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印染有限公司搬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版)
第一章 总 则
1.1 项目由来
****印染有限公司是2007年注册成立的外资独资公司。依据**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2007年第十七次会议纪要,****印染有限公司依法对原**印染厂进行了整体收购。
**印染厂始建于1952年,设计生产能力13200万米,主要产品为纯棉、涤棉等棉类印染布。厂址位于**市平原路东段,属**市行政区域中心。2007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国有企业改制进度的安排和**市整体规划要求,****印染有限公司对原**印染厂收购、重组后,进行搬迁,在搬迁的同时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达到节能减排、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
****印染有限公司现有职工930人。由于设备老化、产品质量不能满足要求等原因,该公司对厂内原有生产设备进行淘汰,印染能力由设计的13200万米降至4000万米。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印染有限公司由现有厂址整体搬迁至****工业园区。新厂址位于****工业园区纬八路以南、纬七路以北、经十路以西,总占地面积202.8亩。搬迁后,淘汰原有落后印染设备,更换为先进、高效、节能节水的印染设备,搬迁总投资2亿元。搬迁完成后,新厂区拥有4条前处理生产线,10条印染及后整理生产线,生产能力为9000万米。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漂染车间、印花车间、办公楼、锅炉房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受建设单位委托,我院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现场踏勘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按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原则,编制完成了《****印染有限公司搬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版)。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1996.4.1)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3.1.1)
(10)《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12)《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发改委【2008.2.4】)
(1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14)《**省**市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1997)
(15)《**省辖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方案》(**省环保局2003年7月)
(16)《**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1.2.2 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2-9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6)《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1.8.8)
(7)《清洁生产标准 纺织业(棉印染)》(HJ/185-2006)
(8)《印染行业清洁生产指标评价体系(试行)》
1.2.3 项目依据
(1)****印染有限公司关于开展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书
(2)**市环保局新环监函(2004)53号关于《****印染有限公司搬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
(3)《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4)《****印染有限公司搬迁项目建议书》
(5)《**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报告》
(6)《**小店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小店工业园区改名为****工业园区)
(7)厂方提供的其他技术资料
1.3 评价对象
本次评价对象为****印染有限公司搬迁项目。
1.4 评价目的
本次评价目的是通过对评价区水体、大气、声环境的调查,查清环境质量现状,结合工程实际,分析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从环保角度出发,论证工程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为环境管理及工程环保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5 工程和环境特点
1.5.1 工程特点
1.该项目为印染企业异地搬迁,搬迁后淘汰现有落后印染设备,更换为先进、高效、节能节水的印染设备,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
2.搬迁后厂址位于****工业园区的化纤纺织园区,符合当地规划。
3.项目以水污染为主,配套的废水处理设施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4.目前园区集中供热能力不足,为满足生产需要,项目建设20t/h链条锅炉3台(两开一备), 400万kcal 导热油炉2台(一开一备),已经园区管委会同意(见附件)。
1.5.2 环境特点
