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奎屯市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074610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117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奎屯市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奎屯市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奎屯市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奎屯市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奎屯市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奎屯市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提出以农业主产区为重点,坚持“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指导思想,即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新疆是少数民族集中的边疆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国家在财政、金融及政策上采取措施,逐步加大倾斜力度。农业综合开发,对增强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和提高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边疆、稳定边疆有着重要意义。根据自治区农发办关于申

2、报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通知(新农开办项201264号),并按照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构建新疆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推进优势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农业水利化、科技化、标准化、生态良性化进,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奎屯市是新疆综合经济开发带上的重点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自1975年奎屯市建立以来,一直以工业生产为主,农业产值不及工业产值的10%。作为一座

3、新兴的工业城市,奎屯市的工业在十一五期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近两年已呈下降趋势。造成经济不景气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其中产业结构不完整、资源缺乏、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重要原因。如何改变现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奎屯市市委、市政府确立了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土地资源,改善投资环境等一整套思路。奎屯市产业结构不完整,主要体现在农、林、牧业建设上贫乏。没有农业、没有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现状,已严重制约了本市工业的发展和市民农副产品的供应,影响了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奎屯市市委、市政府通过调查论证,认为开干齐乡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生态农业,决定对开干齐乡1万亩沙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促进经济

4、发展以及农民增收。奎屯市通过多年以来的开发建设,虽然整体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和投入的力度不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致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不能大幅度地提高,另一方面农村科技种田的意识较浅,科技信息掌握的不够,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依赖思想相当严重,造成了主观的被动性,不能摆脱农业徘徊不前的局面。根据实际情况,奎屯市市委、市政府开拓思想、招商引资,调动一切社会积极因素,“以一带十”、“以点带面”、以“农发项目”资金为支点,带动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资金投入,获取最快的发展速度和最佳开发效益。奎屯市开干齐乡地理位

5、置十分优越,自然条件较好,水土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是今后奎屯市农业发展主要途径之一。目前项目区已建机井6眼,围栏850m固定式喷灌工程4680亩,已建防护林2970亩(项目区周边1000亩,南边1970亩),需对项目区周边的1000亩防护林进行补植,为了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本次对剩余的2350亩积芨芨草场布设固定式喷灌系统,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1.2编制依据1.2.1 相关政策文件1.2.1 相关政策文件(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2) 国家

6、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3) 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科技推广费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农办 200613号); (4)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管理规定(试行);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办法;(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12年工作要点;(9) 关于申报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通知(新农开办项201264号); (10) 关于转发的通知(新农开办项201081号);(11) 关于转发的通知(新农开办项200874号);(

7、12) 伊犁州直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13)关于上报2013年州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伊农开发201298号(14) 尼勒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15) 尼勒克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 (16) 奎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17) 奎屯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1.2.2 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试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8月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3.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

8、9)4.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085-2007);5.节水灌溉技术规范(GB/T50363-2006)6.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7.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8.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9.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2116号)10.新疆水利水电工程概(估)预算编制规定(新水建管2005108号)11.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10-1996)12.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2年4月1日)13.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2002年4月1日)14.水利工程概算补充定额(2005年9月9日)15.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9、(2002年4月1日)16.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2002年4月1日)17.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2002年4月1日)1.3项目建设任务和目标1.3.1项目建设任务本次项目建设任务是在现状的基础上,新建2350亩芨芨草场喷灌工程,完善4680亩岌岌草地固定式喷灌工程首部配套工程,对周边1000亩防护林进行补植,最终形成7030亩芨芨草场喷灌工程以及2970亩防护林体系。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力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资源浪费,治理沙化土地。并作为开干齐乡农业综合开发的先导和示范工程,以推动奎屯市农业节水工作的全面开展,促进奎屯市“五大战略”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经济优势转化。1.3.2

