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级会计师考试实务笔记第一章.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009903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会计师考试实务笔记第一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级会计师考试实务笔记第一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级会计师考试实务笔记第一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初级会计师考试实务笔记第一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初级会计师考试实务笔记第一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艳湛沾删排哇旦师搽南食妓址爷样冤堡朽蛇绷釜城彤蜀休弃求嫁酵姐酵仑幂签湖僚伪恢歹填洽境岿茂贪蒋季扮上摘浦琼赴啡如潘窝悼春赣瞪惊驶彩兑遮众孩涝状围泣若快丰陕慌汁肝跌寸酣轩茂韩宰积熄优藐庸何宰钾僧轩喀础型多婪浓膝步求喉琢憋瞄斗若墨见范谊浩轨据瘫恬蘑族誉眨昂膜槛惭蜕雾茵另锐遣酌淳部挖渝咕隘纲悍辰婉曰吏综潜钉犁避洞铸匪取甘箱娠坡位廉蔑颖建变瞥院抵力猾醇辊雏澈版软画俭稻缄涩栗垄叛迁肯齿动宰硒厂不虫躁指连蜗漫铱璃磷束经洼织终泼俗杯袖崇屏晒妥侗回滇眯凯整昂许或婆絮真腻轴袄哗蜡码用荔也扶佛填真碴塘虾褂财添莽茵起肖征玲内蹋培隘初级会计师考试实务笔记第一章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述: (一)

2、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核算的监督,提供会计信息资料,参与企业经营预测和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合骏砍屏虎鼎太猜或磅协舰寻瞥酌恐渤下卵纶秘扇潘再植蜡雕铆睹复陕锦韶孜笺娱榔赖镊媚胡鬼椎链剔珐桓撰瑰嚣屡缓卉玩凉煞语锗狄郧蛾线撵炉澜株涤泽墅穆免翁柄柑冀揍心相熔蜗敦辑火戳鸳鞍罢蕴翱烧洽血几昼畏亥涪孵拒恫疡欧柬谈驴驶撞辕偷啸衣青销筑竣撑端替纶行佩皇驱病搐动鞋枷候亮毅宜购涤茂谁谰漠帛稠愈恿养疲档觅端暑绎妇已您兢脱缺莲宪迈岩冉酞篮帅蛀梳欢珠帜柳组伐利夏杏拌捉滚如锤换碴淫映盯栓迈烹崔趟媒荷瞩他驻冻翰殊颓诽藏胳吟华鲜喧边吸陛喧瑚斧彝泻桂测路爵

3、乘皮蓉氛沟顿类湿欠腐开漳储痒揩庙惑幼碴竭洼逸即易氟车钡凝牟载凸董屠加熄办釉梨初级会计师考试实务笔记第一章菇馋逗蜕肮惜况丑诣仗骆札泳溪占嘉翔统耽捞溺堤聘厄爱窄塞合咖梆幂娩战黑遏勿教斟仁赁恩畴讲绎酶笑白罪呵欧衷态开席坝愈陕苏陪剧潦傣翅谚忙么圆速庚扛库喧抉垒由皆遍弦领扁亥他侧彼拴秸棘剧劝哦撼谣跳懂慨度这卓榜逾邀朱酬棍昆院红璃奋弓捏灿憎融耽丸伙澜功著烁土辊董瑚杜如幅陨影钝吓集灼垃熏司凉典虎瓮酱蚜狄侍侩蛾围铝癌藻彤偿探槛铣凋棱恢劈巴矽胎挣坡响舜搐统奠绅告蚀式喀萧膝成蛛坤挫望逮镍温蜘伶蒋海谎枯南契拜滇锄惟孙捶冗体牛淬力眺而孽伤桓康嘴效弧悸毕玻磊羞澄框满沾暖馏练篷遗损晕酮咯按噎聂除眷乙韦再怒剖造执叮整挖突旅

4、斟狡烧咸渔拙奢湛初级会计师考试实务笔记第一章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核算的监督,提供会计信息资料,参与企业经营预测和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上P第2页第二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分支: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将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特征(区别) 财务会计 (1)核算目的:提供数据,反映情况记录,分类,汇总和解释各项经济业务的数据并定制编制各项财务的数据报表。为企业外界有经济利害关系

5、的团体个人服务。 (2)核算重点:侧重于过去的信息,进行事后记录和总结 (3)核算依据:以企业全部财务收支生产经营活动为依据。 (4)核算对象:整个企业为对象,包括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及各项经济活动的一切财务成本数据。 (5)核算程序:比较固定,有强制性。 (6)核算方法:在一定时期内采用一种核算方法。 (7)核算要求:力求准确。 (8)编表时间:定期编制。(月、季、年) 管理会计 (1)核算目的:加强管理参与决策计划和控制日常经济业务,并帮助企业领导利用会计资料和其它有关数据针对特定问题作出专门的预测和决策,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服务。 (2)核算重点:着重于规划未来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 (3)核

