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专项训练.pdf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047090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58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专项训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专项训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专项训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专项训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专项训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20232023 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专项训练主义的诞生专项训练 单选题 1、下表是 1870 年、191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统计表。表中数据反映出 A世界贸易总额逐渐提高 B美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C欧洲失去贸易中心地位 D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 1870 到 1913 年,美国和德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不断上升,英国和法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不断下降,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D 项正确;材料涉及世界各国贸

2、易占比的比较,不是世界贸易总额逐渐提高,排除 A 项;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欧洲失去贸易中心地位,排除 C 项。故选 D 项。小提示:2、19 世纪 80 年代,美孚石油公司首创了工业实验室。该实验室采用科技专家的方法,发明了重油裂解和管道运输等技术,使洛克菲勒财团的资产在 1913 年占美国资产的 13%,有组织的实验活动逐渐取代了工匠发明的传统。工业实验室的出现 A推动了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B反映出资本和技术的紧密结合 2 C使传统工匠焕发出新的活力 D提升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影响力 答案:B 解析:根据“19 世纪 80 年代”“美孚石油公司”“有组织的实验

3、活动”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石油垄断组织投资工业实验室,用以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收益,资本和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B 项正确;19 世纪 70 年代,内燃机已经发明,A 项时间不符,排除 A 项;传统工匠不能参与新技术研发,排除 C 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家为工业资产阶级而非商业资产阶级,D 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命题意图】本题以美孚石油公司首创工业实验室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3、19 世纪中期,英国流行的致富经小册子通常是以这样的故事开始:一个怀揣梦想的男孩正在观察蒸汽顶起炉子上的水壶盖,或者一位贫穷的织工目瞪口

4、呆地凝视着妻子的纺车,虽然翻倒在地却仍在旋转。这些描述反映了 A工业革命开端于纺织工业领域 B发财致富需要捕捉偶然的机会 C蒸汽时代引领未来发展的趋势 D产业革命对技术基础要求较低 答案:D 解析:通过 19 世纪中期、蒸汽、工匠凝视妻子的纺车等,可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两大发明: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相关人物是瓦特和哈格里夫斯,两者共同的身份是工匠和技师,其发明或发现不是科学理论的突破,而是来自工匠的实践经验,因此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技术的要求较低这一特征,D 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工业革命开始的领域,排除 A 项;B 错在“偶然机会”,排除;材料与蒸汽时代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小

5、提示:4、18 世纪末,法国已从英国引进了珍妮机;拿破仑帝国结束以后,法国经济才进人到“不规则但强有力的增长”时3 期;1840-1860 年出现“强有力的增长”,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据此可知法国的工业化 A是一个自发而又必然的过程 B与英国迥然不同 C政府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D受政局影响很大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8 世纪末,法国工业革命主要靠从英国引进机器;拿破仑帝国结束以后,法国工业革命得到发展;1840-1860 年法国工业革命进程加快,基本完成工业革命。这说明法国工业化具有阶段性。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后,法国政体变动频繁,影响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因此材料说明法国的工业化受

6、政局影响很大,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法国工业化是“自发”的过程,排除 A 项;材料不是在比较英法工业化的差异,排除 B项;材料反映的是法国政局的变动影响工业革命的进程,不是强调政府在工业革命过程中的作用,排除 C 项。故选 D 项。5、格林尼治时间是由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 年建)制定的,在 1840 年以前影响力有限。1851 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600 万游客体验到标准时间体系。1884 年,英法美等 25 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英国在当时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B世界各国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 C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必然要

7、求 D工业革命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格林尼时间的确立和确定为国际标准时间,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英国的国际影响力的扩大而进行的,它适应了工业革命后人们生活的快节奏,是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必然要求。格林尼治时间的确立和推广与“世界各国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无关,B 项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小提示:6、下表是 18 世纪英国修建运河的情况表。据此最能说明 4 1720 年 兰开夏至利物浦的运河 1761 年 布里奇沃特运河,连接沃尔斯利煤田与曼彻斯特 1762 年 曼彻斯特至利物浦的运河 1777 年 大特朗克运河,连接利物浦、赫尔、布里

