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易混淆知识点.pdf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046677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8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易混淆知识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易混淆知识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易混淆知识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易混淆知识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易混淆知识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人教版人教版 20232023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易混淆知识点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易混淆知识点 单选题 1、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NO2)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如图所示的四种放置方法,最合理的是(二氧化碳空气)()AB CD 答案:A A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有说服力,故 A 最合理;B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气体会向下运动,所以不能完全说

2、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B 不合理;C瓶子水平放置,抽开隔板,气体可以自由运动,互相进入对方,能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与 A 相比,仍不够典型,故 C 不合理;2 D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斜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气体会由于密度较大向下运动,所以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D 不合理;故选 A。2、甲乙两球质量相等,甲吸收的热量大于乙吸收的热量,有关甲、乙两球的比热容和温度变化关系,小明认为:如果甲的比热容大于乙,则甲升高的温度可能小于乙;小华认为:如果甲的比热容小于乙,则甲升高的温度一定大于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的观点均

3、正确 B两人的观点均不正确 C只有小明的观点正确 D只有小华的观点是正确的 答案:A 由题可知,甲乙两球质量相等,即m甲=m乙;甲吸收的热量大于乙吸收的热量,即Q甲Q乙。由Q=cmt可得 c甲m甲t甲c乙m乙t乙 如果甲的比热容大于乙,即c甲c乙,由式可知,可能有 t甲t乙,也可能是 t甲t乙。即如果甲的比热容大于乙,则甲升高的温度可能小于乙,也可能大于乙,所以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甲的比热容小于乙,即c甲t乙。即如果甲的比热容小于乙,则甲升高的温度一定大于乙。所以小华的观点也是正确的。故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3、如图所示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图甲),若两液体在

4、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且不计液体热量散失,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乙)。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下列推断正确的是()3 A若mamb,则cacbB若mamb,则cacb C若cacb,则mambD若cacb,则mamb 答案:B 由乙图可知a、b两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a的温度升高幅度大,即,AB若,由知,故 A 错误,B 正确;C若,由知,ma与mb的大小关系无法判断,故 C 错误;D若,由知,故 D 错误。故选 B。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腌制咸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 B两个端面削平,紧压在一起的铅柱不容易分开,是

5、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C固、液、气三态物质中,气态物质分子间距离最小 D冰冷的冰块,温度很低,不具有内能 答案:A A把鸭蛋放在盐水里一段时间,鸭蛋就变咸了,这就是鸭蛋与盐之间的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表现,故 A正确;4 B两个端面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能吊起一个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 B 错误;C气态分子间的距离比固态、液态分子间的距离要大的多,故 C 错误;D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也具有内能,故 D 错误。故选 A。5、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 比热容 c/【J/(kg C)】水 4.2103 煤油 2.1103 砂石 约 0.92103 A一杯水倒出

6、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 B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多 C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 1C 吸收的热量是 4.2103J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 答案:D A比热容是物质特有的一种物理属性,只跟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所以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不变,故 A 错误;B根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放出相等热量,由于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则沙石的温度降低得较多,故 B 错误;C水的比热容表示的是 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C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4.2103J,故 C 错误;D根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由于煤油

7、的比热容比水小,则沙石的温度升高得较多,故 D 正确。故选 D。6、下列生活中的事例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端午节蒸粽子时,满屋子都弥漫着粽香 5 B将一勺糖放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 C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腌制腊肉时,将盐涂抹在猪肉表面,几天后整块肉都变咸了 答案:C A端午节蒸粽子时,满屋子都弥漫着粽香,这是香味分子在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A 不符合题意;B将一勺糖放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说明糖分子在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B 不符合题意;C灰尘在空中飞舞,这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 C 符合题意;D腌制腊

8、肉时,将盐涂抹在猪肉表面,几天后整块肉都变咸了,说明盐分子在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7、下列各物理量可用来鉴别物质的是()密度 体积 质量 比热容 ABCD 答案:C 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一般情况下不同物质的特性不同,所以可用密度和比热容来鉴别物质,而体积和质量不是物质的特性,不能用来鉴别物质,故 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选 C。8、如图所示,是根据“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实验数据绘制的 a、b 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实验中两种物质的质量相同,初温度相同,选用的加热器相同,由图像可知()6 A加热相同时间,a 物质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小 B加热时间相同,a

