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YD∕T 1058-2015 (代替 YD∕T 1058-2007)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pdf

上传人:da****hi 文档编号:200385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YD∕T 1058-2015 (代替 YD∕T 1058-2007)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YD∕T 1058-2015 (代替 YD∕T 1058-2007)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YD∕T 1058-2015 (代替 YD∕T 1058-2007)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YD∕T 1058-2015 (代替 YD∕T 1058-2007)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YD∕T 1058-2015 (代替 YD∕T 1058-2007)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 CS 2 9.2 0 0M 41丫D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 汀 1 0 5 8-2 0 1 5代替 Y D/T 1 0 5 8-2 0 0 7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H ig h f r e q u e n c y s w it c h-m o d e p o w e r s u p p ly f o r c o mm u n ic a t io n s2 0 1 5-0 4-3 0 发布2 0 1 5-0 7-0 1 实施中华人 民共和 国工4k和信息化部发布丫D 汀 1 0 5 8-2 0 1 5目次前言 n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产品的组成和系列.24 要求 ,.

2、25 试验方法 .86 检验规则 1 57 标 志、包 装、运输、储存 1 7附录 A(规范性附录)建议试验用仪表和设备.1 8丫D汀 1 0 5 8-2 01 5m li吕 本标准按照G B/T 1.1-2 0 0 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Y D/T 1 0 5 8-2 0 0 7 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本标准与Y D/T 1 0 5 8-2 0 0 7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a)扩充了嵌入式电 源系统(见3.4);b)增加了3.4 产品分类(见3.4);c)修订4.2.1 内 容,对交流输入电 压允许变动范围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2.1,2 0 0 7 年版的4.2.1);d)修订4.

3、2.4内 容,对输入功率因数进行了 重新规定(见4.2.4,2 0 0 7 年版的4.2.4);e)修订4.2.5 内 容,对输入电 流谐波成分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2.5,2 0 0 7 年版的4.2.5);f)修订4.4.6 内 容,对蓄电池管理功能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4.6,2 0 0 7 年版的4.4.6);g)修订4.4.7 内 容,对并联工作性能进行了 重新规定(见4.4.7,2 0 0 7 年版的4.4.7);h)修订了4.7 内容,对系统效率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7,2 0 0 7 年版的4.7);i)修订4.8 内容,对系统音响噪声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8,2 0 0 7

4、年版的4.8);.1)修 订4.9.3 内 容,对 直流 输出 过、欠电 压保护 进 行了 重 新规 定(见4.9.3,2 0 0 7 年 版的4.9.3);k)修订4.9.4 内容,对直流输出电流限制或输出功率限制功能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9.4,2 0 0 7 年版的4.9.4);1)修订4.1 2内容,对接地性能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1 2,2 0 0 7年版的4.1 2);m)修订4.1 3.2内 容,对抗电强度进行了重新规定(见4.1 3.2,2 0 0 7 年版的4.1 3.2);n)增加了 系统休眠功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1 4 和5.3 6);o)增加了 系统温升的要求和试

5、验方法(见4.1 5 和5.3 7);P)对主要性能指标的试验方法进行了 修订:输入功率因数试验(见5.6,2 0 0 7 年版的5.6);输入电流谐波成分试验(见5.7,2 0 0 7 年版的5.7);直流输出电 压可调节范围 试验(见5.1 1,2 0 0 7 年版的5.1 1);直流配电部分电 压降试验(见5.1 4,2 0 0 7 年版的5.1 4);并联工作性能试验(见 5.1 6,2 0 0 7 年版的5.1 6);系统效率试验(见5.1 9,2 0 0 7 年版的5.1 9);接地性能试验(见5.3 1,2 0 0 7 年版的5.3 1);q)对 表6“检验 项目 及判定”的内

6、容进 行了 修订(见6.1.2 表6,2 0 0 7 年 版的6.1.2 表5)0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州珠江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威源科技股份有限丫D 汀 1 0 5 8-2 0 1 5公司、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昊京文、谢凤华、叶子红、史强、朱齐曙光、张建

7、光、易国华。本标准于2 0 0 0 年0 5 月首次发布,2 0 0 7 年7 月第一次修订,莉、林伟鸿、戴训芳、孟泰祥、潘哲毅、本次为第二次修订。YD 厅 1 0 5 8-2 0 1 5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通信用高频开关电 源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组成、系列、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本标准适用于直流输出电压标称值为一4 8 V(2 4 V)的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G B

