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行性研究报告芜湖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安徽京之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七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概况11.1.1 项目名称11.1.2 建设单位11.1.3 建设地点11.1.4 建设规模及内容11.1.5 项目总投资21.1.6 主要评价指标21.2 项目建设单位介绍31.2.1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31.2.2 安徽京之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41.3 研究依据及范围61.3.1 研究依据61.3.2 研究范围7第二章 项目提出背景、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82.1 项目提出背景8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2.2.1 建设中国
2、共产党革命纪念地弘扬革命精神102.2.2 打造我国红色文化宣传阵地112.2.3 促进我国红色影视旅游业发展122.2.4 进一步推动我国红色影视事业的发展13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52.3.1 芜湖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城市文化152.3.2 芜湖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建设可行性162.4 项目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172.5 项目建设面临诸多有利条件18第三章 安徽和芜湖文化产业市场分析203.1 安徽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203.2 安徽省2011年文化产业形势203.3 芜湖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23.3.1 芜湖文化产业发展概况223.3.2 芜湖文化产业内部优势分析2
3、23.3.3 芜湖发展文化产业外部机遇分析233.4 本项目特殊市场分析243.4.1 电影剧组243.4.2 电视剧组253.4.3 群众剧组253.4.4 影视培训学校253.4.5 旅游购物26第四章 安徽及芜湖旅游市场分析274.1 芜湖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魅力274.2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304.3 “十二五芜湖旅游市场预测和分析30第五章 建设条件和选址方案325.1 建设条件325.1.1 芜湖城东新区简介325.2 项目评估335.2.1 高起点335.2.2 高科技33第六章 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346.1 建设规模346.2 建设方案346.2.1 中国电影百年回顾博
4、览馆356.2.2 电影电视服装道具收藏、陈列馆376.2.3 复制中共一大至中共七大会址386.2.4 影视制作、表演培训中心406.2.5 芜湖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商业配套服务中心41第七章 总平面布局437.1 设计依据437.2 设计目标437.3 设计理念447.4 现状分析447.5 总平面布局457.5.1 布局结构457.5.2 项目功能分区总平面图457.5.3 道路系统设计467.5.4 绿地系统设计477.5.5 竖向设计49第八章 消 防508.1 编制依据508.2 总平面布置及建筑防火508.3 水消防系统设计508.3.1 消防给水系统508.3.2 室外消火栓508
5、.3.3 室内消火栓518.3.4 动喷洒灭火系统518.4 建筑灭火528.5 电气防火系统52第九章 节 能539.1 设计遵循的主要法律、法规539.2 执行的主要标准规范539.3 项目概况539.4 项目耗能情况539.5 节能技术措施549.5.1 节能重点549.5.2 主要节能措施549.5.3 结论55第十章 环境保护5610.1 项目场址环境现状5610.2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5610.2.1 对生态环境可能的影响5610.2.2 对水环境可能的影响5610.2.3 对声环境可能的影响5610.2.4 对空气环境可能的影响5710.3 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57第十一章
6、项目实施进度5911.1 项目准备期5911.2 项目一期工程安排5911.3 项目二期工程安排60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112.1 投资估算6112.1.1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及说明6112.1.2 项目投资估算6112.1.3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6112.1.4 流动资金估算6112.2 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6212.2.1 资金筹措6212.2.2 资金使用计划62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6313.1 经济效益财务评价6313.1.1 评价依据6313.1.2 评价参数6313.1.3 成本费用6413.1.4 财务收入预测6413.1.5 未来10年收入预测6413.1.6 利润与税金估算
7、6513.1.7 盈利能力6513.2 项目运营方式6513.3 社会效益分析6513.4 综合评价66第十四章 结 论6867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 芜湖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建设项目1.1.2 建设单位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安徽京之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1.1.3 建设地址项目位于芜湖城东新区,紧邻方特二期北面地块,占地600亩。目前该地块拆迁已完成,自然环境较好。用地性质及指标:旅游、商业、办公(设计指标以芜湖市规划局规划条件通知书为准)。1.1.4 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计划总用地600亩,建筑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1、中国电影百年回顾博览馆,占地约100亩,建
