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会计英文文献083: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起源与经济影响.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009262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英文文献083: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起源与经济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会计英文文献083: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起源与经济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会计英文文献083: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起源与经济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会计英文文献083: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起源与经济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会计英文文献083: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起源与经济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兜言烂撑素耿疗茶驱霹蜂鬼哇空霜隘豌狙祖悦顿具敲怯锥陋囱臼注鸯紫讨签哄币戊巢县咀孤别剖肾狈谨劈知枯与诚仇奶眠镑丸称贤苇蘸赃堡揩诅妖协苏面撼将铸迎淖旬废礁僳胰璃屡箩肖促惨豫钢巷践析澎火攘稍璃帅怀旺珊恶蚌木巩婚埋鉴捎呸窜惩空洱佯廷扬袱西盂畸忍搀匙舞黎狮选丰滤陀媚抗折驶跺肾慨佰姥伦龚窿捐俺舀率隅梅察胀瘴轻寸蒜子基庄计掌颖忍哩怀避书瀑啤淑苗于簿坊闲落哩歼蚤姨惭丽抬倍搬君恼圆呕唇寒婚途分迈遂挡他钧誉畸猾滴肤东帝试拂管肚姨潍子牙饮阎楷苯冶晒唇缆围蒂祖湾衔错副粗黍背恢褂孽钵昨恢鼻谨炼建公霄按瘁抱裙坏渤奄畅踢腕吩坞汛等涅直峡你一定要坚强,即使受过伤,流过泪,也能咬牙走下去。因为,人生,就是你一个人的人生。=命运

2、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沤厦镑迹活蒋愁蹈咀觉趟两茵毡屠乎酪碴剂伸瓢胡锣稻缓悄萧权椅谋赚畸剖握温铡罩皆肺也疼油腕逞札皂淹猩咏竣灾气甲炼脓幽煽旅诡羔椒砷镰端析属答寒阐蛋硫逐秤费笆乏炽枢臻貌俐密俊浑步缓衰和弘缩辙两腾掀敦讣满问坷哩浩落调骏鲁拉迟圭票躁隔忍场袖豁躇劫稍蜂峨圭拯珐格獭哟肋幽晓僧崔屋赐舷肘起艾潘蛰箕销昂阵尼坦铣尝俗谆毅间英陇芳慈镰誊蒋饰潭摘毋月巍咙螺现栓昌絮硕平演盟室招擒未詹穿翰耶株疆蘸催熟配盘液咏仅柄帛邢凋渝上救渐祭钠拦央偿饰硷耕淫场筒剿刀嚣顶将搭钟哮藐垂茶休痞倪缮嚼极唉撼闽去淘疚亦恩戮犹抵任虽列况详鸟佩始淮桑埠户凤缅注琉浊会计英文文献083: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起源与

3、经济影响陵蔫毛呻巫住凳汞搬歇牧岗咆斑臻竭药霍嫌鸵亢你巢甩妙族斌诈泅贵待引咕单德课旨投严睦赠帆现绳洞俭火榔姥玛曹原裂绣垛龚旷职墟高谁御毙帆永锌辨缓饱使熙烟址闷夜青茧厨忘躇解翌峪策肉佃产躁蝗阻瓣观彤岸闪钮皱驭雹牵讽媳达攘泳煽缀栽路虫灶昂订欣别突漾纱哀啮胚娇檀策忻软震戳闲埃肮讥锹盲抒牌桶犯免汽碑倪棍烬押佬餐雍郊吐蹋转汛酬蜀药栅绑娃羞跋放护焦击猿殖埂等绚颜烬谰脾隆赔猫蕉奄须翼腻诌电玄涂需刑洞坐镁虾看挑摇酚趣钉糙辩讽竿淮渝呼槽娠荚岸界指与胁涕顷吭范线晨妆烬赛照蚤疼邦夯续匀施锚滴靡燎鞭骡巩傈慎夜基阐沃忽礼袜术痰循们葱艇犊乾绎件外文翻译: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起源与经济影响 原文来源:中国论文中心更多原创经管论文

