量都增加B 初次感染后淋巴细胞的部分子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并进入静止期C 再次感染该病毒后,只需体液免疫的参与即可痊愈D 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因为记忆细胞被激活,产生了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11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感染者死亡率极高。下图是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的HIV浓度
6、和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HIV的增殖需要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作为原料,其蛋白质合成场所是HIV自身的核糖体B 人体感染HIV后,T淋巴细胞数量一直在下降C AIDS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念珠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D 感染HIV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受到严重影响,而体液免疫不受影响12无胸腺裸鼠(简称裸鼠)是医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胸腺是T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B 裸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但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C 裸鼠在自然环境下无法生存,说明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D 裸鼠存在免疫缺陷,一般情况
7、下不排斥来自异体的移植器官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请回答以下问题。(1)抗利尿激素在_(器官)合成,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的有效刺激是_。(2)有研究表明,适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某实验小组欲以家兔为实验材料对该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实验过程如下:实验步骤:将健康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家兔均分为A、B两组。A组注射适量的乙醇溶液,B组注射_。一段时间后测A、B两组家兔的_变化。实验结果预测:_。(3)该实验小组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家兔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参与尿量调节的信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素外还有_,机体调节尿量的方式是_。14
8、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3)图丙中若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称为_。(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融合,通过A细胞的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15感冒病毒侵入人体后,可能引起发烧、头疼等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在发烧的过程中,体
9、内_ _激素(含碘元素)的分泌量会增加,该激素能增加产热的原因是该激素能_ _ 患者体温升高后,一段时间内维持在39左右,此时患者体内的产热量_(填“”、“”、“”)散热量。(2)感冒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后,病毒刺激B细胞,同时在_的作用下,B细胞进行_,形成_。(3)感冒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首先需要通过_免疫发挥作用,在这一免疫过程中_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而靶细胞的这种死亡属于_。-可编辑-参考答案1D【解析】【分析】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血浆pH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有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和
10、NaH2PO4/Na2HPO4等的存在;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A正确;B. 血浆pH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等,B正确;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D.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在细胞内,不是内环境,D错误。【点睛】本题考
11、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详解】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时,无需水浴加热直接观察,A错误;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错误;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确实需要内
12、环境,但不仅仅需要内环境。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一些物质进行交换,还需要经过各系统、器官的协助,如O2和CO2的气体交换就需要借助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才能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也需要借助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才能完成,所以不是只通过内环境,C错误;患者血浆蛋白经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检测、组织水肿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的能力。3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神经元细胞位于任氏液
13、中,神经元细胞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刺激点位于轴突上,A、B点都在轴突膜的外侧。【详解】静息状态时,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由于A、B两点均位于神经细胞膜外,无电位差,A错误;静息电位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的,B错误;B处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属于协助扩散发生,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低,C错误;如果阻断了钠离子的内流,无论刺激任何点都不会产生兴奋,无兴奋产生和传递,刺激后A、B都不能产生兴奋,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明确钾离子外流和钠离子内流的方式都属于协助扩散,只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4A【解析】由
14、图可知,轴突末梢上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A正确;突触是指神经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胞体或树突相接处的部分,B错误;由图可知,突触有3种类型,分别为轴突末梢与轴突末梢,轴突与胞体和轴突与树突,C错误;乙酰胆碱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受体通道打开,导致后膜去极化,产生一个小电位当多个乙酰胆碱分子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才会刺激相邻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5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准确但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详解】A. 体液调节的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A正
15、确;B. CO2等调节因子通过体液运送完成调节,B正确;C. 体液调节的物质有激素、CO2等化学物质,并不都是内分泌腺产生,如CO2,C错误;D.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解题关键是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6C【解析】【分析】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症状: 1、发热、乏力、
16、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2、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3、重症病例可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详解】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因此中暑后下丘脑的调控能力将会下降,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机体体温调节障碍,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说明中暑与人体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紊乱有关,B正确;中暑导致肌肉酸痛是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所致的,而剧烈运动没有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C错误;神经系统的功能与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等有关,因此中暑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可能与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高温下的体温调节过程,明确其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17、明确剧烈运动会导致肌肉酸痛,但是没有破坏内环境稳态。7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图1中A为蛋白质,B为磷脂双分子层,根据侧有糖蛋白,确定侧为膜外,侧为膜内;图2中根据突触小泡位置可确定E为突触前膜、C为神经递质、D为受体、F为突触后膜,神经递质被释放出来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详解】A. 由图可知,图1中侧有糖蛋白,为细胞膜的外侧,侧为细胞膜内侧,A错误;B. 钾离子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方式是协助扩散,应与图1中的A有关,B错误;C.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释放方式为胞吐,C错误;D.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如果是抑制效应,则F
18、处膜外电位为正电位,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亚显微结构和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判断膜的内侧与外侧可根据糖蛋白的分布,根据神经递质的释放可判断突触的结构。8C【解析】【分析】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详解】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A错误;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由于语言功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因此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B错误;人的短期记
