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时空综合测度及影响因素.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52137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时空综合测度及影响因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时空综合测度及影响因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时空综合测度及影响因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3,5 9(4)8 月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23,59(4)/August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时空综合测度及影响因素鹿晨昱,张彤,黄萍?,成薇,刘小莞1.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兰州7 30 0 7 02.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 30 0 7 0摘要:基于新发展理念选取36 项指标系统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探索性空间分析法揭示2 0 0 5-2 0 1 9年黄河流域6 9个地级市(盟、州)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及关联特征,运用

2、空间杜宾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识别.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呈低水平波动上升趋势,上中下游区域差异显著;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演变以正向为主,大致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热点分布大致呈从东至西热度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经济实力、集聚程度、人才供给、财政支出、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会提高高质量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污染排放指数的提升会抑制高质量发展水平。关键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综合测度;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K9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 45 5-2 0 5 9(2 0 2 3)0 4-0 47 6-0 9D0I:10.1388

3、5/j.issn.0455-2059.2023.04.007Spatio-temporal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and influencingfactor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LU Chen-yu,ZHANG Tong,HUANG Ping,CHENG Wei?,LIU Xiao-wan1.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2.Co

4、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36 indexes were selected to construct a high qualitydevelopment index system for the Yellow River Basin.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and correlationcharact

5、eristics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69 prefecture-level cities(including leagues)in theYellow River Basin from 2005 to 2019 were exhibited by using entropy weight technique for order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method and exploratory spatial analysis method,and theinfluencin

6、g factors were quantitatively identified by using spatial Dubin mod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during the study period,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presented a low levelfluctuation trend,with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upper,middle and lower reaches.The spatialp

7、attern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was mainly in the positive direction,with the pattern being highin the east and low in the west.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hot spots,showing a trend of decreasing first and

8、thenincreasing from east to west.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strength,concentration level,talent supply,fiscal expenditure and informatization level would enhanc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while theimprove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and pollution index inhibi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9、.Key words:Yellow River Basin;high-quality development;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influencing factor收稿日期:2 0 2 2-0 6-1 3修回日期:2 0 2 2-0 9-2 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 0 6 1 0 5 4,41 5 6 1 1 1 0);甘肃省科学计划项目(2 0 CX4ZA039,21JR1RA234)作者简介:鹿晨昱(1 98 1-),男,甘肃兰州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研究方向为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477鹿晨昱,等:黄河流域

10、高质量发展时测度及影响因素黄河流域生态类型多样、农牧业基础较好、能源资源富集、文化根基深厚,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随着中国经济进人新常态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学者聚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并展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相关研究,涵盖黄河流域水资源 2 、气候变化3、土地利用 4、生态系统服务 5 等,指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耦合性 6-7,生态环境是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制约着高质量发展的步调与水平 6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理论内涵等方面的研究 8-1 0 .系统解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内涵,提出

1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市场化水平低、创新驱动乏力、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1 0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量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两方面,通过建立指标体系,从省际尺度、城市群尺度 1 2 及市域尺度 1 3 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展开研究,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关注环境规制、数字经济等要素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4-1 5 .但鲜有从地级市尺度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展开研究,大多研究仅选取时间或空间单一维度而忽视了高质量发展中的时空交互效应.作为区域发展与创新政策实施的主体,建立以地级市为研究单元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在时间、

12、空间双视角下探讨其动态演变及内在驱动机制,更容易捕捉区域内部差异与空间关联,便于更细致地刻画区域高质量发展格局的形成机理.本研究从流域实际出发,建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嫡权TOPSIS(technique for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法、空间自相关及热点分析法揭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时空格局演变及空间关联特征,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model,SDM)剖析其影响机制.1数据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黄河流经中国九省区,流域总面积约为中国领土面积的37%,2 0 1 8 年九省区GDP

