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998374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9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汶川县威州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 总 论81.1项目概况81.1.1 项目名称81.1.2项目地点81.1.3业主单位介绍81.1.4项目性质81.2 研究范围及主要编制依据81.2.1 研究范围81.2.2 主要编制依据91.3 可研报告主要结论纲要;101.3.1 建设内容101.3.2总投资以及资金来源101.3.3 结论与建议11第二章 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122.1 建设的背景122.1.1 建设项目政策背景122.1.2建设项目的区域状况142.2 建设的必要性152.2.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162.

2、2.2地震原因致使羌族文化遭到毁灭性的打击172.2.3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18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193.1 项目选址193.1.1 选址基本原则193.1.2 选址依据193.1.3 选址结果193.2项目自然条件203.2.1项目地理位置203.2.2气象状况203.2.3水文状况213.2.4地质状况213.3项目建设条件223.3.1道路交通条件223.3.2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原材料供应223.3.3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社会环境条件22第四章 建设内容及方案234.1建设内容及规模234.2建设方案234.2.1建设的指导思想234.2.2建设的基本原则234.2.3工程建

3、设概况244.2.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54.2.5建设标准254.2.6 建筑方案264.2.7建筑构造设计264.2.8建筑装饰工程设计284.3结构设计294.3.1设计依据294.3.2抗震设计294.3.3设计荷载304.3.4结构设计304.3.5材料选用304.4 给排水设计304.4.1设计依据304.4.2设计范围314.5 电气设计334.5.1 设计依据334.5.2 设计范围334.5.3 照明配电系统334.5.4 防雷接地344.5.5弱电系统344.6 消防设计354.6.1 设计依据354.6.2 设计原则354.6.3 耐火等级354.6.4 消防系统354.7

4、配套设施36第五章 辅助配套及节能减排设计375.1 辅助配套375.1.1供水375.1.2供电375.1.3供气375.1.4通讯375.2节能减排设计385.2.1节能原则385.2.2 节能设计依据385.2.3 节能减排措施39第六章 环境保护416.1 分析依据及执行标准416.2 施工期环境分析416.2.1 施工扬尘环境分析416.2.2 施工噪声环境分析426.2.3 施工固体废弃物环境分析436.2.4 施工期废水环境分析446.3 运营期环境分析446.3.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446.3.2水环境影响分析446.3.3声环境影响分析446.3.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446.

5、4 环境评价结论45第七章 组织结构与项目管理467.1 组织结构467.2 项目管理477.2.1项目投资管理477.2.2质量管理487.2.3工程进度管理487.2.4资金管理497.2.5合同管理497.2.6协调管理507.2.7安全建设管理50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528.1 项目实施进度528.1.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28.1.2项目实施进度表(表8-1)53第九章 项目招标方案549.1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549.2招投标相关要求559.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及资格要求569.4评标方法和中标条件579.5招标备案57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810.1投资估算5810.1.

6、1投资估算说明5810.1.2投资估算依据5810.1.3投资估算范围5910.1.4投资估算内容5910.2资金筹措59第十一章 社会效益分析6011.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6011.1.1有利于古羌族刺绣和羌年庆典的保护和发展6011.1.2是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宗旨的集中体现6111.1.3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6111.1.4有利于促进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6211.1.5能够促进汶川县精神文明建设6211.2项目与所在地的互适性分析6211.3风险分析6311.4社会评价结论64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6512.1结论6512.2建议65附表汶川县威州镇传习所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附图 汶川县

7、威州镇传习所总平图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汶川县威州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项目1.1.2项目地点汶川县威州镇布瓦村小学(启蒙学堂)旁1.1.3业主单位介绍汶川县文化体育局成立于1998年1月,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现有职工18人,下设有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文学创作室、县业余体校、新闻出版(版权)股、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同时管理四个下属单位:县文化馆,县文管所、县图书馆、县新华书店。汶川县文化体育局是县人民政府主管全县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和各项国家的关于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体育事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各项方针,政策,研究提

