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064619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5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第一章 编制目的和依据4一、编制目的4二、编制依据4第二章 工程概况4一、建设项目情况4二、地质情况4三、气象、水文情况5第三章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5一、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验收标准要求5二、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6三、路基宽度不足、边坡过陡6四、雨后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积水7五、路基施工过程中或交工后出现纵向裂缝,甚至形成错台7六、开挖路床或填筑路堤工后出现网状裂缝8七、半填半挖段或深沟、峡谷的填方段以及爆破施工、边坡坍塌、沉陷及滑移9八、路基工后下沉,与桥梁或其他构筑物处形成错台11九、路堤填筑层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12十、零填及挖方工程施工中,路槽顶面下的压实度不能满

2、足12十一、填、挖方交界处路基产生差异沉降13十二、桥头跳车现象13十三、预应力管桩施工14十四、路基软基处理后等载、超载预压及沉降补方控制15十五、路基软基处理后沉降与稳定监测16十六、防护工程跑模漏浆、翘曲不平、线条不畅、接缝明显、分层痕迹明显17十七、混凝土防护工程表面气泡、麻面17十八、浆砌防护工程砌体砂浆不饱满、空洞17十九、框架施工18二十、倒虹吸管渗漏19二十一、路基施工中出现翻浆,碾压不实,工后沉陷等20二十二、路基超挖、挖不到位、坡度不满足,台阶宽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等20第四章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21第一节 一般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21一、下部结构21二、上部结构34第二

3、节 桩基质量通病及防治42第五章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54第一节隧道主洞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54一、隧道总体施工质量通病控制要点54二、超前支护施工质量通病控制要点55第六章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73第一节 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及防治73一、蜂窝73二、麻面74三、孔洞75四、露筋75五、烂根76六、缺棱掉角76七、洞口变形77八、错台77九、板缝混凝土浇筑不实77十、裂缝78十一、施工缝夹层现象79十二、通病现象79十三、干缩裂缝成因及处理措施81十四、塑性收缩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81十五、沉陷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82十六、温度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82第二节 混凝土浇筑及硬化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防

4、治83一、混凝土裂缝83第三节 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95第七章 台风期间可能产生的质量病害及防治100一、存在现象100二、预防措施101第一章 编制目的和依据一、编制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项目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质量的控制,减少施工过程中因质量通病问题引起的返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特编制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手册。本手册仅适于mm施工标段。 二、编制依据(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4)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01

5、9-98);(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8)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第二章 工程概况一、建设项目情况 二、地质情况三、气象、水文情况第三章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一、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验收标准要求1.形成原因及分析(1)压实遍数不够;(2)压路机吨位不满足要求;(3)填筑层松铺厚度过大;(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5)现场填料含水率偏离最佳含水率过大;(6)没有对紧前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理;(7)

6、出现不同填料进行混填;(8)击实标准用材料与现场所填材料不符。 2.控制要点(1)选用适合的机械组合,确保压路机的吨位及压实遍数符合规范要求,保证碾压均匀;(2)压路机应进退有序,碾压轮迹重叠、铺筑段落搭接超压应符合规范要求;(3)填料应在最佳含水率2%范围内进行碾压;(4)当下层因雨松软或干燥起尘时,应彻底处治至压实度(固体体积率)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当前层的施工;(5)优先选择级配较好的透水性材料作为填料,填料的最小强度和压实度(固体体积率)符合设计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要求;(6)不同类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最小填筑厚度一般不宜小于0.5m;(7)

7、填料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压实厚度不大宜压路机吨位范围,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不小于10cm。二、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1.形成原因及分析路基零填方概念不清,层位和施工范围确定有误,压实不均;控制标准和施工方法不当。2.控制要点(1)路基工程零填方经常出现,精心施工是关键。零填方的左或右、前或后均为填方段,该段应留出与毗邻的挖方段有足够的纵向碾压长度或横向碾压宽度;填挖交界同期同时碾压,可保证零填方处的压实度,有效地避免差异沉降;(2)零填路基及路堑路床的压实,应符合设计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要求;(3)当路堑、零填路基的路床表面30cm内为换填,其材料

