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北民窑陶器中化妆土工艺的运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88851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民窑陶器中化妆土工艺的运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北民窑陶器中化妆土工艺的运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北民窑陶器中化妆土工艺的运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美化生活 BETTER LIFE0902023.09湖北民窑陶器中化妆土工艺的运用湖北民窑陶器背景概述湖北民窑陶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文化,它的传播范围极其广泛,对江汉平原地区的民间陶器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马口窑、蔡家山窑址和管家窑(以下简称三大窑址),则是屈家岭陶器文化的延续,是湖北民窑陶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民窑陶器于宋明时期受多方因素影响,呈现出极为鲜明的地缘性特征。三大窑址经过自然开发、利用所产出的陶器大多取材于当地黏土,粗陶坯体施用化妆土使表面光滑,以刻画技法装饰取胜。在传统社会中手工艺传播模式以家庭、师徒传承为主导,因此三大窑址范围内的陶坊大多以姓氏命名,这些工匠

2、在化妆土的刻画装饰上发明出了各自独有的技法,但能肯定的是化妆土装饰技法在湖北民窑陶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马口窑马口窑位于湖北省汉川市马口镇。根据考古发掘,马口窑址的建窑时间可追溯到宋代,其中生产的陶器以日常民用为主,“八仙坛”是其具有代表性特征的器型之一。明洪武二年,马口窑的手工制陶业发展鼎盛,陶器生产量高达3000万件。民国前后,我国社会处于极度动荡的阶段,马口镇制陶业陷入停滞。1955年,汉川地区先后成立了生产日用陶器的合作社,至20世纪60年代,具备一定规模的制陶厂开始采用半机械化生产。时至今日,汉川地域内优秀的手工艺人已寥寥无几,大量陶坊也消失在历史变革的洪流之中。从汉川市的自然条件来看

3、,马口窑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制陶工在当地直接取材,使用本地红黏土制陶,马口镇及周边地区的土壤中蕴含多种金属元素与硅酸盐,陶器达到既定烧制温度后有良好的耐用性。在马口镇的制陶历程中,马口窑不仅种类丰富,产量也十分可观。一直以来,当地生产的是坛、壶、钵、罐、缸、盆、烘炉等器皿。马口窑出产的陶器常由熟练陶工在化妆土上快速刮刻出动物、花卉、人物等,刀刻线条虚实相生、简洁大气。蔡家山窑址蔡家山窑址位于麻城市歧亭镇,制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该窑址所生产的民用陶器制作工艺相对简单,装饰纹样不多。而为当地寺庙、乡绅所生产的陈设陶器制作工艺细腻,采用了刻花、描金等装饰手法。明末清初,蔡家山陶器在雕刻纹样上大面积

4、描金,工艺制作精美。蔡家山的陶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它们的制作过程中融入了西洋珐琅器的精髓,并且融入了许多传统的民俗图案。蔡家山的陶器因它们的特色和精湛的制作技术而闻名于世。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麻城,西部为起伏的丘陵,东北部被高山环绕。该地复杂且逐级下降的阶梯形地势,形成了一片相对独立、封闭的地理单元,这使得蔡家山制陶业并未受到近现代工业进程的强烈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此窑址手工制陶原生态、纯真的特色,由此当地的制陶手艺人的技法也传承至今。其中对化妆土的运用,如“水花”“刻划”等技法相继流传到湖北其他窑址。管家窑蕲春县手工制陶工艺起源的年代并无明确的文字记载,通过对该地域的考古资料发现,蕲春手

5、工制陶工艺可能出现在宋代。蕲春县坐落在湖北省东部,大别山脉的南部,长江的北岸,毗邻长江的黄金水道。这使得当地制陶业在近代之前一直随民间需求而延烧,经过一代又一代制陶工匠们的辛勤劳动,不断地创造着新的装饰品种。蕲春县管家窑制陶所采用的陶土取自当地赤西湖沉积下来的黄胶泥,可塑性较强,在器形上吸取青铜器、瓷器造型,烧制出的陶器胎质细腻、胎体厚重。管家窑陶器品种中划花、水花、堆花、跳刀、书画等,都具备手工化和装饰性的双重特点。特别是当地陶工们吸收了湖北地区其他窑址的化妆土装饰技法与传统水墨画技法,创造了具有白底黑绘的“水画”,对近代陶瓷装饰影响深远。选择化妆土装饰的历史成因自然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

6、文明不断演进。湖北民窑的制陶原料主要取自本地,这是它们能够形成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湖北蕲春管窑镇周边地区的长江流域拥有大量优质的黄胶泥、红白泥料,黄胶泥具有极佳的韧性,其中的红色泥料富含铁元素,因此常被用于制作泥胎,而白色泥浆的精致程度更胜一筹,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土原料的生产。蔡家山窑址储蓄着大量成型性能好的黏土,这种黏土中的氧化铝成分含量丰富,且附有长石、石英等矿物质。使用此黏土配制并烧结出的陶器呈色丰富,被称为“七色土”,即黑、白、灰、红、黄、紫、棕等七种颜色。蔡家山陶工使用这种优质陶土制陶并施加化妆土,其产出的陶器自然是流光溢彩、发色均匀、层次分明。这些窑口取自本体泥料所粗制的泥胎,不易于

