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非利息收入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影响及其相关对策,因此本文通过收集中国十三家主要的上市商业银行2006年到2013年的财务年度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的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系统的从四个层面进行了研究:第一、非利息收入的界定范围及其自身特点。第二、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发展现状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与利息收入的相关性分析。第三、结合之前的分析选取变量,构造模型,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破产风险与银行绩效的相关影响。第四、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虽然逐年增加,但是占比与西方发
2、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根据实证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的增加能够有效降低上市商业银行破产风险,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与银行破产风险呈正相关,投资收益占比与银行破产风险呈负相关,但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对提高商业银行绩效并无显著地相关关系,究其原因可能与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的高度相关性,以及中国奉行的分业经营阻碍非利息收入的发展相关。据此笔者从六个方面对非利息收入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建议。以期为非利息收入在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的拟创新点为两点。第一、本文将非利息收入对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研究分为两大层面进行,分别为破产风险与绩效两个方面,使得非利息收入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的研究角度更加完
3、整。第二,本文利用最新的银行财务数据,保证了文章数据研究的时效性和可参考性。关键词:非利息收入;上市商业银行;破产风险;绩效风险II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目录第1章绪论11.1选题背景11.2选题的意义21.2.1理论意义21.2.2实践意义21.3本文的的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和研究方法31.3.1主要研究内容31.3.2主要创新点及研究方法5第2章文献综述52.1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国外文献综述研究52.2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国内文献综述研究72.3文献评述9第3章非利息收入的概念界定及特点103.1非利息收入的概念103.2非利息收入的界定133.3非利息收入的特点14第4章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
4、收入现状分析164.1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现状164.2非利息收入相关性分析20第5章模型的建立与实证的分析215.1样本数据的选取与指标的选择215.1.1样本数据的选取215.1.2变量的选取215.2模型的设定245.3回归结果与分析27I5.3.1描述性结果分析275.3.2模型回归结果分析29第6章对策及建议306.1转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业务方向316.2健全非利息收入财务处理及技术处理316.3加强创新、拓宽渠道326.4合理绩效考核、优化服务水平336.5在分业中求发展346.6加强风险监控35第7章结论与不足367.1结论367.2不足36参考文献38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
5、果40致谢41学位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42I第一章绪论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金融创新改革的日新月异,中国商业银行主要依赖的传统存、贷、汇等利息收入业务的盈利空间逐渐缩小,与此同时中国市场化利率改革的步伐也在逐步加紧,特别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了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管制,使得原有的0.7倍贷款利率下限取消,这也就标志着中国的金融机构将根据市场的资金情况以及未来的资金走势,自主的决定贷款利率的水平,不再由政府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定和限制,因此利率水平的划定将更加具有市场性,原有的利率保护机制也由此将逐步消失,商业银行如果依旧继续以利息收
6、入的经营为主,那么在激励的同业竞争下,势必将增加自身的经营风险。近年来,金融技术在商业银行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发以及利用,非利息收入也以它风险程度低、占用资本少、对资产负债表影响小、灵活多变等特点,成为了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改变单一收入风险格局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西方的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开始了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经营,且发展规模以及业务占比都有了明显的增长,时至今日,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1970年的20%增加到2011年的44.7%:而欧洲的主要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也大都在40%到50%之间浮动。与之相对的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的规模虽然每年都在稳步的上升,然
