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真题.pdf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079485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真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真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真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真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真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真题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真题 选择题 1、2018 年 5 月 14 日早上,一架由重庆飞往拉萨的 3L8633 航班(川航),在飞机进入 9800 米巡航高度时,飞机驾驶舱右侧(副驾驶席)风挡玻璃突然炸裂,在意外发生后,副驾驶大半个身子都被“吸”了出去。3U8633航班:“我现在有点故障,我申请下高度,我要返航,”。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驾驶舱风挡裂的瞬间,乘客面临的问题有()低压超重低温低噪音缺氧 A.B.C.D.(2)紧急下降返航途中,遇到风雨天气的原因是该层大气()A.上热下冷 B.上冷下热 C.水汽与固体杂质少 D.平流运动为主 答案:

2、C B【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飞机飞行时高度较高,高处大气稀薄,氧气不足,气压较低,气温较低,故正确。在高处不会超重,驾驶舱风挡裂,会产生大量噪音。故选 C。(2)遇到风雨天气应是位于对流层,该层热量主要来自地面,故大气上冷下热,以对流运动为主,AD 错误,B 正确。集中了大部分的水汽与固体杂质,C 错误。故选 B。2、截至 2020 年 2 月初,持续近 6 个月的澳大利亚山火基本扑灭。澳大利亚山火肆虐期间,产生了大量浓烟,导致

3、澳大利亚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出现雾霾。图 1 为 2020 年 1 月澳大利亚火灾分布图,图 2 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源是图 2 中的()A.B.C.D.(2)甲处着火点产生的浓烟受风带影响可能飘向()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3 答案:B C【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2)本题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解答】(1)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源。读图 2 可知,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故选 B

4、。(2)甲处着火点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12 月份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季风,受风带影响,甲处着火点产生的浓烟飘向东南方向。故选 C。3、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 6000 米高空的气压差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甲、乙两地近地面的气流运动状况分别是()4 A.顺时针辐合、逆时针辐散 B.逆时针辐散、顺时针辐合 C.顺时针辐散、逆时针辐合 D.逆时针辐合、顺时针辐散(2)丙地近地面风向与下列风带风向一致的是()A.北半球盛行西风带 B.北半球东北信风带 C.南半球盛行西风带 D.南半球东南信风带 答案:A B【提示】气压系统与天气 气压带

5、、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 4、甘肃莫高窟西接鸣沙山,周围都在沙漠中。根据莫高窟风沙环境特征,采取以固为主,固、阻、输、导相结合的防护原则,形成了一个由工程、生物、化学措施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六带一体”综合防护体系(如5 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为了保护莫高窟,“A”字形尼龙阻沙网的两个平行横向栅栏用于阻拦戈壁就地起沙,两个斜边目的在于切断或削弱主要沙源和固定流沙。据此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为()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东风(2)人工戈壁带主要由砾石铺压而成,该防护带的作用是()覆盖沙源抑制风蚀固定沙面增加日较差保持水分

6、增加土壤肥力砾质戈壁不易起沙 A.B.C.D.(3)对莫高窟风沙危害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运用 RS 模拟沙丘移动过程 B.运用 GPS 采集积沙量信息 C.利用 GPS 监测植被生长状况 D.利用 GIS 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 答案:C B D【提示】6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S 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题干信息“两个斜边目的在于切断或削弱主要沙源和固定流沙”及图中指向标方向可知,为了保护莫高窟,削弱来自鸣沙山的风沙危害,可以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是偏西风,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2)由材料信息及所

7、学知识可知,人工戈壁带铺压砾石,可以覆盖沙源抑制风蚀,使戈壁不易起沙,正确。人工戈壁带铺压砾石,可以固定沙面,砾石可增大日较差,但不是该防护带的作用,错误。人工戈壁带铺压砾石,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但不能增加土壤肥力,错误。综上,B 正确。(3)由所学的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可知,RS(遥感技术)无法模拟沙丘移动过程,A 错误。GPS 无法采集积沙量信息,B 错误。利用 RS 监测植被生长状况,C 错误。运用 GIS 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D 正确。故选 D。5、大气主要吸收的辐射和释放的辐射的类型是()A.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 B.长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C.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D.短波辐射和短波辐射

8、答案:B【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暂无解析 7 【解答】略 综合题 6、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依次写出图中字母 A、B、C 代表的各大气分层名称。(2)简述图中 A 层大气所具有的特点。(3)图中 B 层大气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请说明其中的原因。(4)写出电离层位于图中大气层的哪一分层(用字母表示),说明电离层对于人类有什么重要作用。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 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该层中的臭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

9、强烈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C;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解析:(1)读图,图中字母 A 代表对流层、B 代表平流层、C 代表高层大气。(2)图中 A 是对流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 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所以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3)图中 B 层大气是平流层,该层中的臭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强烈太阳紫8 外线的伤害,因此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4)电离层位于图中大气层的 C 层,即高层大气。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