8、斯托尔三个港口城市 1793 年 大联盟运河,连接伦敦、伯明翰,并与大特朗克运河联通 A运河的修建促进工业资产阶级的形成 B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推动交通发展 C运河交通发展加速英国殖民扩张 D运河交通促进了国内与国际市场的衔接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可得出,当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因此修建运河是为了工业革命的开展,B 项正确;运河与资产阶级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A 项;运河是针对国内的,而不是对外,排除 CD 项。故选 B 项。小提示:7、如表是 19 世纪英国工业品出口和境外投资的地理分布情况表(注:以百分比计)。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时期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其他 工业品出口 181

9、61822 年 59.6 33.3 6.1 1.0 欧洲 美国 拉丁美洲 大英帝国殖民地 其他 1865 年 48 11 8 24 9 境外投资 欧洲 美国 拉丁美洲 大英帝国殖民地 其他 1830 年 66 9 23 2 1854 年 55 25 15 5 1870 年 25 27 11(印度)22(自治领)12 3 A英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日益衰落 B资本主义国家殖民争夺加剧 C工业化浪潮在欧美大陆迅速扩展 D世界商贸中心逐渐发生转移 答案:C 解析:19 世纪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从表格信息看出,英国工业品出口和境外投资在欧洲、美洲占有很高比例,英国的境外投资对于促进当地的工业化具有重大

10、影响,由此可知,工业化浪潮在欧美大陆迅速扩展,故 C 项正确;5 19 世纪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排除 A 项;表格信息无法体现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争夺,排除 B 项;19 世纪世界商贸中心在欧洲,且材料无法体现世界商贸中心转移的信息,排除 D 项。故选 C 项。小提示:8、19 世纪末,德国建筑学家诺姆堡表达了深深的忧虑:“祖国正在变成荒凉寂寞之地,城市和乡村很快就会变成毫无差别的无产者聚居区,其建筑风格将像监狱一样,再也不会有让人愉悦畅叙的花园和小桥流水。”这折射出 A现代主义为文学主流形式 B城乡贫富差距迅速缩小 C人们复苏乡村经济的要求 D现代与传统观念的碰撞 答案:D

11、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的快速进步,相伴而来的还有现代与传统剧烈碰撞所引发的诸如传统乡土衰落等各种问题,D 项正确;没有对比,单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主流形式”的结论,排除 A 项;工业化造成城乡贫富差距拉大,排除 B 项;人们渴望回归记忆中田园诗般的地方乡村,躲避现代工业城市中紧张而动荡的工作和生活,而不是复苏乡村经济,排除 C 项。故选 D 项。9、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工人干活,资本家付给他钱,这看起来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实际上不是“等价交换”。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自己所得的报酬,而它却被资本家无偿地剥

12、削走了。资本论一问世,便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这主要是因为它()A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B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构建了历史唯物史观 D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远远大于自己所得的报酬,而它却被资本家无偿地剥削走了。”可分析6 出阐述的是资产阶级剥削工人的秘密,即通过剩余劳动价值,A 项正确;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B 项;构建了历史唯物史观不能体现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排除 D 项。故选 A 项。10、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在主要新兴产业里很多都处于领先地位,比如说化学

13、,当时很重要的一块内容是工业染料,德国的产量占世界 90%:再看电气,美国一开始领先,但德国后来居上,产品占世界市场的 50%;再看光学工业,比如说镜头,当时优质产品百分之百来自德国,到今天德国的蔡司还是世界大牛。材料最能说明,德国工业化 A重点是新兴产业 B基础是教育水平高 C特点是深挖技术 D靠国家有意识推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发展了许多新兴工业,但是重点发展了几个工业部门,例如电气和光学工业,通过加大投入,进行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德国的许多工业部门得以领先世界,C 项正确;材料只是列举了德国的几个较强的工业部门,并未提到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排除 A

14、项;材料并未体现德国的教育,排除 B 项;材料并未体现德国政府对德国工业的指导作用,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1、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A普法战争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1848 年欧洲革命 D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1870 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内实行镇压政策对外妥协投降,引起了巴黎人民的反抗,巴黎公社运动爆发,因此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直接相关的史实是普法战争,A 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是 1848 年,排除 B