新厂址所在地SO2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PM10有超标现象;纳污水体东孟姜女河水质超过Ⅴ类标准;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能够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总硬度超标;噪声现状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
**市不属于SO2控制区,项目污染因子中的SO2不作为敏感因子进行评价。PM10有超标现象是由豫北地区地面裸露和风沙等气候特点造成的,项目污染因子中的烟尘、粉尘也不作为敏感因子进行评价。纳污水体东孟姜女河属于海河流域,由于接纳了大量沿途居民生活和工业废水,已经超过Ⅴ类标准,区域水污染问题突出,如何保证东孟姜女河水质目标是评价关注的问题。
项目生产、生活所需用水由**市中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不开采地下水。距离厂址最近的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位于厂址西北21km处,也不在厂址地下水的下游(**市地下水流向为西南至东北),见图1-1。因此,地下水影响不作为评价重点关注的对象。
环境敏感点中的的贾堤和北张兴庄距离厂址较近。按照****工业园区规划,贾堤和北张兴庄将进行搬迁。搬迁后距离厂址最近环境敏感点为小杨庄,位于厂址西北1.2km处。厂址四周环境敏感点示意图见图1-2。贾堤和北张兴庄搬迁后,厂址距离环境敏感点较远,同时鉴于印染企业以废水污染为主的特点,评价将项目废气对居民的影响作为普通对象进行关注。
·4·
厂址
贾堤
0.06km
汲津浦
2.9km
水花堡
2.1km
北
赵经庄
1.7km
1.2km
小杨庄
2.6km
郑庄
0.3km
北张兴庄
2.6km
冯堤
魏堤
沙门
2.3km
2.4km
图1-2 厂址四周环境敏感点示意图
1.6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项目生产特点及厂址区域环境特征,本次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见下表。
表1-1 环境影响要素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一览表
类 别
污染因素
主要污染因子
环境特征
影响程度
污水
生产废水
生活污水
pH、COD、BOD5、氨氮、SS、色度
纳污水体水质超过Ⅴ类
水量较大,污染负荷高,对地表水影响较大
废气
锅炉及导热油炉废气
煤场粉尘
烟尘、SO2、粉尘
SO2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要求,PM10有超标现象;
污染符合一般,对环境空气影响一般
噪声
风机、泵类等设备噪声
声压级
声环境质量良好
源强值一般,易于控制
固废
污泥、锅炉灰渣、澄清池底泥
/
/
填埋和综合利用,影响不大
施工期
废水、废气、噪声、固废
/
影响短暂、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1.7 评价思路、重点
根据该工程特点和有关环保要求,本次评价思路如下:
(1)根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节能减排、总量控制”的原则,通过产排污环节分析,采用实测、类比调研、经验公式计算等方法确定现有工程及搬迁后项目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的污染物产排情况,对污染源进行达标分析;
(2)对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措施,特别是废水治理措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治理措施的可行性;
(3)对工程进行清洁生产分析,综合评价该工程清洁生产水平;结合行业准入条件及规划的要求,对项目与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划的相符性进行分析;
(4);在落实清洁生产工艺和末端治理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要求,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
(5)从环境保护角度对项目可行性做出明确的结论。
通过产污环节分析,采用分析计算和类比调研等方法,并充分考虑清洁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确定工程排污源强,进行达标分析
是否满足达标排放要求
在对区域污染源及环境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预测评价工程建成后对地表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的影响。
对工程进行清洁生产分析,明确工程采取的清洁生产工艺,在此基础上对工程清洁生产水平进行评价
对工程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论证。
环境可承受性
是否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工程排污可控性
末端控制
过程控制
工程建设环境可行性
图1-3 评价总体思路图
评价重点:
(1)通过实测、类比、经验公式计算等手段,确定现有工程及搬迁后项目污染物产排源强;
(2)分析搬迁后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3)论证工程所产生的废水治理措施的可行性;
(4)项目与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划的相符性;
(5)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议。
1.8 评价标准和等级
1.8.1 评价等级
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三级,地下水作环境影响分析,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分级依据见表。
表1-2 废水评价分级判据
项 目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本项目
污水排放量(m3/d)
≤5000<10000
5393
地面水水域规模
小
小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
简单
简单
地面水质要求
Ⅴ类
Ⅴ类
评价等级
三级
三级
表1-3 环境空气评价分级判据
