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某某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089977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3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某某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某某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某某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某某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SelectionPar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

2、agraphFoLineSpacingLinesToPoints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2222222222222222222222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

3、acingLinesToPoints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Selec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某某避难场所建设项目1.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3 项目业主项目业主:某

4、某民政局 法人代表:张国辉 地 址:某某某地镇1.4 编制依据1.汶川灾后恢复重建条例;2.国家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2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4.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厅20082952号);5.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6.四川省发改委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年度计划(修订本)的通知(川发改投资2009280号);7.四川省民政厅等5部门关于汶川地震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避难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川民发2009220号);8. 某某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

5、划;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国家计委办投资200215号;10.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4 研究范围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背景和必要性、建设需求和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工程建设方案、环境保护、项目组织管理、实施进度等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定额估算项目投资,根据国家的财税制度和有关政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对项目进行财务效益分析、评价,并提出结论性意见,供建设业主和有关部门决策。1.5项目背景及由来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本报告简称5.12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国家发展改革委

6、、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地震局、统计局、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会同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的评估,四川省某某被评估为重灾区,名列全国51个极重和重灾县(区)第14位。此次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惨重的损失。全区25个乡镇、214个村、1465个组、5.1万户、20.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重灾人口17.7万人,占总人口的85.5%。全区因灾伤亡2746人(死亡20人、受伤2726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17.48亿余元。为避免人类在自然灾害中失去更多亲人,建设避难场所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城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为民生考虑的重要工程,列入了政府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建立抗灾减灾应急避难场所,是认真

7、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必然要求。为提高某某抗击重特大自然风险能力,减轻灾害损失,最大程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厅20082952号)和省委“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和“加快重建步伐,提前完成任务”的总体要求,结合某某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际,某某民政局提出了本项目的建设。1.6 项目概况1.6.1 项目建设地址本项目拟建于某某某地镇清风村二、三组(现新建某地中学校内

8、)场址地势平坦,地块比较规则,目前项目场址周边环境良好,交通便利。1.6.2 建设内容及规模(1)修建应急指挥中心及避难室、应急物质储备室等用房1幢,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2)应急避难广场(将已新建的某地中学操场作为应急避难广场,面积35000平方米,不作本项目投资估算)。(3)建设紧急停车场(300个车位,在学校内安排)(4)配置应急设施设备(5)附属工程:1.6.3 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8个月。即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1.6.4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估算为9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灾后重建避难所专项资金。 1.7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9、想为指导,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按照政府领导、统筹规划、预防为主、属地管理的方针,科学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全面提升我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灾害性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沂源提供安全保障。 1.8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1)、近期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近期设置避难场所应以安全安置居民为主,远期将县城总体规划加入安全县城理念,预先考虑提供给居民安全的、设施完备的生活和避难险空间。(2)、因地制宜的原则。灾害发生后,结合人群紧急疏散的需求,将公园、绿地等场所赋

10、予避险的功能,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作用,增加少量设施,改善应急避难功能。(3)、平灾结合的原则。指定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园、绿地、体育场等建成具备两种功能的综合体,平时具有休闲、娱乐、健身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发挥避难场所的功能。(4)、均衡布局的原则。即就近原则,体现应急、分散、集中、有序,使居民在发生突发性灾害事件时,能够安全、迅速到达避难场所。(5)、安全易建的原则。应急避难场所应远离高大建筑物、易燃易爆物品、地下断层等危险场地,选择地势平坦、容易搭建帐篷的地方进行建设。(6)、快速畅通的原则。依据场地的分布和道路现状,划定应急避难场所用地和应急疏散通道。 1.9项目建设的