15、项;1848 年欧洲革命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C 项;工业革命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D 项。故选 A 项。7 12、19 世纪下半叶,英国产品丰富且大众化程度高,以至于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一个贵族的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这突出反映出 A议会改革促进了英国民主化进程 B在法国大革命中贵族没有受到冲击 C奢侈品制造在法国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D工业革命为英国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这样的一个“贵族”国家指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保留了国王,所以被称为贵族国家,

16、而“英国这样的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指的则是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英国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D 项正确;材料与议会改革促进了英国民主化进程无关,排除 A 项;法国大革命中反封建比较彻底,贵族受到冲击,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工业化水平低,而不是奢侈品制造在法国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3、20 世纪初,法国设计师受希腊古典文化和中华文化等影响,大胆采用宽松样式设计的女装奠定了二战后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这种女装 A受到了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 B凸显了西欧文化的衰落 C反映了现代主义的精神危机 D体现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8 答案:D 解析:

17、根据“法国设计师受希腊古典文化和中华文化等影响,大胆采用宽松样式设计的女装奠定了二战后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可得出法国的设计对战后西方的服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国际化,D 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浪漫主义,排除 A 项;材料不能说明衰落,排除 B 项;从服饰看不出精神危机,排除 C 项。故选 D 项。小提示:14、英国的谷物法对进口食物课以很高的关税,它的辩护者称英国应维持工农业之间的经济平衡,土地贵族的利益必须得到维护;而得到工人和工业家大量捐款的反谷物法同盟则与之辩论,最终于 1846 年政府废除了谷物法。这表明当时英国 A新旧阶级政治影响力消长 B食品工业打压外来竞争者 C劳资双方

18、的矛盾趋于缓和 D民主权利是斗争主要目标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土地贵族的利益必须得到维护;而得到工人和工业家大量捐款的反谷物法同盟则与之辩论,最终于1846 年政府废除了谷物法”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土地贵族与工商业阶层之间的斗争,最终工商业阶层获得胜利,于 1846 年废除了谷物法,表明这时期新旧阶级政治影响力消长,A 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土地贵族与工商业阶层之间的斗争,没有体现食品工业打压外来竞争者,排除 B 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不同阶层之间的斗争,没有强调劳资矛盾,排除 C 项;材料内容体现了土地阶层与工商业之间的势力消长,没有涉及民主权利方面的斗争,排除 D 项。

19、故选 A 项。15、贝尔公司和威斯坦尤尼奥公司对电话机的专利权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终以贝尔公司获胜告终。1878 年爱迪生研制成功新型电话机,贝尔公司立即买下爱迪生的送话器专利,生产性能更优良的电话机,迅速占领市场竞争失利的威斯坦尤尼奥公司则只能经营电报机的生产。这说明 A科学技术的发明困难重重 B知识产权有助于提高科技投资效益 C科研工作者追求经济利益 D商业竞争不利于科技的发明与创造 9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贝尔公司注重对电话机专利权的保护,进而保障了贝尔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这说明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助于提高科技投资效益,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科技发明困难重重,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

20、是专利保护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科研工作者追求经济利益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C 项;商业竞争有利于科技的发明与创造,排除 D 项。故选 B 项。小提示:填空题 16、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影响:对世界: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_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中国:19 世纪中后期,清朝_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后来,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_,也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_初步发展起来。答案:管理形式 洋务派 实业救国 中国民族工业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的

21、影响如下:对世界: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中国:19 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10 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后来,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也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17、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_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_;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_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_形成 答案:雏形 拓展 初步 最终 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

22、现;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8、发展(1)背景:_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导_进行斗争的同时,继续进行理论探索。(2)表现:1867 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_第一卷出版,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_学说,揭露了_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_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3)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_观。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_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_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_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答案:1848 工人阶级 资本论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论 唯物史 生产

23、力 上层建筑 人民群众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 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继续进行理论探索;1867 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资本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所以文中空白处对应的文字依次是 1848.工人阶级、资本论、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制度、资本论、唯物史、生产力、上层建

24、筑和人民群众。11 19、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_中发出了“全世界_,联合起来”的号召。1864 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历史上的“_”,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1871 年 3 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建立了_。新政权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打碎旧的_,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5 月 28 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_联合扼杀。但是,它作为_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答案:共产党宣言 无产者 第一国际 巴黎公社 国家机器 普鲁士 无产阶级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出了“全世界