评价因子
评价工作分级级判据
本项目
评价工作等级
烟尘
Pmax<10%
2.2
三级
SO2
Pmax<10%
5.2
三级
项目评价等级
三级
表1-4 声环境评价分级判据
项 目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本项目
建设项目类别
中 型
中 型
建设项目所在区功能
工业区
工业区
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量
预计<3dB(A)
预计<3dB(A)
建设前后受影响人口变化情况
变化不大
变化不大
评价等级
三 级
三 级
1.8.2 评价标准
根据**市环保局出具的关于该项目执行环境标准的意见,确定报告书的各项评价标准,详见表1-5~1-6。
表1-5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要素
标准名称
项目
取值时间
标准值
功能区划
单位
数值
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
PH
BOD5
COD
氨氮
/
mg/l
6-9
10
40
2.0
Ⅴ类
地下水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III类
PH
总硬度
高锰酸盐
/
mg/l
6.5-8.5
450
3.0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二级
TSP
日平均
mg/Nm3
0.30
二类区
PM10
日平均
mg/Nm3
0.15
SO2
1小时平均
mg/Nm3
0. 5
日平均
mg/Nm3
0.15
噪 声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类
等效声级
昼间
dB(A)
60
2类区
夜间
dB(A)
50
表1-6 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因素
标准名称
项 目
标准值
废水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
表3、二级
PH
6-9
SS(mg/L)
100
BOD5(mg/L)
40
COD(mg/L)
180
氨氮(mg/L)
25
色 度
80
最高允许排水量
2.2m3/百米布(幅宽914mm)
废气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表2Ⅱ时段
烟尘
200mg/m3
SO2
900mg/m3
噪声
《工业企业厂界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类
等效声级[dB(A)]
昼 间
60
夜 间
50
1.9 评价范围
根据评价分级结果,结合工程特点及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特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本工程评价范围,见表1-7。
表1-7 评价范围
序 号
评价项目
评价范围
1
地表水
马村断面至东孟入卫口的20km的河段
2
环境空气
厂址为中心点、边长为5km的矩形
3
声环境
厂 界
1.10 污染控制与保护目标
根据本项目特点,污染控制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1)以废水污染控制为主;
(2)满足“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节能减排”的要求;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及污染控制标准见表1-8。
表1-8 项目污染控制标准与环境保护目标
污染因素
污染控制标准
环境保护目标
废 水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二级
东孟姜女河入卫口
废气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表2Ⅱ时段
厂界及评价区域内环境敏感点
噪 声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
厂界
固废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厂区及周围环境
1.11 评价工作程序
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1。
环境影响预测
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
环境现状调查
1、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
2、给出结论
3、报告书编制
1、研究国家有关的法律文件
2、研究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其他文件
建设单位委托
图1-4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第二章 区域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市位于**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8´38´´-113°57´29´´,北纬35°15´03´´-35°26´38´´,总面积为8169平方公里。
****工业园区选址于**市区东部,小店镇的东边缘,距市区商业中心约16公里,距市区的科教园区约8公里,距小店镇镇区约5公里。地理坐标114°01′,北纬35°06′。工业园区东邻东屯镇,南邻榆林镇、小店镇,西邻小店镇并通过小店镇与市区连接,北邻小店镇、东屯镇。
****印染有限公司搬迁厂址位于****工业园区纬八路以南、纬七路以北、经十路以西。新厂址四周环境示意图见图2-1。
贾堤村
空地
60m
经
十
路
300m
北张兴庄
****印染有限公司
空地
空地
纬七路
图2-1 新厂址四周环境示意图
2.1.2 地形地貌
工业园区所处区域属黄河冲积平原地貌类型,地形较平坦,总趋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平均坡度1/3000左右。地面海拔高程中部及南部一般为72米左右,最高点为86.2米,西部及北部沿大沙河两岸最低点高程也在68米以上。
2.1.3 气候气象
