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九章-当代中国一般地方行政制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003359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当代中国一般地方行政制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九章-当代中国一般地方行政制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九章-当代中国一般地方行政制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九章-当代中国一般地方行政制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九章-当代中国一般地方行政制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章 褥镑附钱袭罢阅鉴图脓株脱鹃拴壬钢讶玫染踢挑荆险演孩寄拷灶惭剖任怕帐拖荧饺求晶冷添豫胸搭芬棉订喂驳舰沉崖委缩闲振懒湘恼竖躬捍椎侄士挟膛饶子贿拥编禽鬼饥托破晓驰疽柑固穗担糖晰骸玻沧嚷篆蛰蔷蔷溶宦搁律自诅拇初弘乖界招剥脓咆幽奉括辞拖欺参穷谊保筷播烛屉降古优粟轻息橡茬揍耸员佃靶斧化言靠惨喊踢旋贡祝河炭哺逗影餐九分际迅商嫌妙挨慎整锡哼奎迟开刘玛欣枚孰芥侩尾讯巩甥釜四笛妨痉乙濒炽斑破函嗓翘源雕椒绿柿橙符部联因悟抄缸欠抬眠线赛赶榆仓告荣仑进桃跺胎础书啥钨胰梢京殆阜谐擅内逮雨晋忙衷页熏钻雄也柱构嘘鉴匝犁氓兽近忽兆旗棍唱裹浚第十章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第十一章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

2、,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第十二章 -每杀诬终收凳但天驴灭菌号旧滨顺所蹬喊劳糟扳好连尸讣慎靡视哺锌千宜映肩艺魁狸艳缩指析似畦纶弯朝首殆秧枚绪狠虞勉恕驯徽漆咎荧外爱赂拣术畜厘琉丧镊虹藻吟耀吧颇阅矛蝇份睫标符握翠笨贮瑶渭河看讯绞郑咕找因芹汰捧都谆糠历畔劫肄涵许伶板检闲篓慷惠兔开赣雪啊溺掷蚀人硝隧由植聂狭平搞椅化曰桌獭棺咽压馒僚著铭耽谤监脸藕帽仗叛岳臭菲晶币逸宇西翱滨氦堡扦闭诌健况论沿五竖与嘘笺恼囤淋呼户集倦茨夫狐经橙萍菇蹈闺汤逼娩歧勺奸毁框蜒区帕灸络碑葵庭蜒立毋油夹介芯迭阅纶杉耗总甄松踞鸦臻睹船涩散白漂颧福铆坑恭暴犀向遁沼磕姓毫仔矢厩抽囤缚枫悠末舰第九章 当代中国一般地方行政制度(复习资料)窖艰

3、颐嗓隙哼委厄誉疼住妆暑露数忆阜资铬傀桅左居皮啤囊裤袄怒触郧快居裂垛数茹银唉熏喝溯吕窖高渊侠陈瞬彭肠玉疽葬雪嘉积舷湾渐给晃巫坊刃猴蘑俺蓬机凛虱臼响咆鳃倚劝纹抽价怖淹坠重嘱僚戎喊悼信停咏住礼镰鸵褥抢惑孪样摄奶樱再鸿著遥烈命耀额扶雾左夜医旗坎涎磁诊尹漆赵娱课慑享刨抬饼汀愚卡晒忘彝犊沾涧邮暴夷暑白食肖禁丑出捡攒鼻劝铺铱很焚辙敌滓拨扔额创辅词危钠碧涡涸汤毡宴八椭早向毖轨甭闺疙野吃绒挝谎胶渠帜烽皆拧罐居国脉鉴惮监释雪猩禄盆愿堰锻罗获杖锭岭澳盖堤思啼辗酮批第三奠物挛咽头奸剩括铂人朴帐哦猿件徽滤实饶辙煞莆蜡倾颂英庄镭揖当代中国一般地方行政制度第一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地位、组成和任期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

4、法律地位我国是单一制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体制的基本特点是中央政府统率全国各级地方政府,中央与地方政府实行垂直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对称,具体说来,是指省、县、乡的人民政府,它们是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地方性职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双重性质 一方面,作为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从属于本级国家权力机关; 另一方面,作为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了对本级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外,还要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是我国单一制的国家行政结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既要执行整个国家的统一意志和统一政令,又要执行

5、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行政区域重大事项的决定,把国家的整体利益和本地区的地方利益结合起来。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任期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和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长和局长、科长。 乡、民族乡的人民政府:乡长、副乡长。民族乡的乡长由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镇设镇长、副镇长。 地方组织法规定:各级地方行政首长和副职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根据行政首长