10、,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小提示】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 1718 公里;中纬度平均为 1012 公里;高纬度仅 89 公里。就季节而言,对流层上界的高度,夏季大于冬季。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 100 米,气温降低 0.65。其原因是太阳辐射首先主要加热地面,再由地面把热量传给大气,因而愈近地面的空气受热愈多,气温愈高,远离地面则气温逐渐降低。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地面性质不同,因而受热不均。暖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冷缩而下降,从而产生空气对流运动。对流运动使高层和低层空气得以交换,促进热量和水分

11、传输,对成云致雨有重要作用。天气的复杂多变。对流层集中了 75%大气质量和 90%的水汽,因此伴随强烈的对流运动,产生水相变化,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哈德孙湾(下图)是位于北冰洋边缘伸入到加拿大东北部内陆的近乎封闭的内陆浅海湾。其水域面积为 81.9 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只有 100 米左右(孟加拉湾平均水深达 2600 米)。材料二:下图为海水冰点与盐度关系图。9 材料三:下图为哈德孙湾南部甲地气候资料图。(1)根据图文信息,分析哈得孙湾的冰封期比同纬度其他沿海地区更长的原因。(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甲地大陆性气候较强的原因。(3)哈得孙湾流城河

12、湖密布,但河流航运价值低,试分析原因。答案:(1)哈得孙湾为深入内陆的海湾,且水浅,冬季海水降温快,水温低;哈得孙湾相对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交换不畅;注入哈得孙湾的河流多,有大量淡水汇入,海水盐度比同纬度其他沿海地区低;海水盐度越低,冰点温度越高,有利于结冰;哈得孙湾结冰早,融冰晚,所以冰封期更长。(2)地处北美中部平原;冬季极地冷空气可以长驱南下,气温低;夏季内陆升温快,气温高;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可以北上,气温高,年温差大;西部山地阻挡了暖湿气流深入(或西风背风坡),降水少。(3)流经中高纬度地区,冬季气温低,河流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秋末春初易产生10 凌汛,影响航运

13、;沿岸人烟稀少,南北联系弱,物资运输少;与河流相连的哈得孙湾终年浮冰多、天气恶劣,不利出海,航运价值低。解析:哈得孙湾是加拿大东北部内陆的近乎封闭的内陆浅海湾。冬季海水降温快,水温低。哈得孙湾相对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交换不畅,水流慢,水温低。有大量淡水汇入,海水盐度比同纬度其他沿海地区低。盐度越低,冰点温度越高,容易结冰。哈得孙湾结冰早,融冰晚,所以冰封期更长。气候大陆性强的表示,主要是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甲地地处北美中部平原,冬季极地冷空气可以长驱南下,气温低。夏季内陆升温快,气温高,有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到达这里,气温高。所以气温年较差大,气候大陆性强。位于西风背风坡,西部山地阻挡了暖湿

14、气流深入,降水少。河流航运价值,主要受通航时间,通航条件,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该地河流流经中高纬度地区,冬季河流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有凌汛现象,影响航运。沿岸人烟稀少,物资运输少,经济价值低。与河流相连的哈得孙湾终年浮冰多、天气恶劣,不利出海,航运条件差。所以答案是:(1)哈得孙湾为深入内陆的海湾,且水浅,冬季海水降温快,水温低;哈得孙湾相对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交换不畅;注入哈得孙湾的河流多,有大量淡水汇入,海水盐度比同纬度其他沿海地区低;海水盐度越低,冰点温度越高,有利于结冰;哈得孙湾结冰早,融冰晚,所以冰封期更长。(2)地处北美中部平原;冬季极地冷空气可以长驱南下,气

15、温低;夏季内陆升温快,气温高;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可以北上,气温高,年温差大;西部山地阻挡了暖湿气流深入(或西风背风坡),降水少。(3)流经中高纬度地区,冬季气温低,河流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秋末春初易产生凌汛,影响航运;沿岸人烟稀少,南北联系弱,物资运输少;与河流相连的哈得孙湾终年浮冰多、天气恶劣,不利出海,航运价值低。【小提示】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哈得孙湾的冰封期长的原因,区域气候大陆性强的原因,哈得孙湾流域河流航运价值低的原因。综合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8、甲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乙图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

16、,回答下列问题。11 (1)填写甲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A ;B ;C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 (填字母)(3)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4)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据甲图所示原理分析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多的原因 (5)乙图、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 ,据甲图所示原理说明其表示阴天的理由。答案:(1)太阳辐射;地

17、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B(3)D(4)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5);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 12 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图中 A 为太阳辐射,B 为地面辐射,C 为大气逆辐射。(2)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应甲图中的 B。(3)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而不是浓烟

18、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D 符合题意。(4)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近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而与青藏高原同纬度的四川盆地地势较低,空气密度较大,且阴天多、云雾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近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多。(5)根据右图可知,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时针较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故为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为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小提示】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