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脑梗塞中医护理查房.ppt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052908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梗塞中医护理查房.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脑梗塞中医护理查房.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脑梗塞中医护理查房.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脑梗塞中医护理查房.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脑梗塞中医护理查房.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脑梗塞患者中医护理查房脑梗塞患者中医护理查房脑病康复科脑病康复科主讲:吴德琴主讲:吴德琴.脑梗塞概述脑梗塞概述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脑梗塞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因素之一,流行病学:脑梗塞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因素之一,全球每年约有全球每年约有460

2、万人死于脑中风(又称脑卒中),中国万人死于脑中风(又称脑卒中),中国每年死于脑中风者有每年死于脑中风者有160万之众。万之众。脑梗塞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脑血栓出血性中风脑梗塞的分类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许多病人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家族史脑脑梗梗塞塞的的主主要要病病因因栓塞性栓塞性脑梗塞梗塞非栓塞性非栓塞性脑梗塞梗塞临床床常常见类型型非梗塞非梗塞性性脑梗梗塞塞动脉硬化症高血压机械压迫动脉炎血液病非非梗梗塞塞性性脑梗梗塞塞病病因因心源性疾病非心源性疾病梗塞性梗塞性脑梗塞梗塞脑梗塞梗塞临床表床表现 多在安静休息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不少病人病,不少病人在睡眠中在睡眠中发生。表生。表现为

3、有的病人一有的病人一觉醒来,醒来,发现口眼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口水、吃东西掉西掉饭粒、粒、举不不动筷子等。筷子等。部分病人部分病人发病病前有肢体麻木感,前有肢体麻木感,言言语不清、一不清、一过性性眼前眼前发黑、黑、头晕、恶心、血心、血压波波动等。等。多数先兆症状多数先兆症状轻微,微,持持续时间短短暂,常,常被人忽被人忽视。中医认识中医认识本病中医称中风,由于发病后一般意本病中医称中风,由于发病后一般意识清楚,因此多属中风中经络。关于中风识清楚,因此多属中风中经络。关于中风的病因学说,唐宋以前多以的病因学说,唐宋以前多以“外风外风”学说学说为主,以为主,以“内虚邪中内

4、虚邪中”立论,如立论,如金匮要金匮要略略认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唐认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中医辩证中医辩证脑梗塞属脑梗塞属多属中医之多属中医之“中风中风 中经络中经络”范畴。范畴。患者多因素体脾虚痰盛,加之饮食不节,更伤中气,水湿患者多因素体脾虚痰盛,加之饮食不节,更伤中气,水湿不化,聚湿为痰,痰湿壅滞,郁而化热,痰热互结而生风,不化,聚湿为痰,痰湿壅滞,郁而化热,痰热互结而生风,流窜经络故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歪斜;痰热熏灼流窜经络

5、故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歪斜;痰热熏灼肠道,大肠燥热,传话失司,腑气不通而腹胀便秘肠道,大肠燥热,传话失司,腑气不通而腹胀便秘痰浊痰浊中阻,青阳不升,痰湿内停,气不化津,故见口黏痰多。中阻,青阳不升,痰湿内停,气不化津,故见口黏痰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热腑实之征象。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热腑实之征象。病例介绍病例介绍患者谢正家,男,患者谢正家,男,70岁,因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右侧肢体活动不利4+月月”于于2017年年2月月8日平车入院。入院症见:神情,右侧肢体活日平车入院。入院症见:神情,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右侧口角歪斜、言语不能,但能理解他人言语内动不利,右侧口角歪斜、言

6、语不能,但能理解他人言语内容,无头晕、头痛,无意识障碍、无二便失禁,入院时测容,无头晕、头痛,无意识障碍、无二便失禁,入院时测T36.5,P74次次/分,分,R19次次/分,分,BP130/90mmHg。查体:患者神志清醒,精神尚可,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查体:患者神志清醒,精神尚可,舌淡,苔薄白,脉弦细。专科情况:鼻唇沟右侧变浅,伸舌不能,无震颤,额纹正专科情况:鼻唇沟右侧变浅,伸舌不能,无震颤,额纹正常,右侧上肢肌力常,右侧上肢肌力0级,右侧霍夫曼征(级,右侧霍夫曼征(+),右下肢肌力),右下肢肌力II级,右侧巴宾斯基征(级,右侧巴宾斯基征(+),脑膜刺激征(),脑膜刺激征(-),右侧肌)

