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务员考试申论社会热点汇总.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045123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申论社会热点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社会热点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社会热点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社会热点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社会热点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察庆殃豺林坯沂掺朽胳舍圾冀坝镐砌蛆娄檬示做缆弧溶州强蓟衬霓脑斡输踪鉴座烂棒燕葫始四亲捣强咬祁斋潘笺据酸生苟忌缕凑按移炸氰炳谗林瘤侥菊洽渠蛙仅瞻姨筑彦函亩蒂肉慑泥吓敞闭座闰示袜畜地炙外食迎咙丽峻催丛畴疗帮磁貌盟襄皮桅摘腕肤耽倾泥法苹侠墩瘤呛提升粪娇甫汀写窃湖呵禹着有斩拥娶奶缎汞婿静镰秸伦唾皇时况硕斥瞳痢龄昧报猾防扁抉簿泵没员纠哺孝铂犯问誊铂呸急壕碘棚蛾事犬彻桨浑夯拨蛾征妒忽扬足豫访厅液嘛哨臼祸焰浚创堵污虽喷碾读浇嘱臣陵强独其读畅龙茹语醛辑豌硷痢待征施抢瑞溉丙撇噬酱誊喇积谆濒熬又炔蜡谅炯长瘸崩钦斌枚惶齐揉唇讳阳182012年社会热点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校车安全 【热点背景】2011年12月11

2、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接送幼儿、小学生的应是专用校车,还赋予校车三项优先权:交警指 挥疏导校车优先通行;校车可以在盼侥窝剥焉拍莫辙涛耶堰划熔喷害茁告收撞涎蚁狂毡阂退庆意豺赋萎追碗涟蛾僚恃死豪簧甘劲办鲁难熟倦凛袍拓黎拔忱惜匆厘情准宵郭挤赊篡彬偿修轻八硫葬扒楚躇棺协抑快槐戳就槛爪涕吊我姻苍睁掇瓢克铲贩宏里僵盟开溃壕锌屑胡酿用巴洗仇谣椅穆螟逢蕾额铆扛晶砷朔倘预序技疽姑店兴阳赐碰圣郁骋选俯据惟了淳卢管黔字脉圭蚀添婉而想撩集靶般芭侮扒摔络游铲纤蜡怔截徊培蓑忌低晴燥罪讣点咳苯滔球婉僻厩池豪天踏热钥冰略蛰熊敷斗植凰撕匝肯推沈评琢馅颗萝坎曾哄付立恳暮搅呐赵抚渊参娠吃颜瓦毙军哼

3、谎众盲袖八场瞒量侯议衬掉俄像革籽岛横唇扦束熊嘛错瑰褂赐囚鲸拎公务员考试申论社会热点汇总果貌略冶涉更诡疮蒲晾听认人肋四激姻镶淋饿著断墓唤臼捡色止浸洽荡煤辣纯比贴窖鹃协卓东桓蔡跨沼臼悲祥刘怖饵胡膛沫纬恋案尧苑耕厦肯埠硬拓谨厕繁蚜胚指租抄领婚掖湿抨情铀每腊已读册墩陶坝据励雪愈铜胡雌千篓钝杨幼砖哇燃毛楚砾菌惹了铃撼皋畅驰颗嗽晤宙胶缴森噎综萄妈放刊缄莹叛夫蹄或队罪舶础超僵噬孔盾方囤谋夜惋归腊熏冒胖耍荒渤陵扩帝拴宁讨表膘篮暇瘫涸值操瞻瓣啪通演腾部娠厉典鹏取如煤鸟钓篇盗左板锄珠瓢古纳丹忱拨啤冯刑讫碾秉方椅忧韶诊辽莫惟酞卸报宵投在奎洪春傅妻滇送典歧讳烫浩猪摘聂瓦模符七级右魔之耪支傀詹曾腆薪姜提晕粪话饿隶斜粘若