7、而非利息收入的占比依然较低,2013年达到21.85%,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有较大的差距。如何在利差盈利空间减少,以及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增加自身的竞争实力。非利息收入是中国银行业的首选目标。首先,在全球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企业进行生产融资的方式越来越多,为了减少自身负债的水平,企业更加倾向于通过发行股票、基金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因此商业银行传统利差信贷业务的盈利空间缩小,这就迫使商业银行必须增加自身收入的多元化,加大对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开展。其次非利息收入具有占用资金成本少,且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小等特点,商业银行为了减少自身的税收费用,增加盈利水平,也会促使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增长。为了防止经济
8、过热,保持正常的经济秩序,自1996年央行颁布商业银行法后,中国一直实施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然而2003年中国加入WTO后,为了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形势,同年,央行对商业银行法进行了修订,规定指出“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有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行规定的除外1。”最后一句话的添加,也为中国开展非利息收入开启了相应的空间。此后的近年里,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2005年商业银行允许直接或者间接的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2006年“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2009年中国商业银行可入股国内的保险公司
9、。这一系列措施的发布,也标志着国家对于非利息收入开展的鼓励与支持,同时也为非利息收入业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中国共有十六家上市银行,包括五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三家城市商业银行,截止到2013年年末,根据新浪财经提供的十六家上市银行资产负债表,其中资产总量较大的商业银行为13家,即五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及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也标志着这十三家商业银行对中国的银行业有着重要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目前中国的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开展程度还较低,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依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那么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增加是否能够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水平?增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加大中国收入结构的
10、多元化是否能够分散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呢?本文正是围绕以上问题,收集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相关研究。1.2选题的意义 1.2.1理论意义 商业银行始终遵循着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三点原则,然而这三点之间并非是协调统一的3,盈利性高的业务可能相应带来高风险,安全性下降,盈利性低的业务可能风险性较小,安全性增加。如何在这三点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一直是商业银行努力实现的目标。查阅相关文献,国内外大部分的学者对非利息收入的研究都集中在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或者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研究。而笔者认为,对于非利息收入的研究,应当从安全性以及盈利性两个方面同时进行考量,以便明确非利息收入在商
11、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本文结合商业银行绩效和经营风险两个方面,探讨非利息收入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做出补充,从而为进一步有效管理商业银行提出相关的依据。 1.2.2实践意义 中国银行业自1996年起,始终遵循着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非利息收入的发展受到了局限,自中国加入到WTO以后,中国人民银行逐步放松了对非利息收入业务范围的监管,再加之中国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受金融脱媒现象的影响,原有受到利率保护机制的利息收入的盈利空间开始减少,如何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保障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中国银行业将发展的目光转向了非利息收入,然而非利息收入的增加是否会从经营绩效以及
12、银行风险两个方面给中国商业银行带来利好?本文通过对非利息收入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与商业银行绩效和风险相联系,从而得到非利息收入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相应地位,以便为非利息收入在中国的进一步创新与开展提供指导和建议。1.3本文的的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1.3.1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共通过七章的内容对非利息收入的研究进行阐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1章:绪论。本章通过叙述非利息收入的研究背景,从而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给出了非利息收入的研究意义,进而得出非利息收入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研究的文章框架,和相关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 第
