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河水电站1标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091419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256 大小:2.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河水电站1标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6页
双河水电站1标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6页
双河水电站1标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6页
双河水电站1标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6页
双河水电站1标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双河水电站首部枢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中国水利水电七局二零零五年十月245 目 录第一章 综合说明11.1工程概况11.1.1地理位置11.1.2枢纽布置11.2 工程区域自然条件21.2.1水文、气象21.2.2工程地形地质条件101.3 现场施工条件141.3.1施工交通条件141.3.2发包人提供的施工条件151.3.3当地建筑材料171.4 合同项目和工作范围171.4.1本合同包括的主要工程项目和工作内容171.4.2本合同主要工程量181.5编制进度计划的依据191.6施工组织编制原则与依据191.6.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201.6.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201.7 工程特点

2、201.7.1枢纽建筑物设计布置特点201.7.2工程施工特点211.8主体工程施工方案简介211.9合理化建议231.10 施工目标231.10.1 进度目标231.10.2 质量目标231.10.3 安全生产目标241.10.4 成本控制目标241.10.5 文明施工目标24第二章 现场管理及资源配置252.1人力资源252.1.1组织机构252.1.2组织机构中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说明252.1.3劳动力计划282.1.4现场的管理282.2机械设备配置292.3 施工进场与现场施工准备332.3.1 施工人员及设备组织332.3.2 施工人员及设备进场332.3.3 现场施工准备342.4

3、 质量保证体系352.4.1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组织机构352.4.2 工程施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372.5 安全保证体系372.6 资源管理372.6.1 人力资源的管理372.6.2 材料资源的管理392.6.3 施工设备的管理412.7 完工验收及退场412.7.1 完工验收412.7.2 工程保修432.7.3 完工清场442.7.4 承包人的撤离44第三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453.1施工总布置的条件和原则453.1.1施工布置条件453.1.2 施工总布置的原则473.2施工临时便道布置473.2.1场内交通条件473.2.2施工临时道路布置483.2.3施工临时道路维护和管理483.3主

4、要临时生产设施布置493.3.1混凝土拌和厂493.3.2工艺流程513.3.3综合加工厂533.3.4机修保养厂543.3.5中心试验室543.3.6金属结构拼装场543.3.7仓储系统553.4施工风水电供应、通讯及排污553.4.1施工供风553.4.2施工供水及排污563.4.3施工供电573.4.4施工通讯583.4.5施工照明583.4.6供电安全措施593.4.7施工供电及通讯主要材料593.5办公生活营地593.6弃(堆)碴场规划维护603.6.1弃(堆)碴特性603.6.2 弃(堆)碴规划维护603.7 施工用地计划60第四章 施工总进度614.1 编制依据及原则614.1.

5、1编制依据614.1.2 施工总进度的编制原则614.2 施工进度安排624.3 施工关键线路分析624.4 主要施工项目强度分析624.4.1土石方开挖高峰强度分析624.4.2混凝土浇筑高峰强度分析634.4.3 高峰强度保证措施644.5目标工期的保证措施644.5.1组织保证措施644.5.2技术保证措施654.5.3现场计划执行保证664.5.4资金保证措施664.5.5施工外部环境保证措施66第五章 施工期水流控制675.1 施工特性675.1.1 工程特性675.1.2 水文气象条件675.2.2导流时段及流量695.2.3导流方式695.2.4导流方案及规划695.2.5一期导

6、流施工705.2.6二期导流715.3导流建筑物735.3.1围堰堰型选择735.3.2一期导流建筑物施工735.3.3二期导流建筑物施工755.4 导流建筑物施工755.4.1导流程序755.4.2 临时导流建筑物设计765.5围堰拆除795.6截流795.7基坑排水805.7.1初期排水805.7.2经常性排水815.7.3水泵布置825.8防洪渡汛措施835.9下闸蓄水835.9.1 闸门和启闭机的检查835.9.2施工区内的水库清理835.9.3 水库蓄水及下游供水845.9 4围堰的维护措施845.10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845.11 引用规范和规程85第六章 土石方工程866.1