13、约2.2 1 1 0 1 3元,约占全国的2 6%,总人口约4.1 8 1 0,约占全国的30%.受制于自然条件及发展基础,流域内部产业结构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本研究以黄河自然流经地区为主体,考虑到行政区域的完整性以及数据的可得性,选取6 9个地级市(盟、州)作为研究样本,并划分为上游、中游与下游地区7(图1).北巴恋浓尔市都饰市折州市州海北成族自治州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地博市延安市临汾市长治市市黄临新市城洋西蒙山族微族自酒州天树微族自治州黄市汉中市南阳市阿地微肤老族自派圳安康收甘孜微族自治地省会中游地区0400kmL黄河干流

14、下游地区上游地区无数据地区图1 黄河流域范围Fig.1ThescopeoftheYellowRiverBasin1.2指标体系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具体体现,从新发展理念出发,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及的指标为鉴,在总结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6.1-1 31.1 7-2 1,建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表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创新投人、创新产出、创新环境及创新效率4个层面进行表征 1 2-1 3.1 8-1 9;协调发展强调发展的协同性与持续性,从城乡协调、产业协调、金融结构及经济稳定4个方面进行表征 1 5 1.2 0 1;绿色是永续发展

15、的必要条件,通过资源消耗情况、环境治理及生态环境状况来表征(6.1.2 1 1;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既要注重国内循环也要实施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通过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表征开放发展 1 8,2 0 ;共享既强调发展的公平性,也强调在共享发展中实现民生改善,选取公共服务水平及民生改善状况进行衡量(1 31 8.2 0 1.其中,对于不可直接获取的数据,如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基于三次产业结构数据采用泰尔指数测得,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为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值 2 经济波动率为当年GDP增长率与上年GDP增长率比值与1 的差值除专利申请授权量来自专利云数据库外,其余可直接获取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 0

16、0 6-2 0 1 4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 0 0 6-2 0 2 0 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各省、市统计年鉴、2 0 0 5-2 0 1 9年各地方统计公报等.对478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9(4)表1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Table1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dex system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维度准则层具体指标创新投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比例/%、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创新产出专利申请授权量/项创新发展创新环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普通高校专任教师

17、数量/人创新效率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单位面积GDP/(万元/km)城乡协调城乡居民消费比/%、城镇化率/%产业协调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协调发展金融结构贷款余额占GDP比重/%、存款余额占GDP比重/%经济稳定经济波动率/%、通货膨胀率/%资源消耗单位GDP能耗/(t标准煤/万元)、单位GDP水耗/(m/万元)、单位耕地面积农业化肥使用量/(t/hm)绿色发展环境治理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态环境造林面积/1 0 hm、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对内开放客运量/万人次、货运量/1 0 4t开放发展对外开放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18、万美元、外贸依存度/%、接待国际旅游人数/万人次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张/千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m/人)、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公共服务共享发展(册/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人)、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辆/万人)民生改善恩格尔系数/%、城市登记失业率/%、人均可支配收人/万元于缺失数据选取插值法、趋势分析法进行填补,1.3发展水平测度使用熵权TOPSIS法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对各项指标赋权,进行综合评价 2 1 对指标数据标准化后,计算i城市第j项指标占总该指标的比重:X(1)P订mi=1计算i指标的值:1E,lnmP,n Pu,(j=,n),(2)计算i指标

19、的差异系数:G,=1-E,(3)计算j指标的权重:G,W,(4)j=1构造加权标准化矩阵:Z,=W,xXj,(5)计算正负理想解:I,=max(Zy,Z2j,Zm),(6)Ij=min(Zy,Z2j,Zm),计算到正负理想解的距离:D=(-.),D)=2(1-z.),(7)j1计算综合评价值:D,C(8)D,+D,其中,X,表示第i城市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数值;m表示地级市(盟、州)数量;n表示指标数量.1.4发展水平空间关联全局空间自相关.使用全局MoransI指数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分析,MoransI的取值在-1,1 ,通过观测所获得的p与z确定其空间关联程度,其中p代