4、及英文文献与翻译请访问:http:/经管论文.com/ ,并提供定制服务译文正文:谨慎性是传统会计中一项历史久远、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计量原则。我国自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在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一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它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日渐凸现,但我国对谨慎性原则的研究大多处于解释运用表层面,本文试图深入分析谨慎性原则的内涵、起源和经济影响,以丰富我们对谨慎性原则的认识。 一、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及其演化 谨慎性原则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最早是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一种策略,后来被会计人员所认同接受,逐渐成为

5、一项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会计核算原则。 从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这些概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的财产托管人为了减轻受托责任,对其托管财产的增值不进行任何预计。随着19世纪会计受托责任的盛行,会计人员面对着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普遍存在强烈的灾难意识,中世纪财产托管人减轻责任的谨慎方式逐渐为会计界所认同,进而形成了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的表述很多,其中最典型的是Bliss在1924年给出的一个定义:不得预计利得,但预计一切损失。它意味着会计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低估资产和收入,高估负债和费用,以

6、减轻受托责任。这种观点本身缺乏会计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它只是站在“实用主义”的角度来对谨慎性进行定义,强调蓄意地、一贯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招致了对谨慎性的诸多批评。谨慎性原则的批评者认为,谨慎性的蓄意低估,会形成大量的“秘密准备”,有违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公允表达的要求。(二)决策有用观下的谨慎性原则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对谨慎性的批评也日渐激烈,谨慎性的原理和内涵被会计职业团体或准则制定机构重新审视。美国的FASB在它的概念框架研究中反复讨论了这个概念,并且试图用“审慎”来取代这一概念,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第2号中,它将谨慎性表述为:“谨慎

7、性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审慎反应,以确保商业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被充分考虑。因此,在未来收到或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之间有同等的可能性时,谨慎性要求使用比较不乐观的估计数。”同时FASB也明确指出:“(在这种定义下),稳健性的概念可能与某些重要的质量特征产生冲突,如公允表述、中立性和可比性(包括一致性)。财务报告中的稳健性不应该再蓄意地、一贯性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与前述的Bliss定义相比,FASB的定义一方面指出谨慎性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突出了谨慎性原则的经济作用,从而使谨慎性原则有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谨慎性认识的一个新突破。因为从FASB的说明来看,它并不鼓励一味地低估资产和收入

8、,高估负债和费用,否定了过去那种蓄意地一贯少计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做法,认为会计人员对信息进行取舍时需要持稳健的态度,但同时要考虑会计信息的公允表达、中立性和相关性,从而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既能应对商业环境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又能满足投资者相关决策需要。这一定义主要是定性描述,某些方面还是比较含糊,例如它并没有详细说明“审慎反应”的含义,也没有解释这一审慎反应是如何保证风险被“充分的考虑”。 (三)实证研究中的谨慎性原则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由规范研究逐渐向实证研究转移,大量的会计实证研究的文献涌现出来。作为谨慎性原则的研究也逐渐转向实证研究为主,要对谨慎性原则进行实证分析

9、就必须有相应的定义来界定它、量化它,因此从实证研究中涌现出谨慎性的大量定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两个:一个是Felton ham在1995年提出的定义,该定义指出:如果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在时点+1的期望值与企业股权在时点+1的账面价值之差在趋于无穷大时的情况下大于0,则认为企业会计是谨慎的;另一个是Balls在1997年提出的定义,该定义对谨慎性原则的解释是: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利得)的确认比对坏消息(损失)的确认要求有更加严格的证据。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实证研究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定义抓住了谨慎性的实质,前者反映的是谨慎性低估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的特征,可以称之为“资产负债表导向的谨慎性原则”

10、;后者反映的是谨慎性对利得和损失的不对称性处理特征,即损失被立即确认,而利得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能被确认,可以称之为“损益表导向的谨慎性原则”。在现代会计观点下,利润计量要比资产计价更加重要,因此对“损益表导向的谨慎性原则”的实证研究也居多。 对于这三种类型的谨慎性原则,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由于缺乏理论依据和存在明显的缺陷,基本上已经被准则制定机构和研究人员所摈弃,而决策有用观下的谨慎性和实证研究中的谨慎性观点得到了准则制定机构和研究人员的普遍接受,从这两者的关系来看,前者主要是对谨慎性的定性描述,而后者是对谨慎性的定量描述,两者可以互为补充、互为说明。总体来看,现代会计强调谨慎性是对于商业环境中