8、/T 1 9 1-2 0 0 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 B/T 2 4 2 3.1-2 0 0 8电工电子产品 环境试验 第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 B/T 2 4 2 3.2-2 0 0 8电工电子产品 环境试验 第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 B/T 2 4 2 3.3-2 0 0 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 a b:恒定湿热试验 G B/T 2 4 2 3.1 0-2 0 0 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 c:振动(正弦)G B/T 2 8 2 9-2 0 0 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 B/

9、T 3 8 5 9.1半导体变流器基本要求的 规定 G B/T 3 8 7 3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 B 4 9 4 3.1-2 0 1 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 B 9 2 5 4-2 0 0 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 B/T 1 7 6 2 6.2-2 0 0 6电 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 B/T 1 8 3 8 0.1 2-2 0 0 8 电 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 1 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 垂直蔓延试验 1 k 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Y D/T 2 8 2-2 0 0 0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 Y D/T

10、5 8 5-2 0 1 0通信用配电设备 Y D/T 6 3 8.3通信电 源设备型号命名方法 Y D/T 7 3 1-2 0 0 8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 Y D/T 9 4 4-2 0 0 7通信电 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 D/T 9 8 3-2 0 1 3通信电 源设备电 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 Y D/T 1 0 5 1-2 0 1 0通信局(站)电 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Y D/T 1 3 6 3.1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1 部分:系统技术要求 Y D/T 1 3 6 3.3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第3 部分:前端智能设 备协议Y

11、D/T 1 4 3 6室外型通信电源系统YD 汀 1 0 5 8-2 0 1 53 产品的组成和系列3.,产品型号 系统的型号依据Y D/T 6 3 8.3 的规定命名。3.2 产品组成 通信用高频开关电 源系统一般指在一个机架(箱)或多个机架中,由交流配电 部分、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直流配电部分和监控单元组成的电源系统。3.3 产品系列 按各类通信设备的配套要求,系统的容量配置不宜超过3 0 0 0 A,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应从本标准规定的标称值系列中选取:直流输出电压标称值系列为:-4 8 V (2 4 V);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商协商后,可以 生产系列数值以外的产品,但不允许超出 G

12、B/T 3 8 5 9.1规定的范围。3.4 产品分类 按照安装方式分,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一般分为落地式、壁挂式、嵌入式等。按照结构分,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一般分为分立式和组合式。按照工作环境分,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一般分为室内型和室外型。4 要求4.1 环境条件4.1.1 温度范围 工作温度范围:一5 一40o-5 0C-4 0 0C 储运温度范围:-4 0 0C +7 0 0C o 室外型电源系统的 温度范围除了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外,还应满足Y D/T 1 4 3 6 的要求。4.1.2 相对湿度范围 工作相对湿度范围:9 0%(4 0 士2 0C)。储运相对湿度范围:9 5%(4

13、0 士2 0C )。4.1.3 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范围为:7 0 k P a -1 0 6 k P a.4.1.4 振动 系统应能承受频率为 1 O H z-5 5 H z、振幅为0.3 5 m n。的正弦波振动。4.2 交流配电部分4.2.,交流输入电压允许变动范围 三相五线制或三相四线制3 8 0 V:允许变动范围为3 2 3 V-4 1 8 V.单相三线制2 2 0 V:允许变动范围为1 8 7 V 2 4 2 V 0 在 Y D/T 1 0 5 1-2 0 1 0 中1 0.1.4 规定的 四 类市电 供电 条件下,交流 输入电 压 允许 变动范围 应不窄 于 输入 额定电压的士2 0

14、%;交流输入电 压超出上述范围 但不超过额定值的士 2 5%时,系统可降额使用。4.2.2 输入频率允许变动范围丫D 汀 1 0 5 8-2 0 1 5 输入频率允许变动范围为5 0 H z 士 2.5 H z o4.2.3 输入电 压波形畸变率 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应不大于5%04.2.4 输入功率因数 当输入额定电压、输出满载时,系统的输入功率因数应满足表1 的要求。表1 输入功率因 数1 级2 级3 级输入功率因数1 0 0%额定负载30.9 9)0.9 6)0.9 25 0%额定负 载)0.9 830.9 530.9 03 0%额定负载)0.9 730.9 030.8 54.2.5 输入