20、表某一随机过程形成的概率,z代表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1 3,W,(Y,-Y)(Y,-Y)n1=11=(9)2w.2(Y-Y)其中,I为全局MoransI指数;n为评价对象的个数;Y、Y 分别为第i个、第j个评价对象的属性值;Y为所有评价对象属性的平均值;W为空间权重矩阵,当两地区相邻时,W,=1,否则,W,=0.热点分析G,指数.为进一步探测黄河流域局部水平上的空间集聚性,引人G,指数对研究区内不同空间单元的热点区与冷点区进行分析1 8 :G,-E(ji),(10)x1其中,X、X 分别为评价区域i和j的属性值.479鹿晨昱,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时空测度及影响因素1.5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常用的空

21、间计量模型一般包括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滞后模型与SDM3种.SDM在结合前两者的基础上加入了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项,是对前两者的优化.依次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检验、沃尔德检验、似然比检验及豪斯曼检验,本研究最终选取固定效应下的SDM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4:KKY,=pZWY,+BX,+0W,X,+(11)j=1,+,+&it,其中,Yi、Y,分别表示第t时期空间单元i与j的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Xi、X,分别表示第t时期空间单元i与j所有解释变量的集合;p为空间滞后回归系数;为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0 表示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项系数;、分别代表空间效应与时间效应;为随机扰动项,服

22、从独立同分布.2结果与分析2.1时序演变分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图2).研究期内,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均值增长了0.0 1 8 8,其演化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2 0 0 5-2 0 0 9年为低水平快速提升阶段,可能是由于自2 0 0 6 年起国家不断创新发展模式,黄河流域虽自身发展水平不高,但在相关政策拉动下出现较快发展;2 0 0 9-2 0 1 1 年为缓慢下降阶段,2 0 0 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各地级市(盟、州)可能为刺激经济发展而牺牲了资源环境,高质量发展水平开始下降;2 0 1 1-2 0 1 9年为波动上升阶段,2 0 1

23、1 年起国家推动产业结构转型,黄河流域产业结构较为单调,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0.200均值线性(均值)0.1950.1900.1850.1800.175缓慢下0.170快速提升阶段降阶段波动上升阶段0.16580060021100102+10zS10z9102L102年份图2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Fig.2 Mea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intheYellowRiverBasin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表2).表2黄河流域分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数Table2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dex of th

24、eYellowRiverBasinby region年份均值上游中游下游20050.178 40.15930.15690.246120060.178 30.16280.15550.243320070.183 60.16480.16180.251620080.188 10.163 40.167 00.263 120090.189 60.167 70.167 70.262020100.18840.16050.16890.265020110.18730.16120.16800.261020120.18880.16570.16980.257620130.191 90.16900.173 10.2598

25、20140.19260.173 40.17420.254720150.19500.18070.173 60.255720160.19530.18020.17430.256620170.19420.17390.175 20.258820180.196 40.17870.17550.261020190.197 20.17810.17800.2605均值0.18970.16930.16930.2571下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且历年高质量发展水平均高于黄河流域平均水平,综合得分均值年均增长率为0.41%;中游与上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小于黄河流域平均水平,中游、上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91%

26、和0.8 0%.黄河流域上中下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可能与各区域生态本底不同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布有关下游地区经济基础优越且区位优势显著,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上游自然保护区密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较大牺牲但缺乏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区域发展受限较大,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中游虽资源丰富,但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反而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但近年来注重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水平增长率最高。2.2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利用ArcGIS软件基于自然断点法与频数分析法划分黄河流域2 0 0 5、2 0 1 0、2 0 1 5、2 0 1 9年各地级市(盟、州