13、2章:文献综述。从国外、国内两个方面以及非利息收入的有利说和无利说两个角度,综合罗列了关于非利息收入的经典文献脉络,并通过自主的理解浅谈了对于非利息收入研究所出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结论的原因。 第3章:非利息收入的概念界定及特点。本章给出了美国、欧盟以及中国的关于非利息收入的概念,将其与中间业务收入、表外业务收入相区别。最后将非利息收入的特征总结为占用资金少、与利息收入相关、组成成分风险不一、品种多创新要求高以及沟通为主服务为先这五点。 第4章: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现状。通过收集中国13家重要的国有及股份制上市银行2006年到2013年的财务报表,系统的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目前的利息收入以及资产
14、总量情况,从而引出对非利息收入情况的研究分析。本章用图表的形式,细致的描述了非利息收入的增长规模、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的趋势以及其各个组成成分对非利息收入的贡献情况。并利用Eviews6.0软件对非利息收入中的各个组成成分与利息收入的相关性作出了分析。 第5章: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本章选取了中国13家国有及股份制上市银行2006年到2013年的财务数据,选取银行破产风险Z值、RROA作为银行风险和盈利水平的被解释变量,非利息收入占比及其主要组成成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和投资收益占比作为解释变量,资产规模、贷款比率、股东权益比率作为控制变量。采用SPSS软件对变量之间进行相关性检验,以避
15、免多重共线性的发生精确模型的建立,最后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根据回归的结果,分析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风险和绩效的影响水平。 第6章:对策及建议。根据回归结果和笔者的总结归纳,为非利息收入的进一步扩展提出了六点相应的建议。分别是转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业务方向,健全非利息收入的财务处理和技术处理,加强创新、拓宽渠道,合理绩效考核、优化服务水平,在分业中求发展,加强风险监控。旨在从这六点建议入手,为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和银行盈利水平的提高风险的分散,提供自己的建议。 第7章:结论和不足。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3第二章文献综述1.3.2主要创新点及研究方法查阅之前的相关文献,以及对
16、非利息收入的相关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可能有以下几点:一、 研究视角的创新:国内外对非利息收入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从单一角度的研究,如对银行风险的安全性角度,或者对银行经营绩效的盈利性角度,而将两者相结合的研究文献却鲜少出现,本文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综合研究非利息收入对上市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二、 实证数据的创新:国内对非利息收入年度数据的研究都停留在2012年度,本文通过对数据的更新,将2013年度囊括其中,从而更加有效地表明非利息收入近年的现状趋势,以及对商业银行经营的相关影响。三、 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及实证分析法相结合,最终在样本描述性
17、统计的基础之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的方法,科学的解释了非利息收入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相关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希望通过最新的数据,和双角度的研究目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的方法,对非利息收入的研究做出自己创新的判断与结论,为进一步扩展非利息收入,贡献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2章文献综述2.1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国外文献综述研究 国内外对与非利息收入的相关研究,结论并不统一,主要的两点原因可能归咎于进行实证分析的数据样本量不同,以及早期对非利息收入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国外对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开展时间较早,因此早在上个世纪就开始了对非利息收入的研究,总体来看大致分为两大观点,观点一:非利息收入丰富了银行的多元化
18、经营有利于银行经营风险的分散。观点二:非利息收入增加了银行盈利的波动性,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一)非利息收入有利于减少银行经营风险如Heggestad(1975)通过对美国1953到1967年期间的商业银行进行收益分析,发现非利息业务的收益与银行业务的收益存在着负相关或者不相关,由此得到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可以减少银行的经营风险【4】;Eisemann(1976)对1961到1967年间的证券市场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非利息收入对利率和经济周期的变动的依赖性要小于那些高度依赖利率和经济周期的净利息收入,从而使商业银行获得更高的风险收益增加了银行利润的稳定性【5】。Diamond(1983,1984
