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3_T 2567—2020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黑龙江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09198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53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3_T 2567—2020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黑龙江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DB23_T 2567—2020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黑龙江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DB23_T 2567—2020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黑龙江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DB23_T 2567—2020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黑龙江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DB23_T 2567—2020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黑龙江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27.010 F01 B 里龙7工省抽出ETA、万标准DB23/T 2567-2020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2020-01-08发布2020-02-07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元7元D823/T 2567-2020 前言.1 1 1 I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3.1重点用能单位.1 3.2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2 3.3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2 3.4国家平台.2 3.5省级平台.2 3.6重点用能单位端系统.2 3.7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2 4省级平台.2 4.1省级平台机房建设.2 4.2硬件配置要求.2 4.3平台应用

2、系统功能.3 5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4 5.1硬件功能要求.3 5.2软件功能要求.4 5.3运维管理.5 6数据传输通信协议.5 6.1协议层次.5 6.2通信模式.5 6.3通讯协议.5 6.4通讯流程.6 7基础信息编码.6 7.1基本要求.6 7.2行政仄划代码.6 7.3行业编码.6 7.4重点用能单位编码.7 7.5生产工序编码.7 7.6工序单元编码.7 7.7用能设备编码.7 7.8数据采集来源编码.7 7.9采集数据类型编码.7 I D823/T 2567-2020 7.10能源品种编码.7 7.11耗能工质编码.8 7.四计量器具编码.8 8能源数据采集.8 8.1能源分类

3、和采集硕.8 8.2能源数据采集方式.9 9系统安全.1 0 9.1省级平台.1 0 9.2能耗监测端设备.11 附录A(资料性附录)标准相关编码表.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能源数据采集仪表准确度要求.16 附录c(规范性附录)端设备与省级平台通信流程.1 7 11 目IJ口本标准按照GB/T1.1-2009 30000小时工作温度-200C-+55 oC 运输存储温度45 oC-十750C工作相对湿度10%80%,无凝结运输存储湿度10%-80%,无凝结绝缘阻抗二三20MQ供电电源220V(1+10%),(50+l)Hz 电磁兼容性遵循GB/T17626.2,GB/T 17626.3,GB

4、/T 17626.4、GB/T 17626.5中3级及以上试验标准i皆波标准遵循GB17625.1 5.2 软件功能要求5.2.1 能耗数据采集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向提供数据接入软件配置,支持多种类型数据的接入。包括支持从现场的仪表获取数据、从数据采集器获取数据、从自动化信息系统获取数据、支持手工填报数据。5.2.2 能耗数据处理和存储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应具备基础数据处理、本地存储基本功能。基础数据处理应包括数据汇总计算、数据格式验证、数据查询和统计等。数据存储应保证本地历史数据存储6个月以上,并方便导出O5.2.3 能耗数据传输5.2.3.1 上传协议4 D823/T 2567-2020 能耗

5、在线监测端设备应具备数据上传功能。数据土传协议应符合本标准关于数据传输通信协议的要求,对数据加密后上传到系统于台O5.2.3.2 上传周期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向具备设定能耗数据上传时间间隔的功能。上传数据按照上传周期不同分为日上传数据和月上传数据。其中日上传数据可包含实时上传数据,实时上传数据要求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的采集频率设置为15分钟或30分钟采集一次O5.2.3.3 数据重传及补传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应具备数据重传和数据补传的功能。在网络异常或其他原因导致能耗数据传输失败时,端设备应自动重新上传,在重传失败时可在下一个上传周期自动补传。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还应支持人工补传功能,当上传的数据不完

6、整或不准确时,可通过人工填报的方式进行数据补传。5.3 运维管理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应具备本地维护和远程操作功能。本地维护指可通过自带显示屏或其他维护接口方式进行查看设备工作状态,以便排除故障。远程操作包括远程监控、远程配置和远程升级功能。6 数据传输通信协议6.1 协议层次传输层墓于TCP/IP协议,应用层基于HTTPS协议。国家平台与省级平台、省级平台与端设备之间的协议关系见图20国家平台HTTPS 省级平台HTTPS 备一层、vt-口H1端一应图2协t6.2 通信本标准中通信模式为客户端和服务端采用请求应答模式。通讯请求的发起端作为客户端,通讯请求的应答端作为服务端。请求应答过程由客户端发