15、电流谐波成分 当输入额定电压、输出满载时,系统的输入电流谐波成分应满足表2 的要求。表2 输入电 流谐波成分1 级2 级3 级输入电流谐波成分(3 次一3 9 次)1 0 0%额定负载蕊5%S 1 0%簇2 8%5 0%额定负载蕊8%续 1 5%53 0%3 0%额定负载延 1 5%,2 0%,3 5%4.2.6 交流输入 电源转换 有两路交流输入电 源时,系统应具有手动或自 动转换装置。手动转换时,应具有机械联锁装置;自动转换时,应具有电气和机械联锁装置。4.2.7 事故照明功能(可选)必要时,交流配电部分应具有事故照明功能。事故照明电路在停电时自动闭合,恢复供电时自动断开。4.3 整流模块

16、 系统的 整流模块应符合Y D/T 7 3 1-2 0 0 8 第4 章的要求。4.4 直流配电部分4.4.1 直流输出电压可调节范围 系统在稳压工作的基础上,应能与蓄电池并联以浮充工作方式和均充工作方式向通信设备供电。系统输出电 压可调节范围:-4 3.2 V 一一5 7.6 V(2 1.6 V 2 8.8 V)0 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值在其可调范围内应能手动或自动连续可调。4.4.2 系统稳压精度 系统稳压精度应优于士1%04.4.3 系统电 话衡重杂音电压 系统直流输出端的电 话衡重杂音电 压应不大于2 m V4.4.4 系统峰一峰值杂音电压 系统直流输出端在O MH z 2 0 MH z

17、 频带内的峰一峰值杂音电压应不大于2 0 0 m V o4.4.5 直流配电部分电压降丫D厅 1 0 5 8-2 0 1 5 环境温度为2 0 条件下,直流配电部分蓄电池端子与负载端子之间放电回路满载时的电压降不超过5 0 0 mV4.4.6 蓄电池管理功能 系统应具有蓄电 池接口,输出额定容量6 0 A 或以 下的系统应至少接入1 组蓄电池,其他系统应能接入2组蓄 电池。系统应具备对蓄电池均充充电及浮充充电状态进行手动或自动转换功能。系统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时,应具有限流充电功能,并且限流值应能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系统应能根据蓄电池环境温度,对系统的输出电压进行温度补偿或保护。在蓄电池放电及均充

18、时,系统应具备对蓄电池容量进行估算的功能。系统宜具备蓄电池单体电压管理功能(可选)。4.4.7 并联工作性能 系统中整流模块应能并联工作,并且能按比 例均分负载:负载为5 0%-1 0 0%额定输出电 流时,整流模块输出额定电流不小于3 0 A的系统,其负载不平衡度应优于士5%,其他系统的负载不平衡度应优于士1 0%e 负载为5 0%1 0 0%额定输出电 流时,监控单元出现异常,各整流模块应仍能输出设定电 压,且输出电 流的不平衡度应优于士1 0%o 当某个整流模块出现异常时,应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应能显示其故障并告警,必要时该整流模块应能退出系统。4.5 监控性能4.5.,主要功能 系统

19、应具有下列主要功能:实时监视系统工作状态;采集和存储系统运行参数;设置参数的掉电存储功能;按照局(站)监控中 心的命令对被控设备进行控制;系统应具备R S 2 3 2 或R S 4 8 5/4 2 2,I P,U S B等标准通讯接口,并提供与通讯接口 配套使用的通讯线缆和各种告警信号输出端子,符合Y D/T 1 3 6 3.1 的要求;通信协议应符合Y D/T 1 3 6 3.3 的要求。4.5.2 交流配电 交流配电部分:遥测:输入电压,输入电流(可选),输入频率(可选);遥信:输入过压/欠压,缺相,输入过流(可选),频率过高/过低(可选),断路器/开关状态 (可选)。4.5.3 整流模块

20、 整流模块部分:遥测:整流模块输出电压,每个整流模块输出电流;遥信:每个整流模块工作状态(开枷 关机/休眠,限流/不限流),故障/正常;丫 D 厅 1 0 5 8-2 0 1 5 遥控:开/关机,均/浮充/M g 试,休眠节能工作模式/普通工作模式。4.5.4 直流配电 直流配电部分:遥测:输出电压,总负载电流,主要分路电流(可选),蓄电池充、放电电流;遥信:输出电压过压/欠压,蓄电池熔丝状态,均/浮充/测试,主要分路熔丝/开关状态(可选),蓄电池二次下电(可选)。4.6 系统外观 系统面板平整,镀层牢固,漆面匀称,所有标记、标牌清晰可辨,无剥落、锈蚀、裂痕、明显变形等不良 现象。4.7 系统