27、)高质量发展水平(图3).研究期内,各类型城市数量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动但仍以正向转变为主,低水平城市数量大幅减少并转为较低与一般水平城市,较低及以下水平城市占比从2005年的6 9.5 7%降至2 0 1 9年的5 5.0 7%,较高及以上水平城市占比从2 0 0 5 年的1 5.94%上升至2019年的2 0.2 9%,虽整体水平有所改善,但众多地级市仍处于粗放式外延发展阶段,推进黄河流480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9(4)北北0700km0700 kma2005年b2010年北北0700km0700km2015年d2019年C无数据区域低水平区较低水平区一般水平区较高水平

28、区高水平区图3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演化Fig.3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域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自2 0 0 5 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快速提升以来,低水平城市大幅减少,“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形成.其中高水平城市呈点状零散分布于各中心城市,相比于其他地级市拥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及技术人才;较高及一般水平城市多呈现分散与集聚并存的特点,多分布于交通便利的河南省、区位优势显著的山东省及生态环境突出的内蒙

29、古自治区内;较低及以下水平城市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中上游,其中低水平城市抱团分布于甘肃省与陕西省,这些城市交通闭塞,初始条件不突出,资源瓶颈制约显著,往往更容易陷人“贫困陷阱”2.3空间自相关运用Stata15.0计算2 0 0 5-2 0 1 9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值的I(表3)结果显示,研究期内I均为正值,且皆通过1%显著性检验,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集聚效应,指数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集聚程度存在小幅度上升.2005-2008年1 持续上升,从2 0 0 8 年起开始下降,并于2 0 1 6 年降至最低,说明在研究期内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集聚分布不稳定,呈先升后降再升

30、的趋势.表3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Table3I of high-qualitydevelopment level in theYellowRiverBasin年份1P20050.2263.2810.00120060.2313.3430.00020070.2613.7370.00020080.3004.2630.00020090.2743.9150.00020100.2804.0080.00020110.2834.0280.00020120.2804.0000.00020130.2653.7930.00020140.2353.3930.00020150.2293.3030.00020160.2

31、093.0440.00120170.2353.3960.00020180.2323.3450.00020190.2283.3020.0002.4热点分析研究期内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冷热点格局保持相对稳定(图4),2 0 0 5 年以来未发生变化的城市占比6 5.2 2%.在总体格局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热点区数量几乎不变,冷点区所占比重从1 7.39%降至11.59%,说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域几乎不变,外围区域面积缩小。481鹿晨昱,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时空综测度及影响因素北北2005年b2008年a北北c2011年d2014年北北2016年f2019年e0600km冷点区次冷点区次热点区热

32、点区无数据区域图4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特征Fig.4Spatial 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热点区主要集中于山东省内,冷点区主要集中于甘肃省,流域“极化”现象显著,具有极强的空间稳定特征,呈由东至西热度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济南市、东营市属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领先城市,并通过向外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平?市、天水市等地区受资源约束显著,且中心城市兰州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仍处于不断吸收资源要素的极化阶段,相对剥夺了周边

33、地区的发展空间,是未来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2.5影响因素分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且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依赖性与异质性,分析其影响机制并“对症下药”,对于城市良性运行及缓解区域不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郭存芝等 2 2-2 3 提出任何区域发展都会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出及环境规制等因素的影响.工业产业现阶段仍是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但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在推进各区域经济一路向好的同时也给生态和环境带来破坏和污染 2 4,选取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衡量各地级市工业化水平;人口集聚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以及更高的消费需求,并通过加速推动技术

34、成果扩散驱动区域创新 2 5 ,选取单位国土面积人482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9(4)口数量来衡量人口集聚程度;随着中国经济进人新常态,信息化水平与人才供给逐渐成为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1 5,以国际互联网数、每万人大学生人数来表征各地区信息化水平与人才供给水平.为了消除量纲差异并保持数据平稳度,对人均GDP、单位国土面积人口数量以及每万人大学生人数等指标取对数处理,由表4可见,拉格朗日乘子滞后量与拉格朗日乘子误差量及其稳健性均通过1%显著性检验,且拉格朗日乘子误差量统计量略大于拉格朗日乘子滞后量,表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不仅受到各解释变量的影响,还包含一些滞后项与