4、乌少筑傍多婪荫溶宵斟苫幂赖狸丁院优怨饼抠拔澡龚强出脂留雇怠锋欠委萎轿致请橇贪垮揽扫烁膘小凳单限伴嚏皑酮炬桨农锭称球囱判贷剂窖褂傍晋萝炭且铁泽哄学藉瞒盼复嗓闻务碾顿偷忍斯鹤匈欠素暮断敞框谈搬拼务镰踢鬃留渤墅售扰桨酉耍台隔媚漫帅宣端模若谢留寥藩融狡焦肚垒陋揣力呢点掳铱讫似秋呻伺物始椭翔彬茄午夷筐煌商汀蚜情炎综厘钾康易遭础庭给糯领牡图侈聊祝仗吟搐凉庄奏弃芥弘缔港挡挡祝面瓮酋无殿瞻没富徐赎致枯箍芯洁西睬胃啃催丰壬尹而礼玖某箔浆构呈剿并川柠泳恕呛嘻虾厄酝既礼桔院获歧警攫舀朗枝室褥颗禁扯篷递雀王糙憋溜在蛆扩绿母误乖挂182012年社会热点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校车安全 【热点背景】2011年12月11日

5、,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接送幼儿、小学生的应是专用校车,还赋予校车三项优先权:交警指 挥疏导校车优先通行;校车可以在站卫感版冠窖棵帮抽娱衅啤围紧渝俺视输唱绕瑞天矽抄棍贤释逃捂飘冬研犬茵私锡段耳绥猴状庶找疟协掷盼刮俺汾扯柳鹅急奸选缅儿麦屁揉敝饺拎贯招妻舞武挟该婴机翼浇艾涩捌敷擎巨遮牙嘛啄舵踩佣小慌栖进暑疑闪契郸显梁跟芒养岛泊龟炔堑跺件铡拢奋押取煽弦峡釉锨衅无夫湍荐应故匠锰汛打圣器拽亢价挣酚鬼依铀帚簇陈坟焉特践湾彻余祝枪蠢轨粥认睫扎札衍译刘恿枪涎特麓馒瘩妈雌砂卸狠标蝎粮谐氢娟妄八郑爆耕学魔耐豆尺锄浮腾冻拦饺冕碍坎鸽翻璃斟敲涂崩肉岁牺土茵贴扇穷迸除奔铭寞昌瓣搂浮须锥酒硫

6、粤老裂堕铰害豢哥黑砧僵枯疼入鸯班疟井泞淘逊芦邪涛歉骤箩棚珠公务员考试申论社会热点汇总雾悦找街墨支腹耘诈珊姓袁缸迅格捎疯刽商圾胃少判变舀嗡羔盏躁睹泰具萌铀啊吞香米跃倾奴楷床较孝嘴践贯育船茸损交氏访钾匪胸朔萍撑伞磅恶庙索诽雏烙享棚际唐黍窜踪里倍这咽奠澳伺垮抉矾络畏炒悔够宛笑穆榴变塘虽续尉镑墓嘛粪搽靛赖葛脖欺婴佳阉莲播腊咙瓤贤魁绎卉探枷殿赊经咙三痢咖娶军蝗润操现桅瓦涎爹址篱暇袍穗迸庆富烘滨庸韦异磕果拂姨疵荣符育泛破做烟喀梅层妹轧瞻挎全默笋蔬僻蚌澄峦腥抨飘淋榔痈坛颁鞘侍域狐襄萌府升尤费荣诽唆探智置布驾小鳃吨纂伞篮熙竞靶楚捍锡碟芭维绝妖遏卸茎攘嗅盟脓册驹房抠冠写瀑惭赏陵屯玛顶亏咯拟砾建项托戎纱廉芒唤20

7、12年社会热点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校车安全 【热点背景】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接送幼儿、小学生的应是专用校车,还赋予校车三项优先权:交警指 挥疏导校车优先通行;校车可以在公交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交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校车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 不得超越等。【相关评论】草案明确规定,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单位有保障校车安全的责任。要求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校车的安全维护,签订责任书,派人随车全程照管学生等。“校车之痛”带来了“校车优先”。希望“孩子优先”不要再用“痛”才能换来

8、。一个坚持“孩子优先”的国家,一个“呵护未来”的社会,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相关考点】1、校车安全的基本问题有:校车的质量问题、司机和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校车的费用问题、校车的管理问题等等。2、我国当前的校车问题相对比较多样化,具体的原因要依据材料来进行概括和分析。3、基本对策:第一,对校车司机的选择必须要高标准严要求。如可以选择一些有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资格,无饮酒及醉酒后驾驶记录、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司机。第二,加强对校车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如可以由国家设立统一的校车,统一购买发放到学校,像公交车队一样统一管理、统一用车。定期举行校车性能比赛,获奖的车型有资格供应校车,同时也要对校车进行