21、效率 系统效率应满足表3 的要求。单个整流模块输出额定电流 A表3 系统效率)3 0 (6 0)1 级效率5 0%一1 0 0%额定负载3 0%额定负载X9 4%)9 0%2 级)9 0%)8 6%3 级)8 8%)8 2%1 级39 0%妻 8 6%8 2%3 级)8 5%)7 8%1 括 号 中 数 值 为 输 出 2 4 V 的 整 流 模 块 所 对 应 的 输 出 额 定 电 流一4.8 系统音响噪声 分立式系统音响噪声应不大于6 5 d B (A),其他系统音响噪声应不大于6 0 d B (A)。4.9 保护功能4.9.,交流输入过、欠电 压保护 系统应能监视输入电压的变化,当交流

22、输入电压值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影响系统安全工作时,系统可以自 动关机保护;当输入电压正常后,系统应能自动恢复工作。过压保护时的电压应不低于本标准中所规定的“交流输入电 压允许变动范围”上限 值的1 0 5%,欠压保护时的电 压应不高于“交流输入电 压允许变动范围”下限值的 9 5%04.9.2 三相交流输入缺相保护 整流模块交流输入为三相时,系统应具有缺相保护功能。4.9.3 直流输出 过、欠电 压保护 系统直流输出电 压的过、欠电压值可由 制造厂商根据用户要求设定,当系统的直流输出电 压值达到其设定值时,应能自动告警。过压时,系统应能自动关机保护;故障排除后,分立式系统必须手动才能恢复工作,其

23、他系统可自动或手动恢复。欠压时,系统应能自动保护;故障排除后,系统可自动或手动恢复。4.9.4 直流输出电流限制或输出功率限制功能 系统直流输出限流保护功能分以下两种形式:a)直流输出电流限制功能:当输出电流达到限流值时,系统以限流值输出,限流值应能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限 流范围应不窄于其额定值的 4 0%1 0 0%;丫D厅 1 0 5 8-2 01 5 b)直流输出功率限制功能:当系统直流输出 功率达到功率限制值时,输出电流增大时系统应能自 动降低输出电 压以 使输出功率不超过限 制值,系统最大输出功率限制值应不小于系统直流输出电 压标称值与额定电 流乘积的1 2 0%04.9.5 直流输出

24、过流及短路保护 系统应有过流与短路的自 动保护功能,过流或短路故障排除后,应能自 动或人工恢复正常工作状态。4.9.6 蓄电池欠压保护(可选)系统可以在蓄电池电压低于设定值时,自 动切断蓄电池输出,当系统输出电压升高后应自 动接入蓄电池。4.9.7 负载下电功能(可选)系统可以 在蓄电 池电 压低于设定值时,分次切断负载分路输出,当系统输出电压升高后应自 动接入。4.9.8 熔断器(或断路器)保护 系统的交流输入分路应具有断路器保护装置;系统直流输出分路应具有熔断器(或断路器)保护装置;容量大于6 3 0 A 的直流输出分路可不设保护装置。4.9.9 温度过高保护 当系统所处的环境温度超过系统

25、保护点时,系统应自动降额输出或停机;当环境温度下降到保护点后,系统应能自动恢复正常输出。4.1 0 告警性能 系统在各种保护功能动作的同时,应能自动发出相应的可闻(可选)、可见告警信号,警铃(或蜂鸣器)响、灯亮(灯闪烁)等。同时,应能通过通信接口将告警信号传送到近端、远端监控设备上,部分告警可通过干接点将告警信号送至机外告警设备,所送的告警信号应能区分故障的 类别。系统应具有告警记录和查询功能,告警记录可随时刷新;告警信息应能在系统断电后继续保存,且不依赖于系统内部或外部的储能装置。4.1 1 防雷性能 除 嵌 入式 系统 外,其他 系统 交流 输 入端应 装有 浪涌 保护 装置,至 少能 承

