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农业补贴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019558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业补贴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国农业补贴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国农业补贴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我国农业补贴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我国农业补贴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 徽 财 经 大 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我国农业补贴问题浅析院 (系)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所在班级 2011级财政学(4)班 姓 名 徐志高 学 号 20114258 指导老师 陈传明 讲师 日 期 2015年5月10日 【内容提要】财政支农补贴是各国为保护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发展而普遍采取的政策手段之一。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补贴问题,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补贴政策,遵循直接受益和简便合理的原则,增加财政直接的投入力度,改进财政支农补贴方式,合理确定财政支农补贴重点。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业补贴现状分析,了解农业补贴的具体政策制度,分析其中利弊,提出必须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按照“量

2、力而行、循序渐进;指向明确、突出重点;协调配套、提高效能;直接受益、操作简便”原则,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补贴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为核心,以价格支持为基础、直接补贴为主体,建立操作简便、协调高效、收益直接的农业补贴制度。【关键词】农业补贴价格支持直接补贴供给增收Abstract: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subsidies is one of the policies that have been generally taken by many coutries to protect agriculture, increas

3、e farmers income and promote rural development.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of direct benefit and simple in a reasonable way, Chinas current agricultural subsidies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by increasing direct financial investment, improving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subsidies, rationally de

4、termining the focus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subsidies. This articles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agricultural subsidies which helps us to know the system of these specific policies and pointed out the pros and cons and aslo we would have to start from the acutal conditions of China,a

5、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do what, step by step; point clear, focused; coordination support, improve efficiency; direct benefit, easy to operate , in order to ensur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to subsidize key products, key areas and key links to the core, the basis of

6、 price support, direct subsidies for the body to build simple, efficient and direct agricultural subsidies polices.Keywords: Agriculture subsidies, Price support, Direct subsidies, Supply, Increase income目录我国农业补贴问题浅析3一、研究背景3二、农业补贴的积极意义4(一)保护农民的利益5(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三)稳定主要农业产成品有效供给5(四)拉动国内消费需求6三、财政对农业补贴的

7、现状6(一)减免农业税7(二)粮食直接补贴7(三)良种补贴7(四)农机具购置补贴8(五)农资综合直补8四、当前我国农业补贴暴露的缺陷8(一)补贴规模缺陷8(二)立法缺陷9(三)标准和依据缺陷9(四)补贴结构不合理9(五)财政支农补贴方式缺陷9五、完善我国农业补贴制度原则10(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10(二)指向明确、突出重点10(三)协调配套、提高效能10(四)直接受益、操作简便11六、健全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建议11(一)加强和改善农业补贴的管理11(二)调整优化农业补贴结构12(三)改进农业补贴方式12(四)落实财政支农补贴政策的绩效考核制度,保证补贴政策的贯彻落实13七、结束语13我国农业

8、补贴问题浅析一、研究背景中国强,农业必须强;中国富,农业必须富。改革开放以前,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为更好的发展工业和城市经济,对农业采取“牺牲”政策,刻意地降低农业产成品的价格却拔高工业制成品的价格,通过农工业产成品的价格差和农业税收的形式为国家的工业化吸收资金进而实现原始积累,满足国家政策的优先发展城市经济和构建工业体系的战略需要,从而对农业、农村的进一步造成了巨大伤害。78年后,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获得中央认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应运而生,在此推动下农民为自己劳作,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激励机制下资源配置和劳动效率得到释放,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部分解决了我国的农业产成品供给困难的问

9、题。但是,现如今我国农业行业的弱质性以及自身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短期内还难以从本质上改变,农业发展进度要远远落后于国家经济中的工业、服务业等行业。在我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基础性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必须重视农业,决定了财政资金要更多的投入农业领域。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也就是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稳定作用。作为基础性产业,农业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生活资料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备环节和基础环节。在我国这个农业大国中,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社会的作用,一是在它具有产品贡献、外汇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上;二是在它具有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用上,农业要对

10、我国庞大的人口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财政资金进入农业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和推动我国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明智之举。在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农政策中,财政补贴是一种非常直接和有效的支农政策,通过农产品价格补贴、粮食直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等,有效支援农村和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的农业补贴政策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农产品商品化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二、农业补贴的积极意义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已经走过十多个年头,我国也顺利的步入世界标准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参照世界各国的做法,在这一阶段各个工业化中期水平的国家都从自身的实际国情

