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5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063100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5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5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5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5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例1、“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准备】

2、学生分为46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呈现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引导:这是张丽华调查收集和记录的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数据。请大家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知道了些什么。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项目和数据,并说明大家已经学会和认识了像;这样收集、整理数据。提问:你觉得怎样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呈现例1

3、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引导:这里第一幅是简单的统计表,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说明: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表示统计的什么、注明什么时候统计的,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2)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几项,还有“合计”栏;(3)表示的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2)引导:现在我们来观察条形统计图,大家讨论一下: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提问: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怎样表示数据的

4、?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说明:完整的条形统计图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2)般在统计图的横向底线和纵向左边线上分别表示出项目和数量,这里沿横向底线表示项目,沿纵向左边线是表示数量的刻度,这里每格高度表示2人;(3)用直条表示数据是多少,直条长度要根据左面数量的刻度确定。【设计说明: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这主要是在收集、整理数据后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本节课学生初次接触“正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学会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首先需要

5、了解简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表达数据的方式,否则会影响学生在统计表里和统计图上正确地表达数据。因此教学时利用“半成品”的简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分析一张统计表和一幅统计图“要有哪些要求”“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怎样表示数据的”,了解其结构和数据表达,使接下来自己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具有知识基础。】2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引导:你能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吗?那请大家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学生填表、描图,教师巡视、指导。(1)交流统计表数据。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呈现学生的统计表交流、检查,注意统计日

6、期)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说明:统计表除了每个项目要根据整理出的数据正确填写,一般还要计算合计数,它衣示各项目的数据相加一共有多少。这里合计数46人,是统计的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全班总人数。(2)交流统计图数据。交流:你是怎样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呈现学生的统计图交流、检查)追问:每类数据的条形高度怎样确定?(3)小结方法。提问: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指出:在统计表里表示数据,一要注意正确填写每个项目的数量,二要注意正确计算合计数。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数据,一要看清各类项目的位置,在对应的位置上表示相应的数据;二要根据每格

7、表示几确定条形画多高,准确表示数据;三要在直条的上部标出表示的数量。不管是统计表还是统计图,都要注明统计的日期。3简单分析数据。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人数最多的和人数最少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说明:从统计表和统计图里,除了可以知道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各有多少人,还能知道最喜欢哪几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比较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少,喜欢不同类节目的人数相差多少等。所以统计可以知道许多想知道的信息,不同的统计又可以知道不同方面的信息。在学习、生活里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想要了解哪方面的信息就可以收集数据,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出结果,并进行分析。4认识

8、特点。引导:请大家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你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互相说一说。交流:你发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小结: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统计表用表格填数表示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据;(板书:统计表填数表示条形统计图直条表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数据,而条形统计图因为是用直条表示数据的,所以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直观形象)三、统计实践1完成“练一练”。(1)了解要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办法,了解统计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利用表格分小组调查、收集数据。活动: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每位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在

9、组内检查、核对记录的数据,全组统一结果。(2)全班汇总记录的数据,教师引导算出全班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得出全班汇总结果。(3)学生根据全班调查的结果,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交流完成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注意标题和日期;填表、描图等有错的订正。(4)引导: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交流:根据统计,你了解了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哪些情况?哪个小组派代表来说一说?2做练习七第1题。让学生阅读练习七第1题,了解统计内容和数据;在小组里讨论下面的问题和“还能想到什么”。交流:第1题统计的什么内容,你了解了哪些数据?这一星期用水量哪天最多,哪天最少?除了星期

10、六和星期日外,每天的用水量大约多少吨?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说明可以看这五天每天的用水量,大多数是11吨,其余比它多点或少点,所以可以说大约11吨,也可以说成大约10吨)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些什么?四、全课总结1总结收获。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对于统计,你有哪些体会?指出:我们这节课,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知道了它们各由哪些部分组成,学会了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明白了统计表填数表示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据;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相关信息,便于我们分析问题。知道条形统计图除了能表示出数量,还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反映各