26、受电 流 脉冲(8/2 0 5 s,2 0 k A)的冲击。4.1 2 接地性能 系统应具有工作地和保护地,且应有明 显的标志,保护接地导体应用铜质导体,落地式电源系统接地螺栓的直径应不小于M8,保护接地导体和保护连接导体应有足够的承载电流的能力,满足G B 4 9 4 3.1-2 0 1 1 中表3 B 的要求。配电单元外壳、所有可触及的金属零部件与接地点之间的电阻应不大于0.1 no4.1 3 安全要求4.1 3.,绝缘电阻 在环境温度为1 5 0C -3 5 0C,相对湿度不大于9 0%,试验电 压为直流5 0 0 V 时,交流电路和直流电 路对地、交流电路对直流电路的绝缘电阻均不低于2

27、 MS Z o4.1 3.2 抗电强度 交流输入对地应能承受5 0 H z、有效值为1 5 0 0 V 的正弦交流电 压或等效其峰值的2 1 2 1 V 直流电压l m i n且无击穿或飞弧现象。丫 D 厅 1 0 5 8-2 0 1 5 交流输入对直流输出 应能承受5 0 H z、有效值为3 0 0 0 V 的正弦交流电压或等效其峰值的4 2 4 2 V 直流电 压1 m in 且无击穿或飞弧现象。直流输出对地应能承受5 0 H z 有效值为5 0 0 V的正弦交流电压或等效其峰值的7 0 7 V 直流电压I m i n 且无击穿或飞弧现象。4.1 3.3 系统接触电流 系统接触电流应不大于

28、3.5 m A;当接触电流大于3.5 m A 时,接触电流不应超过每相输入电流的5%,如果负载不平衡,则应采用三个相电流的最大值来进行计算。在大接触电流通路上,内部保护接地导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1.0 m m Z。在靠近设备的一次电源连接端处,应设置标有警告语或类似词语的标牌,即“大接触电流,在接通电源之前必须先接地”。4.1 3.4 材料阻燃性能 系统所用印刷电路板(P C B)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 B 4 9 4 3.1-2 0 1 1 中规定的V-0要求,绝缘电线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 B/T 1 8 3 8 0.1 2-2 0 0 8 中规定的要求,其他绝缘材料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 B 4 9

29、4 3.1-2 0 1 1 中规定的V1 要求。4.1 4 系统休眠功能(可选)系统宜具有整流模块休眠节能工作模式,并能手动或自 动开启/关闭该模式,出厂设置为关闭:a)系统处于休眠节能工作模式时,应能根据实际负载的变化自动调整工作模块的数量;当负载减小到休眠设定值后,系统自 动控制部分整流模块处于休眠状态,使其他整流模块工作在较高效率区间;当负载增大到唤醒设定值后,系统自 动开启部分整流模块以免蓄电池放电;b)系统至少应有1 个或2 个整流模块工作;c)负载出现振荡时,系统应能正常工作;d)系统应使整流模块自动周期性轮换工作,且周期可设置;e)整流模块自 动轮换工作时,应按照先开后关的原则,

30、先开启连续休眠时间 最长的模块,再关断连续工作时间 最长的 模块;当系统中不同 效率模块混用时,高效率模块优先工作;f)监控模块或通信出现故障时,所有处于休眠状态的整流模块应能在3 m i n 内自动恢复工作;g)应确 保电 源系 统安 全 供电,才能 进入休 眠节能 工 作模式,例 如,蓄电 池欠 压、输入电 压 超出 允许变动范围等情况时,系统不能处于休眠节能工作模式;h)容量不小于1 0 0 0 A 的系统不宜开启休眠功能;i)系统整流模块的休眠功耗应满足表4 的要求。表4 休眠功耗厂一1 级:级一 单相模块 三相模块4.1 5 系统温升 系统额定工作状态时,4.1 6 系统电磁兼容性4

31、.1 6.1 传导骚扰限值簇5 W蕊 l o w延 l o w-2 0 W常温条件下,母线排、连接导线、接线端子的温升不应超过5 0 0C o 传导骚扰限值应符合G B 9 2 5 4-2 0 0 8 中 第5 章的要求。4.1 6.2 辐射骚扰限值丫D厅 1 0 5 8-2 0 1 5 辐射骚扰限 值应符合G B 9 2 5 4-2 0 0 8 中 第6 章的要求。4.1 6.3 静电放电抗扰度 系统机柜应能保护产品抵御静电的破坏,应能承受G B/T 1 7 6 2 6.2-2 0 0 6 中第5 章表1 第4 试验等级8 k V 试验电压的冲击,应符合Y D/T 9 8 3-2 0 1 3