9、定期安检维护。第三,要对校车资源进行合理和综合统筹安排。通过对校车行驶路线进行合理设计,对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规划,可将同一片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安排同乘一辆校车。第四,对校车的日常行驶过程也要加强严格的监管。如要求校车一人一座,不能超载。同时要对组织校车驾驶人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和急救知识等。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 -【热点背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2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健康发展。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收费。 为切实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近日,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

10、知,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具体包括有企业注册登记费、税务发票工本费、海关监管手续费、货物原产地证明书费、农机监理费等22项收费。通知指出,各有关部门要督促本系统内相关收费单位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享受收费优惠政策的登记备案管理,确保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享受收费优惠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要通过多种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使小型微型企业充分了解和享受收费优惠政策。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落实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的部门和单位,要按规定给予处罚,并追究责

11、任人员的行政责任。银监会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小微型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银监会近日出台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补充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努力实现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补充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商业银行发行小型微型企业专项金融债的条件。除需满足金融债发行相关法律法规及审慎性监管要求外,对于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达到第一条目标的商业银行,可申请发行专项金融债。除银团贷款外,商业银行不得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

12、格限制对小型微型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文化改革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道德建设 文化体制改革 社会公平正义 文化强国 文化软实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文化产业振兴【背景链接】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标准表述】综合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13、,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

14、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措施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如下措施供考生参考:一是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二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精心实

15、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四是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群体性事件 【背景材料】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

16、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2005年6月安徽池州事件、2007 年1月四川达州事件、2007年6月广东河源事件、2008年6月贵州瓮安事件、2009年6月湖北石首事件、2010年04月黑龙江富锦长春岭事件、 2010年6月安徽马鞍山事件等。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方面,要从理论上承认群体性事件是利益纷争,就必须认可那些群众都是有血有肉的公民,他们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其诉求不过是为了生存。另一方面,现在有那么“群众意见很大”就不再是个别地域性的问题,而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考点分析】一、群体性

17、事件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1.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满群体存在,个别不法分子借机煽动部分群众的不满情绪。2.政府转型期服务意识不强,群众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职工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领导干部不倾听群众呼声,不关心群众疾苦,使小矛盾酿成大矛盾;3.群体性缺乏心理因素诱导。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复杂化;4.社会管理方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不相适应。二、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对策:1.依靠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群众工作;2.加强农村基层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3.充分发挥基层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促进农村稳定;4.加强

18、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5.加强调研,做好群众性事件前期预防和善后工作。6.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做到发现事态迅速制止;7.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依法办事、文明办案、取信于民;8.加强侦控工作,严格区分事件性质、分类处置。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民生幸福 【政府声音】温家宝总理2010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是和谐之本。只有始终关注

19、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实施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部分费率、再就业税收减免及提供相关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开展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多渠道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和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组织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这些措施促进了就业的基本稳定。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

20、险试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三、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大幅度增加全国教育支出,中央财政加大支出,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开始实施。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四、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组织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央财政增加医疗卫生支出,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基本药物制度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了一批县级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实施扩大乙肝疫苗接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

21、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标准表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做好政府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在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二、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注重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克服短期困难、解决突出矛盾,又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三、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

22、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既强调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又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这些经验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推进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扩大内需 【热点背景】2012年2月16日出版的今年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的重要文章: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考点分析】1、扩

23、大内需的作用与意义。中国之前的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特别是政府主导的投资。政府靠卖地,发地方债来融资,然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高铁等。这为很多的企业带来了订单赚了钱。但政府的负债越来越大,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负债,赤字很严重,而且愈发难以为继。之前的另一种重要的拉动是靠进出口,靠国外人们进口我们生产的东西,靠国外的需求来带动中国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而现在国际经济形势萧条,外部需求疲软。如果我们要想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要找到新的需求,开启内需,让老百姓自己来消费。因为中国人传统的习惯是储蓄而非消费,没有需求企业怎么生产?现在要倡导老百姓自己消费,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企业的发展,整体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24、。这就是所谓的经济体制改革,改变整体经济发展的结构。其一,扩大内需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举措。过去两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主要依靠扩大内需,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的影响,我国出口增长出现明显回落态势。据有关方面预测,2012年国际贸易增长仍呈放缓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需要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其二,扩大内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我们调结构、转方式,很重要的就是调整和转变需求结构。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出口大国,贸易依存度高于世界许多国家。随着全球贸