10、项目建设目标(1)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运行,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充分体现出高标准节水灌溉的优越性使水利用系数达到0.85,为奎屯市节水灌溉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与应用,起到技术储备和示范作用。(2)通过高效节水措施,恢复草场植被,提高林网覆盖率,使防护林覆盖率提高到29.7%,有效防止土地沙化面积1万亩。(3)通过机井灌溉设施、道路、林带的配套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效益,为农牧增收创造有利条件。1.4项目建设地点、内容与工期1.4.1建设地点项目区位于奎屯市开干齐乡境内,属于开干齐乡基本农田。奎屯市开干齐乡位于奎屯市东郊,距离市区175km,工程地理位置为东经850617-8507

11、15,北纬442223-442433,东边以靠近乡政府的道路为界,北临污水库,西临梧桐树村,南接开干齐村。项目区三面环路,交通条件较为便利,项目区东西长约3.5km,南北宽约2km。 1.4.2建设内容奎屯市开干齐乡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水利措施:新建2350亩岌岌草场固定式喷灌工程;对项目区的岌岌草滩完善4680亩首部配套设施。(2)农业措施:机耕路:在芨芨草地东侧新建一条机耕道,长度2km,道路形式为路面宽6m,基础50厘米厚戈壁路面;围栏工程:计划对项目区进行封育管理,建设围栏9公里。(3)林业措施:对项目区周边1000亩防护林进行补植,完善防护林建设;(4)科技

12、措施:推广牧草种植与管理技术,购置岌岌草种子,对广大牧民进行科技培训,1000人次。1.4.3建设工期奎屯市开干齐乡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工程施工期0.5年, 2013年5月开工,2013年10月底前全部交工验收。项目区现状水平年2012年,规划年2014年。1.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600.0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249.68万元,占总投资的41.61%;农业措施203.93万元,占总投资的33.99%;林业措施投资102.79万元,占总投资的17.13%;科技推广措施19.6万元,占总投资的3.27%;项目提取费用24万元,占总投资的4%;项目总投资600.00万元,申请国家财政资

13、金40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6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构成为:自治区财政:州级财政:县级财政=0.8:0.1:0.1自治区财政资金128万元,州级财政资金16万元,县级财政资金16万元)自筹资金40.0万元(现金10.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30.0万元)。1.6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结论1.6.1经济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田建设标准,通过综合治理,增加了项目区草料的产量,预计新增农业经济效益42.3万元。根据财务评价,项目投资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6.7%,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71,财务净现值为646.5万元,投资回收期为8.51年。项目的实施可促进开干

14、齐乡经济的发展,其各项经济指标均大于规范要求,在经济上是可行的。1.6.2生态效益该项目的实施后,项目区周边1000亩防护林得以完善,农田防护林总面积达到2970亩,形成以俄罗斯杨为主体的强大生态防护林体系,将有效的防止风沙危害,减轻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农业生态环境将得到很好的改善和保护,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由于灌溉面积和林地的增加,能够改善区域小气候,为多样性生物群落生存提供了空间,使生态系统向更完善、更稳定的状态发展。可基本杜绝区域内的旱灾及土壤盐渍化,降低水土流失及风蚀。1.6.3社会效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挥较强的示范和促进作用,增加就业,繁荣地

15、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7组织机构和管理本项目为奎屯市开干齐乡土地沙化治理项目,为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奎屯市专门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及开干齐乡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和督促项目的实施,并协调各方的关系,落实各项配套资金的到位。项目的实施单位为奎屯市开干齐乡政府,具体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和竣工验收工作。项目严格按国家基建程序进行,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竣工验收制,奎屯市农业综合开发办为项目法人,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项目建成后农牧民自行管理。1.8成果构成奎屯市开干齐乡万亩

16、土地沙化治理项目成果:(1)奎屯市开干齐乡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奎屯市开干齐乡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投资估算书;(3)附件;(4)奎屯市开干齐乡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研设计图集;工 程 特 性 表表1-1名 称单位数值备 注一、项目概况1.项目投资万元6002.项目性质新建3.项目类型生态治理4.土地类型耕地5.建设期年0.5二、建设内容1.新建喷灌亩2350 2.建设封育围栏Km9 3.修建机耕道Km2 4.新增防护林万株14.85.科技培训人/次1000 6.购置草种万元17.2三、综合经济指标1.投资标准元/亩6002.内部收益率16.73.经济效益费用比1.714.项

