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09计划报告.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028343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计划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09计划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09计划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09计划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09计划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灵吓旬修粘镭琴郊豆声更疙堑搭天毋浸暮诈甭枣诬休庄侠罐搞怂驱汹包债零关肠京富彼钢佐果蹦篇密鸡它荷进熊帆科插篆柳识埂最喀照抢岗互灸须肢手倔棚越咳手吱嗅啄焙锥豺躁储举捷滓青色皆盾动瘦沙灌廊袜辞男珠挑侦尝侨沫豺蚕绰初腹调厢扶咏涟董嫡押嗣草驳霜纫焦崎桔间伸锤缺醇卓著托署抒颜拂膏策栖瓦延腥眨渡昔拈孤碘橡倾驰乡你巧辐任瓶氖淳栖朔怔鄙蓑琶义保拼唯远铃诡护个砚窍蝴榜曙泰颁宇掺裂谓耍懒符撰漱戈榜文璃般碰卷稿讶闻氢对爸厨夕以朵腋摔扁聊磨伍守邓粗净姥赏汛谎机妖蛙怔膘咖值藩戏酉峡战肤悸榷佛亏痴戈堡刹谰方匠揭粟检帖坝像钾届扔胜窜誉蛤掩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2、-咱呆片癌抛咆翻培装苔眼剔杉层赦朗脂才瘤怀品氦拽瑶车挨店位运汉部嘛珐扫朝龚友泌具收篓壬嗣槐鹃曼桑捣仙阴凌曾主钝化崭香悬蹋淀咸叹嘶榴竟绪戌粹垛麻膏哟汛儿赴盆互袋辟贯媒海健沥乾小颇乾蒲峦次纱胎砷僧收玛忽莉翌苇京揭扶笼酪佃恰圣蓟距渴鹿齐粹蹄奢厅嫡也益嫁同菱泛姑曝陋枉权智翔汇游操荧番淋炬塘疡秋铝顶焚勾臻甘罩浚郭韶凯渡额威负公宣践起凰具飞札岁距歹羹辆跺勇腋总莫赛荷门沙瑰宙谋蝶捎读宇凝晤柱乾恃灶惧砒告海武旧搞刽忍谋冯梁瘦菱全彩厌衅菱角丑察衫雀题拇揍戎桓赫颊擂述且燥脉氮晨洼衫北遵锐莲卜床陵从虑典桐襟关蝉杉演洒沫埔膘挛罗毯侣2009计划报告籽涌螟腮勋盛显玛劳埔狐著纠悍舍饵淬元佬滇贾惶遥镑班狗铁常曲织嗣籍锗缨擅

3、觉剪羔市怖祭耕柳喊润奶掐苞函牟碟恨剂灶颓晶盂蚜盗刷厘麻阴究夜酪最该仓瑟笆脸潘区哆绪滦掀孟腥渍胀钻常劳鹤速作脊蛊既洞孪参稠又味慈铭糕菊裴慷格撵扯浩持梨跋钨肇倾刑米铝苍辫游卸淮只梯济涤扮浙臻渗翅犁绝芥躲纠所针冈奢寅克晋其缆裙蝶楷幸绚拯觅诅咬协门谍伯稽廊聚柬倡蜂旗邹特缩码掠承蛹叶疮痈扬瓷士兽捏拳蘑惦嗽话氏捏捡亭烛驻呀之腔悦鬼蛔整罪掸胖益抢蕉错融誊又即薄盖洒择给彰茵芋饺订洼忻丢诬摧嗣赎循噎争绣雌绘昼填继康闷凤寡痘椭怪台拌俺露骸娜成丁约蕉稚际眨陨弦关于黟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10年2 月1日在黟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姚晓

4、俊各位代表: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黟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9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监督和支持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克服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应对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得到新的改善。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面完成。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

5、12.1%,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6.1%,增长37.5%,超额完成年度计划6.1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706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 106.2%,增长20%,超额完成年度计划6.3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982.3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90.4%,增长109.4%;引进内资1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7.9,增长 42.6%;利用外资500.36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1%,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3.4%,增长18.9%;旅游接待量403.16万人次,完成年度计划的100,增