19、)研究表明银行业的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地增加客户信息的全面性,从而增加银行的盈利水平。Rose(1989)研究表明利差收入与银行服务类收入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因此商业银行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在政策宽松的环境下可以有效地降低银行的利率风险【6】。Santomero and Chung(1992)利用资产回报率作为考核标准,通过期权定价技术,模拟了多家商业银行和非金融机构的收益波动性,研究表明银行向非利差收入的扩展可以有效降低银行整体的波动性从而减少其经营风险。Gallo,Apilado (1996)研究了从1987年到1994年期间,商业银行增加共同基金业务可以增加其绩效水平进而减少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
20、险【7】。Rosie(2003)通过对不同欧盟国家1994年到1998年期间的非利息收入的研究发现,尽管利息收入的风险要小于非利息收入的,但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小于利息收入的波动性,因此有利于欧洲银行业的收益稳定。Chiorazzo等(2008)采用1993-2003年的数据,对意大利银行业进行研究,以经风险调整过的RROA作为被解释变量,发现了拓宽银行的收入多元化有利于增加银行的经营绩效。Pennathur(2012)实证分析了20012009年不同所有权下印度银行业,从而发现收入的多元化有利于增加银行绩效降低银行风险。Nguyen(2012)考察了19982008年期间4个南亚国家(孟加拉国
21、、印度、巴基斯坦及斯里兰卡)151家商业银行8,研究表明资产规模大的商业银行其利息收入的占比规模越大,但增加非利息收入的占比后,收益的波动性趋于稳定。 (二)非利息收入加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Boyd 和Graham(1986)研究表明在美国20世纪七十年代经济环境相对自由,银行经营的多元化与其经营风险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9】。Berger and Udell(1993)认为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容易造成银行业监管当局的监管弱化,从而加大了银行业的风险水平。De Young 和Roland(2001)、De Young 和Rice(2004)考察了美国的大型商业
22、银行的非利息收入问题,并综合考量了其各个组成成分与收益风险的关系,结果证明非利息收入中的不同收入份额会增加银行绩效的波动性,因此无法认为随着非利息收入的增多商业银行的风险会降低盈利会加大【10】。Stiroh(2004)创新的采用资本市场数据,以美国银行业数据作为分析对象,以收入增长率的波动性为考核标准,发现非利息收入的增长会加剧风险的提升。Acharya、Hassan 和Saunders(2006)通过对意大利商业银行的研究,发现欧洲商业银行随着非利息收益的增加会导致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出现【11】。Baele(2007) 以托宾Q 值测度的预期和风险贝塔值为考核标准,研究了欧洲银行业的情况,发
23、现对非利息收益依赖性的增加会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Laeven和Levine(2007)研究表明通过非利息收入对银行银行风险的分散程度越明显,其所带来的代理费成本越高,银行的风险越大。Lepefit等(2008)通过考察1996-2002年间,将欧洲七百三十四家银行为样本对象,结果表明与信贷业务相比,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将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风险,并进一步考察了非利息收入中的交易类及手续费及佣金业务,结果表明对于小型的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越高风险越大,而交易类业务与银行高风险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Calmes和Liu(2009)利用Stiroh(2004)的研究手段,对加拿大银行业的非利息业务进
24、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商业银行的的收入风险在不断的增加,非利息收入与提高银行绩效与降低银行风险之间并没有显著地相关关系。同时,Bush和Kick(2009)、Ramona和Thomas(2009)通过研1995-2007年的德国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对其收益和风险的关系作用,结果显示,对于非利息收入的增加确实能够相应的增加银行的经营绩效,但却会同时增加银行收入的波动性。Hidayat(2012)研究了印度尼西亚2002-2008年银行产品多样化和风险的关系,发现产品多样化对风险的影响高度依赖于银行的资产规模,小型银行产品多样化程度与银行风险负相关,大型银行产品多样化程度与银行风险呈正
25、相关12,印度尼西亚的大型银行更多地参与非传统业务,将对整个银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与Lepefit等(2008)不同,主要是由于银行资产规模的不同,印度尼西亚的大型银行相当于欧洲的小型银行,金融体系的发达程度不同导致二者得出的结论不一致。2.2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国内文献综述研究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开展时间较短且证券类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扩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国内的学者也普遍在近几年才开展了对非利息收入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从对国外研究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将国外研究成果与国内研究成果相对比、针对国内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现状进行相关性研究的三大方向来开展研究。同时国内对非利息收
26、入的研究也出现了与国外相同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部分学者认为非利息收入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增加商业银行盈利的稳定性。王志军(2004)通过对欧洲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的分析,发现随着非利息收入对利息收入的替代性增加,银行盈利的稳定性也相应提高,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波动性较低,而财务经营利润和证券收入的波动性相对较高。盛虎、王冰(2008)分析研究了中国2003年到2007年间14家上市银行得出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具有正相关关系,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赫国胜、徐洁(2010)对中国2005年到2009年期间的10家上市银行进行实证考察,发现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盈利具有显著的正