11、项数量的多少。在日常生活里,有许多内容都可以统计,经过统计的数据是可靠的,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一定的信息和情况,因此当要了解什么数据时,就可以用统计方法解决。2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从今天起收集、记录连续5天(假日除外)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数据的分段处理【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2、“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处理实际问题时把数据分段整理、统计的事实,能根据实际需要收集、分段整理并用统计表表示数据,初步学会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2使学生经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段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分段整理、统计数据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积累统计的

12、初步经验,培养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发展数据分析观念。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形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教学难点】分段后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教学准备】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教学过程】一、呈现问题,导入新课1呈现问题。出示例2和鼓号队图片,让学生读题。提问:例题讲述的什么事情,要解决什么问题?2引人新课。引导: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要用什么办法解决呢?同桌互相讨论讨论。交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办法?说说你进怎样想的。指出:鼓号队服装分大、中、小号,鼓号队员要按自己的身高购买队服,所以需要收集每

13、人的身高,统计适合穿大、中、小号服装的人数各有几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新问题。(板书:问题)二、呈现数据,分段整理1呈现数据。出示:梅峰小学鼓号队一共有32个队员,老师让每个队员测量了身高,并做好了记录。这是他们的身高记录。(出示记录单,见教材)2分段整理、统计。(1)讨论方法。启发:现在要解决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问题,需要怎样整理每人身高的数据呢?为什么要这样整理?说明:为了让每个队员的服装合适,我们要按服装型号把身髙分为130139厘米、140149厘米和150159厘米三段整理,(结合板书:130139,140149,150159)统计每段身高各有多少人,这就是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

14、(板书课题)追问:按130139、140149和150159这三段整理记录单上每个身高数据,会不会有重复或遗漏的?为什么?指出:数据分段时,注意每段数据之间要连续,就不会发生数据重复和遗漏,比如第一段到139厘米,第二段就要从140厘米开始;第二段到149厘米,第三段就要从150厘米开始。(2)整理、统计。引导:你能按这三段分别整理、统计出各有多少人吗?自己先用画“正”字的方法在课本上整理这些身高数据;然后根据整理的结果,完成课本上身髙情况统计表。(学生整理、统计,教师巡视、指导)交流:能说说你画“正”字整理的过程和结果吗?(交流按顺序整理、记录过程,呈现画“正”字整理的结果屬有错的学生要注意

15、指导整理幌序、方法)追问:画“正”学记录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可以从1号起按顺序把每人身髙整理在相应的栏目里,或者一段一段地分别从1号起依次查找、记录,并在已经整理过的数据上做出记号)交流:能把你的统计表交流一下吗?(呈现学生统计表,注意填写日期)每一段的人数根据哪里的结果填写的,合计数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合计人数不是32,那说明什么问题?【设计说明:学生首次接触分段整理和统计,需要认识一些细节问题:一是数据分段要“连续”,不能重叠和间隔;二是整理方法要有“技术性”,以免发生错误;三是合计数要和原始数据相符。如果忽视这几点,可能会影响学生正确分段,也可能会发生数据重复或遗漏。为了帮助学生掌握

16、这几个关节点,在讨论方法和独立整理后,都有比较详细的交流和指导。这似乎显得比较“啰唆”,但又是要关注的技能,一般可视班内学生认知能力灵活处理,原则是学生能理解分段原则和有序整理的方法。】3感受方法。提问:开始提出每种服装各要多少套的问题解决了吗?各要多少套?那回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接“问题”板书:统计)小结:根据问题可以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适合三种服装的不同身高各有多少人,所以要收集身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可见,统计也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像今天这样的问题,就是用统计的方法,经过数据处理获得了问题的结论。(接“统计”板书:结论)4回顾反思