8、出文化,新闻出版,体育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指导文学,艺术及全民健身运动,协调推进少年儿童体育事业发展;管理全县对外文化体育交流工作。1.1.4项目性质新建项目。1.2 研究范围及主要编制依据1.2.1 研究范围我公司受汶川县文化体育局的委托,对汶川县威州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交可研报告,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建设内容以及建设方案、公用工程及节能减排技术、组织结构与项目管理、项目实施进度、项目招标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分析、结论与建议等。1.2.2 主要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2、

9、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3、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4、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国办函200854号);5、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川府发 200881号);6、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川府发200820号);7、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821号);8、汶川县“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9、汶川地震灾后文化体育恢复重建规划;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

10、);11、文化部关于公共文化设施灾后重建规划的指导意见(文计发200820号);12、汶川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恢复重建规划纲要(国家文化部);13、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1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第三版;15、2008版四川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16、其他相关政策文件。1.3 可研报告主要结论纲要;1.3.1 建设内容在威州镇建立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用地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筑用地、集散场地、绿化用地等。根据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纲要标准,用房项目应配置如下:占地面积:224

11、8平方米(不包括停车场的面积)总建筑面积: 1000平方米其中分为:游客服务中心,两个展厅,4A厕所、休息区,办公室和资料室组成。配套设施:规划绿化面积786,停车场536,广场面积987。1.3.2总投资以及资金来源项目建设总投资289.43万,资金来源全部为国家灾后重建扶持资金。1.3.3 结论与建议汶川县威州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项目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受灾破坏、社会捐建资金、国家灾后重建扶持资金、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的背景下进行的。该项目符合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以及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纲要,是坚定执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规定

12、举措,同时也有助于当地居民的生活学习以及提高,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且在具体操作上也是可行的。第二章 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2.1 建设的背景2.1.1 建设项目政策背景1.宏观政策背景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文化产业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

13、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发展文化产业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文化产业的规划、支持和促进,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性政策:(1)国家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抓好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推出一批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要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文化利益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方面,通过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14、以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强保护工作的管理。(2)国家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管理,创新管理形式。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和管办分离,切实把政府的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在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凡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文化领域,均鼓励和支持国内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进入,非国有经济投资文化产业项目和建设的文化场馆,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等方面享受与国有经济投资的同等待遇。2.四川省政策背景在国家政策基础上四川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文化产业发

15、展,加快文化产业改革的步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2009年四川省预计投资17490万元,启动101项“非遗”保护项目,鼓励各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地区构建“非遗”文化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区。2009年四川省文化厅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文化产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和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并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2.1.2建设项

16、目的区域状况汶川县现辖六镇七乡(六镇:威州镇、漩口镇、水磨镇、映秀镇、绵虒镇、卧龙镇。七乡:克枯乡、草坡乡、雁门乡、威州镇、银杏乡、三江乡、耿达乡),有行政村118个。2007年,全县总人口1054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998人,农业人口67438人。汶川县是羌、藏、回、汉各族人民相交汇融合的地带,有羌族35535人,占34%;藏族19743人,占18.6%;回族1377人,占1.3%;汉族48975人,占46%。是全国仅有的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羌族主要居住在县北部的威州、绵虒地区;藏族多聚居在岷江以西地带;汉族主要分布在南部漩口、映秀地区;其他民族散居各乡镇。全县有中央、省、州、县属企

17、业288家,各类学校38所。县城威州邮电交通方便,公共设施齐备,商贸市场繁荣,不仅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阿坝州的门户要地。到2007年底,国内生产总值达287721万元,农业总产值达25721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5918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678元。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0772亩,养殖业发展稳中趋缓。全年肉类总产量4634吨,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000亩,年末森林覆盖率38.1%。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有效灌溉面积550公顷。农村用电量2490万千瓦时,增长18.9%。工业经济发展迅猛,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已形成漩口、映秀地区州、县的工业