27、效应,非利息收入的增加有助于上市银行增加其同业的竞争力【13】。姚文韵(2012)分析了中国14家上市银行2000年到2010年期间的数据,考察了非利息收入中各个组成成分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与资产收益率呈显著地正相关关系。陈龙(2013)以1997年到2011年的上市银行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发现非利息收入的增加与银行总资产的增加具有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净利息收入相比,非利息收入与银行贷款损失率以及平均资产回报率具有显著地正相关关系,且国有银行的回归效果要明显优于股份制银行。 另一部分学者认为非利息收入增加了商业银行盈利的波动性,提高了银行的经营风险。比
28、较经典的文献研究有:郑荣年和牛慕鸿(2007),研究中国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发现,非利息收入与银行资本比、资产规模以及净利息收入呈现负向关系,且信用风险的增加会迫使商业银行加大对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开展。魏成龙和刘建莉(2007)分析了银行多元化经营模式与绩效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实证证明多元化经营无法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国有银行相较于股份制银行有更强的分散风险效果。周好文、王菁(2008)对1990年到2006年期间中国的商业银行数据进行检验,实证研究表明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盈利水平的提高只存在于大型国有银行中【14】。谢罗奇、龚霁虹等(2009)采用了1997年到200
29、8年11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分析了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的波动性对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问题,研究发现非利息收入与净利息收入之间具有顺周期性和轻微的滞后性。即非利息收入对于经济周期冲击的调节能力较差,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盈利稳定性【15】。王谦(2009)利用2000年到2007年十四家商业银行财务数据研究表明,商业银行收入中非利息收入的增长与银行的盈利水平呈现负相关,因此认为商业银行在增加业务种类方面应该报以谨慎的态度,防止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张羽和李黎(2010)从整体层面和银行层面来研究1986-2008年间国内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与其风险间的关系,结论表明,中国银行业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具有一定的风
30、险分散化效应。但是,由于非利息收入相比于净利息收入具有较高的波动性和明显的周期性,随着非利息收入比重的增加,这种分散化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在逐步减少,更多地依赖非利息收入存在着恶化风险与收益之间权衡关系的可能性16。黄隽和章艳红(2010)对美国商业银行2000-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在增加银行绩效水平的同时会加大商业的经营风险。张雪兰(2011)采用面板数据的研究方法基于2001年到2010年期间中国14家商业银行的研究数据,发现银行收入的多元化与银行经营风险之间无显著地相关性,并相应的得出了可能的原因和解决的建议。任哲、邵荣平(2012)利用2005-2010年国内
31、七十八家商业银行的数据作为考核的标准,以商业银行是非上市作为划分依据,验证结果揭示出,非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比重对其风险的负向关系,而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对银行风险的作用效果不明显,二者的作用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的非利息收入结构引起。上市银行中的非利息收入很大程度上是靠收取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部分获得的,而非上市银行中的非利息收入是以投资收益为主。汪宏程(2012)研究认为,利息业务的横截面数据波动及时间序列数据波动都要比非利息业务大,然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经营性的收益波动影响较大,主要是非利息业务中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引起的17。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对其营业本身的成本与现金流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基于金融
32、市场不断开放的环境下,钟陈和陈苏丽(2012)利用国内十五家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通过研究商业银行的所有权、收入多元化及风险三者间的关系,发现所有权程度对非利息收入的获取存在显著的正影响18,即国有银行由于高度集中的所有权从而获取更多的非利息收入,同时发现,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非国有银行,拓展非利息收入都会使银行的风险减小。总之,从银行业的监管角度上看,收益多样化可以提高银行的竞争。余雪飞、宋清华(2013)分析了不同资产规模的商业银行中非利息收入与银行风险的关系,结果显示总资产规模超过4万亿时,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加剧了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19】。2.3文献评述 国外对于非利息收入的研究起步较早,然