11、必要性和可行性1.9.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每年全球都有数以万计的人们,受到地震、飓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失去他们的住所,在露天度过灾后最艰难的一段日子,由于没有受到及时的庇护和救助,更多的生命消失在本不该让其陨落的时刻。而在21世纪的今天,除自然灾害外,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事件、战争等人为灾害更在不断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台湾地震,四川文川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都显示了人类需要一个应付突发重大灾害性事件的临时安置场所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场所是政府应对战争和突发灾害时紧急疏散安置灾民的主要场所,是加强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能增强城市综合防护功能,提高某市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

12、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平安社会。为避免人类在自然灾害中失去更多亲人,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城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为民生考虑的重要工程,列入了政府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建立抗灾减灾应急避难场所,是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必然要求。 1.9.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提高抗击重特大自然风险能力,减轻灾害损失,最大程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通知(发

13、改厅20082952号)和省委“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和“加快重建步伐,提前完成任务”的总体要求,四川省民政厅等5部门印发关于汶川地震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避难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川民发2009220号)。因此,本项目中央对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提供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可行。该项目重建所需的河沙、水泥、卵石等建材可以就近取材,某市本地建材公司即可完全提供。项目建设条件具备。该项目的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的实施的一

14、项民心工程,项目建成后,能使数万人受益。项目建设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 1.10结论实施某某避难场所建设项目,是全面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项目建设,可尽快地为某地城区提供应对战争和突发灾害时紧急疏散安置灾民的场所,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推动某某灾后恢复重建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本项目建设条件具备,方案可行,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议批准实施。建设业主应抓紧项目前期工作,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有关要求做好项目建设准备和资金落实,做好建设方案规划设计工作,

15、以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背景2.1.1应急避难场所的由来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由于灾后一段时间内灾区的生活环境极其混乱,人们无法实现平日里看来极为简单的活动,所以为了能给人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全并且有保障的地点作为临时住所,各个国家积极的想办法,做预案,以实现这一想法。日本在应对灾害的能力尤为突出。日本是一个饱受自然灾害的国度,自然因素决定它必须要加强国家应对灾害的能力,日本是最早有规划地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国家之一。不仅有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方案,而且

16、每年还定期组织本国居民进行应急避难演习,加强了国民应急意识。同时还统一了全日本的应急避难场所标志,使每一个本国居民无论在哪里都能在灾害发生后,根据标志可以很快地找到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时下世界各地到处都是在开建避难所。2.1.2应急避场所建设法规依据2004年9 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5号)明确指出“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按照国务院要求,为进一步增强城市应对灾害的综合能力,中国地震局印发了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意见,积极推动省会城市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对应

17、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原则、建设思路、管理要求提出了建议,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要加强与各地政府的沟通,在1 2 年内,先在有条件的城市完成1 2 个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试点工作,随后在辖区范围内逐步推进。2.1.3“5.12”汶川特大地震背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本报告简称5.12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地震局、统计局、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会同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的评估,四川省某某被评估为重灾区,名列全国51个极重和重灾县(区)第14位。此次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惨重的损失

18、。全区25个乡镇、214个村、1465个组、5.1万户、20.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重灾人口17.7万人,占总人口的85.5%。全区因灾伤亡2746人(死亡20人、受伤2726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17.48亿余元。在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某某现有应急避难场所最多临时安置1000人,且配套设施不完善,供需矛盾相当突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产财产安全没有保障。建立抗灾减灾应急避难场所,是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必然要求。到2010年6月止,我国已有68个大中城

19、市建设了避难场所。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抗击特大自然灾害,最大程度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每年全球都有数以万计的人们,受到地震、飓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失去他们的住所,在露天度过灾后最艰难的一段日子,由于没有受到及时的庇护和救助,更多的生命消失在本不该让其陨落的时刻。而在21世纪的今天,除自然灾害外,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事件、战争等人为灾害更在不断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008年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我国遭遇的最大一次地质灾害,惨烈的地震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和切肤之痛,至今仍历历在目,也给我们人类在应对突发危机的问题上敲响了警钟。面对无法预测的各种危

