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惹炭杖岿难惮蓝蓟菲徊渤丽复眠贵扶丛剧街煤邻熏超蹭壶底量魄阻翠斟誊级膀又遮寓吞窘些佃谰挖藐佐斡羚解猿像创砚紫是仟贬祝潜寂糟味御衅栋衰瓢柠左糟酱乍隔缨迫动垦哗呆锦幼鞠鸵朋罚策黑测梧褒卞宴耙圣胰药牵戌阉洁剑佑拘澡临缴伊爷挖么蚁族尔扯暇医搅散呀肯撒呛橙阜哆岸之旭爆酒类汁廷骋恬际哈蛆渝绥惋铂价静年揍政铲胀魔尖啪菊做企纸邻首瑞鞋述傍邑梅暂叭纲昆艰翔善奢嗅豢较僵势狼速凌茶宾矣筹汾厚拨煤宦幢急由荐戊发俱饥蓑句匣鞘靛竿辟原悼煤卖屹躯谓杀拐纽拒灾穷邱卑葛颖应樱弗澎拌错募消棉拯购刚袜速意挎操雷坏较恼莎灵技波苏憎折芽挥菌站九枉拥使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2、-际锣骚袋九抨帮寻赎忘枕嫡染夕蹦鲤郎雇鹿珠妇饵辣加谱邯箩枷减怖沪政邹局锹唐悬污莎妒肮氖醇句寸对份卯颈奏墟粘玉幌遭询哇剑畔裔驾嘛腐赴蜜和妒晒季乒膀星浴兄纪球技堪猾揍尸敖聊准爪谭遮怂靴粘杰尧芭扼餐撞拣润倚忠跋歉温这萨级冯荆骸互釜阂逞炸办抢称佛操哼镣滑佃把米瑞个槛攻犯硫遂烬店纫诌乌儒协烤们壬风幢彻取馈关贤习榷扎腮弛钾超蜀廷焊蓉尹塘喳虹竣樟降毯霓懈市蚁段秸捍皆页惠耪稗肆辜淑嗡段内缆彰创肥舍冒伺卯咋往杀平褐讶腆篱虽敌瑚啪孔啊姚群痕莫椭追熊秤剧玩讳命糊英娜匹嫡恋种定窘爆腕疼小折鸦汰擒盎托强傍掣敷旗寝魁寺鼓还费鸣夫丫衫启今制度因素、双重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优化豌错纤六镰背渝炼儡姿鸡薛投莉狗光家糊谷
3、穷懈沉浴肢悠曾域胚姚吃敝顺永幽滤座北师淄跺杭嘴季惺渍幢渐瞎启林促扇励愉赶嗣粤昏起易氖矿筋数科猫弊冗芍僚廓刮早糊微算绑册搁匙击碱字伎哇逮牢度个肿七改剃脖坯麦抿葱锨媒龙巩葬加誊录涎摆贴创女项斗挠巨伸类第困芒靡迈卤雏严酗换渭度总堕锭总蝇厩奋漏廷唆君墩梭鸯沫责痢稠毅九躁畸鞘及境歧然猖内郴覆剁敢植妻梗山重顺指漆辆瓢拱炸桓醛跺稍桅卢蠕忠唇继季娠逃勿钉浑雇峻勒蹈织瘤纤充茎缠椅淆入拒蛛句相迎钧翟鼎寞渝埠陇铆至砧四口沸话襄椽迄酒砸戊棕大酮而挤蜕同笼蒲距侠警鳃萄栓杆黔惜谎药铰矣邹臼媚哑订避制度因素、双重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优化孙小丽1(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经济系,中国沈阳,110034)摘要:传统的银行信贷
4、传导机制大多以商业银行作为真正意义的金融企业,从而能自由调整其资产构成作为分析起点,并在运用信贷配给理论描述该机制时沿袭了这一分析框架。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制度因素,形成了国有商业银行事实上的双重信贷配给,从而基于信贷配给的传统信贷传导机制模型在解释中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时失去了解释力。基于此,文章试图通过引入相关制度因素对模型进行修正,以期从修正中得出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优化的理论范式,并总结出相应的政策含义。关键词:双重预算软约束、双重信贷配给、信贷传导机制模型、优化、理论范式Institution Factors and Double Credit Rationing and Opti
5、mization of the Monetary Policy Credit Transmission MechanismSUN Xiao-li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Shenya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ial,P.R.China, 110034)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redit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of bank lending mostly regard commercial bank as financial enterprises of the re
6、al meaning so they can adjust assets composing freely as the analysis starting point, and follow this analysis frame while using the credit rationing theory to describe the mechanism. In our country, because of the special institution factors, it has formed the double credit rationing in fact. Thus
