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毕设论文.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011908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毕设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毕设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毕设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毕设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毕设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某某某某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姓 名 : 000000 班级、学号 : 000000000 系 (部) : 经济管理系 专 业 : 会计电算化 指导教师 : 00000000 开题时间: 2009-3-01 完成时间: 2009-11-01 2009 年 11 月 01 日15目 录毕业设计任务书1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2答辩申请书3-5正文6-18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19答辩过程记录表20课 题 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一、 课题(论文)提纲 0. 引言1.会计造假产生的原因1.1内部动因1.2外部动因2会计造假的防范2.1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强化权利制衡机制

2、2.2建立科学的经营者约束激励机制2.3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2.4确定会计造假行为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2.5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3会计造假的治理3.1加强政府监督3.2加强社会监督4结束语二、内容摘要摘要: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实施股份制等现代企业制度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即使是局部的、个别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也超出了会计主体本身的范围,即不仅对利益关系人而且对整个社会都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会计造假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界的突出问题。本文先阐述了会计造假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就其原因接着描述了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的一些措施及建议。三、 参考文献(1)仇俊林、范晓阳.企

3、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2006年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2)李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一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研究.2002年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3)王静.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治理.证券广场.2005年.第1期(4)苏芳.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防范措施.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5)鲁芳.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思.现代商业.2007年.第26期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000000000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并且成为政府部门

4、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如财政部质量信息抽查公告第五号显示,共抽查了159户企业和为这些企业出具审计报告的117家会计事务所。被抽查的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所有者权益不实的有155户;利润总额不实的有157户。会计造假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它使会计造假者获取非法利益,坦诚者受到伤害,最终导致市场经济的不公平竞争;社会道德败坏,经济秩序混乱,甚至带来国家宏观调控失策等。很少题词的朱镕基总理曾亲自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四个大字作为校训。由此可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做假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面对会计造假、会计失真越

5、来越严重的现象,本文一开始就描述了会计造假的原因,并就其原因提出了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的几种措施。关键字:会计造假;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法律;信息失真1、会计造假产生的原因1.1内部动因1.1.1 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执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管理者行使经营权,直接指挥并控制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掌握了充分的内部信息,而作为投资者,其产权控制趋于弱化,导致了内部人控制问题,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者与债权人、投资者、政府等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从而导致会计会计造假的风险。1.1.2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官出

6、数字、数字出官”是将承包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导致管理者工作出现短期行为,虚报数据,巧取豪夺。在内部控制中始终出现会计人员工作缺乏独立性,有时不得不听从单位主要领导的摆布。尽管会计法明文规定,“会计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的规定任免,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经过上级主管单位的同意”。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严格执行,导致会计人员腰板不硬,有时不得不随波逐流。1.1.3 管理人员私欲膨胀高层管理者拥有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对本公司经营状况比较了解,掌握的内部财务信息也比较全面,这些人多为财政委派,有的“公心”较强,政治素质较高,有政治、经济利益诱惑时,他们往往只顾及个

7、人和小集团的利益,不顾及社会公众投机者(中小股东)的利益,往往会利用中小股东与其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指使或者甚至强迫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伪造数据。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必然导致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生产者正是利用这种信息优势的不对称,向外界披露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使自己获利甚至进行舞弊和欺诈。可以说,管理人员私欲膨胀是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动因。1.1.4 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是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主体,因此,会计信息能否如实公允的反映客观经济对象或事项,在很大程度上受会计人员行为的影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职业道德缺失

8、也是我国公司会计造假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素质高的会计人员自然理解国家颁布的各项会计准则、法规,并严格按照法定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核算而对于那些综合素质差的会计人员难免会出现会计政策运用不当,会计核算经常出现问题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综合素质低主要表现在:追求享乐、迷于金钱,侵吞公款,中饱私囊,篡改会计数据,制造假账;为谋求职务、权力、经济利益,迎合高管领导,主动谋划,蓄意造价;迫于高管领导压力,不敢坚持原则,被动造假。如国内有名的“银广厦”“蓝田股份”等案例,都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造假,而会计人员因综合素质较低、职业道德缺失等原因,弄虚作假同他人营私舞弊败坏社会气氛。还有些会计人员墨

