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大运河文化的影像建构与国际化传播》探究文旅融合与大运河文化传播的结合.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79904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大运河文化的影像建构与国际化传播》探究文旅融合与大运河文化传播的结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基于《大运河文化的影像建构与国际化传播》探究文旅融合与大运河文化传播的结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告书评 作者简介:杜开立(),男,河南开封人,新乡市博物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博物彭 伟 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基于大运河文化的影像建构与国际化传播探究文旅融合与大运河文化传播的结合杜开立 大运河贯通南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自其诞生以来,运河沿岸的劳动人民依托运河繁衍生存,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大运河地域文化及伴生文化,如沧州运河船工号子、运河漕运文化、运河戏曲文化等。当前,我国重视传统文化复兴,强化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承,发挥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历史悠久且内涵深厚的大运河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加强大运河文化传播对于强化民族认同、

2、强化民族自信心等有重要价值。文旅融合作为时下传统文化传播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大运河文化传播有重要促进作用,将文旅融合和大运河文化传播相结合是扩展大运河文化影响力和保护大运河文化的重要举措。由彭伟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运河文化的影像建构与国际化传播一书,致力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多年来大运河文化影像建构历程予以系统性总结和阐述,以兼容并蓄的视角审视大运河文化在“大运河早期图像与西方文化想象”“知识分子介入与运河影像类型化传播”“大运河申遗语境与影像叙事的西风东渐”及“大运河影像建构的跨界融合与全媒体传播”四个不同时期所呈现的影像建构特征与问题,并以国际化传播为前提,探究中外相同题材的

3、策略差异,深入探讨中国大运河影像的建构模式固化与传播阻滞的内在因素,在回眸与反思的基础上力图结合新时代融媒体语境,寻找新的大运河文化影像构建模式及国际化传播路径。悠久的大运河文化虽然内容丰富、内涵深厚,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其并不完全被世人所知,一些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为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强化大运河文化传播首当其冲。当前,各地区正在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大运河沿岸地区也应借助文旅融合发展趋势,加大大运河文化传播力度,创新大运河文化传播手段,增强大运河文化影响力。文旅融合与大运河文化传播结合的实践探索第一,多样化场景传播。场景构建是当前文旅融合和大运河文化传播结合的重要实践

4、举措,通过大运河文化场景建设,能够使游客在实际场景中感受大运河文化。目前,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是大运河文化传播场景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其通过相关实物展示和内容讲解,向游客传播大运河历史故事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文化内容。例如,山东聊城的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是一处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宣传教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也是国内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该馆有中国运河陈列展厅,重点介绍了运河的形成与发展,是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对大运河文化传播有重要价值。又如,坐落于扬州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对大运河文化的介绍更为详细,有“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紫禁城与大运河”“隋炀帝与大运河”“大运河

5、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题展览,“运河上的舟楫”“因运而生 大运河街肆印象”等常设展览,“河之恋”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展览。丰富的展览厅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多样化的大运河文化场景介绍,加深了游客对大运河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第二,生活化活动传播。大运河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文化,当前文旅融合与大运河文化传播结合,以生活化节庆活动为主要实践策略,更能促进大运河文化深入人心,扩大影响力。例如,江苏举办的“大运河文化经典诵读大赛”,浙江举办的“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周”,以及北京的通州运河文化庙会、无锡的“大运河文化带”龙舞精英赛、杭州的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等活动富有生活气息,以大运河为主题,

6、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参与。这些活动除了营造传统节日气氛,还增加了运河文化展示区、体验区等,使游客深入运河文化生活,感受身边的运河文化,亲身体验运河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生活化活动的传播方式,使运河文化更接地气,老少皆宜,增强了大运河文化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此外,大运河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将不同地域大运河文化进行汇集,能增强不同地域大运河文化交流互鉴,壮大大运河文化内涵,形成合作传播力量。第三,创意化内容传播。文旅融合与大运河文化传播结合的关键在于内容,内容够丰富、有创意,自然能够吸引游客,将大运河文化传播出去。大运河文化内容众多,但都较为抽象,其呈现多依托载体,如戏曲、文学、文创产品、影视

7、作品等。从当前文旅融合背景下大运河文化传播载体来看,具有创意化的内容较多,较好地发挥了传播大运河文化的作用。具体来说有影视作品运河风流京杭大运河等,动画片大运河奇缘功夫梨园等,戏广告书评曲作品评剧蒲柳人家、河北梆子花雅运河等,书籍漕运三部曲京杭大运河光影实录等,绘画作品北运河历史文化长卷等。同时,大运河文化还借助科学技术手段以更加富有创意的形式进行传播。例如,苏州新区五中“运河上的科技”课程基地项目通过科技元素向学生展现能源科技、运河上的桥梁、现代化码头等内容。此外,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成为大运河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天津市珍木之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的大运河文创系列产品武清古六景

