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语文复习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097034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学语文复习题填空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其(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2.诗经按其音乐性质,在文学史上,一般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经中的国风,共分周南.召南.王风等(十五)国风,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3.中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是诗经,所收集的诗歌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均系以四言为主的(抒情)作品。4.楚辞产生于今湖北.湖南地区,属于长江流域的文化,最主要的代表作家为(屈原)和(宋玉).5.(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他创造了(楚辞体)这种新的诗

2、体。6.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属(国别体)史书。7.汉代的(赋)是介于诗与文之间的一种半诗半文的混合文体,它的特点是铺才逦文,(体物写志).8(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五个部分.9.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志怪)和(志人)两大类.10.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11唐代(韩愈)和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12初唐(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13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可分前后两期,以四十四岁时被贬(江

3、州司马)为分界线。他所提倡的(新乐府诗)运动,强调诗歌的(社会)和(讽喻)作用.14杜甫诗歌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李白诗歌主要风格是(雄奇飘逸)15.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指(谢眺)16.柳永大量创制(慢词),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17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属于清朝的有(红楼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风月宝鉴、情僧录和金陵十二钗18.(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选择1诗经的传统分类是(B)A.南、风、雅B.风、雅、颂C.雅、颂、南D.颂、南、风2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C)来划分的。A.不同的地域B.不同的时期C.音乐的性质D.篇幅的

4、长短3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多为(D)A.贵族、士大夫所作的,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B.刮风下雨后所作的诗歌C.王室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D.各地的民歌4诗经称为“经”是在(C)A先秦B秦代C汉代D南北朝4战国策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C)A孔子B左丘明C刘向D司马迁5下面属于国别体史书是(C)A诗经B史记C战国策D论语6战国中后期,屈原根据民间祭祀歌加工而成的作品是(B)A九章B九歌C天问D招魂7.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特点作品是(C)A.诗经B.楚辞C.汉乐府民歌D.古诗十九首8.司马迁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A)A.以历史人物为中心B.以朝代更迭为中心C.

5、以历史事件为中心D.以作者的历史观为中心9.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C)A记述历史帝王的兴衰沿革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10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A)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11诗人陶渊明生活于(C)A.魏晋之际B.西东晋之际C.晋宋之际D.宋齐之际12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D)A李白B杜甫C王维D岑参13冯谖客孟尝君中,先写冯谖“无好”、“无能”,再三弹铗,要求提高待遇,然后写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使之“无纤介之祸”。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是(B)A前后照应B欲扬先抑C一波三折D侧面衬托1

6、4长恨歌中最具浪漫色彩的内容是(D)A.杨家女倾国倾城B.唐明皇重色误国C.杨贵妃马嵬殒命D.太真女仙山寄情1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谁评价李白的(A)A.杜甫B.苏轼C.李商隐D.陆游16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B)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C垓下之围D始得西山宴游记17称为由盛唐到中唐过渡集大成的诗人是(B)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杜牧18边塞诗的代表作家是(C)A.张若虚B.元结C.高适D.顾况19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是(B)A.寻求诗律新变B.恢复风雅传统C.讲求彩丽竞繁D.倡导应制咏物20.晚年自称为六一居士的人是(B)A.王安石B.欧阳修C.司马光D.李清照21.主张“文章合为

7、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D)A.苏东坡B.李白C.陆游D.白居易22.宋朝时期遭到弹劾被捕入狱,卷入到“乌台诗案”的文人是(C)A.曾巩B.王安石C.苏轼D.欧阳修23.聊斋志异的文体类型是(B)A.文言长篇小说B文言短篇小说C.白话长篇小说D白话短篇小说24.“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A)语言的一大特色。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游记D.儒林外史25.诗歌蒹葭中,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唏”,又到“白露未已”,这最能体现出(C)A.追求空间的难以琢磨B.追寻对象自然流露的凄婉之意C.追求时间的漫长与追求者的执著D.迫寻对象的飘忽难觅26.如果把蒹葭看成是招贤诗,那么诗中的“伊人”最有