9、守成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精神、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也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所以,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可见,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得不到提高,就会“上顶不住压力,下地不住诱惑”,从而导致会计造假行为的产生。1.2 外部动因1.2.1 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实体制度、法律责任存在的不足(1)法律的调整范围考虑不足。例如会计法第2条规定法律所调整的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而法律中的各项规定并不能适合调整范围内的所有单位,从我国会计工作实际情况看,不同类型、规模、所有制、法律属性的单位

10、会计工作事实上存在较大差别,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会计工作承担的社会责任、会计工作对法规的适应性、政府部门对会计工作的要求等。(2)、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例如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等会计相关法律法规,都大量使用“可以”、“有权”这样一些单纯授权性字眼,却没有关于如何运用、形式这些权利以及相应的制约措施和监督机制的法律规定。被授权的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只是依法“有权”和“可以”对会计欺诈实施监督、体罚,在此基础上的关于“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管理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依法予以追究”的规定并不能期待预期的监管和督促效果。(3)、处罚力度

11、不够。例如会计法第42条至47条中对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单位所做的处罚及刑法第161条中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负责人的处罚力度太轻,这种造假成本大大低于造假所带来的收益,达不到法律缩影有的威慑力。1.2.2 会计信息加工处理方法,在选择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随着会计实务的日益趋势复杂化,会计信息加工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会计造假而形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等的制度往往落后于客观实际的发展,对某些会计事项的加工处理缺乏明确统一的规范。如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对某些会计事项的加工处理同时规定了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

12、价方法以及收入实现的确认方法等。特别是由于一些诸如设计未来预期的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等的确定性和唯一性,从而使会计师对会计事项的把握和处理有了相当大的选择空间。与就是说会计师在不违法律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更有利于企业自身利益而与现实脱节的会计处理方法,人为调整收入、费用和利润等项目,直接倒置会计信息的失真。1.2.3 会计造假的成本低,被揭露的概率很小一些上市公司是面向社会的公众公司,其经营信息要向社会公众,透明度要求相对较高。其二,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手段越来越多,可谓五花八门,况且有些会计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串通一气,合伙造假,注册会计师对会计知识的理解颇深,其造假水平相当高,隐蔽性很强,这无

13、疑增大了查处的难处。所以说被揭露的概率是小之又小。1.2.4 注册会计师聘任制度的缺失以及外部监督体系不完善虽然有些公司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对维持内部经营秩序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外部监督也同样不可缺少,内外双重监督有利于公司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是制约会计造假的一种手段。但目前外部监督力度不够使得会计造假越来越猖狂。2、会计造假的防范2.1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强化权利制衡机制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可以解决中小股东与控股股东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均衡信息分布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股权结构实质上是企业控制权在不同投资者间的分配过程,过分

14、集中和分散的股权结构均会导致企业治理绩效的降低。真正建立起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使之相互制衡,责、权、利明确,激励与约束结合的规范运作的良性系统,从而构成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较强需求压力的内在约束机制。企业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应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客观,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管理当局的经营效率,监督、评估和审核其经营绩效,而不应为了少数控股股东和董事会成员的利益,歪曲、虚报会计信息。2.2建立科学的经营者约束激励机制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完善董事会结构主要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条件的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如果使经营者的努力程度不仅影响投资着的利

15、益,与其自身利益也息息相关,他们的行为就会由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这就需要建立科学的经营者约束激励机制。应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经营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和经营成果,形成经营管理者报酬与公司业绩相对称的激励机制,使经营管理者的目标与所有者的目标趋于一致。现在国际常用的激励机制主要有:经理人员的年薪制、效益薪金和股票期权制。我国上市公司的激励主要是短期的报酬激励,缺乏与企业业绩挂钩的长期激励机制。实施股票期权不仅降低了代理成本,而且是在不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激励合同。近年来虽然已有不少企业尝试以股票期权来改革报酬制度,对企业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长期激励,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并不十分完善,经营业绩