11、出发,开始实施工业支持农业,出台一系列财政资金农业补贴政策。从2002年开始,中央政府出台“农业四补贴”政策,开启了我国财政支农补贴的时代。农民是弱势的,农业是弱质的,作为财政支农的重要手段,农业补贴在各国发挥了重要的支农作用和影响。从我国当前国情来看,虽然不具备发达国家那样采用大量的补贴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能力,但在总体上已经具备了政策向农业倾斜的能力。李克强总理在新一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三农”重中之重不可动摇,并指出无论财政多困难,惠农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支农资金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这些都说明了近年来国家加大投入农业补贴,无论从国情、政策或WTO的规定,都有其可能性也是有其必要性

12、,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保护农民的利益在我国工业化初级阶段,国家采取的是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经济建设,更好的发展工业和城市经济,对农民、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财政支农政策表明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国家注重工业反哺农业,注重保障农民的权益。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农民进行农业补贴,直接推动的效果就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近些年,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农业补贴政策,的确也做到了对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更切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口号的建设要求。刘化勇. 关于健全财政支农补贴制度的思考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8).表一.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元)年份200620072

13、00820092010201120122013收入3,587.04,140.44,760.65,153.25,919.06,977.37,916.68,895.9增长10%15%15%8%15%18%13%12%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转移支付的农业补贴资金对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积极意义。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基础产业,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工业、服务业等其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刘国英.论农业保险的体制设计和政策选择C.2007年九三论坛农村金融问题与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作为基础性的产业和区域划分,国家通过一系列财政支农补贴政策的

14、引导和资金的扶持,引导着农业、农村向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状态发展,促进者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适应当下自然、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三)稳定主要农业产成品有效供给财政农业补贴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通过补贴资金作为导向和引导,来保证农业生产者对主要农业产成品供给的积极性。刘化勇. 关于健全财政支农补贴制度的思考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8).我国作为一个农产品产销分配不均的人口大国,解决全国十三多亿人民的吃穿问题是我们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在当前饲料用粮需求不断上涨和国际农产品进口的冲击下,通过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起到很好的稳定住用。而且,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业产成

15、品的有效生产,是保证国计民生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前提。(四)拉动国内消费需求财政支农中农业补贴的另一个政策目标就是通过补贴资金的投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需求,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国内消费需求水平,拉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农业补贴政策通过对部分农业产成品在购销环节补助、农机用具购置补贴和“家电下乡”等,一方面给予农民以优惠,推动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也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是对国内消费需求的拉动,可谓是一举多得。三、财政对农业补贴的现状我国农业的发展更多的是“靠天吃饭”,农业生产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农业是“弱质产业”;我国农民基本是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家庭式生产方式,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落后,农

16、民收入的途径有限,农民是“弱势的”。农业、农村面临这种弱质、弱势的地位,需要国家通过财政资金的支持来改善和最终能够改变这种局面。国家一开始的粮食补贴,主要通过对粮食企业的补助,让企业在对农民粮食收购的时候采取保护价格,让农民减少受市场的波动影响并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就是在中间流通环节实现了对农民的补助。但是在实际中,这种补贴政策的确是提高了一点农民收入和种粮积极性,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粮食企业对政策的依赖性,给国家财政造成明显的支出压力,原有农业补贴政策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因此,从2003年开始,新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开始,国家全面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实行随行就市收购;全面开放粮食购买和销售市场,

17、允许各类生产经营者进入粮食购销市场;调整粮食补助方式,把按保护价收购形式的间接补贴变为对农业生产者的产出环节进行直接补贴。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标志着“新农业政策”的出台。新农业政策以农业补贴政策为主打,主要包括减免农业税、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农业四补贴,把农业这个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的产业的发展速度提了一档。从2002年开始,国家不断加大补贴力度,到2013年农业直接补贴已经达到1600多亿元,但在西方国家,农业补贴占到农民收入的40%,但在我国农民收入只有3%来自农业补贴。(一)减免农业税从2006年开始,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沿袭两千多年的皇粮国