7、施工特性866.1.1 工程项目内容及工程量866.1.2 工程地质条件866.2 进度安排876.2.1编制876.2.2进度计划876.3 施工布置876.3.1 施工道路布置876.3.2 施工风、水、电布置886.3.3 弃碴场布置886.4 土方明挖施工886.4.1 施工程序886.4.2 施工方法896.4.3 施工期临时排水896.5 石方明挖施工906.5.1石方明挖施工程序906.5.2 石方明挖施工方法916.5.3 爆破设计926.6 地下洞室开挖976.7 施工支护工程996.7.1 支护工程施工方案1006.7.2 施工程序1006.7.3锚杆施工工艺及方法1006

8、.7.4 喷混凝土施工1016.7.5 钢支撑1046.8 施工照明、通风及排水1066.8.1 施工照明1066.8.2 施工期通风布置1066.8.3 施工期排水布置1066.9 土石方回填1066.9.1 填筑准备1066.9.2 回填施工1076.9.3 砂卵石填筑碾压实验1076.9.4土石方平衡1086.9.4施工质量要求1096.10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1096.11 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1106.11.1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106.11.2 安全保证措施111第七章 混凝土及砌体工程1157.1 施工特性1157.1.1 概述1157.1.2 工程量1167.1.3 施工特点11

9、67.2 施工布置1167.2.1 布置原则1177.2.2 施工道路布置1177.2.3 施工机械布置1187.3 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1197.3.1施工工艺1197.3.2施工方法1217.3.3 模板工程1237.3.4 钢筋工程1247.3.5 止水、排水、伸缩缝、和预埋件1257.4 混凝土温控措施1257.4.1 水文气象条件1257.4.2 温控标准1267.4.3 混凝土浇筑分层分块1277.4.4 温控措施1277.5 特殊气候条件下混凝土施工1287.5.1雨天施工1287.5.2高气温条件下施工1287.5.3寒冷天气下施工1287.5.4雾天施工1297.6 混凝土外观

10、质量控制措施1297.7 混凝土抽样质量检验与缺陷处理1327.8砌体工程1337.8.1浆砌石施工1337.8.2砖砌体施工1347.9 混凝土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357.10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142第八章 钻孔和灌浆工程1448.1 施工特性1448.1.1 工程项目内容与工程量1448.1.2 工程地质条件1448.2施工总布置1458.2.1施工供电1458.2.2供水和制浆系统1458.2.3 材料运输1458.2.4弃浆、弃渣处理1458.3试验1468.3.1浆液试验1468.3.2现场灌浆试验1468.4施工程序1478.4.1 施工原则1478.4.2 回填灌浆与固结

11、灌浆流程工艺1478.5灌浆材料1478.6钻孔1488.7钻孔冲洗和压水试验1488.8灌浆1498.8.1回填灌浆1498.8.2 固结灌浆施工1508.8.3 灌浆质量检查1528.8 排水孔的施工1538.9 钢板接触灌浆1538.9.1 钢管接触灌浆灌浆孔1538.9.2 灌浆前准备1538.9.3 灌浆1538.9.4 接触灌浆的质量检查1548.10 帷幕灌浆施工方法1548.10.1 工艺流程1548.10.2 钻灌分序1548.10.3 造孔1548.10.4 灌浆1558.10.5 灌浆结束标准1578.10.6 灌浆孔封孔1578.10.7灌浆质量检查1578.11 质量

12、保证1578.12钻孔、制浆、灌浆设备158第九章 基础防渗工程1609.1 施工特性1609.1.1 工程项目内容与工程量1609.1.2 工程地质条件1609.2 施工总平面布置1609.2.1 导墙及施工平台1609.2.2 施工弃浆及弃渣1619.2.3 泥浆制备1629.2.4 施工供水1629.2.5 施工用电1629.3 现场生产性试验1629.4 拟投入防渗墙工程施工的主要生产设备1629.5混凝土防渗墙工程施工工艺1639.6 造孔1639.7 清孔1649.8混凝土浇筑1659.9特殊情况处理1669.9.1漏浆、塌孔处理1669.9.2掉钻、埋钻处理1669.9.3砂层处