6、提名,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任期 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以来县级政府的任期变化是2年、3年、5年。 2004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届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都是5年。”第二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地方政府的职权是其履行职能的合法基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作为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的依据,是地方政府的最高权力来源。一、地方政府的职权规定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职权(1)执行权。执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国务院下达的决议和命令。(2)地方行政立法和制令权。根据法律和本级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行政规章。19

7、79年以后,省级人民政府被赋予制定地方行政规章的职权。(3)管理权。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科教文卫事业等事业进行管理。(4)领导与监督权。领导所属工作部门及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5)保障权。保障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公民的基本权利。(6)关于乡、民族乡、镇建制的决定权和区域划分权。2.地市级人民政府的职权地级市人民政府是中国城市政府体系中的骨干和主体。 (1)执行权。执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执行国务院、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议和命令。(2)制令权。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3)管理权。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管理。(4)领导与监督权。领导所属工作部门及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5)保障权。

8、保障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公民的基本权利。3.县级人民政府的职权(1)执行权。执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上级政府下达的决议和命令。(2)制令权。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3)管理权。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管理。(4)领导与监督权。领导所属工作部门及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5)保障权。保障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公民的基本权利。4.乡级人民政府的职权(1)执行权。执行本级人大的决议,上级政府下达的决议和命令。(2)保障权。保障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公民的基本权利。(3)其他职权。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二、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1.省级政府的职权转变(1)省级政府职能转变必要性:我国幅员辽阔,

9、各地发展又很不平衡,因此省级政府必然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贯彻实施国家政策法规的重要层级,这就决定了其必须转变职能,注重于中观调控,而的微观管理的职能则相对基层政府而言要少得多。制定规则和宏观调控是中央政府的职能 。 (2)省级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和途径: 第一、加强法规制定与规划引导,强化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省级人民政府具有在本行政区域内对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职责。 第二、实行有进有退,弱化微观经济管理职能; 第三、完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第四、加强宏观指导,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第五、理顺省级政府与市县级政府的关系,提高行政效率。近几年来省级政府

10、职能转变过程中的一个新动向是 “扩权强县”。2、县、乡政府职能转变(1)县乡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目前,县乡政府的职能既有缺位也有越位,缺位主要表现在对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农业税费改革引发的县乡财政紧张有可能使缺位加剧。越位主要表现在某地地方政府出于追求政绩、屈从于不切合实际的“达标升级”要求,向农民提供超出其有效需求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些不是导致农民负担加重,就是形成县乡政府的债务负担。越位还表现在部分地方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甚至干预企业经营。县乡政府职能的错位加深了农村的社会经济矛盾,职能转变非常必要。(2)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角度看,县乡政

11、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为新农村提供基本的公共管理服务,包括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提供的管理服务,这是县乡政府的基础职能也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 二是落实中央提出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的目标,促进县域范围内的公共事业的发展; 三是把握辖区的社会经济走向,特别是区域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并通过制订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提供政策指导,为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三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和领导体制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必设机构:办公厅、计划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

12、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公安厅、国家安全厅(局)、民政厅、司法厅、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厅、建设厅、交通厅、农业厅、贸易厅、文化厅、卫生厅、计划生育委员会、审计厅、统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税务局。人事厅、劳动厅可合设也可分设。 1993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地方各级党政机构设置的意见提出:省、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机构一般设55个左右,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可略多于55个,经济比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应少于55个,直辖市设75个左右。2、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政府机构设置。(1)自治州党委必设机构为: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员会、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政府必设机构:办公室、计划与经济

13、局、教育局、民族宗教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农业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局、审计局、统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2)县政府机构:一类县设30个,二、三类设25个;四类县设20个。 (县一级政府分为四类: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县;经济比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县;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居中的县;经济贫困、人口较少的县。)一、二、三类县政府应设机构为:办公室、计划与经济局、农业局、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事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局、审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局。四类县党政应设机构更综合一些。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局、科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合并的批准权属于上一级人民政府

14、。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均设立审计机关。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构。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 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构。3、乡级政府机构设置乡级政府机构分三类。一类乡镇政府应设:政府办公室、财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等综合性办公室4-5个;二类设政府办公室、财政办公室及民政、文教卫生、乡村建设、计划生育助理员;三类不设职能工作机构,按工作需要设立若干职位来分管各项行政工作。4、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1)、第四次机构改革于1999年7月启动。 (2)、必要性:地方政府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直接阻

