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小刚在实验室里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作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参考直线用激光笔沿着白纸的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然后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如图甲所示小刚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这样做的目的是 小刚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他在ON的另一侧观察到了反射光OB接着他让白纸沿ON折叠90,这时他只观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纸上看不到了,这样做的目的是 _ (2)小明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他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实验中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2、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 :上述问题解决后,小明也顺利完成了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用玻璃棒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的特点,便于 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2.图17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1)白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_(2)实验中,放置平面镜和白纸的顺序是:先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一块长方形木板上,然后把一张白纸平铺在木板上,使白纸边缘紧贴平面镜放置,而不是先放白纸再把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_3.(4分)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李红对有关探究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1)如图
3、甲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装置;将一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_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一个目的是探究_(2)如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实验中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从而确定像的_,同时,比较了像和物的_关系4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
4、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时进行了实验探究。小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2)多次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
5、小明感觉的是步骤 (选填(1)或(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5(4分)(2015德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
6、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6(9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图甲 乙图(1)要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选填“上”或“下”)调整。(2)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5 cm处,调节另一侧光屏
7、的位置可得到烛焰清晰、倒立、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选填“实”或“虚”)像;(3)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LED灯、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如图乙所示。蜡烛换成LED灯的优点是_。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是_。7(6分)(2015聊城)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_(填“上”或“下”)调节(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3)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
8、一个清晰、倒立、_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_8(4分)(2015威海)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图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跟它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_,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
9、小相等(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调整蜡烛、透镜和光屏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是_.此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要想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则光屏应从图乙的位置向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6分)(2015潍坊)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烛焰、透镜和光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距u=15cm、像距v=30cm时,光屏上得到_的实像;若撤去光屏,简要说明观察该像的方法_10.(
10、7分)小亮为了测量滨州特产“冬枣醋”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如图所示: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将部分冬枣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冬枣醋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冬枣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冬枣醋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冬枣醋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它是步骤 _ (3)由图可知待测冬枣醋的质量为 g,体积为 cm3,冬枣醋的密度为 _ g/cm3 24、(5分)在做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小芳第一个完成了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1
11、)她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用调好的天平称量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0g;B将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g;C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当量筒内液面静止时,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盐水的体积为 cm3(2)小芳根据实验中的测量数据得出盐水的密度= g/cm3(3)小芳同学的实验会带来很大误差,你认为测量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另一个同学很快想到: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小芳同学主要实验步骤的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小上述误差这位同学调整后的主要实验步骤是 _ (只填写实验步骤
12、前的代号即可)22小光和小红在实验室里测某种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矿石样品、细线、烧杯和水进行实验(1)天平调节好后,小光将矿石样品放在天平左盘,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此时右盘中所放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利用量筒和水测量矿石样品的体积,量筒中放入矿石样品前后,水面静止时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通过以上测量可知,矿石样品的质量为g,体积为cm3,密度为kg/m3(2)小红想:如果不用量筒,能否测出矿石样品的体积?她找来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图丙),测出了矿石样品的体积请将小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写出矿石样品体积的表达式(用所测物理量表示)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出空烧
13、杯质量m1;矿石样品体积的表达式20(8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有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有关某小组根据猜想进行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图中的木块、长木板完全相同)(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方向滑动的目的是_。(2)利用图_和图_可探究猜想A(3)利用图_和图_可探究猜想B(4)利用图_和图_可探究猜想C46.图甲为小刚和小强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提出猜想时的情景。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他们找来了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一
14、个、长木板一块、质量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块(l)要验证他们的猜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他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要准确地测出物体与长木板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使它沿水平长本板 _滑动。(2)他们通过图乙、丙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保持_ _一定时_ 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小强对小刚说:“我只要用丙中的器材再做一次实验. 就能验证我的猜想。”小强的做法是:_ _ _.重新做一次实验。(4)小刚和小强都感到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渎数有一定的困难。经过思考.小刚提出如果按照图丁所示来改进实验装王.实验效果会显著改善。请写出这样改进的好处: _
15、。20(8分)(2015潍坊)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放有砝码的滑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右端相连,细线与木板平行小明同学利用此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实验操作如下: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滑块的重力,滑块和砝码的总重记作G将放有砝码的滑块放到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线和弹簧测力计相连,用手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出示数F多次改变滑块上砝码的个数,并重复步骤,记录相应数据如下表所示 砝码个数 1 2 34 5 滑块和砝码的总重G/N 1.50 2.00 2.50 3.00 3.50弹簧测力计示数F/N 0.60 0.83 0.97 1.20 1.