13、理1679.9.4漂、孤石处理1679.9.5浇筑事故处理1679.10防渗墙质量检查1679.10.1成槽质量检查1679.10.2清孔质量检查1679.10.3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查1689.10.4防渗墙成墙质量检查1689.11 施工平台拆除、清理和移交168第十章 地基加固工程16910.1 施工特性16910.1.1 工程项目内容及工程量16910.1.2 工程地质条件16910.2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设备及人员配备16910.3 施工工艺和方法170第十一章 钢结构、闸门及预埋件的制造安装17511.1钢结构及预埋件的制造安装17511.1.1工程范围17511.1.2材料和外购件计

14、划17511.1.3钢结构件制作17611.1.4钢结构的安装18311.1.5钢结构工程的验收18511.2 闸门的安装及启闭机安装18611.2.1工程概况18611.2.2闸门安装施工规划18711.2.3设备安装程序及其工艺要求18911.2.4闸门和回转式清污机的安装19411.2.5启闭机的安装19711.2.6质量检查和验收20111.3预埋件埋设20211.3.1工程范围20211.3.2预埋件的工作项目和内容20211.3.3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20311.3.4材料计划20311.3.5预埋件的埋设20411.3.6固定件的安装埋设20911.3.7接地装置的埋设21011.

15、3.8完工验收211第十二章 质量保证体系21212.1 施工质量方针、质量目标21212.1.1质量方针21212.1.2 质量目标21212.2 质量保证体系21212.3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1412.3.1 施工前控制21412.3.2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21512.3.3分项工程质量控制21612.4 质量技术措施21812.5 质量管理及检验的标准219第十三章 安全保证体系22313.1安全目标22313.2 安全组织机构22313.2.1 安全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22513.2.2 安全保障体系22613.3 安全管理措施22713.4 生产安全措施228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

16、工23014.1环境保护措施23014.1.1环境保护目标23014.1.2施工前环境规划措施23014.1.3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措施23114.1.4人群健康保护措施23914.1.5首部封闭施工措施23914.1.6加强对施工周围林区的保护23914.1.7环保控制手段23914.1.8完工后场地清理24014.2 文明施工24014.2.1 文明施工目标24014.2.2 文明施工实施方案24014.2.3 施工期对外关系242第一章 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1.1.1地理位置双河水电站位于四川省九寨沟县白水江上,为低闸引水式电站。电站以发电为主,装机327KW。工程所在地现有公路通过首部

17、枢纽、引水隧洞和厂区,公路位于引水隧洞和厂区对岸,九环线连通九寨县城和首部、厂区,为三级公路,砼路面。双河水电站闸址位于九寨沟县城下游约3km处,厂址距九寨沟县城约11km。九寨沟县城至川主寺为省道130km,川主寺至成都为213国道326km;九寨沟县城至绵阳市为省道305km,绵阳市至成都市为108国道129km,九寨沟到成都的两务交通道路共同构成九环线,对外交通方便。1.1.2枢纽布置双河水电站为低闸引水式电站,装机327KW。电站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厂房枢纽组成。首部枢纽由左岸挡水坝、取水口、1孔冲砂闸、2孔泄洪闸及右岸挡水坝等建筑物组成,闸坝顶高程为1379m,最大闸高14.5m;

18、基础防渗采用全封闭的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位于闸前铺盖及挡水坝下,墙厚0.8m,最大墙深约37m。引水隧洞全长约6279.88m,隧洞过水断面为平底马蹄形,开挖尺寸(5.216.04)(7.28.46)m(宽高),底坡i=2.83,进口底高程1364.4m,调压井中心线底高程1346.84m。类围岩采用喷锚支护,喷层厚15cm,、类围岩采用全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50、60cm。调压室采用埋藏式布置,井筒高54.16m,内径17.0m,穹顶高程1406.00m。调压井外接交通洞,交通洞底高程约1395.00m,长约130m,断面型式为4.54.5m(宽高)的城门洞形。压力管道为地下埋藏式,