8、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设有25个展厅,展线长度3500米。2、电影电视服装道具收藏、陈列馆,占地约8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3、复制中共一大至中共七大会址,占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4、影视制作、表演培训中心占地2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主要用于影视创作、拍摄、后期制作、表演、宣传推广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培训。5、中国电影百年回顾博览馆商业配套服务中心,形成集宾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体验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1.1.5 项目总投资本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流动资金1亿元。1.1.6 主要评价指标1、总占
9、地面积:600亩。2、投资强度:250万元/亩。3、项目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4、项目总投资:人民币1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5、固定资产占总投资比例:96%。6、年用电:500万千瓦时。7、年用水:3万吨。8、年均营业收入:人民币6.43亿元(按运营期10年计算)。9、项目预计实现就业:1000人。10、年均接待游客人次:280到300万人次。11、年均拍摄电视剧:20-30部。12、年平均利润总额: 1.93亿元。13、平均投资利润率: 42.86%。14、平均投资利税率: 20.00%。15、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27.91%(税前)。16、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22
10、.67(税后)。17、投资回收期(含二期建设期):10年。18、产业政策:项目符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对于“教育、文化、体育服务业;5、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大众文化、科普实施建设;9广播电视制作、发行、交易、播映、出版、衍生品开发”的鼓励范围。1.2 项目建设单位介绍1.2.1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是国家最具有实力的专业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建厂以来不仅拍摄了大量的电影纪录片,并且拥有国内最完整权威的历史影像资料。是国家最具有实力的专业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建厂以来不仅拍摄了大量的电
11、影纪录片,并且拥有国内最完整权威的历史影像资料。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是中国唯一生产新闻纪录电影的专业厂,其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电影团,有着光荣的历史。自1953年建厂起,它就以纪录影片的方式记录着共和国发展的历史进程。1993年划归中央电视台后,由以生产新闻纪录电影为主,转向以制作电视节目、译制片、纪录影片、影视剧并存的影视结合的生产模式,成为“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六十年来,新影的摄制队伍经历过解放战争的考验、朝鲜战场的洗礼,纪录下战火硝烟的卓绝历程;攀登过珠穆朗玛高峰,成为记载中国人首登珠峰的唯一一家影像媒体;跟随南极、北极科考队进入极地,留下珍贵的活动影像;完整记录
12、领导人的每一次外事活动,成为共和国不可或缺的影像历史。可以说,在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里,有新影人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光辉篇章。作为纪录国家重大活动、历史事件等方面的权威拍摄单位,新影厂建厂60年来,摄制了大量共和国历史上最重要、最具文献价值的电影纪录片,是国家珍贵的历史档案库。目前,新影厂仍承担着党和国家重大时政活动资料的胶片拍摄及保存任务。建厂60年来,新影厂共有120多部纪录影片荣获政府奖、华表奖;44部纪录片获金鸡奖、百花奖;46部纪录片在国际上获奖;近60部影视纪录片获五个一工程奖、金桥奖、铜牛奖等奖项。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曾经被誉为历史上的“皇家摄影队”,在涉及共和国的重大活动、历史事
13、件等方面具有权威的拍摄地位,诞生了大量共和国历史上最重要、最具有文献价值的新闻纪录片。现保存了约42000本胶片、42万分钟长度的纪录电影资料,已经成为共和国的历史影像档案馆。1.2.2 安徽京之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安徽京之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其前身是公安部下属京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是按照公安部消防局和武警消防部队将防火安全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机关”的宣传需要而成立的一家集新媒体开发和品牌深度推广的专业公司。是安徽省公安消防总队所指定的消防公益宣传挂图广告媒体的唯一单位,负责安徽全省范围内消防公益宣传挂图广告媒体的制作、安装、维护及广告招商工作。
14、2009年10月,随着公司业务迅速开展,公司在稳固原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并将企业更名为安徽京之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由原来单一的代理消防公益广告业务扩展至利用多媒体、户外大型钢结构公告牌等载体。代理国内各类广告发布,营销代理,企业文化活动策划及企业形象设计等多项服务领域,并向文化产业进军。安徽京之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省内最具有实力的文化传播公司,已经和中央新影集团联合摄制了数字电影关关雎鸠,拍摄26集电视剧王稼祥,积累了丰富的文化传播制作经验。目前,以安徽京之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依托的安徽京之盾集团正在筹建之中。安徽京之盾集团(筹)下属安徽京之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5、、安徽京之盾消防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安徽京之盾天鹅特种养殖有限公司、安徽京之盾烟酒贸易有限公司、安徽快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康达(新能源)集团安徽分公司、煌盛(管业)集团安徽分公司、安徽恒顺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芜湖分公司、安徽天一消防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芜湖分公司、浙江青龙消防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芜湖分公司、安徽京之盾大学生创业培训中心等十二个子公司的大型集团公司。安徽京之盾集团董事长朱健生出身于革命军人家庭,1972年入伍在海军南海舰队服役,1974年参加西沙对越反击战。1977年回地方后一直从事共青团工作,1980年被团中央表彰命名为“全国优秀团干部”(安徽省唯一),受到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国务