8、符合填料要求时,应进行压实,其压实度(固体体积率)必须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要求; (4)对已出现差异沉降的路段进行返工处理,弄清概念,正确地确定施工层位和范围,严格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三、路基宽度不足、边坡过陡1.形成原因及分析(1)路基坡脚放线不到位;(2)路基碾压宽度不足;(3)路基施工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利、路基防护工程不及时,遭受自然灾害所致;(4)检查、验收时对边坡比,检查不严。2.控制要点(1)认真控制路基坡脚放线,严禁亏坡和工后二次贴补现象;(2)路基施工时每一填筑层两侧均应超宽30-50cm填筑、碾压密实;(3)路基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护

9、,防止路基坡脚损失,损害路基宽度;(4)路基完工后,防护工程及时开工,缩短路基裸露时间,减少自然侵害;(5)施工中间检查、验收时严格检查边坡比(尤其是桥头处)。 3.处理措施(1)路基边坡局部亏坡,可用人工夯实补足;(2)路基边坡亏损严重且段落较长,应开挖台阶并逐层填筑压实。四、雨后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积水1.形成原因及分析(1)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凹凸不平,排水不畅;(2)路床或路基填筑层表面未设置横坡或横坡太小甚至出现倒坡;(3)路床高程低于周围地面高程,而路基又没有边沟或其他排水设施,以至路床水无法排除。 2.控制要点(1)路基压实前应整平,表面平整度应达到规定要求;(2)路床或路基填筑

10、层表面,应根据填料类型和气候状况设2%4%的双向或单向排水横坡,严禁出现反坡;(3)路槽开挖后,应做好临时排水措施,与边沟连通;(4)路基开工前应挖好排水边沟,或做好其他排水设施,永临排水相结合。3.处理措施(1)恢复或设置排水设施;(2)排除路床、路基填筑层表面积水,对含水率较大填料采用晾晒或其它措施后填筑碾压。五、路基施工过程中或交工后出现纵向裂缝,甚至形成错台1.形成原因及分析(1)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或坐落于故河道处;(2)沟、塘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3)路基压实不均匀;(4)旧路利用路段,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足;(5)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

11、置台阶并压实;(6)使用透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地采用了纵向分幅填筑;(7)路基下挡墙承载力不足,下沉或外移引起路基开裂。2.控制要点(1)应认真调查现场并彻底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基底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2)彻底清除沟、塘淤泥,并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度以满足设计要求;(3)提高填筑层压实均匀度;(4)半填半挖路段地面横坡大于1:5时及旧路利用路段,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 2.0m的台阶并压实;(5)透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6)若遇有软弱层或故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后应进行超载预压,预防不均匀

12、沉降;(7)控制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不应出现亏坡现象;(8)控制路基下挡墙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六、开挖路床或填筑路堤工后出现网状裂缝1.形成原因及分析(1)填料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材料;(2)碾压时含水率偏大,且成型后未能及时覆土;(3)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4)下层填料过湿。2.控制要点(1)采用合格填料,或采取掺水泥等材料进行稳定处理;(2)选用塑性指数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填筑路基,控制填筑材料在最佳含水率范围时进行碾压;(3)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失;(4)认真组织、科学安排,保证设备匹配合理,施工工序衔接紧凑;(5)若因下层土过湿,

13、应查明其层位,采取换填材料或掺入水泥等技术措施处治。七、半填半挖段或深沟、峡谷的填方段以及爆破施工、边坡坍塌、沉陷及滑移1.形成原因及分析(1)路基滑坡的原因主要有: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路基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换填土时清淤不彻底;填层速率过快,施工沉降观测、侧向位移观测不及时;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补;路基顶面排水不畅;用透水性较差的填料填筑路堤时处理不当;路基顶面、边坡植被不良;未处理好填挖交界面,路基处于陡峭的斜面上。(2)路基坍塌的原因主要有地形:险峻陡峭的山坡是产生崩塌的基本条件;岩性:节理发达的块状或层状岩石均可形成崩塌;构造:当岩层各种构造面或