工业园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集中,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凉爽时令短,冬季寒冷少雨雪,气温的四季变化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即冬冷夏热。年平均气温为14℃,历年最高气温42℃(1992年),最低气温-19.2℃(1971年)。年均日照时数为2504小时,年均日照率57%。多年年均降水量为600.5毫米,年际最大降水量为1127.3毫米(2000年),最小降雨量为319毫米(1987年),且年降水量季节分布很不均匀,大雨高度集中于夏季,全年平均降水日为74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8%,平均冻结期为30天,无霜期为216天,风以东北风为最多,年平均风速2.4m/s。
2.1.4 地表水
评价区内河流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1.东孟姜女河
东孟姜女河属海河水系卫河支流,源于**县西南部,经园区西部于**市西入卫河,全长34.6公里,该河目前成为沿途居民生活及工业废水的排放河道,水质超过Ⅴ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COD。
2.大沙河
大沙河属黄河水系,发源于**县古固寨镇庄岩附近砂丘间,呈南西—北东向展布,在古固寨乡南进入园区,于东屯镇汲津铺北流出开发区。区内流经长度27.0公里,流域面积179.6平方公里。宽7-15米,深度1.3-2.0米,目前接纳了****工业园区及古固寨乡镇企业污水。
本项目纳污水体为东孟姜女河。项目产生的废水经厂污水站处理后,由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向西进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经管道向西约4km排入东孟姜女河,再流经15km后汇入卫河。区域水体及功能区划示意图见图2-2。
**市
**市
东
姜
女
孟
卫
河
河
厂址
北
大
沙
河
河水流向
污水处理厂
马村断面
Ⅴ类
Ⅲ类
东孟入卫口断面
黄甫断面
Ⅴ类
共
产
主
义
渠
下马营断面
西
孟
姜
女
河
唐庄断面
人
民
胜
利
渠
图2-2 区域水体及功能区划示意图
2.1.5 地下水
该地区属黄河故道,地下水资源丰富。经探测表明:该地区浅层水顶板埋深4-8米,底板埋深71-87米,以中砂为主。中层水顶板埋深73-97米,底板埋深124-137米,以中细砂为主。地下水矿化度小于0.7克/升,整个开发区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良好,是理想的生产、生活水源。地下水流向从西南至东北。
2.1.6 土壤及植被
区内土壤属潮土向褐土过渡的湿潮土、砂土。
区内以荒地、沙地、沙荒地为主,地表植被主要是林草及农作物,主要树种有国槐、刺槐、泡桐、柳树等,主要果树有苹果、桃树、梨树、杏、葡萄等;主要灌木有白蜡条、胡枝子等;主要草类有白草、黄背草、蒿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花生以及小杂粮等。
2.2 社会环境
2.3 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地SO2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PM10有超标现象,主要原因是豫北地区地面裸露和风沙等气候特点造成的。
地表水:东孟姜女河属由于接纳了大量沿途居民生活和工业废水,水质超过Ⅴ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COD。大沙河目前接纳了****工业园区及古固寨乡镇企业污水。东三干渠在非农灌季节无水。
地下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能够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总硬度超标。
声环境:建设项目所在地噪声现状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质量良好。
2.4 ****工业园区规划
****工业园区位于**市区东部,小店镇的东边缘,距市区商业中心约16公里,距市区的科教园区约8公里,距小店镇镇区约5公里。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近期为14.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为23.56平方公里。
园区定位为化纤纺织 、电力设备 、汽车配件及其它。工业园区环评由**市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省环保厅于2005年12月以豫环监(2005)198号文对园区环评进行了审批。
2.4.1 工业区规划概述
根据现状地形及拟入住企业特点,规划将工业用地划分为4个园区,即化纤纺织园区、电力设备园区、汽车配件园区、其它工业园区。规划工业用地1359.05公顷,占工业区建设用地的51.07%。其中,化纤纺织园区541.4公顷,位于纬三路至纬九路、经九路至经十二路围合的区域;电力设备园区327.32公顷,位于新长路至纬九路、经六路至经九路围合的区域;汽车配件园区273.57公顷,位于纬一路至新长路、大沙河至经六路围合的区域;其它工业园区216.76公顷,位于纬一路至新长路、经一路至大沙河围合的区域。
为保护园区内居住区,减小对其的影响,规划将污染较重的化纤纺织园区布置在居住区的东部,中间以电力设备园区相隔,从入住和即将入住的企业来看,除**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市护神特种织物有限公司和**市锦绣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外,区内没有大的大气污染源,如此布局将最大限度的减轻对居住区的影响。
2.4.1.1 工业区界定、性质及用地规模
(1)工业区界定及用地规模
工业区近期规划(-2010年)范围为东至榆东路,南到太行堤,西到规划的经三路,北到规划的纬八路,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14.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2015年)范围为东至榆东路,南到太行堤,西到第五曈,北到小杨庄,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23.56平方公里。
(2)工业区性质