18、税终于走到尽头,农业税的取消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体现着现代税收的“公平”原则,更是符合在我国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趋势。(二)粮食直接补贴从2002年开始,全新的粮食直补试点政策覆盖到安徽全省,吉林、河南、湖北、湖南、河北、内蒙和新疆的主要产粮区。通过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上的种植面积,对农民进行资金补贴。表二.全国粮食产量(万吨)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产量49,80450,16052,87053,08254,64757,12058,95760,193增长-1%5%0%3%5%3%2%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三)良种补贴

19、良种补贴是国家为鼓励农民选种优质农产品作物而给予的财政补贴。2011年良种补贴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央财政安排补贴金额220亿,比2013年204亿高出16亿元,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以及部分主产区的大豆、冬油菜实行全覆盖。新疆产区的水稻、小麦良种补贴更是提高到每亩15元,而且全部采取现金直补的方式。表三.全国稻谷产量(万吨)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产量18,17118,60319,18919,51019,57620,10020,42320,361增长-2%3%2%0%3%2%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四)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于2004

20、年开始实施,补贴逐年随着中央财政增长不断扩大资金投入力度,2010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155亿元,到2011年已经扩大到175亿,补贴范围也已经覆盖全国。表四.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动力72,52276,58982,19087,49692,78097,734102,558103,906增长6%6%7%6%6%5%5%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五)农资综合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是中央财政对农民给予的针对农业生产资料对农民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的补贴政策,体现国家政策对农民的照顾。中央财政按照要素法将农业补贴资金分配到各个省份,主

21、要考虑各个省份因素中的粮食播种面积、农业产成品产量、农业产成品商品量及地区农用物资价格差异等因素,补贴资金向各个省份的粮食主产区倾斜。四、当前我国农业补贴暴露的缺陷2004年以来的财政支农补贴政策,为我国农村、农业发展注入强大的财力政策支持,一定程度上是提高了广大受补助地区农民的直接现金收入,但对于真正的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农业补贴也面临着补贴标准模糊和发放方式落后的的状况,对补贴资金的监管也是缺乏全面系统的措施等。(一)补贴规模缺陷农业补贴的资金量面对庞大农业支撑政策的缺口还是显得有点难以为继。近年来,尽管中央财政在支持“三农”的资金投入规模不断扩大,但支农资

22、金总量占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一直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同期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农业补贴水平不高,补贴总量只是相当于欧盟的十分之一,美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同时对于一些地方农业补贴严重投入不足、城乡财政资金分配不对等。也就是说不论是从农业发展需求上说,还是对比国际和WTO规定,我国财政支农的农业补贴远没有达到实际应该达到的水平,进一步加大农业补贴规模是可行和必须的。(二)立法缺陷农业补贴政策缺乏有效的立法支持,这就会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难以找到法律解释来更好的对民众进行政策说明。首先,当前我国各级立法机构还没有出台一部有关分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农业补贴制度中所应发挥的职责作出具体安排,这造成了中央和地方政

23、府对待补贴政策财权、事权划分不够清晰,政策执行难以落到实处;其次,对于一些比较重大的农业补贴项目,地方间差异较大,补贴标准不一,造成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资金投入难以形成公平性和普惠性。(三)标准和依据缺陷农业补贴政策在执行中面临着我国广大农村的各种特殊情况,虽然各个省份都会有自己的补贴标准和依据,但都难免出现标准和依据的不适用性。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的经济条件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沿海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吸收了海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土地出现抛荒和流转经营权的情况,农村的农业生产情况与以前大不一样。这些补贴标准在一定程度给予了农补工作人员的可操作性和徇私舞弊的可能,

24、例如粮食直补是直接按照前几期的补贴面积面积或者补贴产量来发放补贴,实质上就成了固定补贴。另外,在目前的种粮补贴上,因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转移,有部分农民拿到补贴后进城务工,而实际的种粮人没有拿到补贴,粮食补贴政策难以落实和界定所有者和经营者。(四)补贴结构不合理当前的农业补贴政策系统和结构难以一下子满足国内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过多的间接补贴方式难以真正实现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收入,也就更无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地区间的气候条件差异决定了地区间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千差万别,也就对农业补贴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高要求下确实农业补贴结构的不合理。(五)财政支农补贴方式缺陷我国农业补贴方式比较单一,难