14、软弱夹层倾向临空面且倾角较大时,往往会构成崩塌的依附面;气候:温差大、降水多、风大风多及干湿变化强烈;渗水:在暴雨或久雨之后,水分沿裂隙渗入岩层,降低了岩石裂隙间的黏聚力和摩擦力,增加了岩体的重量,就更加促进崩塌的产生;冲刷:水流冲刷坡脚,削弱了坡体支掌能力,使山坡上部失去稳定;地震:地震会使土石松动,引起大规模的崩塌;人为因素:如在山坡上部增加荷载,切割山坡下部,大爆破的震动等;填料:取土区沥涝、地下水位高,土壤本身含水率大;路基填料未经严格筛选,粒料光面多,填筑一定高度后,因内摩阻力小而向两侧或一侧下滑使路堤坍塌。积层及岩面走向演变为滑层面。2.控制要点(1)软土处理要到位,及时发现暗沟、

15、暗塘并妥善处治;(2)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滑坡苗头;(3)填料可采用稳定材料,提高路基强度,控制填土速率;(4)路基填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有效宽度;(5)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6)减轻路基滑体上部重量或采用支挡、锚拉工程维持滑体的力学平衡;同时设置导流、防护设施减小洪水对路基的冲刷侵蚀;(7)对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路段,应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8)用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路堤下层时,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用于填筑上层时,除干旱地区外,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9)重视路基表层植被,减小雨水的渗入,提高土

16、体的抗冲刷能力 ;(10)填方处的斜坡应先开台阶后填筑,填方自下而上分层进行,并确保层层稳定;若所填为块石,则应分层砌筑,层间不重缝;若所填为砂砾,其边坡角应大于自然休止角,以防滑坡;对于长高边坡的填方段,其坡脚应作处理,以防在岩土作用下因坡脚滑动导致滑坡;(11)购置小型专用压实机具进行施工,以满足窄狭作业场所的需要,确保压实度;(12)准确判断原地岩土,对工程可能构成的危害进行预估和处理(如膨胀岩不能进水等);(13)路基所处的原地面斜坡面(横断面)陡于1:5时,原地面应开反坡台阶;(14)路线遇中型崩塌地段,一般应尽量避绕;在无避绕可能时,可采用明洞、棚洞、或悬臂式棚洞等遮挡建筑物;(1

17、5)在小型崩塌或落石地段,尽量采取全部清除办法;如基岩破坏严重,崩塌、落石的来源丰富,则宜采用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拦石墙等拦截构造物;(16)路基上方的危岩及危石应尽量清除,以防后患;(17)由软弱结构而引起崩塌的高边坡,可根据情况采用支挡墙或支护墙等措施以支撑边坡,并防止软弱结构面的张开和扩大;(18)由软硬岩分层所组成的高边坡路段,对坡面上容易风化的软弱岩层,可用采用挂网锚喷或框各锚固形式支护;(19)在松散堆积物的山坡上开挖深路堑时,应适当放缓边坡或采用分级的边坡,以免导致崩塌;(20)对边坡坡脚因受河水冲刷而易形成崩塌者,河岸要做防护工程;(21)在可能发生崩塌的地段,必须做好地

18、面排水;对位于公路下边坡及其附近的排,灌沟渠,要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沟渠发生大量渗漏而导致崩塌;(22)取土区应避开地下水位较高区域,如无法避开,应“码方堆放”沥水后再用,以防填料过湿;(23)慎重选择填料,禁用光面多、内摩阻力小的填料。八、路基工后下沉,与桥梁或其他构筑物处形成错台1.形成原因及分析(1)预应力管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2)高填方段预压或超载预压沉降尚未稳定,就进行了提前卸载;(3)软基处理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4)结构物的桩未打穿软弱层;(5)遇有淤泥、软泥时清除不到位,路基与地基原状土间形成软弱夹层;(6)台背换填料质量,施工过程控制不符合规范要求,填

19、筑层没有充分压实;(7)构筑物与路基结合部位的填料,特别是开挖后的回填料,施工时分层填筑不严格,碾压效果差,压实度降低。2.控制要点(1)预应力管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2)预压或超载预压的同时应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3)现场试桩,掌握工艺;(4)路基填筑时彻底清除淤泥,软泥;(5)路基填料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 (6)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最大干密度试验料样应与填筑材料一致;(7)构筑物与路基结合部填料,应分层填筑,严格控制层厚,合理配置压实机具,确保填筑层