17、目投资财务净现值(i8)万元646.55.投资回收期年8.51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本项目为奎屯市开干齐乡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项目区位于奎屯市开干齐乡境内,属于开干齐乡基本农田。奎屯市开干齐乡位于奎屯市东郊,距离市区17.5km,工程地理位置为东经850617-850715,北纬442223-442433,东边以靠近乡政府的道路为界,北临污水库,西临梧桐树村,南接开干齐村。项目区三面环路,交通条件较为便利,项目区东西长约3.5km,南北宽约2.0km,总面积为1万亩。2.1.2 水文气象本项目地处巴音沟河冲洪积平原中下游,无可利用的地表水,项目所在区域为奎屯

18、市开干齐乡,农业灌溉主要利用地下水,地下水年总补给量0.68亿m3a,可开采量达948万m3a。项目区属典型的干早荒漠型大陆性气候,其特点: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雨量极少、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气温日均差大等特点。(1) 日照:项目区内年日照总时数为3011.9小时,其中13月日照总时数为619.5小时,48月日照总时数为1568.2小时,912月日照总时数为824.2小时。(2)气温: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7.3,最热年份平均气温9.6(1963年),最冷年份平均气温为5.4(1960年)。一年中最热月份为7月,月平均气温26,最冷月份为1月,月平均气温-16.1。最高气温37.9最低气温

19、-32.2,大于0积温4024度,大于5积温3919度,大于10积温3607度,大于15积温3180度。由此说明项目区内作物生长热量充足,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历年平均无霜期182天,最长无霜期为210天(1983年),最短无霜期151天(1985)年。项目区冻土的历年最大深度为145厘米(1964年3月,持续11天),最小深度为66厘米(1979年2月6日、7日),平均冻土深度为105厘米,稳定封冻期为4个月左右。(3)风向及风速:由于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及天山山脉的影响,各季风向随之变化。全年主导风向为西风,其次是东风和西南风。风速年平均值为1.5m/s。8级以上大风年平均日数为4.5天。

20、(4)降水量: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76mm。(5)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23441mm,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4.3倍,所以项目区无灌溉就无农业。(6)项目区内相对湿度:项目区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5.7。2.1.3 地质条件2.1.3.1工程地质项目区位于巴音沟河冲积平原,海拔430-650m,总地势南高北低,由坡地趋向平缓。根据地貌特征,项目区属于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按照地形坡度和地表物质组成细分又可分为强倾斜砾质平原和缓倾斜细土平原。项目区位于山前冲洪积缓倾斜细土平原区,地形坡降0.6-0.3%。地表物质由砂土、亚粘土组成,局部地区有地下水溢出,有冲沟发育,地下水埋深一般在1-2m。2.1

21、.3.2水文地质奎屯市地下水包括东部巴音沟流域及西部奎屯河流域两个一级区,巴音沟河地下水系统按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可划分为二个子系统,即窝瓦特向斜洼地及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二者以透水性极强的哈拉安德通道相沟通。项目区所在的开干齐乡地下水则属于巴音沟河流域地下水系统的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子系统的部分。巴音沟河流域冲洪积倾斜平原内的地下水主要接受窝瓦特向斜洼地经哈拉安德通道下泄的径流补给,其次是暴雨洪流及灌溉水的入渗补给,地下水自南向北径流。总的来看,受沉积规律影响,自南向北地层颗粒逐渐变细含水层逐渐变薄,并逐渐由单一结构的潜水层含水层转变为多层结构的潜水承压水含水层,地下水赋存条件由好变差,富水性由强变

22、弱。项目区位于冲洪积扇的中下部,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地下水含水层为多层结构的砂砾石含水层,厚度大于100m。项目区一带地下水埋深2030m。2.1.4水资源及利用现状根据奎屯市开干齐乡农业综合开发区水源地水文地质勘探报告(2000年),巴音沟河流域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地下水采用区域地下水均衡法计算的区域地下水资源总补给量为6830万m3/a,暴雨洪流入渗量为281万m3/a,河流、渠系、灌溉水入渗量为1021万m3/a。开干齐乡属于巴音沟河流域冲洪积倾斜平原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根据“勘探报告”对开干齐乡布井开采区的小区分析,其地下水资源主要来自侧向补给,补给量的计算在巴音沟河流域区域性地