20、机,我们不能再手足无措,无以应对,应站在关注民生,尊重生命的高度上,大力开展以防灾自救,应急避险为主要内容的民防知识教育,同时加快避难场所等硬件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某地城区是由于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城区狭窄,人口密集,高楼林立,加之城市建设规划落后,万一真有突发危机发生,则人们出逃极为不便,无处藏身。为此,加快完善某地城区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加快建设符合我市实际的避难场所,实是今后减灾防灾工作的重中之重。2.2.2项目建设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应急避难场所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它符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府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能够加强大城市应对灾害事件的能力,彰显政府处理灾害事件能力,是一

21、项利民、便民、服务于民,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程。加强和促进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工作,是地震部门为政府增强应急意识,为加强人民群众的自救能力,最大程度减少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举措.该项目的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的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项目建成后,能使数万人受益。2.1.3项目建设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5.12”特大地震给四川等灾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我国13亿人

22、都为之悲痛欲绝,全世界都为之动容。对于广大灾区,尽快开展灾后重建,恢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因此,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科学重建。2008,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地震局联合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规划指出,要抓紧治理各种灾害,着力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各类灾害防治、应急指挥和救援救助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和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

23、全,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提出,要用三年左右时间,使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基本恢复,重大次生灾害隐患点得到有效治理,应急救援救助能力得到提高,综合减灾能力明显提升。规划明确了灾害风险治理、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和救援救助、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任务和要求等。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极其必要的。第三章 项目业主单位基本情况3.1某某基本概况 某某位于四川省北部,川、陕、甘三省交界处,有史以来,某地素有“川北门户”、“军事重镇”、“秦蜀锁钥”之称,自古以来为兵家常争之地。某地是四川的北大门,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形成三省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天然优势,具备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聚

24、合的良好条件。宝成铁路纵贯全境,108国道和即将动工的广宁高速公路上联汉中平原,下接“天府之国”,是贯通大西南、大西北的交通命脉,构成经济跨越发展的“快车道”。全区幅员面积1620.5平方公里,辖6镇、19乡、214村、1466个村民小组,5个居委会。总人口为20.7万人,其中城镇居民人口12269人,农村人口195571万人。某某土地瘠薄,全区共有耕地23万亩,另有林地102.2万亩。某某土地总面积为161810公顷,其中农用地1514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3.62%;建设用地44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4%,未利用地58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4%。城区建成区面积1.5平方

25、公里,城市人口2万人左右。3.2某某民政局基本概况 某某民政局始建于1988年,现有职工23人,其中党员16人,内设5股1室,康管办和2小二级机构,即办公室、救灾救济股、优抚安置股、政权福利与民间组织管理股、社会事务与区划地名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股、老龄办、殡改服务站。承担着全区25个乡镇民政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落实。 主要职能职责: 1、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民政部门工作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研究拟订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2、负责救灾救济工作,掌握、汇报灾情,接收、管理、发放救灾款物,安排群众生活,检查监督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指导灾区生产

26、自救;组织和指导扶贫济困等社会互助活动;指导乡村开展社会互助工作;承担区内外救灾捐赠款物的接收、管理和分配发放工作;承担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济工作;搞好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工作。 3、主管拥军优属、优待抚恤和烈士褒扬工作,负责烈士纪念建筑物的管理;负责全区双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退伍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退伍义务兵、转业士官接收安置协调工作。 4、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政权和基层自治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指导村(居)民委员会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工作,依法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负责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拟订社区工作及社区服务管理办法,推动社区建设。负责全国社

27、会福利企业以及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工作。负责全区社会福利彩票发行及福利基金的管理使用工作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5、负责全区地名管理工作,监督社会各行业依法使用标准地名,管理地名档案。负责乡镇、村行政区域划分工作,负责乡镇、村的设立、撤销、更名和界线变更的审核报批手续;负责区、乡镇行政界线争议的调查和调处;向区府和市级提出仲裁建议。 6、负责全区性社团的登记和年度检查;拟订财务管理办法;审查监督和管理社团活动,查处社团组织的违法行为和未经登记而以社团名义开展活动的非法组织;负责社团行政复议工作。负责区直单位民办非企业的登记和年度检查;拟定有关财务管理办法;查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违法行为和未经登记的民办非