19、由上平段、斜段、下平段组成,采用一条主管经卜形岔管分为三条支管向三台机组供水的联合供水布置方式。主管总长326.17m,钢板衬砌,主管内径5.2m。压力钢管首端设置蝶阀室,蝶阀室交通洞长约96.75m,断面型式为5.55.0m(宽高)的城门洞形。厂房为地面厂房,位于XX乡下游约0.5km白水江左岸的高漫滩上,厂房尺寸为67.6221.7137.80m(长宽高),共装3台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327MW。双河水电站主体工程分为首部枢纽工程标(SH/C),引水隧洞工程标(SH/C),厂区枢纽工程标(SH/C)等三个土建工程施工标。1.2 工程区域自然条件1.2.1水文、气象1.2.1.1流域概况

20、(1)流域自然地理白水江系白龙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岷山东麓的弓杠岭斗鸡台,分为黑河和白河两源,两源于黑河塘汇合后始称白水江。白水江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经九寨沟县白河乡、安乐乡、城关、双河乡,自柴门关出四川省境,流入甘肃省文县,于碧口汇入嘉陵江一级支流白龙江。白水江九寨沟县境内河道长约50km。白水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岷山山脉东部,地理位置界于东经10330至10515、北纬3230至3340之间,流域边缘雪峰环绕,流域内山势盘错,地势高亢,河谷深切,高山陡峭;河道坡降大,水流湍急,河谷多呈V型,切割较深。域内广大山地坡面皆有森林覆盖,喀斯特地貌发育,分布有大量湖泊(海子)。白水江流域地貌高

21、山峡谷类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分水岭海拔都在4000m以上,其中以松(潘)南(坪)交界的朵尔纳最高,海拔高程为4764m。双河电站闸址位于九寨沟县附近双龙沟下游约1.1km处,控制集水面积4408km2;厂址位于白水江左岸双河乡歇马岩,集水面积5127km2。(2)气象特征白水江流域位于川西北高原的东北部,毗邻青藏高原,其气候具有川西高原气候的特点,即具有干、雨季分明、夏短冬长、日照充足,年差较小而日差较大等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气候水平、垂直分布的总趋势是降水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大,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降低,高山多雨湿冷、河谷少雨干暖,流域西北部、西南部冷而湿润;东南部河谷、半山地带暖而干燥。按海

22、拔高度划分,大致可分为两个气候带:海拔1600m以下,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海拔2500m以上,属寒温带季风气候。本流域水汽主要来源:一是来自孟加拉湾,由西南气流输送;二是来自西太平洋。由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气流输送上高原。当处于西太平洋热带高压与伊朗高压(青藏高压)之间时,使两高压脊之间的低值系统易于发展,常构成强降水系统;当处在大陆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时,天气少雨晴热,常造成伏旱;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910月出现季节性减弱东退,其中心稳定在北纬26度附近时,高原和西北地区不断有低值系统东移,常使本地出现阴雨天气。根据九寨沟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2.6,极端

23、最高气温35.8,极端最低气温-10.3;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多年平均年蒸发量 1393.0mm;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67.3mm、降水日数140.1d,最大一日降水量51.3mm;多年平均风速2.1m/s,历年最大风速13m/s。相应风向N。多年平均积雪日数全年为4.4天,最大积雪深度为7cm;最大冻土深为10cm。另据1975年调查,大录和弓杠岭一带,冬季积雪深度一般约50cm,最大可达100cm左右;玉瓦、塔藏一带的河坝最大积雪深度可达20cm。九寨沟县气象站气象要素特征值统计见表1-1。1.2.1.2水文基本资料根据本电站所处地理位置和与各水文站的面积关系,本电站设计依据站为南坪水

24、文站,参证站为鹄衣坝(文县)水文站和XXX水文站。(1)南坪水文站 南坪水文站位于南坪县(现改为九寨沟县)城关,控制集水面积4329km2,具有不到10年的流量观测资料。该站的水准测量、断面测量、水位观测及流量测验均符合水文测验规范。历年HQ关系为稳定的单一线,曲线蔟呈狭窄的带状。(2)鹄衣坝(文县)水文站鹄衣坝水文站1966年5月1日由甘肃省水文总站设立为水文站, 1990年7月将该站下迁5.5km至甘肃文县改称文县水文站。鹄衣坝站和文县站控制流域面积分别为6935 km2和7303 km2。该站水尺零高校测及时,高程系统历年使用一致。断面测量能控制断面变化。流九寨沟县气象站气象要素特征值统

25、计表表1-1项 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气温()多年平均1.94.39.013.817.119.722.021.717.413.27.93.012.6极端最高17.124.327.732.234.935.835.835.431.927.724.519.635.8极端最低-9.4-8.6-6.7-1.53.77.510.28.97.0-1.5-6.3-10.3-10.3降水量(mm)多年平均1.52.518.745.578.385.9101.288.685.850.77.90.9567.3占全年百分数(%)0.260.443.308.0213.815.117.

