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名师选题名师选题)人教版全国通用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解题方法技巧人教版全国通用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解题方法技巧 选择题 1、滇中引水工程主要用于解决滇中地区生产生活缺水问题,水源来自金沙江,全程以自流为主。该工程于2017 年开工建设,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下图示意滇中引水工程线路,下表示意滇中引水工程受水区多年平均引水量的估算。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从水循环的环节看,滇中地区面临缺水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小蒸发旺盛下渗较强径流速度缓慢 A.B.C.D.(2)滇中引水工程受水区各市、州多年平均引水量的估算主要考虑()A.距水源地远近 B.局部地形地势 C.经济发展规模 D.人均消费水平 答案:
2、2 C 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 解析:(1)本题考查水循环,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2)本题考查跨流域调水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解答】(1)滇中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并不小,但季节分配不均,错误;纬度较低,蒸发能力较强,正确;云南多喀斯特地貌,下渗损失较多,正确;径流缓慢有利于蓄水,而云南地势落差较大,径流流速较快,错误。故 C 选项正确。(2)由表可知,昆明多年平均引水量遥遥领先,其他城市引水量相差不大,主要是因为昆明人口多、经济发达,用水需求量大。注意易混淆选项,水是生产生活的
3、必需品,对人均消费水平影响较小。故 C 选项正确。2、生物滞留池(下图)是指利用自身结构、植物及填料组成,对雨水径流进行蓄存,并能去除水中污染物的设施。该设施在削减径流峰值、提升水质方面具有良好的效釆。下表是我国某城市生物滞留池 2019 年 2 月至 4月期间的三次监测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监 测事 件 时间 降 雨 量 前 期 晴天数 进 水 峰 值 流 量 出 水 峰 值 流 量 洪峰延迟时间 进出水峰值流量削减率 1 2019/02/13 3.9 1 5.66 3.14 18 44.5 2 2019/03/20 1.2 13 8.02 2.53 13 68.5 3 2019/04
4、/10 3.3 12 22.83 4.91 58 78.5 (1)材料显示()A.随着降雨量增大,出水峰值流量増大 B.随着降雨量增大,洪峰延迟时间增大 C.峰值流量削减率与池内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 D.峰值流量削减率与当地前期晴天数呈正相关(2)下列城市中生物滞留池作用最明显的是()A.成都 B.喀什 C.西宁 D.兰州 答案:C A【提示】城市化的利弊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着降雨量(mm)1.2-3.3-3.9 的增大,出水峰值流量先增大后减小,洪峰延迟时间先增大后减小,AB 错 4 误。随着春季时间推移,我国该
5、城市生物滞留池中的植物枝叶增多,覆盖率提高,滞留雨水能力逐渐提高,所以峰值流量削减率与 池内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C 正确。峰值流量削减率随当地前期晴天数先增大后减小,D 错误。故选 C。(2)由题可知,该生态滞留池设计复杂,成本较高,主要为更好防治城市内涝削减洪峰,所以下列城市中生物滞留池作用最明显的 是降水较多,排涝压力大的成都,A 正确。喀什、西宁和兰州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城市内涝不明显,BCD 错误。故选 A.【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3、某年 8 月 11 日,受“超级月亮”影响,钱塘江潮水在浙江省杭州市下沙江堤掀起巨浪,景观十分壮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引起该海水运动
6、的主要动力是()A.盛行风 B.海底地震 C.海底火山喷发 D.天体引潮力(2)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稻田灌溉候潮进港潮汐发电滩涂养殖 A.B.C.D.答案:D B【提示】5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2)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解答】(1)由题干信息可知,钱塘江潮水运动是潮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起该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天体引潮力。故选 D。(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稻田灌溉需要淡水,而潮汐水为海水,因此不能利用潮汐灌溉稻田。故选 B。4、海绵城市中的“湿塘”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的功能。下图为湿塘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
7、“湿塘”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水汽输送 B.降水 C.地表径流 D.植物蒸腾(2)下列城市问题中,“湿塘”能有效发挥作用减少其危害的是()A.内涝 B.雾霾 C.噪音 D.酸雨 答案:C A 6 【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本题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答】(1)“湿塘”位于地表,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故选 C。(2)“湿塘”具有调节地表径流的作用,在降水多时,能发挥蓄水的功能,降低河流的水位,起到减轻内涝危害的作用。故选 A。5、海水温差发电法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度不同来进行发电。温差
8、越大发电效率越高。下列地区最适合温差发电的是()A.1020NB.2030NC.2030SD.6070N 答案:A【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通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最高。水深 1000 米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水深 1000 米以下,深层海水7 温度变化较小,长年保持低温状态。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因此应选择在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的地方,A 项纬度最低,温度最高。故选 A。6、如图为“利用雨水设计的房屋效果图”,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读图,完成(1)(2)题。下列城市中,该类房屋进行雨水收集最能发挥
