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研究-管理学学士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098573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研究-管理学学士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研究-管理学学士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研究-管理学学士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研究-管理学学士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研究-管理学学士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文摘要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日益加剧,会计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正在日益走向会计准则全球趋同。顺应时代潮流,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IFRS)趋同。本文将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两者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和影响,提出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建议和对策。关健词:中国会计准则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比较AbstractWith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 by leaps and bounds,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capit

2、al market internationalization aggravating, Accounting as an universal language of business, are increasingly toward global convergence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order conform to the trends, China promulgated the new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2006, further achiev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fin

3、ancial reporting accurate (IFRS) convergence 。In this paper, our country new issued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FR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ts cause and effect, proposed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criterion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Chine

4、se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comparison .引言中国政府很早就认识到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必然性,所以从准则的制定初始就与IASB保持密切的联系,财政部所制定的各项准则的参考依据也主要来源于IFRS。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和实施, 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这说明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在诸多方面都具有高度的趋同性, 但是趋同不等于达到一致, 我国新会计准则在一些方面仍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较大差异。

5、1.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研究综述1.1研究背景与原因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改组成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meatinoal Acocuntnig Stnaddars Bodar,AISB)。成立开始,IASB就宣称要建立一套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要让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统天下。很多欧美国家都宣称2005年将以不同方式采纳国际会计准则,据统计至今全世界允许或要求采用FIRS的国家和地区己达95个。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国家在采纳FIRS的同时,亦不放弃本国会计准则。欧盟(EuorpenaUnino,EU)是参与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积极者,其境内受监管市场的上市公司己

6、于今年1月1日起依照欧盟法令1606/2002的规定按照FIRS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但EU并没有实行无条件的国际化,而是在不断比较差异的基础上对FIRS引入了认可机制,由会计监管委员会负责具体确定采用哪些国际准则。认可机制的实行使得欧盟在参与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同时,能控制会计准则趋同的程度。在国际准则得到国际证券机构管理组织(Iniematinoalorga 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认可之后,美国意识到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开始积极参与AISC的改组和FIRS的制定工作。同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一直致力于研究本土与国际准则之间的差异,其与FIRS的趋同

7、其实是一个相互吸纳的过程。中国政府很早就认识到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必然性,所以从准则的制定初始就与IASB保持密切的联系,财政部所制定的各项准则的参考依据也主要来源于FIRS。今年9月的“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上,财政部部长助理王军表示中国将继续积极推进会计准则建设和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工作。而走向国际趋同的第一步,应该是对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之间的差异作出客观分析(汪祥耀,2004)。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分析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为我国趋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的比较一直是我国会计研究的热点,但研究一直是以我国旧会计准则为基础的

8、。在2006年新准则出来后,这些研究就显得有些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了。因此,把2006新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进行系统比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这是本文选题的时代背景。另外,目前对新准则与IFRS比较的研究虽然也不时见诸报刊杂志,但较为零乱,不成系统,且较多地集中在差异本身上,却较少对差异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至于对差异可能产生影响的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因此,对2006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进行这方面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弥补这方面的缺乏。1.2 文献综述 基于以上这些背景与原因,本文选题的“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研究”对双方准则的差异、差异的原因及影响、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行研究,以此

9、作为中国会计准则向IFRS趋同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并希望能起到促进其研究的作用。1.2.1国内研究现状李东平(2000)认为,从我国会计准则与FIRS的形式上可比来看,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与FIRS的不同主要体现在11项主要会计项目处理上,如合并价差的处理、各类准备的提取等等。汪祥耀和骆铭民(2003)认为两者在制度上的主要差异表现为公允价值、一些具体会计处理以及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定。王纪平(2004)认为2003年两者的差异按对净利润差异的影响依次为固定资产折旧、税项调整、费用确认和费用资本化等。全景网(2004)对122家同时适用CAS和FIRS的2003年年报净利润差异作了汇总,发

10、现按中国会计标准确认的净利润比国际准则少了47亿元,平均每家少确认3800万元净利润。王秀丽(2002)基于沪深两市2002年同时发行AB股的83家上市公司国内外年报数据,运用报酬型和价格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按两个准则编制的会计盈余数字存在着系统性差异,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的盈余数字并没有为投资者带来信息增量。潘淡、陈凌云和林丽花(2003)针对2001年AB股公司,比较了不同准则下的会计盈余在不同市场下的价值相关性指出,A股市场对会计盈余数字的解释能力要比在B股市场来得强,由此建议中国的会计准则建设仍应考虑国情,不应全盘照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李晓强(2004)指出无论是A股市场还是B股市

