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市2018年夏季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096875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18年夏季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2018年夏季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2018年夏季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市2018年夏季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市2018年夏季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年北京市夏季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卷必答题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滕王阁序(节选),完成1-5题。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

2、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A.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临:从上往下探B.披

3、绣闼,俯雕甍 披:打开,推开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襟:上衣前面的部分D.穷且志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困厄,处境艰难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即冈峦之体势 觉宇宙之无穷 B.潦水尽而寒潭清 纤歌凝而白云遏 C.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 D.访风景于崇阿 屈贾谊于长沙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典故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A.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彭泽:指谢灵运,他做过彭泽县令,喜好饮酒 B.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宣室。汉文帝曾在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C.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

4、没有封侯。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三国时的诗人。他有时独自驾车出行,到无路处恸哭而返,借此宣泄不满于现实的苦闷心情。4.选文中很多四字词语脍炙人口,沿用至今,例如,当别人年龄虽老而志向更加豪壮的时候,我们会赞美他“ ”,当别人志向高远的时候,我们会赞美他拥有“ ”。(2分)5.选文描绘的深秋的美丽景色。“ ”,写晚霞飘飞,孤鹜上翔,相映增辉;“ ”写碧水青天,天水相接,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深秋图景。(用选文中的原句填空)(4分)二、文学常识及背诵默写(14分)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

5、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B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赤壁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他还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C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经典之作。文章描写了月下的荷塘与塘中的月色,上下交融,情景合一,表达了作家内心复杂的情感。D雨果,是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等,卡西莫多、葛朗台都是他塑造的典型人物。7红楼梦中人物的居住环境往往与其性格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面悬着一个匾额,四个大字,题道是怡红快绿抬头一看,只见金碧辉煌,文章闪灼。”这是率性多情、怜香惜玉的贾宝玉的住所怡红院。B“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精舍,有

6、千百竿翠竹遮映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这是灵心惠性、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的住所潇湘馆。C“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这是精明强干、阔朗豪爽的贾探春的住所秋爽斋。D“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这是贞静淡泊、超然物外的李纨的住所稻香村。8文学名著描绘了许多美好的“初见”。请从边城中的翠翠与傩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贾宝玉两组人物中选择一组,简要复述他们初见时的情景。(4分)9古人常用对比的方法说理。韩愈在师说中对比了“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 两种从师态度,以及由此造成

7、的“圣益圣, ”的不同结果,进而论证了从师的重要性。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通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的对比,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结论。(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阅读呐喊选文及链接材料,完成1013题。选文一(取材于药)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仰起头两面一望,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定睛再看,却也看不出什么别的奇怪。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的镶边。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

8、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

9、说,“这老东西”“这给谁治病的呀?”老栓也似乎听得有人问他,但他并不答应;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老栓,你有些不舒服么?你生病么?”一个花白胡子的人说。“没有。”“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

10、,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华大妈也黑着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叶来,加上一个橄榄,老栓便去冲了水。“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的吃下。”横肉的人只是嚷。“真的呢,要没有康大叔照顾,怎么会这样”华大妈也很感激的谢他。“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华大妈听到“痨病”这两个字,变了一点脸色,似乎有些不高兴;但又立刻堆上笑,搭赸着走开了。这康大叔却没有觉

11、察,仍然提高了喉咙只是嚷,嚷得里面睡着的小栓也合伙咳嗽起来。“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的问道,“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谁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谁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儿子么?那个小家伙!”康大叔见众人都耸起耳朵听他,便格外高兴,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这小东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第一要算我们栓叔运气;第二是夏三爷赏了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独自落腰包,一文不花。”小栓慢慢的从小屋子里走出,两手按

12、了胸口,不住的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饭,泡上热水,坐下便吃。华大妈跟着他走,轻轻的问道,“小栓,你好些么?你仍旧只是肚饿?”“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义

13、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小栓已经吃完饭,吃得满头流汗,头上都冒出蒸气来。“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注】号衣,指清朝七兵的军衣。鲜红的馒头,即蘸有人血的馒头旧时以为人血可以医治肺痨。古口亭口,指绍兴轩亭口。1907年清末女革命党人秋