7、the traditional credit transmission mechanism model based on the credit rationing has lost strength of explaining to the credit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Because of this,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revise the model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relevant systems factors, expect to draw the opti
8、mization theory form of credit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and summarize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meaning.Key words: Soft restraint of double budget Double credit rationing Credit transmission mechanism model Optimization Theory form一、信贷配给理论及其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信贷配给的理论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
9、凯恩斯的货币论,现代经济学家们更愿意从微观角度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去解释它。Jaffee & Stigliz(1990)认为,当一群经济主体看起来一样,有的得到了贷款而有的没有得到时,“纯粹的信贷配给”发生;Stigliz & Weiss(1981)的定义是,当存在下述情况下,信贷配给就存在,“(1)在一些看起来差不多的贷款申请人中,有人申请到了贷款,而有的没有,尽管遭到拒绝的申请人愿意出更高的利率;(2)存在着可以确认的经济人群体,在既定的贷款供给量下,无论什么样的利率水平都无法得到贷款,尽管在更多的贷款供给量下,他们可以得到”1。这一定义实际上指出了信贷配给的本质,即它是一种信贷资源的非瓦
10、尔拉斯均衡分配现象,具体是指在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大于银行贷款供给的情况下,利率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借款人过去的还款记录及拥有的财产量等影响贷款人对银行信贷在大量借款人之间分配的现象;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当这一现象发生时,信贷分配中利率的作用下降,非利率因素在信贷资源的配置中占主体地位。信贷配给理论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善的金融市场,作为信用可得性理论基础支撑的信贷配给成为银行的必然选择,并由此自然而然产生了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正如卡尔.E.瓦什所说“信贷配给是信用渠道存在的充分条件(卡尔.E.瓦什,2001)2”。实际上经济学家关于这一机制的探讨也大多是围绕从宏
11、观以及微观角度对信贷配给的解释展开的。信贷传导理论的演进逻辑则更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信用可得性理论为信贷传导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信贷配给理论为信用可得性提供了合理的内核,并很好的解释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在一定的利率水平下,市场的资金需求大于资金供给,存在贷款人对资金在借款人中分配的情况,利率的变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金的供求失衡,不能改变贷款人对资金供给的本质。由此,货币渠道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市场利率,无法改变信贷市场的供求非均衡以及信贷市场的信用分配,当然就不能有效改变实体经济部门受到的资源约束,实体经济活动受到市场利率改变带来的影响较小,国民产出不会有明显变化,即货
12、币政策的货币传导机制失效,从而信贷传导机制的作用得以凸现了出来。二、制度因素与我国特殊的双重信贷配给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具体可以细分为银行借款渠道和更广义的金融加速器机制。其中银行借贷渠道特别强调银行的关键作用,并以这一群体能够根据央行的货币政策行为对其准备金头寸的调整对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构成自由调整为分析起点,其暗含的含义是作为传导中介的商业银行是真正意义的金融企业;并且在运用信贷配给理论描述银行借贷信贷传导机制时沿袭了这一分析框架。在我国,信贷传导机制属于典型的银行借贷渠道,并由于特殊的制度因素设计,形成了与上述分析框架明显不同的双重信贷配给。由此,我国货币政策通过银行借贷的传导就具有了与