20、质量。九、路堤填筑层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1.形成原因及分析(1)铺筑层厚、填料最大粒径超出规范要求;(2)施工工艺、铺筑方法选择不当。2.控制要点(1)天然土石混合料中所含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压实层厚的2/3,超过的应清除;当所含石料为软质岩,强度小于15Mpa时,石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压实层厚,超过的应解小;(2)高速公路土石路堤路床顶面以下3050cm范围内应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填料并分层压实,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cm;(3)土石混合填料中,当石料含量超过70%时,施工方法参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相关规定要求。十、零填及挖方工程施工

21、中,路槽顶面下的压实度不能满足1.形成原因及分析(1)零填及挖方段路床顶面以下080cm深度内压实度要求达到:高速公路96%,而施工中处理的深度不够;(2)没有按规范要求对路槽进行分层处理;(3)压实时采用的压实机具不合理或压实机具组合不合理,没有达到试验段要求的碾压遍数;(4)材料发生变化,原试验段的材料不能代表实际施工。2.控制要点(1)做好开挖工作施工组织设计,做好试验段,并做好总结;(2)在开挖施工中,先挖到槽下80cm的范围,对80cm下的原状土进行填前压实,按照试验段的压实方法进行压实工作,压实度要求达到96%以上,然后回填至80cm,分层进行压实;(3)开挖时,遇不良地质情况作特

22、殊路基处理;(4)路堑段两侧地表汇水面积大,对边坡路段不利,可设置边沟,排出路基以外。3.处理措施发生了路槽检验不能达到规范要求的,首先应分析产生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局部翻浆处理:翻开晾晒、换填透水性材料等;(2)大面积不能达到要求,要挖开重新进行分层填筑碾压至设计压实标准;(3)若工期紧也可采用稳定材料进行处理。十一、填、挖方交界处路基产生差异沉降1.形成原因及分析(1)在山区公路施工中,路基填方与挖方结合处的填方一般处于一个“倒三角”的地形,这种地形填方时底部机械难以展开工作面,一般先采用倾填,到机械能及的位置后才进行碾压,倾填的部分由于大石料集中、填料的孔隙率大,极不稳

23、定,尤其是基底未经过处理,基底的承载能力不均匀也导致了变形过大;而挖方地段基础处于天然密实状态,即使有沉降也是均匀的;(1)高填方地段的工后沉降量大于挖方地段;(2)填方时,填挖衔接处没有按要求挖台阶处理或者处理的宽度及高度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2.控制要点(1)填方前对基底处理,清除淤泥、腐殖土、杂草树根;(2)做好临时排水设施;(3)填方前,按规范要求挖好连接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米,分层压实;(4)按设计坡度进行铺设土工格栅,控制土工格栅的铺设宽度、长度、搭接宽度及铺设的平整度等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5)做好挖方段的地表地下排水工作,避免水对新填路基的危害。十二、桥头跳车现象.形成原因

24、及分析(1)台背回填是公路施工的薄弱环节,施工工作面窄小,合适的施工机械少,多数台背回填为民工配合夯机回填压实且夯实不到位,这是台背填土下沉的重要因素;就台背回填而言缺乏专门的工艺研究;(2)回填范围控制不当,台背回填与路基衔接面太陡;(3)填料不符合要求,也没采取技术措施;(4)铺筑层超厚,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5)挖基处理不当;(6)桥头部位的路基边坡失稳。.控制要点(1)台背回填应根据施工作业面窄小的特点,选择小型振动压路机或其他适宜的压实机具。分层填筑,控制最佳含水率和铺筑层厚,确保压实度符合标准要求;(2)按设计要求填料优先采用透水性材料、级配碎石等,当没有前述材料,采用非透水性时