25、以满足当下我国复杂农业生产情况下的农民需求。比如农机购置补贴,虽然当前的农机购置补贴已经覆盖到了几乎全部的农业生产机械,但购置补贴还是难以给农户尤其是小农户带来资金支持,因为只有大型农场和种粮大户才会有更多的资金去购买先进的大型机械。其次,补贴流失严重,财政支农补贴通过国有企业粮食收购的中间环节来实现,大量补贴在中间环节被截留或流失,农民感受农业补贴效果不明显,我国财政支农价格补贴效率仅为14%,远低于发达国家25%的水平,也就是说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资金没使用100元比发达国家要少11元进入农民的腰包。其次,价格补贴弱化了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类似于计划经济时的模式,使的这些国有粮食企业更

26、多的是“靠天吃饭”,想着的是从补贴上获得利润而不是从市场中找商机,这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相违背的,对企业和国民经济都不会有很好的结果,对于补贴政策的目的更会产生政策效果偏移。五、完善我国农业补贴制度原则我国农业补贴制度的设计,本着农业生产能力提高的经济目标,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社会目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环境目标,制度设计可以从一下几点原则来考虑。(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国家财力不断增强,国家有实力也有需求去进行推动农业发展的财政补贴。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弱质性和农民弱势性决定了农业补贴需循序渐进,不可一口吃成个大胖子,要考虑到我

27、国幅员辽阔的疆域和复杂的农业生产环境,要立足当前的存量,合理的调整增量,量力而行。(二)指向明确、突出重点面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在全面奔赴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农民的全面小康是重中之重,农业补贴要切合国家整体经济发展需求。准确定位到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的,以保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为未来的农业补贴政策。只有指向明确,重点突出才能更好的使当前有限的农业补贴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三)协调配套、提高效能补贴政策如果光靠财政转移的支付的资金支持是难以实现整体政策效用的最大化的,要注重协调配套税收、金融、信贷等政策工具,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优惠信贷的支撑作用,协调税务

28、、银行等部门,用完整的配套补贴措施去更好的实现支农政策的全面效能,实现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四)直接受益、操作简便政府在实行农业补贴政策的直接受益人应当是农民本人,减少其他环节参与到农业补贴过程中,以此来更好的带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有限的补贴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效益。但当前我国财政支农中的农业补贴却更多在中间环节、流通环节做文章,大量补贴资金流入部分企业和政府部门。因此,我国的财政支农中农业补贴政策在制定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减少中间环节、流通环节的设计,更多的向农民本人直接输送资金。另外,在完善我国财政支农补贴政策过程中,还要注重政策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朝着操作简单的方向努力,减少不必要的操

29、作损耗。邵晓琰. 完善我国财政支农补贴政策的若干思考J. 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六、健全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建议健全农业补贴政策,需要综合各个环节和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经济、政治、生态等各种环境,在完善各项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其他措施来实现农业、农村的发展。(一)加强和改善农业补贴的管理首先,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补贴的法律法规。必须建立和健全财政支农中的农业补贴制度,使农业补贴制度能够长期、有保证的支持农业、农村的发展,成为“三农”发展中一项稳定的政策制度。美国十分重视支农资金投入公开化、长期化,并在农业法中体现出来以做保障,这对我国农业补贴制度的法制化、长期稳定是个很好的

30、启示。其次,健全农业补贴综合管理体制。应强化各级地方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管理职能,或成立专门负责管理财政农业补贴的部门,整合财政支农补贴资金,合理、高效地协调调动财政支农补贴资金,解决目前财政支农中农业补贴资金多部门管理和财政资金使用不合理、虚假领取的问题。特别注意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落到实处、发挥效益。最后,可以成立各种农民行业协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成立专业性农民行业协会有利于做到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市场面临着强大的国际市场冲击,农业生产分散特点使得我国农民很难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占到便宜。建立专业性农业行业协会,是面对当前发杂环境下的一条可借