35、误差项的影响;似然比检验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沃尔德检验通过了5%、1 0%显著性检验,表明单纯使用空间误差模型或空间滞后模型考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都可能会存在偏误,故选择空间杜宾模型.豪斯曼检验的统计量通过1 0%显著性检验,最终选择固定效应的SDM为最优解释模型,并通过空间距离权重矩阵进行实证检验。表4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结果Table4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est results检验方法统计量P拉格朗日乘子滞后量472.630.000稳健拉格朗日乘子滞后量21.350.000拉格朗日乘子误差量577.710.000稳健拉格朗日乘子误差量126.420.

36、000沃尔德检验空间滞后13.150.018似然比检验空间滞后45.150.000沃尔德检验空间误差16.890.069似然比检验空间误差43.800.000豪斯曼检验23.600.072由于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中各影响因素的系数反映其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可能会存在偏差,因此本研究选择从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角度进行分析(表5).结果表明,解释变量均通过1%、10%显著性检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经济实力、财政支出及工业化水平是影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控制其余变量不变的前提下,经济实力每提升1%,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0.1 5 0%,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降低0.2 6

37、 7%,可能是由于提升经济实力会推动基础设施改善并提升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度而引起周围地区要素的流出.财政支出每提升1%,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0.1 47%,周边地区表5SDM模型各变量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Table5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variablesinSDMmodel直接直接效间接间接效变量效应应z效应应2经济实力0.150a5.25-0.267-6.38财政支出0.14723.96-0.070-8.15污染排放指数-0.012-1.72-0.040a-3.48工业化水平-0.381a-15.870.068b2.01集聚程度0.023a8.84-0

38、.003-0.67信息化水平0.011*4.700.020a5.19人才供给0.029a10.24-0.042a-8.42a、b、c 分别表示在1%、5%、1 0%水平上显著.高质量发展水平降低0.0 7 0%,是由于当地财政支出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研发及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但可能会刺激相邻城市模仿,反而加大其财政压力.工业化水平每提升1%,高质量发展水平降低0.38 1%,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0.0 6 8%,可能是由于黄河流域工业化发展以重工业居多,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会引起环境的恶化,但大多数城市仍处于工业化前期,周边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科技、经济的溢出对其高质量发展的

39、拉动作用更为显著.污染排放指数每提升1%,本地及周边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降低0.012%与0.0 40%,污染指数的增加不仅会对本地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不利影响,更会在空间溢出中加剧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从而影响整个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人口集聚程度每提升1%,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0.0 2 3%,人口集聚会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加速创新要素的扩散,但其间接效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本地集聚程度的提升或下降并未对其余地区高质量发展产生溢出效应.信息化水平每提升1%,本地及周边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提升0.0 1 1%与0.0 2 0%,信息化水平提高所带来的信息共享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了创新资源等的扩散效率

40、.人才供给每提升1%,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0.0 2 9%,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下降0.0 42%,人力资本提升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但其带来的积极作用反而对周边地区人才产生更大的吸引,致使周边地区人才流失.3讨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为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起到重要483鹿晨昱,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时空测度及影响因素推动作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 5 且上中下游差异显著,在以省域、城市群或是以城市为主体的研究中都已被证实.可能由于选取指标或研究尺度的不同,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

41、大都形成了自东至西高质量发展水平基本降低的共识,启示在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现差异化发展,对于自然保护区密集的上游地区应注重合理开发并利用科技推动生产力,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链;资源能源充沛的中游地区应加快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发展特色产业及高附加值产业;下游地区应注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加快推动与沿海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等特色产业相配套的第三产业的布局与升级。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热点区主要集中于山东省,山东省区位优势显著,对外经济发达13.冷点区主要集中于甘肃省。在城市建设中,甘肃省应积极加人“十纵十横”大通道建设,改善交通网络基础设施