25、,应适当增加石灰、水泥等稳定剂,作改善处理;(3)按现行规范要求确定填土范围(桥涵填土的范围;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0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少于2.0m;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应小于2倍孔径长度),避免台背填土与路基衔接面陡峭;(4)中小桥宜采用先填筑路基,后施工挡土构筑物的工艺;(5)台背回填前基底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夯实;配合小型机具对压路机碾压不到位的死角、与构筑物的结合部进行夯实;(6)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边坡稳定。(7)对于高填方台背,路基填筑完毕,可在其顶部进行强夯追密。.处理措施对已经出现下沉苗头的台背,可采用粉喷桩法或灌浆法等措施进行治处。 十三、预应力

26、管桩施工.形成原因及分析 ()接桩时,不按设计长度的桩长进行拼接;()现场不架设经纬仪测垂直度,直接打设;(3)两根桩拼接焊接冷却时间较短;(4)静压力达不到设计力值,就停止施压。2.控制要点(1)尺测量桩身垂直度,控制桩身垂直度应在设计要求范围内;(2)根据设计和桩位图现场量测桩距和确定桩位;(3)用皮尺量测桩长符合设计桩长后,进行对桩进行穿靴,按现场确定桩位采用静压法进行施工,过程中采用经纬仪和水平尺进行检测;(4)第一节桩和第二节桩焊接前,第一节桩预留0.81.0m,便于和第二节桩拼接;(5)接桩时,须用定位板将上下桩接直。焊接时,焊缝要饱满,不得有烧伤,冷却时间不小10min;(6)焊

27、接部位达到常温后,压桩到设计压力值,打印出压力小票。十五、泡沫混凝土施工中发泡剂与水泥的相融性不匹配、压力装置、配合比用各种材料质量配料精度误差、容重和养生不符合要求.形成原因及分析()现场用材料不按批复报告中进场,发泡剂与水泥不相融;()无计量装置,各种材料误差精度不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导致容重不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压力装置设备压力达不到现场施工要求;()未及时养生。.控制要点(1)检查现场材料与审批材料是否一致;(2)发泡剂与水泥的相融性;(3)每盘材料称量误差相要求范围内;(4)检查容重是否与在设计要求范围内;(5)检查压力装置的标定证书;(6)核验现场平面几何尺寸是否与设计相符;(

28、7)检查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8)做好养护工作。十四、路基软基处理后等载、超载预压及沉降补方控制.形成原因及分析对路基软基处理后等载、超载预压及沉降补方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质量意识松懈。.控制要点(1)要求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做路基软基处理后等载、超载预压及沉降补方技术交底,从思想上真正认识此道工序的重要性;(2)检查运至现场填料粒径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填料粒径一般不大于10cm;(3)现场检验压实度或固体体积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压实度不小于96%或固体体积率不小于85%;(4)等、超载预压填筑时,可按预测沉降量一次填筑到位,一般不再进行沉降补方。如果在预压期内路基沉降后低于原定预压标

29、高的应及时补填,以便维持预压标高,达到预压的设计效果。要求沉降超过l0cm时必须进行补方,不允许最后一次性进行沉降补方。十五、路基软基处理后沉降与稳定监测.形成原因及分析对路基软基处理后沉降与稳定监测工作质量意识松懈、不重视,有意拖延埋设时间,减少埋设沉降板和位移边桩数量,偷工减料。.控制要点(1)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埋设沉降板和位移边桩;(2)检查进场沉降板和位移边桩尺寸、质量是否与设计一致;(3)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埋设沉降板和位移边桩。位移边桩顶应预埋不易磨损且带有十字花的测头;位移边桩埋设的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根据经验,一般在距坡脚35m处位移最大);测量方法可测相

30、对坐标。填土高度较高的沿河、沿塘的有滑移可能的危险路段,因沿河,塘侧无法埋设位移边桩,可在沿河、塘侧增设测斜管。沉降板应在地基处理完毕后埋置于基底原地面上。沉降板埋设时,现场监理应到现场查看并做好原始测量记录和照片;(4)沉降板应尽量保持竖直,倾斜度不应大于1;(5)在施工过程中,对沉降板要采取标志醒目的标记等可靠的保护措施,不使其损坏和变形。沉降板四周50cm范围内必须采用厚35cm黄砂填平,并用人工夯实。沉降板四周填筑应在宕渣摊铺前进行;(6)沉降与稳定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分析,用以指导施工。软土地基塑料排水板桩处理路段当路基填筑高度超过2.5m以上时,应严格控制填筑速率加强沉降与位移的观