31、鉴之路,利用协会的信息、技术的支持,面对国际竞争时也可以有一席之地。(二)调整优化农业补贴结构对于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农业补贴政策研制时,要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保证主要农业产成品市场供给为目标,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指向性为导向。首先,补贴重点区域。一方面,重点区域的补贴有助于继续调动主产区农业生产者生产积极性,突出政策的指向性和有效性,鼓励资源好的地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更好的保证规模化的粮食供应。另一方面,要缩小过于宽泛补贴范围,减少因补贴范围模糊而造成的政策执行、监督难度加大等问题,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其次,补贴重点产品。纳入农业重点补贴补贴产品可以有一下三类,一是关乎国家

32、粮食安全的的重要农产品,如作为口粮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产品。这些农产品的补贴是确保粮食安全、实现保供给的重要环节。二是对市场供给和稳定有重要影响的农产品,如玉米、猪肉等。当前虽然我国国民收入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但大多数的群众对于食品价格还是比较敏感,特别是占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承受能力比较差。建立玉米、猪肉等市场敏感度较高农产品的价格补贴机制,确保市场供给和稳定,以小入微巩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三是部分进口敏感农产品。目前我国大豆、棉花、油菜籽等农产品进口量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豆进口量达到国内产量的三倍,油菜籽和棉花也都接近国内产量的四分之一,对国内生产影响明显,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和市场稳定。因

33、此,我国当前的重点农产品补贴应近期着重水稻、小麦等主要消费的粮食品种,以减少主要粮食市场受国际产品影响,中长期扩展到玉米、生猪、肉牛、奶牛、油菜和大豆等市场需求量大产品。(三)改进农业补贴方式综合发达国家过年实践经验表明,用于农业补贴的政策工具可以归类为两种形式,一是对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的支持措施,包括价格支持和直接补贴措施。二是政府部门对农业的一般性服务支持措施,即通过政府部门公共财政对整个农业部门的补贴支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推广和资源保护的支持计划。以“保供给”为补贴目标,按照政策影响效果来选择,依次是价格支持,挂钩的直接补贴。以“促增收”为补贴目标,则是脱钩的直接补贴,挂钩的直

34、接补贴与价格支持措施。因此,必须综合考虑选择价格支持与直接补贴的效用,实施农补措施来保证“保供给,促增收”。结合国情,我国农业补贴中对稻谷、小麦等品种,继续在主产区实施最低价格收购价政策;其次,探索建立玉米等重要农业产成品波动价格稳定区域制度,用波动价格稳定区域制度代替现有的临时收储措施,在主产区开展玉米价格试点工作。直接补贴政策中,对大豆、油菜籽等探索实施差价补贴政策,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畜牧养殖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业保险保费等支出力度。刘鹏凌,栾敬东.粮食生产波动与粮食补贴政策完善的方向-基于安徽农户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分析C.后危机时代的粮食安全与农村发展国际研讨会.2

35、010.(四)落实财政支农补贴政策的绩效考核制度,保证补贴政策的贯彻落实补贴政策的落实需要更好的政策执行者以及良好的监督机制,而监督机制的建立中绩效考核是当前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加强对各个地区的农业补贴政策的绩效考核,从农民、政府的角度来考虑,农业补贴政策是否真的利于农民,是否利于政府政策可持续的发展,这样来衡量政策执行者的行政效果,保证农业补贴政策更好、科学的落实到位。七、结束语财政支农中的农业补贴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财政目标而采取的支持农业、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稳定农业基础产业的国民经济地位,保护国家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农业补贴政策目标简单明了、效果明显,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国际

36、上也是各国普遍采取的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形式。农业补贴政策,要向着稳定存量、调整增量,向着谁种地、谁种粮,向着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健全财政支农补贴制度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统筹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参考文献1程国强,朱满德.中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农业补贴制度与政策选择J.管理世界,2012,(01).2侯玲玲,穆月英,张春晖.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及其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10)3曹帅,林海,曹慧.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2,(10)4张宗良.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王鹏. 新

37、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财政支农绩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2.6王磊.我国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J.财税金融,2013,(11).7罗东,矫健.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影响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12).8韩林.我国财政支农支出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10.9卞弘.财政支农资金补贴支出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0袁春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评估与完善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1黄小舟.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12龚红霞.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J.金融与财经,2014,(1).13杨正明.山东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学位论文.2012.14彭丽.财政农业补贴效用分析及改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2012.15王辉.入世以来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历史考察与现状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2(3).16刘化勇. 关于健全财政支农补贴制度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8).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