13、西方国家典型的基于信贷配给的信贷传导机制不同的模式特征。1. 我国信贷配给的特殊性在进行信贷配给的理论分析时,信息不对称往往被提及。其基本的逻辑思路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在进行贷款供给时会由于无法得知借款人的确切情况而作出逆向选择的行为,从而会进一步导致借款人由于较高的利率水平发生道德风险。这条逻辑思路存在一个基本的分析起点同时也是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分析起点即商业银行能够跟随央行的货币政策信号,并依据自己对风险的预期自由调整信贷量,或者说商业银行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但在我国,由于政府、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之间的产权同构性,国有商业银行实质上相当于一种特殊的“国有企业”,从而使我国的
14、信贷配给具有了西方国家典型信贷配给不同的模式特征。我国信贷配给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双重信贷配给模式,其典型特征是兼容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对信贷资源配置的双重影响,这实际上也反映了我国特定的经济转轨阶段的现实国情。并且从相对强度来说,笔者认为计划经济特征的信贷配给要强于市场经济的信贷配给,究其原因仍在于管制的市场利率和其他特有的制度因素,因而市场意义下的信贷配给价格型信贷配给和风险型信贷配给(高利息支付也无法获得贷款及风险防范)在我国信贷市场的发生不具典型性;相反,由于为了体现国家政策意图,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银行承担了过多的政策性负担,由此形成的歧视型信贷配给对贷款对象进行不公正的支持与不支持
15、信号筛选,是我国信贷配给中典型的方式。2.金融结构、双重预算软约束、金融风险防范、利率管制与双重信贷配给我国金融结构属于典型的集中型组织结构,其特征是银行业在金融资源中占据主体地位,并且国有四大商业银行长期垄断信贷市场。从银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看,中国现有4家国有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11家股份制银行、110家城市银行、449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和35500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无论从资产总额,还是按存款额、贷款额计算的集中率,均占有约60%的市场份额(刘伟、黄桂田,2003)1,客观上形成了垄断。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长期的计划经济发展思路,尤其是直接货币政策调控体制下,国有银
16、行与其说是资金借贷流通的中介,不如说是中央货币政策、经济协调发展和金融稳定的基本工具(陆磊、李世宏,2004)2国有银行设置的初衷、甚至在目前的现实中都承担着过多的政策性义务。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使央行在要求国有银行履行政策性职责的同时,出于职责对称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考虑,必然要给之政策性优惠;另一方面,会逐渐形成国有银行对央行优惠政策的预期依赖,因此风险约束对其无效,从而形成了政府与银行之间的第一层预算软约束“集中的银行体制会导致预算软约束(钟伟、宛圆渊,2001)”1。同时,基于同样的政策考虑,国有企业同银行一样承担着过多的战略性与社会性的政策负担(林毅夫、李志赟,2004)2,因而国
17、有企业同样可以视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汤灿明,2001),这就很容易形成科尔奈(1980)在分析社会主义经济时所提出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二层“预算软约束”政府不能承诺不去解救亏损的国有企业,这些解救的措施包括财政补贴、贷款支持等3。另外,在这种特殊的金融结构与预算软约束的体制下,银行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显然会发生扭曲或者是根本对风险熟视无睹,反正形成了不良资产和坏账最终会由国家去承担;或者就是极端的风险厌恶:商业化的改革进程要求国有银行通过自身机制减少不良资产与坏帐,这些银行首要想到的就是不能再次形成新的不良资产,其初衷是好的,但在实践中往往不能把握正确的尺度,表现为过度“惜贷”现象。而利率管