根据城市发展动态变化的特点、**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招商引资重点,确定工业区的性质为**市的工业卫星城,以发展化纤纺织工业为主,相应发展汽车配件和电力设备的独立工业区。
(3)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工业区的建设发展主要是依托新长北线公路,规划将由大沙河、太行堤和榆东公路围合的区域作为工业区的启动区。北部、西部有大沙河阻隔,南部为太行堤,东部地势平坦,较为开阔。但是向西发展可以靠主城更近,因此工业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沿新长北线越过大沙河向西发展。
(4)产值及人口规模
规划至2010年工业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人口2万人,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人口达到 6万人。
2.4.1.2 工业区总体布局
(1)总体布局结构
工业区的建立主要是依托新长北线公路的建成,再加上工业区是**市的卫星城,于是形成了工业区沿新长北线两侧展开的带状的自然结构形态。
在外部环境上,重点考虑了外部交通系统与区域交通的协调,同时充分利用自然水系、地形特点和外围道路两侧建立绿化防护体系,并延伸于工业区构成楔形林带,将城市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紧密地联系沟通,形成完善的绿化体系和良好的城市外部空间。在内部环境上,以生态化、现代化城市为目标,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为前提,以适宜创业发展、适宜生活居住为中心,以城市环境、城市交通为重点,利用大沙河、新长北线公路对工业区的有效分割,将工业区划分为“一个综合中心区”、“一个工业区服务中心”、“两个居住区”、“三条景观轴”、“四个工业园区”的城市空间形态。
①一个综合中心区:位于大沙河西侧,新长公路北侧,为工业区的城市级综合服务中心。
②一个工业区服务中心:位于新长路和榆东路的交叉口西北角,为工业区的次级服务中心,主要担负工业区一期建设时期的公共服务职能。
③两个居住区:位于综合中心区的北侧。
④三条景观轴:规划将大沙河做为工业区的生态景观轴。在工业区内部、大沙河两侧各控制100m宽的绿化廊道,在工业区外围,在大沙河两侧控制总宽度最窄处不低于300m的绿化廊道。
规划将新长公路和榆东公路做为工业区两条景观路轴,规划景观路红线为80米,红线外两侧各控制30m宽的绿化廊道。
⑤四个工业园区:根据**市工业结构调整特点和招商引资重点,规划将工业区的工业用地划分为四个工业园区,即化纤纺织园区、电力设备园区、汽车配件工业园区和其它工业园区。
2.4.2 工业区环境保护规划
2.4.2.1 环境保护目标
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控制整治力度,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重点加强工业污染的控制,提高城乡环境质量,为经济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空间。
加强工业污染源控制和治理,严格控制所有工业污染源,污染物做到达标排放;使整个工业区的大气、水、噪声等常规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使城市环境质量与小康社会水平相适应。
(1)大气环境:重点是控制工业区新建锅炉、窑炉,安装配套除尘设备,减少大气污染,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并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
(2)水环境治理:加强水体保护,防治水体污染,综合治理河流水系。近期重点治理大沙河上游污染企业,使河水变清。远期通过对地表水体治理,使地表水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
严格污水治理管理工作,工业企业的生产废水不经处理不得排入自然水体或城市管道。工业区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自然水体。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75%以上,加强生活用水的重复利用,居住小区建设中应设置中水系统。
(3)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推广、落实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生产技术和政策,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4)环境噪声控制;加强对环境噪声的管理,城市交通噪声平均值控制为65dB(A)以下,环境噪声控制达标覆盖率达到70%。园区内噪声达到功能区划要求。
(5)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植树造林绿化荒地,扩大森林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通过植树、种草、种花,提高绿化率,使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走向良性循环,工业区绿化指标达到绿地率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2.4.2.2 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在工业区的建设和运营中,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依照《环境保护法》,从制度上、监测上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以及相关的产业、经济、技术、资源配置等政策,使环境保护工作制度化、法律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按照法律规定,对入区的工业项目要先评价、后建设,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而且技术起点要高,尽可能采用污染少的无害于环境的清洁生产工艺,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开展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三废”资源化。
(2)集中控制