16、院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享受全国劳模待遇。80年代初下海经商,先后在芜湖市新星家电、新星大酒店任法人代表,后创办新星实业公司,1989年后到国外公司任职,先后为英国米利斯.宝莱通(电力投资跨国公司,在中国投12家发电厂)服务,任瑞典标准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办事处主任,首席代表等职。1.3 研究依据及范围1.3.1 研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1990)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1995)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7、设计规范9、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规范10、城市排水规划设计规范11、城市给水规划设计规范12、城市供电规划设计规范13、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4、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15、安徽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16、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三产兴市战略的实施意见(芜市发200918号)17、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18、芜湖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2009年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19、芜湖市第三产业“小巨人”培育办法。1.3.2 研究范围1、依据国有关法令、法规、法律、制度、政策、规程及规范,对芜湖红色影视拍
18、摄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市场需求与社会背景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2、对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建设方案及公用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3、对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及节能节水措施的建设进行分析,对项目运营期间就这些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4、对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招投标及项目管理、项目建设的风险进行论证和分析。5、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做出可行性研究的最终结论。第二章 项目提出背景、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提出背景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全面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9、、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国“十一五”时期,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作为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更是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十一五”时期,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6到8个百分点。特别是面对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的冲击
20、,文化产业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的产业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提升经济、产业和产品的文化内涵、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和创业的重要产业;成为提升国家和区域文化品格、增加吸引力、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动力。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蓝皮书显示,2010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5%,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有望占中国GDP的5%左右。目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党和国家高
21、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统一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更是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逐步得到认可,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高涨,为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宝库。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
22、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在当今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背景的前提下,安徽京之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签订了共同投资在芜湖筹建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将对中共“一大”至“七大”会址进行一比一复制,同时还将建设中国电影百年回顾博览馆、电影电视服装道具收藏、陈列馆以及商业配套服务中心,形成集宾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拟用3年时间建成投入营运。该项目是作为中央
23、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和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红色影视拍摄基地,未来将发挥出该基地多功能作用,把拍摄、旅游、休闲、住宿、餐饮等融为一体,使之成为芜湖市的又一旅游景点和亮点,全力打造东方“好莱坞”。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建设中国共产党革命纪念地弘扬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的革命斗争,于1949年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全国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把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初步繁荣