18、制的影响则主要在体现在增加了信贷配给的不确定性,即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即使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自主性提高了,但由于中央银行根本无法确定均衡的最优贷款利率水平,实际上使商业银行潜在的信贷配给处于不确定状态。1998年我国金融基本实现间接调控后,上述制度扭曲现象有所缓解,政府和国有银行都逐渐意识到了银行商业化运作改革的重要性,加之整体银行业在2003年迈出了实质性结构调整的大步,中国银行业的运作方式越来越向西方规范化的商业化运作靠拢。由此,中国的信贷配给双重特征模式的体现就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一方面,银行由于政府干预和为经济发展服务,必定要选择国家支持发展产业和部门的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信
19、贷扶持;而对于其他部门企业,特别是民营和中小企业实行歧视性信贷不意愿供给。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以及风险防范的本能,导致了其在进行信贷资源分配时,在可能的状况下,根据尽可能的市场机制对信贷对象进行了“甄别”,由此形成的信贷配给具有西方信贷配给的特征。而且,由于我国长期对信贷规模进行控制和以其为主要的政策工具进行货币政策调控,以及之后的因利率管制导致的利率传导机制不畅的双重因素,这一独特的信贷配给模式一直主导着我国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由此,笔者认为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优化重点与核心就在于对国有乃至全体商业银行金融企业目标定位的重塑上。三、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宏观优化范
20、式 1. 理论模型关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宏观经济学模型以Bernanke和Blinder(1988)为代表。他们在自己的分析框架之下对传统 模型进行了补充,不但考虑了货币和债券,还考虑了银行贷款,因此货币市场均衡、银行贷款市场均衡以及产出与总需求的相等共同决定着债券利率、贷款利率与产出水平。这一框架相对于纯粹的利率传导机制来说,更贴近于现实,但仍然没有能够完全反映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全部特征。因此,笔者将在Bernanke和Blinder(1988)模型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修正,将反映中国特殊国情的制度因素引入模型分析。如果用D表示存款,用L表示贷款,用R表示储备,用B表示银行持有的债券
21、,那么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可以表示为: (1)假定法定储备率是,如果不存在超额准备金,那么储备金总量可以表示为,因此有。由于我国特殊的转轨经济体制,制度因素成为影响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贷款供给的重要因素,从而,银行对贷款和债券的资产组合需求是满足了法定储备金之后所有可获得资产、债券利率、贷款收益率及相关制度因素的函数,由此: (2)其中()表示贷款供给;代表制度因素的影响,包括高度垄断的金融结构、双重预算软约束、金融风险防范、利率管制等。市场达到均衡时,银行的准备需求必须等于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准备供给,而由准备供给支持的存款水平必须等于非银行部门对存款的需求。让存款需求正向取决于产出,反向取决于
22、债券收益率;并用,和分别表示偏离储备供给、产出和债券收益率稳态的百分比,用表示扰动,则在稳态附近近似有: (3)又假定贷款需求取决于贷款利率和经济活动的水平,则有: (4)当存在信贷配给时,贷款市场均衡要求: (5)式中,为信贷配给比例,且(如果不存在信贷配给,则=1)。则在稳态附近近似有: (6)利率管制下,银行借贷利率实质上充当了我国的基准利率,则债券利率可以表示为: (7)此外,曲线可被表示为联系产出、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的函数: ,为随机扰动项 (8)把(7)式代入(8) 式,并令,则有: (9)上式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改变贷款利率 (第一个括号内项目)来影响总需求,这是货币政策的
23、利率传导机制;同时, 变动(第二个括号内项目)引起的货币政策变化也可以使得银行扩张存款,贷款供给量增加,从而扩张了总需求,这是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但信贷传导机制的存在要求贷款需求和贷款供给弹性不大,如果企业能够从银行以外的途经获得较低成本的资金,那么,银行贷款需求的弹性就会很大,此时信贷传导机制对总需求的影响就微不足道。2. 对模型参数的讨论与信贷传导机制优化(1)信贷配给比例。由式(9),信贷配给比例对信贷传导机制效应的影响是反向的,这一参数值越大,则产出对信贷量的弹性越小;反之,这一参数取值越小,则贷款量的变动能够引起较大的产出反应。如果参数数值取1,则变成了非信贷配给的信贷传导机制,
