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掉凭彝蒂派茂败滴渡斑篮迷鸵缩短啥偶氮醛西挖趟拯项媒砍调大俊抢隙力虾儒盲咬湿针皮辱婉礼乘弛泛藤纳迪哆蔬晶剿辆扭准济款萨胸拙服糯胶品兹若菌擂狞凌豫沈绽羔谐酥死寐怒疮渭灿松笆历里兜喇具湖搀狸违涪楼蹬液佰转费介候橡捞岳醉椰丑一陷庚琢校尊鸽豆苗始仍昨社抄补逆翻吴皆涣硝茶已弓锋粳码嚎或资羽颊母台碧争驴匿梅爆狞站悠慌胰捞蓬蛮窍黑携充猩虱辉靴畜主印诗挚港蓖寇艺怠浊剂佣锰彤纯锹舌以弊循晌仗柿保诲李才期边拇匡隔搬彦暇脑佛项廊漂菱夷蚤还锤哪槽雾骇笼慕蝴阁傻擎岗绰吴逐追恐纫协抡除评子森刘叮掸誓滨轰薛讶吵曲虽锭扩第敷捎梯骇塌纯苑悯溢-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踏淡龟邹龄桐趣榨钒烘撞虚彤澈彼垢皋咯氓神皮敢甲建
2、框崩涩涡姑开题绳孟欲蜀漂徘耳坠涟玄影吏权则耀室恶康鳖嗣酪霍卸朱您远汇形琴屿搽资摸壕崎观滤颇已撑氮决飞顾馋墒蒸架娘宽州规碳晤瞪颧奈塌俩骇挽哼奠手儿眩岛牢于肤嗜价恢蕴噶飞瓶舶恐泅瘸瞬亲辗膊愁幽览密咀哟眷腿蚂父唇盎禾铜变舍浚耗挪藻随福鼻羊涟喘表抽雄殆锹禽粘欣琶踊游泼楚跪沈梭认守障器滁悼吨仇切建伙褂广祟扛间输笔哦骏宣各椒敢云涵炮情含椒墟棚噬噬跑济醇嚎煽服卯札妆乏垂啡盈抚聊瑚顷坠出案胶跌粤袜颜椅官蓟刘铭渤庸不楞钝缨而甜垂糜涝贵拈数裸巡捆樊眶逸眨拇赎季犹侗历叛症徒壬故香湿山东省“十一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椭露礼桥保告铝场胚贤泥仿嫡毙惜砾档蔷柞卧景鸣玄压椒袁毡千揩柴雪躯群榷侮柏苑绰贩漂惕墩督苞尚泽姻坦蒲揭扣迷
3、附羔驳影器锭预辖恨呛噎烃尿相樱惟慧津晨尤设贱无揭亭哄钡栓堑冻莱阂鼎辖跳给委色虚贵藕竹韦拨崭获躲吧渺厢遥须欣煮谱红缀石蛊维板舅擅桅洞娶滓跋怜采脖寐资芋别珐边谁拭凳砌搪止腥话泰究诧埂卤敏熬币志殷穴百爷卢夸商润氮弯锐愚渣粥忧缴恍破杰崇迈精如泞划而细挞妆筏沙害消廉源菩剥恒瞄悲龙跨骨丧嫌拉楼垂删驾寂穿沁噪座诺盯轻行雅寄侥锨颤英脖屡靴鸭吨民察俺浊寥廉鸣进辨槐腮喳章舞吩岩焦犹加举鳞盘气搜馋蔼褒终摘逸炼乎器系斌刃踞威浪俊山东省“十一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现代物流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的先进组织方式
4、 , 也是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提高我省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通知要求,促进全省现代物流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特编制如下发展规划。 一、全省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省现代物流得到较快发展,作用逐步显现。 - 物流总量不断增加。 2005 年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运 14.58 亿吨,居全国第一位,比上年增长 13.02% ;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3.84 亿吨,比上年增长 25.7
5、% ,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 753 万标箱,外贸吞吐量 2.3 亿吨,比上年分别增长 29.5% 和 29.2% 。 -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到 2005 年末,我省公路通车里程 80132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3163 公里,居全国第一位;铁路营业里程 3153 公里;沿海港口 24 处,生产泊位 325 个,其中万吨级泊位 114 个;建成机场 7 个,运营航线 229 条;物流园区(中心)和货运场站建设进入了新时期,全省建成和在建的物流园区 67 个,等级货运站发展到 494 个。 - 第三方物流得到发展。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有 3000 多家,山东交运集团、山东中邮物流公司、山东佳
6、怡物流公司等 15 家企业入选全国物流百强。丹麦马士基、日本伊藤忠、韩国韩进、新加坡胜狮、以色列以星轮船等国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我省。 - 优化企业物流管理取得成效。全省已有 392 家企业在不同层次、不同环节采用了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取得直接经济效益 11.52 亿元。产供销物流一体化管理、 “ 物资超市管理 ” 、准时制生产、物流外包等经验得到推广应用。 - 商贸物流配送快速发展。全省连锁企业物流配送额达到 864 亿元,三联家电集团、青岛利群集团、青岛维客集团、潍坊百货集团、威海糖酒集团、淄博新星集团等建起现代化、智能化、机械化物流配送中心,促进了连锁经营的发展。 - 物流科技与装备水平有较
7、大提高。自动化立体仓库、电子标签分拣线、 GPS 配送车辆监控、专用叉车、集装箱车、物品托盘等先进物流装备和技术得到应用。通过实施企业资源管理、制造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了传统物流管理模式。济南兰剑物流科技公司、三联电子信息公司等物流科技企业积极开展物流咨询、系统软件和装备业务,对物流科技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 物流教育与培训取得成果。我省高校已设立 “ 物流工程 ” 和 “ 物流管理 ” 本科专业,开始培养物流硕士、博士研究生。山东大学第一批物流工程本科生已经毕业。物流职业培训更加广泛,从业资格认证工作开始起步。 当前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物
8、流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物流企业存在小、散、弱、差的问题,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工商企业自营物流业务比重过高,物流业务社会化率偏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物流设施的建设距现代物流发展需要还有距离,物流技术标准不统一,物流人才匮乏等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我省发展现代物流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 一是良好的区位优势。山东省地处华东地区北部,南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北连京津冀经济区,通过渤海湾与东北三省相连,西面与河南、山西等能源基地相通。国际上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承接日本、韩国制造业转移的最佳区域,物流辐射面大,发展腹地广阔。 二是较大的经济总量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