工业区环境污染防治应实行集中控制,要求各入驻企业的工业废水必须经自行处理后,统一送往工业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各企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进行分类、统一收集后,送往城市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等集中控制措施,提高污染防治的规模效益,实行社会化控制。
(3)综合治理
工业区的综合治理参照国内同类工业区的成功经验,努力做到合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与人为措施相结合、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相结合、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
(4)推行清洁生产
为防治工业污染,工业区要求入驻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发绿色产品,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走资源节约型、科技先导型、质量效益型工业发展道路,使得工业污染控制从消极的末端处理转变为积极的全过程控制。
(5)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工业区在建设中要严格控制热效率低、浪费能源的小工业锅炉的发展,积极发展集中供热。目前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应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增加清洁能源比重,推广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6)加强工业区环境监测和绿化
配备一定数量的环境工程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化验员等,对工业区各种污染物及时监测监控。主要是加强对各企业污水外排口水质、外排废气污染物、噪声及必要的废渣污染物等进行监控及环境污染的危害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搞好环境保护工作。让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2.4.3 近期建设规划
根据工业区的具体情况和特殊性,近期建设主要以安排工业项目为主,因此,近期建设根据工业区的城市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立足实际,高效、快速地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市路网,为进驻企业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环境。工业区近期规划建设用地14.6平方公里。
2.4.3.1 居住用地
住宅近期建设应在两个方面有所侧重,一是南张兴庄、北张兴庄和贾堤三个村庄的迁址新建。二是为进驻企业建设职工公寓,按照资源共享原则,参照城市居住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整个住宅建设以创造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态环境、生活服务和保障环境、高度文明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做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活方便、环境优美。规划近期居住用地66.46公顷。
2.4.3.2 工业用地
根据**市工业结构的需求和招商引资重点,着重建设化纤纺织园区、电力设备园区和汽车配件园区三个工业园区,初步形成生态化工业区的雏型。企业模仿自然界生态系统,相互之间存在协同和共生关系,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资源和减少负面环境影响,最终达到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规划近期工业用地994.2公顷。
2.4.3.3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围绕建立以化纤纺织为主,相应发展汽车配件和电力设备的**市独立工业区的目标,近期需建设一批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行政办公、商业、贸易、文化、体育、医疗卫生设施,以建立与招商引资相适应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近期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3.11公顷。
2.4.3.4 园林绿化用地
近期建设重点是兴建沿大沙河东侧、南侧100米宽的防护林带。另外,建设沙河公园的东半区和工业广场小游园,建设沿新长公路(大沙河至经十二路段)和榆东路(全段)两侧各30米的景观绿化带,初步形成工业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景观环境。规划近期绿化用地183.21公顷。
2.4.3.5 基础设施建设
污水处理工程: 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为5万t/d(一期),根据2009年**市人民政府与工业园区签订的环保责任目标,污水处理厂将于 2009年9月底前完成土建工程,11月底前投运,目前只建成格栅。污水处理工艺拟采用氧化沟工艺,服务范围为****工业园区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水质为COD50mg/L、BOD10mg/L、SS10mg/L、氨氮5mg/L、总磷0.5mg/L,废水水质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一级ACOD50mg/L、BOD510mg/L、NH3-N5mg/L、SS10mg/L、磷酸盐1mg/L的要求。废水处理后排入东孟姜女河。
本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项目预计2010年6月投产,因此本项废水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是有保证的。