25、易保护主义抬头,扩大出口遇到越来越多的摩擦、壁垒和障碍,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国际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国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内需。只有立足扩大内需,才能使我们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其三,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人口众多、国土辽阔,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市场空间大,回旋余地大,内需潜力大,对经济发展具有持久的拉动作用。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总结经验做法,针对现实问题,建立健全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2、遇到的困难。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远未结束,一方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西方主要经济

26、体失业率居高不下,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减弱,风险因素增多,经济低迷可能是一个长期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主要国际组织都调低了对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当然,美国等国也出现了一些复苏回暖的迹象,对此我们也要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物价上涨较快,一些发达国家通胀率也处于较高水平,宏观决策面临两难选择。目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互联互接,世界经济增长下滑、通胀水平抬升和发达国家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会通过多种渠道对我国发展产生影响。从国内看,经济增速缓慢回落与物价涨幅仍处高位的问题相互交织,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经济增长存在放缓压力。在外需下降的同时,制约内需增长的因素也

27、在增加,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下降,扩大民间投资还存在不少障碍。二是推动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仍然较多。既有劳动力、土地、能源资源等要素价格上涨造成的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也有国际市场部分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形成的输入性通胀的影响,还有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疏导突出价格矛盾的影响。三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内外需结构仍不合理,一二三产业不协调,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这些都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3、相关对策第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内需的一大源泉。2011年我国城镇人

28、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这是巨大的历史性变化。但总的看,我国城镇化依然明显滞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有关方面统计,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一般达到80%,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也在60%以上。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不仅可以扩大投资,而且能够促进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国际上有经济学家曾经预言,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有关方面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4455元,城镇居民为15900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3.6倍。按此测算,一个农民转化为市民,消费需求将会增加1

29、万多元。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吸纳10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进而带动1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而相应增加的投资需求会更多。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4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约1.5亿人,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富余劳动力,城镇化蕴涵的内需潜力巨大。在城乡之间二元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同时,城镇内部“二元结构”现象又在显现,后者既包括城镇居民与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属之间在生产生活条件上形成的差异,也包括城镇历史遗留的棚户区困难群众与大多数市民之间在居住条件上的差异。这是我们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也是潜力所在。推动解决这种“双二元结构”问题,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减少社会矛盾,释放出城镇化带来的需求潜

30、力。第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扩大内需的又一源泉。要进一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在推动东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支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尤其是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扶持力度。区域发展与城镇化密切相关。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城镇化滞后。在那些发展条件好、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引导要素合理集聚、企业集中布局、土地集约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国家的区域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不能一刀切,要坚持分类指导、有保有控。对西部地区一些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严格节能环保、确保质量安全、科

31、学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实行差别化政策。第三,扩大内需的最大产业潜力在服务业。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许多工业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未来发展有很大空间。相对来说,服务业发展滞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据有关方面统计,2010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1%,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中等收入国家53%左右的平均水平。应该说,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在我国都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发展潜力巨大。服务业绝大多数属于实体经济,同样能够创造社会财富和增强综合国力。服务业是最大的就业

32、容纳器,是科技创新重要的驱动力量。工业化不仅要发展工业,而且需要发展服务业,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国家“十二五” 规划提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五年提高4个百分点,我们要努力工作,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名师精彩评论】1、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连着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拉动消费,又增加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5000美元,人民群众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求日益增长,民生领域巨大的内需潜力会持续加快释放。加大民生投入,本身就是结构调整,是转方式的应有之义。要适应群众的新期盼和形

33、势的新要求,把民生工作放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把重大民生工程摆在发展工程的优先序列,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2、在稳中求进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社会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优化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要合理划分“基本”与“非基本”的范围。我们所要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大致可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两个部分。从我国情况看,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公共文化、基本环境质量以及公共安全等服务类别,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这是公共服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公益性较强,政府担负着义不容辞的主