9、作用的是()A.北京 B.兰州 C.乌鲁木齐 D.拉萨 答案: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措施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解析:图中所示雨水通过集水槽、集水管进入蓄水池,因此可以收集雨水,以节约水资源。【解答】北京市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少,人口多,经济发达,水资源短缺,该种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A 对。而兰州和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地区,降水较少,该方式不适合,BC 错。8 拉萨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人口较少,该集水房屋没东部效果好,D 错。7、降水下渗受到降水特征、下垫面特征等多重因素影响。2017 年 7 月,黄土高原某地经历了连
10、续几日的极端暴雨过程。下表为该期间连续三次降水概况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降水日期 降水时段 降水量/mm 距上次降水时间间隔 7 月 26 日 0:008:00 114.50 15 天 7 月 27 日 5:007:00 14.00 21 小时 7 月 28 日 6:0013:00 31.80 23 小时(1)推测下渗量最大的降水日期及其原因是()A.7 月 26 日降水强度最大 B.7 月 26 日前期土壤干燥 C.7 月 28 日降水强度最小 D.7 月 28 日前期土壤湿润 (2)为提高极端暴雨时的下渗能力,该地最适宜()A.调整种植结构 B.适度植树种草 C.砌土固化边坡 D.发
11、展人工增雨 答案:B 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降水强度越大,短时间内形成地表径流越多,下渗量越小,A 错误;土壤越干燥,越有利于下渗,由表可知,7 月 26 日的降水距离上次降水时间间隔长达 15 天,前期土壤干燥,9 蓄水能力强,下渗量最大,B 正确;7 月 28 日的降水,由于前期降水使得土壤水分已经趋于饱和,下渗量较小,CD 错误。故选 B。(2)调整种植结构不一定能提高土壤下渗能力,
12、A 错误;植树种草可以拦截降水,增大地表粗糙度,延长地表径流停留时间,促进下渗,B 正确;砌土固化边坡阻碍了下渗通道,不利于下渗,C 错误;降雨强度会影响下渗,但人工降雨的强度未知,不能一概而论,D 错误。故选 B。8、如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答案: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0
13、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9、“透水性人行道”是城市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规模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透水性人行道”的结构设计和应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下图示意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A.水汽蒸发减少 B.地表径流增加 C.大气降水减少 D.地表水下渗增加 (2)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根治城市内涝问题 D.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答案:D 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1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析:(1
14、)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比不透水人行道,增加了水的下渗,由于土壤中的水分增加,会使得水汽蒸发量增加,A 错误,D 正确。会减少地表径流,B 错误。由于蒸发量增加,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降水量可能增加,C 错误。故选 D。(2)“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增加了水分的下渗,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减弱,故 A 正确。会使得城市日较差减小,故 B 错误。“透水性人行道”可以减少城市内涝,但不能根治,故 C 错误。可以在一定程度
15、上增加下渗,缓解地下水水位下降,但是不会根治,故 D 错误。故选 A。10、潮差是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高度差。芬迪湾(图 4)位于加拿大东南部,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芬迪湾()A.位于西北大西洋 B.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位于板块交界处 D.易受飓风和海啸的影响 12 (2)芬迪湾潮差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信风 B.海水性质 C.洋流 D.海湾形状 答案:A D【提示】区域的区位分析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11、2014 年的“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 372 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
16、在 3 分钟内执行 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先例。“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 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13 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 D.水下滑坡引起海啸(2)海水的密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表层海水密度最明显的因素是()A.盐度 B.深度 C.径流 D.温度(3)暖流的流动方向大致是()A.由北向南 B.由南向北 C.由较高温度海域
17、向较低温度海域 D.由较低温度海域向较高温度海域(4)下图甲海区曾是世界著名渔场,历史上产量非常丰富,甚至“供养了欧洲”。然而,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鱼群大量减少,延续了 500 年的捕鱼业逐渐衰落。导致该渔场鱼群大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 B.人类过度捕捞 C.寒暖流减弱 D.地表径流减少 答案:B D C B 14 【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
18、的迁移应用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的运动。(4)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掉深”即海中断崖,由于海水性质出现差异,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少,而浮力与密度有关,因此可推测“掉深”为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少,B 正确。故选 B。(2)影响表层海水密度最明显的应当是温度。温度高,蒸发旺盛,海水盐度相对较大、密度较大,D 正确。故选 D。(3)暖流是指海水由水温相对较高的海区流向水温较低的海区,由于南北半球水温较高的海区方向存在差异,因此不能说是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流,C 正确。故选 C。(4)图示为纽芬兰渔场,自 20 世纪 9
