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国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研究院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定(GDY122004)200511实施北京国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研究院 制定目 录第一部分 总则 11 报告的构成 12 报告封面 13 报告编写要求 14 报告的格式 24.1层次的划分与编号 24.2表格的规定 34.3图的规定 54.4公式的规定 5第二部分 报告编制规定 61 综合说明 91.1 项目批复及调整情况 91.2 项目基本情况 92 项目概况 102.1 县(市)简况 102.2 项目区基本情况 103 规划设计原则、依据、任务 133.1 规划原则 133.2 规划设计依据 133.3规划设计任务 144 项
2、目规划 144.1 可研报告的主要结论 144.2 规划设计标准 144.3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54.4 项目规划方案 165 工程设计 175.1 土地平整工程 175.2 灌排工程 195.3 道路工程 205.4 电力工程 205.5 其他工程 215.6 典型田块设计 225.7 工程量汇总 236 施工组织设计 246.1 施工条件 246.2 施工布置和方法 246.3 质量管理 296.4 施工进度 297 投资预算 298 效益分析 308.1 社会效益 308.2 生态效益 318.3 经济效益 319 实施措施 319.1 实施机构 319.2 管理制度 3110 权属调
3、整与工程管理 3110.1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110.2 工程管理 3411 附件 37第一部分 总则为提高技术报告编制质量,统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编写要求,制定本规定。其它报告可参照此执行。1 报告的构成 报告的构成和编制依次为:封面扉页(为各级工程技术人员签署页)目录(正文和附图目录)报告正文附录(应包括附表、附件和附图)在技术报告正文最后面可以加结论/补充说明和引用文献名称。设计报告扉页之后、报告目录之前可放置工程区位图。2 报告封面报告封面上方应有完整项目名称,其下为报告标题,左上方注明资质证书的行业、资质等级和证书编号(暂无);下方应有院徽(暂无)、院名全称、出版年月。报
4、告封面的颜色规定如下:规划设计报告采用橙色;预算书采用橙色;设计图层采用橙色;封面颜色由院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客户有要求时可按要求的颜色办理。3 报告编写要求报告内容完整、层次分明、语言简炼、重点突出,分析和结论合理,正确表达工作意图,而且应做到语言通顺、逻辑性强、引用资料数据无误,配套图表齐全。报告书写文字使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范字,不使用被简化的繁体字、被淘汰的异体字,更不得使用自造字,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量,可以采用科学计数法。书写的标点符号占一格,并符合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计量单位名称、符号,应根据1984年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的规定,按中华
5、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SL2.12.398水利水电量和单位选用。文字后用单位名称表示,数字后面用单位符号表示,同一报告要统一。引用的资料与成果应当正确,并明确交代其来源或依据。技术报告原稿装订时,所有图表均应折叠整齐,大小与所用稿纸一致,装订部位一律位于左侧装订线处。4 报告的格式 4.1 层次的划分与编号层次分为章、节、条、项和小项等5个层次。章、节、条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一律左起顶格书写,层次之间在数字右下角加圆点,如第1章,第2节,第3条,应写成1.2.3。项用带半括号的英文小写字母书写如a),b),c。小项用半括号的阿拉伯数字书写如1)、2)、3)。项和小项在页面左边空2个字格