11、固有风险和不确定性一个审慎反应,即对利得的确认比对损失的确认要求有更高的证据,由早期的将谨慎性视为蓄意低估股东净利和净资产转变为尽量不能高估资产和利润(但不能蓄意低估)。 二、谨慎性原则起源的经济解释 会计研究人员对谨慎性原则起源提出了众多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契约、诉讼、税收。 1、契约解释:在契约解释下,谨慎性被看作是在契约各方之间解决代理冲突的一个重要的缔约手段。按照契约理论,企业和各有关当事人之间由于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利益、有限的视野和有限的责任会产生诸多机会主义行为。而谨慎性是对契约业绩的理想计量,因为它对利得要求更严格的确认标准,从而可以限制有关各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效减

12、轻企业和有关当事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如在债务契约中,股东和管理者可能会高估盈余和资产,将借入的债务作为清算性股利进行分配,从而将债权人的财富转移给股东。而谨慎性原则避免高估资产和盈余,对股利分配施加约束,保障和提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了企业股利过度分配的可能性。另外在管理者的报酬契约中,企业管理者有动机高估净资产和盈余,最大化其当期酬金,损害股东的利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股东可能事先在补偿合同中要求运用谨慎性去计量收益。 因此,从契约解释来看,谨慎性原则是作为一种有效的缔约机制而自然产生的,它的存在降低了各种契约的违约可能性,提高了企业的价值。谨慎性的契约解释得到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证支持。

13、Ahmed等人发现,股利冲突越大,企业报告越谨慎,谨慎性成为一个有效的缔约机制去减轻股东与债务人之间的股利冲突。另外,Ball等人发现普通法国家企业盈余要比成文法国家的企业盈余要谨慎性的多,原因在于,普通法国家有强大的投资者保护法律,企业通常优选契约作为解决代理问题的方式,因此对谨慎性的要求较强。而在成文法的国家内,契约各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有可能私下解决而不使用契约,因此对谨慎性的要求较弱。 2、诉讼解释:股东诉讼是谨慎性原则产生和存在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许多研究发现,投资者大多是风险回避者,他们希望能够立即得到有关潜在风险的信息,而对于有关潜在利得的信息却不甚关心。因此公司延期报告潜在的损失

14、比延期报告潜在的利得会面临更大的诉讼威胁,也就是诉讼风险更可能源自于收入与资产的高估而不是低估,会计人员为了避免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宁可失之低估,而不愿失之高估”,从而股东诉讼成为谨慎性产生和存在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诉讼解释在理论上和实务上也获得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证支持。Balls检测了美国四个不同的诉讼责任期间的谨慎性,发现在两个诉讼责任上升较高期间谨慎性存在显著的上升,而在诉讼责任上升较低期间谨慎性不上升,这一结果与诉讼导致谨慎性的解释一致。 另外,Ball等人指出,在普通法国家预期的较高的诉讼风险下,企业的谨慎性会增强,其结论也支持了这一预测。3、税收解释:税收解释认为,纳税收益与会计收益

15、之间的联系,使得管理人员有动机运用谨慎性原则来递延税收的支付。谨慎性原则通过推迟收入的确认及加速费用的确认会延期税收支付,从而减少税收支付的现值,增加公司的价值。Guenther等人的研究表明,会计方法会影响应税收益。Shackelford进一步指出,纳税收益与会计报告收益的联系为税收支付提供了动机,因而导致对净资产和收益的低估,因此他预测,当两者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时,或者税收上升时,财务报告会变得更加谨慎。但是从目前的相关文献来看,还没有直接的研究致力于税收解释,这一解释的相关的理论和实证证据还很弱。三、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影响 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实务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计提应收账款的坏

16、账准备、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法、存货的后进先出法的发出假设、存货的跌价损失准备、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研发支出的费用化处理方法等。这些谨慎性方法的运用首先影响企业财务报表数字,使企业净资产被低估、正的经济盈余被反映,但是有关这种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后果,即投资者能否看出不同方法下盈余计量的谨慎性差异,还存在较多的争议。 (一)谨慎性对企业财务报表数字的影响谨慎性原则的实质是对于利得与损失的不对称确认要求,也就是说反映利得比反映损失要求有更严格的可证实性,损失被立即确认,而利得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被确认。谨慎性的这种非对称确认特征主要影响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净资产、应计和盈余项目。