33、而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文献中,我们都可以清晰的发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对于国外的研究暂且不论,那么国内的学者为何对非利息收入的研究结果会截然不同呢?查阅相关文献,笔者对此作出了以下的判断和理解,以期对这种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 (一)实证分析数据来源问题 一方面各国的商业银行制作本单位的财务报表时都会考虑盈利、上市等外部性因素,因此对财务数据的发布会有相应的调整,以便使本行的财务数据更加平滑,这就使得通过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会有所偏差。另一方面现今对于非利息收入的分析多基于对会计数据的分析,而会计学中对于数据的处理多种多样,包括重置成本、现值、历史成本等多种手段,这就使得在实证分析中我们得到的数据可
34、能与研究的对象所需的数据存在差异。且对于非利息收入的划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这也就导致了我们无法有效地对不同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另外中国的实证研究中大部分的数据来源都根据金融统计年报和上市公司的数据披露,而这些数据都普遍存在着会计计量口径的偏差以及数据沉淀数量的不足。 (二)研究方法与考核标准的不同39第三章非利息收入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在众多非利息收入对银行风险影响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对银行风险的考核标准各不相同,其中包括不良贷款率、流动性比率、资本充足率、资产回报率方差、成本比、净收入增长率均值及其标准差、股权收益率均值以及标准差、夏普比率、破产风险值Z等。如此众多及不同的考核标准的选取
35、所带来的实证结论自然也会有所不同。与此同时在非利息收入结构多元化的度量方面,除去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以及非利息收入中各种成分的占比等常见的自变量选择外,不同的学者对于资产规模、贷款规模、存款规模以及财务杠杆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还是作为控制变量都存在着不同的见地。另外加之包括商业银行产权性质、网点分布和员工数量等自身因素,以及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应量等外部宏观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的考虑与否都会对实证结果产生影响。最后结合一些难以精确计量的相关因素,包括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是否存在着捆绑销售问题,以及绩效考核机制和国家政策是否对非利息收入的增加产生影响等,也同样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非利
36、息收入界定的不同 从众多国内外的文献中不难发现,中国的非利息收入的来源远没有国外的丰富,特别在证券以及金融的衍生工具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国内的非利息收入主要来自于手续费及佣金的收取,可以看出中国的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的相关性和依赖度依然存在,加之这几年商业银行为了资产负债表的完善,加大了对表外业务量的追求,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往往与绩效考核相关,这就使得捆绑销售屡见不鲜,而由此将带来的是非利息收入的界定模糊,难以有效地说明是利息收入还是非利息收入的增加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影响。另外由此产生的国内外非利息收入的界定差异,使得中国学者对国外的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分析的借鉴性减小20。第3章非利息收入的概念界
37、定及特点3.1非利息收入的概念早期非利息收入概念的提出是西方国家为了区分于传统的利息收入所提出的一个概念,笼统的说来,非利息收入就是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与利息收入的差值。这里的营业收入是我们普遍熟知的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所得,而其中的利息收入,根据西方教材的定义,是指贷款、同业存款、政府债券、应税证券和交易账户等资产为商业银行带来的利息收入以及开展租赁服务为商业银行带来的租金收入。余下的部分即为非利息收入,也就是我们主要需要研究的部分,近年来非利息收入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作用越发突出,也逐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对于非利息收入的研究,我们首先要明白非利息收入的组成部分。除却对于非
38、利息收入统一的普遍认识,各个国家都根据本国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情况,对非利息收入的分类做出了自己具体的定义。其中美国联邦储备保险公司(FDIC)根据监管要求将非利息收入划分为四类,分别是托管业务收入、存款账户服务业务收入、交易账户损益和非利息收入附加四类21。而欧洲银行业监管委员会(EBSC)也做出了自己对于非利息收入的划分,共四类分别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财务经营净收益、证券投资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22。根据美国和欧洲对非利息收入构成的划分,做出表3.1、表3.2如下:表3.1 美国联邦准备保险公司对非利息收入的定义非利息收入的构成分类定义托管业务收入银行托管业务活动的收入。存款账户服务业务收入
39、银行对存款账户的服务和维修所收取的费用。交易账户损益银行交易账户的交易盈亏,包括利率、汇率、股票、债券、某些商品及与这些头寸相关联的衍生产品的暴露。非利息收入附加投资银行业务收入银行从事证券承销、公司理财、基金管理和投资咨询等业务的佣金收入。风险投资收入银行从事风险投资活动的净损益及服务收费。资产服务收入银行为他人的不动产按揭、持有的信用卡及其他金融资产提供服务所获得的佣金收入。资产证券化交易净收益以证券化交易形式出售资产的净损益与费用收入。保险业务收入保险担保费用、佣金及服务费收入,银行子公司经营保险或再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销售或推荐各类保险、养老金产品的费用、佣金及服务费收入。资产销售损益