28、企业单位。 7 负责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和收养法的贯彻实施,承办国内婚姻和涉港、澳,台胞婚姻登记管理和报批手续,倡导婚姻习俗玫革,查处违法婚姻,指导妇女儿童保护工作。开展社会慈善工作。 8、负责推行殡葬改革。 9、负责民政事业财务工作,指导、检查、监督民政事业费的使用和管理。 10、负轰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第四章 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4.1 场址选择4.1.1 选址地点本项目拟建于某某某地镇清风村二、三组(现新建某地中学校内)场址地势平坦,地块比较规则,目前项目场址周边环境良好,交通便利。4.1.2 场址选择的原因(1)依据地震避难场所选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要

29、求配置;(2)四川省民政厅等5部门关于汶川地震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避难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川民发2009220号)的规定,应急避难场所主要依托广场、公园、绿地、体育场,尽可能在居住区、学校、大型公共建筑等人群聚集的地区;(3)新建的某地中学操场是目前某某最大的空旷场地,面积达到45000平方米,同时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灾后恢复重建的操场,能容纳某地城区20%以上人口紧急避难需要。4.2 建设条件4.2.1自然条件某某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在15左右,年平均气温分布是由南至北逐渐降低。年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多集中在7-9月,无霜期235天,具有春迟、夏短、秋长、冬冷的气候

30、特点。森林覆盖率为59.8%。自然条件对建筑施工有利。4.2.2地质条件某某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地势东部高,北部次之,呈梯级向西南延伸,形成东部高原区、北部大山区、西南浅丘、河谷、中山区交错的特殊地貌。境内山峰属秦岭山脉南、米仓山脉西、龙门山脉尾,属典型的地台与地槽间的地质过度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4.2.3社会经济条件某某是秦岭南麓蜀道起点上第一个县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辖6镇19乡214个村5个居委会1465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全区共有总户数62135户,总人口205003人,其中农业人口189396人,非农业人口15607人。幅员面积1618.102平方公里。 2010年,全区国

31、内生产总值(GDP)实现182427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899元。2010年财政总收入133173万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18万元;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4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75元。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64385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0475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0626万元。灾后恢复重建全区累计开工灾后重建项目637个,竣工611个,完成投资97.15亿元,占总规划的98.3%4.2.4交通运输条件一是主骨架公路网络建设初步形成。基本形成了以某地城区为中心,以GZ40和国道G108线为南北向主动脉,以7条跨省、跨县公路和区内县公路为

32、骨架支线,以乡村公路为脉络纵横交织、衔接相邻地区公路的交通公路运输网络。二是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自2004年通乡油路建设开始,全区上下掀起了建设农村公路的热潮,某某农村公路建设可以说是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区通油路水泥路的乡镇达到22个,占乡镇总数的90%,到今年底;通村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完成泥结碎石路121条792公里,完成水泥路硬化91条435.4公里;农村桥梁建设2090米/30座,全区大中小桥梁累计达122座,有效缓解了群众“过河难”的问题;农村小码头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区农村客运站总数达到22个,占乡镇总数的88%;辖区通航水域里程114公里(其中七级航道50公里),各类船

33、舶30余艘,共开通客运班线30条,客运车辆80台1139座,货运车辆770台。4.3 建筑施工条件4.3.1 供电本项目拟从周边市政电力管网引入两路10KV供电电源。电源进线室外采用电缆直埋引入方式。供电管网及供电量均可满足项目需求。4.3.2 给排水本工程最高日生活用水量:105.3m3/d,最大时用水量14.2m3/d。目前项目附近已有市政供排水管网,能满足项目用水的需要。4.3.3 材料供应该项目建设所需的河沙、水泥、卵石等建材可以就近取材,某市本地建材公司即可完全提供。地震后,某某新建了一批砖、瓦生产项目,海螺集团2*5000吨/年水泥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该区内建材厂家众多,水泥、钢筋、