6、书写,各层次标题应在编号后一个字格书写。章采用三号黑体字,节采用小三号黑体,条采用四号黑体,项、小项及正文采用小四号仿宋体,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表中文字见4.2节规定。章、节、条有标题,标题后面不应该有标点符号,并单独成一行,与正文分开,项根据情况可设或不设标题,但在同一章中必须统一设或统一不设标题。章的编号应在同一文件内自始自终连续排列,节的编号应在所属章内连续排列,其余类同。章和节下面不允许直接设项和小项,如遇到并列的语句时,可采用破折号加以区别,破折号左起空2个字格书写。自然段是章、节、条中不编号的层次,第1行在页面左边空2个字格开始书写,换行后顶格书写。4.2表
7、格的规定4.2.1编号与表名表格应有编号和表名,在编号前面加一个“表”字,如表1.2.3和表.表格边框用粗实线封闭.编号写在上部左顶线端,表名书写在表格上方居中位置,表的编号可按条号(或节号)的格式编排,当条中有多个表时,可在条号后加表的顺序号,如1.2.3条有两个表,其表编号为表1.2.31,表1.2.32.当表格须跨两页及以上时,应在每页重复表的编号和表名,并在续表的编号前加”续表”二字,如续表1.2.3。4.2.2表格中的计量单位表格栏中使用的计量单位,带有横线时,计量单位不加括号;未带横线时,计量单位加圆括号。如示例1。示例1:软化系数 弹性模量 泊桑比 GPa 或软化系数 弹性模量(
8、Gpa) 泊桑比当所有的单位都相同时,则应在表的右上角注明单位。如示例2。示例2: 单位:mm类型 长度 内直径 外直径A 150 30 504.2.3表的注释表的注释书写在表格底线下左起顶格。写上“注”字后加冒号“:”,再写上序号、和注释文字,每条注应另起行,编号对齐,除末条结束后加名号 “。”外,其余各条结束后,可视情况加分号“;”或句号。当同一条注释内容较长时应另行书写,移行时,与开始书写文字的位置齐平。4.2.4表中的说明表中文字说明,每句后面加标点符号,但最后一句不加句号。4.2.5表中文字的规定表中文字采用五号仿宋体,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如果表格大小与页面不
9、符,可调整表中文字字号,但不应大于正文文字。4.2.6其他规定表头和表中各栏不允许出现斜“/”,某些栏无内容填写时用短横线“”表示,不允许打斜线或空白。正确X Y a b cA 10 不正确Y a b cA / 10 表中相邻参数(竖向计量单位)的数字或文字内容相同时,不得使用“同上”“同左”或“”的文字和符号,而应逐个填写或以通栏表示,通栏表示方法如下:表2.1.42 表项目 a b c d mm PaB 150 200 50 25C 200 60 254.3图的规定条文中的图应有编号和图名,其编号按条号前面加“图”字,图名后面也要加一个“图”字,编号和图名位于图的下方居中,当其中有多个图时
10、,其图编号为图1.2.31图、图1.2.32图.。4.4公式的规定条文中的公式应按条号(或节号)编号,并加圆括号,书写在每条公式右侧。公式中的“式中”左起顶格书写,接着加冒号“:”,空一个字以后,按写符号的注释,符号与注释之间加破折号“”,破折号占2个字的位置,每个符号的注释内容较多需要回行时,文字在破折号后面对齐。第二部分 报告编制规定省县乡土地项目规划设计报告说明:封面小标题采用二号华文新魏字体,大标题采用小初黑体并加粗,落款单位要写全称,采用三号华文新魏字体,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北京国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8月项目承担单位 : 负责人 : 联系方式 :
11、 规划设计单位 : 项目负责人 : 联系方式 : 说明:单位要写全称,联系方式包括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邮政编码。批 准 : 审 定 : 审 查 : 校 核 : 编 写 : 工作人员 : 说明:批准栏为院长签字,审定栏为总工签字,审查栏为总工办审查人员签字,校核、编写及工作人员为该项目分工参加人员。1 综合说明此节内容是对报告的综述与摘要,应包括项目批复及调整情况,项目性质、类型、范围及规模,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投资预算及建设期等内容。1.1 项目批复及调整情况从项目的规模、范围、新增耕地等基本指标方面介绍项目的批复及规划设计阶段的调整情况。说明:如可研阶段与规划阶段在规模、范围、地貌、现有工程