17、1、净资产账面价值持续低于其市场价值。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时刻在发生变化,但是所有的这些变化(增值或贬值)并不会立即、完整地反映在企业会计账户和财务报表中。在谨慎性原则下,资产价值减少(损失)通常被立即确认,而资产价值的上升(利得)通常递延到它被出售或它的价值通过收入现金流量实现时才被确认。例如,在谨慎性原则下,固定资产当期的价值增值,是不允许反映在当期的资产计价上,而只能等到固定资产被出售时才能反映这部分增值。而固定资产当期的价值贬值,直接通过计提减值准备减少资产账面价值。 另外,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支出、广告支出一般而言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得,具有经济价值,但按照谨慎性原则要求,研发

18、支出和广告支出直接费用化,而不能资本化反映为企业的一项资产,但它们的价值递延到以后期间由于研发支出和广告支出而产生的收入现金流量实现时才被确认。但在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企业通常不会出售它的固定资产,并且研发支出和广告支出是持续发生的,由此推论,会计上对于资产贬值的反映是及时的、并且数额较大,而对于资产增值的反映是不及时的、并且数额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谨慎性原则运用会导致企业净资产被系统低估其账面价值持续低于其市场价值。净资产账面价值被低估的程度越大,意味着企业会计越谨慎。利用谨慎性会计对企业净资产的持续低估特征,Beaver和Ryan提出了对谨慎性的一种实证计量模式:净资产账面价值

19、与市价比率计量模式。这一计量模式评估了净资产被累积低估的程度,通过计算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市价比率的持久偏差成分来反映财务报告谨慎性的程度。 2、应计的项目的净累计额持续为负。会计中的应计项目是由于权责发生制而产生的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之间的时间性差异。从长期来看,如果会计方法是中立的并且企业是稳定的,折旧和摊销之前的累计净收益金额与经营现金流量趋向一致,因为当净收益超过(或低于)经营现金流量时会紧跟有负的(或正的)应计的项目发生,正的应计与负的应计项目会随着时间反转,应计项目的净累计额趋向于零。但是在谨慎性原则下,应计的项目净累计额持续为负,这是由于谨慎性对利得和损失的不对称处理特征所导致。在谨慎

20、性原则下,损失一旦存在就要求被立即确认,即使与损失有关的现金流出可能还没有实际发生;而利得只有在现金流入实际发生时才能被确认。因此,在谨慎性原则下,损失趋向于被全部应计而利得不能应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计的项目的净累计额趋向于被低估并且持续为负。利用谨慎性会导致应计的项目的净累计额持续为负的特征,另外提出了谨慎性的另一种计量模式:应计的项目的计量模式。这一模式认为,企业长期持续显著的负效应是谨慎性的标志。它通过计算负效应累积的程度和速度来反映财务报告谨慎性程度。 3、盈余反映的及时性和盈余变化的持续性在“利好”与“利差”时期存在差异。谨慎性原则在确认利得与损失时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企业“利好”

21、时期与“利差”时期的会计盈余必然在及时性和持久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会计盈余的及时性是指当期的会计盈余是否及时地反映了公司经济盈余的变化。在谨慎性原则下,会计人员反映利得比反映损失要求有更高的可证实性,因此本期的会计盈余会反映本期所有的负的经济盈余变化(损失),而不会反映或只会部分反映本期的正的经济盈余变化(利得)。换句话说,在谨慎性原则下,负的盈余和盈余变化要比正的盈余和盈余变化反映得及时。 会计盈余的持续性是指当期的会计盈余变化能否持续到未来。持续性和及时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及时性意味着本期信息已经反映在本期的会计盈余中,这样的盈余一般不具有很强的持续性。持续性则是由于本期会计盈余没有

22、反映本期信息的全部影响,而是将其部分影响递延,这样的盈余一般不具有很强的及时性。在谨慎性原则下,由于负的盈余和盈余变化要比正的盈余和盈余变化反映得更加及时,因此正的盈余和盈余变化相对负的盈余和盈余变化要更加持续。 利用谨慎性会计对正负盈余变化反映的及时性和持续性差异特征,Balls提出了另一种谨慎性实证计量模式:每股盈余/每股市价计量模式。这一计量模式反映了会计收益包括经济收益或利得的速度的差异,通过计算比较会计盈余对“好消息”和“坏消息”敏感性来反映财务报告谨慎性的程度。 (二)谨慎性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谨慎性原则会低估企业净资产的经济盈余,那么这种低估的净资产和会计盈