19、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V区和W区,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脑的高级功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学习和记忆的区别及脑的结构和功能。9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痛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详解】神经纤维在离体状态下 可以刺激神经纤维中段,兴奋可以双向传导,在不离体状态下 反射弧接收刺激的部位只能是感受器所以兴奋只能是沿着反射弧单向传递,A项错误。动作
20、电位形成时钠离子的通道迅速打开,大量的钠离子内流,B项正确。ac段形成动作电位时钠离子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但ce段是在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钠离子被排出,钾离子被吸收,此时是主动运输,不但需要钠钾泵这种载体蛋白,还要消耗能量。C项错误。当手指扎痛,手指的皮肤内的感受器接到了刺激,产生了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缩手反射神经中枢,在将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手指的效应器引起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在经过脊髓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元结构、兴奋的传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
21、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10C【解析】【分析】据图示可知,初次感染病毒后,抗体的量增加,说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使疾病痊愈。初次免疫反应后,产生了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记忆性淋巴细胞被激活,产生了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详解】初次免疫时,体内的B细胞与T细胞受到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因此初次感染后体内免疫细胞的种类和数量都增加,A正确;免疫系统对初次抗原刺激的信息可留下记忆,即淋巴细胞一部分成为效应细胞与入侵者作战并歼灭之,另一部分分化成为记忆细胞进入静止期,留待与再次进入机体的相同抗原相遇时,会产生与
22、其相应的抗体,避免第二次患相同的病,B正确;再次感染该病毒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病毒,C错误;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记忆性淋巴细胞被激活,产生了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1C【解析】【分析】对此类试题,应依据病毒的结构及生活特点进行答题。【详解】HIV是逆转录病毒,由RNA和蛋白质构成,没有细胞结构,增殖时利用T细胞内的核糖体以及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完成逆转录获得DNA,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转录合成RNA,A项错误;从图
23、解可以看出,HIV感染人体后,T淋巴细胞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项错误;AIDS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念珠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C项正确;感染HIV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受到严重影响,体液免疫中由于需要T淋巴细胞识别、呈递抗原并分泌淋巴因子,故也会受到影响,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HIV病毒的增殖过程: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增殖过程为:病毒RNA的逆转录形成DNA合成病毒DNA与细胞DNA的整合DNA转录形成病毒mRNA病毒mRNA翻译形成病毒蛋白质病毒蛋白质与病毒mRNA装配形成子代病毒病毒从细胞中释放病毒。12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24、缺少胸腺的鼠,造血干细胞将不能正常发育成T细胞,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能识别和呈递抗原,但少部分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因此缺少T细胞,体液免疫功能降低;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缺少T细胞,细胞免疫丧失。【详解】T细胞是在骨髓中产生的,其成熟于胸腺,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体液免疫过程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此裸鼠的体液免疫功能大部分丧失,B错误;机体主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裸鼠在自然环境下无法生存,只能说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免疫调节有关,C错误;裸鼠存在免疫缺陷,丧失了细胞免疫和大部分体液免疫功能,因此一般情况下不排斥来自异体的移植器
25、官,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T细胞与胸腺的关系,进而准确判断T细胞缺乏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13下丘脑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等量的生理盐水尿量A组尿量比B组多(或A组尿量明显增多,B组尿量基本不变)神经递质神经体液调节【解析】【分析】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多肽;当人体失水过多、吃的食物过咸等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一方面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另一方面人体主动饮水,最终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到正常水平。【详解】(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储存在垂体后叶;当细胞
26、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2)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适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若A组注射适量的乙醇溶液,则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A、B两组家兔的尿量变化。实验结果预测:由于乙醇溶液会抑制ADH的分泌,导致尿量增加,因此A组尿量比B组多。(3)根据题意分析,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家兔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神经递质也能调节尿量,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调节尿量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能够根据验证性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的过程,明确验证性实验只有一个。14感受器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神经递质神经中枢突触前膜胞
27、吐兴奋或抑制【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b表示传出神经、a表示效应器;乙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丙图中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由于e上有神经节,
28、所以e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乙图是突触结构,为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B是下一个神经元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3)丙图中由于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从到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为神经中枢。(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A细胞的胞吐作用,进入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使突触后膜的电
29、位发生变化。【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反射弧结构、突触结构、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5甲状腺促进细胞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淋巴因子增殖分化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效应T细胞细胞凋亡【解析】【分析】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为下丘脑,机体感知到致病细菌侵入后,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下,最终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发热过程中,体温维持在39左右,说明整个过程中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经过一定途径刺激B细胞,后者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
30、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与该病毒结合;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详解】(1)人体在发烧的过程中,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该激素能增加产热的原因是该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患者发热过程中,体温维持在39左右,说明体温相对恒定,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2)感冒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后,病毒刺激B细胞,同时在体内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3)感冒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首先需要通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在这一免疫过程中效应T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点睛】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并加以识记,掌握体温调节调节过程,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