25、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1864 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国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1871年 3 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新政权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5 月 28 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联合扼杀。但是,它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20、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第一国际”的成立 1864 年,_在伦敦成立,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国际”。它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_。巴黎公社革命(1)时间:_年 3

26、 月1871 年 5 月 28 日。(2)政权名称:巴黎公社。(3)革命措施 打碎旧的_,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_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12 由_管理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日。(4)意义:巴黎公社作为_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答案:国际工人协会 新阶段 1871 国家机器 人民 工人合作社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 根据所学可知,1864 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国际”。它的成立

27、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巴黎公社革命的时间:1871 年 3 月1871 年 5 月 28 日。革命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日。意义: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21、第一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始于_,1771 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

28、近代_的开端。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厂。1782 年,_改良蒸汽机,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2)动力技术的革新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革命。_先后问世。(3)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_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到内陆。答案:棉纺织业 工厂 瓦特 轮船、火车 英国 根据材料“第一次工业革命”可知,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1771 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厂。1782 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

29、一次飞跃,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动力技术的革新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革命。轮船、火车先后问世。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到内陆。故填空 1.棉纺织业;2.工厂;3.瓦特;4.轮船、火车;5.英国。13 22、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1)工业资产阶级和_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2)_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_的力量也开始发展。答案:工业无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 中间阶层 根据所学课本知识可知,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

30、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23、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随着资本主义_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逐渐显现。欧洲各地普遍出现了_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工人阶级进行了从_到争取_权利的多种形式的斗争。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_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_运动和德意志_织工起义,表明_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法国人_、傅立叶和英国

31、人_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揭露和批判_制度的种种弊端。但是,他们没有找到实现_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其设想被称为“_”答案:大工业 贫富 捣毁机器 政治 里昂工人 宪章 西里西亚 无产阶级 圣西门 欧文 资本主义 理想 空想社会主义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欧洲各地普遍出现了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的状况;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工人阶级进行了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的斗争。其中表现在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人起义,等等。以法国人圣西门、傅立

32、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有识之上,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他们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他们的设想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故分别填写为:大工业;贫富;捣毁机器;政治;里昂工人;宪章;西里西亚;无产阶级;圣西门;欧文;资本主义;理想;空想社会主义。14 24、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_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1)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2)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社会阶级结构产生重大变化(1)_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

33、级。(2)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社会生活大变化(1)以_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3)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4)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人口增加明显。社会问题凸现: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世界面貌(1)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向世界各地扩张。答案:工业化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工厂 结合

34、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给实现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故为工业化。工业革命催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故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向城市为中心,以工厂为中心,故为工厂。25、迈入工业社会工业化是近代社会发展主要趋势和追求。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大事年表。15 答案:1640 年;君主立宪制;万能蒸汽机;民主共和;工厂法;共产党宣言 根据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 1640 年;经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18 世纪 60 年代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制成了万能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

35、的发展;美国于 1775-1781 年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通过 1787 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体制,实现了三权分立;英国在实行工业革命过程中,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改变,为改善生活,争取政治权利,工人阶级展开斗争,在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英国通过首部社会立法工厂法;马克思和恩格斯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的著作是 1844 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 830 年至 930 年,在巴格达的“智慧宫”中,一大批翻译家、学者在吸收波斯、中国等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将长期收集和保存的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文。其中包括哲学著作、天

36、文学著作、医学著作、音乐著作等。这就是阿拉伯历史上有名的“百年翻译运动”。公元 1000 年后,欧洲的学者们将这些阿拉伯文的文献以及相关的研究著述译成拉丁文,传播到欧洲各国。“百年翻译运动”取得的思想文化成就对欧洲进入崭新的近代文明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历史贡献。摘编自滕文生东西方文明互学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通过大量材料 具体分析了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支柱蒸汽机、焦炭冶铁技术以及纺织机械等同中国宋朝及之前所创造积累的工业技术成就的渊源关系。他认为英国人并不是天资特别聪慧的发明家,他们的能力更多体现在他们能够吸收、改造中国早期的技术思想和发明。他还说:如果没有中国的早