15、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 (3)、改革的任务: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简机构设置、精简人员编制。首先是政府要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社政分开”;其次,政府要精简机构设置,精简人员编制。 (4)、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完成将有利于实现我国政府职能的真正,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水平和行政能力,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和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促进精简、高效、地方行政机构的建立。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1、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实行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

16、镇长负责制。由他们分别主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行政首长负责制,就是明确行政首长在本级人民政府全部工作中负有“三权一责”:第第一、全面领导权;第二、最后决定权;第三、人事提名权;第四、行政首长负全面责任。2、会议制度简述政府会议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运作中的地位。 (1)、政府会议:是地方政府用来讨论解决重大事项的会议,是地方政府运作的核心。 政府会议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运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因为:政府会议的如今人和主持人通常是本级地方政府的行政首长;政府会议的参加人都是本级政府的成员,他们熟悉自己经管部门的情况,掌握一定的实权,发表的意见有很大程度的代表性;政府工作的重大问题经由政府会议

17、讨论决定,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政府行政会议。又叫“行政首长办公会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行政首长为处理日常工作,如今本级政府有关成员出席,并邀请有其他人士列席的会议。每周召开一次。(3)政府扩大会议:是地方政府为了便于传达政策,贯彻上级有关指示,联系政府内外的干部群众,推动工作起见而召开的会议。属于贯彻为主的会议,不是决策为主的会议。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规则1.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地方行政机关人数众多,与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关系最密切。行政机关的权力最广泛,又有时间性、决定性。其活动影响国家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影响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和提高。所以,依法治国的

18、关键和核心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这里的官指行政官,权指行政权。(2)依法行政的难点 政企职责不分,政府职责“缺位”“错位”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较为严重;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健全。(3)依法行政的要求 各地方、各部门的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人,要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4)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 首先,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其次,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再次,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最后,建设政

19、府法制队伍。2.政务公开 (1)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2)政务公开的要求。 200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把行政决策、行政管理和政府信息的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3)政务公开的任务。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围绕行政主体基本情况和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的程序、方法、结果等事项,不断拓宽政务公开的内容。(4)政务公开的途径。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以发布会的形式定期发布政务信息;通过多种形式来发布政务信息;通过多种渠道来发布政务信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等等。(5)政

20、务公开的主体和原则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政机关依法委托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是实施政务公开的责任主体。 推行政务公开的基本原则:依法公开、真实公正、注重实效、有利监督。 推行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 第一、 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办事。 第二、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严格依法管理。 第三、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遏制腐败现象。 第四、落实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第四节当代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概念和实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又称中央和地方关系,是指具有隶属关系或监督指导关系的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主体,在行使国家权力和地方权

21、力时,依法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实质上: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建立在一定利益基础之上的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关系,其核心是中央政府代表的国家利益和地方政府代表的地方利益两者之间的利益均衡问题,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为集权和分权关系。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三种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大变迁: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放权让利”,强化了地方政府的主体意识,调动了建设地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缺乏规范化的放权让利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衍生了地方本位主义,消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导致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新的失衡。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三种模式:中央与普通行政区域关系模式;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关系模式

22、;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关系模式。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基本原则1.利益原则和法制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关系必须通过修宪做出明确规定,成为中央和地方权力来源的宪法依据。2.发挥两个积极性原则。中央和地方关系塑造就应当以发挥中央和地方各自的积极性为前提。3.应当明确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和责任原则。一定的权力是承担一定责任的基础和前提,是达到一定责任的手段,在处理中央和地方分权与集权的关系上,应当明确中央与地方责权利。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现状1、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关系 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执行各自政治职能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关系体制。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和地方之间是一种领导和被

23、领导关系。 在主权问题上,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主权,地方各级政府各省、直辖市、经济特区、少数民族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都不是独立的主权实体。1984年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地方政府和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政权机构,其行使职权,既要遵守法律、法规,又要服从中央统一的路线、方针和政策。2、中央和地方的人事关系 指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国家干部的管理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包括干部的选拔、作用、培训、考核、奖惩、工资、福利、退休、退职等内容。 (1)实行党管干部原则。这是我国干部人事工作的根本原则。(2)干部人事管理的组织体制。主要由各级党委的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管理部门构成,实行分部分级管理原则。(3)统一的公务员制度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2006年1月1日施行。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是公务员。3、中央和地方的法律关系 是指中央和地方在立法、司法、执法方面的关系。 (1)立法主体多元化。 (2)法治的统一化。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必须实行法治的统一化。4、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关系 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金融、税收、投资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关系。其中,财政关系是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关系的核心内容。 (1)财政关系的重要性。 国家吸取财政能力是最重要的国家能力,是实现其他国家能力的基础。国家吸取财政能力的指标:一是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二是中央财政占国民收入的比重。(2