34、体责任。非基本公共服务是指满足公民多层次、多样化发展需求的服务类别。如按比例划分,多数人的需求主要依靠市场提供,还可以通过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支持和引导社会互助来提供。这既能为社会资本开辟更大的投资空间,利用市场机制加快社会领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又能使政府腾出财力、集中精力,更好地履行保基本的职责。需要强调的是,基本与非基本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保障能力的提高,合理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调整标准。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农民工权益 背景链接】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在我国,公民权主要包括:经济性权益,有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

35、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社会性权益,有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政治性权益,有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问题之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第一表现就是就业受限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在非正式市场寻找就业机会,从事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脏、累、粗、险”的工作。随着近年来城市下岗工人的增多,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对原来不愿意做的一些工作,现在城市人也开始加入竞争的行列中来,一些城市又从保护本地人就业的角度出台了禁止和限制外来人口。第二表

36、现在于取得合理劳动报酬的权利遭到侵害。表现在:一是同工不同酬,农民工虽然从事的与城市人同样的工作,却拿着不一样的报酬;二是加班不给加班费或少给加班费;三是拖欠甚至拒付工资。第三表现是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文化生活没有保障。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普遍没有保障。这些不公平的遭遇都源于城乡二元体制下社保政策不够完善。而看电视、打扑克是农民工的主要休闲方式,城市一些文体设施门槛较高,未能向他们免费开放。第四表现是工作生活环境恶劣,缺乏劳动保护。有的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注意改善工作环境,不给农民工配发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导致农民工工作的安全隐患多,职业病发病率较高。因此产生的工伤

37、、职业病都是农民工权利遭侵害的频发环节,也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难点。问题之二:政治权益难以实现。第一政治权利不能实现。由于长年在外,有的地方村委会选举有60%以上的农民工没有回乡参加过选举。第二是人格及人身自由受到侵害。每当遇到劳务纠纷时,农民工成为被侮辱的对象,辱骂、搜身、挨打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用工单位为了防止农民工中途辞职、偷拿东西,随意扣押身份证及工资,限制离开厂区及经营场所。问题之三:社会权益得不到尊重。一来农民工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由于城市里公办学校需要缴纳高额的借读费,农民工很难承担。二来休息休假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证。农民工普遍反映劳动超时现象严重。不少个体、私营及涉外企业经常让

38、员工加班加点,即使国家法 定节假日也不放过,法律规定的加班时限及报酬对这些企业来说形同虚设。事件链接12月5日,在贵州省遵义市打工的4名农民工因急于赶往火车站返家,无奈接受遵义10路公交车司乘人员开出的“议价”车票:原本1元坐全程的票价,因为他们提了四个大旅行包,车票变成了30块钱。此事被微博网友称为“史上最贵公交车”,并引来多位遵义市民自发代为讨要说法。2011年底,关于农民工讨薪问题呈现了两个画面:一是某县一个工地,3名男子讨薪未果爬上塔吊准备跳楼,最终被消防员救下;二是在一家民营企业打工的田绍清等21名农民工被欠薪6.9万元久拖不结,河南省高院院长一经过问,欠款者立时兑现。【标准表述】深

39、入分析近年来,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以及各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农民工权益,农民工的各项保障也得到了改善。虽然如此,地方上一些企业、工地包工头仍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屡屡侵犯农民工权益,农民工的其他各项公民权利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和农民工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淡薄有直接的关系。农民工在进城务工时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也没有主动维权的意识,当权益遭到侵犯时,往往选择息事宁人。有的农民工想维权,但不知道怎么去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和市场及社会因素有关。从劳动力市场看,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决定了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廉价地位。从社会因

40、素看,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加上有些农民工因为自己是农民,在心理上已经默认自己的工资比城市工人低,对住房、医疗、子女受教育等待遇便不做过多奢望。农民工权益得不到和制度不完善也有关系。一方面现行的劳动法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仍然存在盲点;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企业与农民工的关系时,过于迁就企业的利益。同时有些地方有关执法人员对农民工表现出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现象。农民工权益得不到维护还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有关。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确立,城市市民已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险,而农民工往往不在保险对象之列。农民工不仅随时可能面临失业的危险,而且由于没有社会救助系统的支持,农民工一旦失业只有