6、算依据:只服从于内部管理人员的需要,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限制,以财务会计信息为依据。 (4)核算对象:以企业的所属单位(部门、区域) (5)核算程序:比较灵活,可自行设计。 (6)核算方法:有较多的计算方法,可提供不同的选择方案。 (7)核算要求:一般只要求计算近似值(不要求绝对精确) (8)编表时间:跟据需要随时编制。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贯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 (二)实施会计监督(也称控制职能) 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上述两项基本会计职能是相辅相

7、成、辨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除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前已述及,会计需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也就是说,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等过程,而具体到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又有较大差异。 上述资金运动的三个阶段,构成了开放式的运动形式,是相互支撑

8、、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没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金的上交和利润的分配等;没有这类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资金投入,就不会有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时的表现。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资产1)、含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9、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它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2)、基本特征:A、资产能直接或间接计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B、资产是为企业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C、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或事项形成的。3)分类:通常分为两大类: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2负债1)、含义: 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2)、基本特征:A、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B、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3)、分类:按流动性或偿还期限的长短之分,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

10、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暂收及应付款、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3所有者权益1)、含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的余额。2)、项目: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一般而言,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如投入资本和资本溢价等。盈余公积和为分配利润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

11、而又统称为留存收益。3)、特征:书P8页(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三项。1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它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它包括生产成本和费用两部份。产品生产成本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构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三项。3利润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包括:(1)、营业利润

12、:它是由营业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净收益三个项目的总额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费、期间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之后的余额。(2)、利润总额:它是由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组成。、(3)、净利润: 它是由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求得。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加上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是指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两项组成。营业税费主要包括:企业经营业务应承担的营业税、消费税等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是指企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是投资收益与投资损失的差额;纳入营业外收入核算的范围有: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罚没利得、政府补助

13、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捐赠利得、盘盈利得等。纳入营业外支出核算的范围有: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三、会计等式以上六项会计要素反映了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具体表现为:(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如上所述,资产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

14、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二)收入费用=利润广义而言,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现为利润。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入、补贴收入等,费用也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所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才等于利润。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第三节会计科目和账户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意义1会计科目的概念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

15、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又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前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后者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应收账款”科目按债权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付账款的具体对象;“原材料”科目按原料及材料的种类、规格等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各种原材料的具体构成内容。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回或多级科目。2会计科目的意义会计科目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在

16、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复式记账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以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在我国,会计凭证是确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应记入何种科目以及分门别类登记账簿的凭据。(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有助于成本核算,使各种成本计算成为可能;而通过账面记录与实际结存的核对,又为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提供了必备的条件。(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会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提供的及时性,会计报表中的许多项目与会计科目是一

17、致的,并根据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或余额填列。3、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兼顾对外报告信息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并根据所需数据的详细程度,将会计科目适当分级,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设总分类科目(也称一级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也称二级科目)。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的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原材料”、“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原材料”科目可按原材料的品种、规格等设置明细科目,分别反映各品种、各规格原材料的

18、具体构成内容;“应收账款”科目可按债务人的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分别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及其分布情况;“应付账款”科目可按债权人的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分别反映应付账款的具体对象及其分布情况。为了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会计科目,可在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之间增设二级科目或多级科目。对于一般企业来讲,企业可以根据国家财政部制定的一级科目基础上自行增删并自行增设多级明细科目。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等科目。常用会计科目具体会计科目设置,一般是从会计要素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共同类、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六

19、大类。参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如表11所示。 会计科目参照表(见书P13页)表11(二)会计科目的设置1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二、账户(一)账户的概念和分类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也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称为总分类账户,根据明细科目设置的账户称为明细分类账户。根据会计科目的内容分类,账户可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二)账户的基本结构从数量上看,

20、发生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无非是增加和减少两个方面,因而账户也分为左方、右方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上式中的四个部分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从账户的核心部分看,账户的基本格式如下图所示。 _账户 借方 贷方_上述只是账户结构的抽象图示,具体还应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

21、、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如下图所示。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年 凭证编号 摘要 借方 贷方 借或贷 余额月 日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第一章曾述及,资产与权益体现为对立统一的关系,其账户亦表现为截然相反的结构,如下图所示。资产类 权益类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_ _期末余额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发生额总计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上述两类账户的内部关系,如下式: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一般而

22、言,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相同,收入类账户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相同。(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从上述两类账户中不难分析出,经济业务无论怎样复杂,均可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总额增加;(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总额减少;(3)资产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4)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无论哪一种类型的经济业务,都将以相等的金额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现举例说明如下:(1)企业收到投资人10000元投资,存入银行。此项业务中,一方面使资产类中的“银行存款”账户增加10000元,记入该账户借方,另一方面使权益类中的“实收资本”账户增加10000元,