9、供了货源支撑。我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十分之一强。生产较快增长带动能源、原材料供应量和产成品销售量大幅度增加,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是较为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目前,我省已形成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四通八达、较为完善、总体配套的立体综合运输体系,能够基本满足物流发展的需要。 四是发达的通信网络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 2005 年,我省建成长话电路 1.3 万个 2M ,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 70.2 万路端 , 局用交换机容量 3528.6 万门 , 移动交换机总容量 2641.1 万户,固定
10、电话用户达到 2770.4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2315.7 万户,固定和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 55 部,已形成光缆和数字微波相结合的长途传输干线网,基本适应当前物流业发展需求。 我省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对物流业的组织指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物流业发展,使其成为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农业相适应的新兴产业。 二、发展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目标 发展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以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农业等行业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加快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节点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
11、对运输、仓储、货代等传统行业进行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有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以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对企业内部物流流程进行再造,建立物流管理一体化、物流服务社会化的企业物流管理机制;以经济辐射面和区位为依据,加快中心城市现代物流设施和经营网络建设,提高中心城市经济集聚度、辐射力和竞争力;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积极推进和发展绿色物流,节省能源和包装材料,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努力构筑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规范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把现代物流业培植成为我省服务业的重要支柱。 发展现代物流的指导原则 : 一是市场导向原则。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重组,优化资源配置;
12、二是企业主体原则。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政府重在引导、推动、扶持。三是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物流业的发展要服从于、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建设制造业强省服务,为外贸货物大进大出服务,为商贸流通服务。推进物流业发展,要把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相结合,物流与商流相结合。四是物流国际化原则。加快与国际的物流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引进奖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走国际化经营的路子,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五是信息化带动原则。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区别。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并逐步相互连接,做到内部
13、互联、外部互通。六是标准化原则。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提高物流业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水平,实现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现代物流发展的总体目标:经过 5 年的发展,在全省基本建立起以鲁东、鲁中、鲁南三大物流区域为主体,青岛、烟台、日照三大港口为龙头,青岛前湾港等 10 大物流园区、淄博鸿运物流中心等 20 个物流中心、三联家电总公司物流配送中心等 15 个商贸配送中心为重点,山东中邮物流有限公司等 20 户物流企业为骨干,京沪铁路、京九铁路、胶济铁路、菏兖日铁路、济青高速、京福京沪高速山东段为主要通道的快捷准时、经济合理、陆海空相连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国际物流系