11、场,相对于本土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FIRS下的会计信息并没有显著更高的价值相关性,相反本土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的作用略强于FIRS下的会计信息。1.2.2国外研究现状 Hwa、Qi和Wu(1998)发现按中国会计准则报告的利润与B股公司报酬率显著相关而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的盈余则不是统计显著的,得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利润对B股投资者没有信息增量。Boa和Chow(1999)从股票价格分析中国B股公司在两套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发现,与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盈余和账面净资产相比,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盈余和账面净资产对B股公司股票价格具有更大的解释能力。Charles JPChn

12、e和XI jaiSu (1999)以1994-1997年沪市AB股作为样本发现,以中国准则编制的国内盈余整体上比以国际准则编制的国际盈余高出20-30%,而且经过国际准则的调整之后,有5%的企业由国内盈余变为了国际亏损。Chen、Gull和Su(1999)研究按国际会计标准报告的盈余数据是否对A股价格和B股价格都具有信息增量时发现,按国际会计标准报告的会计信息特别是每股收益信息,对B股价格具有信息含量,对A股价格不具有信息含量。Elzibahet Echcer和Healy(2000)针对1993年到1997年样本分析指出,中国本土的会计标准更能解释资本市场回报以及未来现金流,认为在中国推行正R

13、S可能是无效的。2.中国的会计准则的概况及不足之处会计准则是一个系列法规,主要分两大类: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会计准则。目前已经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有十三个准则和三个指南,财政部还要出台约50 多个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指南。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它将逐步取代过去的财务制度,以便更好地和国际接轨。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是按行业划分的。将来会计准则完善后,将统一或简化财务报表的种类,规范财务的处理和信息披露。2.1 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目标及其基本架构当前,我们正在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参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加紧制定20 余项新的会计准则和修订现行会计准则。我们的基本目标是:在今年

14、年初,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充分协调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根据这一目标,完善后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由近40 项会计准则构成,拟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准则,第二层次为具体会计准则。其中,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相当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概念框架。具体会计准则根据基本准则制定,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其中:一般业务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

15、计量要求,包括存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建造合同、所得税、固定资产、租赁、收入、职工薪酬、股票期权、捐赠与补助、外币折算、借款费用、投资、企业年金、每股收益、无形资产、资产减值、或有事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等准则项目。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主要规范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如石油天然气开采、生物资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准则项目。报告准则主要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关联方交易及其披露等准则项目。2.2

16、 我国会计准则的不足之处会计准则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范和约束,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需要,我国对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进行了重大改革,近年来已分期分批发布实施了16 项具体会计准则。这些准则的出台对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上起步比较晚,不可避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 会计准则的数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基本前提是从范围上能涵盖实务中的交易或事项,换言之,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首先要解决的是量的问题,或曰是个“成套”的问题,这个前提不解决,“质”的追求永远只能是一句空话。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17、,我国于1992 年11 月30 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从此揭开了我国会计改革的序幕。到目前为止,已经分期分批发布,实施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陋、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收入、建造合同、或有事项、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投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中期财务报告、存货、固定资产等。很显然,这些准则远远不能满足会计实务规范的需要。许多实践证明极容易“出问题”的交易或事项,我们至今都未形成具体的准则规范,如公司的重组、合并与分拆等就属于这种情况。(2)会计准则质量不高从已出台的16 个具体会计准则来看,可给出的总体评价是:质量不

18、高。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1)缺乏一个科学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没有科学的概念框架引导的会计准则很难在质量上上台阶。Levitt(1997)认为。国际会计准则必须实现三项目标。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可。三个目标中Levitt 首推概念结构。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都是在没有概念结构的背景下产生的。虽然有许多人认为企业会计准则就是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但笔者认为这充其量是个“准”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准”概念结构引导下的会计准则充其量也只是个准水平。2)许多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有“救火”之嫌。我国第一项出台的具体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是1997

19、年5 月公布的。财政部之所以急于首先出台这项具体准则,是由于当时出现了关联交易中的舞弊案件,如果不通过准则进行及时规范,必将进一步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也有碍于我国新生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但一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出台,从立项到发布,应在统筹考虑的前提下,遵照一定的程序、选择科学的方法完成。准则的出台应适应实际的需要,但决不能只满足实际的即时需要,操之过急必定导致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3)会计准则的制定深受其他国家会计准则的影响。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大多采用“救火式”,加之缺乏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指导,使的会计准则的制订,包括已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广受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GAAP 的影响,有时甚至是照