雨水工程:规划对新建道路按暴雨强度设计雨水管涵,并同步铺设雨水管涵。
2.4.4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主要结论
1.工业园区规划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等综合性规划,选址基本可行
工业园区规划是对**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细化和具体落实,实施该规划是贯彻**市总体规划的重大措施,区域规划服从和遵循城市总体规划,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和一致性。
由于目前工业园区已经进行了一部分开发,评价认为只有充分落实生态补偿措施,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来减轻不良环境影响,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和生态工业园的目标进行园区的建设,在此前提下****工业园区的选址基本可行。
2.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工业园区原则上不再新建燃煤锅炉,区内生产生活用燃料以天然气为主,**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用汽实行热电联产,规划以公司为中心向周边企业供汽,逐步淘汰现有已建成的小锅炉。
(2)建设污水处理厂,区内各企业废水经预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居民生活污水经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设计采用三级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后回用或排放。
(3)按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实行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综合利用,不可用部分送**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处置,危险固废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4)要求入区企业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对产生噪声的设备采取减振、隔音、消声等治理措施,做到厂界噪声达标。
(5)加强工业园区施工期环境管理,制定相关制度,采取抑尘、防噪等措施,确保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6)按规划进行绿地和绿化带建设,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3.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
(1)工业园区大气环境容量为SO2 2949 t/a、烟尘5547 t/a,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2005年SO2 360 t/a、烟尘296 t/a;2010年SO2 1313 t/a、烟尘322 t/a,控制指标小于环境容量,能够确保园区大气环境目标的实现。
(2) 评价提出园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2005年COD 513 t/a,NH3-N 82.1 t/a,2010年COD 1008 t/a、NH3-N 161.3 t/a。建议新增的排放总量由**市环保局从区域总量中进行调整分配。
2.4.5 本项目与工业园区规划相符性分析
2.4.5.1 项目选址与园区规划相符性分析
****工业园区最初定位为化纤纺织 、电力设备 、汽车配件及其它,本项目为印染企业搬迁,搬迁后厂址位于****工业园区化纤纺织园区内,符合园区规划。
2.4.5.2 项目供热方案与园区规划相符性分析
工业区供热方案是在建设中要严格控制热效率低、浪费能源的小工业锅炉的发展,积极发展集中供热。园区环评提出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是:工业园区原则上不再新建燃煤锅炉,区内生产生活用燃料以天然气为主,**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用汽实行热电联产,规划以公司为中心向周边企业供汽,逐步淘汰现有已建成的小锅炉。
由于目前园区集中供热能力不足,为满足生产需要,本项目拟建20t/h链条锅炉1台(两开一备), 400万kcal 导热油炉2台(一开一备),已经园区管委会批准。待园区集中供热能力满足需要后,本项目新增锅炉将予以淘汰。
2.4.5.3 污水处理措施与园区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根据园区规划,环境污染防治应实行集中控制,各入驻企业的工业废水必须经自行处理后,统一送往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本项目废水经过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表3Ⅱ级要求后,送园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符合规划要求。
2.5 纳污水体断面目标责任值
2010年纳污水体东孟姜女河马村、东孟入卫口及卫河皇甫断面目标责任值见表。
表 2010年东孟姜女河及卫河断面目标责任值
断面名称
所属河流
2010年目标责任值(mg/L)
备注
COD
氨氮
马村
东孟姜女河
65
8
市控断面
东孟入卫口
东孟姜女河
65
8
市控断面
皇甫
卫河
65
8
省控断面
2.6 区域污染源调查
经调查,排入东孟姜女河的废水主要污染源见表2-3。
表2-3 区域污染源一览表
序号
污染源
COD
t/a
废水量
万t/a
1
新星制药厂
31.7
21.8
2
龙泉集团
930
720.97
3
**众恒纸业有限公司
0.88
0.66
4
****益德玻璃卡纸厂
1.73
1.56
5
**市思达纸业有限公司
0.142
0.122
6
**县华东造纸厂
150
150
7
**县刘店造纸总厂
1207
515
8
新亚集团
2524
1131
9
****华星制药厂
2160
10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