12、设施及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的安全性、合法性基本情况有所变化和调整,可在此节做详细的说明,尽可能收集省厅与地方关于此项目的请示批复文件。不包括规划方案的调整变化(在4.3.1节叙述)。1.2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性质、类型项目规模及范围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投资预算及分年度投资计划建设期及工程进度安排实施结构2 项目概况2.1 县(市)简况简述项目所在地县(市)的地理区位、地貌类型、自然、社会、经济状况等。说明:此部分内容为项目区所在县(市)情况简介,主要介绍其地理位置、社会经济情况及土地利用状况,其它方面无需赘述。2.2 项目区基本情况2.2.1 位置与范围叙述项目区所在的地理位置、四至范围(经纬度坐标
13、)等,介绍项目区所涉及乡(镇)以及行政村、自然村。说明:本节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项目区较规则可介绍四至边界,落实项目区的经纬度范围,并叙述项目区所涉及的乡(镇)村。2.2.2 自然条件a) 气象叙述项目区所在地的气象概况,包括降雨、气温、湿度、冻深、无霜期、蒸发、日照时间、积温等。说明:本节内容要详实,要详细的介绍项目区的气象条件。降雨一般为多年平均值,能收集到资料时可介绍不同保证率下降雨及暴雨资料,气温包括最高、最低、多年平均值,要收集最大冻深资料。b) 水文叙述项目区内的河流水文情况,包括流域面积、径流量、洪水、泥沙等,以及地下水、水质、潮汐等。说明: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项目区涉
14、及或所在流域的水文情况,要有详细的叙述,不同频率年河流流量、水位(项目区)变化情况,水文地质情况在此节一并介绍,工程地质单列一节。c) 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叙述项目区的地形地貌,输(排)水线路及主要建筑物的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说明塘坝、水窖、渡槽、倒虹吸、涵闸和桥梁等布置地段的工程主要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d) 土壤叙述项目区土壤的组成、结构、分布、给水度、物理化学性质(包括矿化度、PH值等)等;盐碱土的性质、分布和现状;进行土壤分区,结合土壤改良措施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说明:土壤资料的收集是为土地利用规划及灌排工程服务的,应尽量收集项目区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
15、土壤质地和土层剖面要调查清楚。e) 自然灾害叙述项目所在地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风、霜、雨、雪、冻、涝、碱、渍等不利因素。说明:应结合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和规划方案所重点解决的问题叙述项目区存在的自然灾害。f) 地质灾害叙述项目所在地的地震等级、主要地质灾害等,说明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冻土等特殊土的分布和性质;查明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和对项目区的影响。说明:此节为有地质危害的地区而列,如果项目区处在有上述地质危害的范围内或受其影响,应有详实的资料分析。2.2.3 社会经济条件叙述项目区所涉及乡(镇)以及行政村近年来的农业生产条件、劳动力状况、主要经济收入、人均纯收入、人均耕地等。2.
16、2.4 农作物种植情况叙述项目区内或周边地区的作物种植情况,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分析项目区适宜的作物种植,确定复种指数。说明:此节内容对土地利用规划及水资源分析有直接的影响,应重点分析项目区内的种植结构,调查分析当地复种指数。2.2.5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a) 交通设施叙述项目区内部以及对外的交通状况,道路等级和利用情况。说明:此节内容应分为两部分介绍,一是项目区周边交通状况,着重介绍项目区的地理位置和周边与通往项目区交通状况;二是项目区内的交通状况,着重介绍区内交通系统的缺陷及目前可利用的道路体系。b) 水利设施叙述项目区内部以及为项目区服务的水利设施现状、工程等别和主要参数指标,如可供水