7、上釉、刻画,如不使用化妆土装饰,则无法达到所需要的装饰效果,因此在陶器生产中自然形成了这种装饰工艺。社会背景早在新石器时期,彩绘陶器为了克服胎体粗糙、胎色深重的缺点,开始使用化文/张宇0912023.09ARTISTIC LIFE 艺术生活妆土。随着原材料的开发和工艺的改进,陶瓷泥料纯度不断提高,起掩盖瑕疵作用的化妆土技法逐渐转变为雅俗共赏的装饰手法。上文中所提到的三大窑址皆紧邻长江水道,事实上并不是没有获取更精细的陶瓷原材料渠道。但民间陶器不同于官窑器物,消费群体集中在平民阶层。因此,湖北民窑在制陶时会倾向于追求简单快捷、易于操作的制作流程。从经济角度来看,粗糙、易获取的材料性价比较高,随着

8、人们对于陶瓷制品需求的提高,装饰多样灵活、成本不高的化妆土陶瓷原料得以广泛发展。出品民用陶器的窑厂,为满足大众对质优价廉陶器的需求,会竭力控制原料成本,并不像官窑那样使用精良选料,穷工极巧,因而胎质较粗糙。运用化妆土可以掩饰胎体质地缺陷,使外观精致。化妆土工艺投入少且效益明显,固然受各地民间窑场的竞相效仿。湖北民窑中化妆土技法的实际运用刻划装饰在湖北三大窑址中,蕲春民间窑口划花纹路上可以看到,剔刻时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冲刀”技巧,将刀的冲势与切入的角度和变化把握得足够精确,同时,还借鉴民间木版年画制作技巧,以精致“切刀”的手法在化妆土上刻划纹样,呈现出流畅顺达、充满张力的装饰线条。两种刀法的并用

9、,再加上其他装饰技巧,釉面上便出现了阴阳契合、虚实有理、凹凸有致的立体层次。化妆土和泥坯本身带有阻力,用力的分寸、下刀的角度掌握不当,将会直接影响剔刻线条的美观程度,导致其深浅不一、粗细不均、有瑕疵。马口窑的装饰线条可谓湖北民窑中的集大成者,该窑口所产出的陶器,装饰纹样充满了如书法运笔一般酣畅淋漓、入木三分的艺术美感,工匠以竹刀或铁刀在半干的化妆土表面一气呵成,往往不加修改,极富书写感。这也是湖北民窑化妆土装饰技法成熟的表现。写实刻画马口窑陶器装饰的写实风格是三大窑址中最突出的,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绘画技巧使其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陶器之一。其中,以人物题材的刻画尤其出众,在陶器装饰布局上一般采用

10、开光、剔花、刻花、划花(蕲春管家窑在此基础发展出“管窑八技”)。实现这些技巧的关键是使用化妆土来进行装饰。开光技巧和磁州窑的方式有很多共同点,都是将一层化妆土覆盖整个陶瓷表面,然后按照设计的需求绘制几何图案。最终,在图案中描绘出多个花型,凸显主题,扩大作品的空间,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效果,具有简洁的外观和沉着的颜色。在马口窑陶瓷制品的装饰上,剔花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手法。这种手法有时会使用阴刻和阳刻的结合方式。坯体与化妆土呈现出的美感互异,其纹样的线条富于变化,呈现出层次分明的浅浮雕质感,兼具线面结合。刻花与划花的手法灵活多变,直接在化妆土上划刻,常与前两种手法相结合。无论是何种技法,湖北民间陶大多还

11、是在化妆土上进行装饰。化妆土、坯体与釉料三者之间在画面布局上相互呼应且变化多样。湖北民窑工匠博采众长,仅刻划刀法而言,他们将陶器装饰与金石雕刻相结合,也将长沙窑、磁州窑、耀州窑的题刻技术为己所用。从湖北民窑精致的刻花、美化生活 BETTER LIFE0922023.09尽管看起来随意,但其形象却栩栩如生,而且还有许多花鸟图案。状元打马游街陶坛以其精美的构图和复杂的刻划纹样而闻名于世。它的造型精美,100多个人物栩栩如生,描绘出科举考试期间状元们骑马游街的壮观场景。这幅画的布局非常严谨,图案呈平行排列、层次分明,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街景。马口窑陶匠在状元打马游街陶坛上运用了刻和剔的手法,畅快淋漓