32、 中6.2 判定准则B 的要求。4.1 7 系统可靠性(M T B F)MT B F-5 X 1 了h,可通过整流模块并联冗余方式来提高系统可靠性,即(n+k)方式(n 为能满足通信局站供电的整流模块数,k 为增加的整流模块冗余数且不小于1)。5 试验方法5.,试验环境条件 试验应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标准大气条件为:环境温度:1 5 0C -3 5 0C;相对湿度:4 5%一7 5%;大气压力:标准大气压力1 0 1.3 k P a o5.2 试验前准备 试验前应做好下列准备:a)通电前被测系统应与环境温度平衡;b)按产品规定预热时间,对被测系统进行预热;c)按图1 接好试验电 路;d)系统

33、的测试一般在输入、输出端,输出非测试端接负载;e)试验用仪表和设备应满足附录A 的要求。直流电流测试装置硼翎颧载数字存储示波 器妹孵帆表隧!|阵数 字 功 率计日曰日日日曰曰曰 交流稳压可调电源习川.引洲日.图,系统测试基本原理圈5.3 交流输入电压允许变动范围试验 交流输入电压允许变动范围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按图1 接好试验电路;b)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为1 1 0%额定值,直流输出电 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检查系统应工作正常;c)调节被测系统交流输入电压为8 5%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检查系统应工作正常。5.4 输入频率允许变动范围试验 输入频率允

34、许变动范围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8丫D 厅 1 0 5 8-2 0 1 5 a)按图1 接好试验电 路;b)调节输入频率为5 2.5 H z,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检查系统应工作正常;c)调节被测系统输入频率为4 7.5 H z,直流输出电 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 流为额定值,检查系统应工作正常。5.5 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试验 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按图1 接好试验电路;b)当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不大于5%时,检查系统应工作正常。5.6 输入功率因 数试验 输入功率因数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按图1 接好试验电路(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不大于1%);b)调节交

35、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3 0%额定值、半载、满载;c)读取功率因数应符合4.2.4 的要求。5.7 输入电流谐波成分试验 输入电流谐波成分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按图1 接好试验电路(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不大于1%);b)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3 0%额定值、半载、满载;c)读取输入电流谐波成分应符合4.2.5 的要求。5.8 交流输入电 源转换试验 检查输入电源是否符合本标准4.2.1,4.2.2,4.2.3 的规定,进行手动或自 动转换,操作不得少于5 0 次,检查两路输入电源转换应符合4.2.6 的要求;如已做过机械

36、操作型式试验时,可以减少其试验次数,最少进行S 次。5.9 事故照明功能试验 检查输入电 源是否符合本标准4.2.1,4.2.2,4.2.3 的规定,检查有无事故照明电 路和端子。模拟交流电源停电和恢复供电,检查事故照明功能应符合4.2.7的要求。5.1 0 整流模块试验 系统的整流模块试验按Y D/T 7 3 1-2 0 0 8 第5 章进行。5.1 1 直流输出电压可调节范围试验 直流输出电压可调节范围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按图1 接好试验电路;b)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额定值,调节输出电压至上限值;。)负载电流为5%额定值,调节输出电压至下限值,

37、应符合4.4.1 的要求。5.1 2 系 统稳压精度试验 稳压精度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按图1 接好试验电 路;b)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流为5 0%额定值,测量直流输丫D厅 1 0 5 8-2 01 5出电压并记录;c)调节交流输入电压分别为8 5%,1 1 0%额定值,负载电流分别为5%.1 0 0%额定值,对组合后4种状态下的直流输出电压分别进行测量、记录;d)按公式(1)计算出被测系统在以上各种条件下的稳压精度,计算结果应符合4.4.2的要求。_._ _.,_ _、_V=一 V。稳压精度=二 二二 二 二.x1 0 0%(1)V o 式中:V o

38、一 一5 0%额定负载时的直流输出电压值(V);V,a;所测出数据中与V o 偏差(正偏或负偏)最大的直流输出电压值(V)05.1 3 系统杂音电压试验 系统杂音电压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按图1 接好试验电路。在被测系统直流输出端连接杂音计,测试电话衡重杂音电压;连接2 0 MH z示波器,测试峰一峰值杂音电压;b)调节交流输入电 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 压为出厂整定值,负载电 流为额定值;。)用杂音计中电话衡重加权测量模式,选择6 0 0 5 2 或7 5 5 2 输入阻抗,并选择适当量程,读取并记录电 话衡重杂音电 压,应符合4.4.3 的要求;d)选择示波器适当量程,扫描速度低于0.5