16、不能完全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上,使得做法还不够成熟。因此,应进一步探索,制定较长期的经理人经营绩效评价标准,可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延期支付奖金及超额利润分成、赠股等方式来代替现金支付,以增强经营者对股东的责任心和忠诚度,减少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在激励的同时,还要制定约束机制,强化经营管理者的责任。2.3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1)营造良好会计内部控制环境。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是推动控制工作的发动机,是所有其他内部会计控制要素的基础要素,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良好效果,首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会计控制的内部环境。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会计法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企业文化、公司治理机

17、制和组织结构等。会计法规属于正式规则,是从总体上制约和影响着会计组织及会计人员的日常行为;诚信和到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则是非正式约束,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正确处理会计事务的行为规范,是所有从事会品德和基本素质;公司治理机制和组织则是执行机制,是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得以实施的有力工具。2)建立会计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发挥各系统的内部控制职能作用。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有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就有内控的重点和目标,就需要完善内控制度。就公司制的企业而言,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为内部控制机构的建立、职责分工与制约提供了基本的组织框架,在这基础上,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适合企业内部控制

18、需要的职能机构。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内空中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董事会或者总经理领导,以保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3)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考评体系。内部制度的运行如果没有考评,奖励与惩罚,就无法保证该项制度推行和运行。必须对内控制度体系的个各组织之间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综合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励或惩罚,才能激励和鞭策与推行内控制度的有关部门及员工尽职尽责地去做好内部控制工作。4)培养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素质。企业内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执行者的素质。因此,为使内部

19、会计控制的功能氨预定的目标正常发挥,必须重视培养、选拔与所承担的职务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否则,即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本身是完善的,也可能因为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判断失误或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而失败。2.4确定会计造假行为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赔偿数额的确定,主要需要解决的是关于会计造假导致财产损失的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的问题。会计造假导致的财产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种:直接损失是指由于会计造假的信息失真直接导致信息使用者现有财产的减少,对直接损失的赔偿一般坚持全部赔偿原则,即按照被侵害的财产实际减少的价值赔偿;间接损失是指受害人可得利益的丧失,对间接损失的赔偿相对来讲比较复杂,由于投资者的股票价值下

20、跌,可能有一部分是市场风险导致的,另一部分是由会计造假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引起的,如果能将两者区分,在股价的下跌中除去市场风险导致的部分,剩下的就是会计信息失真引起的损失,即赔偿额。我国可以采用指数法来计算,例如,某股票由购入到卖出或诉讼时的市价下跌了2006,而同期市场综合指数下跌了3%,则会计信息质量缺陷引起的损失应为17%;若同期综合指数上升了3%,则会计信息质量缺陷引起失真的损失为23%。指数法把所有影响市场的因素用可确定的综合指数涨跌表示,进而确定赔偿额,方法比较简单、客观,易被人们接受。2.5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其特定的财会工作中各种行

21、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的特殊要求,同时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各行业会计人员所必须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自律标准,是贯彻执行会计法、整顿会计秩序的客观要求,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德治国的必然要求,而且还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道德素质是关键,会计人员在精通业务的同时,必须加强道德品质教育。会计人员要以朱总理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工作。要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客观公正,要有忠于事业、奉献社会的精神和高尚的职业荣誉感

22、。熟悉法规是保障,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纪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必须通晓并遵守财经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强化法律意识,加强自身思想素质修养,既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懂得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做到知法守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最大特点,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关系之上的,企业所有者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使经营者和股东利益一致,同时通过约束机制尽量避免经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这种激励机制和 约束机制等制度安排就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监督的核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各自的权利、责任和

23、利益,通过制衡来实现约束与激励,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及相关利益者的权益要求;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还可以加强内部控制,保护资产、提高经营效益、促进贯彻执行管理政策。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评估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确保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以及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会计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会计造假没有造假的空间及载体,可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经济业务合法合规。因此,完善企业内部监管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基础。3、会计造假的

