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VB-for循环说课.ppt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052531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VB-for循环说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VB-for循环说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VB-for循环说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VB-for循环说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VB-for循环说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For循环语句循环语句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版 次:2009年1月第1版章 节:3.3.1For循环 循环结构一种循环结构一种在实现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非常广泛的结在实现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非常广泛的结构,也三种程序控制结构中较难的一种。它对于提高学生编写程序构,也三种程序控制结构中较难的一种。它对于提高学生编写程序解决问题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本节课的主要

2、内容forfor语句实现循环结构,是实现循环结构的语语句实现循环结构,是实现循环结构的语法之一。因此,学好本节会使学生对循环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体验,法之一。因此,学好本节会使学生对循环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体验,为以后的灵活运用循环结构实现算法解决问题打下基础。为以后的灵活运用循环结构实现算法解决问题打下基础。通过循环结构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三种程序控制结构。在通过循环结构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三种程序控制结构。在实践循环结构的编写技巧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践循环结构的编写技巧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1 1)理解循环结

3、构)理解循环结构的思想,学会使用的思想,学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程序设计语言实现循环控制结构循环控制结构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2 2)初步掌握调试、)初步掌握调试、运行循环结构程运行循环结构程序的方法序的方法2、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3、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主要内容介绍循环结构的概念:循环结构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多次重复执行一组语句的结构。For循环语句语法格式:循环语句语法格式:For to(step)next 编写循环结构的要素:编写循环结构的要素:循环次数的设置:初值、终值、步长值循环体的编写:构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返回.高职二年级学生高职二年级学生具

4、具 备备 知识逻辑性强,知识逻辑性强,较为枯燥,部分学较为枯燥,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编写代码、学生编写代码、调试程序的能力,调试程序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存在较大差异问题问题问题问题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学情分析数学逻辑思维基础数学逻辑思维基础顺序、分支结构程序顺序、分支结构程序编写调试程序能力编写调试程序能力返回.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循环结构程序控制的基本思路。(2)掌握For语句的语法规则。(3)理解累加器的原理。(4)学会设置初值、终值、步长值控制循环次数。(5)学会分析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解决现实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5、。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用循环结构求解问题的基本过程。(2)在编程实践中,进一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3)针对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小组合作、探讨交流过程中,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与进取精神。(2)联系实际应用“植树问题”,渗透“持之以恒,积少成多”的学习精神,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For语句编写程序实现循环结构的过程。设置初值、终值、步长值控制循环次数。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编写循环体的代码。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累加器原理。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编

6、写循环体的代码。返回.教学策略教学策略主要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游戏教学法等主要学习方法主要学习方法:小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技能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策略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情境引入讲授新知任务引领自主探究交流评价总结拓展”这么一条主线索来开展教学活动。想想一一想想练练一一练练议议一一议议自主探究自主探究讲授新知讲授新知小组协作小组协作观察观察合作合作探究探究情景引

7、入情景引入任务引领任务引领交流评价交流评价总结拓展总结拓展.课堂任务的设计、实施策略课堂任务的设计、实施策略提高任务拓展任务基础任务屏幕输出屏幕输出5 5个个“1 1”学法:仿照、修改现成的程序,在实践中认识For语句语法规则计算表达式值计算表达式值学法:完善“半成品”任务,掌握编写、运行、调试循环结构程序的方法植树问题植树问题学法:联系实际分析问题,构建数学模型,编写适当的循环结构程序。.教学环境和资源教学环境和资源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具有局域网、多媒体系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室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可执行程序猜数游戏 学案任务说明,操作步骤提示,拓展思考,评价标准演示课件主要知识点程序实例课堂部分

8、任务的“半成品”程序返回.基基础础任任务务提提高高任任务务拓拓展展任任务务交交流流评评价价课课堂堂小小结结情情景景引引入入教学时间:教学时间:3分钟分钟.情情景景引引入入提提高高任任务务拓拓展展任任务务交交流流评评价价课课堂堂小小结结基基础础任任务务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3分钟分钟.一、循环结构的概念一、循环结构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多次重复执行一组语句的结构。条件条件循环体循环体(需要多次重复执行的语句)真真假假.任务一:在窗体上,输出任务一:在窗体上,输出5个个1尝试1:修改程序,在窗体上输出10个1尝试2:修改程序,在窗体上输出10个”你好”顺序结构:顺序结构:print 1;print

9、1;print 1;print 1;print 1;循环结构:循环结构:N=0For i=1 to 10 print 1;Next i控制循环控制循环的次数的次数重复执行重复执行的内容的内容.二、二、For循环语法规则:循环语法规则:For i=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值)循环体 Next i.关于循环次数控制的探究实验方案:关于循环次数控制的探究实验方案:修改初值、终值、步长值,循环体不变1)For i=1 to 102)For i=2 to 113)For i=2 to 20 step 24)For i=10 to 1 step-1.累加计数的过程累加计数的过程次数a的值执行语句

10、过程a的值11a=a+1a=1+1222a=a+1a=2+1333a=a+1a=3+14a=a+11010a=a+1a=9+1111110成立,结成立,结束循环束循环.基基础础任任务务情情景景引引入入拓拓展展任任务务交交流流评评价价课课堂堂小小结结提提高高任任务务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1分钟分钟.任务任务2:.半成品加工策略半成品加工策略.求求 1-2+3-4+5-6-7-8+9-10 的和的和N=0 For i=1 to 10 N=N+(-1)(i+1)*i)Next i解法解法1 1:N=0For i=1 to 10 If i mod 2=0 then N=N-i else N=N+i E

11、nd ifNext i解法解法2 2:一题多解,发散思维一题多解,发散思维.基基础础任任务务提提高高任任务务情情景景引引入入交交流流评评价价课课堂堂小小结结拓拓展展任任务务教学时间:教学时间:9分钟分钟.2013年年3月月12日日我国第我国第35个植树节个植树节 假设从今年开始,全班每位假设从今年开始,全班每位同学(共同学(共40人),都能种植一人),都能种植一棵树,以后的每一年,每个人棵树,以后的每一年,每个人都比前一年再多种一棵树,那么,都比前一年再多种一棵树,那么,20年后,可以种植多少棵树?年后,可以种植多少棵树?.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N=0 For

12、 i=1 To 20 N=N+40*i Next i Text1.Text=NEnd Sub程序代码:程序代码:任务任务3:植树问题:植树问题开始开始i=1i20Text1.Text=N结束结束i=i+1N=N+40*i否否是是流流 程程 图图N=0.基基础础任任务务提提高高任任务务拓拓展展任任务务情情景景引引入入课课堂堂小小结结交交流流评评价价教学时间:教学时间:6分钟分钟.基基础础任任务务提提高高任任务务拓拓展展任任务务交交流流评评价价情情景景引引入入课课堂堂小小结结教学时间:教学时间:3分钟分钟.板书设计板书设计For循环语句一、循环结构概念 一定条件、多次重复、一组语句二、For语句语

13、法规则 For to(step)Next 返回.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在一个任务驱动、探究思考、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理解了循环结构的思想,学会了用For语句编程实现循环结构的方法,体验到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优势,提高了利用程序让计算机自动化解决问题的兴趣。在交流和展示过程中,学生们也迸发出各种创新思维的火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做得比较好的地方(1)用小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2)联系实际,合理设置分层课堂任务,“半成品加工”策略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3)提倡一题多解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4)以评价为激励,小组协作运用得当,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不足及改进措施不足及改进措施 学生实践能力还是差异较大,还要更加注重分组的策略和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课堂任务的设计还可以加入一些有趣味、联系实际的例子。.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