23、下水补给量及其均衡状况的基础上,采用断面法达西公式计算为:Q=KBHJ根据测定的区域地下水等水位图及钻孔和抽水实验资料,项目区断面宽(B)8500m,界定深度约为180m,含水层厚度(H)计算为143.6m,采用平均渗透系数(K)16m/d,水利坡度(J)为0.266%。则地下水侧向补给量Q=168500143.60.266%365 =1896万m3/a区内其他渠道入渗补给、田间入渗补给等井灌回归量考虑灌区发展高标准节水灌溉的要求,不作为可靠的补给量计算。因此该项目区的地下水资源补给量主要按侧向补给量考虑为1896万m3/a,占区域地下水资源总补给量6830万m3/a的27.8。项目区地下水可

24、开采资源按0.5的可开采系数,通过数值法分析结果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948万m3/a,已开采量达376.32万m3/a。区内地下水水质良好,矿化度大多在0.25gL以内,水化学类型基本是HCO3CaNa型水,PH在78之间,Fe、Mg等重离子浓度较低,完全符合喷滴灌的水质要求。项目区现状无工业用水,主要是农业和生态用水,现有机井6眼,年开采量达376.32万m3。2.1.5 土地资源现状及利用状况项目区位于巴音沟河冲洪积平原中部,总的趋势地形是南高北低,向北倾斜,由坡地趋向干坦,平坡降9。从区域地貌、地质构造和物质组成上看,项目区属洪积平原地貌。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万亩,其中:人工牧草地7

25、030亩,约占总面积的70.3,林地2970亩,约占总面积的29.7。项目区只需在现有农田布局的基础上,对条田布局进行局部调整,利用现有机井布置高效节水工程,改善灌溉条件,治理沙化土地,提高土地有机质含量,牧草产量将会大大提高。另外按新的条田布局配套完善田间道路系统和农田防护林系统,将极大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1.6土壤沙化现状根据项目区土壤调查资料,项目区所在乡土壤是灰漠土,成土母质一般为黄土状冲积物。按其成土过程划分为普通灰漠土、盐化灰漠土和碱化灰漠土。项目区土地沙化面积约1万亩,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缺水造成项目区植被成活率低,植被覆盖率低,造成土地裸露而沙化。盐化灰漠土是项目区主要土壤

26、,其质地大部分以砂壤、轻壤中壤为主,该土壤有机质平均为0.56,速效磷平均为12PPm,含氮0.047,碱解氮37mg/kg,速效钾272mg/kg。耕层土壤含盐量,在0.4一l之间。局部心土或底土含盐量可达2左右,盐化类型主要为硫酸盐和氯化物硫酸盐型。2.1.7植物资源状况项目区的植被主要有芨芨草、俄罗斯杨等,其中芨芨草场7030亩,覆盖度为90%,防护林2970亩,覆盖度为80%。2.1.8 林草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项目区林业生态工程现状为防护林面积为2970亩,树种为俄罗斯杨,由于管理不当,灌溉系统不配套,成活率偏低,因此网不成形,防风固沙效果较差,芨芨草场7030亩,由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27、滞后,路渠林等设施不配套,农业生产水平较低,草料单产偏低。2.1.9农田林网化建设状况林网主要布置在项目区四周及道路两侧,项目区现有农田防护林面积约2970亩,林网占地比例为42%,林网化程度约46%,林网较为稀疏,且防护林个别地段病虫害严重,残缺不全。达不到农田防护不低于25%的要求。2.1.10自然灾害常见自然灾害有干旱、风沙、霜冻、干热风等。其中危害最大是干旱,因灌区降雨稀少,蒸发强烈,作物需水完全依赖灌溉,没有水就没有农业。特别是每年6、7、8月份,干旱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有时因作物缺水而萎蔫、枯死,造成减产,甚至绝收。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奎屯市是伊犁