26、815.615.18.941.390.16100历年一日最大5.54.111.129.726.732.050.951.345.424.512.63.451.30.1mm日数2.43.910.315.018.518.217.515.717.215.15.11.4140.1地温()多年平均3.36.511.216.119.722.124.824.719.115.29.93.614.7极端最高32.639.151.359.362.260.065.765.055.647.338.332.865.7极端最低-12.7-13.8-11.0-6.43.85.810.09.56.7-2.4-8.4-12.5-

27、13.8相对湿度(%)多年平均55545760666972727673635765最小相对湿度105661518202017800蒸发量(mm)多年平均65.283.9121.3147.3161.6149.6163.3158.0100.894.686.161.21393.0风多年平均风速(m/s)2.22.82.82.52.01.81.81.61.61.92.21.92.1最多风向SE CSE CSE CSE CSE CSE CSE CSE CSE CSE CSE CSE CSE C积雪日数1.71.90.400000000.10.34.4最大深度(cm)7300000000327最大冻土深度

28、(cm)862000000031010量测验以流速仪法施测为主,高水采用流速仪与浮标法共同测流。水位观测及流量测验均符合水文测验规范要求。白水江流域水文观测、测验工作起步较晚,自1966年开始陆续建站,曾先后设有南坪、鹄衣坝、文县、刘家河坝、蒿坪等水文站。(3)刘家河坝水文站刘家河坝水文站设立于2004年5月,控制集水面积为4409km2。该站断面测量能控制断面变化,水尺零高校测规范。流量测验以流速仪法为主,水位观测汛期符合水文测验规范要求,能控制住洪水过程。(4)资料评价南坪站、鹄衣坝(文县)站和刘家河坝站测验符合水文测验规范规定,整编推流合理,符合规范要求,水文资料可靠。在白水江梯级电站黑

29、河塘、刘家河坝、青龙河研、初设设计阶段已通过审查,所整编的水文资料质量满足本阶段设计要求。1.2.1.3径流(1)径流特性白水江流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其次为地下水和高山融雪水补给。本流域径流具有年际变化小,且年内丰、枯差异小的特点。由南坪水文站经插补延长后的1966.52003.4年37年(水文年)径流系列推算,多平均流量为54.8m3/s,折合年水量17.3亿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399.2mm。径流的年内变化,枯水期(11月次年4月)占年径流的27.6%,最枯的12月次年3月占15.6%。丰水期5月10月水量占全年的72.4%,月水量最丰为7月,最丰水年(1967.51968.5年)和最

30、枯水年(1997.51998.5年)平均流量分别为74.6m3/s和35.7m3/s,分别为多年平均值的1.36倍和0.65倍。(2)径流计算由南坪水文站的径流系列分别进行年(5月次年4月)、丰水期(5月10月)、枯水期(11月次年4月)频率计算,确定统计参数。双河电站闸址与南坪水文站的区间面积不足南坪水文站集水面积的2%,故双河电站径流成果直接采用南坪水文站的径流成果。双河水电站设计径流成果见表1-2双河水电站径流成果表 表1-2时段均值(m3/s)CvCs/CvP=10%P=50%P=90%年 (54月)54080.19268.554.142.0枯水期(114月)30.60.18237.8

31、30.323.8丰水期(510月)78.70.21210077.658.41.2.1.4洪水(1)暴雨洪水特性流域受高程地形及地理位置影响,暴雨出现机会较少.据九寨沟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实测最大一日降水量仅为51.3mm,历年出现大于25.0mm的降水日数仅为1.7天.据南坪站洪水资料统计,实测最大洪峰流量363m3/s(1987年6月27日),历年实测洪枯水位变幅仅2.63m。由于本流域上游植被良好,流域调节性能较好,使洪水过程涨落缓馒,峰形园浑,洪峰历时长。据南坪站实测过程统计,洪水过程多为单峰肥胖型,一次洪水过程约37天,最长可达10天。洪水出现的时间与降雨相应,根据南坪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