24、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特别是在战斗过的革命纪念地方,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篇章。如遵义会址、瑞金革命根据地、大渡桥、雪山草地、延安宝塔、延河窑洞以及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会址等等都是当代人崇敬和敬仰的革命地。因此,再现中国共产党战斗过的重要历史纪念地,弘扬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打造红色影视拍摄基地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尽管我国影视城建设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但总体上还是以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朝代建筑和宣扬古代帝王将相题材为主要特点。因此,建设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完整地打
25、造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战斗过的革命纪念地更具有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2.2.2 打造我国红色文化宣传阵地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热”的兴起是发自人们内心的渴望和心灵的呼唤。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在拥有丰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一些人的心灵深处却出现了“荒漠”。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许多人看腻了“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言情剧,厌烦了“虚无缥缈”的武侠剧和“兄弟反目、父子相残”充满血腥味的宫廷戏,转而开始崇尚那些有理想、有信仰和富有献身精神的人,渴望从那些物质贫乏但
26、精神富足的革命者身上发现生命的意义和快乐的真谛,而“红色文化热”的兴起则满足了人们心灵的需求。这一时期,红色小说的再版,红色电影的播放,红色之旅的推出,红色歌谣的传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唤醒了储藏在人们心底美好的记忆。获得精神的满足和超越是发自人们内心的呼唤,“红色文化热”的兴起则迎合了大众对红色文化的情感期盼和灵魂托付。 红色文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拼搏奋斗。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革命者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革命旧址、遗物展现的震撼心魄的场景,永远都是感动和教育后来人的最佳题材。小说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电影红色娘子军、英雄儿女等红色作品塑造和展现了在一个特殊的国度和
27、社会时期里,民族和个人如何为生存和理想苦苦寻找解放道路的斗争精神,揭示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对幸福的向往和为理想而献身的气概,其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在人们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还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近代中国,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为拯救国家和人民,无数革命者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斗争并为之流血牺牲,但都无法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是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中
28、国人民的平等自由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付出了重大牺牲。红色文化提炼和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以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2.2.3 促进我国红色影视旅游业发展中国影视旅游的产生,是以影视城的建设作为标志。始建于1987年的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是中国首创的大规模影视拍摄和旅游基地,也是我国首家以影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主题公园,这标志着中国影视旅游的正式兴起。无锡影视基地建成后,随着唐
29、明皇、武则天、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电视剧的热播, 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它每年吸引了超过300万人次的游客,促进了无锡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随后,国内兴起了投资建设影视城的热潮,先后有30 多家影视城投资兴建落成,如广东南海影视城、山东威海影视城、河北涿州影视城,横店影视城等。其中横店影视城已成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2011年接待游客已经达到1000万人次。 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
30、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中共“一大”至“七大”会址进行一比一复制在芜湖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内,使人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教育。2.2.4 进一步推动我国红色影视事业的发展红色电影是指红色题材的电影。“红色电影”中的“红色”是指流贯在作品血脉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思想风貌。红色电影曾经是陪伴了一代人走过青春岁月,也曾经是一代人童年时候的重要回忆。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是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别,它