17、量、特征水位、保证率等。说明:本节内容要重点叙述,与工程规划方案和水资源分析紧密相关。有关河流及地下水的情况在2.2.2有介绍,此处应重点介绍区内的水利设施及为项目区服务的水利设施,应对现状水利设施的运行状况及工程等别和主要参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坑塘水库等应调查库容、特征水位等,泵站要调查装机功率、设计流量、控制面积等。c) 电力设施叙述项目区内部以及为项目区服务的电力设施状况,包括电压等级、变压器和现有容量、可供容量等。说明:电力工程在一般的土地整理项目中不占主要方面,但对于需要动力的工程建设项目来说是必需的,输配电线路架设也需要谨慎。这就需要调查清楚项目区的电力设施现状,主要是针对拟建需电
18、工程(泵站、机井等)供需情况进行前期调查分析,重点调查现有容量和可供项目利用的容量,以及在容量不足的情况下新建变电站的选址和地方电力部门对用户的要求。d) 其他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如水土保持、防护林、土壤改良等。说明:此节内容是针对一般项目在前述几节叙述不清或需要补充叙述的情况而列,重点在水土保持和农田防护方面的基础设施情况。2.2.6 土地利用现状(权属、类型、面积、问题)根据项目区内各行政村的权属界线和图斑图,按标准地类分村分级统计各类土地现状面积,按三级地类统计,列表说明,注明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日期,并提出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说明:分析清楚土地利用现状是规划的前提,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统计
19、出项目区的现状各地类面积,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现状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可从两个方面叙述,一是从土壤等自然条件限制方面提出,二是从工程措施方面提出(如灌排工程不配套等),要结合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任务。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日期不应早于上一年度变更日期。3 规划设计原则、依据、任务3.1 规划原则简要叙述土地利用和工程规划总的布置原则和指导思想,从土地利用方向、工程规划布局、规划标准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要体现节约工程造价、符合实际情况、运行管理经济方便的思想。说明:本节内容应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即要有普遍适用的原则,也要结合具体项目特点,提出进行规划的具体指导思想和原则,可以从上述三个方面去统筹考虑。3.2
20、 规划设计依据分类叙述项目规划设计依据,包括:法律法规、土地整理相关政策;行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有关规划和设计资料。说明:进行项目规划设计的依据首先应该是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遵循一定的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结合有关部门规划和各种技术资料进行的。应该将所遵循或依据的各种依据列出,避免罗列不相关的内容,所采用的技术资料要详细叙述,注明编制单位、时间等(要注明灌溉制度、暴雨资料、水文地质等关键资料来源)。3.3规划设计任务说明本项目的规划任务,主要包括: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方向、布局等;制定项目的建设目标;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细化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工程项目;编制项目投资预
