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四梁八柱”框架模式的广东海洋大学高层次涉海人才培养体系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83906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四梁八柱”框架模式的广东海洋大学高层次涉海人才培养体系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四梁八柱”框架模式的广东海洋大学高层次涉海人才培养体系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四梁八柱”框架模式的广东海洋大学高层次涉海人才培养体系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9第 16 期(总第 814 期)科学咨询49人才培养在古代,过去的房屋和地面建筑一般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多数建筑都是采用三开间的格局(代表天、地、人三才)由于开间较大,要的中间加两道梁,加上前梁、后梁合计是四根梁(代表四面),每根梁的两端各有一根柱子,起到支撑的作用。这样就是有八根柱子(代表八方)。靠这四根梁和八根柱子就支撑起了整个建筑。这就是四梁、八柱之说的由来。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四梁八柱有代表主要结构的意思。而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四梁八柱”是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它强调我们的改革要有一个基本的主体框架。随着向海图强大政方针的出台与落地,全国各个沿海省份掀起了一股海洋开发的新热潮,这

2、预示着海洋工程的开发将进入新时代,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种形势下,各个涉海高校面临的人才培养任务日益繁重和多样,尤其是涉海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体系,需要结合新形势和新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变化。有鉴于此,本文结合广东海洋大学的办学特点和区位优势,探究了“四梁八柱”框架模式下的涉海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可行性,对指导地方涉海高校开展涉海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一、广东海洋大学的办学定位、区位优势及涉海专业分布特点(一)广东海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区位优势广东海洋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学位授权体系的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3、。地理位置濒临南海,占尽地利,在海洋资源创新开发方面独具优势。学校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硕士学位点和土木水利方向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硕学位点,可依托海洋科学博士学位点培养海洋工程与技术方向的博士,并依托广东省一流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学科和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省级特色专业、海洋工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等学科专业平台建设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培养面向区域的涉海技术与工程产业需求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基于“四梁八柱”框架模式的广东海洋大学高层次涉海人才培养体系探究张大朋,严谨*,何宇宁(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 524088)摘 要:“四梁八柱”的

4、说法,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的一种建筑结构,靠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撑着整个建筑,四梁、八柱代表了 一个建筑的主要结构。涉海专业是我国实施向海图强战略的总抓手,各个涉海高校是培养我国涉海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对涉海高校来说,该高校所拥有的涉海院系及涉海专业就是该高校进行涉海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学校的涉海学科发展规划是龙头。如能结合四梁八柱理论对涉海高校的涉海院系及专业进行有效规划和布局,则能有利于促进涉海高校的发展,为我国的向海图强战略提供有效人才依托和支撑。有鉴于此,结合广东海洋大学的特点及相关涉海专业的情况,本文对广东海洋大学基于“四梁八柱”框架模式下的广东海洋大学高层次涉海人才培养体系的建

5、设与实践展开了探究,提出了 一些建议,对指导涉海高校的涉海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四梁八柱;广东海洋大学;涉海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基金项目:2022年校教改-基于船舶结构力学课程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010201132202)、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认证(574119007)、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海洋工程教学团队”(2019)、“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5)、“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特色专业”(2019)、CQ2014040304涉海工程类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524000006)、校级教改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海洋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

6、体系改革研究”(2021)资助、2021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研究”(2021)资助。作者简介:张大朋(1987),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动态响应。*通信作者:严谨。50第 16 期(总第 814 期)科学咨询50人才培养同时,广东海洋大学拥有涉海专业的二级学院有船舶与海运学院、海洋工程与能源学院、海洋与气象学院、水产学院、滨海农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电子工程与信息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等。除了这些工农科学院,管理学院、体育与休闲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也有研究海洋历史、海上竞技体育与海洋管理的软科学方向。(二)广东海