8、可能是(D)A.贤才的女儿B.出仕的贤者C.织绣的才女D.隐居的贤者27.蒹葭的主要特点是(D)A.气势磅礴、感情澎湃B.意境明朗、平铺直叙C.意境开阔、清新喜人D.意境朦胧、含蕴不尽28.蒹葭这首诗中追寻者的心情主要是(A)A.执著惆怅B.欣喜雀跃C.忧伤痛苦D.平静自然29.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议,不存在的说法有(A)A.象征说B.讽喻说C.爱情说D.双重主题说30.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是(B)A.苏轼B.柳永C.贺铸D.李清照31.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李、杨二人的耽乐误国,有所讽刺。下列不能够表现这一内容的诗句是(A)A.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B.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9、C.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D.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32.诗歌长恨歌中所叙述的爱情故事的两个主要人物是(B)A.汉成帝与赵飞燕B.唐玄宗与杨贵妃C.唐太宗与杨贵妃D.汉武帝与陈皇后33.下列长恨歌诗句中,属于移情于景的是(A)A.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C.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D.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34.画鹰是一首(C)诗A.写景诗 B.抒情诗C.题画诗 D.古体诗35.文学史上第一首悼亡诗是下列(B)A.陆游钗头凤B.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C.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D.李清照声声慢36下列婴宁的人物中,导演一幕幕喜剧

10、的是(A)A.鬼母 B.狐母C.婴宁 D.王子服37.小说婴宁中“笑不可遏”、“忍笑而立”、“笑处嫣然”的人是(B)A.王子服B.婴宁C.鬼母D.吴生38.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婴宁自然天性的是(A)A.爱笑B痴憨C狡黠D.阴险39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B)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著有河东先生集。B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白居易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C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一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首。D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怪特”的西山与作者高傲的志趣相互映照,象征了柳完元特立不屈的人格。40课文钗头凤的作者是(A)A陆游B李清照C赵明诚D以上都不对问答题1诗之六义

11、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雅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

12、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按朱熹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

13、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2橘颂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赞颂橘树的?表现了橘树的什么特性?诗人是从俊逸动人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精神两个方面来赞颂橘树的。在外在形态方面,橘树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让人生出无限敬意。诗人又以精工笔法,勾勒它充满生机的“绿叶”,晕染它蓬勃开放的“素荣”;它的层层枝叶间长“剡棘”,防范外来侵害;它贡献世人的是“精色内白”的累累“圆果”,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嘉树”的赞美之情。在内在精神方面,橘树“独立不迁”,志向坚定;淡泊宁静,超然自立,“横而不流”“淑离不淫”,不向严寒屈服。本诗写出了橘树坚定不移、扎根故土的美质和纯洁无私、豁达正

14、直的高尚品质。3陶渊明诗歌的艺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且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陶诗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这种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谐,往往令人神往。4简述唐诗繁荣的表现及主要原因?唐诗繁荣的表现:作品数量多,普

15、及程度高诗人众多,出现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众多风格流派的呈现,如山水诗、边塞诗,各流派都有发展、演变的过程并形成较稳定的系统题材广泛,整个唐代诗是一幅唐代生活的巨大画卷,生活中的任何细节都可成为画卷的一角,且天真、本质地被体现,内容丰富,语言和表现手法多姿多彩体制完备:近体诗的出现,标志着诗歌体制的完备;古体诗在唐朝也有所发展。原因国家的统一和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解放、中外学术的交流、各种艺术的相互渗透、统治者的重视与提倡、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确立,是其外部原因;诗歌本身的不断发展、两千多年艺术经验的积累、诗人对各种传统所采取的批判继承态度,是其发展的内因。5古文

16、运动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是韩愈开始提出的,指的是上继先秦两汉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与六朝以来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立。韩愈及其追随者大力提倡这种文体,后又得柳宗元积极支持与配合,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即所谓“古文运动”。这个运动是在儒学旗帜下发展起来的。主张文道合一,以道作为文的内容,强调学古文应从实际出发,“因事陈词”,“文从字顺”,自创新意新词。韩、柳古文运动开拓了散文新天地。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之长。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

17、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6新乐府运动中国唐代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强调诗歌的

18、社会功能和讽喻功能。要求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统一,为内容服务,表达真切顺畅,让人容易接受。这些理论一反大历以后逐渐抬头的逃避现实的诗风,发扬了诗经、汉魏乐府和杜甫的优良的诗歌传统,具有进步的意义。7比较李白与杜甫李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李白和杜甫:一、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二、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三

19、、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李白天才放逸,诗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杜甫当世英才,诗歌兼备众体,是人能的极致。李白的诗对于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有深远的影响。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大。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两人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两人的诗,是各有长处的。8简述词的发展阶段及特点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