21、算;进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评价;提出项目实施管理方案;制定施工组织方案等。说明:如上7条为一般项目的规划设计任务,可根据各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增减内容。4 项目规划4.1 可研报告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 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区涉及的乡村、所有权、项目区地貌类型、土地变更日期等。b) 土地利用规划。可研报告中对土地适宜性评价、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水土资源分析等方面的主要结论。c) 工程规划方案。指出项目可研中主要工程的设计标准、水源利用、灌排方式等规划方案的采用形式。说明:本节内容主要是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有衔接,可简明扼要的说明可研阶段的结论。4.2 规划设计标准按照土地整理的相关标准
22、,分别确定田块、灌溉与排水、道路、防护工程等规划设计标准,并说明选定标准与地方相关标准的符合性。说明:标准是进行规划设计工作首先要确定的准则,依此开展下一步分工作,按照目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工程分类及工程形式,可从田块规模、灌溉排水标准、道路等级及路面材料、建筑物级别等几方面叙述,并且应以具体的数据准确描述。可参考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4.3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说明:如果采用作物灌溉制度的方法进行需水量计算,则降雨不能作为独立的水源参与分析,如采用作物全生育期需水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则应分析相应频率降雨。4.3.1 灌溉水源分析对项目区可利用水源(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水)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可供利
23、用的灌溉水源,据此作为可供水量的计算依据。说明:根据1.3.2和 1.3.5节基本情况介绍,结合项目区的特点及规划方案,对区内外可利用水源进行分析,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可供利用的水源,并对其做进一步的分析,确定可利用程度。4.3.2 灌溉方式分析根据项目区现有基础设施,结合灌溉水源分析,确定灌水方式和工程措施,并制定设计保证率情况下的灌溉制度。说明:在灌溉水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条件,确定合适的灌溉方式。依据2.4节制定的灌溉标准,制定作物的灌溉制度。灌溉制度不能采用经验灌溉制度,应根据当地水利、农业部门分析制定的各设计保证率情况的灌溉制度。灌溉制度要包括灌溉时间、次数、灌水定额等要素,
24、以便在水资源分析中确定各时段的用水量。4.3.3 需水量计算按照确定的灌溉设计保证率,计算项目区内的农业用水以及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水量。说明:需水量计算有两种方法,相应的可供水量计算也要与之衔接。一种是单纯计算作物灌溉需水量,根据规划后的耕地面积及作物种植结构、复种指数(4.4.2节详述)计算灌溉需水量。二是计算项目区的全部需水量,包括工业和生活用水,这需要首先确定工业、生活用水定额。4.3.4 可供水量计算计算项目区灌溉水源可供水量,可供利用的水量必须和工程措施对应,项目区未利用水源不参与可供水量的计算。说明:相应的可供水量计算也分为两种,采用与上述相同的灌溉保证率。对应需水量的第一种计算方
25、法,可供水量计算应只计算可供灌溉的部分水量(如部分项目区地下水即要供给灌溉,也要满足生活、工业用水)。而对应需水量的第二种计算方法,可供水量分析就要计算全部可供利用的水量。对于开采地下水的情况,要以设计保证率年份可开采量为限。4.3.5 水土平衡分析根据需水量和可供水量计算,分析项目区内水资源供需能力,并提出解决办法。说明:如果项目区在选定的灌溉保证率条件下水资源不足,要提出解决办法,但如果是采取降低灌溉保证率的方法,则应对新选定的灌溉保证率条件下的供需情况重新分析。如果是增加灌溉水源(如新建塘坝、水窖等)则需要根据规划的工程蓄水情况进行分析。4.4 项目规划方案4.4.1 方案比选结合当地土
26、地利用规划、水利规划、农业区划、交通、电力规划对项目的要求和影响,介绍各种规划方案的选择过程,如土地利用、土地平整、灌溉水源、灌溉方式、排水方式等,提出各比选方案的量化指标,综合分析比较,确定采用方案。说明:此节内容为规划章着重叙述的部分,包括两个方面分内容,一是针对与可研确定的方案有出入的部分详细解释原因。二是针对具体单项工程的不同方案的比选过程。4.4.2 土地利用布局在保证新增耕地的前提下,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提出土地整理后的土地利用方向和布局,计算各类用地面积,地类统计按新标准到三级地类,并列表说明。说明:此节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土地适宜性评价,该项内容