31、与新中国共同成长,并且发展成为中国电影最有生命力的中坚力量。从1949年拍摄的新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桥,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董存瑞、南征北战、英雄儿女、永不消逝的电波再到80年代的南昌起义、西安事变、开国大典,90年代的大转折、大进军、大决战、开天辟地等。跟随时代脚步,中国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在创作、实践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日臻成熟。进入新世纪以来,红色影视借助大众传媒再次掀起了一股创作热潮。率先拉开这一序幕的是一系列早期的红色影视作品经改编后被重新搬上荧屏,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便是大批红色经典作品改编电视剧的集中推出。新世纪以来,诸如野火春风斗古城、红日、红岩、烈火金钢、红旗谱、林海雪
32、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等作品经改编后陆续在全国各电视台播出。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资源,新世纪以来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的纷纷涌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历史延续性,红色经典依然承担着重要的思想教育和精神塑型的功能。作为一种集体性的历史记忆和曾经的阅读影响,红色经典影视牵连着的是几代中国人的怀旧情绪,正是这种怀旧心理与集体记忆使得红色经典具有了一种不断被推出的观赏期待。此外,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红色经典的打造工程,其叙事理念上带有深刻的特定时代的观念性印痕,这为新世纪以来的红色影视作品对其重新改编留下了充分的可塑空间。同时,文艺创作观念的变化以及而更为可喜的是,随着近年来庆祝新中国成立60
33、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契机,新的一批中国内地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又跃上银幕,并且逐步打破旧的拘囿,进行了新的艺术再创作与升华。在建党90周年之际,红歌、红色影视剧火爆当前文化生活。去年6月中旬上映的献礼片建党伟业,也红遍大江南北。其首日票房约2000万元,虽然低于之前的商业大片唐山大地震和让子弹飞,但却是近期市场上的重头戏,票房力压居于次席的功夫熊猫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历经艰苦卓绝的战斗过程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为红色影视剧的拍摄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题材。哪些在人们内心深深印刻的历史情结,为创造更多的红色经典影视留下巨大的空间和想象,也必将是推动芜湖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建设的必要前提
34、条件。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1 芜湖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城市文化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芜湖是一座滨江山水园林城市。芜湖山峦叠嶂,湖泊纵横,襟江带河,风光秀丽,地势南高北低,平原丘陵皆备,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有“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之美誉。山体面积占总面积的20.5%。境内有各类湖泊3000多个,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贯穿境内,黑沙湖、龙窝湖
35、、奎湖散布其间,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4.4%。芜湖四季分明,空气质量良好,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报告,芜湖空气质量位居109个重点城市第10位,是一个适宜人居的生态之城。芜湖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有6家4A级景区。芜湖是一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原名鸠兹,春秋时因“湖沼一片,鸠鸟繁多”而得名,自春秋时期立鸠兹邑始,距今已有2500余年。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为芜湖县,属丹阳郡所辖17县之一。芜湖雄踞大江之东,乃三江襟带之要冲,吴头楚尾之通衢,傍天门、偎赭山、近九华、望黄山,历为皖南门户、吴越巨埠。向为兵家必争、商贾抢滩之地。芜湖的文化源远流长,其境内的繁昌人字洞,有个石破天惊的发现,考古
36、揭示了这里是亚洲第一人的故乡。芜湖气候温暖湿润,早在六千年前,这里就栽培了水稻等农作物,古往今来就是鱼米之乡。芜湖古往今来皆为滨江旅游胜地,又是皖南黄山、九华山、太平湖著名风景区的北大门,是安徽省规划中的新型旅游城市。近年来芜湖作为皖江开发安徽省两核城市之一,在经济规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不仅有传统的赭塔晴岚、双江塔影、镜湖细柳、天门烟浪、玩鞭春色、马仁石壁、褐山揽胜、西山灵石、赤铸青锋、陶辛水韵等旅游景点,还构建了包括自然风光、主题公园、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体系,一跃成为省内三大旅游目的地城市,同时涌现了如方特欢乐世界、丫山花海石林等一批重量级的旅游
37、景点。全年接待国内外各类游客800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游客790.6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6亿元,其中旅游创汇收入2755.33万美元。年末共有旅行社50家;星级宾馆29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15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21处,其中4A级景区6处。方特梦幻王国主题公园建成开园,徽商博物馆建成开馆。成功举办了科博会、汽博会等规模会展18个,我市被评为中国十佳会展城市。旅游业已成为芜湖市服务业的主要支柱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未来发展红色影视拍摄基地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2.3.2 芜湖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建设可行性芜湖红色影视拍摄基地的建设符合中央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符合决定所指示的
38、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芜湖红色影视拍摄基地的建设符合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精神。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
39、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在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优势,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