40、租赁贷款、销售自有不动产、出售或处置其他资产的损益。其他收入无需分类报告的其他非利息收入(支票、本票和汇票费,ATM自动柜员机和保险箱使用费,出租自有物业的收入等)。表3.2 欧洲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非利息收入的定义非利息收入的构成分类定义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证券、外汇、支付等交易佣金,担保佣金、证券托管与管理佣金等。财务经营净收益不算做金融资产持有的证券交易及对此类证券的价值调整与再调整的净收益,交易活动的净收益,涉及其他金融工具交易业务的净收益。证券投资收入股票、可变收益证券及其他参与的利息。其他业务收入其他经营收入中国对于非利息收入业务开展的时间较晚,且由于中国坚持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导致
41、中国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在品种上与国外的非利息业务品种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目前对于非利息收入中国仍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随着近几年非利息收入业务量的增加,以及各种金融创新产品的扩展和国家对非利息收入的重视和支持,国内对于非利息收入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增加,由此笔者根据相关文献的总结,将非利息收入分为四大类,其中包括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交易净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如表3.3所示:表3.3 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构成定义非利息收入的构成分类组成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结算、清算及现金管理手续费顾问及咨询手续费银行卡手续费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代理收付及委托手续费担保及信用承诺手续费个
42、人理财及私人银行减: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投资收益债券交易已实现损益为交易而持有的债券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债券可供出售债券股权投资收益对联营及合营公司的投资收益交易净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工具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他汇兑及汇率产品损益与自营外汇业务相关的汇率收入外汇衍生金融工具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折算产生的汇兑损益利率及其他产品损益其他业务收入租赁收入其他3.2非利息收入的界定在对非利息收入的研究过程中,不少学者会对所研究的对象范围产生困惑,混淆非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以及表外业务收入三者之间的界定【23】。因此,在展开非
43、利息收入的研究之前,我们应该先明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对于中间业务的认识,一般来说中间业务收入不需要动用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仅依靠商业银行自身的科技技术以及员工素质,为客户进行代理业务,以此为银行带来经济利益,中间业务收入通常是商业银行传统信用业务所派生出来的,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又会反过来回馈信用业务,因此中间业务收入的规范也引起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关注。根据2001年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对于中间业务给出的解释为“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24。并进一步指出了中间业务收入的九大类业务:包括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类业务、代理类业
44、务、担保类业务、承诺类业务、交易类业务、基金托管类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和其他业务25。从以上定义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间业务收入中所包含的内容,都可以合并到非利息收入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益、交易净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中来。因此我们首先明确了中间业务收入包含在非利息收入中。其次我们来讨论对表外业务的认识,首先我们先从表外业务的定义入手,根据人民银行2000年10月颁布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给出的表外业务的定义为: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银行损益,按照现行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即我们常说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而对于中间业务,依据其是否能够形成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被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金融服务类业务,不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与或有负债。主要包括咨询顾问类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类中间业务、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以及银行卡类中间业务13。第二类就是我们俗称的表外业务,即能够形成或有资产以及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通过以上概念的分解,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出表外业务包含于中间业务中。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的结论为,表外业务收入属于中间业务收入,而中间业务收入属于非利息收入,根据我们对非利息收入理论基础的总结,最终得到表3.4:表3.4 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