27、要结合具体项目情况而定,涉及大面积未利用地开发、水毁地等复垦需要进行评价来决定土地利用方向、二是土地利用布局,当然这要在一定的分析基础上,要结合前述的自然条件和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三是规划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布局要叙述详细,并应有相应的面积和准确位置,和规划图相对应。规划后土地利用结构要有详表,并做整理前后对比表,辅以文字说明。为弥补报告中无新增耕地潜力分析章节,可在此结合土地利用布局及规划后用地结构做简要的分析。4.4.3 工程布局介绍田块、灌排水工程、道路、农田防护等工程的主要布局,指出哪些是新建的、哪些是利用原有的,数量是多少,最好列表说明。说明:此节内容是规划方案的重点,可以从两
28、个方面叙述。一是总体布局,即主体工程布置。二是分单项工程叙述,要有详细的数据说明。4.4.4 拆迁补偿工程对项目涉及到的拆迁任务,明确那些为项目管理规定的,哪些拆迁是不补偿的,并提出拆迁、平坟等工程建设内容。对于涉及青苗补偿的项目,要提出青苗补偿的依据、标准和方案。说明:此节为有拆迁工程项目而设,无此工程内容可不写此节。青苗补偿方案要和施工方案相结合。5 工程设计5.1 土地平整工程5.1.1 土地平整布局确定田块布局、规格尺寸、计算分区等,确定平整方案。说明:此节内容是土地平整工程的宏观布局方案,在结合灌排水要求的前提下,确定总体平整方案,再结合道路、防护林、机械作业等功能性要求确定田块的大
29、小,应该给出一个范围,因为固定的田块尺寸是不能满足整个项目区的要求的,如果项目区的地形比较复杂,应根据各种类型的地形条件确定不同的田块规模。5.1.2 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按照选定的土地平整方案,计算土地平整工程量,列表说明。说明:在确定了各种平整分区后,在根据各分区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土方计算方法。应该对各分区、各土方计算方法进行说明,各方法所适用的地形条件、所代表的面积及土方计算过程及结果均应加以说明。土方计算可以用表格的方式表述。讨论:关于设计高程点的标注问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如果是比较平坦的地区,田块规格适中,可以设计为一个设计高程;如果地形虽较平坦但有一定坡度,每个田块(道路、末级渠
30、道分隔)设计一个高程就不可行了;丘陵地区每个田块(同前)都标注一个设计高程就是错误的。参考:关于荒草地开发、裸岩石砾地整治及复垦土地的治理覆土厚度问题,还没有相关的规范及规定,可以从土地利用方向考虑,下表为一般植物生长最小土层厚度,可作为参考,具体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表5.11 植物生长需要的最小土层厚度植物种类 植物生长需要的最小土层厚度(m)草坪植物 0.15草本花卉 0.3大灌木 0.6小灌木 0.45深根乔木 1.5浅根乔木 0.9地被植物 0.3注:一般农作物可归为地被作物类,但也应考虑各作物生理特性,如水稻和小麦属于浅根系作物,棉花属于深根系作物。5.1.3 田间土方调配对整理区坑塘
31、、拆迁地、废弃地和开发复垦项目,需要跨区调配土方时,最好画出土方调配图,分不同运距计算土方量,列表说明。说明:土方调配是针对需要跨区调配的土方进行的,根据土地整理项目的特点,一般客土、大规模土地平整、拆迁、大型沟道等工程需要土方调配。土方调配可以做土方调配图,或以土方调配表的形式表达。土方调配应有方量和运距两个主要因子。5.2 灌排工程5.2.1 灌溉工程设计包括输水明渠、低压管道、喷灌等工程设计,计算列表分设计流量、控制面积、规格尺寸等,并分类型统计工程量,列表说明。说明:灌溉排水系统是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泵站等首部枢纽虽属灌溉工程,但为统一安排报告内容,枢纽建筑物及渠系建筑物部分放入5.2