7、起服务端应答组成。应用层4 应用层传输层传输层6.3 通讯协议通讯协议按GB/T29873要求执行。通讯协议构成如图3所示。端设备与省级平台通讯协议5 D823/T 2567-2020 用能单位采集数据下载用能单位基础信息下载用能单位采集数据上传用能单位基础信息上传平台版本校验基础数据下载端设备注册端设备与省级平台通讯协议构成图3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与省级平台的交互操作:a)端设备注册: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注册到平台并获取接入传输平台的服务地址:b)基础数据下载: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从接入传输平台下载基础数据1c)平台版本校验: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定期检查平台版本号信息,如检查到版本更新,则端设备进行

8、相应的更新下载;d)用能单位基础信息上传:e)用能单位采集数据土传:f)用能单位基础信息下载:g)用能单位采集数据下载:用能单位上传基础信息至省级平台:用能单位土传采集数据至省级平台;从省级平台下载用能单位基础信息:从省级平台下载用能单位采集数据o通讯流程6.4 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与省级平台的通信流程分为3种类型:a)首次注册并上传数据:包含端设备注册、基础数据下载、用能单位基础信息上传、用能单位采集数据上传、用能单位基础信息下载、用能单位采集数据下载流程,附录C图c.1;b)基础信息修改及平日数据上传:按照平台下发时间,每日定时向省级平台上传数据:用能单位基础信息修改后上传省级平台O包含用能

9、单位基础信息上传、用能单位采集数据上传流程,见附录C图C.2;c)平台版本校验:端设备应至少每天进行一次平台版本校验,见附录C图C.30基础信息编码7 基本要求7.1 本标准中规定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赋予相关信息以代码形式,即信息编码,其中对行政区划、行业、重点用能单位、生产工序和工序单位等基础信息进行的编码为基础信息编码。行政区划代码7.2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中采用的行政区划代码,按照GB/T2260执行,按6位数字代码分别代表省、市(地区)、县(区)的名称。6 行业编码7.3 D823/T 2567-2020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中行业编码参照G

10、B/T 4754执行。将行业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四级。代码由一位拉j字母和四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具体如下:a)门类代码用一位拉丁字母表示,用宁母A、B.依次代表不同门类:b)大类代码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从01开始按顺序编码:c)中类代码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两位为大类代码,第二位为中类顺序代码:d)小类代码用四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三位为中类代码,第四位为中类顺序代码。7.4 重点用能单位编码重点用能单位编码采用该单位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按照GB32100规定。7.5 生产工序编码生产工序编码按照行业分别编码,编码规则由2位同拉伯数字组成。不同行业生产工序编码可参考相应

11、的行业规范定义的编码规则进行编码O7.6 工序单元编码工序单元编码按照行业分别编码,编码规则由2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01、02,.。不同行业工序单元编码可参考相应的行业规范定义的编码规则进行编排。7.7 用能设备编码用能设备是重点用能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消耗能源的设备实体。用能设备编码由5位编码构成,第1位和第2位代表设备类型,第3位、第4位和第5位代表设备编号。7.8 数据采集来源编码数据采集来源是指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中采集、识别和选取的数据源,其来源和编码见表20表2数据采集来源类型编码采集数据来源编码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监控管理系统2 工业控制系统3 现场仪表4 于工填报5 能源供应

12、单位6 其他7 7.9 采集数据类型编码采集数据类型用2位阿拉伯数字进行编码,采集数据类型可分10类,其分类和编码表见表30表3采集数据编码表数据类型数据编码类型一次能源01 二次能源02 7 D823/T 2567-2020 表3(续)数据类型数据编码类型耗能工资03 非能源类型04 一次能源折标系数05 二次能源折标系数06 耗能工质折标系数07 能效指标08 经济指标09 其他指标10 7.10 能源、品种编码能源品种编码用4位阿拉伯数字进行编码,第1位和第2位数编码为能源分类编码,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3至4位数编码为能源分项编码,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01、02,.。能源品种编码

13、见附录A表A.10 7.11 耗能工质编码耗能工质用4位阿拉伯数宁进行分类分项编码,第1位和第2位数编码位能源分类为分类编码,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01、02,.0第3至4位数编码为分项编码,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00、01、02,.耗能工质编码见附录A表A.207.12 计量器具编码计量器具编码由计量器具类型代码、计量器具等级代码和计量器具序号代码等3个部分组成。其中计量器具类型代码参照JJF1051进行编码。每个计量器具类型代码由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计量器具等级代码根据进出用能计量器具、主要次级用能计量器具、主要用能设备计量器具等级分为三级,分别由1,2,3表示:计量器具序号是在前面两