7、,右侧肌力、肌张力、腱反射均减退,左侧肌力、肌张力、腱反射力、肌张力、腱反射均减退,左侧肌力、肌张力、腱反射均正常。均正常。入院诊断入院诊断中医诊断:中医诊断:中风中风中经络中经络 气血血瘀气血血瘀西医诊断:西医诊断:1、脑梗死恢复期、脑梗死恢复期 护理诊断护理诊断1、躯体活动障碍:与偏瘫或平衡能力降低有关;、躯体活动障碍:与偏瘫或平衡能力降低有关;2、语言沟通障碍:与大脑语言中枢受损有关;、语言沟通障碍:与大脑语言中枢受损有关;3、皮肤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营养失调有关;、皮肤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营养失调有关;4、有坠床的危险:与肢体乏力,平衡能力下降有关;、有坠床的危险:与肢体乏力,

8、平衡能力下降有关;5、焦虑:与脑部病变所致偏瘫、失语,或担心预后有关;、焦虑:与脑部病变所致偏瘫、失语,或担心预后有关;6、有肢体失用综合症的危险:与偏瘫所致的长期卧床有、有肢体失用综合症的危险:与偏瘫所致的长期卧床有关;关;7、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知识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知识有关;8、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感染、摄入困难、消与感染、摄入困难、消化吸收不良有关;化吸收不良有关;9、潜在并发症:窒息、出血等。、潜在并发症:窒息、出血等。护理目标护理目标1、病人躯体活动能力增强、病人躯体活动能力增强2、能配合进行语言训练,采取有效沟通方式表达自己需、能配合

9、进行语言训练,采取有效沟通方式表达自己需要和传感要和传感3、情绪稳定,舒适感增强,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情绪稳定,舒适感增强,生活需要得到满足4、病人能获得充分的营养补充、病人能获得充分的营养补充5、病人和家属能掌握相关自我护理措施,避免并发症发、病人和家属能掌握相关自我护理措施,避免并发症发生生6、无皮肤受损及褥疮发生、无皮肤受损及褥疮发生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等变化;、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等变化;2、保持患肢功能位摆放;、保持患肢功能位摆放;3、指导早期床上肢体活动;、指导早期床上肢体活动;4、协助基础护理;、协助基础护理;5、协助功能锻炼;、协助功能锻炼;6、中医特色治疗。

10、、中医特色治疗。一、躯体活动障碍躯体活动障碍护理措施:护理措施:1、建立护患交流板:通过手势、表情、物品、卡片、建立护患交流板:通过手势、表情、物品、卡片等,理解患者表达。等,理解患者表达。2、训练发音肌肉:指导患者从张口、伸舌、露齿等,、训练发音肌肉:指导患者从张口、伸舌、露齿等,逐步过渡到软腭、舌部、唇部训练,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软腭、舌部、唇部训练,循序渐进。3、示教、示教模仿方法:口型与发音示范。模仿方法:口型与发音示范。4、字、词、句训练,阅读及书写训练。、字、词、句训练,阅读及书写训练。5、指导家属共同参与。、指导家属共同参与。6、穴位按摩:按医嘱按摩廉泉、哑门、承浆、通里、穴位按

11、摩:按医嘱按摩廉泉、哑门、承浆、通里等穴位,以促进语言功能恢复。等穴位,以促进语言功能恢复。二、二、语言沟通障碍语言沟通障碍1、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2、使用气垫床、水垫等;加强翻身拍背;、使用气垫床、水垫等;加强翻身拍背;3、加强营养,指导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加强营养,指导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富热量食物;热量食物;4、每日温水擦浴,禁用刺激性洗洁用品;、每日温水擦浴,禁用刺激性洗洁用品;5、输入刺激性药品时,注意做好静脉保护。、输入刺激性药品时,注意做好静脉保护。三、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三、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四、营养失调四、营养失调1、鼓励进食,少食多餐;、

12、鼓励进食,少食多餐;2、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小口进食;、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小口进食;3、协助合理配置膳食;、协助合理配置膳食;4、静脉输入营养物质;、静脉输入营养物质;5、指导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指导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物。五、焦虑五、焦虑1、鼓励病友间多接触交流,相互鼓励。、鼓励病友间多接触交流,相互鼓励。2、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动态情绪,、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动态情绪,鼓励家属多探视鼓励家属多探视3、向病人解释所患疾病的性质、预后、治、向病人解释所患疾病的性质、预后、治疗方案及目的,消除紧张情绪,使其树立疗方案及目的,消除紧张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战

13、胜疾病的信心。患者正面临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功能退化的患者正面临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功能退化的状态,为了避免足下垂、肌肉萎缩、骨骼状态,为了避免足下垂、肌肉萎缩、骨骼僵硬,应采取以下措施:僵硬,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患者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对患者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2、协助患者被动锻炼,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协助患者被动锻炼,鼓励患者进行主动锻炼;锻炼;3、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功能锻炼计划。、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功能锻炼计划。4、教会患者及家属基本锻炼要领,及相关、教会患者及家属基本锻炼要领,及相关肢体功能位置的摆放。肢体功能位置的摆放。六、六、有肢体失用综合症的危险有肢体失用综合症的危