37、16 期发明,就不可能有英国的改进。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些贡献,英国很可能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游离于同样落后的欧洲大陆的边缘。摘编自约翰 霍布森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年翻译运动”对欧洲文明进程所起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功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答案:(1)作用:对欧洲实现重大历史性转折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欧洲开启文艺复兴运动;有利于欧洲摆脱中世纪神学的黑暗统治;推动欧洲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2)原因: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为英国积累大量资金;工场手工业时期劳动力以及生产技术的积累;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和工业技术成就为英国的工

38、业发明提供了借鉴;英国能够吸收、改造中国早期的技术思想和发明。解析:(1)作用:根据材料“百年翻译运动取得的思想文化成就对欧洲进入崭新的近代文明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历史贡献。”可知,对欧洲实现重大历史性转折产生重要影响;根据材料“一大批翻译家、学者在吸收波斯、中国等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将长期收集和保存的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文”可知,有利于欧洲开启文艺复兴运动;根据材料“其中包括哲学著作、天文学著作、医学著作、音乐著作等”可知,有利于欧洲摆脱中世纪神学的黑暗统治、推动欧洲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为英国积累大量资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场

39、手工业时期劳动力以及生产技术的积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根据材料“蒸汽机、焦炭冶铁技术以及纺织机械等同中国宋朝及之前所创造积累的工业技术成就的渊源关系”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和工业技术成就为英国的工业发明提供了借鉴;根据材料“他认为英国人并不是天资特别聪慧的发明家,他们的能力更多体现在他们能够吸收、改造中国早期的技术思想和发明。”可知,英国能够吸收、改造中国早期的技术思想和发明。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00 年前后,英格兰每年的煤炭产量大约是 250 万吨。英国的经济能比荷兰更长久、更持续发展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英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且较早、较大规模地进行开

40、发利用。随着英国人口增长,到 16 世纪17 晚期,可供做燃料的森林面积缩减,英国面临一场能源危机。16401649 年间木材价格比 14501459 年间上涨了约 5 倍。英国在 18 世纪靠大批开发煤炭这种能源储备摆脱了木材短缺的困境。煤的使用逐渐从单纯提供热能向主要提供机械能转变。摘编自舒小昀工业革命:从生物能源向矿物能源的转变 材料二 能源转型示意图 摘编自张宁等国内外能源转型比较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际能源转型的规律特征。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传统能源价格上涨导致能源短缺;英

41、国煤炭资源丰富;工业革命的推动。(2)从转型动因看,人类能源利用是在技术、经济、社会、环境和政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演变;从转型过程看,不断由低级能源向高级能源转型;从将来目标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是能源转型的主要方向。解析:(1)18 .根据所学可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据“随着英国人口增长,到 16 世纪晚期,可供做燃料的森林面积缩减,英国面临一场能源危机。”得出人口增长;根据“16401649 年间木材价格比 14501459 年间上涨了约 5 倍。”得出传统能源价格上涨导致能源短缺;根据“可以归结为英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得出英国煤炭资源丰富;工业革命的推动。(2).根据图片中的内

42、容,可从转型的原因、转型的过程、转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概括。可得出从转型动因看,人类能源利用是在技术、经济、社会、环境和政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演变;从转型过程看,不断由低级能源向高级能源转型;从将来目标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是能源转型的主要方向。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所占比重(%)年份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20 年 50 1520 10 1870 年 32 10 13 23 18961900 年 20 7 17 30 1913 年 14 6 16 36 上表能够反映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所占比重的多种变化。指出其中一种变化并说明形成的历史

43、原因。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如美国所占比重不断(逐渐)上升,英法所占比重不断(逐渐)下降;美国超过英法跃居世界第一;德国超过英法跃居世界第二;主要工业国家发展不平衡等。根据史实对变化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一:变化:美国所占比重不断(逐渐)上升,英法所占比重不断(逐渐)下降。原因: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美国形成了一批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出现了垄断组织;美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英法工业设备陈旧,技术相对落后;未能很好地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等。示例二:变化:美国超过英法跃居世界第一。原因:与示例一相同。示例三:变化:德国超过英法跃居世界第