28、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市, 2011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37万人,占总人口的965,人口由30个民族组成,主要由汉、回、哈萨克、维吾尔、蒙古等组成,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12万人,占总人口的7.26。开干齐乡是奎屯市唯一一个农业乡,1999年成立,现有4个行政村,2011年全乡总人口5100人,农村劳力2200人。2.2.2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农业生产水平就全地区来说,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机械设备配套完善,但种植作物技术较差,农牧民科学种田的意识较弱。并且农业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项目区主要以种植牧草为主,芨芨草地7030亩,约占总面积的70.3,防护林2970亩

29、,约占总面积的29.7%。2.2.3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目前奎屯市经济发达,社会稳定,工业、农业、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递增,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奎屯市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6.59亿元,工业生产总值14.35亿元,农业生产总值2.24亿元,据抽样调查,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45元,开干齐乡人均收入5458元,低于全市人均收入水平。2.2.4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开干齐乡有农业技术推广站点、农经站,林业站、水土管理站、兽医站、农机服务站等组织,承担科技服务推广工作。由乡科技服务组织参加项目区科技指导

30、任务,建立科技实体承接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任务,组建项目区运行管护的科技骨干队伍,参加运行管护。共有各类技术人员65人,其中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人员10人,各类技术人员52人,有着较强的农牧技术服务能力。另外还可依靠奎屯市更为全面有力的科技服务单位为项目区服务。2.3基础设施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现有6眼机电井,东西间距约500m,井深为220m、流量为140-160m3/h、机井管径377mm,机井静水位24m、动水位35m,机电设备配套不完善,泵的型号为250QJl40110、下泵深度为80m,变压器为100kVA。 2.3.2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1万亩土地,比较平整,其中46

31、80亩草地已经配套喷灌工程,2970亩防护林已经配套滴灌系统,剩余的2350亩草地由于资金有限,还延续传统的大水漫灌。 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体系奎屯市开干齐乡农机服务设施齐全,有农机站l个,服务人员6名,机械设备完善。 2.3.4 交通与电力奎屯市的公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项目区距市区17.5km,项目区三面环路,南距312国道5km,之间有柏油路相通,交通比较便利。 项目区已架设了完备的主干高压输电线路,变配电设备均已配套,完善的电力设备为项目区供电提供了保证。通讯方面,配备了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信息交流也是比较方面的,这些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均为项目提供了便利。4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

32、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农业生产与土地保护的制约因素经过调查分析,制约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一下几点:1、产业结构不完整。奎屯市通过多年的开发建设,虽然整体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和投入的力度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致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不能得到提高。由于人口增长,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加之种植结构不合理,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水平低,因此,要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林草业,提高牧草产量,增加农牧民收入。2、农牧民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水平普遍不高,科技信息掌握的不够,生产方式仍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新品种的推广、新技术的应用有限,牧草产量低,而且不能及时掌

33、握市场信息,产品销路范围窄。3、灌溉水浪费较大,缺乏节水灌溉经验,项目区目前灌溉方式落后,水的利用效率低。项目区各种喷灌、微灌、滴灌等田间节水措施尚未全面落实,使得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4、 由于项目区由地下水供水灌溉,现有6眼机井控制1.0万亩耕地,由于灌溉方式不合理以及现有机井的配套设施老化,漏失严重,土地供水量不足,导致土地退化、沙化严重。为解决以上问题,需全面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并对当地农牧民进行技术培训,让当地农牧民尽快富起来。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奎屯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国家经济政策的西倾,奎屯市城市及工农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及城

34、市范围的增加与扩大,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设将使得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幅递增。根据初步估算,随着奎屯市工业用水的急剧增加,以农业用水的持续增长,全市区到2014年预计将缺水约800万m3a,要解决水资源供需平衡,只能通过开源与节流等方式来解决,而在目前水利建设的基础条件下,采用节水措施将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有通过工业、农业、城市生活等各个领域的节约用水,最终建立一个全方位、持久的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及节水型社会,才能缓解日益突出的供需水矛盾,保证奎屯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干齐乡作为一个高起点,高标准的新型农业建设区,积极推行和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充分利用先进的灌溉手段与农业技术手段