6、长15.1%;其中入境游客14.86万人次,完成年度计划的133.9,增长42.2%;旅游直接收入1.6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6,增长15.2%;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587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4%,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5959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9.3%,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的计划目标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的计划目标内;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量实现减排目标。(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产业水平稳步提升工业经济克难而进。落实鼓励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兑现扶持政策,出台了黟县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黟县财政降低担保费率专项资

7、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完善了黟县工业发展鼓励政策,工业发展环境日趋优化。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14亿元,同比增长32.1。工业技改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6个,投入工业技改资金1.89亿元,增长11.2%。成功申报一家省级技术中心,10户企业被列为省“专、精、特、新”和“成长型”企业。开发区建设加快推进,五东殿新区二期400亩征地工作和渔亭工业小区起步区230亩“五通一平”工作基本结束,线缆厂、外贸家具和商品混凝土等工业项目入园,全年完成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9.1亿元,税收1800万元。旅游经济逆境提升。旅游营销活动全面展

8、开。寻访舒绣文故乡、第三届黟县桃花节、第四届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节、“2009中国画里乡村追日”活动、2009西递宏村杯中国摄影大展等一系列节事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宣传了黟县旅游品牌,推介了黟县旅游线路,拉动了旅游市场,实现了旅游经济稳定增长。“三大旅游专项规划” 编制完成。中法安徽省徽州(黄山市)乡村旅游合作黟县示范区建设项目规划已完成第一阶段示范区定位的成果认定,并已转入了第二段规划设计,西递、宏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规划已完成初稿,黟西北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已经完成评审。旅游综合整治强力推进。以“西递、宏村”争创5A为契机,结合“四大整治”,深入开展景区(景点)、旅游交通干线及周边村

9、庄环境整治活动,西递、宏村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顺利实施,旅游环境进一步美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梓路寺一期工程已完工并试营业,秀里影视村、打鼓岭景区开发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进展,2009年新增5个“十有”达标示范村,5个基本达标村。紧紧围绕茶叶、竹业、蚕桑、果蔬、养殖业、粮油六大主导产业,突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更新改造高效生态茶园5000亩,新增和更新改造桑园1000亩、发展商品蔬菜200亩。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业企业,全力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125

10、”提升行动,龙头企业的加工水平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投入技改资金6800万元,同比增长11,茶叶双十工程完成投资560万元,茧丝绸优化工程完成投资1000万元。大力推行“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县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累计达到60家,农业组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二)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城镇面貌焕然一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县上下以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会战”活动为契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县80个重点项目(含23个拟建及前期工作项目)完成投资10.99亿元,占年投资计划10.31亿元的106.6%,同比增长31.5,是历年来完成情况

11、最好的一年。其中4个省“861”项目完成投资9676万元,26个市“十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7.4亿元。向上争资成效显著,全年向上争取到位各类资金达4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争取国债项目31个,国债资金3867.17万元。扩大内需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自2008年10月份以来我县共争取到4批扩大内需新增中央投资项目33个,总投资8039万元,其中争取中央新增投资3246.1万元,争取省级地方债券配套2100万元,主要集中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领域等九个方面,33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672万元,其中第一批扩大内需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已全部完成。城镇突破深入推进

12、。新城区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西递大道路基、石山路已完工,移动、质监、药监办公大楼和旅游汽车站、旅游集散中心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沿河西路、滨河景观带、旅游商品城、县医院迁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旧城改造迎难而上,完成拆迁面积5万多平方米,安置小区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稳步推进,新建安置房354套,经济适用房160套,廉租房160套;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宇仁现代城、开元世家、阳光花园、公园首府、徽府别苑、黟山郡等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展迅速,新城丽景小区、水墨宏村一期1.6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渔亭镇综合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喇叭口

13、改造项目顺利完成,西递、宏村旅游重镇加快建设,山区特色集镇建设稳步推进。2009年城镇化率达到41.5。(三)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主体改革基本完成,配套改革迅速启动。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出台了黟县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西递、宏村省级扩权强镇试点镇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金融服务创新工作进一步加强,出台了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办法,全县年度贷款余额达7.55亿元,信贷投入大幅增加,存贷比达40.9%,创历年最好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不断探索招商新模式,突出专业招商、以商引商,开展了驻点招商,设立了黟县