24、治理3.1加强政府监督政府监管是最有力的会计监管力量,政府凭借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各种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打击虚假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1) 建立由一个政府机关主管、其他机关协管的政府监管组织体系在我国,财政、审计、税务、监察、工商、证券等经济监督部门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未完全理顺,没有形成既分工又配合的检查机制。这些国家行政监管力量实际上各自为政,对企业的违法违纪行为谁都可以过问,谁又都可以不问。这种监管部门职能交叉、多重监管情形的出现既浪费了监管资源,增加了监管成本,降低了监管效率,严重影响了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效果。针对我国企业会计政府监管存在的现实问题,应尽快建立由一

25、个政府机关主管、其他机关协管的监管主体框架。在现阶段,重新设立一个独立的会计监管机构并不合适,因为无论在人员编制还是财力支持上都会形成新的负担。而财政部门充当组织和协调者无论从法律还是职能上都比其他政府监管部门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建立由财政部门为主、其他政府监管部门协管,分散监管和集中协调相结合的企业。会计政府监管组织体系,以此来推动和实现监管主体力量的整合,提高企业会计政府监管效率,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2) 完善政府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监管方式。政府应从客观环境和主观能动性两方面来考虑防范会计造假的措施,建立日常监控和重点检查制度,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行政监管方式:日常监控机制是企业会计

26、活动政府监管的基础性制度。其目标是通过监控企业的一些重要相关信息,进而掌握企业在会计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疑点,控制和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并揭示已经存在的违纪行为。日常监管机制应健全和完善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研究制定分行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操作指南,加强对外部监管的控制和指导,进一步完善监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建立企业信息网络系统。这主要是包括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和企业信息专网两大内容。企业信息库是指财政部门通过历年重点检查的情况所建立的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库以及由此派生出的重点关注企业数据库。企业信息专网则是指在财政部门与其他监管部门之间建立的信息网络。经过对信息的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疑点

27、,从而实现政府监管的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相结合。三是通过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实施对企业的间接监控。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政日常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为防范和抑制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财政部门结合注册会计师诚信档案制度、会计师事务所报备制度和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的实施,跟踪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和诚信记录,建立执业质量分析检索系统,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和诚信记录进行实时跟踪、监控和分析评价,及时发现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及被审计企业的违法行为,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的全方位监管。四是建立投诉举报制度。通过设立举报中心、灵活通畅的投诉举报渠道、设立为举报人保密制度、落实举报奖励制度等方法建立方

28、便灵活的投诉举报制度是完善企业会计政府日常监控机制的重要环节。重点检查机制是企业会计政府监管的重要环节。检查是指监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状况进行监督,通过收集相关证据材料,核实企业会计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律法规、会计制度或会计规范等,并依法确定其违法违纪责任的过程。检查包括专项检查和例行检查,以及根据举报等线索对企业进行的调查核实。重点检查是日常监控的必然延伸,也是做出处理处罚的基础和前提。重点检查的方式主要有:一是根据日常监控得到的信息,直接开展对部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这种方式能够集中、系统地反映某个行业或某种类型企业的问题;二是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入手,延伸检查企

29、业会计信息质量,这种方式有利于集中政府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政府监管有赖于重点检查机制的良好运行,没有完善的重点检查机制,政府的监管就会缺乏必要的手段,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激励机制是政府监管机制的关键点和归结点。要建立对守法者的奖励机制,是对企业和监管主体的守法守纪行为进行的奖励、鼓励、支持和保护,提高企业会计守法者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主观上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巨大作用;同时建立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处理机制,是对企业和监管主体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的处罚和惩治。该机制以成本收益分析为思路来提高守法者遵纪守法的积极性,确保处理违法违纪的科学、客观和公正性,树立政府监管的权威性。3)完善政府对注册