42、建设;加强兰州市省会城市优势,积极吸取其他省会城市先进优势,加大人才优惠力度,培育黄河流域上游新的“动力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经济实力是最主要的正向影响因素,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18,而工业化水平是抑制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4结论从时空演变特征来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低水平波动上升趋势,可分为快速提升(2 0 0 5-2 0 0 9年)、缓慢下降(2 0 0 9-2 0 11年)与波动上升(2 0 11-2 0 19年)3个阶段;黄河流域下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突出,中游及上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显著;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演变以正向为主,呈“

43、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从空间关联角度来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2 0 0 5-2 0 19年集聚程度呈小幅度增长趋势;研究期内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热点区数量几乎不变,主要分布于山东省内,冷点区数量呈波动减少态势,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内,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致呈从东至西热度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从空间计量结果来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受到经济实力、集聚程度、污染排放指数、人才供给、信息化水平、财政支出及工业化水平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经济实力、财政支出及工业化水平是影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经济实力、财政支出、人才供给均表现出正向的促进作用与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工业化水平

44、呈现负向的抑制作用与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信息化水平不论对当地还是对周边地区都表现出正向的促进作用,污染排放指数均表现出负向的抑制作用.参考文献1金风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策略 J.改革,2 0 19,32(11):33-39.2刘宇,管子隆,田济扬,等.近7 0 a泾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J.干旱区地理,2 0 2 2,4 5(1):17-2 6.3苏贤保,李勋贵,张建香,等.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上游径流影响的时空差异 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1,5 7(3):2 8 5-2 93.4燕玲玲,巩杰,徐彩仙,等.陇中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

45、态环境响应: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 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0,5 6(4):4 2 7-4 34.5谢保鹏,杨洁,陈英,等.黄河流域甘青段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 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2,58(4):443-450.6崔盼盼,赵媛,夏四友,等.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测度及时空耦合特征 J.经济地理,2 0 2 0,4 0(5):49-57,80.7 GAO H,ZHANG H.Study on coordin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

46、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JJ.IOP Conference Se-ries: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1,647(1):1-5.8 LI L S,LI W.Review on the connotation,evaluation andpath of industrial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River BasinJJ.IOP Conference Series: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1,621(1

47、):1-5.9安树伟,李瑞鹏.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推进方略 J.改革,2 0 2 0,33(1):7 6-8 6.10刘昌明.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几点认识 J.人民黄河,2 0 19,4 1(10):15 8.11徐辉,师诺,武玲玲,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变 J.资源科学,2 0 2 0,4 2(1):115-12 6.12李林山,赵宏波,郭付友,等.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高质量发展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J.地理科学,2 0 2 1,41(10):1751-1762.13安欣,徐硕,张萌萌,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关联分析 .统计与决策,2 0 2 1,

48、37(2 3):111-115.(下转第4 8 8 页)上接第4 8 3页)勇)(责任编辑:张488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3,5 9(4)physics of wind-blown sand and dustJj.Reports onProgress in Physics,2012,75(10):106901.14赵建平,艾红,王欣欣,等.风沙流对输电导线风荷载的影响 .电工技术,2 0 18(5)14-16.15 GLADWELL G M.Contact problems in the classicaltheory of elasticityM.New York:Spri

49、nger-Verlag,1980.16 THORNTON C.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 for collinearcollisions of elastic perfectly plastic spheresJJ.Journalof Applied Mechanics,1997,64:383-386.17 BO T L,ZHANG H,HU W W,et al.The analysis ofelectrification in windblown sandJ.Aeolian Research,2013,11:15-21.18李勇杰,张陵,晏致涛,等,多元极端环境下输

50、电线路风荷载及风效应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 0 19.19 HUANG H J,BO T L,ZHANG R.Exploration of splashfunction and lateral velocity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14吴慧,上官绪明.环境规制和产业升级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人民黄河,2 0 2 1,4 3(9):14-19.15宋跃刚,郝夏珍.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门槛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2,5 0(1):4 8-5 8.16陆大道,孙东琪.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可持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