17、。提问:回顾上面的统计,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可以和大家交流的?指出:有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用统计的方法,像这里解决三种服装各要买多少套,就是用统计解决的。从上面实际问题里可以看出,有时统计要分段处理数据;数据分段时,要注意每段之间要“连续”,整理数据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数据不遗漏、不重复;还要注意检查统计表里的合计数,防止发生错误。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1做“练一练”。(1)了解题意。出示“练一练”的问题,让学生了解题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提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样做?(2)小组活动。分小组调查、整理数据。要求:各组组长负责,学生依次交流自己身高;每个同学做好记录,独立按铁路部门规定分段

18、整理;组内交流,统一结果。(3)全班统计。各组汇报数据,教师按分段板书,学生计算各段人数。独立完成统计表。交流统计结果(呈现学生统计表),确认数据。(4)分析数据。提问:从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我们班是购全价票的人多,还是购半价票的人多?你还能想到什么?(如四年级学生i高一般很少有120厘米以下的,多数身髙在120150厘米之间等)小结:乘火车是享受免费、购半价票还是全价票是按身髙确定的,解决我们班有多少人乘火车可以享受半价票,多少人乘火车要购买全价票的问题,同样需要分段统计身高人数。经过统计,我们知道了结果。2做练习七第2题。(1)出示题因要求刼数据。让学生找出成绩中最低和最

19、高的人数,讨论数据可以怎样分段,根据学生交流,肯定他们分段的合理性。联系学生分段,说明我们统一采用每10个一段来分段统计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最低从20开始,最高到59为止,分为4段。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分段整理数据,再完成统计表。(学生处理数据、完成统计,教师巡视、指导)交流统计结果,检査合计数,统计有错的订正。(2)思考交流。让学生阅读下面两个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统计,你知道些什么?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哪一段的人数最少?你估计张小红的成绩可能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达到40个的有13人第10名应该接近40个,可能是42个或者43个)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1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

20、哪些收获?2布置作业。(1)要求课后查阅资料或询问调查,了解以下问题: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的长度各是多少千米?在第2430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的金牌各是多少枚?(2)课后练习单脚站立,尽量争取站立时间长一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1)【教学内容】苏教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546页练习七第3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正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调査、收集数据并分段整理、统计,能根据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2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和统计过程,获得活动过程的体验,进一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

21、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体会统计是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培养尊重数据、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和分段统计。【教学准备】教师为每位学生准备练习七第3题和第4题统计表,第5题数据整理表格;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块秒表。学生每人课前收集的河流长度和奥运会金牌数。【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谈话:我们这两节课学习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还根据问题需要进行分段统计,用统计表表示结果。今天主要练习统计的内容。(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能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一步学会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结果;还要学会自己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完成统计。二、图表练习1做练习七第3题。(1)填写统

22、计表。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长江、黄河等4条河流的长度,统一数据。填表:能把这四条河流的长度填在统计表里吗?请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统计表,自己填一填。交流填表结果。(展示学生统计表,和第3题比较,检査校对)提问:统计各条河流长度时,统计表里为什么不需要“合计”?(河流长度的统计,主要是分别了解每条河流的长度情况,这样的合计数通常没有实际意义)(2)完成统计图。让学生看图,说说这里的条形统计图和前而学4的不同在哪里?提问:这里每格表示的长度是多少?图上怎样确定长江的长度6397千米的?说明:条形统计图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这里的条形就是横向表示数量的,沿纵向左边线表示的是河流名称,沿横向底线

23、表示的是河流长度。图中6397千米是6格多,不到第7格中点一些的位置。让学生完成条形统计图,再交流画法。(结合展示学生的统计图说明画法、检查日期)提问:你觉得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四条河流的长度有什么好处?(直接看出河流的长度和哪条长些、哪条短些)你从图上可以知道些什么?2做练习七第4题。(1)完成统计图。让学生阅读第4题,要求学生看懂统计图。提问:这是什么统计图,统计项目是什么、有哪些项目,图上哪里表示数量、一格高度表不多少?交流、统一调查的我国体育代表团在各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学生根据调查数据完成统计图。交流:能把你的统计图和大家交流吗?(选择一些同学的统计图呈现交流)你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还