20、搬。国际会计准则虽在改进之中,但其质量并没有被认为有多高。美国的GAAP 是不同利益集团相互斗争妥协的产物。其次,2002年Paul B.W.Miller 和Paul.R.Bahnson 在高质量财务报告(Quality Financial Reporting )一书中对GAAP 有这样的评价:(1)政治上 权宜之计的会计准则;(2)随心所欲的会计准则;(3)陈旧过时的准则。显然,此种情形下形成的会计准则难以符合我国的国情。3.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

21、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它的主要表现是某一个国家由于参与国际经贸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等方面的要求而把本国会计惯例逐步转化成国际会计惯例的过程。3.1 总体差异分析现今,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具体会计准则有16 项,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从1973 年成立至2000 年3 月完成使命,先后颁布了41 项国际会计准则,截止目前为止,仍然有31 项。通过具体的对比与观察,我们发现,中国已经发布的各个具体准则与国际准则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明显的差异,不仅如此,即使是在总体上,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准则的结构层次不同我国会计准则

22、结构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入了基本准则中,而国际会计准则却不存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之分。同时,国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明确指出:“本框架不是一份国际会计准则,因此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和列报问题确立标准,本眶架的任何内容均不支持特定的国际会计准则。”而我国却将基本准则列入会计准则的范围之中,不仅混淆了概念框架的作用和性质,而且削弱了概念框架对准则在制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2)准则的涵盖范围不同我国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是从1997 年才开始出台的,起步较晚。出台了三十多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但正式出台的具体准则只有16 项,因此涉及面很窄。但是国际会计准则最

23、早颁布于1973 年,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41 项会计准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经济业务,具有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3)准则的侧重对象不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在于利润表,以收入,利润的恰当合理的配比为先,属于利润表,而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则在于资产负债表,以资产、负债的准确计量为先,属于资产负债表。(4)准则的计量模式不同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是计量问题,我国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绝大多数情况下禁止使用公允价值;而国际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以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5)准则的治理目标不同财务目标是架构会计准则的重要内容,目标不同,则可能导致具体准则制

24、定的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中指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为满足三大方面的需求,即国际宏观管理的需要、投资债权人的决策需要及企业内部的管理需要,所有这些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这样的财务目标虽然与我国的经济体制相适应,也可以体现出我们国家现阶段经济管治的特色,但与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满足投资者决策有用的财务目标需要相比,就显得较为笼统,目标和范围尚欠明确。同时我国会计准则还未就应该如何提供会计信息和提供怎么的会计信息做出具体的描述。3.2 具体差异分析随着经济一体化日益严重,各国积极向国际靠拢,中国也不例外,但由于有其地方的特色,很多条例法规还是存在很多差异,以下是中国会计标准和国际会计准则

25、的差异比较:(表3.1)表3.1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标准主要差异比较项目国际会计准则中国会计标准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1,2003 年6 月发布,2005 年6 月修订。未涉及。保险合同IFRS4,2004 年3 月发布。保险公司会计制度,财政部1998年底发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 年11 月发布,有相关规定。矿产资源勘探与评估IFRS6,2004 年12 月发布,并于2005 年6 月修订。对所有矿产资源勘探进行一般性规定,未能突出油气开采活动区别于其他矿产资源采掘活动的特点。企业会计准则石油天然气开采(征求意见稿),2005 年7 月公布。专门针对油气开采业务(上游活

26、动)进行规范。财务报表的列报IAS1,1997 年8 月修订后发布,取代1975 年发布的IAS1“会计政策的披露”、1976 年发布IAS5“财务报表应披露的信息”、和1976 年发布的IAS13“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列报”。2003 年12 月再次修订,要求披露管理当局在运用会计政策时作出的关键判断,以及管理当局在作出能够引起资产和负债金额重大调整的会计估计时的重要假定。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在资产负债表中将流动和非流动资产、流动和非流动负债作为单独的类别列报,除非按流动性的列报能够提供更为相关和可靠的信息。当适用例外情况时,所有资产和负债

27、均应按广义上的流动性顺序列报。提供达到“公允列报”的框架,严格限定背离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标准,区别处理需要背离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情况。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草案),2005 年6 月发布。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流动资产和负债应当按其流动性列报,一般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未涉及。现金流量表IAS7,1992 年12 月修订后发布,取代1977 年10 月发布IAS7“财务状况变动表”。对于一经要求即应偿还、构成主体现金管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银行透支应包含在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范围内。鼓励主体采用直接