18、经济走廊和水磨工业经济园区,正抓紧建立桃关工业经济园区,成规模、效益好、资产上千万元的招商引资企业已有潘达尔工业硅厂、跃发冶炼有限公司等6户;电力工业已建成投产各级电站40余座,装机容量达100余万千瓦,1986年初被评为全国首批5个“初级农村电气化县”之一。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已开发三江生态旅游区、西羌第一村、姜维城古文化遗址、萝卜寨民俗村等景区。交通建设成绩显著,已建成以国道213、317线为主干,县、乡、村道为支线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机耕道。邮电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移动、联通通信网络覆盖率达85%以上,县城及主要集镇已开通了小灵通通信,实现了通信交换程控化、

19、传输数字化。“5.12”大地震后,汶川县社会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00亿元。2.2 建设的必要性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进步的见证,亦是民族文化形象和民族精神象征的集中体现,是民族自治地方效益文化事业的基本支柱。该建设项目汶川县威州镇,处于受大地震破坏最严重的汶川地区,是羌族的集中居住区,羌族人民和羌族文化都遭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正常的发展中断了,而且未来的生存基础也严重动摇。羌族地区本来就自然环境严酷,发展任务艰巨,这次受地震灾难最重,羌族人民的生存和羌族文化的发展都受到严重威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依赖相应的物质形态才能得到保护和传承。当前必须对濒临消失和遭受破坏

20、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加快建设其赖以生存的物质形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2.2.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首先,对羌族刺绣和羌年庆典的保护,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羌族文化的保护,也是对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史的保护。在中国远古史上,古羌人曾驰骋中原,留下了辉煌的记载,被称之为东方大族。早期的中国民族布局被概括为西羌、东夷、南蛮、北狄。数千年来,古羌人不断从游牧转变为农耕,成为中华民族的最早来源之一,其始祖炎帝,与黄河流域更早从事农业文明的黄帝,被看做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因而自称为“炎黄子孙”。古羌人的大迁徙、大转型和大融合,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过程的生动写照。其次,羌族拥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

21、产,是古羌人在大迁徙过程中,留在岷江河谷的一支,逐渐从游牧转变为山地农耕,沉淀形成今天的羌族和相应的独特文化形态。其依山而居,就近取材,垒石为屋,以农为主,农牧兼营,农闲务工,敬畏自然,重视亲情,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人类整体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姜族的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面临变化、遗失甚至是消亡。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任务显得十分紧迫,该项目的实施就是为了恢复,尤其是在这次“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该项目的实施就更显其建设的必要性。2.2.2地震原因致使羌族文化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依靠传承人来保持和发展,特别是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无本民族文

22、字的羌族文化传承,主要依靠言传教身,传承人的作用就更加重要。本来经政府认定的各级传承人就数量有限,在这次地震中又遭受很大的损失。四川省有国家级传承人59人,市州级245人,县级792人,在地震灾难中有12人遇难,105人受伤,还有数人失踪。羌族文化传承人的数量更少,国家级仅有1人,省级6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只有7项,省级7项,州级66项,县级173项。大地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羌族文化的破坏,失去了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次大地震使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产生和生存的自然人文环境遭到空前的改变,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羌族刺绣和羌年庆典进行紧急抢救和保护的同时,更要考虑到创造这

23、些文化的人,如何在灾后迅速恢复生产生活,而且要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群众有保护、传承文化的权利,因此,依靠群众做好保护工作,关注群众的生活需求和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增强人的文化自觉意识,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认定、命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单位;制定各级各类传承人标准;制定传承制度、机制;开展师徒传承、团体传承、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传承活动;建立传承人经济资助制度;建立项目活动赞助制度是保护现有文化传承人的需要,也是对羌族刺绣和羌年庆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需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依赖

24、相应的物质形态才能得到保护和传承。大地震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所受到很大的破坏,其中325个传习所,面积8623.45平方米倒塌和不同程度的损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场所受到严重损毁。当前必须对濒临消失和遭受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加快建设其赖以生存的物质形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2.2.3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一是团结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团结羌族封闭的大门打开了,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团结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路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了。二是贫困及年轻羌族后代认为羌文化的过时感、价值观,人为地

25、造成了传承的鸿沟。三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盲目开发和轻率遗弃,导致了大量有价值的民族文化资源损毁、流失和变异,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四是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当完善的法律法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五是政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3.1 项目选址3.1.1 选址基本原则1、符合国家、地区和城乡规划要求;2、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供应;3、尽力降低建设投资,节约运费,减少成本,以便达到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益的要求;4、安全原则,防洪、防火、防地质灾害;5、有利于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3.1.