32、.3节叙述,但要有衔接,各有侧重(此节偏重水力计算,5.2.3偏重结构设计)。灌溉工程主要是明渠、管道和集雨工程几种形式,宜分区分项进行叙述,单项工程应有设计流量推算和结构设计两部分内容。如果需要列出公式,公式格式按编制规定执行,公式要采用灌溉排水设计规范等国家技术规范中采用或推荐的公式,参数选取要符合规范要求。集雨工程区别于一般的灌溉工程,设计应遵循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之规定,如果是部分区域采取集雨措施,则水资源平衡分析应与集雨工程的灌溉制度(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进行。改建要说明改建工程的具体工程内容,统计工程量要将新建和改建工程分别计算。5.2.2 排水工程设计包括排水沟、排水暗
33、管等工程设计,计算列表分设计流量、控制面积、规格尺寸等,并分类型统计工程量,列表说明。说明:排水工程主要是明沟、暗管及提排工程,排涝泵站同灌溉泵站于5.2.3节叙述。也包括排涝流量计算和结构设计两个方面,公式要求同上节。改建要说明改建工程的具体工程内容,统计工程量要将新建和改建工程分别计算。5.2.3 建筑物工程设计包括农桥、涵洞、进水闸、节制闸、泄水闸、渡槽、陡坡、跌水、倒虹吸、塘堰、拦水坝、水窖、蓄水池、泵站、井等工程设计,突出单体设计,并分类型统计工程量,列表说明。说明:建筑物设计项目较多,应各类型建筑物分别叙述,同一类型不同规格型号的建筑物列条或项。报告中应将各建筑物的结构尺寸及各部位
34、的建筑材料进行说明,设计程序可参照技术细则执行,各种建筑物要有建筑物数量规格统计表。改建建筑物要说明改建工程的具体工程内容,统计工程量要将新建建筑物和改建建筑物分别计算。5.3 道路工程分类型说明道路规划数量、规格尺寸和工程量,扣除原有工程数量,列表说明。说明:道路横断设计主要包括路基处理,垫层及面层做法,要介绍各部位的材料、规格。改建道路要说明改建工程的具体工程内容,统计工程量要将新建道路和改建道路分别计算。5.4 电力工程根据项目区用电设备数量、容量、分布及运行方式,进行负荷计算,配电变压器选择和设计,确定线路走向并布设输配电线路,计算汇总工程量。说明:目前土地整理项目涉及到的电力工程主要
35、设计两个方面,一是输配电线路设计,二是变电站设计,有关用电设备线路设计应包含于相应工程设计(如泵站、机井)中。输配电线路设计的关键是计算线路负荷、并选择合适的配电线路(型式和截面),变电站建设关键是根据计算的负荷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及相关配电设备。变压器容量确定可以选择常规计算方法(如需用系数法、利用系数法),有相关规范规定的按规范执行(如泵站变压器容量按泵站设计规范附录公式计算)。电力设计的部分要有线路及变压器负荷计算过程、线路截面计算选择过程,详细说明所选择的电力线路、配件的规格型号,有资料的情况下应注明设备材料的生产厂家。5.5 其他工程5.5.1 农田防护林工程选择防护林的工程类型,选取适
36、生树种,进行林带结构设计,并计算有效防护距离,结合典型田块设计,确定主副林带的间距,提出造林方案及选用苗木规格,计算汇总工程量。说明:有关农田防护工程,特别是防护林工程要和一般的绿化林区分开,农田防护林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格才能起到防护(防风沙、调节微气候)的作用,且达到一定的林网密度才能称为防护林。防护林如果能够形成网格状可以不考虑主害风向,如果单设防护林应考虑主害风向。单纯护路林和绿化林设计主要参数是适生树种选择、种植规格、苗木规格及整地方法,要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确定最适宜的植树时间。农田防护林设计不但要考虑上述要素,还要考虑林带结构形式、主副林带间距、预留作业通道等要素。株行距要考虑初始株
37、行距和保留株行距。农田防护林苗木选择要注意:a)苗木要选用优质健康的一、二级苗;b)阔叶树种应选择12年生,株高1.5m以上,主根径长30cm,地径2cm以上苗木;c)针叶树种应选择23年生容器苗或植生苗,有完整的顶芽;d)灌木苗应选择12年生苗木。e)如果采用插条造林方法,应选择一年生新条、壮条,随剪随插,条长一般为0.40.7m,地径粗12cm。5.5.2 水土保持工程淤地坝、谷坊等工程布局,淤地坝应选择坝址,确定工程标准,并进行水文计算、调洪演算和坝体、溢洪道及放水设施设计。说明:按水土保持工程分类方法,土地整理工程一般包括坡面治理、沟道治理和小型蓄水用水工程三个方面,如梯田、山坡截流沟
38、、水窖等就属于坡面治理工程,谷坊工程、各种拦沙坝、淤地坝等就属于沟道治理工程,蓄水塘坝就属于蓄水用水工程。但为了适应土地整理项目的工程分类,将本应属于水土保持工程的梯田纳入土地平整工程,截流沟、塘坝等纳入农田水利工程。其它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按水土保持工程相关规范执行。5.5.3 项目拆迁补偿明确拆迁补偿的计算范围、计算方法和数量等。5.6 典型田块设计就典型田块设计的选取原则、位置、工程配置关系进行叙述。说明:典型田块应该和典型设计有所区别,但也要保持相应的联系。典型田块指反映田间基本工程配置关系、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灌溉、排水、交通、生产)、代表所处区域的地块布置并对区域施工具有指导意义的地块单