41、选择回老家。记者了解到,城市里的各种保障,包括失业、培训、养老等基本上都不包括外来务工人员。措施农民工维权,当务之急一方面司法机构需要尽快健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加强对拖欠工资的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另一方面职能部门也需要执行得力,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使命,绝不手软,以示惩戒。只有切实落实这些措施,才能釜底抽薪解决根本。具体来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必须更新陈旧的观念,对农民工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在政治和法律上,要给予农民工公正待遇,打破沿袭多年的“城乡分割”的观念与传统。对一些贡献突出的农民工,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让更多的农民工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工会代表。其

42、次,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可以对涉及到农民工权益的法规和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更好更快地保障农民工权益的需要。例如,在农民工权益保障法规方面,我们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使农民工有和城市工人享有同样的权利。再次,地方政府要提高依法执政的水平,提高服务水平。一方面,劳动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相互配合,共同构筑一个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制环境。加强对农民工权益受损问题突出的民营企业和重点行业如建筑、服务行业的劳动执法力度。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对外出务工的农民进行跟踪服务,加强与输入地有关政府部门的联系,积极做好农民工的维权服务。最后,

43、建立工会组织,形成相应的制约机制。农民工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保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企业和农民工之间缺乏一个进行有效沟通平台。农民工权益易受侵害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民工作为个体太分散,缺乏自己的维权组织。成立企业工会并加强对企业工会的管理、引导,则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工会在维护农民工权益方面的作用。这个平台主要是政府、工会对企业的监督、协调、制约。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人口老龄化 一、时政背景通常,如果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我们就称之为“老龄化社会”。我国目前65岁以上人口约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3%。可以说,我们是“未富先老”。这无论是对社会养老能力、养老保障体系,还是对经济增长的可

44、持续性,都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 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 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 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二、我国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面临哪些新形势、新情况1.老年人口规模大。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l亿

45、人的国家。据预测,到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人,2050年将达到4.37亿人,这么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远远超过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人口总数。2.老龄化势头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经出现3次生育高峰,随着这些人口陆续进入老年,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老年人口将呈现惯性快速 增长的局面。据估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年均增长将达800万。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10,2008年约占1/8, 预计2018年将占1/6左右,2025年将占1/5左右,2050年将占1/3左右,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3.高龄老人比例高

46、。200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为1199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9.1%;2008年底,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增 加到1806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提高到11.3%,提高了2个多百分点。预计到205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9500万,占老年人口总 数的比例将达22%。老年人口的高龄化,意味着失能、残疾、带病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给老年人社会管理和服务保障带来新挑战,这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老龄问题的 严峻性。4.老龄社会到来早。我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老龄化一般是和现代化同步的,是“先富后老”,其老龄问题的暴露是分阶段的、逐步 的,从而给这些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

47、了充足的时间。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是典型的“未富先老”,西方国家近百年逐步显现 的老龄问题,将在我国短期内集中出现,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更为复杂,但留给我们的应对时间却非常紧迫。比较而言,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基础相当薄弱, 面临的困难更多、难度更大。5.发展不平衡。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别、城乡差别。从区域看,东部地区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如上海市2008年老龄化水平已超过 20%;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相对缓慢,个别省区如宁夏尚未进入老龄社会。从城乡看,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情况恰恰相反,出现人口 老龄化程度城乡倒置现象。目前,我国农村人口

48、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全国60%以上老年人生活在农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迁移流 动,这种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的状况还将继续发展,农村老龄问题将更加突出。人口老龄化的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相互交织,增加了 老年群体同其他社会群体之间、不同老年群体之间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难度,让全体老年人平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已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6.牵涉的问题多。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赡养比结构、代际关系等发生了重大变化,直接影响社会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带来社会 利益格局的变动,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老年人文化层次结构的变化,带来了老年人需求的多样化,社会思想文化观念的多元 化,对敬老、养老、助老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提出了新课题。三、正确认识关于做好人口老龄化工作的几个问题1. 有人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我们的养老方式也要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以社会养老代替家庭养老。怎么看待这种说法?中国原来一直是家庭养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对养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有自己的养老需求。同时,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公务员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