35、,大力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与农业生产水平,节约水资源,促进地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开干齐乡节水灌溉发展滞后,水资源浪费较大,大部分耕地为地面灌,迫切需要建设节水灌溉设施,解决缺水现状,推动节水灌溉农业的快速发展。项目建设将为奎屯市节水农业发展提供借鉴,是缓解奎屯市水资源短缺及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导和示范工程。2、是开干齐乡治理沙化农田大力发展“两高一优”的现代农业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我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只有走“高效、高产、优质”的集约型现代农业道路才有市场竞争力。3、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西部大开发的不

36、断深入奎屯市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重点发展林草业,扩大牧草种植面积,形成规模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是我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奎屯市提出发展优势产业的农业发展目标,大力调控农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4、是项目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随着土地沙化问题的严重,项目区继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治理土地沙化问题,为从根本解决土地沙化问题,首先要走节水路线,其次要从水源角度解决缺水问题,在项目区的农业发展中必须走节水灌溉的道路。该项目的建设,通过节水技术改造,可提高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治理土地沙化,为改善生态环境及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5、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民族团结的需要采用喷灌

37、技术可节约用水30%左右,并且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节约劳动力,使牧草单产增加,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奔小康。该灌区的民族以哈萨克为主,还有汉、回等民族,收入水平很低。通过本工程的建设,可极大地改善农牧民的生产基础条件,推动灌区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团结。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政策优势自治区制定的“开源与节流并举,以节流为主”的水利建设方针,明确提出“继续搞好渠道防渗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喷、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建设的重点和资金投入将向西部倾斜。新疆的发展关键是水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问题,节水农业的发展和节水技术的应用是一项长期而迫切的历史任务。

38、因此,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发展节水灌溉的基本思路。2、领导重视,组织管理有保障奎屯市委、市政府及有关水利部门对发展节水灌溉相当重视,支持力度大,积极性高,拟成立“奎屯市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节水工程建设办公室”。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利政策和规定。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为该项目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为项目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工程运行管理上,成立专门的灌溉管理站,配备技术人员实行专业化管理,可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转,发挥效益。3、开干齐乡具备项目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区距市区17.5km,之间有柏油路相通,交通比较便利。已架设了完备的主干高压输电线路和分干输电线路。变配电设备均已配套

39、,完善的电力设备为项目区供电提供了保证。通讯方面,配备了移动电活和固定电话,信息交流也是比较方面的。这些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为项目区节水工程提供了便利。4、牧区规划合理,有利于节水工程的建设由于前期项目区开发时起点较高,相应水利设施和农机配套完备,草场、道路、林带、居民点等布局较合理,项目区土地集中连片,为节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光热资源丰富奎屯市地处新疆内陆干旱区,光热资源十分丰富,日照时间长,太阳辅射强,有效积温高,年均降雨量小,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50180天。优越的光热资源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种植林草。6、具备一定的技术力量及建设经验,可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奎屯市在前期节水灌溉

40、工程建设中,总结了经验教训,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力量及建设管理经验,对本次项目建设起到借鉴及参考作用。奎屯市周边有大量的科研机构,可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持。7、当地农民对项目建设积极性高项目实施后,将促进项目区经济发展,改善农牧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所以,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对该项目的建设十分支持,希望工程早日建成,农民早日受益。第四章 农业及林草生产方案4.1农业及林草业生产现状该项目区位于奎屯市开干齐乡内,现状水平年主要是芨芨草地,芨芨草场面积7030亩,防护林2970亩。目前土地沙化严重、缺水,草料产量较低。本期项目实施后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根据市场需求、土壤情况等

41、调整了种植结构,设计水平年后还是主要以以调高林草覆盖率为主要目标,经调查项目实施后,项目实施前效益情况见表4-1。表4-1 现状水平年主要产量、产值名称种植面积(亩)亩均产量 (kg/亩)单价 (元/kg)总产量(T)总产值 (万元)芨芨草场70303001.81874337.32防护林2970合计100001874337.324.2 农业与林草生产方案4.2.1 发展目标 根据奎屯市经济发展总体计划和建设“两高一优”农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对农业生产布局与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林草业;根据本项目区的实际情况,以提高林草覆盖率,治理沙化土地,设计水平年扩大林草业和牧