16、40(1)此实验是根据_原理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2)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做出FG的图象(3)经分析可得,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与压力FN的关系是_(4)实验过程中,是否必须匀速拉动木板?_19(5分)(2015济宁)小夏对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又施加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力,发现物体运动得更快了小夏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实验探究,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实验次数质量kg推力N起始速度/ms15秒后速度/ms110秒后速度/ms115秒后速度/ms111127121721221222323132173247422271217533271217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与物体质量和受到的力有什么关系?
17、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1)比较第1、2、3次数据,可得出结论:_(2)比较2、4或3、5次数据,可得出结论:_33(5分)(2015临沂)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李娟同学将一块重4.2N的铁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1)当她受体弹簧测力计将该铁块缓慢放入水中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_,说明物体排开液面的体积变大,所受浮力变_;(2)实验过程中,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铁块所受浮力为_N;(3)当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改变它在水中的深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没的深度_26(6分)(2015聊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8、实验中(1)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图所示,这时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2)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请将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整次数动力F1(N)_阻力臂l2(m)120.110.2(3)某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他的结论_(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_23、(4分)在研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华首先猜想:A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B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C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华设计了以下探
19、究实验: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高度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实验过程如图甲、乙、丙、丁所示图中m1m2、s1s2、s1s3、h1h2,水平面上所用的木块是同一木块(1)小华通过比较甲和乙得出的猜想 (填猜想序号)是正确的(2)小华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得出猜想A是正确的(3)你认为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可以验证猜想C是错误的(4)小华在本次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小球动能大小的21(7分)(2015枣庄)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1)图甲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
20、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2)图乙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出结论是_(3)本实验装置的水平面如果绝对光滑,还能得出结论吗?_;理由是_(4)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许多公交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进一步想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小球的质量m/g小球自由滚下的高度h/cm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距离s/m1301042302016
21、360108(a)为了探究“超载”安全隐患,应选择_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b)为了探究“超速”安全隐患,应选择_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分析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_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17一物理兴趣小组“探究物体的动能和那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如下a如图甲,让质量不同的钢球分别从同一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轨道左端的物块B,比较物块B滑行距离的远近b如图乙,比质里相同的钢球分别从冋一轨道、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轨道左端的物块B,比较物块B滑行距离的远近c分析实验结果,形成结论 d实验反思该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反思:(1)让质量不同
22、的钢球分别从同一轨道、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轨道上同一位置处的物块B,强调三个“同一”是为了保证钢球撞击物块B时具有相同的(2)如果影响一个物理量的因素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当研究这个物理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时,常采取类似本实验的做法,这种实验方法是(3)组内有的同学认为水平面是光滑的更有助于完成本实验,小明不同意这一观点,小明认为如果水平面是光滑的,物块B将一直运动下去,无法比较其滑行距离的远近小明的理论依据是(填写定律名称)(4)如果水平面光滑,小明同学提出了解决方案,可以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一轻弹簧(如图丙),利用弹簧被压缩的长度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在小球向右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小球的动
23、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6、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曾用斜面做过多次探究实验,如图甲是利用斜面“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乙是利用斜面“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丙是“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1)在甲、乙实验探究中,都有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的操作步骤,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_(2)在甲、乙实验探究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小车动能的大小”分别是由什么来显示的?_(3)下表是小明测定斜面机械效率实验的记录数据,请你完成表中处的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实验结论_斜面倾斜程度木块所受重力G/N斜面高度h/m沿面拉力F/N斜面长L/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较缓50.22.1112.148%较陡50.53.612.569%最陡50.74.31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