8、,包含艺术桌垫、多功能笔记本、手绘明信片、智能水杯、笔筒、镇尺、折扇等系列产品,将古武清及北运河的历史风貌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形成具有较高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是典型的文旅融合与大运河文化传播结合的案例。文旅融合与大运河文化传播结合的强化策略第一,丰富大运河文化场景。文旅融合与大运河文化传播结合需构建丰富的大运河文化场景,以视觉吸引游客、刺激消费,抓住游客眼球,促使其了解大运河文化内涵,实现大运河文化传播目的。目前,以博物馆为主要形式的大运河文化场景对大运河文化传播有重要作用,但其表现形式稍显单一。构建大运河文化场景,各地区要重视结合地方大运河特色,打造具有不同内涵的大运河文化场景。例如

9、,可以恢复部分运河沿岸的工商业旧址、运河航道、名人故居等,以丰富多元的文化场景吸引游客。此外,现代社会节奏加快,旅游行程较为紧张,游客在短时间内对大运河文化了解较少,因此可设计一些“迷你空间”场景。例如,在景区墙上绘画大运河主题画卷,以便游客在短时期内能够了解大运河运输盛况;利用景区广播间断播放运河号子;在景区卫生间设置小幅图文介绍大运河文化等。总的来说,大运河文化场景既要以鲜明形象进入游客视线,也要悄无声息融入游客游览过程,贴近游客生活。第二,深挖大运河文化内涵。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经过多座城市,大运河文化是一个集合体,由不同地域运河文化组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类型

10、。文旅融合与大运河文化传播结合要根据地域大运河文化特点,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为大运河文化传播提供素材。大运河沿岸城市文旅部门要发挥领导作用,与沿岸高校、运河研究专家及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深入探寻当地运河文化遗存,通过走访大运河文化传承人、查阅相关史料,加快构建大运河数据库,为当地大运河文化传播提供参考。同时,运河沿岸地区要协同挖掘,避免传播大运河文化出现方式及内容雷同问题,影响大运河文化传播效果。第三,打造大运河文化品牌。文旅融合与大运河文化传播结合也要重视大运河文化品牌打造。运河沿线地区要以大运河文化核心内容为依托,紧随时代发展潮流,为大运河注入新内容,更符合现代人的思维模式。构建大运河旅游文

11、化品牌,要借助现代媒体手段,进行在线式传播,与群众建立互联互通关系,塑造良好文化品牌,吸引群众参与旅游项目,达到传播目的。例如 年 月 日,新乡市正式开工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新乡段),总投资 亿元。该项目把优美城市建设、城乡景观塑造、文物古迹保护、大运河水文化展现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入文创产业,打造集历史、人文、生态等为一体的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塑造大运河(新乡段)文化品牌,不断推进文化、旅游事业融合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活力,讲好独具特色的“新乡运河故事”。同时,大运河文化旅游文化品牌建设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重视游客互动体验,并进行品牌营销和推广,借用网络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此外,不同地区可集

12、中优势力量进行合作,共同打造更有内涵、更有实力的大运河文化品牌,以品牌实力强化大运河文化传播。第四,培养大运河文化人才。文旅融合与大运河文化传播结合需要有大量的大运河文化人才,但这一文化类型的人才目前较为短缺,各地区要注重大运河文化人才培养。首先,培养大运河文化旅游主题人才。各地文旅部门可组织高校旅游专业开设大运河文化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其次,文旅部门可与当地文化艺术团体或公司、旅游企业合作,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重点培养相关人员,使其成为传播大运河文化的专业人才。最后,运河沿线各地区要定期举办大运河文化专修班,选拨各地文旅部门积极分子,经过定期培训,培养出一批大运河文化专业人才,成为大运河文化传

13、播的主力军。第五,开展大运河文化交流。大运河文化种类众多、内容多元,大运河文化传播和文旅融合结合离不开大运河文化交流。首先是大运河文化地域交流。大运河沟通南北交通,形成不同地域文化类型,但在中华文化统一体下,部分文化类型之间具有相似之处,为保障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大运河文化传播,各地区要加强交流,可组织大运河学术研讨会、举办区域性大运河文化展览会等,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借鉴,避免重复建设,形成地域特色,强化大运河文化的影响力,以影响力转化为推动力。其次是大运河文化组织交流。大运河文化研究组织和民间组织也要加强交流,形成合力,壮大大运河文化传播力量。最后是大运河文化国际交流。运河文化并非中国独有,文旅融合与大运河文化传播结合可与世界运河城市进行交流,学习借鉴其经验,增强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综合上述,文旅融合与大运河文化传播结合是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手段,大运河沿岸城市在此方面有不同的实践探索,主要有多样化场景传播、生活化活动传播、创意化内容传播。为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与大运河文化传播结合,大运河沿线地区可从丰富大运河文化场景、深挖大运河文化内涵、打造大运河文化品牌、培养大运河文化人才、开展大运河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工作,扩大大运河文化影响力,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