32、显示,年最大洪峰流量多出现在610月。南坪站历年最大流量各月出现频次见表1-3。南坪站历年最大流量各月出现频次表表1-3月份6月7月8月9月10月全年出现次数3113210所上百分比3010103020100本流域洪水年际变化不大,实测年最大流量最大值分别仅为多年均值的1.82倍和0.55倍。(2)南坪站、鹄衣坝设计洪水计算根据插补延长的南坪站19662003年年最大流量系列,加入历史洪水1948、1987、1993年洪水(其中首大1948年洪水有位无量,1987、1993作特大值处理),组成不连续系列自1948年以来统一排位进行频率曲线,确定洪水系列,将该系列进行频率计算,确定洪水系列均值为

33、200m3/s,Cv=0.35,Cs/Cv=3.5。鹄衣坝站通过文县站插补延长后组成了19662003年年最大流量水系列,将该系列进行频率计算,确定洪水系列均值为311m3/s,Cv=0.35,Cs/Cv=3.5。(3)闸、厂址设计洪水推算双河电站闸址设计洪水成果直接采用南坪水文站的设计洪水成果;厂址设计洪水成果由南坪站、鹄衣坝站各级频率下的设计流量,按面积比直线内插推算至双河电站厂址。双河电站闸、厂址设计洪水成果如表1-4。双河电站闸、厂址设计洪水成果表表1-4位 置Qp(m3/s)P=0.2%P=0.5%P=1%P=2%闸 址505458422385厂 址591536493450(4)分期

34、设计洪水根据洪峰流量散布图分析,结合施工要求,将南坪站全年分为510月(汛期)、11月(过渡期)、12次年3月(枯期)、4月(过渡期)等4个分期。按上述分期插补延长南坪站各分期年最大值流量系列,推算出各分期设计值(其中510月直接采用年最大洪峰流量的设计值);双河电站闸址分期洪水成果直接采用南坪水文站的分期洪水成果;电站厂址分期设计洪水由南坪站各级频率下的设计流量,分不同时段按不同面积比关系推算,过渡期(4月、11月)和枯期(12次年3月)指数分别采用0.8和1次方,510月直接采用设计洪水成果。双河电站闸、厂址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5、表1-6双河电站闸址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表1-5分 期Q

35、p(m3/s)P=5%p=10%P=20%P=50%4月10287.873.352.1510月33429425118611月10290.378.259.512次年3月54.650.746.339.1双河电站厂址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表1-6分 期Qp(m3/s)P=5%p=10%P=20%P=50%4月11710183.959.7510月39134429421811月11710389.568.112次年3月64.760.054.846.31.2.1.5泥沙(1)闸址悬移质输沙量、含沙量白水江流域仅刘家河坝和蒿坪水文站具有泥沙测验资料,双河水电站闸址1970年以前悬移质含沙量采用刘家河坝水文站实测含

36、沙量,1971年以后悬移质含苞欲放沙量采用蒿坪水文站实测含沙量系列,两水文站含沙量资料组成闸址含沙量系列。悬移质输沙量采用闸址月平均流量和相应的月平均含沙量计算而得。经计算,闸址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80.9万t,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465kg/m3,汛期(510月)多年平均含沙量0.630kg/m3.汛期(510月)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98.3%.双河电站闸址历年逐月平均含沙量输沙量年内分配见表1-7双河电站闸址历年逐月平均含沙量输沙量表表1-7月份13456789101112全年含沙量(kg/m3)0.0050.1230.14830.5780.9910.8450.6120.2060.0170