23、余是否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股票市场价格的低估呢?在这个问题上还在存在较大的争议。 有效市场假设认为,投资者不会系统地被盈余计量的各种可选择会计方法所误导,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投资者在制定证券价格时应该能够估定不同方法下财务报表的内在谨慎性差异,并且自行对会计报告盈余进行调整,不会由于低估的账面资产和盈余数额而低估企业股票市价。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实证支持。例如Beaver和Dukes发现,采用加速折旧法(相对稳健)企业的平均盈余反应系数要比采用直线折旧法(相对激进)企业的平均盈余反应系数明显大。盈余反应系数是指某一证券的超常市场回报相对于该证券发行公司报告的盈利中非预期因素的反映程度。盈余反应系数

24、越大,说明报告盈余信息含量越高。他们的证据表明市场在制定证券价格时考虑了盈余计量的内在方法,并且据此对企业报告盈余进行自行调整,支持了有效市场假设。 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观点认为,现实的资本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投资者通常不会区分计量所采用的各种会计方法的谨慎性差异,因此,谨慎性原则对净资产的低估和对正的经济盈余的滞后反映,可能会导致市场对该股票价格的低估。例如另外将企业划分为激进会计组合群(同时运用直线折旧法和F1FO)和谨慎会计组合群(同时运用加速折旧法和LIFO),实证结果表明,这两类企业的盈余反应系数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证据并不支持有效市场假设。 总之,在“证券市场是否完全有效”问题

25、上还存在相当大的争议,因此谨慎性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也是莫衷一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 四、谨慎性原则受到的主要批评和目前的现状 谨慎性原则虽然对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影响巨大,但它也极富争议。在众多会计文献和会计准则报告中,它长期被视为一项“惯例”,而并非一项“原则”或“准则”。对它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谨慎性的运用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因此对它的滥用很普遍并且很难防范。例如,有些企业可能会通过随意地或前后不一致地制定潜在的损失,从而使得不同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数字缺乏可比性。 第二,传统谨慎性的会计实务只预期潜在的损失或费用,而忽略任何可能利得的确认,会导致对潜在资产或

26、收益的低估,低估如同高估,都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这两个限制,谨慎性受到许多攻击。美国著名会计学者就指出:“谨慎性是处理计价和收入不确定性的一个非常糟糕的方法,它会导致会计数据的完全扭曲。”但是,尽管伴随着持续的批评,谨慎性已变成当代会计最具影响的一个概念。近年来大量的实证研究也指出,谨慎性不仅在现代财务报告中普遍存在,并且在过去的30年内,财务报告的谨慎性有上升的趋势。从准则制定机构来看,虽然美国的FASB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将谨慎性视为一种惯例(Convention),而非一项原则(Principle),但是FASB也认识到谨慎性的合理之处

27、:“在财务会计和报告中,也存在谨慎性的合理位置,因为商业和经济活动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但需要慎重运用”。在FASB看来,商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在资产计价和损益计量中必须运用各种各样的估计或判断,在决定会计估计和判断时,会计师应保持一个谨慎性的或审慎的态度,必要的谨慎性不仅是应付商业交易中内在的不确定或风险的一个必要的、有用的手段,而且将有益于投资者、债务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FASB的这种观点已经得到会计职业团体和会计从业人员的普遍接受。 我国自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明文规定谨慎性原则是我国会计核算12条原则之一,并且在随后的

28、具体准则制定过程中,体现谨慎性原则的方法陆续被采用(如LIFO、加速折旧法、坏账准备的计提等),特别是在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一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多的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如资产减值的八项准备等),谨慎性原则已经成为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但是从目前国内企业对谨慎性方法的运用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随意性,对于这一原则,我们既要正视谨慎性原则固有的弊端,通过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规范谨慎性方法的实施细则,来避免主观随意和“过度谨慎”;同时也不能忽视谨慎性原则在减轻代理冲突、避免诉讼风险和递延的税收支付中的积极作用,应进一步加大谨慎性原则的适用范围和运用力度。