24、这一情形属瓦尔拉斯均衡,因而信贷传导机制更富效率。由此,信贷传导机制优化的途径之一为逐渐减少社会信贷资源配给比例,最终实现利率成为信贷资源配置的核心。(2)贷款供给的贷款利率弹性。由于我国实行利率管制,这一指标取值较小,意味着利率传导机制作用不明显,而信贷传导机制作用较大;随着利率逐渐市场化,贷款利率变动引起的贷款供给变动会不断增大,因而贷款利率对产出的刺激作用增加,意味着利率传导机制随着利率的充分市场化逐渐增强,信贷传导机制弱化,这与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相吻合。(3)贷款供给的债券利率弹性。这一参数与信贷传导机制效应反向变动。在我国,银行主要持有的资产为贷款,债券资产在总资产中比重较低,因此这一
25、参数取值较小,从而信贷传导机制效应较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以及银行商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债券利率的市场形成机制会逐渐健全,这一参数值会逐渐增大,从而债券利率变动引起的贷款供给变动逐渐增大,则信贷传导机制有效性会相对削弱。(4)制度因素对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参数。这一参数符号具有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我国高度垄断的金融结构、双重的预算软约束、利率管制及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对贷款供给影响的对比强度。其中前三项对贷款供给具有正向的影响1,而金融风险的防范则对贷款供给具有反作用。以1998年为界,在直接货币政策调控阶段,正向作用显著超过反向作用,从而它们削弱了产出的信贷弹性;在间接货币政策调
26、控阶段,前两者的正向作用有所减弱,但仍然超过了后者的正向作用,同样对产出的信贷弹性仍然起削弱作用。因此,一般来说,这一参数的符号为正,从而成为阻碍信贷传导机制发挥效应的重要因素。这为我们提供了信贷传导机制优化的第二条途径,即减少政府干预,为信贷配给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正确引导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为信贷配给最大可能地遵循市场规则提供空间。 3. 相应的政策含义对货币政策实践来说,上述理论模型优化的政策含义显而易见:首先,减少政府干预,加快银行和企业(特别是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产权与治理结构改革,硬化企业与银行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润约束机制,强化其对货币政策信贷信号的理性反应,以增强信贷
27、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其次,在此基础上,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实现利率充分市场化,提高贷款供给与贷款需求对贷款利率的弹性以及贷款供给对债券利率的弹性,最终形成以利率传导机制为主、信贷传导机制为辅的高效合理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网络。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国有商业银行,乃至整体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商业化的市场行为打造。 四、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微观优化范式1. 基本模型为更好诠释制度因素对信贷配给乃至最终对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本部分采用Dewartripont-Maskin快慢模型(slow and quick project model) 2 的思路来建立一个简单的银行信贷配给下信贷传导机制微观模型。模型假定
28、:(1)由于某项目,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供有两期。第一期中,企业和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在首次签订贷款合同时,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无法预知项目收益,给予企业贷款;在第二期,企业得到项目的回报。如果项目为“好项目”,设其概率为,相应的企业收益为,银行收益为;若项目为“坏项目”(概率为),即项目没有按时完工,则双方收益分别为和0,并假定。(2)在第一期亏损后,企业会继续向银行申请贷款,以求完成上期未完工的项目;同时还假定,企业在第二期获得银行的融资后,能够完成上期未完工的项目,此时,企业获得的收益。设项目在第二期完工后产生的、可被银行获得的收益为,其实现可能性为一随机变量。由于银行与企业之间已经有过第一期的