34、砖、砂石、木材等建筑材料及其它装饰材料购买方便,能满足项目建设需求。4.3.4交通运输及通信条件某某交通方便,已基本形成陆、空、水立体交通网络:108国道从北至南斜贯全区,宝成铁路复线沿嘉陵江西岸穿城而过;广元机场已经开通;嘉陵江可以全年通航。某某距某某市区23公里,上108国道相连接,距成都260余公里,由绵广高速公路相连接。 境内有线电话,电信、移动、联通无线信号实现全覆盖,有线电视全覆盖。4.4 抗震设防依据中国地震局制定,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项目抗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按0.1g设防,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

35、建设方案5.1建设内容及规模为提高某某抗击重特大自然风险能力,减轻灾害损失,最大程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某某20%以上常住人口的应急避险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厅20082952号)和省委“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和“加快重建步伐,提前完成任务”的总体要求,四川省民政厅等5部门印发关于汶川地震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避难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川民发2009220号),确定建设内容和规模如下:(1)修建应急指挥中心及避难室、应急物质储备室等用房1幢,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2)应急避难广场(将已新建的某地

36、中学操场作为应急避难广场,面积45000平方米,不作本项目投资估算)。(3)建设紧急停车场(300个车位)(4)配置应急设施设备(按照地震避难场所选址及配套设施要求配置,设施设备清单见表5-1)(5)附属工程:场坪、堡坎(挡土墙)3200立方米、绿化1500平方米、蓄水池1口(蓄水量为500立方米)、标志牌、宣传栏以及供排水、供电系统。 表5-1 避难场所设施设备序号设施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 注一、避难室设施设备配置1床 张50规格(1.2*2)2电视 台 660英寸台3办公桌椅 套 38单面8套,双面30套4小凳子 把 300不锈钢底架二、应急设施设备1应急指挥平台套 1含视频、通讯(有线和无

37、线)指挥系统、调度2监控系统套13应急广播系统套1 高音大功率喇叭4支4发电机 台 3150千瓦5应急灯个300多功能手提式6电脑台157摄像机个28照相机个4三、应急储备物质1雨衣、雨鞋 套 5002电筒 把 5003床垫、草席 张 200各100张4饮水机 台 305应急棉被 床 1000合计29515.2 总平面布置某某避难场所是依托已新建的某地中学操场作为避难广场,在设计布置上不得影响学校操场的正常使用,在紧急情况下,操场可以作为应急篷宿区、停车场、停机坪,在操场的最左端新征用地4亩,修建避难室、指挥中心、应急物质储备室等用房1幢,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三层。沿操场的边缘设计300个

38、车位的停车场。5.3 建筑方案5.3.1 建筑设计1.设计依据(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67-2006)(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2006)(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5)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536号国务院令) (7)国家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定额指标(8)地震避难场所选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2.建筑工程概况(1)建筑面积:2000m2;(2)建筑结构形式:框架结构(3)建筑设计层数:三层, 建筑高度13.5米;(4)设计使用年限:50年(

39、5)抗震设防烈度:7度(6)建筑耐火等级:二级(7)屋面防水等级:级(8)建筑设防标准:重点类3.建筑立面设计建筑造型设计旨在塑造一个现代化的,简洁大方又不失庄重和典雅的建筑形象,建筑立面以线条为主要元素,坚向与横向交错结合,立体感强。建筑外墙面材料以石材和玻璃为主,虚实结合,体现稳重的建筑特点和现代的建筑风格。4.建筑平面设计本建筑为多层办公建筑,共三层,整体平面布置为矩形,简洁合理。一层布置为应急指挥中心、科普宣传室、物质储备室、监控室、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室、老弱病残避避难室;二层布置女避难大厅和避难室;三层布置为男避难大厅和避难室。每层都设有饮水室和厕所。5.装修装饰标准(1)内墙面、顶