31、测,对观测资料及时整理与分析。当发现沉降或水平位移骤增或超过标准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实行动态跟踪,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必要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路基失稳;(7)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定期对承包人的沉降与稳定观测要时常性的复核。对主要路段或危险路段,要专人负责,及时复核承包人的测量及上报的观测资料,分析原因,以指导承包人的施工。十六、防护工程跑模漏浆、翘曲不平、线条不畅、接缝明显、分层痕迹明显.形成原因及分析模板支护不合理,模板强度、刚度、稳定性不足,模板陈旧变形,拼装后有间隙,施工中未注意密封或密封不严,浇筑时间过长,隔离剂质量不好。.控制要点(1)选用结构合理,强度、刚度、稳定性好,组合严密、表面

32、平整的钢模板,加强支撑;(2)选用合格模板,变形的模板要经整修才能使用,对模板缝进行有效密封,模板接缝要用海棉条或胶条进行密封。对模板进行加固处理,认真分层浇筑振捣成型,振捣时振捣棒严禁碰撞模板,浇筑过程要连续。混凝土最好是采用集中拌和,如不能采用集中拌和,浇筑前应准备好运行性能良好的备用搅拌机具;(3)使用性能良好的脱模剂,对模板要及时清理,保持模板清洁,以保证支模时减少缝隙。十七、混凝土防护工程表面气泡、麻面 1.形成原因及分析()模板不清洁,模板表面不光滑;()脱模剂质量不好,涂刷不匀;()混凝土水灰比控制较大;()混凝土振捣方法不适当,振捣时间不足,振捣不到位。.控制要点(1)模板要及

33、时清理表面杂物,保持光滑清洁,使用质量好的脱模剂,脱模剂涂刷均匀;(2)配制良好品质的混合料,根据气候条件、材料含水率、施工气温调整合适的水灰比;(3)认真分层浇筑振捣成型,采用合适的振捣工具。保证足够的振捣时间,以便气泡充分的分离,外溢到表面。振捣均匀、密实、振捣到位,不留死角。十八、浆砌防护工程砌体砂浆不饱满、空洞.形成原因及分析(1)未按规范要求采用坐浆砌筑;(2)片(块)石尺寸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3)砌筑方法不规范,盲目追求数量,质量意识淡薄。.控制要点(1)要求项目部应组织有关人员包括工人进行技术质量交底工作,同时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质量意识;(2)从源头抓起,进场片(块)石质量及

34、外观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要求项目部配备专人负责管理现场砌筑质量;(4)加强巡视频率,时间充足时,进行全过程旁站。十九、框架施工.形成原因及分析质量意识差,存在偷工减料思想。.控制要点(1)检查进场使用材料是否与审批厂家一致,各项目技术指标是否满足设计及现行规范要求;(2)锚孔位置及框架放线定位,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3)依据设计图纸的框架竖梁、横梁尺寸及模板厚度,精确挖出竖梁、横梁肋轮廓,深度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4)在安置框架钢筋之前,应清除框架基础底浮渣,并对梁底地基用砂浆调平; (5)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锚具中的螺旋钢筋、波纹管(宜用钢质)和锚垫板按设计要求固定在地梁或

35、立柱的钢筋上,方向与锚孔方向应一致,摆放整齐,再一起现场浇筑、振捣,尤其在锚孔周围,钢筋较密集处,应仔细振捣,以保证质量; (6)框架应分片施工,每片由23根立柱及其横梁、顶梁组成。两相邻框架接触处(横梁、顶梁)应留2cm宽伸缩缝,用浸沥青木板填塞;(7)现浇混凝土框架梁,锚固板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锚索张拉;(8)加强对锚固工程的质量检查和检测,杜绝偷工减料行为。检测内容主要为锚索(杆)抗拨力和锚索(杆)长度:锚索(杆)抗拨力检测 锚固工程抗拨力检测试验,检测孔的选取应根据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原则以及日常检查情况进行随机选取,一旦选取,则不得随意更改。抽检数量为工程锚索(杆)总数的2