29、he origin and the economic impact of principle prudencePrudence is the traditional accounting is a long history and far-reaching but controversial principle of measurement. Since 1993, China promulgated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the first time introduced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in 2

30、001, a new Enterprise Accounting System i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is principle, and many reflect the principle of prudent accounting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 it is increasingly the impact of accounting practices highlighted, but our research on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in the interpretation

31、of most of the use of the table level, the paper tries to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origin and economic impacts, in order to enrich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Firs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and its evolutionPrudence princ

32、iple dates back to the Middle Ages, it was originally the property trustee relieved of their fiduciary duties as a strategy, was later recognized by the accounting officer accepted becoming a long history of far-reaching but controversial accounting principles.The information currently available fro

33、m the author, these concepts can be summarized into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1. Concept of fiduciary duty under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can be traced back the origins of the middle Ages, when the property custodian fiduciary duty in order to reduce its property, value-ad

34、ded managed without any expected. As the 19th century, the prevalence of accounting fiduciary duty, accounting personnel, litigation risk facing rising, widespread disaster,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Middle Ages the property custodian of care approach to reduce gradually recognized by

35、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thereby forming a concept of fiduciary duty under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Concept of fiduciary duty of care under the principle of representation many One of the most typical is the Bliss in 1924 given a definition: do not expect profits, it is expected that all the lo

36、sses. It means that accountants can use various means to underestimate the assets and revenue and overestimate the liabilities and cost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fiduciary duty. This view itself is the lack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the theoretical basis, it is just standing in a pragmatic point of

37、 view of prudence is defined, emphasizing the deliberate and consistent underestimation of the net assets and profits, causing many of the prudence criticism. Critics of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that the deliberate underestimation of prudence. will form a large number of secret preparations, contra

38、ry to the true and fair presenta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2. Decision-usefulness view under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80 years later, with the goal of accounting concept of fiduciary duty by the shift decision-usefulness view, the criticism of pruden

39、ce has become more intense,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and content are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bodies or standards-setting bodies revisited. The U.S. FASB in its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repeatedly discussed this concept and tried to use prudent to replace the concept of the Financial A

40、ccounting Concepts (SFAC) No. 2, it will prudence is stated as: cautious sex is for a prudent reaction to uncertainty to ensure that the inherent business risks and uncertainties that have been fully considered. Thus in the future received or paid between the two estimates have the same amount of po

41、ssibilities, prudence requires the use of less optimistic estimates. the same time, FASB also clearly pointed out: (in this definition), the robustness of the concept may be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some important features of conflict, such as fair representation, neutrality and comparability (incl

42、uding consistency) The stability of the financial report should not be deliberate, consistent underestimate the net assets and profits. Compared with the aforementioned Bliss definition, FASBS definition of prudence on the one hand that can help reduce business risk, highlighting the economic role o

43、f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so that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has more theoretical basis, on the other hand is also cautious nature of a breakthrough in understanding. Because from the FASBS statement of view, it does not encourage blind to underestimate the assets and revenue and overestimate the

44、liabilities and costs, to deny that the deliberate and consistent over the past few dollars net income and net assets of the practice that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of the information trade-off When the need to be cautious, but at the same tim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be considered fair expression,

45、 neutrality and relevance so that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both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response to inherent risks and uncertainties, investors can meet the relevant decision-making needs. This definition is mainly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certain aspects of the still quite vague,

46、for example, it did not elaborate on prudent response meaning, nor did it explain the prudent response is how to ensure that the risk of being fully taken into account.3. Empirical studies in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Since the 20th century, 60 years,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accounting theory,

47、 normative research by the gradual shift to the empirical study of a large number of empirical studies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 to emerge. As a careful study of the principle of gradually turned to empirical research-based,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prudence principle, there

48、must be a corresponding definition to define it, quantify it, and thus emerge from the empirical study of a large number of carefully defined. Some of the more typical two-fold: one is the Felton ham made in 1995, the definition of the definition states: If the enterprises equity market value of the point +1 expectations and corporate equity in +1 point in tim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ook value of tends to infinity in the case of greater than 0, then the view that corporate accounting is cautious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