9、 物质的末温度高,比热容大 C吸收热量相同,b 物质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小 D吸收热量相同,b 物质的末温度低,比热容大 答案:D A加热器相同,说明加热器相同的时间内释放的热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故 A 错误;B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相同的时间内,a 升温快,说明 a 的比热容比较小,故 B 错误;C吸收热量相同,b 物质温度升高慢,b 的比热容大,故 C 错误;D吸收热量相同,b 物质的末温度低,升温比较慢,故 b 的比热容大,故 D 正确。故选 D。9、以下有关燃油汽车说法中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的发展,燃油车的发动机效率可以达到 100%B汽车行驶过程中对地的压强比静止

10、时的压强大 C汽车行驶过程中燃油会减少,热值也会随之减小 D汽车的发动机用水来降温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答案:D A燃油车的发动机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要克服机械间的摩擦而产生额外功,因此燃油车的发动机效率不可能达到 100%,故 A 错误;7 B汽车静止时,对地面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小于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汽车上下方所受到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车的重力,所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对地面的压力比静止时小,而受力面积相同,由=可知汽车静止时对地面压强大,故 B 错误;C热值是燃料的一种

11、特性,与燃料的质量无关,因此汽车行驶过程中虽然燃油会减少,但热值不变,故 C 错误;D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因此汽车的发动机用水来降温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故 D 正确。故选 D。10、夏季来临,瓶装水迎来销售旺季,大量废弃的塑料瓶污染环境。三位英国大学生用海藻提取物制成可食用薄膜,将水封装在薄膜中做成“水球”Ooho,可直接吞服解渴,如图所示。图中薄膜没有破裂是因为()A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 B薄膜的分子间有斥力 C薄膜的分子静止不动 D薄膜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答案:A 薄膜被挤压没有破裂,是因为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故 A 符合题意,BCD

12、不符合题意。故选 A。11、关于热和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一块 0的冰熔化成 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8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答案:B A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而不是温度,故 A 错误;B一块 0的冰熔化成 0的水后,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是内能变大,故 B 正确;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主要通过做功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故 C 错误;D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可以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 D 错误。故选

13、 B。12、位于沙漠边缘的罗布泊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这是因为与水相比,砂石的()A比热容较小 B比热容较大 C密度较小 D密度较大 答案:A A B沙漠边缘的罗布泊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这是因为与水相比,砂石的比热容小,升温快,昼夜温差大,故 A 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C D密度是质量与体积之比,密度的大小与升温快慢无关,故 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13、如题图所示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的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液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液态 D甲是固态 9 答案:A 甲图中分子间的距离略大,分子力很小,分子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乙图中分

14、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力很大,分子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力几乎没有,分子的位置极度散乱,和气态分子特点相似。故选 A。14、如图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答案:D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 A 错误;B很小的水珠由大量的水分子组成的,故 B 错误;

15、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既有斥力,也有引力,故 C 错误;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才会聚集成一个大水珠,故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 D 正确。故选 D。15、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个学校对于疫情的防控都非常重视,要求学生每天不仅要用测温仪测温后才能进入校园,而且进入班级后还要用水银温度计进行二次测温,同学们在测温时,水银液面在慢慢升高的过程中,下10 列温度计内水银的物理量变小的是()A温度 B质量 C体积 D密度 答案:D A水银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上升,故 A 不符合题意;B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温度、状态、形状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 B

16、 不符合题意;C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水银的体积变大,故 C 不符合题意;D水银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由 =可得,密度变小,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多选题 16、如图所示,在烧瓶内盛有少量的水,向烧瓶内打气,我们会看到瓶塞会跳起来,同时打气筒摸起来感觉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当瓶塞跳起来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B瓶塞跳起来是因为内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C打气筒摸起来感觉热是手与打气筒之间发生了热传递 D打气筒摸起来感觉热,说明做功使打气筒的内能增大了 11 答案:BCD AB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瓶内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 A 错误,B 正确;C打气

17、筒摸起来感觉到热,是手与温度较高的气筒接触,气筒将热量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手,即手与打气筒间发生了热传递,故 C 正确;D打气筒摸起来热,是因为在打气过程中,需要克服摩擦做功,于是气筒内能增大,故 D 正确。故选 BCD。17、如图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活塞迅速下压,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使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硝化棉燃烧 B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气体混合颜色变均匀,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试管中的水加热沸腾后,塞子被水蒸气推出,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D紧压两铅柱使它们合在一起,下面悬挂大秤砣未被拉开,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答案:ABC A将活塞迅速下压,活

18、塞压缩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空气做功,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到达硝化棉的燃点而燃烧,故 A 正确;B抽去玻璃隔板,空气与二氧化氮接触,由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空气与二氧化氮相互扩散,彼此进入对方,两瓶气体混合颜色变均匀,故 B 正确;C试管中的水加热沸腾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试管内气压越来越高,最后把塞子推出,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故 C 正确;12 D紧压两铅柱使它们合在一起,下面悬挂大秤砣未被拉开,是因为铅分子之间有引力,故 D 错误。故选 ABC。18、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