14、险七、潜在并发症七、潜在并发症窒息窒息指导患者及家属正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进食姿势,避免确进食姿势,避免呛咳呛咳注意观察患者面色注意观察患者面色神智,如有窒息,神智,如有窒息,及时发现并处理。及时发现并处理。七、潜在并发症七、潜在并发症脑出血脑出血观察有无恶心、呕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等出血症吐、头痛等出血症状。如有异常及时状。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通知医生。密切观察患者口密切观察患者口腔黏膜等处有无腔黏膜等处有无出血。出血。观察大小便情况观察大小便情况注意有无内脏出注意有无内脏出血。血。中医辩证施治中医辩证施治内服中药:内服中药:1、胶囊:活血化瘀的通心络胶囊、脑安胶囊等;、胶囊:活血化瘀的

15、通心络胶囊、脑安胶囊等;2、丸剂:如华佗再造丸、安宫牛黄丸等。、丸剂:如华佗再造丸、安宫牛黄丸等。3、颗粒:养血清脑颗粒等,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颗粒:养血清脑颗粒等,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低血压者慎服。低血压者慎服。注射给药:注射给药:1、醒脑静注射液:芳香走窜,开启后立即使用,防止挥、醒脑静注射液:芳香走窜,开启后立即使用,防止挥发。发。2、生脉注射液:用药宜慢,并稀释。、生脉注射液:用药宜慢,并稀释。药液熏洗药液熏洗先熏蒸,待温度适宜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再将患肢浸入药液时再将患肢浸入药液浸泡。浸泡。或将毛巾浸湿药液,或将毛巾浸湿药液,敷在患肢上。敷在患肢上。拔罐疗法拔罐疗法遵医

16、嘱选穴,每日一遵医嘱选穴,每日一次,留罐次,留罐510分钟。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节疼痛。中频低频治疗仪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取穴:遵医嘱取穴: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关等。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陵泉等。每日每日12次,每次次,每次20分钟。分钟。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艾灸治疗艾灸治疗遵医嘱选穴,一天遵医嘱选穴,一天12次。次。中风病(脑梗死急性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症及痰期)痰热腑实症及痰火闭窍者不宜火闭窍者不宜中药烫熨(烫疗)中药烫熨(烫疗)中药装入袋中,加热至中

17、药装入袋中,加热至70。放入患处相应位置药熨放入患处相应位置药熨1520分钟,每日分钟,每日12次。次。作用:温经通络、消肿作用:温经通络、消肿止痛,有助于恢复肢体止痛,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功能。穴位拍打穴位拍打拍打患肢手阳明大肠经拍打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经(下肢段)。每日每日2次,每次次,每次30分钟。分钟。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适用于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防治。适用于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防治。1、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干燥平整;、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干燥平整;2、右手大鱼际处喷适量、右手大鱼际处喷适量1%当归红花液,于受压部位

18、或骨当归红花液,于受压部位或骨突出处中心向外按摩,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突出处中心向外按摩,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3、按摩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如皮肤已有破损,、按摩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如皮肤已有破损,严禁按摩。严禁按摩。皮肤按摩皮肤按摩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生活起居:生活起居:1、调摄情志,建立信息,起居有常,饮食健康,慎避外、调摄情志,建立信息,起居有常,饮食健康,慎避外邪。邪。2、注意安全,防呛咳窒息、防跌倒坠床、防压疮、防烫、注意安全,防呛咳窒息、防跌倒坠床、防压疮、防烫伤、防走失等意外。伤、防走失等意外。饮食指导:饮食指导:1、根据症候指导患者按医嘱进食有益疾病健康之

19、品。、根据症候指导患者按医嘱进食有益疾病健康之品。2、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补充足够水分及富含营养的物质,、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补充足够水分及富含营养的物质,如果汁、菜汤肉汤等,忌肥甘厚味等生湿助火之品。如果汁、菜汤肉汤等,忌肥甘厚味等生湿助火之品。3、注意饮食禁忌,如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糖分,高血脂、注意饮食禁忌,如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糖分,高血脂患者需控制总热量、脂肪、胆固醇的摄入等。患者需控制总热量、脂肪、胆固醇的摄入等。情志调护:情志调护:1、语言疏导法:鼓励病友间多沟通,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语言疏导法:鼓励病友间多沟通,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疏导情志重要方法。者,家庭温暖是疏导情志重要方法。2、移情易志法:培养兴趣爱好,分散注意力,调节心境、移情易志法:培养兴趣爱好,分散注意力,调节心境情志,使其闲情怡志。情志,使其闲情怡志。3、五行相胜法:善于运用、五行相胜法:善于运用内经内经中五行制约法则,即中五行制约法则,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把握情绪刺激程度,把握情绪刺激程度,避免刺激过度。避免刺激过度。谢谢聆听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