7、洋大学涉海专业分布情况从涉海专业的分布情况来看,广东海洋大学的涉海专业集中分布在理工科类的二级学院,其中尤其以船舶与海运学院、海洋工程与能源学院、水产学院、海洋与气象学院拥有的涉海专业较多,且均为与海洋资源开发过程关系较为密切的专业。船舶与海运学院主要偏重于培养海上船舶设计及船舶驾驶的涉海人才;海洋工程与能源学院的涉海专业主要偏重于海洋工程开发及港口航道的建设与管理;海洋与气象学院的涉海专业偏重于海洋气象的测绘监控及工程应用;水产学院的涉海专业偏重于水产养殖及海洋水产品的开发;食品技术学院的涉海专业主要偏重于海洋食品的加工与深度开发;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的涉海专业偏重于海洋水上水下部分的信号传输

8、与控制;机械工程学院的涉海专业偏重于海洋装备无人船的控制及海洋工程材料的腐蚀性研究方面而滨海农学院的涉海专业主要偏重于海水稻的培育与开发方面。二、我国高校的分类及地方涉海高校人才队伍的培养困境(一)我国高校的分类按照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内普遍公认的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不同,原浙江大学的知名学者郑强教授把我国的高等教育学校分成了“五族八等”。具体来说,“一族”高校大多为“985”高校,其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中央财政的直接拨款,总体来说办学经费是相当充足的;“二族”高校为部分教育部、其他部委和地方支持的“211”高校,它们的办学经费来源是部分中央财政和少量的中央财政拨款建设;“三族”高校为省部共建的办学经费

9、全部由省财政支持的一部分地方高校;“四族”高校为省属地方高校,经费来源于省财政;“五族”高校为非省属高校,其经费少量来源于省财政和地方财政。(二)地方涉海高校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养困境“四族”以下的高校经费来源非常有限,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少,一般只能尽量争取省内或地方财政十分有限的拨款,从而导致这些高校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以该高校为平台进行申请项目的成功率相较于名牌大学比十分低。以上种种因素限制了地方涉海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导致了地方涉海高校创建学术创新团队和搭建高层次涉海人才团队较为困难。三、地方涉海高校的破局之策与“四梁八柱”框架模式下的广东海洋大学高层次涉海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一)

10、地方高校的破局之策面对这种情况,普通的地方海洋大学在人才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另辟蹊径,挖掘本校海洋专业的特色。结合国家和地方上的中长期海洋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同时以优势涉海学科为龙头,相关涉海学科所在二级学院为骨架,统筹谋划;结合学校优势资源的调配打破院系行政框架,在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凝练涉海类优势学科,进行延伸发展,合理布局,把自身有限的资源选择性地集中在涉海学科作为战略重点。充分挖掘其他学科与涉海学科的交叉共融点,点面结合,多路突破。力争实现在核心团队等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形成合力,从而为本校高层次涉海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壮大创造良好条件。(二)“四梁八柱”框架模式下的广东海洋大学高层次

11、涉海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培养涉海高层次人才,必须要有平台作为依托。平台的建设必须要依托拥有各个涉海专业的二级学院。就广东海洋大学来说,广东海洋大学涉海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托广东海洋大学的船舶与海运学院、海洋工程与能源学院、水产学院和海洋与气象学院为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四梁。从专业分布来说,这四个学院的专业分布涵盖了海洋工程开发与管理的绝大部分领域。因此,在笔者看来,应该以这四个学院为学校四梁八柱体系中的四梁,集中全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研基础设施,对这四个学院的涉海专业择优进行重点打造和培育。根据二级学院的办学定位以及学校经费的可承受情况,建设一批可行性高的综合性涉海学科实验室与工程实习基地,

12、才能筑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学校的涉海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养打下一定的硬件基础。除了以上四个学院外,滨海农学院的海水稻为广东海洋大学的特色研究方向。中国的海水稻也是被广东海洋大学的陈日胜教授首先发现的,作为中国国内的第一,这个是广东海洋大学要继承和发扬的,并且在这方面的研究得到了袁隆平院士的认可,因此以该学院的海水稻研究作为八柱中的一柱是科学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海洋技术专业属于涉海专业中的宽口径51第 16 期(总第 814 期)科学咨询51人才培养就业专业,从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打造“大船海”平台及扩大涉海学科的影响力来说,将该学院的海洋技术专业作为八柱中的一柱可以集