14、瑾就义于此。指夏瑜。选文二(取材于阿Q正传第九章) 他省悟了,这是绕到法场去的路,这一定是“嚓”的去杀头。他惘惘的向左右看,全跟着蚂蚁似的人,而在无意中,却在路旁的人丛中发见了一个吴妈。很久违,伊原来在城里做工了。阿Q忽然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竟没有唱几句戏。他的思想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小孤孀上坟欠堂皇,龙虎斗里的“悔不该”也太乏,还是“手执钢鞭将你打”罢。他同时想手一扬,才记得这两手原来都捆着,于是“手执钢鞭”也不唱了。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在百忙中,“无师自通”的说出半句从来不说的话。 “好!”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 车子不住的前行,阿Q在喝采声中,轮转眼睛去看吴

15、妈,似乎伊一向并没有见他,却只是出神的看着兵们背上的洋炮。 阿Q于是再看那些喝采的人们。 这刹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只饿狼,永是不近不远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时吓得几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到未庄;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 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近不远的跟他走。 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 “救命,” 然而阿Q没有说。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

16、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 至于当时的影响,最大的倒反在举人老爷,因为终于没有追赃,他全家都号啕了。其次是赵府,非特秀才因为上城去报官,被不好的革命党剪了辫子,而且又破费了二十千的赏钱,所以全家也号啕了。从这一天以来,他们便渐渐的都发生了遗老的气味。 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被槍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槍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槍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链接材料(节选于祝福)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

17、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10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选文一:开头写刑场。人们半夜来到这里看“杀头”,而华老栓半夜来到这里是为了买药蘸人血的馒头,并将治好华小栓的希望寄托在这药上。B选文一:华家茶馆里,康大叔的一番话,说出了刑场被杀者的身份夏四奶奶的儿子夏瑜,以及夏瑜被夏三爷告发,在狱中仍坚持宣传革命的事实。C选文一:当听到夏瑜因“劝牢头造反”而被打时,众茶客反应不一。“二十多岁的人“由于同情夏瑜

18、而表示气愤,“驼背”“花白胡子”则是幸灾乐祸。D选文二:当阿Q意识到自己即将被枪毙时,他想用“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这话平复心情,但人们的喝彩声却像“豺狼的嗥叫”,加深了他的恐惧。11下列对选文中四处画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言语、浑身黑色、刀样的眼光、摊着的大手,这些细节勾勒出一个贪婪,凶悍、残忍、杀人卖血的刽子手形象。B第句:华老栓一心盼望人血的馒头能够拯救儿子的性命,对于别人的死活并不在意。他此时的希望和幸福,恰恰表现了他的迷信、愚昧和冷漠。C第3句:无论是华老栓夫妇还是众茶客,对康大叔都是“恭恭敬敬”的。这种恭敬源于康大叔是官府的人。敬畏

19、,顺从是他们此时共同的心理状态。D第句:临死的阿Q休愧自己“没有唱几句戏”,想通过唱戏表现“志气”却没能唱成,这表现了阿Q的懊悔痛苦、气愤恼怒、自尊自大与愚昧无知。12.鲁迅在自序中写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看客”是鲁迅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形象。请依据鲁迅的小说,概括“看客”的特征(至少两个),并结合选文一和选文二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7分)13.链接材料写了“鲁镇的女人们”,有人认为“女人们”是看客;有人则认为“女人们”同情祥林嫂,不算典型看客。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以选文一或选文二相关内容为依据,简要说明。(7分)选答题第四、五两

20、道大题为阅读选答题,请选择其中一道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对应的方框涂满涂黑。第六大题为作文选答题,请在16和17题中,选择一题写作。注意:写作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对应的方框涂调涂黑。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3分)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韵是诗情的翅膀金波近年来,诗歌散文化倾向比较明显,特别是“分了行”的散文诗缺乏意蕴、意境,语言不优美,很难说是诗了。我认为诗歌应当提倡押韵。我们先来看童诗中的童谣。童谣通过【A】口耳相传(口传心授)广为流行,它的流行与其韵律有极大关系。童谣靠口来说,为了传播,为了让听者感到悦耳,就要有节拍、有韵律。童

21、谣韵律极其丰富多样,押脚韵自不必说,那换韵方法也很讲究。韵是一首童谣的黏合剂,把繁复的意象聚合到一起,从而产生无限乐趣;韵又不仅仅是黏合剂,它还是“声音的向导”,我们可以跟随声音去畅游童谣的意境,进而去听、去唱、去创作童谣。韵,是点燃灵感的火花。 童谣固然是为孩子创作的,但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人类审美是从听觉开的,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音乐性。欣赏诗歌不能放弃对音乐性的欣赏。何况写不押韵的诗并不容易:如果你放弃最外在的韵律形式,那就要更多地利用其他表达方式。比如,读一首无韵诗,我就会寻找感情的旋律。无论是默默地细读,还是大声地朗诵,都要感受到诗里浓都的情感和语言的抑扬顿挫。无韵的诗,其实很