30、会计师行业的行政监管完善注册会计师行政监管机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很多方面。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正处在由过去的以行业协会为主导过渡到以行政监管为主导的监管模式上来,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完善行政监管机制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一是从法律制度上确定各监管部门之间的权限划分。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应作为行政监管的主管部门和核心部门,负责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日常监管、监督检查和调查、行政处罚,负责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修改和解释,监督注册会计师协会履行职责情况等;审计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属辅助性部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拥有监督检查和调查权,但是无行政处罚权,其检查

31、和调查的结果应移交财政部或省级财政部门进行处理,以确保处罚行为的合法性及处罚依据和标准的一致性。二是在具体操作上,应建立并完善行政监管机制的具体内容,监管的方式和方法等。加大监督检查范围,行政监管部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应该组织开展更多的检查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检查的重点不仅仅是大型事务所,也要关注小型事务所。为提高效率,监督检查的方式应实现由事后检查向事前和事中监管的转变,对于发现的疑点问题应及时予以制止,以减轻监督检查的压力。在检查的质量方面,要注重提高检查效率和效果,善于总结检查经验,弥补检查缺陷。三是将民事责任及刑事责任列入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方式,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特殊性,涉及

32、的案件专业性很强、技术复杂程度很高时,法院将难以独立对案件做出合理界定,应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成立注册会计师责任鉴定机构,作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界定的权威机构,该机构出具的意见应成为庭审的有力证据。3.2加强社会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和资本市场参与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监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是社会监督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保障机制,注册会计师凭借其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能够客观地评价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并作为会计信息流入资本市场的最后一道关卡,在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2.1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与生

33、命,是其能否发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作用的关键所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越高,人们对其审计结果的信赖度就越高,虽然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已经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作了规定,但仍需采取一些措施来强化这种独立性:1)完善企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企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有关法规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真正成为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护身符”,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上市公司多为内部人所控制,尽管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在形式上由股东大会决定,但实质上与大股东决定并无区别;二是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仅提示更换的理由并不能达到所应达到的目的。对于

34、前者,应采取在公司内建立审计委员会,并由其负责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后者,应要求公司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时揭示会计师事务所变动的性质、理由,近年来发表非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情况等。2)改变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的委托关系。注册会计师审计所履行的是社会监督责任,真正的委托人应该是社会公众。而目前的状况是被审计单位是审计的委托人,决定着审计人的聘用、收费等事项,成为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这种关系很容易促使会计师事务所去迎合被审计单位的利益需求,甚至是造假,难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可以采取由监管机构或主管部门通过招标的方式,综合评估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规模及内部管理水平,为被审计单位

35、选择合适的会计师事务所。关于审计费用,可以按照制定的统一标准每年由被审计单位向监管机构或主管部门缴纳预算数额,由监管机构或主管部门负责向会计师事务所结算相关费用。这种方法可以割断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依存关系,让注册会计师独立与被审计单位,从而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3)限制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与审计无关的其他业务。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审计业务的同时,还开展了很多会计咨询、代理记账业务等非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业务涉足过深,必然导致两者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就不可能保证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应限制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的开展,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不允许接受3年内提供过非审计业务的企

36、业的委托审计业务,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3.2.2改变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我国法律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有两种组织形式:公司制和合伙制。两种不同性质的事务所在取得营业资格条件和签署审计报告的效力等方面都是相同的,只有在法律责任的承担上不同:公司制以出资额为限负有限责任;合伙制负无限责任。这就使得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普遍采用有限责任制。而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社会广大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利益,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着社会公众责任,这与有限责任制是不相匹配的。为了使会计师事务所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更好地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应加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责任,将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改为合伙制,负无限责

37、任,促使其依法审计、规范执业。结束语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也应从多方面着手,从企业内部控制到国家外部监管,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到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只有从多方面研究制定会计造假的防范措施,才能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会计信息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人们对会计造假这一现象认识的日益深化,亦开始从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2006年颁布的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也着重强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维护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上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计信息质量必将得到改善和提高,会计系统必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最终形成会计信息系统和公司管理系统、企业业绩考核系统良性循环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