39、元。典型田块设计不同于典型设计,包含于典型设计之中,典型设计可以有一个以上的典型田块设计,典型设计面积不低于所代表面积的5。典型田块设计要求确定末级固定沟渠及道路所控制的最小单元地块所有的工程配置关系,并确定田块内部格田(畦田)布置及灌排水的方式;典型田块图可从典型设计中选取,亦可单独绘制,要求绘图要素齐全,能清晰反映各工程配置关系,明确标注各设计参数(如畦田宽度、长度);典型田块数量按地貌及工程布置类型不同而确定,每种类型布置至少绘制一个典型田块。5.7 工程量汇总按照以上确定的分部工程量,分片区汇总项目工程量,并按照预算表格要求,提交分类工程的数量和工程量。说明:工程量汇总应遵循一定的统计
40、规则和计量方法。工程量按要求分类统计,各单项工程都有工程量统计要求(技术细则),按相应单项工程统计表格进行汇总。a) 工程量统计应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满足项目设置的最小单元要求,符合预算编制规定,按单项、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统计。b) 工程量按项目片区分片统计。c) 不同工程项目、不同类型的工程量统计在不同子目下。d) 工程量统计精度及采用单位规定如下:1) 计量单位采用国标单位;2) 以设计图纸表示的尺寸或设计图纸能读出的尺寸为准;3) 按照平面、立面、曲面、底板、翼墙、边坡等部位统计;4) 土方工程量以立方米计,统计精度保留到个位;5) 混凝土、砌石、砖砌体以立方米计,统计精
41、度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6) 道路、沟渠、管道长度以米计,统计精度保留到个位; 7) 钢筋以吨计,统计精度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8) 以面积记取的工程量以平方米计,统计精度保留到个位;9) 重量单位以吨计,统计精度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10) 以件(个、台、套、组)计算的为件(个、台、套、组);11) 设备汇总表可参照下表样式制定。表5.71 设备汇总表(示例)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潜水泵 175QJ4036/3 台 43 混流泵 500HW6 台 2 无锡水泵总厂 800HW10 台 2 PMCC电器控制设备 PMCCB21Z55 套 1 江苏亚太泵业 PMCCB21Z250 套 1
42、 端子箱 TB02 套 1 6 施工组织设计6.1 施工条件说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包括地形、气象、水文、交通、电力、施工用水等,并说明哪些条件可以利用。6.2 施工布置和方法说明施工分区位置、料场布置、大宗设备的转移途径等;说明主要工程项目(土地平整、灌排渠沟、道路、典型建筑物)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型号规格等;有条件的项目应对主要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采用方案;对施工导流项目,应制图列示工程量。说明:下面对主要工程施工方法和要求做一简要叙述,作为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6.2.1土方工程a)一般土方开挖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土方开挖工程主要有农田平整、沟渠开挖或管网明挖及建筑物基础开挖等。土方开挖工程应根据工程需要采用人工、机械或人工机械配合施工技术。如:农田平整可以采用74kw推土机推土,由人工配合机械进行平整;较大型沟渠土方开挖可采用1.0m3挖掘机,10t自卸汽车运输的方法。b)一般土方填筑根据设计提出的清基处理要求、基面处理要求及有关施工技术措施对填筑区地表进行处理,土方填筑可以采用人工、机械以及人工机械配合等施工工艺。如1.0m3挖掘机挖装,并配备10t自卸车运输,推土机平整,振动碾压实。c)梯田施工1)土坎梯田的施工土坎梯田施工包括定线、清基、修筑田坎、保留表土、修平田面五道工序。田坎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