44、二。19 原因: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统一的完成,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 年宪法)的颁布;通过普法战争得到法国 50 亿法郎的赔款以及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英法工业设备陈旧,技术相对落后;未能很好地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等。示例四:变化:主要工业国家发展不平衡。原因:参照以上原因作答。(“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变化:本题是开放型题目,题干要求指出材料中其中一种变化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首先解读材料,归纳材料中的变化,可以横向对比四国的变化趋势,也可以纵向比较四国变化的程度,还可以从不平衡性分析。通过材料表格可知,美国和德国在世界工

45、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而英法在世界工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由此可以得出变化是美国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英法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原因:分析变化的历史原因,如选变化是美国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英法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可从美国和英法两方面进行说明,美国可从地理环境、资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英法可从设备、技术、是否利用科技成果的等方面进行分析原因。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人教版教材插图 材料二 20 据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绘制(1)根据图文信息指出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时期的世界贸易发展状况,并说明你做出这个判断的理由。(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和英国商品贸易发展

46、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答案:(1)时间:19 世纪中后期。理由:由地图信息可以得知这个贸易图是以英国为中心的,而且贸易范围遍及亚洲、非州、拉丁美洲及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可以判断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时间是工业革命完成后的 19 世纪中后期。(2)不同:中国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或国内长途贩运);英国主要注重开拓海外市场(或海外贸易发达)。原因:经济基础: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英国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对外政策:中国实行闭关政策,英国实行殖民扩张政策;社会观念:中国重农抑商,英国重商主义、新教伦理;交通运输:中国商帮形成,长途贩运繁荣,英国交通工具先进,海运发达;生产组

47、织:中国是传统手工业,规模较小,英国实行工厂制度,规模大。解析:(1)时间及理由:由地图信息可以得知这个贸易图是以英国为中心的,而且贸易范围遍及亚洲、非州、拉丁美洲及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可以判断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时间是工业革命完成后的 19 世纪中后期。(2)不同:根据材料中的两幅图片信息来看,中国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或国内长途贩运);英国主要注重开拓海外市场(或海外贸易发达)。原因:结合两国的经济基础、对外政策、社会观念、交通运输及生产组织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30、中外交通。材料一 京杭运河自隋代开通之后,虽然路线几经变迁,但是历代朝廷无不极其重视大运河的维护疏浚,这是因

48、21 为运河承担着漕运这一维系王朝正常运转的重要活动。自隋至清,无不如此。清代前期,为了维持漕运的需要,清政府不惜耗费巨资,对京杭运河精心维护,以保证王朝生命线的畅通。在漕运的带动下,大运河商贸兴旺,由此带动运河沿线地区城乡经济的发展,使运河沿线的城乡经济一派繁荣景象。清代中期以后,漕粮改行海运,再加上黄河决口、战争等原因,运河渐趋衰落。随着轮船、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使用,京杭运河在经历前期的兴盛之后,最终被铁路和海运所取代。摘自孙金浩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衰落对运河地区城市城乡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运河时代(17611835 年)。英国近代第一条 运河是 1757 年开通的连接圣海伦斯煤矿与

49、默西河的桑基运河。随之布里奇沃特运河于 1761 年 7 月通航,它同 1830 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一样,成为英国运输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该运河通航后运费大减,丰厚利润的“示范效应”刺激起第一次投资高潮,一大批运河法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时主要立足于中北部工业城镇向四周扩散。80 年代下半期,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明显加快,运河开凿业掀起第二次高潮,运河兴建遍及全国。1835 年伯明翰曼彻斯特运河的竣工通航,标志着英国运河系统的构建基本结束。英国近代运河体系的最后一笔由 19 世纪 90 年代曼彻斯特轮渡运河的疏通完成。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50、知识,指出大运河作为“王朝生命线”的主要表现,并概括大运河衰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进入运河时代的原因。答案:(1)表现:是漕运的主要通道(南粮北运的主要通道);沟通南北,加强对南方的控制。衰落原因:海运的兴起;河道於塞、黄河决口、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近代交通运输的兴起。(2)原因: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工业革命的开展,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的需要;低廉的运费和丰厚利润刺激投资的涌入;政府立法的推动。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这是因为运河承担着漕运这一维系王朝正常运转的重要活动”,可以得出是漕运的主要通道;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杭运河的开通沟通南北,加强了统治者对南方的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