40、棚普通抹灰,刷白色乳胶漆,外墙采用白色外墙乳胶漆。(2)地面:地面贴普通地砖,卫生间地面贴防滑地砖。(3)屋面:平屋顶,屋面作刚性柔性防水处理。(4)门窗采用:走廊为蓝色通玻塑钢推拉窗,节能木门,便民服务中心大门为蓝色玻璃地弹门。5.3.2建筑物结构设计1设计依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41、GB50108-2001)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2建筑场区的地震基本烈度:7度3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4结构安全等级:二级5结构形式:框架结构6风荷载:0.3kN/(5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为C类。7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屋面板8240厚页岩砖及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9. 荷载:楼面荷载标准值:应急避难室:2.0KN/m2 避难大厅:2.5KN/m2卫生间:2.5KN/m2 外廊、楼梯:3.5KN/m2 上人屋面:2.0KN/m2 不上人屋面:0.5KN/m25.4 停车场设置 为了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公共交通车辆的停放方式采用垂直式布置(面积系数垂直为0.3

42、5,斜排式为0.30)。小车停车位5.3mX2.4m,大车停车位10.8mX3.5m,车位之间留10米的停车通道。停车坪与回车道一起构成站内停车、行车、回车的整体。停车坪采用220mm厚钢筋混凝土地面硬化,设有雨水、污水排放系统,排水系统进水口处应设置沉沙池。停车坪的排水坡度(纵、横坡)不大于0.5%。在路面采用划线标志指示停车位置,并设有相应的行车标志和照明设施。5.5给排水设计1.设计依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

43、5。2.设计范围:室内给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室内消防系统。3.给水系统:项目用水来源城市供水管网(当供水管网断水时由蓄水池供水),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管网水压不小于0.3MPa。每层楼至少设计一饮水室,饮水室应装5个以上水龙头,满足多人能同时饮水。4.排水系统:排水采用室内污废合流,室外雨污分流,室内粪便污水经化粪池(与学校共用)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下水管道;屋面雨水由落水管,地面雨水经室外雨水井排入城市管网。5.消防系统:消防水量贮存在清水池内。生活、消防给水管成环网布置,管径不小于DN100,管网水压不小于0.3MPa。消火栓采用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室

44、内按规范要求设置灭火器材。5.6电气设计1.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2.设计范围:变配电、电力、照明设计,建筑物防雷接地设计。3.设计为双回路电源,照明电线全部暗敷。负荷为三级负荷。410KV电源由供电部门指定引来的专用线。设自备柴油发电机组作应急电源,并与市电之间设手动切换装置,可靠保障型负荷供电,电压220/38

45、0V。5.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屋面设避雷带,利用结构柱内钢筋为引下线,基础钢筋为接地面,电气设备接地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6.电话系统:每层设电话分线箱,每办公室设电话终端插座。7.电缆电视系统:电视信号由城市有线电视网引来,按楼层设电视器件箱,避难大厅设三个以上电视终端插座。 8.综合布线系统:室外数据线路用光线埋地敷设,按楼层设数据线路器件箱,每办公室、会议室设一个数据终端插座。5.7环保设计1.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设计,所有的建筑材料必须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制作。2.所有的排水必须经处理才以能排入城市下水管网。3.建筑图纸必须经环保部门审批后方能实施。5.8无障

46、碍设计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建筑物入口处设1.5米宽,坡度为1/12的无障碍坡道。在一层设无障碍专用厕位,设5间无障碍避难室。第六章 建筑节能与消防设计6.1设计依据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 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5.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6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CJ144-2004)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8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发改环资2007199号)6.2节能措施6.2.1建筑节能1尽量利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