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音乐课程目标几个学段目标.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014475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课程目标几个学段目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音乐课程目标几个学段目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音乐课程目标几个学段目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音乐课程目标几个学段目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音乐课程目标几个学段目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上述课程目标以下列三个维度表述。(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建立起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

2、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通过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其在真善美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

3、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2模仿通过亲身参与演唱、演奏、编创等艺术实践活劫,并适当地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3

4、探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视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作活动。4合作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a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5综合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渗透和运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和独特的价值。(三)知识与技能1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常见结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2音乐基本技能学习演唱、演奏、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

5、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联系,扩展音乐文化视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巳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二、学段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为3个学段,各学段课程目标分别表述如下。(一)12年级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

6、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二)36年级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本学段56年级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保持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

7、惯。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三)79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人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增进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创造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能

8、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第三部分课程内容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领域一:感受与欣赏 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演唱演奏领域二:表现 综合性艺术表演课程内 识读乐谱容的结构框架 探索音响与音乐领域三:创造 即兴编创创作实践音乐与社会生活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一、感受与欣赏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

9、的兴趣,鼓尉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一)音乐表现要素【12年级】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音色。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够听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并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36年级】能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能哼唱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能够听辨歌唱中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音色,说出人声的分类。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10、,并能听辨其音色。在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律动感。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79年级】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不同方式模仿不同的声音。加深对人声、乐器声的了解和体验。能够说出各类人声和常见乐器的音色特点。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二)音乐情绪与情感【12年级】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

11、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36年级】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作简要描述。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79年级】能够有意识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三)音乐体裁与形式【12年级】聆听儿童歌曲,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36年级】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

12、或默唱。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小型器乐曲,能够随着乐声哼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79年级】聆听大合唱、组歌、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歌剧、音乐剧、舞剧音乐及其他体裁的歌曲和乐曲,能够随着乐声哼唱音乐主题,并船运用适当的形式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通过欣赏音乐分辨不同的体裁与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和作者。结合所听音乐,了解音乐体裁与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四)音乐风格与流派【12年级】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36年级】聆听中国民族民

13、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79年级】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单描述其不同的地域特点或民族风格,能够说出戏曲、曲艺的主要种类和代表人物。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能够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描述。聆听世界不同国家的优秀音乐作品,能够说出主要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二、表现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

14、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治感情。(一)演唱【12年级】学唱儿歌、童谣及其他短小歌曲,参与演唱活动。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能够对指挥动作做出反应。能够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36年级】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初步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每学年应能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

15、),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79年级】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学习基本的指挥图示,能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做出正确的反应。学习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与意境。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24首(其中中国民歌1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1段。(二)演奏【12年级】学习常见的课堂打击乐器,参与演奏活动。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合奏或为歌曲伴奏。【36年级】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学习坚笛、口琴

16、、口风琴或其他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作简单评价。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12首。【79年级】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能够选择某种乐器,运用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力求用优美的音色进行演奏。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作简单评价。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三)综合性艺术表演【12年级】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儿童歌舞表演等活动。【36年级】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如儿童歌舞剧)担当一个角色。能够

17、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作简单评价。【79年级】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能够结合所学的歌曲、乐曲创设简单的表演情境或做形体动作。学习表演简单的歌剧、音乐剧、京剧或其他戏曲、曲艺片段,并能对自己与他人的表演做出评价。(四)识读乐潜【12年级】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36年级】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79年级】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三、创造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

18、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一)探索音响与音乐【12年级】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寻找发声材料探索声音的强弱、长短和音色。【36年级】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声音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自制简易乐器。【79年级】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一定的情境。能够对自己或他人的声音探索活动作出评价。(二)即兴编创【12年级】能够将儿歌、诗词短句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

19、以表现。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36年级】能够即兴编创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能够以各种声音材料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编创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79年级】能够即兴编唱生活短语或诗词短句。能够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编创表演活动。(三)创作实践【12年级】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感受到的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创编12小节的节奏音型。【36年级】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图谱或乐谱记录声音和音乐。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创

20、编24小节的节奏或旋律。【79年级】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创编48小节的旋律短句或短曲,并能用乐谱记录下来。四、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这一教学内容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蕴含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因此,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一)音乐与社会生活【12年级】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21、能够通过广播、影视、网络、磁带、CD等传播媒体听赏音乐。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36年级】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喜欢从广播、影视、网络、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听赏。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79年级】养成关注音乐的习惯,能够用实例说明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喜欢并能够从传播媒体或现场演出中聆听音乐,能够搜集和积累音乐信息,愿与同学交换所搜集到的音乐材料,交流音乐感受。乐于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并能作出自己的评价。(二)音乐与姊妹艺术【12年级】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对音

22、乐的不同感受。【36年级】观赏戏剧和舞蹈,初步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初步感受音乐在其中的作用。【79年级】通过艺术作品,能够简单比较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在表现材料和表现特点方面的相同与不同。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表述对某些背景音乐或主题音乐的认识。能够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与他人合作进行班级文艺活动的创意与设计。(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12年级】列举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用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配合简单的韵律操动作。【36年级】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说出某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音乐作品。【79年级】能够简单表述音乐对于情绪的影响,并能运用合适的音乐进行自我调节。理解声音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关系,能够恰当地选用音乐,烘托诗词、散文的意境。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说出中国和世界部分国家的代表性歌曲或乐曲及相关的风土人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