39、 s,读取并记录最大峰一峰值,应符合4.4.4的要求。5.1 4 直流配电部分电压降试验 从直流配电部分的蓄电池端子到直流配电部分的负载端子之间通过放电回路的满载电流,测量其蓄电池端子至负载端子之间的电压降应符合4.4.5 的要求。若环境温度不是2 0 0C,直流配电部分电压降应按下列公式(2)计算:T 7V tx(1+2 助V 2 0二 二-下,代-一 I 十6p 叮(2)式中:十 一 一 一 测试时环境温度();V 2 0 2 0 时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V);V,,一-t 时直流配电设备电 压降(V);a 铜导体电阻温度系数。5.1 5 蓄电池管理功能检查 通过操作监控单元等方式,检查系统

40、的蓄电池管理功能应符合4.4.6 的 要求。5.1 6 井联工作性能试验 并联工作性能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定点:在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时,逐台开启被测模块,调节输出电压为任意值,此时调节负载电流为每台的7 5%额定值,并以此为定点;b)各台调节完毕后,开启所有模块使总负载电流分别为 1 0 0%,5 0%额定值,测量并记录总负载电流及各台模块分配电流;c)按下列公式(3)计算,计算结果应符合4.4.7 的要求;Y D 汀 1 0 5 8-2 0 1 55 1=(K 1 K)X 1 0 0%8 21一(K 2 一)X 1 0 0%ol n=(凡-K)X 1 0 0%K 二 EI/n I H

41、K 1=I 1/I H,K 2=I 2/I y 2 .K n=石 价n(3)式中:5 1,6 2.”各台模块的负载不平衡度(%);I 1.I 2 .n 各台模块分配电 流(A);I H l .I B 2 .I H n 各台模块输出电 流额定值(A);E 7 n台模块总负载电流(A);n H n 台模块输出电 流额定值的 和(A).d)模拟监控单元故障,开启所有模块使总负载电流分别为 1 0 0%.5 0%额定值,测量并记录总负载电流及各台模块分配电流;e)按公式(3)计算,计算结果应符合4.4.7 的要求;f)模拟系统某个整流模块故障,系统应正常工作,应符合4.4.7的要求。5.1 7 监控性

42、能试验 在遥控开、关机接口上分别送入相应信号时,系统应能进行开机、关机;在遥控均充、浮充工作接口上分别送入相应信号时,系统应能进行工作状态转换;检查系统的遥测、遥信功能和通信协议应符合4.5 的要求。5.1 8 系统外观检查 目 视检查系统的外观应符合4.6 的要求。5.1 9 系统效率试验 系统效率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按图1 接好试验电路;b)系统在普通工作模式下,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风扇为额定工作状态,总负载电流为3 0%额定值、半载、7 0%额定值、满载;c)根据直流输出电压、电流的乘积计算出被测系统的直流输出功率;d)读取被测系统的交流输入有功功率,

43、按公式(4)计算出效率,应符合4.7 的要求。效率式中=互、1 0 0%尸i(4)P o 直流输出功率(W).P;交流输入有功功率(W).5.2 0 系统音响噪声试验 系统音响噪声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按图1 接好试验电路;b)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定工作状态;c)系统音响噪声与试验现场的本底噪声的差不小于 7 d B时,调节负载 电流为 1 0 0%额定值,风扇为额用声级计在被测系统正面 l m、设备的二丫D 厅 1 0 5 8-2 0 1 5分之一高度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符合4.8的要求。5.2,交流输入过、欠电 压保护试验 调节交流输入电压,使其逐步升高

44、或降 低,系统应按4.9.1 的 要求动作。5.2 2 三相交流输入缺相保护试验 模拟交流输入缺相,系统应按4.9.2 的要求动作。5.2 3 直流输出过、欠电 压保护试验 调节直流输出电压,使其逐步升高或降低,系统应按4.9.3的要求动作。5.2 4 直流输出电流限制或输出 功率限制功能试验 直流输出电流限制或输出功率限制功能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调节交流输入电 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 压值为出 厂整定 值,负载电 流为5 0%额定值;b)调节负载电流至限流值或输出功率至功率限制值,检查被测系统应符合4.4.2 与4.9.4的要求;。)减小负载电流恢复至额定值范围内,检查被测系统应符合4.