37、.0040.465输沙量(万t)0.101.028.4312.523.717.113.44.350.210.0480.9输沙量百分数(%)0.141.2610.415.429.321.216.65.380.270.05100(2)悬移质颗粒级配及矿物分析双河水电站悬移质颗粒级配采用蒿坪水文站2002年789月实测悬移质单样干沙样颗粒分析成果,其最大粒径0.499mm,中数粒径0.014mm,平均粒径0.019mm.悬移质颗粒级配成果列于表1-8。悬移质矿物成份主要为绢云母、绿泥石、碳酸盐、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石英、角闪石、辉石、电气石、锆石、钛铁矿等.莫氏硬度大于5的矿物以长石为主,其它硬矿

38、物如石英、辉石、电气石、锆石、钛铁矿等含量相对较少。悬移质各粒径组硬矿物含量约占1%。悬移质颗粒级配成果表表1-8粒径(mm)0.0070.010.0250.050.100.250.5最大粒径(mm)中数粒径(mm)小于某粒径的沙重百分数(%)25.236.073.595.099.899.91000.4990.014(3)推移质白水江流域无推移质输沙率测验资料。双河电站闸址河段的推移质输沙率采用修正窦国仁推移质输沙率公式计算。推算得中水年推移质年输沙量为6.72万t。(4)过机泥沙双河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为18.7万m3,库沙比仅为0.28.由于水库库沙比非常小,水库很快达到冲淤平衡,水库沉

39、降悬移质作用较小。双河电站最大引用流量为102m3/s,多年平均过机含沙量为0.390kg/m3,汛期。(510月)平均过机含沙量为0.526kg/m3。过机悬移质颗粒级配与天然情况一致。1.2.2工程地形地质条件1.2.2.1区域地质概况工程区处于武都、文县弧形构造之间,为一被洋布梁子大年断裂和塔藏XX何家坝断裂所围限的长条形玉瓦南坪地块内。在该条形地块内,断裂构造不发育,表现为一系列北西向展布的褶皱构造,双河水电站则位于该断块内的陵江青龙背斜西南翼。双河水电站河段地震效应主要为外围强震波及影响。根据GB18306-2001(1/400万),工程区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

40、2g,相应对照地震基本裂度为度。1.2.2.2基本地质条件拟建闸址位于九寨沟县城下游约3km处的马踏石,河谷总体顺直,河流流向S,与岩层走向小角度相交,属斜纵向谷。两岸山体雄厚,河谷狭窄,呈不对称的“V”型谷。枯期河水位时,河面宽约1025m,正常蓄水位1377.5m时,谷宽5065m。两岸地形完整,山体浑厚,无较大的冲沟发育,左岸地形陡峻,为基岩陡崖,右岸地形坡度变化大,中下部地形较陡,坡度为5070,上部地形相对较缓,坡度为35左右。闸址区出露的基岩地层为二叠系下统黑河组上段第二亚层(P1h22)和第三亚层(P1h23),第二亚层(P1h22):灰浅灰色中厚层角砾状灰岩间夹灰色薄层灰岩及灰

41、白色大理岩,厚度200230m,第三亚层(P1h23):灰色薄层灰岩夹板岩,厚度100130m。闸址区覆盖层成因、结构复杂,据地表调查及勘探揭示,闸址河床物质为冲积、冲洪积堆积的含漂(块)砂卵砾石层和古崩塌堆积的孤块碎石层,现代河床覆盖层厚度一般为3035m,右岸古河床砂卵砾石层厚一般1020m,其上为古座落体。按其物质组成、结构和成因由老至新可分五层。 层为冲、洪积堆积的含漂砂卵砾石夹土层(al+plQ33-1),分布于河床谷底,一般厚1020m。局部厚达32.21余米,结构密实。 层为崩、洪积堆积的孤块碎石夹砂土层(col+plQ33-2),分布于河床中部,层位不稳定,厚度变化大,一般613m不等,局部厚达1921m。 层为冲积堆积的含漂(块)砂卵砾石层(alQ4),分布于河床中上部,厚度及分布相对稳定,一般厚814m,局部厚16m。 层为现代崩坡积含孤块碎石土层(col+dlQ4),分布于河谷两岸,其右岸分布较左岸广,厚度变化大,一般为530m,局部大于30m,结构松散较松散,局部架空。闸址区覆盖层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1-9分类名称天然密度允许承载力压缩模量渗透系数抗剪指标允许比降凝聚力摩擦角dFREskcg/cm3k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