26、2 选址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5、四川省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20082010年);6、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3.1.3 选址结果根据汶川县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和藏品数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服务人口数量等情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发展状况较好的乡镇,人口集中、交通便利、适宜开展群众活动的地区,分别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因此,该项目选址为威州镇为非物质重点保护村或乡镇政府所在地。3.2项目自然条件3.2.1项目地理位置项目所

27、在地为四川省汶川县威州镇,如下图所示: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境东南部的岷江两岸。是阿坝州的南大门,有“川西锁钥”和“西羌门户”之称。传习所位于村寨西南面,坐北朝南,北邻威州镇县城,交通便利。规划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现状有农田和树林、西南侧近山处有低坡地、规划考虑做景观栈道,从山下停车场到传习所通道平台,传习所西侧为布瓦寨十方启蒙学堂,正在新建。坡道下停车场处以整平。规划区南低北高,呈梯田形式依次降低。3.2.2气象状况汶川县气候随东南向西北地势上升,呈比较完整的垂直气候带,可分为8个不同的自然气候区,故有“十里不同天”之说。但南湿(漩口、映秀地区)北旱(威州、绵虒地区)趋势明显,光、热、

28、水分布不均,利于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生产,为州内重要农区县之一。在2000米以下地区,年均气温13.5(北部)一14.1(南部),无霜期247269天,雨量528.7-1332.2毫米,日照1693.91042.2小时,适宜各类动植物生长。3.2.3水文状况汶川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90.9mm,南部和北部地区降水量差异很大,由南至北递减。南部地区根据渔子溪水文站25年实测,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53.1mm,最大年降水量为1688mm(出现在1964年映秀地区),最小年降水量为836.7mm(出现在1974年),连续最大4个月(69月)降水量为853.2mm,占年降水量的68.2%;寿溪水文站22

29、年实测,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33mm,最大年降水量为1933.5mm(出现在1966年漩口地区),最小年降水量为768.3mm(出现在1974年),连续最大4个月(69月)降水量为912mm,占年降水量的69.2%。岷江由汶川县北部入境,贯穿东部,长达88公里。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为县境岷江主要支流,由西向东,分别在北部、东部、南部注入岷江。沿岷江及各大支流河谷、半山地带为全县主要经济活动区。3.2.4地质状况汶川东北部为龙门山脉所控,西南部受制于邛崃山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3.3项目建设条件3.3.1道路交通条件威州镇位于汶川县境内东北部,距省会成都

30、市146公里,国道213、317线贯穿全境,是汶川县的交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进出阿坝州的交通要道。3.3.2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原材料供应都江堰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川西地区原材料的集散之地,拥有众多信誉良好的供应企业,原材料的品质可以得到有力保障。建设项目紧邻都江堰,交通便利,故此项目原材料的供应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部分的原材料都可以就近取用,以达到节省工程运费、运时,降低工程造价的作用,也便于工程进度顺利的进行,与此同时应注重原材料的品质,以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为项目能按时按质的交付使用提供有力的保障。3.3.3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社会环境条件项目所在地及周

31、边社会稳定,治安状况良好,可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由此分析,项目的建设条件已经具备,建议尽快进行建设。第四章 建设内容及方案4.1建设内容及规模威州镇乡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用地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筑用地、集散场地、绿化用地、停车场等。根据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纲要标准,用房项目应配置如下:游客服务中心,两个展厅,4A厕所、休息区,办公室和资料室组成。4.2建设方案4.2.1建设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作为精神家园重建的重要内容,与灾后文化恢复重建相结合、与“十一五”期间的文化发展相结合,科学

32、评估,统筹规划,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实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全面恢复重建文化设施网络,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实现精神家园与生活家园重建相适应,与灾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4.2.2建设的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抢救第一优先安排救助、安置、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营造良好的环境,解决传承人和工作者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急需、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2、坚持科学规划、协调发展按照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充分考虑文化传统、地域特色、民族信仰和民族风俗的特点,科学评估灾害损失,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建精神文化家园。3、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