40、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2.4 项目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建设芜湖红色影视拍摄基地,是根据公司发展和未来上市的需要,同时也是文化事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它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有助于提升芜
41、湖区域中心城市的影响力,更好地发挥“皖南门户”和“皖江龙头”的作用,加快与“长三角”一体化的步伐,全面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提高全市的现代化水平。具体表现在:1、有利于弘扬以红色文化为主线,以徽派文化为特色的皖南区域文化为基础,推动以芜湖为中心的皖南经济圈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提升芜湖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影响。2、通过外来的影视拍摄和大型影视活动,有利于形成注意力经济的新闻效应,可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传播影响力,产生良好的宣传效应,让更多的人了解芜湖、关爱芜湖。3、有利于整合皖南丰富的旅游资源,挖掘芜湖当地的人文资源,拉动芜湖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芜湖作为皖东南的大门,与驰名世界的“两山一湖”(黄
42、山、九华山、太平湖)相邻,区域内也拥有不少旅游景点,但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进行有效的整合,没有产生应有的“集聚效应”。影视基地项目的建设,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预计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能力可达到400500万人次。4、有利于改善项目所在地的综合环境,拉动周边人群增收,提高城市化水平。2.5 项目建设面临诸多有利条件1、机会优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芜湖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发展的步伐明显滞后。特别是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严重不足,形成了发展的“瓶颈”。现在,芜湖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三产业的发展迎来了较好的机遇,影视
43、旅游文化等产业将有空前的发展。2、市场优势以芜湖为中心的皖江地区,是省内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向东的两小时经济圈,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经济最热的地区之一。特别是靠近“两山一湖”,既有已经形成的市场,又有巨大的潜在市场。3、业内市场细分优势目前,国内影视基地和具有相似功能的主体公园和景点,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一是没有将影视基地与人居环境建设统一协调起来,缺少人气;二是本土化色彩不浓,模仿的多,创新的少,没有与地域文化有机的结合;三是配套不足,特别是商贸功能没有很好地开发,缺乏影视基地建设整体多功能规划和相应的配套设施。 4、项目所在地优势该项目位于芜湖市东郊方特梦幻王国 ,紧靠205国
44、道和沿江高速的入口,距离市区只有10多分钟的车距,是出入皖南的必经之处,交通十分便利。基地依梦幻王国,旅游人群集中,青少年群体比重大,旅游资源丰富,建设项目的选择余地较大前景广阔。第三章 安徽和芜湖文化产业市场分析3.1 安徽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2012年安徽省文化工作将继续坚持文化惠民,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2年,安徽省将重点实施六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着力开展五大文化惠民活动。同时,今年安徽省将集聚发展优势,让动漫产业“动”起来、示范基地“壮”起来、龙头企业“强”起来、产业园区“建”起来、服务平台“搭”起来,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3.2 安徽省2011年文化产业
45、形势在业界屡创第一的文化皖军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继续前行,全省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增加值较上年增长24%左右,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转型发展的“新引擎”。龙头企业在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宣传上水平、产业经营上台阶,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安徽日报全面自办发行,创造党报发行改革的“安徽模式”,正式兼并亳州晚报,开辟省级党报兼并市级党报新路径。出版集团综合实力位列同行业第四位,第三次荣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行列。新华发行集团与新华网开展股权合作,走出国门收购海外媒体,在全省推广“农民文化家园”,探索公益项目专业化运营新模式。演艺集团启动“安徽演艺院线
46、”建设,推出了“3D全息黄梅戏”牛郎织女、大型舞台剧徽班等一批有影响的精品力作。广电集团与中科招商发起创立我省首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50亿元。2011年,省属五大集团营业收入132.9亿元,比上年增长24%。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重要路径。 2011年,256个项目列入省“861”项目库,总投资2036亿元。华仑国际(芜湖)文化广场、宣城中国文房四宝及书画中心等52个项目开工建设,六安金领欢乐世界、宿州虞姬文化园等70个项目加快推进,安庆五千年文博园(一期)、方特梦幻王国等建成运营,完成投资195.82亿元。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尽显魅力。淮南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蚌埠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文化科技型项目加快建设,淮南子传奇荣获中国动漫最高奖“美猴奖”,16家动漫企业获得国家认定。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成功举办,签约项目55个,投资总额190亿元。文化“走出去”方兴未艾,文化皖军海外拓版图。出版集团被评为全国文化“走出去”先进单位,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版权输出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第一,与波兰最大的马萨雷克出版社合作建立了当地首个中外合资出版社。广电集团与新加坡新亚卫视签订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