19、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答案:AD A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相同热源加热说明相同时间提供的热量相等,由图像可以看出,在吸收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更大,根据=可得,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故 A 正确;B由图像可以看出: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加热时间短,即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少,故 B 错误;C加热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故 C 错误;D由图像可知,加热相同时间,甲

20、液体温度升高的程度大于乙液体,故 D 正确。故选 AD。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燃机消耗的燃料越多,其效率越高 B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 13 C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可能增加 D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答案:CD A内燃机消耗的燃料越多与效率无关,效率是有用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故 A 错误;B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 B 错误;C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可能增加是正确的,故 C 正确;D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是正确的,故 D 正确。故选 CD。20、将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

21、两个金属块a和b,分别投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a投入甲杯,b投入乙杯,且水温低于金属块温度),当水和金属块之间热传递终止时,甲杯水温度低于乙杯水温度,不计热量损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块a降低的温度比金属块b大 B金属块a放出热量比金属块b多 C甲、乙两杯水吸收热量相同 D金属块比热容cacb 答案:AD A达到热平衡后,金属块的末温等于水的末温,因为甲杯水的温度低于乙杯水的温度,所以金属块a末温比金属块b的末温低,两个金属块初温相同,金属块降低的温度等于初温和末温之差,所以金属块a降低的温度比金属块b大,故 A 正确;BC甲杯水的温度低于乙杯水的温度,而初温相同,甲的温

22、度变化小,而甲、乙两杯水的质量相同,由公式Q吸=cmt可知甲杯里的水比乙杯里的水吸收的热量少,不计热量损失,由于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则a放出的热量少,故 BC 错误;14 D两个金属块的质量和初温相同,由公式Q放=cmt可知,a放出的热量少,a降低的温度大,所以a的比热容较小,即 camb 17 Da、b 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amb 故 C 正确;D已知乙小组中所用两种液体体积相同,由 C 选项已知 a 液体的质量大于 b 液体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a 液体的密度大于 b 液体的密度,即 ab 故 D 错误。故选 BC。25、关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

23、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C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D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答案:AB 18 A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在做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故 A 正确;B扩散现象是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故B 正确。CD分子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距离较近时,表现为斥力,距离较远时表现为引力;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液体分子排列相对紧密,分子之间距离小,表现为斥力;固体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固体的分子排列规则且紧密,分子之间距离小,表现为斥力。故 CD 错误。故选 AB。填

24、空题 26、如图所示的是古人锻造铁器的场景,共经历了加热、锻打和淬火三个过程。其中属于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_(填序号)。答案:用火对铁器加热,铁器从火中吸收热量,把铁器放在水中淬火,铁器向水中放热,所以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27、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坐在电火箱内取暖,也可以跳绳使身体发热。前者是通过_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后者是通过_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答案:热传递 做功 1前者是坐在电火箱内取暖,人吸热,觉得暖和,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人体内能。2后者是跳绳使身体发热,人在运

25、动,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28、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铜质球甲、乙按如图所示放置,其中甲放置在水平桌面,乙悬挂在不可伸长的细线上,19 且两球重心位于同一高度。当两球吸收相等的热量之后,重力势能大小关系甲_乙,内能变化量甲_乙。最终温度甲_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大于 小于 小于 1甲、乙都受热膨胀,由于甲在桌面上,乙挂在绳子下,所以甲的中心升高,乙的降低,显然甲的重力势能大。2由于能量守恒,所以乙降低的重力势能使机械能减小,则内能增大,而甲机械能增大,则内能减小,因为重力会对乙做功,所以内能变化量甲小于乙。3内能变化量甲小于乙,且甲内能是减小,故乙的温度高。29、如图

26、所示,B 是一个被销钉锁住的活塞,气缸 A 密封有少量空气,气缸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C 是一支温度计。若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 K 拔出后,观察到活塞向左移动,此时温度计的示数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变大 1活塞向左移动,外界对气体做功,如果不考虑热传递,则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温度计示数变大。30、小明家有两口轻重不同的铁锅,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把菜倒入火辣辣的锅中,如果用重的那口,火力依旧,很适合“爆炒”;如果用轻的那口,火力大减,立刻就变得“温吞吞”的。这是因为重的那口锅,内能较_,温度降低得较_的缘故。答案:大 慢 12重的那口锅质量大,和轻的那口相比,若温度相同,则重的锅内能大,放热时,温度降低得会较慢,即末20 温较高,火力依旧,适合爆炒。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