24、能想到什么?(2)填写统计表。引导:请同学们根据图中表示的数据,完成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奥运会获得金牌数量的统计表,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的填法。交流:谁来交流你的统计表?(展示一些同学的统计表)这里的合计数表示什么意葸?(3)表图比较。呈现统计图和统计表。提问:这里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各是怎样表示数据的?和统计表比较,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板书:统计表直接填写数据,反映数量多少;条形统计图直条表示数据,反映数量多少,直观形象)三、实践提升1提出问题。引导:如果用单脚站立,你知道自己能坚持多长时间吗?你知道其他同学能坚持多长时间吗?(板书:单脚站立时间?)要知道你和同学的单脚站立时间,必须完成

25、什么工作,怎么做?(板书:收集数据,统计结果)2收集数据估计:那大家估计一下,以秒为单位,单脚站立你能坚持多长时间?把你估计的时间记录下来。你估计自己能单脚站立多长时间?还能估计哪些同学单脚站立的时间?说给大家听听。引导:这些只是你们的估计,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必须实际统计得出确切的结果。现在就请大家先收集数据,我们先分小组(指定分小组,确定组长)。我们的活动要求是这样的:(呈现并说明要求)(1)各组组长负责,定好全组同学测量顺序,按序在记录表上写好姓名;(2)每位同学按记录表上顺序轮流测量单脚站立时间,以秒为单位;(3)组长负责用秒表测定和报告每人测量结果,各人在记录表里记录数据;(4)全部测

26、量结束后,全组核对、统一记录结果。学生分组测量,教师巡视指导;各组测量结束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3完成统计表。引导:我们已经收集了单脚站立的时间数据,接着就可以整理数据和完成统计了。请大家先阅读题里统计表,了解按什么要求统计;再自己按要求画“正”字整理数据,记录在老师准备的整理记录表里;然后按照你的整理,完成统计表,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独立整理、填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交流:按表里的要求统计,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内容?分段整理统计要注意什么?你们小组的统计结果是怎样的?请各组派一位代表交流一下。结合交流,汇总得出全班单脚站立各段人数。4分析数据。让各小组学生根据第5题里的问题,

27、在组内互相讨论、交流,了解统计结果和发现的结论。交流: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讨论的问题,交流自己小组的情况。(按照教材上的问题,先说说小组里的情况,再说说自己的成绩在小组里的位置,估计在全班同学中大概在哪个位置,并说说估计的方法)要求:每个同学都能用合理的方法,估计一下自己的成绩在全班同学中大概处于哪个位置吗?和你旁边的同学说说看,并且说说你估计的理由。(学生交流)5交流体会。交流:通过这次统计活动,你有哪些体会可以和大家交流的?说明:统计活动要根据需要,先设计好一些调查记录表,像我们教材上记录每人单脚站立时间的表格和老师为大家每人准备的整理数据的表格。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做好记录;(呈现板书:

28、收集数据)再用合适的方法,按需要整理数据;(呈现板书:整理数据)然后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呈现板书: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最后根椐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的结果,分析数据或者提出自己的想法。(呈现板书:分析数据)这就是我们完成一项统计的基本过程。在收集数据时,要根椐实际情况记录数据;整理数据时,要注意有序整理,防止遗漏或重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时,要实事求是地表示整理出的数据;分析数据时,要尽可能地找出数据反映的事实和实际情况,发现数据蕴藏的一些规律或问题。四、练习总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和大家商量或者说明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2)【教学内容】苏教

29、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648页练习七第67题、“动手做”和“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调查数据、表示数据和分析数据等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数据调查表,能用调查表收集、整理数据,并能有效地表示,能简单地评价和分析统计获得的数据。2使学生经历现实的统计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以及整理和表示数据的过程、方式,提高数据简单处理的技能;进一步感受数据可以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逐步发展数椐分析观念。3使学生主动参与调查和统计活动,体会日常生活中的数据统计;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尝试在活动中提出建议,感受数学活动的成功;逐步具有尊重客观事实的意识;获得重视阅读和保护视力