28、法报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也可采用间接法。对收到或支付的利息和股利可以归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但应保持一贯性。与所得税有关的现金流量应划归为经营活动,除非可以明确地认定其属于筹资和投资活动。如果签订的合同是对可辨认头寸的套期,由此而形成的现金流量应按照被套期头寸的分类方法加以归类。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1998 年3 月发布,2001 年1 月修订。现金和现金等价无中不含银行透支。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必须采用直接法,同时要求在附注中披露按间接法将净损益调节为竟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对支付的股利和利息列为筹资活动,对收到的股利和利息列为投资活动。与所得税有关的现金流量归为经营活动。未涉

29、及。农业IAS41,2001年1月发布。对生物资产计量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企业会计准则生物资产(征求意见稿),2005 年7 月公布以历史成本模式对生物资产进行计量。债务重组无相关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1998 年6 月发布,2001 年修订。通过以上对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准则以及我国会计标准和国际准则的分析比较,不难发现我国与国际间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的差距都还是很大的:任何差异的产生都有其现实根源,通过准则形式上差异的比较,首先,中国准则制定的出发点是监管的需要,所以准则制定的总原则是以真实性为前提的尽可能相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则是突出信息的有用性,所以准则综合考虑了相关性、可靠

30、、可比和一致性。这主要表现为中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和价值重估较为排斥。回避公允价值的使用,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但却使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出现更多的差异,与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趋势不合拍。其次,中国会计准则的涵盖面较小,对一些新问题尚未涉及,主要表现在:至今只发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雇员福利、养老金计划、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银行、保险业、农业等会计事项的处理均还未涉及。再次,国际准则强调概念的界定,准则中详细阐述了各项会计处理的标准,而我国准则中强调“界限”,主要表现在:对投资处理上的成本与权益法的,25%”界限、融资租赁处理上的u30%”界限等。从

31、总体来看,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内容上,FIRS都要比CAS丰富和完善。这主要是因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上的相关业务并不存在(或暂时没有出现)于中国现实,而中国的准则制定机构抱着“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的思路制定会计准则,以至在基本准则颁布13年后,中国仍然只有16个具体准则,无法成体系,此时只好依赖会计制度,这成就了现在企业会计制度依然唱主角,具体会计准则可有可无的现状。这就要求加快准则的制定速度,及时解决实务中暴露出来的可能严重影响财务会计数据质量的问题,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4.健全中国会计准则的对策 建立健全的会计准则是我国目前一件重要大事,只有在健全的会计准的前提下,我国的会计水平才得到好的发展,

32、对我国的企业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建立健全的会计准则,必须做到以下这几点:4.1 政府要起领导和推动作用建立健全我国会计准则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的作用,当前政府部门的作用应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4.1.1 加强对外建设,实现经济全球化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建设离不开社会经济大环境的支持。准则的质量直接受到经济大环境水平的影响。要提高会计准则的“质”和“量”的程度首先必须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程度,政府应该加大改革开放和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力度等方面提高我国的综合经济水平。4.1.2 为会计准则制定提供良好部门机构我国会计准则由财政部会计司制定。随着市场经济

33、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从属于财政的关系将会逐渐淡化,而会计司在力量上难以兼顾到经济活动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与此同时,国家证券委员会、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学会等组织机构都会对会计准则的制定产生影响。因而,有必要组建独立的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专门负责会计准则的制定,以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人员主要由会计及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等组成。按照国际惯例,会计准则属于法律法规,因此,这一机构最好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下设机构,其工作对人大负责并向其报告,人大保留对其制定准则的监督权与否决权,而财政部不再承担具体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4.1.3 为准则制定程序质量提供保障从商品经济的角度看,会计准

34、则的制定程序质量保障就相当于生产产品过程中为保障产品质量而采取的措施。这应该是一个严密而严格的过程,要经过规划、研究、起草、征求意见和发布实施等若干阶段,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这也是目前比较薄弱的环节。征求意见一定要注意广泛的程度,要考虑多方面的意见。我们往往比较重视学术界的意见,而容易忽略来自会计准则的最基本的使用者各企业中协会计师的意见,从而导致会计准则制定出来以后不能满足会计师的需要,影响现实的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保障会计部门广泛征求意见,才能使准则的制定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并在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就草案进行及时的修改,并反复多次征求意见,以臻完善,而后

35、再行颁布。4.2 加强会计监管质量保障会计监管质量保障主要是指加强证券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注册会计师组织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督管理,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对会计准则的正确运用和遵循。证券管理监督机构要建立、健全上市公司信息公开制度,严格执行真实、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的有效标准,迫使上市公司接受广大公众的公开监督;以此督促上市公司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出具财务报告,防止通过会计舞弊制造虚假信息的行为;从而建立对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的监督机制。4.3 改变会计准则概念框架概念框架的主要作用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第一,对于准则制定者而言,一是帮助他们制定未来的会计准则,二是帮助他们对已有的会计准则加以复评;