33、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4、坚持突出重点、兼顾长远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以羌文化为重点,在羌族聚居区内,建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营造羌族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4.2.3工程建设概况建设地点:威州镇布瓦村小学旁(启蒙学堂)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震加速度值:0.20g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建筑布局:南北布置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一级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分类:II类4.2.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建筑规划面积(不含停车场)2248建筑占地面积505建筑面积1000建

34、筑高度 6.8m容积率0.44绿化率35%卫生间面积119二层面积495停车场536办公室与综合服务中心193建筑密度22%广场面积9874.2.5建设标准1、自然条件(1)基本雪压W0=0.40KN/。(2)场地地震基本烈度:8度。(3)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94)确定建设场地内的标高。2、建筑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2)、建筑采光设计规范(GB/T 500332001);(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5、(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修订版);(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3);4.2.6 建筑方案本项目本着节约利用土地,建筑设计人性化,打造节能建筑的目标。人性化的设计也体现对残疾人的关怀和人道主义考虑,按国家无障碍规范要求,设计考虑底层设有残疾人坡道,传习所中所有道路、厕所、环境均应作无障碍设计。建筑节能:环保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国家制定了环保节能生态策略相关法规、条文,所有建筑及设施的设计均强调朝向最佳,为室内外活动提供良好的热力环境及物理环境

36、,减少暖气的消耗及相应的运行费用。4.2.7建筑构造设计1、屋面:防水等级为II级屋面,做聚苯乙烯挤塑泡沫板保温隔热层,内隔断采用轻质隔墙,减轻建筑自重,节约结构用料。2、门窗:外门窗为塑钢节能型门窗,根据应用部位不同,门窗玻璃采用相应的安全中空玻璃。3、地基与基础。查明地基持力层深度、厚度、性质和承载力等情况后,对基础作相应处理和设计。4、屋面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面或坡屋面,屋面均应有可靠防水、隔热、保温措施。上人楼顶面,应设置安全防护栏,其净高不应低于1100mm。5、建筑层数根据相关设计规范及用房要求,本项目建筑层数为地上两层。6、楼梯楼梯的数量、宽度、位置和形式应满足使用要求,符合交通

37、疏散和防火规范的规定。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楼梯参考示意图: 7、四星级厕所本项目在1层、2层均设置一个卫生间,总建筑面积119。厕所出入口有轮椅进出坡道,并符合坡道设计的国家标准。残疾人厕位:设单间。大便蹲位男女厕所各设置4个,每个单间宽度为0.94m,长度1.11m。感应式节水型自动冲洗。盲文标识及盲道:厕所入门处、每个厕位门上及洗手处均需有盲文标识,厕所大门及厕所内部需铺设盲道。免冲式或无水式:感应式清理,清理效果上佳。男用小便器设置7个。高级瓷制大半挂。 厕位站位间距:半挂式,间距在0.8m以上。厕所参考示意图: 残疾人厕位: 8、各楼层组成及功能一层由游客服务中心、两个展厅、休息室

38、、4A厕所组成,建筑面积505平方米;层高3.4米。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式结构,外装饰采用符合当地特色的片石压顶黄泥颜色装饰涂料展厅部分,采用古羌文化元素造型木质玻璃幕墙。二层资料室、办公室和组成,层高3.4米,主体框架结构其余部分用轻质隔墙进行功能隔断。二层主要以办公空间为主,设计落地窗和大窗户为主,为内功空间提供很好的采光。4.2.8建筑装饰工程设计(1)楼地面:均为防滑材料地砖楼地面。(2)内墙:卫生间为瓷砖墙面,其余均为混合砂浆面,所有内墙的阳角和方柱均宜做成圆角。(3)外墙:楼外墙可采用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外保温,面层为外墙涂料或面砖。装修材料应能防止雨水渗透。(4)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必须保