19、0 年代开始鱼群大量减少,主要原因在于人类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匮乏,B 正确。故选 B。12、红海是是世界上水温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表层海水水温高,200m 水深处水温也达 21。下图为红海地区略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5 (1)红海深层海水水温高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B.地壳运动活跃 C.信风控制 D.海洋生物繁盛 (2)红海表层海水盐度高低及其空间分布特点()A.盐度高,北高南低 B.盐度低,北高南低 C.盐度高,北低南高 D.盐度低,北低南高 答案:B A【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16 略 13、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
20、化。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示水循环环节()A.为水汽输送 B.为地下径流 C.为蒸发 D.为下渗(2)近年来,该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直接影响图示水循环中的环节()A.B.C.D.答案:C 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由水蒸气到地表,应表示降水,A 错;由地表指向地下水,应表示下渗,B 错;由河川、地表径流等指向水蒸气,应表示蒸发,C 对;属于人类社会水循环,是将都市的废水排向污水处理厂,不属于下渗,17 D 错。故选 C。(
21、2)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小,所以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B 对。故选 B。14、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城市水体污染 B.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C.增强城市抗旱能力 D.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调节地表径流 调节水汽输送 增加大气降水 增加下渗 A.B.C.D.答案:D 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考
22、查水循环。18 (2)本题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答】(1)海绵城市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且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的功能,可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D 正确;海绵城市对减轻城市水体污染的作用有限,A 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应当增加城市绿化面积,B 错;增加城市抗旱能力是海绵城市功能的一部分,而不是主要目的,C 错。故选 D。(2)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渗水,能够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和正确;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影响比较弱,错;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海绵城市不能影响降水量,错。故选 B。15、海水深度是指深度基准面与海底之间的垂直距离,等深线是连接水域深度相同各点的平滑曲
23、线,在同一条等深线上各点的深度相等。下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与甲地相比,乙地()A.海水较浅 B.距陆地较近 C.坡度较大 D.地势平缓(2)甲地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异较小,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水深度 B.盛行风向 C.人类活动 D.大气环流 答案:C A 19 【提示】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1)主要考查了等深线的判读。(2)主要考查了海水的温度变化原因。【解答】(1)读图可得,甲地位于大陆边缘,乙地距陆地较远。与甲地相比,乙地海水较深,等深线较为密集,地势崎岖,坡度较大。故选 C。(2)甲处等深线在 0100m 之间
24、,海水深度较浅,是导致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异较小的主要原因。故选 A。16、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贯彻,我国森林覆盖率、湿地面积都显著增加。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湿地面积增加对当地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是()A.下渗减弱 B.水汽输送量增加 C.蒸发量增加 D.降水减少 (2)“一棵大树,蓄水千担;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这条谚语主要体现了森林是()空气的“净化器”土壤的“干燥剂”洪涝的“控制器”水源的“储存器”A.B.C.D.答案:C B 20 【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17、下图为长江三峡流域示意图
25、。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中的“西归”主要依靠的水循环环节是()A.植物蒸腾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地下径流(2)图示能直接体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A.缓解不同纬度热量不平衡的矛盾 B.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 C.把地球各大圈层联系起来 21 D.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答案:C 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长江为我国外流域河流,海洋水汽蒸发,通过水汽输送,到陆地降水,再通过长江自西向东流入海洋,水汽输送称为“西归”。(2)图示长江三峡,可直观体现出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18、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
26、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如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A.水汽蒸发减少 B.大气降水量减少 22 C.地表径流增加 D.地表水下渗增加 答案: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城市化的利弊 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19、死海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约旦河(图中甲河)是其主要补给水源,在过去的 50 年间,以色列、约旦和叙利亚从约旦河及其支流转移了大量的水用于饮用和农业灌溉。死海是地球上盐度最高的湖泊,且上空多浓
