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096238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提纲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导向一、哲学的涵义 1.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之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4.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哲学区别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形成自发形成 人人都有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不是人人都有特点

2、零散的 朴素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联系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史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与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联系属于属于哲学反映、体现世界观管方法论决定注: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哲学不等于世界观。关键看世界观是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哲学3.哲学与具体科学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是对个别规律以及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

3、中抽取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注:哲学与具体科学史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属于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存在决定思维不可知论可知论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注: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不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展开的 2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思维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2.为什么思维与存在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是人们生活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它是一切哲学都不可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不同回答决定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其他哲学的回答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定义: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 优:坚持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评价:缺: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定义:原子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评价:

5、优:丰富了唯物主义 缺: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唯心等局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定义:承认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评价: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定义:把人的主管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一直、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存在和世界本原评价: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而言对人们认识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客观唯心主义定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决定精神、绝对观念等)看做世界主宰和本原评价:夸大了客观精神作用;就局部而言对人们认识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2.哲学上的“两个对

6、子”基本派别(两大阵营)从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世界状态世界本原辩证法唯心主义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一、 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注:1.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2真正的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哲学,要判断其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关键看它是否正确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是否代表自己时代的先进思想。二、社会变革的先导1.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

7、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产生:阶级基础:无产阶级 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理论来源: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马克思主义哲学 2.基本特征阐释第一次实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第

8、一次实现唯物辩证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它坚持科学实践观点,它的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反复检验;革命性: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注:1.这三者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这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哲学的顶峰!活的灵魂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实现什么样

9、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事求是(精髓)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理论成果五、哲学的作用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第二单元 把握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8)物质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原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

10、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原理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原理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意识能动性特点:1.目的性和计划性2.主动

11、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

12、想意识。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原理4: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注:1.意识的反作用、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区别区别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内涵在实践活动中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作

13、用于另一种物质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积极主动自觉的而反映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表现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能动的反映和能动的反作用“想”、“做”、“精神状态”联系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能动作用的第二个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 (2)要充任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

14、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原理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

15、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反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原理6: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

16、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原理7: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

17、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提醒:人类的基本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不是实践;改造世界分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不是实践。)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对象都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原理1: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

18、,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认识来自实践,最终要投入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

19、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原理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真理是标志着主管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

20、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注:真理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方法论: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原理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

21、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6、发展4、矛盾7 + 创新2)(共19条原理)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

22、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条原理)原理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3、3、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原理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原理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2、方法论:要

24、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原理4:联系的条件性原理1、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2、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25、3、反对: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原理5: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

26、部分就不成其部分。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2、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反对。原理6: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

27、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3、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4条原理)原理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

28、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3、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原理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

29、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而事物的外部原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3、反对:反对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原理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30、,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3、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原理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2、方法论:(1)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

31、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简而言之,即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3、反对: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7条原理)原理1: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

32、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3、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

33、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3、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

34、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2、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3、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原理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

35、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6、、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补充: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原理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

37、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3、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原理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

38、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3、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原理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

39、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3、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创新(2条原理)原理1:辩证的否定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2、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0、,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3、反对: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原理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

41、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3、反对: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3、价值观1、人生观4)(共8条原理)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到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以往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主义一统天下。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除剩余价值理论之外的又一大发现,是哲学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第一部分历史观(3条原理)原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3、反对: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原理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

43、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2、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原理3:人民群众是历史

44、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方法论:(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2)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或: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人民群众服务;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时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3、反对:反对从社会意识

45、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第二部分价值观、人生观(5条原理)原理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2、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

46、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3、反对:反对忽视价值观修养的错误思想。原理2: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2、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3、反对: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原理3: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1、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