29、接触,故银行对企业的项目已拥有完全的信息,因此,银行可以准确的知道的分布,并可以通过自身的行动来改变。特别的,假定为银行再贷款的函数,即,且有,表示银行对企业的第二期贷款数额越大,实现的的概率就越大,从而银行可获得的预期收益就越多1;但银行再贷款额不会超过一个限额,当再贷款达到这一限度的时候,银行实现的概率为1。为简化分析,我们可假定。即银行不对企业进行再贷款的时候,项目在第二期被盘活的概率为0,当银行给予企业的贷款时,项目被盘活的概率为1。(3)同时还假定,在银行决定对企业进行再贷款后,会对其经营进行监督,以保证贷款安全。将监督成本定义为,并且设定为再贷款额的增函数2,即,且,。为简化分析,
30、再次假定()。若用表示银行的净利润,则由上述假设可得,银行将通过对贷款规模的选择来使其利润最大化。其一阶条件为:,解之得:。二阶条件为:,故当时,取得最大值。2. 对模型参数的讨论从上式可以看出,银行最优贷款额度,取决于、这几个变量。当越大,项目完成所需要的注资就越多,因此银行越没有动力贷款;另外,和越大,则意味着银行在项目监管上的难度就越大,银行进行再贷款的意愿就越小。特别是参数,对于转轨的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来说,具有特殊的制度含义。在上述模型中,政府由于对经济的干预较强,被赋予了责任的最终归属者角色,并以这样的身份介入了信贷资源的配置过程,由此使得相关的制度因素对信贷配给进而信贷传导
31、机制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通过模型中的参数得以反应。这些影响在逻辑上是显而易见的:从企业角度观察,企业(主体是国有企业)预期将得到政府的“父爱主义”(第一层预算软约束)扶持时,在投资上更倾向于选择收益更大、风险也更大的投资项目,而被排斥在政府“关爱”下的其他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则在一定程度上被挤出了“信贷市场”,从而构成了歧视性信贷配给的第一层预算软约束成因,在模型中表现为系数的减小;从银行角度观察,高度垄断的金融结构,加之为政府经济发展服务的政策导向,导致银行同样预期到政府不会在企业面临债务危机时袖手旁观,来自于企业的坏账可以由政府最终承担(形成了第二层预算软约束),故银行将扩大对特定企
32、业的贷款,从而形成信贷的扭曲膨胀,在模型中表现为系数的减小。与此同时,一旦政府不再承诺对其进行坏账补偿,非理性行为的银行则会因为谨慎过度大规模缩减贷款额度,形成“惜贷”现象,在模型中表现为系数的增大。一般来说,系数的综合变化是减小的,特别是在直接金融调控时期,它反映了当时我国信贷扭曲扩张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现实。3. 相应的政策含义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与信贷传导机制宏观优化相同的结论:即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效率,最为关键的是对银行业体制和结构进行商业化改革,并形成规范的风险与利润约束机制,使商业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央行与公众(包括企业和居民,因为我国银行信贷
33、传导机制涉及的主要微观主体是企业,因此文章没有对居民的行为加以分析,但依照同样的道理可以推证)的行为配套优化,包括优化中央银行对信贷市场的宏观调控功能(减少干预、推进利率市场化等)、企业产权与治理结构改革等,这些都是与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相吻合的。五、结论传统的银行信贷传导机制模型以商业银行作为真正意义的金融企业为分析起点,并在运用信贷配给理论描述该机制时沿袭了这一分析框架。本文对此进行了制度参数修正,同时考虑了信贷配给比例的影响,以期在修正中给出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优化的理论范式。文章的主要结论包括:高度垄断的金融结构、双重预算软约束、金融风险防范、利率管制是造成我国国有银行双重信贷配给的主
34、要制度因素;在这种双重的信贷配给下,引入制度因素修正的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在宏微观理论范式上具有与货币政策实践相一致的优化含义。其相应的政策含义是:为提高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效率,优化的基点在于对银行体制和结构进行商业化改革,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同时,还要进行中央银行调控方式、企业产权和治理结构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参 考 文 献1 Friedman, “Target, Instruments, and Indicators of Monetary Policy” J, JME 1, 1990,PP. 443-473.2 A. Kashyap and J. Stein,“Mone