36、%5%。 锚索(杆)长度检测锚固工程的锚筋体长度的检测,采取现场随机抽取的原则,抽检数量为工程锚索(杆)的总数的2%5%,且同一类型锚筋不得少于1根。锚杆检测项目如下表所示。 锚索(杆)检测项目检测项目检测仪器设备检测方法检测、评定依据评定标准锚杆长度检测JL-MG型锚杆质量检测仪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 22:9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抽检锚索(杆)长度与设计长度相比,误差在

37、5%以内,则为该锚索(杆)的长度合格;否则为不合格锚索长度检测锚杆抗拨力检测液压千斤顶油压表百分表分级加荷位移计算法抽检锚索(杆)抗拨力满足5倍设计荷载,并且锚索(杆)伸长量满足设计要求,则为该孔锚索(杆)的抗拨力合格,否则为不合格锚索抗拨力检测二十、倒虹吸管渗漏.形成原因及分析施工工序把关不严。.控制要点倒虹吸的施工关键在于防渗漏,严把以下5关:(1)涵管预制关:从进料到混凝土配制、拌和、振捣、养生成型、钢筋加工、绑扎等各工序严格把关,成品管不得有裂纹、麻面、缺边掉角或振捣不实等病害;(2)企口处理关:各管节要紧密结合,先沿企口塞紧热沥青浸透的沥青麻絮,(防渗的膨胀橡胶圈效果更好),然后在企

38、口管节间用混凝土包裹(膨胀水泥效果更好);(3)竖井浇筑关:竖井施工缝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好;(4)涵侧填土关:涵管两侧填土建议采用石灰、粉煤灰或水泥处治的稳定土,经人工或机械分层夯实,分层厚10cm左右。压实度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5)防渗漏实验关:在回填土之前用烟雾试验法或灌水试验法进行检测,对渗漏处进行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二十一、路基施工中出现翻浆,碾压不实,工后沉陷等.形成原因及分析施工中受降雨影响,填料含水率过高,坡度不当,排、截水沟没事先做好,永临排水不当。.控制要点(1)路基施工中,应保持正常施工作业不间断,各施工层表面不应有积水,渗水或湿度过大时,填方路堤根据土质及施工气

39、候情况,在收工前做成2%4%的排水横坡(或填方段路拱一步到位然后等厚施工)。挖方路段要按横面形状、施工方法等来确定纵坡大小,保证及时排除雨水;(2)雨季施工时施工层表面及时修理平整并压实。地下水位较高时,采取疏导、堵截、隔离等措施。发生地下水渗流时,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渗沟等措施。路基施工前应做好截水沟等排水防渗设施。特别是多雨地区和雨季施工更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排水沟的出口应通至桥涵进出口处;排、截水沟挖出的土应堆置在沟与路堑边坡顶一侧,并予以夯实。提前做好永临排水相结合。二十二、路基超挖、挖不到位、坡度不满足,台阶宽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等1.形成原因及分析 (1)出现超挖或挖不到位,是爆破时进

40、行一次或几次爆破后留下的隐患;(2)开挖顺序不正确。2.控制要点 (1)石方开挖应划分断面,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底开挖;(2)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边坡稳定。开挖至边坡线前,应预留一定宽度,预留的宽度应保证刷坡过程中设计边坡线外的土层不受到扰动;(3)路基开挖中,基于实际情况,如需修改设计边坡坡度、截水沟和边沟的位置及尺寸等时,应及时按规定报批。边坡上稳定的孤石应保留;(4)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应尽快进路床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宜在设计路基顶标高以后预留至少30cm厚的保护层;(5)挖方路基路床顶面终止标高,应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通过试验确定;(6)平台台阶