39、持室内有良好的空气质量。(5)脚板:除卫生间外的所有室内墙面采用踢脚。(6)一层外装饰采用符合当地特色的片石压顶,黄泥颜色装饰涂料,展厅部分采用古羌文化元素造型木质玻璃幕墙。4.3结构设计4.3.1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

40、001);4.3.2抗震设计1、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本工程按七度抗震设防丙类建筑设计,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类,地面粗糙度类别: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确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3、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确定为50年。4.3.3设计荷载1、风荷载:根据规范取值,基本风压值W0=0.30KN/m2。2、雪荷载:根据规范取值:基本雪荷载值W0=0.40KN

41、/m23、使用活荷载标准值:挑檐,雨蓬检修集中荷载:1.0KN/m2非上人屋面: 0.5KN/M2序号荷载类别标 准 值(KN/m2)分项系数准永久值系数1不上人屋面0.51.402上人屋面2.01.40.43办公室2.01.40.44走 廊2.51.40.54.3.4结构设计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式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本工程采用天然地基,条形基础。4.3.5材料选用(1)钢材:钢筋:HPB235级()、HRB335()。(2)墙承重的外围护墙采用MU15烧结实心页岩砖, M7.5水泥砂浆;建筑物的内隔墙采用MU15烧结实心页岩砖, M7.5水泥砂浆;4.4 给排水设计4.4.1设计

42、依据1、 (GB50015-2003)(2003)2. (CJJ/T 29-98)3、本工程其它专业相互条件.4、甲方提供的条件及要求.4.4.2设计范围设计范围包括该项目的室内外给排水工程设计、消防给水工程设计、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管道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生活用水为市政直接供水。生活污水系统:本工程污、废水采用合流制。所有污水经重力自流排至室外,再经化粪池初级处理后排至室外污水管网。化粪池采用砖砌化粪池,污水管伸顶:斜屋面超出屋面0.3米。平屋面超出屋面2.0米。雨水系统:屋面雨水采用雨水斗排水。雨水斗采用87式雨水斗。雨水排入排水沟内。管材生活给水管 生活给水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排水

43、管道排水:室外采用埋地用双壁波纹管;室内排水管均采用U-PVC。、阀门生活给水管上采用全铜质截止阀,工作压力为0.8MPa。管道敷设:1给水立管穿楼板时,应设钢性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面光滑。管道穿剪力墙处应做普通钢套管;穿水池壁处应做柔性防水套管。2排水管穿楼板应预留孔洞,管道安装完后将孔洞严密捣实,立管周围应设高出楼板面设计标高1020mm的阻水圈。排水管伸缩器的安装:立管每层一个,横管长度大于2米一个,且两个之间距不大于4米。

44、3.管道穿钢筋混凝土墙和楼板、粱时,应根据图中所注管道标高、位置配合土建工种预留孔洞或预埋钢套管。4立管每层装一管卡,安装高度为距地面1.5m。5污水横管与横管的连接,不得采用正三通和正四通。6污水立管偏置时,应采用乙字管或2个45弯头。7污水立管与横管及排出管连接时采用2个45弯头,且立管底部弯管处应设支墩。8阀门安装时应将手柄留在易于操作处。三管道冲洗:1. 给水管道在系统运行前须用水冲洗和消毒,要求以不小于1.5m/s的流速进行冲洗,并符合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中4.2.3条的规定。2雨水管和排水管冲洗以管道通畅为合格。4.5 电气设计4.5.1

45、设计依据1、规范规程: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2008版)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4.5.2 设计范围1、220/380v配电系统; 2、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3、弱电4.5.3 照明配电系统本建筑为多层公共建筑,负荷等级为三级,计算容量为80kw。供电电源:电源引自小区变电所,为电缆穿钢管保护埋地引入至总配电箱。计费:电表设于首层配电箱内。负荷取值:60w/m。1、灯具配线均为三根线,灯具与单联单控开关之间的导线为两根,灯具与双联单控开关之间的导线为三根,灯具与三联单控开关之间的导线为四根,灯具与四联单控开关之间的导线为五根。2、室内照明灯具选用高效荧光灯或节能灯;光源发光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