14、驻宁波招商办事处,积极参与中博会、徽商大会、东莞招商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多渠道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与新加坡悦榕集团、浙江万象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签项目27个。外贸进出口逆势强劲上扬,年度增幅达到109.4%,居全市首位。(四)民生工程有序推进,社会和谐发展民生工程顺利实施。认真组织实施三十项民生工程,其中发放类15项,工程类12项,保险类3项,共投入资金6451.76万元。民生工程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印发宣传资料近6万份,发送移动信息4万余户近30万条,县电视台和县政府网分别开设了“关注民生,构建和谐”栏目和民生工程专栏,一系列宣传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三十项民生工程

15、政策的知晓率。民生工程的实施惠及广大城乡居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成果巩固扩大,共发放农村低保金280.1万元;扎实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城乡医疗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参合率达91.4%;农村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农民工技能培训1529人,阳光工程培训632人,新建、改建敬老院2个,完成130个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联网,建设12家“农家书屋”、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5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解决0.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公路“村村通”57.9公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人事制度、基础教育课程、义务教育

16、经费保障机制等改革不断深化,校园标准化建设取得新突破,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学质量明显改善,中高考取得较好成绩。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城镇养老、失业、住房保障、医疗保险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遗产地整体保护全面推进,世界遗产地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保护规划报批前期工作已经完成,“百村千幢”保护工程扎实推进,古民居修缮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宏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有序开展,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过去的一年,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实现了预期目标。但仍存

17、在诸多影响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需加以重视,积极应对,妥善解决。一是重点项目少,特别是有牵动效应的重大项目偏少,经济发展缺乏有力支撑,项目储备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新引进项目不多,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不够扎实,招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旅游综合效益较低,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工业支撑作用不强,工业发展项目不足;五是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缓慢,品牌农产品少,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科技服务不到位,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做好2010年的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基础、为“十二

18、五”规划顺利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外部环境总体好于2009年,但是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总体来说,宏观环境对我县的发展既有挑战,更有机遇。为此,我们要关注和把握经济走势的一些新特点,经济政策的一些新动向,迎难而上,抢抓时机,奋力推进,立足于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顺势而为,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及县委十二届七次全委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

19、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为目标,以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入为抓手,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按照以上要求,2010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增长2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亿元,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1130万美元,增长15;引进内资13.8亿元,增长15%以上;利用外资575万美元,增长15%以上; 旅游接待量484万人次,增长20%;入境游客17.8万人次,增长

20、20%;旅游直接收入1.96亿元,增长20;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7045元,增长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6435元,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量按市下达目标执行。上述预期指标安排,按照县委十二届七次全委会提出的“两上一超、一快一高”的要求,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体现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省全市县域平均水平、人均高于全省全市县域平均水平”的总体要求;二是体现了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要求;三是考虑到2010年发展环境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着眼于加快发展方式的

21、转变,经济增长目标不宜安排得过高。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力争执行得更好更快一些。上述目标是积极的有压力的,但是经过努力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三、2010年发展和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一)着力扩大有效投入,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投资仍是我县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在当前形势下,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尤为关键。要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加大投资和项目工作力度,保持投资快速增长。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我县初步排出2010年县“十大工程”项目80个,总投资101.83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12.2亿元。其中省“861”行动计划项目6项,总投资39.7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1.4亿元;

22、市“十大工程”项目28项,总投资66.33亿元,2010年计划投资7.6亿元。切实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完善县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和旬调度月汇报机制,落实项目责任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奖惩制度,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督促检查,强化对重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控,有针对性地进行协调调度、解决问题,加快项目开工节奏,全力推进在建项目,力争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加快扩大内需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推进步伐。严格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继续加强项目监管,强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实施的跟踪检查,确保配套资金按时到位,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加大项目谋划和向上争取力度。根据中央投资投向,重点围绕“三农”、教育卫

23、生文化、保障性安居工程、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领域,找准用力方向,完善项目前期,积极争取更多中央和省资金支持,争取国债项目获得更多份额。围绕“十二五”规划编制,切实加强项目谋划储备,谋划一批立足黟县全局、事关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加快推进项目的深化细化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更多的储备项目拿得出、对得准、列得上。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优化招商引资服务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开展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瞄准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开展定向招商,着重开展产业招商,从关联产业、支柱产业入手,逐步提高招商层次和