22、难写。 我常常提醒初学写诗的朋友:你可以写不押韵的诗,但你要学会押韵。韵,是一种对声音的感觉,它可以帮助你带着韵律去构思一首诗、思考一首诗如果一开始写诗就缺少对韵律的感觉,就有可能误认为“分行排列”就是诗,丢失对诗歌听觉之美的感受。要警惕一种错觉,即以为把诗草率地断行以后,就完成了一首诗。写诗,其实应当在还没“写”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听”到那诗了。这就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缺乏“内心的声音”,无论你朗诵得如何【B】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听者都难以听出那诗内在的诗情和声音之美。 写诗不愿意押韵者,一个理由是押韵束缚思想和表达。在我看来,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押韵可以活跃思维、活

23、跃表达。我写诗,从来都是心中带着韵律思考的。比如构思一首诗,总会先【甲】(mng) 生急于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这些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要紧句子,这些都可能是决定用韵的依据。反转来,韵脚又可以给你限制中的自由,让你在回环往复的韵律中,驰骋你的文思,集中而单纯地呈现你所要表达的意象。 从这个角度来看,韵是诗意的翅膀,不仅能让诗人文思飞翔,还能把一首诗凝聚成一个整体;韵是流动的声音,它引导你走进同一韵脚的字词中间,供【乙】 你在其中选择要用的词汇。不仅如此。韵脚甚至可以激活你的思考,让你在枯竭的思维中【C】绝处逢生(柳暗花明),在韵律的美声中迸发思考火花。有韵的诗可以让你在诗海里畅游,把奋力击水

24、变成浪花的舞动,伴随着你抵达诗的彼岸。 我喜欢和年轻的诗人们谈诗、谈押韵。喜欢引用俄罗斯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那句话:“我的天性中,素来有渴求韵律的愿望。”对韵律的感受力,就是敏锐地捕捉声音,声音有时正是点燃灵感的火花。1926年,徐志摩和英国作家哈代会面,哈代问徐志摩:“你们中国诗用韵不用?”徐志摩记录了哈代的谈话:“他赞成用韵,这道理是不错的。你投块石子到湖心里去,一圈圈的水纹漾了开去,韵是波纹,少不得。”我尤其欣赏这句话,因为诗美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丰富的,其中也包括诗的韵律。人们读诗写诗,是全面地培养审美趣味:情感的,哲思的,语言的,想象力的,特别是诗的内容和韵律的融合诗的韵律,不只是

25、戴着镣铐跳舞,也是张开翅膀飞翔。(取材于2018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同名文章)(1)根据文中甲处的拼音写出汉字,给乙处加点字注上拼音。(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分)(2)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不可以用其后括号内的词语换的一处是(3分)(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围绕“诗歌应当提倡押韵”这一观点,从欣赏诗歌到创作诗歌,展开了论述。B第二段从童谣广为流传说起,阐明悦耳韵律能带来极大的审美乐趣,激发创作灵感。C作者以自己欣赏无韵诗的体验为例,强调了押韵能够活跃思维、活跃表达的观点。D文章最后引述两位外国作家的观点,意在表明韵律美是诗歌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4)

26、在语文课上,同学们以“现代诗的用韵”为话题展开了讨论。请你从下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为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见解。(5分)繁星(五十五)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冰心 徐志摩成功的花,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沙扬娜拉!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1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在波斯神话中,古波斯女神雅希塔专司人类【A】丰穰多产(风调雨顺),她的经典造型是手里托着一个装石榴的钵。在希腊神话故事中,天后赫拉主管人间婚姻和子孙繁衍。赫拉