14、级编码的基础上对相同器具类型且相同等级的计量器具进行排序编码,计量器具序号由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001,002,003,.0计量器具类型代码表见附录A表A.30 8 能源数据采集8.1 能源分类和采集项8.1.1 能源、品种根据能源形态和计量方式,能耗在线监测系统能源品种包括电力、热力、固态能源、气态能源、液态能源等五类。除电力为单一能源外,其他四种能源又包含多种具体能源种类。能源品种分类见附录A表A.10 8.1.2 能源、采集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数据采集量包括相关热工量、化学量、力学量、电量等,具体采集量应符合国家对各行业能耗数据采集要求。其中对于各种蒸汽,向山能耗监测端设备统一转换、汇总

15、成热力数据后土传。对于各类能源数据,其折标准煤系数如与国家标准不同,且用能单位具备检验条件,应上传相应能源实际折标煤系数。8 8.2 能源数据采集方式8.2.1 一般原则D823/T 2567-2020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数据采集工作应遵循准确、完整、真实的原则。采集途径优先级别依次为管理信息系统(如ERP、MIS等)、生产监控管理系统(如SIS、MES等)、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如PLC、DCS、FCS)、现场仪表、子工填报等。8.2.2 系统对接能耗监测端设备可通过接口与其他信息化业务系统对接获取数据。信息化业务系统一般有工业控制系统(如PLC/DCS/FCS等)、生产监控管理系统(如SIS/M

16、ES等)、管理信息系统(如ERP/MIS等)等。系统对接要求:a)管理信息系统。用能单位管理信息系统和用能单位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巾包含能源消费数据的,可通过相应接口(如SQL等)获取能源相关数据;b)生产监控管理系统采集。用能单位己构建企业生产监控管理系统(如SISMES等)。能源数据可通过相应接口(如SQL等)获取能源相关数据:c)工业控制系统。用能单位己安装工业控制系统(如PLCDCS、FCS等),且控制系统中己包含能源相关数据的,可通过OPC等方式从相应系统中获取数据。8.2.3 仪表采集能耗监测端设备可通过现场仪表定时采集相关数据,按本标准5.2.3.2设置时间间隔自动采集数据,保证数据

17、的完整性。8.2.3.1 能源计量仪表生产现场安装的能源计量仪表,具备远传通信接口的,可E接接入能耗监测端设备。计量仪表应符合GB/T19582.1、C/T188或DL/T645等通信协议。按照不同分类,每类物料涉及到的计量仪表见表4,数据采集仪表准确度要求见附录B表B.10 能源或物料种类电力热力气态物料液态物料固态物料其他能源或物料8.2.3.2 数据采集要求各类数据采集要求:表4数据采集计量仪表分类il量设备电能表、功率计、电压表、电流表等热量表、蒸汽流量计、压力衣、温度表等气体流量表、温度表、压力表等泊流量表、液位仪、水表、加油机、压力表等汽车衡、轨道衡、皮带秤等相关计量仪表a)电力数

18、据采集。用能单位的电力购址、消费或产出、外供数据,可通过具有通信接口的电能表采集。电能表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直接连接能耗监测端设备:b)热力数据采集。用能单位的热力购进、消费或产出、外供数据,可通过两种方式采集:一种是通过管道进出口处的智能热力仪表,得到热力累积数据,该数据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发送到9 D823/T 2567-2020 能耗监测端设备;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对蒸汽瞬时流量、压力和温度的计量仪表数据进行采集,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送至热力积算仪中,并由其将计算得到的热力数据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发送到能耗监测端设备;c)气态物料数据采集。在输送气态物料管道进口管或出口管段安装智能气体流量仪表,得到

19、该类气态物料的流量累积数据,将该数据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发送到能耗监测端设备;d)液态物料数据采集。在输送液态物料管道进口管或出口管段安装智能气体流量仪表,得到该类液态物料的流量累积数据,将该数据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发送到能耗监测端设备:e)国态物料数据采集。在用能单位进出厂和消耗等环节,通过汽车衡、轨道衡、皮带秤等称重仪表及计量系统,得出该同态物料的累积数据,将该数据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发送到能耗监测端设备;f)能源折标系数采集。各能源品种折标系数的选择,本着尽量接近实际情况的原则确定。对于有检测条件的用能单位,由用能单位按照其实际情况填报或从用能单位已有能源管理系统中在线采集,对于没有检测条件的用能单