27、雾。近年来图中死海分裂成南北两片,南片已基本成为盐滩。下图为死海及其周边地区等降水量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死海盐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的时空变化特点是()23 A.北部盐度高于南部 B.西部盐度高于东部 C.表层盐度夏季高于冬季 D.表层盐度高于底部 (2)造成死海南北分裂,南部出现盐滩的主要原因有()围湖造田入湖河水减少降水少,蒸发旺盛湖底地势北高南低 A.B.C.D.答案:C B【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结合材料信息,北部降水较南部多,且有河流淡水注入,纬度较南部高,蒸发较南部弱,因此盐度应比南部低,A 项错误读图可知,西
28、部降水多于东部,盐度比东部低,B 项错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表层海水蒸发旺盛,冬季气温低于夏季,且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夏季表层盐度高于冬季,C 项正确:盐类物质的密度大,会下沉湖底,底部盐度要高于表层,D 项错误。故选 C。(2)由图中降水量数值大小可知,死海所处地区降水少,大气降水补给少;该地所处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湖泊水分散失快受人类活动影响,约旦河等河流注入死海的河水不断减少,因此湖面不断下降,湖泊盐分高死海南部地势较高,湖面下降使南部部分湖底裸露成为盐滩,正确,错误,死海为咸水湖,周边不易发展种植业,错误,B 项正确。故选 B。24 20、如图
29、为南极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水循环环节。据此完成(1)(2)题。近年来,的数量趋增,其主要原因是()A.厄尔尼诺现象频发 B.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发生 C.全球气候变暖 D.全球水循环加速 答案: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综合题 21、读“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5 (1)N 处是 斜成 ,该地形的成因是 。(2)M 处的地质构造是 ,我国汾河谷地、吐务番盆地都属于这种构造类型。(3)图中地层的形成顺序是 。(4)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环节共同形成了 水循环,人类影响最大的是 环节。答案:(1)向山;向斜;
30、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2)地堑;渭河平原(谷地)(3)(4)海陆间;丙(地表径流)解析:从地形上看,N 处中间高两边低,故判断为山岭;其成因应从外力作用使“向斜成山”的原理分析。M 处是断层断裂下陷的地方,所以地质构造中的地堑;我国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吐鲁番盆地都属于这种构造类型。读图可知,根据沉积岩的形成关系,判断在下面的岩石,年龄较大,在上面的岩石,年龄较小。所以图中的沉积岩的年龄顺序是。故图中地层的形成顺序是。图中甲、乙、丙、丁四个环节跨越海洋陆地空间,共同形成了海陆间水循环,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即丙环节。【小提示】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
31、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26 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一侧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水循环有三种类型,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是指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其环节主要包
32、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目前人类施加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径流。22、读下列循环图,完成问题 (1)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乙为近地面,则箭头 C 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2)若该图表示太平洋的大洋环流模式图,则 B 洋流名称为 ,甲、乙、丙、丁四地中分布有大型渔场的是 ,形成原因是 。(3)海陆间水循环让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以不断的更新和补充。但我国黄河下游地区的华北平原水资源仍然非常紧张,请为华北平原的水危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答案:(1)水汽输送;A(2)日本暖流;丙;寒暖流交汇(3)开源措施:修建水库;合理开发地下水;南水北调;海水淡化等;节流措施:加强
33、宣传,提高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废水回收重复利用等。解析:(1)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乙为近地面,则箭头 C 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A。(2)若该图表示太平洋的大洋环流模式图,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只有北半球27 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则 B 洋流名称为日本暖流;甲、乙、丙、丁四地中分布有大型渔场的是丙;形成原因是寒暖流交汇。(3)解决华北平原的水危机主要是开源节流。开源措施主要有修建水库;合理开发地下水;南水北调;海水淡化等;节流措施主要有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废水回收重复利用等。2
34、3、下图中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右上图为甲区域向心状水系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甲地地下水丰富且盐度高的原因。(2)分析该国盛行风向的成因。(3)判断乙海域未来的面积变化趋势,说明你的依据。答案:(1)甲处四周高,中部低,河流向心状汇人该区域并下渗,因而地下水丰富;该地四周河流均发源于硝酸盐分布区,地表径流将硝酸盐带至该地,加上该地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地下水盐度高。(2)1 月,亚洲受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控制,该国位于高压的西南方向,因而盛行东北风(或冬季,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南移,该地受东北信风带影响);7 月亚洲受印度低压控制,该国位于印度低压的西南方,因而盛行西南风