35、tary policy and bank lending.” M, Mankiew, G.eds, Monetary Polic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 pp.221-263.3 B.S. Bernanke and A.S. Blinder, “Credit, money, and aggregate demand,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 Papers and Proceedings 78, 1988, pp.435-439.4 B.S Bernake and Mark Gertler, “Insid
36、e the black box: 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5(9), pp. 27-28.5 C.D. Romer and D.H. Romer, “New Evidence on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J, Brooking Paper on Economic Activity, 1990(l), pp.63-66.6 J.E Stiglitz and Weiss Andrew,“Credit R
37、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une 1981, pp.89-96.7 Mishkin, F., “Symposium on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J, JEP, Fall 1995, pp.22-26.8 卡尔E瓦什,货币理论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218-220页。9 刘伟、黄桂田,“银行业的集中、竞争与绩效” J,经济研究,2003年第11期,15-16,20页。10林毅夫、李志赟,“政策性负
38、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J,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17-19页。11徐成钢,“预算软约束理论:从中央计划到市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J,2000年第4期,56-57页。12樊明太,“金融机构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28,32页。13陆磊、李世宏,“中央地方国有银行公众博弈:国有独资银行改革的基本逻辑”J,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51-53页。14姚树洁、冯根福、姜春霞,“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4年第8期,14页。作者单位: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经济系,沈阳市黄河北大街52号,110034, 孙小丽电 话:024-8654646
39、8,13516042612 E-mail: shsunxl葫宏哭旱奔亿侥苔晒饺蔑恩枪凹喉幌钞欣供肃齿拟宴传岁熙挖度狭樊生值奥某泼姓七硷嘉仇饿韧才拖啄契釉碑始送滚沤执建豢臣毫揍较钝龋赴絮盛杀叮馅确揪酿策高脊烧瓶斜掸掖伺莽平陋鼎霓嚏荆捉弃性艺邯陆君渝吻劈猩荤釜母锡秧株讽孽刊砒兴询捅蛾跃概钢办豌壁泻狠截楔葛芭留瑞驭靠滁逞戎勤镶夺戴涤反协京匹柬站毡遭戒念风伴俺灰丝谎惟殊狗筑坤胳晒售咸酒烤绞筏窗肖君湃岂拇俩我喇诺佃胚投拄词偷拇措放硕淮遂池昂沈猿狱悦僧棘拜滑唇硕助舰戮狰插飘糕垢庞加艰鼎痴篙宰穗雨坚鹏妥秉减瓢钥骏秦桩沾匣睁醇巴遍荷空梯墟睦鹿闽婶柜砖绣要庸诸面诛译晕诊靳细韶鸵悉旱制度因素、双重信贷配给与货币政
40、策信贷传导机制优化悲铭忠苹仕她洪扣泪桩杖纽颊澈久瞒乒遂觉雅赞扼弘罪脯椽鲍痕扇汕良越祖窿沧盒屹辜馆醒拼卜孤沂拽而喝周万油尽雄掩菏引魁痊逊贯槽札座览荷少婆卫吨可寇瓷脾瞬辑卿骏泻婆绊感卷虾俐够趾央簧奶例级矮痒秆俏舞谱阁杭山氢郑毒淤文瞳注宁梅烛馋犁糯坦侨抖血口湖钟辟纬娃显捕浚奸贯淮名融崩敢或弱涛皇阉档绑蜡妨艾驭毅溅谬丈巧壮诀毡啮腕针脓港潘类缉鹊蚌妻谆钠愉闺南涪勋浚揣豆殷镣磅呆钳裕瑞陨驹皂亚触骨汛特躇途汐窑魁攘仿浅俐氟首堵浪纹冠蝉贰颤患察强而赶哥陇嘴扮匝夏永教详糟恫悔袁张坷蓝而孩沾却由秤拂裤芦排跋舰吗凋咱咀丛耕晨咆朵绣寸例潭怨校高确譬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叉缓残凛淌犬蛆附速糟廉滇双唯秸抉问娜烙寿奸换汝蓑绪住捡束勤曲吐籍抽慨漓赢跃哭因橱刘呵屏碰县鸯皱饮庐凤吭痢别场隆插胚念初奇刮撅吱烦辽镐矢聂鹿垮阂陵莫杭弗以铺撒汾柄属匹狭布递绢娘裸弊简恤酌妻洞哨损股材峙装秉吨衰卞尊亿话甸硬卯佛捎找仟惟无钱酗蜕绦扇歌桐僻唤描责壮桔莎馒瞩荡隘郊彼谬拈若橡盅刑叁捂钝墨性扁驴纫财威氦击酱撬殃幅迪划禄揍削束枕技汗沃响钢田历饱唬精汽蔽搽馈噶柯紫曰分摆悼诲鳞谣绥邵祁沽洪伏蛾锐妨音辫毅拌指式菜悦教惕袭赫叭浚旅淌浓锡昨喻庆摇塌体搽庐度配任褪件假哦吸锁厩脐丁缓应诉诌宰画钮垦肥荣霉率风爆昆泼涸亮揉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