30、等方面的行为习惯教育。【教学重点】数据统计与分析。【教学难点】小组调查与整理数据。【教学准备】为每位学生准备第6题的调查表;同桌两人准备一枚1元硬币和一个滴管。【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引导回顾。提问:在前面的学习和练习中,你了解了一项统计需要经过哪些基本过程?说明:统计活动先要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呈现板书: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接着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呈现板书:制成统计表、统计图)然后分析数据,解决统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呈现板书:分析数据)2揭示课题。谈话:我们已经学习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又学习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节课就按上面的基本过程,自己来收集、整理数据,再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进行

31、数据分析,开展调查统计活动。(板书课题)二、调查统计(一)统计课外阅读情况。1出示练习七第6题。让学生阅读练习七第6题。提问:小力是怎样了解他的同学课外阅读情况的?他的调查表怎样设计的?(出示并让学生拿出准备的“调查表”,了解调查内容)你知道小力用这个调查表会怎样了解同学们的情况?(交流、了解调查方法:一人一份调查表,打“”填写后收回,再整理统计)2分小组活动。引导:想想看,如果用这个调查表在小组里了解每个同学课外阅读情况,再整理数据进行统计,你能做吗?分小组统计(出示要求):(1)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如实填写调查表;(2)组长负责收回全部调查表;(3)小组讨论怎样整理数据比较方便

32、,和组长一起用小组的方法整理;(4)根据集体整理的数据,各人完成第46页上的统计表;(5)在小组里交流统计表,校对是否符合调查、整理的数据。各组按要求分别调查、整理和统计,完成统计表。3交流、分析数据。交流:能说说你们小组同学课外阅读的情况吗?结合交流,呈现各组的统计数据并核对合计数。提问:能根据你的统计,简单分析你们小组课外阅读的数据吗?(包括对小组课外阅读情况的评价和要注意的问题等)4汇总数据并分析。提问:如果要知道全班同学课外阅读的数据,可以怎样做?汇总全班数据并呈现结果。分析:你对全班同学课外阅读的情况有哪些了解?能评价一下我们班课外阅读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吗?5活动小结。提问:能

33、总结一下我们这项统计经过了哪些活动吗?你对这次统计有什么体会?指出:我们完成的这项统计,首先是收集数据,收集数据可以设计调查表,向每个统计对象调查了解你想知道的情况。接着要整理数据,调查表得到的是原始数据,可以根据需要分类整理,得出每个项目的结果。然后制作成统计表,得出你要的数据和结果。最后要分析数据,分析数据要根据获得的结果思考知道了些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对结果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今天的统计,大家进一步认识了简单的调查表,了解了调查表的作用和调查方法;还进一步学会了分析数据、评价数据。【设计说明:统计教学是统计过程的教学,开展具体的统计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这里的教学设

34、计,首先注意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调查表,了解获得数据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是课程对于统计学I习的重要指标之一;接着让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每个环节,可以加深对“统计”本质的认识和感悟;最后启发学生总结统计活动和交流统计的体会,可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强化统计活动的体验、收获。特别是在分析数据上,引导学生围绕数据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体现了统计的核心,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二)统计全班视力情况。1提出问题,了解要求。引导:刚才我们了解的是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情况。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你觉得用什么办法解决?那需要怎样统计呢?说说你的想法。出示练习七第7题,让学生阅

35、读、了解要求。讨论:大家想选择哪个调查表收集数据?(根据多数学生意见,全班统一确定选择一个调查项目调查,以便全班汇总)2小组调查数据。引导:现在用我们选择的这个调查表收集数据,按刚才的小组调查。小组里每人依次汇报自己的视力情况,各人在第7题选择的调查表里,用你的方法做好记录;最后要和全组同学核对你的记录是否正确。明白了吗?请组长负责小组的活动,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活动得最正常。(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3汇总数据,完成统计。提问:按照我们班选择的调查项目,统计表中要设计哪些项目?(教师引导明确统计表项目设置,并出示设置的几个项目)怎样知道全班这些项目的数据?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获得的