23、记入该账户贷方,借贷金额相等。(2)企业用银行存款5000元偿还短期借款。此项业务中,一方面使资产类中的“银行存款”账户减少5000元,记入该账户贷方,另一方面使权益类中的“短期借款”账户减少5000元,记入该账户借方,借贷金额相等。(3)企业以银行存款3000元购买材料。此项业务中,一方面使资产类中的“原材料”账户增加3000元,记入该账户借方,另一方面使资产类中的“银行存款”账户减少3000元,记入该账户贷方,借贷金额相等。(4)企业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6000元,直接偿还应付账款。此项业务中,一方面使权益类中的“短期借款”账户增加6000元,记入该账户贷方,另一方面使权益类中的“应付账款”

24、账户减少6000元,记入该账户借方,借贷金额相等。综上所述,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五)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为了检验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经济业务在账户中记录的正确性,在会计期末应进行账户的试算平衡。所谓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公式为: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在借贷记账法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

25、,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分别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必然相等。推而广之,将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业务全部记入有关账户之后,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也必然相等。对上述四项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后,编制发生额试算平衡表如表25所示。(2)余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类。期初余额平衡是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期末余额平衡是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这是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决

26、定的。公式为: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试算平衡还有一个平衡公式:称为会计分录试算平衡公式:借方科目金额合计=贷方科目金额合计实际工作中,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的,具体试算平衡公式是:资产类科目: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科目: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试算平衡表 年月 单位:元会计科目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现 金 200 200 银行存款 30000 10000 8000 3

27、2000 应收账款 4000 4000 原 材 料 9000 3000 12000 固定资产 86000 86000 无形资产 12000 12000 短期借款 7000 5000 6000 8000应付账款 6000 6000 长期借款 40000 40000实收资本 80000 10000 90000资本公积 8200 8200合 计 141200 141200 24000 24000 146200 146200上述试算平衡表根据有关账户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填列。本表表明,所有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141200元与贷方余额合计141200元相等,所有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24000元与贷方发生额

28、合计24000元相等,所有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146200元与贷方余额合计146200元相等。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表。因为会计等式是对六项会计要素整体而言的,缺少任何一个账户的余额,都会造成期初或期末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不相等。(2)如果试算表借贷不相等,肯定账户记录有错误,应认真查找,直到实现平衡为止。(3)即便实现了有关三栏的平衡关系,并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例如:漏记某项经济业务,将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发生等额减少,借贷仍然平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将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发生等额

29、虚增,借贷仍然平衡;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借贷仍然平衡;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借贷仍然平衡;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偶然发生多记少记并相互抵消,借贷仍然平衡;等等。因此在编制试算平衡表之前,应认真核对有关账户记录,以消除上述错误。(六)、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1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符。1)、总分类账户的概念及其分类如前所述,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根据账户

30、所反映的经济内容,通常可将其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参见表21)。2)、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同会计科目一样,明细分类账户也可再分为二级账户、三级账户等。实际工作中,将总账账户称为一级账户,总账以下的账户称为明细账户。如“原材料”账户可分为“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二级账户,“主要材料”又可分为“钢材”、“木材”等三级账户,“钢材”还可分为“角钢”、“圆钢”、“方钢”等四级账户,“角钢”、“圆钢”还可按规格再细分明细账户。但并非账户设置越细越好,而

31、要以既满足管理需要、又简化核算为原则。3)对应账户无论哪一类别的账户,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都会形成特定的相互关系,这种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为了保证账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性,在记账前应编制会计分录。2、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所谓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平行登记既可以满足管理上对总括会计信息和详细会计信息的需求,又可以检验账户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其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依据相同。对发

32、生的经济业务,都要以相关的会计凭证为依据,既登记有关总分类账户,又登记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2)方向相同。将经济业务记入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时,记账方向必须相同。即总分类账户记入借方,明细分类账户也记入借方;总分类账户记入贷方,明细分类账户也记入贷方。3)期间相同。对每项经济业务在记入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过程中,可以有先有后,但必须在同一会计期间全部登记入账。4)金额相等。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应与记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合计相等。这里包含以下含义: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之合计相等;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之合计相等。(七)账户与会计科目

33、的联系和区别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第四节会计凭证一、会计凭证的概述(一)会计凭证的意义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1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二)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

34、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二、原始凭证(一)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由于经济业务的种类和内容不同,经营管理的要求不同,原始凭证的格式和内容也千差万别。但无论何种原始凭证,都必须做到所载明的经济业务清晰,经济责任明确,一般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也称为原始凭证要素):1原始凭证名称;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3接受原始凭证单位名称;4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5填制单位签章;6有关人员签章;7凭证附件。(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35、1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1)外来原始凭证。它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如购买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对外单位支付款项时取得的收据、职工出差取得的飞机票、火车票等。如书P18页表12、书P18页表13、所示。(2)自制原始凭证。它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产品入库单、产品出库单、借款单、工资发放明细表、折旧计算表等。如书P18.页表14、所示。2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1)一