35、(或 7 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逐渐偏转成西南风)。(3)扩大。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随着板块继续张裂,外部海域海水入侵使红海面积扩大。解析:(1)甲地地下水丰富且盐度高的原因主要从水系形状以及地下水中盐分来源角度分析。读图可知,甲28 处有季节性河流分布,且自四周流向中间地区,图中显示 A 的周边是硝酸盐分布区,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将硝酸盐带至 A 地;该区域所处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分随地表水下渗,在地下水中积聚,所以 A地地下水盐度高。(2)盛行风向的成因主要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角度分析。读图可知,该国位于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由于
36、降温速度快,气温较同纬度海洋低,所以形成高压中心,而海洋上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该国位于亚洲高压南部区域,盛行东北季风。夏季,亚欧大陆升温速度快,气温高,形成印度低压,同纬度海洋受高压控制,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该地盛行西南季风。(3)读图可知,乙海域为红海,结合世界板块分布来看,红海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板块张裂所以该海域的面积会不断扩大。【小提示】板块构造学说:对地壳运动的理论目前比较盛行的是板块构造学说,其内容是全球岩石圈可以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地震和火山多分布在这里;板块运动的两种基本类型:挤压碰撞和彼此分离。在板块
37、张裂的地区,形成裂谷或海洋,如大西洋和东非大裂谷(成因);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形成高山和高原,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撞时,形成岛弧和海沟。24、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示意图(图甲)(1)若图甲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模式,甲表示岩浆,表示外力作用,则下图中岩石景观出现在图甲的 (甲、乙、丙、丁)中;结合图甲,说明下图中岩石景观形成过程。29 (2)若图甲表示城市风环流,则下图气象资料采自于图甲的
38、(甲、乙、丙、丁)中;结合图甲,说明下图大气现象形成的过程(任选气温、降水之一作答)。(3)若图甲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人类对图中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结合图示甲,说下图景观对水循环的影响及意义。答案:(1)丙;甲处岩浆受地球内部高压影响,沿地壳薄弱处上升侵入地壳上部形成岩浆岩(花岗岩),岩浆岩裸露受风力、流水、冰川等外动力影响,在河流上游平坦地区沉积、固结成岩(2)甲;城市地区集中了大量工业企业、高密度交通、大密度人口,地表热力性状改造彻底,有大量废热向空中释放,形成城市热岛;或: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地区空气膨胀上升,形成城市风;城市空中的粉尘随热岛环流上升,成为雨滴的凝结核,且气流上升冷凝
39、,故形成城市雨岛(3);影响:改造了水循环地表(地下)径流的流速和方向(时空分布状态);意义:净化了水质,塑造了一个公民四季可赏景、休闲健身、教育科研的综合人工湿地 解析:(1)由材料可知甲为岩浆,岩浆只能冷凝变成岩浆岩,所以丁为岩浆岩;为外力作用,所以丙为沉积岩,有图岩石景观可知,该岩石为砾石沉积形成,故为沉积岩;沉积岩形成过程为甲处岩浆受地球内力作用30 影响,岩浆活动,沿地壳薄弱处上升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岩浆岩,岩浆岩裸露地表受外力作用经风化、风力、流水、冰川等外侵蚀搬运影响,在河流上游平坦地区流速减慢,沉积、固结成岩。(2)如果考虑气温作答,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
40、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有大量废热向空中释放,是其温度高于周围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如果考虑降水作答,城市的热岛效应产生的热岛环流使市区内的上升气流加强,有利于云的形成,城市空气中含有较多的凝结核,尽管绝对湿度小,但吸湿性凝结核的增多仍然有利于云的形成。(3)若图甲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为海洋水汽蒸发,为水汽输送,为降水,为地表径流,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为地表径流;景观图为城市绿地水域,城市绿地由涵养水源的功能,增加下渗,影响地下径流,减免地表径流;可净化空气同时改善水质,可以提供一个公民四季可赏景、休闲健身的综合人工湿地。【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水循环及热力环流的相
41、关知识。题中地下的岩浆侵入地下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出露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城市风是热力环流一个实例。城市气温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的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有利于城市污染物的扩散。水循环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这六大环节连续运动来实现的物质更替和能量转换的。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丰满水电站大坝将松花江拦腰截断,在其上游形成松花湖。冬季,晴朗夜间,气温常低于-20,但松花湖底部水温却高于 0,流出的湖水使松花湖下游几十里雾气满江。早晨晶莹霜花缀满枝头,这就是雾凇(“树挂”)。“夜看雾,晨看挂”乃吉林
42、冬季旅游盛景。材料二:图 A 为吉林省等高线图及雾凇景观图,图 b 为松花江雾淞景点分布图。31 材料三:图 b 冬季某时段的甲、乙、丙三处表层水温统计分别为 4、3、1。(1)分析图 A 中长白山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结合相关信息,分析图 b 中甲到丙河段的水文特征。(3)简述当地冬季晴朗夜间“雾”形成的过程。答案:(1)长白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且海拔较高导致东部夏季风迎风坡降水量大于西部背风坡;冬季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导致同海拔西部气温低于东部;地形高差大,导致气候垂直(水热条件)差异。(2)受松花湖水库调蓄作用,径流量较稳定(水位变化较小);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常年高于 0,冬季无结
43、冰期;受湖泊拦蓄泥沙作用,河流含沙量较小;流经区域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慢。(3)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该段江水温度远高于气温,水汽蒸发多,水汽遇低温,凝结形成雾。解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般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山地垂直分异、山脉分布、山脉走向和迎风坡背风坡等方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来分析。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及变化、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分析。图 b 中甲到丙河段均位于水库以下河段,河流的径流量变化都会减小,水位变化减小;从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高于 0,该段河流无结冰期,因泥沙在水库库区大量沉降,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减小;从等高线地形图来看,该段河流流经 20