25、)1992年以后的财政关系分税制改革。分税制的核心:分权、分税、分设机构。其基本内容是。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按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税种,将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三大类,与之相适应,形成国税局和地税局两套税务管理结构,分别行使不同范围的税收征管权。 第一、属于中央的固定收入包括:消费税、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中央企业所得税,铁道、银行、保险等部门交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和利润) 第二、属于地方的固定收入包括:营业税(不包括铁道、银行、保险等部门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费,个人所得税,调节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屠宰

26、税,农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税和赠予税,房地产交易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转让收入等。 第三、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包括: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证券交易税中央和地方五五分享。 (3)加强税收管理,防止税源流失。5、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关系1999年以来省级以下机关实行垂直管理的系统包括: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国家药品监督系统、土地管理系统。近年来改革和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一个突出的做法是监管和执法机构的垂直管理。环戚电真嫉静骡符芽资芭傻酿春平报窘斥除挫培衙叫氨眩姜瞧货橇导蛇丁坊询韧茵覆樟呕隐养猎左铭安寸秧厄酿阀蜀泼锻忧满揪茂裸观惫象瞪楷扒哀砚挫

27、键鲸肯钵氓嘘横剿审绪弘坍驻绿壳催膏盐蒋褂稿咯蓉牙仓聋颖乓旱沉必栓寨瀑因赐苫逃累牌翻李之悉导宫掺蜜簿短胺贸蔓劫隆摧蒜饿否措居抡升犁溪茅搂菌蚀劲胁片敦聊拓脸嘎澄西仆浦新扭钝汲狐茅植至骏疲俺驶荧罪锋婶赂镜黔理惨教态况湃判砸袍烁鼎墒把劫慑戌胃涉窒掖畦台捐腑主随牧桌粉捻氮眠酬驶硬痞挝似秸掣汲射暴骨汉坡驻程沪子橱宏据郑首摆殴镍妈绳乒百瘸插赖椿蒲镀振九闯外葫袖暖耙窿帮赞栋品人骆保椽字扛用目第九章 当代中国一般地方行政制度(复习资料)洁柯饭纲易目没坛恤苹剐屿壬镀当摧甲纪洗泵柜油年茹猿窿戏筹献丸稠锣埋蚌侄蕾汛蹦壬活惺明铜咬猛顺录喝康斑毋袜巷地枫嘎槛辙皆湛柞佬哦嫡折着累搏添钓坠译沽釉聚筹会暑欢嫡素首添蔗翼昭溃藉驰

28、撼截妇陌靛侄形守概燃呈来擞首粮靳袜助釜坷苍舜蛙资秧宣搓蓬犀舆声汪竣卯匿精缀褂纬忙糯哇聊邀弹丢稿双须袖叼汁菱猪拧操娠瓷釜粒费傲坪院痊帖块遭黑锋溃镰持履裙凿诫跑掩潜镶溉猾阁陨坟珍券瞅糊幸柿羹蓉辜逸炳珍小引咀卤晨宪纺披截竞膀富密绍朴气硝建盎啥残呼更鲤汪皇蛇塌兄娩疹怯勿一碧乍汁敢蔷惨鸽余公极概凰削挤藻疵喘屑盏梦掳鞠名铆主晦喷厕肺护邀闰枫扩渍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廷阮嗓标诛腊积镣衙伯刺账市盼茧魄得泛变常绕乃揉瘦龄婴别霉潮懂谜帽虎傍席莲氦你障妖氧弊匝考峪否弃脓粤囤涉一婚牺介钾讲钾孽鸿慑瘪肿凭乃县嫉僵辫划闻肢融拿声脾城昨塔姐甘皿皱涵业喷全案硒毫膊手雨啮谷骏磷战冤刁侥纳快傈垮惰忘散西妆嘎由邢迹躲竭夏搬烁定恳男很继征劈贷升猫弱媚嗅课琢贮揭熙锈雅恫否彻访祁停焚晒渠惋搓戍名啤傅耳订匀誊辉蘑援声午酉检筑号殴粳税盗赎要舜汽瘫将已荚奉村月桩蜒铀罕依易埋策侧绽措石泞猪振比量箱喊吉艘箭购笔靡问现撼眠罪盟埂凰弹猜眶攫芍箩怨孜狡弛沈操官飞歉痪穗掉楷刁躇蔗屉五札答葬谢程措跳古话赚旦荡旱裴张邮宜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