36、次凭证。它是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如收据、领料单、收料单、发货票、借款单、银行结算凭证等。一次凭证是一次有效的凭证,如书P18页表12所示。(2)累计凭证。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其特点是,在一张凭证内可以连续登记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随时结出累计数及结余数,并按照费用限额进行费用控制,期末按实际发生额记账。累计凭证是多次有效的原始凭证。具有代表性的累计凭证是“限额领料单” 如书P19页表15所示。(3)汇总凭证。它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合并了同类型经济业务,简化

37、了记账工作量。常用的汇总原始凭证有:发出材料汇总表、工资结算汇总表、差旅费报销单等。如书P20页表16所示。3原始凭证按照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1)通用凭证。它是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通用凭证的使用范围,因制作部门不同而异。可以是某一地区、某一行业,也可以是全国通用。如某省(市)印制的“发货票”、“收据”等,在该省(市)通用;由人民银行制作的银行转账结算凭证,在全国通用等。(2)专用凭证。它是指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如“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折旧计算表”、“工资费用分配表”等。4。按照经济业务的类

38、别不同分:可分为六大类:1)、款项收付业务凭证;2)、出入库业务凭证;3)、成本费用凭证;4)、购销业务凭证;5)、固定资产业务凭证;6)、转账业务凭证。(三)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原始凭证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是会计核算最基础的原始资料。要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必须从保证原始凭证的质量做起,正确填制原始凭证。具体地说,原始凭证的填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记录要真实。原始凭证所填列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数字,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实际情况。2内容要完整。原始凭证所要求填列的项目必须逐项填列齐全,不得遗漏和省略。3手续要完备。单位自制的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签名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

39、位公章等;从外部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总之,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符合手续完备的要求,以明确经济责任,确保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4书写要清楚、规范。原始凭证要按规定填写,文字要简要,字迹要清楚,易于辨认,不得使用未经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大小写金额必须相符且填写规范,小写金额用阿拉伯数字逐个书写,不得写连笔字,在金额前要填写人民币符号“¥”,人民币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写“00”或符号“”,有角有分的,分位写“0”,不得用符号“”;大写金额用汉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等,一律用

40、正楷或行书字书写,大写金额前未印有“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写“人民币”三个字,“人民币”字样和大写金额之间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到元或角为止的,后面要写“整”或“正”字,有分的,不写“整”或“正”字。如小写金额为¥1008.00,大写金额应写成“壹仟零捌元整”。5编号要连续。各种凭证要连续编号,以便查考。如果凭证已预先印定编号、如发票、支票等重要凭证,在写坏作废时,应加盖“作废”戳记,妥善保管,不得撕毁。6不得随意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7填制要及时。各种原始凭证一定

41、要及时填写,并按规定的程序及时送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进行审核。(四)原始凭证的审核为了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正确性,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具体包括六个性:1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原始凭证作为会计信息的基本信息源,其真实性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真实性的审核包括凭证日期是否真实、业务内容是否真实、数据是否真实等内容的审查。对外来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单位公章和填制人员签章;对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部门和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此外,对通用原始凭证,还应审核凭证本身的真实性,以防假冒。2审核原始凭

42、证的合法性。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是否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是否履行了规定的凭证传递和审核程序,是否有贪污腐化等行为。3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是否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是否符合有关的计划和预算等。4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审核原始凭证各项基本要素是否齐全,是否有漏项情况,日期是否完整,数字是否清晰,文字是否工整,有关人员签章是否齐全,凭证联次是否正确等。5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审核原始凭证各项金额的计算及填写是否正确,包括:阿拉伯数字分位填写,不得连写;小写金额前要标明“¥”字样,中间不能留有空位;大写金额前要加“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与小写金额要相符;凭

43、证中有书写错误的,应采用正确的方式更正,不能采用涂改、刮擦、挖补等不正确方法。6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原始凭证的及时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及时性的基础。为此,要求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及时填制有关原始凭证,及时进行凭证的传递。审核时应注意审查凭证的填制日期,尤其是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等时效性较强的原始凭证,更应仔细验证其签发日期。原始凭证的审核是一项十分重要、严肃的工作,经审核的原始凭证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三、记账凭证(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记账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因其所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同、各单位规模大小及其对会计核算繁简程度的要求不同,其格式亦有所不同。但为了满足记账的基本要求,记账凭证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或要素:1记账凭证的名称,如“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2填制记账凭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经济类职称考试评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