44、0 米32 以下平原地区,河流流速较慢。雾的形成主要从水汽来源和水汽冷凝的过程来分析。在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大气降温快气温低;受水库较高水温的影响,冬季水汽蒸发多,而当地气温较低,水汽遇冷凝结,容易形成雾。【小提示】(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般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山地垂直分异、山脉分布、山脉走向和迎风坡背风坡等方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来分析。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与西部的背风坡;西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使得同海拔西部气温低于东部;长白山地形高差大,气候垂直差异较大。(2)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及变化、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分析
45、(3)雾的形成主要从水汽来源和水汽冷凝的过程来分析。根据成因雾可以分为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锋面雾;在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大气降温快气温低;受水库较高水温的影响,冬季水汽蒸发多,而当地气温较低,水汽遇冷凝结,容易形成雾。26、读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河上游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雨水 B湖泊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高山冰川融水(2)该河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D(2)D 33 解析:【小题 1】该河位于北半球,1 月份是冬季,该河上游径流量小
46、。7 月份是夏季,上游径流量大,说明该河上游流量受气温影响大,最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川融水,D 对。雨水、湖泊水补给受气温影响小,A、B 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是在春季,C 错。【小题 2】该河下游 2 月份径流量最大,说明冬季降水多。8 月份径流量小,说明夏季干燥少雨。所以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冬季。D 对。A、B、C 错。27、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和 ,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 和 (2)我国西部干早缺水地区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 ,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
47、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 答案:(1)蒸发;降水;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2)地表径流;下渗;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4)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受污染 解析:(1)读图,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34 (2)读图,我国西部干早缺水地区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和下渗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3)读图,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
48、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受污染 所以答案是:(1)蒸发;降水;甲;乙(甲、乙也可分别填写为: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2)地表径流;下渗;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4)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受污染【小提示】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是指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成云致雨,直接降落到海面上
49、的循环过程;陆上内循环是指陆地表面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水汽,在陆地上空成云致雨,降落至地表的循环过程 28、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下列小题。(1)曲线在 A 处达到最高值的主要原因是()A受海陆分布影响 B受气候影响 C受地表径流影响 D受藻类植物影响(2)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该处海水的()A温度约为 26B纬度约为 5S 35 C盐度约为 34.6%D密度约为 1021.5kg/m3 答案:(1)B(2)A 解析:(1)(1)图中曲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年平均温度;曲线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海水年平均盐度;表示密
50、度。曲线表示海水平均盐度,影响盐度的因素是降水和蒸发;从图中看 A 位于 23.5N 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故 B 正确,ACD 错误。(2)从图中可读出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在 5N,可读出 5N 温度约为 26,故 A 正确,B 错误;盐度约为 34.25,故 C 错误;密度约为 1022.5kg/m3,故 D 错误。所以答案是:(1)B;(2)A。【小提示】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 1.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2.当温度降低、盐度增加或压力加大时,海水的密度就大。3.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密度大;海水的密度随时间、空间变化幅度较小;海水的密度大,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