27、女神的古代造型是:头戴后冠 【甲】,左手着一只丰满多子的石榴。20世纪初,希腊出土了一件公元前575年的古希腊女神雕像,女神像右手拿着石榴。在印度佛经故事中,保护人间子女繁衍的女神诃梨帝母,最古老的形象是左手怀抱一个幼儿,右手拿着丰硕多子的大石榴。日本醍醐寺收藏有13世纪的诃梨帝母女神画像,画像右手握着一枝对生石榴,顶端还有一朵鲜艳的石榴花。中国远古的神话和传说中却找不到石榴的痕迹,甚至古汉字中也没有“榴”字直到晋代才出现关于石榴的文献记载。据晋代博物志记载汉使张骞出使西城,到过古波斯的安息国,返汉时带回安息国盛产的一种瘤状多子水果,取名“安石榴”,“安石”即安息,后来简称石榴。现代世界百科辞

28、典上几乎都记载着石榴原产地在伊朗,甚至说扎格罗斯山脉为集中产地,这里正处在古安息国所在地。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与弟云书中曾记载:“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也。”唐代独异志记载:“汉张骞奉使大月氏,往返一亿三万里得葡萄、涂林安石榴,植之于中国。”北齐书魏收传记载,李妃之母曾送延宗两个石榴。延宗不解其意,太子太傅魏收说:“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子孙众多。”可见当时我国北方已经有这种以石榴预祝子孙繁盛的风习了。唐宋时期宫廷与民间互赠石榴祝愿多子多福之风就更盛行了。现在,订婚时聘礼赠石榴盆栽、婚礼中新娘衣藏石榴的风习还在一些地方流行。上述材料证明,石榴是从公元前2世纪的古波斯传入中国的,古

29、波斯以石榴祈祝多子的文化习俗也随之传播,向西,传入了希腊;向南,传播到了印度;向东,由张骞一行开辟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石榴传入中国以后,栽植、食用,药用、馈赠、观赏石榴等相关习俗也【B】应运而生(随之兴起)。北魏时期,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中,记了一首洛阳短谣:“白马甜榴,一实直牛。”白马是洛阳白马寺,短谣既盛赞了白马寺甜石榴的硕大,也说明当时石榴价格不菲,是宫廷贵人喜爱的奇树异果。唐代酉阳杂俎记载:“南诏石榴,子大皮薄,如藤纸,味绝于洛中石榴,甜者谓之天浆。”宋代方舆胜览中记载了用石榴花做酒的地方特产。元代农桑通诀记:“北人以榴子作汁,加蜜为饮,以代杯茗。”自晋以来,出现了许多以石榴为题材的诗词

30、歌赋。晋代潘岳在安石榴赋中,赞其为“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唐代诗人元稹作感石榴二十韵,借石梅的遭遇述怀:“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酸辛犯葱岭,憔悴涉龙沙。初到标珍木,多来比乱麻。深抛故园里,少种贵人家”此诗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石榴引入中国后的普及过程。 通过神话传说等口头传播、祭祀祈福等行为传播、关于多子多孙的联想等心理传播,石榴象征子孙众多的文化寓意经由口头、行为、心理的【C】世代传袭(薪火相传),形成了横跨欧亚大陆相似的文化习俗;而后又在世界各地衍生出【乙】(wi) 为大观的相关习俗。一只现在看上去分外普通的石榴,其中竟包含着民文化的奇妙交融和丰富演变。(取材于乌丙

31、安民俗学,从多子的石榴说起)(1)给文中甲处的加点字注上拼音,根据乙处的拼音写出汉字。(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分)(2)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可以用其后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处是(3分)(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分)A古希腊女神像手握石榴的造型,体现了当地先民祈求子孙繁衍的心愿。B“安石榴”的命名与其产地和外形有关,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体现。C从杨衒之所记载的洛阳短谣看,石榴的种植在北魏民间已经非常普及。D通过多种传播方式,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的文化习俗在欧亚大陆广泛流传。(4)学校要接待两位来自欧洲的青年学者,他们是新婚夫妇。你作为学生会的外联干事,要向校长建议

32、赠送以“石榴”为主题的艺术品。请从下面备选礼品中推荐一个,并结合文章内容,陈述至少三个理由。(5分) 图1石榴造型摆件 图2石榴题材国画六、作文(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不少于700字。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京剧演员王佩瑜录制了“笑出国粹范”短视频,利用年轻人喜爱的网络娱乐方式推广京剧;“经典咏流传”节目邀来各路明星,用流行乐、摇滚乐传唱古典诗词。有人认为这些做法是“与时俱进”,也有人认为是“阿世”;有人认为这样做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推广,也有人认为于事无补。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17夏瑜,是小说药中鲁迅并未正面描写的一位革命志士。请依据小说相关情节,展开想象,以“英雄夏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不违背原作基本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