20、位,采用GB/T2589中规定的参考折标系数进行分析、计算。8.2.4 手工填报对于无法通过自动采集获取的数据可通过于工方式填报。子工填报的周期可分为H上报数据、周上报数据或月上报数据,具体上报周期应根据能源种类和平台统一要求制定。9 系统安全9.1 省级平台9.1.1 网络环境防护9.1.1.1 结构安全设计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应重点加强网络结构设计,以保证向各类用户提供稳定、持续的安全服务,应满足以下要求:a)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b)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而要:c)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d)根据各部

21、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9.1.1.2 关键设备安全保护安全设备防护应实现对平台网络、安全防护等关键设备设施的白身保护,包括在提供网络运营支撑及安全防护的防火墙、交换机,以及安全隔离网关等安全设备自身的安全防护。可采取以下措施:a)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b)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c)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网络登录连接超时白动退出等措施:d)每次更新网络设备或安全设备配置后,应定期进行自己置文件备份,防止配置意外更改或丢失。9.1.2 主

22、机安全防护9.1.2.1 身份鉴别和访问权限10 D823/T 2567-2020 主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应通过以下方式限制异常登录:a)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和鉴别:b)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分自己不同的访问权限;c)具有登录失败处理能力,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网络登录连接超时白动退出等措施。9.1.2.2 入侵防范主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应具有入侵防范功能,并满足以下要求:a)操作系统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I及时得到更新;b)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吏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

23、代码库。9.1.3 通信安全主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应至少通过以下措施保证通信安全:a)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b)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c)对通信过程中敏感信息字段进行加密。9.2 能耗监测端设备9.2.1 结构安全及边界防护能耗监测端设备所在网络结构应满足下述要求:a)采用的网络设备性能及带宽应满足数据采集及土传需求:b)确定能耗监测端设备与所在用能单位的位置及各边界情况,并采用安全隔离与访问控制措施实现保护C9.2.2 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能耗监测端设备应通过以下措施做到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a)采用统一要求的CA数宁证书进行身份验证,

24、通过身份验证后才能接入系统平台:b)在能耗监测端设备所在的用能单位网络,应建立数据安全传输及隔离控制措施,保证数据安全传输及用自E单位内网边界隔离要求:c)在能耗监测端设备所在的用能单位网络,对向系统平台互联的互联网边界,建立安全隔离访问控制及入侵攻击行为检测措施,保证能耗监测端设备不被非法访问及攻击。9.2.3 通信完整性与保密性在用能单位端的互联网边界,建立数据安全加iE传输保护、数据完整性校验措施,实现与省级系统平台之间的安全通信。11 A.1 能源、品种编码表见表A.1。A目t匕2斗拟目凰/1L7升百会二原煤洗精煤其他洗煤煤制品焦炭其它焦化产品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天然气(

25、气态)液化天然气(液态)煤层气(煤田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石脑油润滑油石蜡溶剂油石焦油石油沥青附录A资料性附录)标准相关编码表表A.1 能源、品种编码表能源分类编码分项其他原煤无烟煤01 炼焦烟煤一般烟煤06 洗精煤07 其他洗煤08 煤制品09 焦炭其它焦化产品10 焦油粗苯11 焦炉煤气12 高炉煤气13 转炉煤气14 发生炉煤气15 天然气(气态)16 液化天然气(液态)17 煤层气(煤田)18 原油19 汽油20 煤油21 柴油22 燃料油23 液化石油气24 炼厂干气25 石脑油26;问j骨;由27 石蜡28 溶剂油29 石焦油30 石油沥青D823/T 2567-

26、2020 能源分项编码。02 03 04。01 02。12 D823/T 2567-2020 表A.1(续)能源分类能源分类编码分项能源分项编码其它石汕制品31 其它石油制品00 热力32 热力。电力33 电力。煤石干石用于燃料34 煤研石用于燃料。城市生活垃圾用于燃料35 城市生活垃圾用于燃料。生物质废料用于燃料36 生物质废料用于燃料。余热余压37 余热余压。其他工业废料用于燃料38 其他工业废料用于燃料。其他燃料39 其他燃料。A.2 部分耗能工质编码见表A.20表A.2 部分耗能工质编码表耗能工质分类分类编码耗能工质分项分项编码其他气体。压缩空气01 气体类氧气02 01 氮气03 亚