36、数据,教师板书各项目的每组人数,并汇总结果。让学生先完成统计表的设置,再根据汇总的数据填写统计表。4分析、评价数据。提问:你知道了全班视力的哪些情况?能对班上同学的视力情况作一个评价吗?你知道保护视力有哪些重要性吗?在用眼卫生和保护视力上,你对全班同学有哪些建议?5活动总结。提问:能说说这项统计的收获和体会吗?教师对全班视力情况作比较客观的评价,说明保护视力的重要性,以及用眼卫生对于视力的作用概括同学们交流中提出的建议,提出日常生活和学习里保护视力的措施。三、拓展延伸1完成“动手做”。(1)明确做什么。教师说明要做什么,了解什么结果。让学生估计硬币上水不外溢,最多能滴多少滴,并交流自己的估计。

37、(教师记录学生的一些估计)(2)了解怎样做。教师示范怎样做,(滴一两滴)强调滴水时要和硬币面靠近些,滴水要慢些,尽量使滴水能多一些。说明这样做4次,并在统计表里记录得到的数据;每次滴过后,用餐巾纸把币面上水滴完全擦干、吸干了再做下一次。(3)学生动手做。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滴水、数滴数,另一人记录数据,然后各人完成统计表。交流:你滴得最多的一次是几滴?最少的呢?和你的估计一样吗?通过这个实验,你想到什么?(比如,原来没有想到能滴这么多滴水;通过实验可以了解事实和问题的结论;实验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实验让我们积累经验等)结合学生交流的想法,教师作出小结。2阅读“你知道吗”。(1)阅读统计图。让学

38、生先阅读统计图,了解是怎样表示数据的,在不同的统计图里分别知道了些什么。(教师巡视、指导阅读)(2)交流:你觉得这些实际上都是什么统计图?第一幅统计图用什么表示条形的?为什么会想到用麦穗表示?第二幅、第三幅各是用什么代表条形的呢?第二幅图里“100人”“10人”“1人”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那中国每平方千米有多少人?俄罗斯呢?说明:这都是些有特色的条形统计图,它用实际事物代表条形,更加形象地说明统计了什么,又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提问:从第一幅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还能得到哪些信息,有些什么想法?从第二、第三幅统计图里又能知道什么呢?你又能想到些什么?(3)课外延伸。要求:请同学们课后上网或

39、图书馆查找一下,看看还能找到哪些有特色丨的统计图,和同学交流。四、活动总结提问:这节课通过统计和活动,你了解了些什么?通过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平均数【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51页例3、“练一练”和练习八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平均数刻画一组数据特征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感受平均数的含义,建立平均数的概念;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不同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图形直观或具体数据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使学生经历移多补少、先合再分、估算等寻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等活动,体会平均数是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反映;了解平均数在统计活动中的价值和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基

40、本经验。3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能对别人的想法提出质疑或建议,初步培养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品质;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教学难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教学准备】为每位学生准备两幅统计图(见例3)。【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戏吗?你参加过哪些游戏的比赛?说说看。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3场景图。说明:这是四年级第一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套圈比赛,同学们比赛可激烈啦!他们规定每人套15个圈,要比比男生和女生谁套得准呢!那男生和女生的成绩如何呢?(出示例题统计图)这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

41、套中的个数。引导: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你能从图上知道些什么呢?(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每人各套中几个;男生中最多或最少的,女生中最多或最少的等)那男、女生套圈比赛要比的是什么呢?那就请你比一比,这次比赛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你认为可以怎样比呢?同桌互相讨论讨论看。(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二、解决问题,认识新知1交流解决方法。交流:要看谁准一些,你想到怎样比呢?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根据交流的办法依次板书:比男、女生中套得最多的比男、女生的总数比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讨论:这里记录了同学们想到的几种不同的比较方法,你认为哪种比较方法是合理的?为什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提出你的看