20、而极盛于宋。词产生在唐代初期,它开始是民间传唱的一种曲子词,后经文人模仿创作,逐渐变成一种新诗体。词的产生与发展与唐代的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词最早产生于民间,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的民间无名氏创作保留了词的原始面貌。后才有盛唐文人开始创作文人词。温庭筠与花间词派。特点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中声韵的规定特

21、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9试分析长恨歌的主题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观点颇为分歧,约可分为三派:其一,爱情主题说。认为从作品宫中多宠的宪宗;其三,双重主题说。认为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谕诗或爱情颂歌都不恰当,它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和同情的交织,既为李、杨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又为他们的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二者交相融汇而不是机械叠加。此外,还有人认为此诗是作者借李、杨悲剧来抒发自己爱情失意的情怀。10简要分析婴宁性格特点及转变的原因蒲松龄的婴宁塑造了一个天性爱笑的狐女婴宁形象,她父亲是人,母亲是狐,有着“容华绝代”的美丽和纯真,性格痴

22、憨率直,又略带几分狐女的狡黠。她的未经世俗污染的魅力自然的天性寄托着作者的由衷赞美。婴宁最大的性格特征就是爱笑。蒲松龄就是抓住了婴宁的笑进行具体细致,生动传神的描画的。在作者笔下,婴宁的笑是多侧面的。有微笑,有大笑,有非笑而似笑,有嗔笑,有含情脉脉的笑。“笑容可掬”、“含笑拈花而入”、“笑不可遏”、“微笑而止”、“犹浓笑不顾”等等。婴宁的笑是跟她特定的生存环境分不开的。在未嫁给王子服这前,婴宁是生存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半真半幻的环境中。“约上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行人,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李尤

23、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这就是婴宁所生活的世外桃源般的环境。脱俗得不食人间烟火。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一点市井的喧嚣。这也就造就了婴宁爱笑便笑的性格,而不必顾忌世俗的看法。婴宁的笑是天真自然,清新脱俗,而不是呆板做作的。在这里,婴宁的笑是未经封建礼教熏染,而发自内心的,最真诚最灿烂的笑。她所展示的是一颗最纯洁无邪的心。但是当她从狐到人、从深山幽谷投身到人际社会、从自然人转变到社会人的过程中,“无时不笑”“笑辄不辍”“矢不复笑”,婴宁爱笑的个性转化,其实质是顺应现实社会礼法的必然,这一转变,加速了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和泯灭。从狐女到人,从深山幽谷投身人际社会,从自然人转变到社会人,她不甘失落最美

24、丽的自然天性却不得不顺应人世间的社会礼法,作者一方面揭示社会礼法对健康天性的压抑与窒息,另一方面,反思人类永远不能解脱的现实困境。尽管作者对婴宁的自然天性寄托由衷赞美,然而,现实人生的残酷只能使人们叹息,从这里也看出“孤愤”的蒲松龄对现实人生一个无奈的讽刺。婴宁并不是真的痴憨,也不是真的不懂人间的世故人情。她含笑面对人生世象,把一切隐藏在千姿百态的笑声中。墙下的恶作剧、秘而不言夫妻房中事以及凄恋鬼母反笑为哭的表现,都深刻地暗示着我们,婴宁在以最美丽的自然天性笑对人生,只不过把这一切都隐藏不露而已。11冯谖客孟尝君中作者主要通过哪些事例、运用哪些艺术手法塑造了冯谖这一典型形象?冯谖客孟尝君一文,

25、反映了齐国贵族为巩固政治地位所采用的权术,重点是塑造了一个具有深谋远虑的策士冯谖的形象。一是作者先用“抑”的手法,写冯谖“无好”,“无能”,“左右以君贱之”而贱之。又写冯谖近于无理的要求,抱怨“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以至于“左右皆恶之”。为下文的“扬”,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其实,冯谖一直是在观察,然后弹铗而歌。其时已胸有成竹,目的是要引起孟尝君的注意,并昭示其与众不同。接着,作者便着力叙写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在采邑薛地取得了民心。二是当齐王罢黜了孟尝君,孟尝君身置险境。冯谖为此西游魏梁,并以魏王欲用孟尝君为相,提高了孟尝君在国内外的地位,给齐王施加压力,使齐王“君臣恐惧”,千金