27、丘VL 04 保护气05 其他水。工业水01 净化水02 水类02 循环水03 除氧水04 脱盐水05 凝结水06 其他风。/Y1飞、7乡怯之03 工业风01 仪表风02 A.3 计量器具代码见A.30表A.3 计量器具类型代码表计量器具类型代码非自动衡器12040000 非臼动秤12040500 非自动指不轨道衡12041000 13 D823/T 2567-2020 表A.3(续)计量器具类型代码数字指不轨道衡12041500 自动衡器12060000 重力式自动装束斗衡器12060500 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皮带秤)12061000 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12061500 动态汽车衡(车辆总重

28、计量)12062000 动态称量轨道衡12062500 核子皮带秤12063000 称重传感器12080000 称重显不器12120000 数宁称重显不器12120500 流量计12180000 压差式流量计12180500 速度式流量计12181000 液体容积式流量计12181500 转子流量计12182000 革巴式流量变送器12182500 临界流流量计12183000 质量流量计12183500 气体层流流量传感器12184000 气体容积式流量计(气体腰轮流量计)12184500 燃气表12220000 膜式燃气表12220500 热能表12240000 压力仪表12320000

29、弹簧管式精密压力表和真空表12320500 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12321000 膜盒压力表12321500 记录式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及真空表12322000 压力控制器12323000 数字压力计12323500 压力变送器和压力传感器12340000 压力变送器12340500 压力传感器12341000 电能表15260000 交流电能表15260500 电子式电能表15261000 14 D823/T 2567-2020 表A.3(续)计量器具类型代码分时计度(多费率)电能表15261500 最大需量电能表15262000 直流电能15262500 15 DB23/T

30、 2567-2020 附录B规范性附录)能源数据采集仪表准确度要求B.1 能源数据采集仪表准确度要求见表B.1 0 表B.1 能源数据采集仪表准确度等级要求计量器具类别计量用途准确度等级要求衡器进出用能单位燃料的静态计量O.1 进出用能单位燃料的动态计量0.5 I类用户O.5S 进出用能单位有11类用户0.5 111类用户1.0 电能表功交流电能计量W类用户2.0 V类用户2.0 进出用能单位的直流电能计量2.0 油流量表(装置)进出用能单位的气体能源计量成品油O.5 重泊、渣泊及其它1.0煤气2.0气体流量表(装置)进出用能单位的气体能源计量天然气2.0水蒸气2.5水流量表(装置)进出用能单

31、位水管径不大于250mm2.5 量计量管径大于250mm1.5 温度仪表用于液态、气态能源的温度计量2.0 与气体、蒸汽质量计算相关的温度计量1.0 压力仪表用于液态、气态能源的压力计量2.0 与气体、蒸汽质量计算相关的压力计量1.0 注1.当计量器具是由传感器(变送器)、二次仪表组成的测量装置或系统时,表中给出的准确度等级应是装置或系统的准确度等级c装置或系统未明确给出其准确度等级时,可用传感器与二次仪表的准确度等级按误差合成方法合成口2.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按其所计量电白色量的多少,将用户分为五类。1类用户为月平均用电量5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10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

32、II类用户为小于I类用户用电量(或变压器容量)但片平均用电量1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2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III类用户为小于II类用户用电量(或变压器容量)但月平均用电量1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315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IV类用户为符合容量为315kVA以下的计费用户v类用户为单相供电的计费用户O3.用于成品油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204.用于天然气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应符合GB/T18603-2014附录A和附录B的要求。16 D823/T 2567-2020 附录C规范性附录)端设备与省级平台通信流程C.1 首次注册并上传

33、数据流程见图C.1 0 用能单位基础信息下载(可选)用能单位采集数据下载(可选)不通过联系相关单位解决通过端设备注册失败,重新注册注册成功基础数据下载失败,重新下载下载成功用能单位基础信息上传失败,重新上传用能单位采集数据上传失败,重新上传完成图C.1 首次注册井上传数据流程图17 D823/T 2567-2020 C.2 基础信息修改及平日数据上传流程见图C.20 开始不通过联系相关单位解决通过用白色单位基础信息土传用能单位采集数据上传失败,重新上传失败,重新上传上传成功上传成功完成图c.2 基础信息修改及平日数据上传流程图C.3 平台版本校验流程见图C.30不通过联系相关单位解决求主目剧一脚送发备凡又、丁l端返回注册服务版本信息川返回基础数据版本信息不一致不一致下载基础数据信息下载注册服务信息完成完成图C.3 平台版本校验流程图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