45、4.2 的要求。5.2 5 直流输出 过流及短路保护试验 调节直流输出电流,使系统进入过流状态,系统应按4.9.5 的要求动作。使直流输出短路,系统应按4.9.5 的要求动作。5.2 6 蓄电 池欠压保护、负载下电功能试验 模拟蓄电池电 压低的状态,系统应按4.9.6,4.9.7 的要求动作。5.2 7 熔断器(或断 路器)保护试验 目 视检查交流输入分路和直流输出分路是否具有保护装置,如熔断器、断路器、限流电阻等;检查任一熔断器(或断路器)动作时是否告警,应符合4.9.7 的要求。5.2 8 温度过高保护试验 模拟环境温度超过系 统设定 值,系统应按4.9.8 的要求动作。5.2 9 告警性

46、能试验 检查任一保护功能动作时,系统应能发出 可见可闻告警信号,应符合4.1 0 的要求。5.3 0 防雷性能试验 按Y D/T 9 4 4-2 0 0 7 中 第6 章规定的 方法进行。5.3 1 接地性能试验 接地性能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被测系统应与输入电 路、输出电 路、监控设备及所有外部电路完全断开;b)按G B 4 9 4 3.1-2 0 1 1 中2.6.3.4 规定的方法依次测试外壳、前、后可活动的门(板)、及其门(板)的拉手、门 锁等外表面可能触及的金属部件与接地点之间的 连接电阻 值,应符合4.1 2 的要求。5.3 2 绝缘电 阻试验 用绝缘电阻测试仪直流5 0 0 V

47、的测试电压,对被测系统的交流输入对地、直流输出对地、交流输入对直流输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4.1 3.1 要求。5.3 3 抗电强度试验 抗电强度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被测系统须是在进行完绝缘电阻试验并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抗电强度的试验;Y D 厅 1 0 5 8-2 0 1 5 b)抗电强度试验前应断开跨接在测试点之间的所有防雷/防浪涌装置,且不安装任何整流模块、监控单元等;c)对被测系统的交流输入对地、直流输出对地、交流输入对直流输出施加4.1 3.2 规定的试验电压;d)试验电 压从小于一半最高幅值处逐步升高,达到规定电压值时持续l m i n,漏电流应不大于3 0 m A,抗电强度

48、应符合4.1 3.2 要求。5.3 4 接触电流试验 调节交流输入电压、负载电 流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 压为出厂整定值。按G B 4 9 4 3.1-2 0 1 1 中图5 A,图5 B要求连接测试仪表,测量被测电 源系统交流输入电源(相线、零线)对保护接地端的 漏电 流,应符合4.1 3.3的要求。5.3 5 材料阻燃性能试验 材料阻 燃性能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进行本试验时可能会冒出有毒的烟雾,在适用的情况下,试验可以在通风柜中进行,或者在通风良 好的房间内进行,但是不能出现可能使试验结果无效的气流。b)试验火焰应利用本生灯获得,本生灯灯管内径为9.5 m m士0.5 m m,灯管长度从

49、空气主进口处向上约为1 0 0 m m。本 生灯 采 用甲 烷气或 热值 约为3 7 M J/m 3 的 天 燃气。本生 灯 处于 垂直 位置,调 节燃 气和空 气的供给量,使蓝色火焰的总高度为2 0 mm士2 mm。火焰顶端应与样品接触,烧 3 0 s,然后移动火焰停烧6 0 s,再在同一部位烧3 0 s a c)在试验期间,当试验火焰第二次撤离后,样品延续燃烧不应超过 l m i n,且样品不应完全烧尽,试验结果应符合4.1 3.4 的要求。d)绝缘电线的阻燃性能试验按照G B/T 1 8 3 8 0.1 2-2 0 0 8中第5 章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4.1 3.4的要求。5.3 6 系

50、统休眠功能试验 休眠功能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检查系统是否能够手动和自动开启/关闭休眠节能工作模式,减小负载,观察部分整流模块是否进入休眠状态,其他整流模块是否工作在较高效率区间,增大负载,系统是否自动开启部分整流模块;b)减小负载至2 0%额定负载,检查系统工作的整流模块数量;c)模拟负载出现振荡,检查系统是否正常工作;d)检查系统整流模块自动轮换工作的周期是否可设置,使系统的节能模式工作时间长于该周期,检查整流模块的轮换工作情况;e)模拟监控模块故障,记录所有处于休眠状态的整流模块从故障发生到恢复工作的时间;f)测试整流模块的 休眠功耗,应符合4.1 4 的要求。5.3 7 系统温升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系统集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