13、中全学院之力做大做强这个专业;食品科技学院的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对海产品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湛江是海鲜之城,濒临南海,发展海鲜产品的深加工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同时,水产品的加工及贮藏能带动一系列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当地的就业,从这点来说,将该学院的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作为八柱中的一柱是可行的并且也是必要的;机械工程学院在海洋装备无人船的控制及海洋工程材料的腐蚀性研究方面有着一定的研究基础,因此将这两个方面分别作为两个支柱发展方向加以培育,对促进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有着积极的作用。除了这些工科院系,管理学院、体育与休闲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也有研究海洋历史、海上竞技体育与海洋管理的软

14、科学方向,这些软科学方向的相关专业可作为整个涉海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中涉海软科学高层次培养人才的三个支柱存在。同时,软科学和硬科学的结合也可促进学科交融,有利于整个学科发展的布局与调整。从而按照学科群建制,将关联专业和学科有机结合,建立其学科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广泛协作,从而发挥集体优势,依靠多学科协作解决相关涉海问题。通过这种“四梁八柱”体系的搭建,尝试力求实现资源整合,尽量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趋势,立足于长远服务国家的安全战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要,减少学科交叉融合与知识创新之间存在的制度性障碍,优化行政系统的流程。同时突出学科的价值与科研的重要性,理顺学校、学院、学科与专任教师的关系,促进校

15、内学科交叉融合并提高学校的科研质量水平,进而达到培养涉海高层次人才的目的。从而最终建设适应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向海图强战略的地方涉海高校内部教学科研组织架构。除了体系、制度、平台、资金方面的建设与保障之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还是要落实到人的培养上。因此,需要同时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发现青年教师中有理想、有冲劲、敢担当的可塑之才。以专业培育的需要为导向,以青年教师的培养为牵引,二者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学科专业的发展需求推动青年教师的进步,青年教师的进步反过来促进学科进一步发展。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在科研与教学两个方

16、面,老教师要主动发挥自身的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引导,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从而尽快完成青年教师从学生到先生的角色转变。欲知上山路,需问过来人,同时,青年教师也要端正态度,要放下身段,要谦虚地向老教师请教,通过比不足、找差距,迎头赶上。同时,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紧跟时代脉搏,结合高校自身定位找准社会需求,注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对涉海专业的影响,促进高水平合作办学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产学研融合,以战代练、以战养战,从实战中练兵培养自己的涉海专业的能堪当大任的将才和帅才。并且要注意内外结合,采取多种举措灵活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领军人才。利用这些专

17、业领域内的领军人才在业内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助推广东海洋大学的涉海专业的发展。同时鼓励校内青年教师与引进的特聘院士、长江学者在学术上多交流、多合作,为青年教师与领军人才的沟通与互动牵线搭桥。将青年教师推到重点科研项目研发的前沿,鼓励青年教师挑大梁,支持青年教师走向前台,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起到良好的牵引与带动作用。四、结束语笔者从自身的视角,结合专业特点和广东海洋大学的实际情况与办学定位,探究了构建“四梁八柱”框架模式下广东海洋大学高层次涉海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性。本文从国内高校的分类讲起,对比了国内涉海高校和地方涉海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的优势,总结了国内地方涉海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的劣势和不足。进而提出了

18、针对性的建议,给出了地方高校的破局之策。同时,结合广东海洋大学的办学定位、区位优势与涉海专业在各个院系的分布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四梁八柱”框架模式的针对地方涉海高校的涉海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大船海”的学科发展理念,指出了打造“大船海”平台对地方涉海高校的重要性。从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平台搭建、制度建设与保障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四梁八柱”框架模式下广东海洋大学高层次涉海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的提出一定程度上丰富和补充了我国涉海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理论,同时也可为国内地方涉海高校制定本校的涉海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当然,本文提出的观点和理论是笔者自己基于广东海洋大学情况的一种假想和探索。在实际中相关地方涉海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制定适合自身的涉海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