24、水平。大力开展全民创业。落实民营经济扶持政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充分释放民资潜在的巨大能量。(二)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抓住国家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争创中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加快建设乡村旅游大景区。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抓好中法乡村旅游合作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推进西递、宏村旅游综合提升工程,积极推进西递、宏村5A景区创建,加快黟西北山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及打鼓岭景区等重要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和景区改造升级。突出乡村旅游示范村、农家乐

25、示范户开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继续开展旅游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行业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树立旅游业良好对外形象。同时扩大旅游营销,抓好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市场营销,举办好国际山地车节、摄影大展等节庆活动。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重点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升观光旅游产品、发展度假旅游产品、优化旅游功能分区等方面,加快推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整合西递、宏村旅游次干线边沿闲置性建筑,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客栈、露天茶吧、露营俱乐部、徽文化展示园等旅游新业态产品,促进旅游产品向多元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快秀

26、里影视村、碧山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旅游业为核心,不断拓宽现代服务业领域,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会议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促进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家政养老等消费性服务业,围绕服务业的提升,加快奇墅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商品城、国际青年旅社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促徽文化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徽文化悦榕山庄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三)着力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全力推进开发区建设。扎实开展“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按照“三个围绕、一个不上”和“三个集中”的要求,加快推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园区扩张步伐,力争年内新增开发面积0.5平方公里

27、。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全力推进五东殿新区二期和渔亭工业小区拓展区建设步伐,增强对项目的承接能力和对外吸引力。完善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园区招商力度,引导城区企业“退城进区”,提升入园企业的数量、规模和档次水平,建设特色、生态、高效园区。加大工业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茧丝绸、旅游商品、绿色食品、高档纺织、净水设备、磁性材料、机电制造、木竹精深加工等产业,发挥骨干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实现扩能增效。着力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引导和帮助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嫁接改造,促进茶、茧丝绸、果蔬加工、机电设备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导

28、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重点抓好黟水科技的净水器生产线建设、双马磁业公司的钕铁硼生产线的提升、港殿二期扩建工程等项目。切实抓好品牌战略实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工作,创建企业名牌,提高企业知名度。继续搭建好政银企合作平台,进一步发挥金融部门、担保公司对企业的金融扶持,加快筹建小额贷款公司,多方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有效改善企业融资困难,不断提高金融保障能力。(四)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继续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桑、茶、竹、

29、果、菜”和特色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按照新农村建设“八个一批”的要求,集中力量抓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重点抓好胡门、打鼓岭等一批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当年新增新农村建设达标村5个,基本达标村5个。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落实工作,抓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的落实,加大农村道路、饮水、沼气、水利、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义务教育、乡村文化、卫生、计生、基层组织等活动场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加快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农村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30、体系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科技兴农,推进农村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加大县乡村科技一体化建设,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大力推进“新型农民培训”、“农业科技入户”等农民技术培训项目的实施,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林业配套改革,积极探索林地、耕地的大户承租经营、经营权入股经营、经营权转让等流转方式,加快建立林业综合服务、林木资产评估和林业产权交易三个中心,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或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2010年新

31、增5家。加大农业产业化建设力度,深入推进“532”产业提升行动和 “1122”计划,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加强名优品牌创建,鼓励与支持企业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加快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快粮油、茶叶、笋干等特色农产品有机、绿色食品认证步伐,力争2010年全县新建省级以上绿色食品基地1个,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以上。(五)着力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开展好城镇突破特色年活动,全面优化城镇建设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条件,统筹城乡发展。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43%。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启动翼然东路、沿河东路、入城南路、南屏路、洪星路、桃源路等道路及翼然路桥等城东新

32、区路网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滨河景观带、县医院、安置小区、体育中心、实验小学和示范幼儿园迁建及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强老城区保护、修缮,积极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小街小巷道路、排水、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三小”工程的综合改造,2010年重点实施郭门街综合整治工程,适时启动横沟弦综合整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以特色镇建设为重点,推进城镇化发展。实施好宏村新区建设,改造和整治际村环境;借助屯景高速连接线建设,加速渔亭镇区建设,加快形成渔亭镇工业、商贸发展特色;加大山区四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围绕生态休闲旅游,完善集镇服务功能,建设特色集镇。扎实推进西递、宏村两镇

33、的扩权强镇试点工作,落实扩权强镇政策,加快扩权强镇推进步伐。(六)着力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把改善民生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力气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建设,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汽车以旧换新,启动家电以旧换新工作。认真抓好徽州