12、、挥洒自如,刀痕干净利落,厚薄均匀。麻城蔡家山窑所产出的陶器则呈现出装饰性特征,其刻画题材多以乡野生活、传统戏曲、花鸟鱼虫为主。蔡家山陶器上的化妆土装饰刻画吸纳了该地区流行的皮影戏元素,将戏中的故事情节和皮影的造型特征用作陶器装饰。画面构图采用三大窑址中常见的开光样式,画面宛如一个小型舞台。蕲春管窑刻陶艺术,受到了蔡家山窑的深远影响,但管窑更显自然生动。湖北蕲春出品的陶器的刻画装饰以莲、鱼、水草、鸟等自然对象为主要题材,画面构图和谐、疏密关系得当,质朴而充满了生命力。写意表现湖北民窑陶器中对自然对象的写意表达源于中国人天生特有的文人情怀,也离不开陶匠在化妆土装饰方面的创新。在三大窑址出品的陶器

13、中,存在着一批“水花”装饰陶器,这类陶器上的化妆土装饰有别于刻划装饰所呈现出的金石铿锵之力,往往表现出水墨画的飘逸灵动之感。所用到的化妆土技法“水花”又称为“扒画”“水划”,是普遍流行于湖北民窑陶器中的装饰手法。这种技法工艺较为特殊,即在半干深褐色或红褐色坯体上施用化妆土,待化妆土未干燥时,用带有弹性的扒花工具或者以手代笔,直接用以极快的速度在化妆土上自由抹画出花、鸟、虫、鱼等形象,被划过的地方泥浆聚集在边缘而形成凹凸立体的笔痕,露出深色的坯体,形成不同参差的色彩,犹如水墨写意画一般。水花技法需要下手稳、准、快,手未至意已到,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一气呵成、挥洒自如;也需要工匠经长期磨炼,没有数十

14、载以上的功力和经验,不可能得心应手。“水花”陶器上的装饰纹样挥洒自如、酣畅淋漓,这种技法所制作的陶器具有中国写意画中的主宾、疏密、留白等特点。在荆楚之地孕育出的神韵,淋漓中透出秀润,朴实和自然体现在化妆土陶器之中。化妆土装饰的当代价值审美价值湖北民窑中以三大窑址为代表的化妆土装饰艺术独具技法独特之美,工匠们擅长在世俗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并对自然中的美好物象保有极为敏锐的鉴赏能力和高超的再现能力。他们所呈现出的世间万物,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湖北民窑中化妆土技法的更新、迭代展现出传统手工艺人敢于继承并发扬的传统样式,从遮盖瑕疵到刻划,再到水花、阴阳刻相互型,不断地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创作手法。化妆土这

15、单一材料能够在当代陶艺创作中发扬出多元化的装饰语言,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十分丰富多彩,或能够在技法、材质等角度拓展当代陶瓷艺术的边界。文化传承价值湖北民窑陶艺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陶器的图样、装饰和画面饱含着传统哲学、民俗文化。在三大窑址中,尤其是装饰常以戏曲故事为主题,丰富着百姓的精神生活。湖北民窑陶器中有着大量关于传统戏曲、传说故事的表达,这是湖北普通民众精神世界的映射写照。陶器将流传民间的民俗故事、样板戏永恒记载,深深植根于民间文化的肥壤沃土之中,不断承变,融于百姓生活,成为时代变迁、历史演化的见证者。这种充满意趣的物质文化,浸润于湖北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乐观情怀和对于真善美的质朴追

16、求,是湖北地区发展进步、改革创新、完成梦想的重要助力。粗糙的陶器虽然无法将人们希望记载的事件与故事精准、细致地复写下来,但简而易得的化妆土却能表现出那些故事中那一抹无以言表的韵味。无论是状元打马游街时的欢快喜悦,还是亭亭玉立的小荷所散发的幽香,正是因为变化万千的化妆土技法与湖北民窑工匠对生活的虔诚态度,才使得我们在数年后依然可以感受穿越时空而来的荆楚之魂。起初,中国古代陶工们使用化妆土的目的非常简单,仅是为了遮盖坯体瑕疵。随着陶瓷文化的进步与陶瓷工艺的发展,化妆土慢慢成为独特的装饰技法。日本、韩国自唐宋伊始,受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影响极其深远。但日韩两国受材料来源、工艺难度等因素的限制,无法达到

17、我国传统瓷器的高度,反而化妆土技法在日韩两国广泛传播并逐渐发扬、革新。日韩两国将化妆土装饰常称作“粉引”,尤其在韩国,“粉引”雕刻更是成为其陶瓷艺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之一;日本则是在“粉引”技法中提纯出了属于自己的瑕疵美。而近现代,众多国外当代陶艺家开始大量运用化妆土来装饰陶瓷作品,化妆土的运用及处理方法非常丰富,所呈现的艺术语言并不单一。作为生长于荆楚之地、浸润于湖北民窑陶瓷文化中的陶艺工作者,我们应当自觉肩负起保护、继承即将消散的湖北民窑陶文化的使命,使带有独特地域文化符号的化妆土技法能够在当代艺术与现代设计中重新被关注与讨论,被大众所欣赏。寄情于民俗生活的湖北陶瓷艺术,其质朴淳厚的风格特征是匠人们对自我、自然、自由的精神融合,其蕴涵的精神风尚与生活哲思更加值得当下学习和借鉴。(湖北美术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