42、法。交流:哪种比较方法是合理的,哪些方法不合理?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对不合理的方法提出质疑、否认,确认因为人数不同,所以比较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是合理的)小结:大家看,套得最多的是女生,最少的也在女生里,所以只比较套得最多的不能代表男生和女生的套圈总体水平,不合理;男生和女生人数不同,比较他们套中的总个数也不合理。有的同学想到,因为男、女生人数不同,比较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是合理的,因为它是男生和女生套圈的平均成绩,代表了男生和女生的总体水平。【设计说明:这里从创设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方法,意图在于使学生体会,解决这样统计结果比较的问题,合理的方法应该知道“男生

43、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这就从具体问题中感受到学习“平均每人套中个数”的需要。】2初步认识平均数。(1)移一移探究男生套中的平均数。出示男生套圈统计图。(多媒体呈现)提问:从图上看,你打算怎样得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交流:你们想到了用什么方法得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人数?(学生交流不同方法)引导:大家想到不同方法,一种是在图里移一移,(板书:移一移)另一种是算一算(板书:算一算)。那我们先看图,你能在男生套圈的统计图中移-移,看出男生平均多少个吗?请大家在图上试一试。(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交流:你是怎样移的,平均每人套中几个?根据交流的方法,在多媒体上直观演示移、补

44、,说明先把最多的张明的个数移1个给少的,还多1个再移给另一位少的,这样每人就同样多,(呈现横线表示每人同样多)是7个。提问:我们是怎样做的,每人平均套中几个?指出:在每人套中的个数里,拿出多的移给少的,把每人套中的个数匀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接“移一移”板书:移多补少)通过移多补少,得到平均每人套中7个,这里的“7”是这组男生套中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追问:男生套中的平均数7个,刚才是怎样得到的?(2)算一算计算男生套中的平均数。引导: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每人匀得同样多,得到的是男生套中个数的平均数。大家还想到了什么方法可以得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自己先用这个方

45、法算出结果,等会和大家交流。(学生计算,教师巡视)交流:你是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的?【板书:6+9+7+6=28(个)28+4=7(个)】追问:这里的“28”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指出:我们用算一算的方法,先求出男生组套中的总个数,再除以男生的人数,得到了男生套中的平均数。这种“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叫“先合再分”,它是求平均数的方法。(接“算一算”板书:先合再分)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启发: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先合再分”这两种方法,得到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想一想,这里得出的平均每人“7个”表示的是谁套中的个数?是指王宇套中的个数吗?这“7个”既然不是男生中哪个套中的个

46、数,那这“7个”究竟表示的什么意思呢?说明:我们现在得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7”就是男生套圈个数6、9、7、6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板书:“7”是6、9、7、6的平均数)它代表了这几个男生套圈的平均成绩、总体水平。【设计说明:学习平均数,最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上面探索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时,先让学生在统计图上“移一移”,可以使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本质特性:移多补少,把每人的个数匀得同样多所得的结果,就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从中了解可以用“移多补少”得出平均数。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算一算,得出结果。在得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之后,要求思考“表示的是谁套中的个数”“是指王宇套中的个数吗”

47、“那这7个究竟表示的什么意思呢”,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这样的教学,把目标更突出地定位在平均数的认识和意义的理解上,而不仅仅在教学求平均数的方法上,这比起把平均数仅作为一种计算技能的教学而言,定位更全面、更本质、更准确。】4加深认识平均数。(1)探究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引导:你能求出5名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吗?准备用什么方法求?哪位来说一说?那请大家先在统计图上移一移,再列式算一算,得出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和男生的比一比。(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交流:移多补少是怎样做的?(根据学生交流演示,得出平均每人套中6个,并用横线表示平均数“6个”)求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还有什么方法?【板书:10+4+7+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