41、宽度不应小于设计值,并预留有足够宽度,不一次留到位,应比设计宽度稍有富余,最后进行人工修整至设计宽度;(7)挖方路基施工遇到地下水时应采用以下措施进行处理:采取排导措施,将水引入路基排水系统,不得随意堵塞泉眼;石质路基开挖应根据地面坡度、开挖断面、纵向长度及出土方向等因素,结合土方调配,选用安全、经济的开挖方案。第四章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第一节 一般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一、下部结构桩基础、扩大基础、墩(台)基础 (一)钻孔灌注桩发生偏斜 1.形成原因(1)成孔后不垂直,偏差值大于规定的1; (2)钢筋笼不能顺利入孔。 2.原因分析 (1)钻机未处于水平位置,或施工场地未整平及压实,在钻进

42、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 (2)钻杆弯曲,接头松动,致使钻头晃动范围较大; (3)钻孔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 (4)土层软硬不均,致使钻头受力不均,或遇到孤石、探头石等。 3.预防措施 (1)钻机就位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整平和压实,并把钻机调整到水平状态,在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使钻机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工作。水上钻机平台在钻机就位前,必须进行安装验收,其平台要牢固、水平、钻机架要稳定; (2)应使钻机顶部的起重滑轮槽、钻杆的卡盘和护筒桩位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钻机移位或出现过大的摆动; (3)在旧建筑物附近施工时,应提前做好探测,如探测过程中发现障碍物,应采用冲击钻进

43、行施工。 (4)要经常对钻杆进行检查,对弯曲的钻杆要及时调整或废弃; (5)使用冲击钻施工时冲程不要过大,以保证成孔的重直度。 4.处理措施 (1)当遇到孤石等障碍物时,可采用冲击钻冲击成孔; (2)当钻孔偏斜超限时,应回填相同材料,待沉积密实后再重新钻孔。 (二)在钻孔过程中发生缩孔.原因分析 (1)地质构造中含有软弱层,在钻孔通过该层中,软弱层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孔内挤压形成缩孔; (2)地质构造中塑性土层,遇水膨胀,形成缩孔; (3)钻头磨损过快,未及时补焊,从而形成缩孔。 .预防措施 (1)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及钻井中的土质变化,若发现含有软弱层或塑性土时,要注意经常扫孔; (2)经常检查

44、钻头,当出现磨损时要及时补焊,把磨损较多的钻头补焊后,再进行扩孔至设计桩径。 .处理措施当出现缩孔时,可用钻头反复扫孔,直到满足设计桩径为止。(三)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坍孔.原因分析 (1)由于泥浆稠度小,护壁效果差,出现漏水;或护筒埋置较浅,或周围封堵不密实而出现漏水;或护筒底部的粘土层厚度不足,护筒底部漏水等原因,造成泥浆水头高度不够,对孔壁压力减少; (2)泥浆相对密度过小,致使水头对孔壁的压力较小; (3)在松软砂层中钻孔时进尺过快,泥浆护壁形成较慢,孔壁渗水; (4)钻进时未连续作业,中途停钻时间较长,孔内水头未能保持在孔外水位或地下水位线以上2m,降低了水头对孔壁的压力; (5)操作不

45、当,提升钻头或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 (6)钻孔附近有大型设备作业,或有临是时通行便道,车辆通行时产生振动; (7)清孔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放置时间过长。3.预防措施 (1)在钻孔附近,不要设临时通过便道,禁止有大型设备作业。 (2)在陆地埋置护筒时,应在底部夯填50cm厚的粘土,在护筒周围也要夯填粘土,并注意夯实,护筒周围要均匀回填,保证护筒稳固和防止地面水的渗入。 (3)水中振动沉入护筒时,应根据地质资料,将护筒沉穿於泥及透不层,护筒之间的接头要密封好,防止漏水。 (4)应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地质勘探资料,根据地质情况的不同,选用适宜的泥浆比重、泥浆粘度有不同的钻进速度。如在砂层中钻孔时,应加大泥浆稠度,选用较好的造浆材料,提高泥浆的粘度以加强护壁,并适当降低进尺速度; (5)当汛期或潮汐地区水位变化较大时,应采取升高护筒,增加水头或用虹吸管等措施保证水头压力相对稳定; (6)钻孔时要连续作业,无特殊情况中途不得停钻; (7)提升钻头、下放钢筋笼时应保持垂直,尽量不要碰撞孔壁; (8)若浇筑准备工作不充分,暂时不要进行清孔,清孔合格后要及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公路桥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