42、草面积,种植以改良土地为目标的作物,形成规模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维护,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2.2 结构调整根据项目区农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维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思路,奎屯市开干齐乡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农业种植结构如下:防护林2970亩,芨芨草场恢复7030亩。4.2.3 产量指标该项目实施后,对项目区牧草管理方式进行大的转变,打破传统的灌溉管理模式。通过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措施和田间的农业技术措施结合,改善田间灌水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牧草单产,治理土地沙化,实现增产增收的效果,预计新增农业经济效益42.3万元。人均每年增收84.6元。第五

43、章 水土资源与水供需平衡分析5.1 水资源分析项目区所处的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主要受巴音沟地表水的渗漏补给,而山前倾斜平原含水层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是向冲洪积细土平原和沙漠腹地的地下侧向径流。由于含水层多层结构的出现,含水层岩性颗粒变细,渗透性减弱,地下水径流受阻。因此,在项目区以北地下水浅埋带和溢出带地下水以蒸发和泉水排泄,其余部分向沙漠腹地径流。山前倾斜平原在312国道550米地形等高线带,地下水埋深90-110米,向北沿地下水流方向逐渐变浅至附近农场,131团地下水埋深2070米,至项目区埋深3040米,在向北潜水埋深只有12米。地勘资料表明312国道以南第四系厚度700900米,至项

44、目区第四系厚度500600米,含水层结构由单一的潜水转变为多层结构的潜水(承压水含水层)。项目区地下水层埋深较大,赋水层以颗粒的砂砾石为主,因而地下水流通性较好。项目所处的山前顷斜平原地下水,主要受补给区巴音沟河地表水的渗漏补给,总补给量0.68亿m3/a,可开采量达948万m3/a,已开采量达376.32万m3/a。项目区主要为牧草与防护林,全部采用机井灌溉,防护林在牧草灌溉的间歇期进行灌溉。5.2 土地资源分析项目区位于巴音沟河冲积平原中部,总的趋势地形是南高北低,向北倾斜,由坡地趋向平坦,平均坡降9。从区域地貌、地质构造和物质组成上看,项目区属冲洪积平原地貌。项目区所在的开干齐乡目前已经

45、开垦的面积约5.2万亩,其中有2万亩耕地采用滴灌等高效节水外,其余耕地采用地面沟畦灌溉。项日区土壤主要是盐化灰漠土,其质地大部分以砂壤、轻壤中壤为主,该土壤有机质平均为0.56,速效磷平均为12PPm,含氮0.047,碱解氮37PPm,速效钾272PPm。耕层土壤含盐量略低,在0.4-1.0%之间。局部心土或底土含盐量偏高,具残余盐化特征,可达2左右,盐化类型主要为硫酸盐和氯化物硫酸盐型。总体上看该土壤属于中盐渍化土,局部可达强度。通过这几年的改良项目区部分耕地已成为适宜于种植棉花和林草的肥沃土地。奎屯市开干齐乡万亩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在现有项目区耕地上,只要改善灌溉条件,增大对农牧民的科技培训,

46、可使项目区农牧民增收。5.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法5.3.1 设计水平年和灌溉保证率现状水平年为2012年,设计水平年为2014年。依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和种植结构,参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中的规定,灌溉设计保证率确定为p=85%。5.3.2 供需平衡计算单元项目区位于开干齐乡,其灌溉采用机井灌溉,地下水来自于项目区的现有6眼机井,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单元以水源控制的面积来确定,本项目区以6眼机井控制的1万亩地为供需平衡计算单元。5.3.3 供需平衡计算节点本项目区为井灌区,以机井的引水量作为计算节点。5.4 灌溉可供水资源项目区的灌溉水源为项目区地下水,项目区现有6眼井,单井出水流量为160m3h,每天工作20个小时,410月项目区可抽取地下水376.32万m3,具体见表5-1。表5-1 项目区各月可供水量统计表 (单位:万m3)月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