26、彩车,邀请孟尝君“反国统万人”,从而顺利“恢复相位”。三是为了替孟尝君寻求一个可靠的根据地,冯谖提醒孟尝君:“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这样就使孟尝君以与齐王同宗的坚实地位,“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得高枕而卧。通过“经营三窟”,薛地市义得到百姓拥护,恢复相位被齐君重用,立宗庙于薛巩固地位,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步步深入,水到渠成,有理有序地塑造了冯谖不甘人下,报效知己的贫寒知识分子;有胆有识,聪明果敢的策士深谋远虑;民本思想的政治家这一鲜活的形象。 1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铁,歌

27、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1)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意图是什么?(试探孟尝君是否礼贤下士,信任自己)(2)这里表现出冯谖和孟尝君怎样的性格特征?(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宽容大度,礼贤下士)(3)从情节安排上看,这段描写有何特点?写“左右”、“贱之”、“笑之”、“恶之”,对刻画冯谖形象有何作用?(写“左右”对冯谖的态度,是对冯谖性格的侧面映衬烘托)

28、(4)从情节安排上看,这段描写有何特点?(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生动多趣)(5)从全文看,这段描写对刻画冯谖形象有何作用?(通过这一铺垫,有力地反托着后文冯谖深谋远虑的主要性格特征,先抑后扬,是更有力的扬)13.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1)“矫命”是什么意思?(是指冯谖假借孟尝群的指令)(2)冯谖为什么要把债券全部烧掉?(烧债券是为孟尝君市“义”,即彰扬恩德、收买民生)(3)这体现出怎样的政治思想?(以民为本)(4)这里体现出冯谖怎样的性格特征?(深谋远虑,有政治头脑)14.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

29、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曰:“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之见。”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1)“孟尝君就国于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孟尝君已失掉齐王的信任,被罢了官,面临严重危机)(2)从哪里可以看出冯谖为孟尝君“市义”的效果?(“未到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3)“今君有一窟”,这“一窟”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已取得民心)(4)“请为君复凿二窟”,这“二窟”指的是什么?(一是指游说结交西梁,虚张声势,齐王恐惧,重新重用了孟尝君;二是“立宗庙于薛”,即巩固了孟尝君的根基,使其进退有据,有

30、备无患)(5)冯谖为孟尝君凿“三窟”的实质是什么?(实质是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6)这里表现出冯谖怎样的性格特征?(深谋远虑)15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目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1)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场面描写。写出其中包含的两个成语。(四面楚歌,霸王别姬)(2)这里表现出当时项羽怎样的心境(英雄末路的无可奈何心境)(3)这里运用了哪些

31、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是语言描写、行为描写)16.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1)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2)项羽说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强调自己的失败是天意,而不是由于自己的无能)(3)这里表现出项羽怎样的心理?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强调这一心理?(表现出项羽至死都不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这里采用了重复修辞手法,两次强调“

32、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从而突出这一心理特征。)(4)从这里可以看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懂政治,专恃武力以经营天下。这点,司马迁在“太史公曰”中也说得很清楚)17.于是项王乃欲东度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宁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北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之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万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

33、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敌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联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1)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场面描写。(因愧见江东爷老而乌江自刎)(2)这里表现出项羽怎样的性格特征?这对刻画项羽整体形象有何作用?(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作用:项羽的主要性格特征是勇敢无适度,再加上这里知耻重义一面,就使他的整体形象内外丰赡而富于立体感)(3)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是对话描写、行为描写)(4)写乌江亭长的行为和言语,对刻画项羽性格有何作用。(侧面烘托)18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

34、,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1)文中写之“特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山势高峻,地势多变,山水萦绕,浑然一体。)(2)作者登上西山后的感受是什么?(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3)为什么作者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因为只有西山之游能给作者带来心灵的启迪,能让作者感到超脱旷达,忘却了自我,忘却了烦忧,获得了精神慰藉。)19.阅读(婴宁)中的一段文字: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生扶之,阴梭其腕。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女接之,曰:“枯矣。何留之?”曰:“此上元妹予所遗,故存之。”问:“存之何益?请回答:(1)这段话中的“生”、“女”分别是准?(“生”是王子服,“女”是婴宁)(2)这段话主要运用了何种描写方法?(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行为描写和对话描写)(3)这段话表达了“女”怎样的个性?(表现了婴宁天真纯洁,又痴憨、不解人情、不理世事的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