36、第二,对于财务报告编制者、审计者和使用者等人而言,概念框架为他们理解会计准则的实质和形成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一是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对照会计准则的要求,二是在缺乏相应的会计准则或遇到会计新问题的情况下对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一个参考依据。框架应对准则制定前后都有着不可估计的作用,但我国目前将基本准则视为概念框架,这就需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改变这一现状,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及早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4.4 建立我国会计准则执行反馈及修订机制社会经济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准则与过去具体情况完全吻合的内容到现在可能不再适用了,过去属于预见性的内容可能己经偏离了现

37、实情况,这类现象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经常发生,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时期发生类似事项更是在所难免。因此,需要对会计准则进行不断的修订和补充,而会计准则也只有在不断地修订过程中刁能得到发展与完善。会计准则的修订就是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准则进行局部修改或重新制定,因此,按照“谁制定、谁修改”的原则,制定机构可作为修订机构。关于准则的修订方式及其相关程序,可以采用准则制定的程序,但应在其之外,增加一道信息反馈步骤,修订的关键在于会计准则信息反馈的全面与及时。在信息的反馈上,作为证券市场的主管机关证监会应发挥其优势地位并起主导作用。因为会计准则很大程度上是为证券市场服务的,而我国所制定的会计

38、准则都是先在股份制企业运行,尤其是上市公司。证监会应根据证券市场的易变性和多元性积极地将证券市场信息及时反馈到准则制定或修订过程中,以保证会计准则制定和修订的高质量。另外,企业等使用单位也可书面提出修改意见,各级财政部门将意见收集汇总后,交与准则制定机构。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应根据各方反馈的信息,不定期地对准则进行修订,以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4.5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素质质量保障主要是指会计人员的数量、素质、知识结构以及工作积极性等问题。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曾达较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对于制定的准则理解不彻底,实际操作困难。这种现象是会计准则质量提高的“瓶颈”,副作用很大。应采取

39、以下措施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第一,对目前的在职人员进行重新登记考核,加强对会计人员会计资格的认定。当然,这项工作的量是很大的。对此,我们应更加注重对新加入会计职业界的人员的考核。第二,建立严格的会计人员素质和后续教育机制,并让这一机制更加有效地运行。第三,建立科学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以保证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第四,强化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业自律意识,严格执行与遵守有关规范。4.6 提高中国会计准则在国际上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从政治、经济上还是科技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国际地位直线上升。但是在IASB 新任14 位成员中,没有中国的代表,这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地位以及我国在其他国际组

40、织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我国应该不断的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质”和“量”,在保持国家化的同时大力发展国际化,改变我国会计落后的局面,最终取得会计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权,促使国际会计准的制定能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我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4.7 促进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建议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形势与经济全球化一样是大势所趋,以IASB 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代表的全球会计准则至少能在全世界各主要资本市场获得统一应用将成为一种现实,我国要加快改革和开放的步伐,必须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无论是直接到海外上市还是积极吸引外资,我们都必须遵守国际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尽

41、可能减少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而不是刻意强调自己的“特色”。5.结束语随着“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必将有更多的企业进行海外融资、跨国上市,因此,中国会计的国际趋同化速度必将加快。在这一形势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的研究就成为目前国内会计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比较研究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研究做一点探索,希望能为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尽一点力。 1. 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2.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 3. 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

42、率的影响研究 4.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5.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 6.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7. 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8. 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 9. 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 10. 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11. 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12.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13. 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 14.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 15. 基于C8051F040单

43、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16. 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 17. 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 18.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 19.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 20.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 21. 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 22. 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 23.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 24. 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 25.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 26.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7.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

44、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8. 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 29. 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 30. 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 31. 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32.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 33. 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 34.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 35. 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3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 37. 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 38.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 39. 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 40. 基于C805

4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 41. 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42. 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43. 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 44. 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 45. 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 46. 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 47.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 48. 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49. 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 50. 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 51. 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 52. 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 53. 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

46、54.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 55.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 56. 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57. 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 58.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 59. 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 60. 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 61.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2.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 63. 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 64. 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 65. 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66. 基

47、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 67. 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68. 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 69. 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 70. 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 71. 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 72. 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 73.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 74. 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 75. 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 76. 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77.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 78. 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79. 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 80.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81.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C/OS-的研究82. 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 83. 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 84. 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 85. 基于单片机-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 86. 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87. 单片机嵌入式以太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