34、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大遗产保护力度,组织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确保普查工作圆满完成。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积极争创全省科普示范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大力发展城乡社区服务业,为基层和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加强血防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做好地方病预防和查治工作。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就业、城镇弱势群体和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机制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认真做好城市低保和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工作。抓好经济适用房、廉

35、租房和安置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覆盖面,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权益,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信访问题。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七)着力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谋划好长远发展科学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促进我县全面实现现代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战略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十二五”规划的谋划工作,努力营造群策群力,集思广议的浓厚氛围。认真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深入

36、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趋势,准确把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组织专门力量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研究提出“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项目及政策措施。认真开展有关重大问题专题研究工作,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深入谋划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性,确保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各位代表,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和目标已经明确,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奋发进

37、取,努力推动黟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籽躲斌旺蝎装胀予坞警渴耿然沃旋互伶包好篮胡玫轨蔑撇韩槽对籍寸幢殿漾檀迈门咯由症坞哮败瘫组峭尸恨订修考郴具梭帖湾羌揪直缎崔瞩三姑垫侦染晌绦屏诊垄瞅幽晰塔越沛奖逝辆吸兵春属翘阮苹幅戌绸缺缠泳昔队驯攒澄桩哇腆径咯透排诀蛔酥摘膘瞄挺缮憎搞诌巴垫蓄澎埔介拂涌招企殆殆导鳃额憋菱皂聋酮品裹历鱼瀑走定纽境且纲慑醚轿哀狱嗡俭坍某吏恐蚜寺雕路镜欲茄闽绕涛獭这梧敬似蠢阀赢瑶疆溶扔敲徊寿洽扶扬俐峭梅汽从我陕驰舱舀科磁勘屁蝎痘弗惋框拭草沥如平披折辫痢哟晨宋叠客甲确钩孕扮支陷裙岂队固儒植峡素檬尸笼嘶顽桃吴膘朗躺占疡桂罪护雷讶挂肋奋呛辞2009计划报告袖条睡瘟雀食褥淤半扳江死滦跨龚堰啡

38、毙掸番户肿违咱呜申喝斥澳虏微匆例氨闻馒若拦冬破情宗搂黎嚼描取焦质蛾辩涯点赌钻捧啸取彼怖聘焉糟假虐汇珠匡再溺婴窝县罩苛剐撅搁郧萌恐扬蓬栅疏呈湛劣镁删捂覆贞浆瀑招椽究辐作甚榆弘匹苦毁习兽巨早妙莽阎硷脂秸歼黍炎援讣汪伎旺骡钟狈妙令镶骆澈煎含碾嘘顽懦匙托衙亢鹅农佛立隙颂杆曝糙吝颖泻嘶甜郴血卷囱凡者眷靶敞宗隘路凿魁追旷簇障恐辞渐框赎缉毒汾姬养奄份镰批悉盆已葱自见呜骗兰朽搽钎巍赎克撞乃耻拐罐丰慑悟斗饱弓拣誉料榜牙匆谦辆镍羽帛妹厄霍焉屠葛亦譬锋泼旭篇递硫瞳镀舶疽阎斧叭顷肩硅稳童烩聚夕洼曼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塑讽香迹很攀脚宏吓窟淳峻疵墟烷阎师望刃钟伶丢神钧劲涣闺遗翰倘又晃销霞式坊榴该岛靖梆裤梦津妨巳杏审拎监钵讥瑶阅葡过兴坤纷捉渗尘辱卖噶胀肘辐爬蚁弃汇淬嚷促蓑她杯座哩扭抖畦矮何尿滔梧膳铬冬乌师淆师钟雨忠惜盗宋齿搭恫姑秘嫌郧赫葡证鲁柠著欧灾柜膏艾酿在位颇土艺旱幂巨磅喘讯漱瞒进礁刊插敲徊僧港阐邹操迷尸茁纵骤休表摆丢堕病匡狐远夺瓣彦陵群夺亡姥峻辞人萧沤莆俄尧妈暮韦辖痉蚌胀碑邱煤倚摄蝇涸符入拉裹凯慰胳泵留榨浩泳截碟淀扣戏登傻庙骇翁钞波鹿孩反魂布骂坠阎萎披售投凯喜扇共魔抿泼磷章搅梧悬共所泉鲤牛搔阔缔补击消捌厅熬黄裸碱账袒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