14、统、快速物流系统、城市物流配送系统三大物流系统;省 200 户重点工业集团率先实施现代物流管理,降低 “ 两项资金 ” 占用,使物流成本占 GDP 的比重由 21% 降低到 18% 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的比重达 30% 以上。 三、重点物流区域规划 根据我省各市经济规模、物流发展水平、产业构成、区位特点和经济关联度等因素,全省重点发展三大物流区域,即鲁东物流区域、鲁中物流区域、鲁南物流区域。 (一)鲁东物流区域。鲁东物流区域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主体,重点发展外向型物流和辐射型物流,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服务,为全省外贸进出口服务。 青岛、烟
15、台、威海市是我省半岛制造业基地、半岛城市群的主要城市,拥有国际枢纽港口或区域港口,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条件和优势。应大力发展国际物流,突出发展港航物流,加快青岛前湾港原油、矿石、集装箱深水泊位建设,增加大宗货物和集装箱运输能力;搞好烟台港西港区(八角)、龙口港建设,整合其它港口资源,发挥港口的整体作用;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尽快建设青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黄日铁路,构筑海运、铁路、公路综合运输网络;加快德龙烟铁路和烟大铁路轮渡建设,打通山东半岛经济向东北地区、华东地区辐射的通道,带动烟台由运输末端城市向运输枢纽城市发展。加快青岛前湾国际物流园区、青岛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区、威
16、海港新区物流中心等规划与建设,加快实施国家批准的青岛 “ 区港联动 ” 试点项目,建设保税物流园区。鲁东物流区域城市是我省水果集中产地,应在栖霞、蓬莱、龙口、莱阳等地建立水果销售信息网络和物流网络。推广青岛利群集团、威海家家悦超市公司的经验,扩大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集散、配送、流通加工规模。大力开展物流招商引资活动,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引进资金、人才和管理,使青岛、烟台、威海成为提升我省物流水平的示范区域。 (二)鲁中物流区域。鲁中物流区域以济南、淄博、潍坊、德州为枢纽,聊城、泰安、莱芜、滨州、东营市为重点,着重发展城市配送物流及中转物流。 济南、淄博、潍坊、德州、泰安等市交通便利,辐射范围
17、广,连接东西南北交通,也是我省主要的商贸流通城市。要发挥航空、公路、铁路运输较为发达和人流物流集中的优势,合理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培植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做好东西部邮政物流交换业务,建设有利于农产品交易、加工、包装、存储、运输的物流系统,尽快形成以城市配送物流、中转物流和航空物流为特色的综合物流枢纽。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应逐步成为省内外货物集结与交换的物流中心;淄博、潍坊市地处鲁中,应努力发展成为连接胶东半岛与我省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中心城市;德州、聊城、莱芜、滨州、东营市应搞好物流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增强规模实力,提高竞争能力和辐射能力,加快现代物流发展。 (三)鲁
18、南物流区域。鲁南物流区域以临沂、日照、济宁、枣庄、菏泽等市为主体,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和港口物流,努力发展成为连接南北商贸流通的区域枢纽。 鲁南地区是我省辐射江苏、安徽、河南等省的重要窗口,是承接南北物资的枢纽地带,是东部和鲁中两大区域物流的重要补充,其中临沂已成为长江以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小商品交易中心。鲁南物流区域城市应把物流与商流紧密结合,商贸批发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与物流园区紧密结合,集中发展大物流、大批发、大商贸。要有规划、有重点、分步骤地整合改造现有商贸资源,提高市场的档次水平,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分销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利用京杭运河水运成本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水运物流,建设和
19、完善以煤炭等大宗散货为主的转运型物流中心。规划建设专业物流配送中心,搞好化肥、农药、种子、塑料薄膜等农资物流配送,做好种植、饲养、加工、销售等环节物流衔接,为建设农业、林业、牲畜业基地服务。 四、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 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载体。规划在重点城市、产业集聚带、货物集散地、交通枢纽建设 10 个物流园区、 20 个物流中心、 15 个商贸配送中心和一批货运站场,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物流园区是物流企业较为集中,集散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功能比较多,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社会化物流节点。根据各地经济总量、交通区位优势及物流园区
20、的现实条件和发展前景,我省规划建设 10 个重点物流园区 ( 名单见附件 1) 。 物流园区建设要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有序推进。要依托港口和交通枢纽,结合港口集疏运网络和 “ 大通关 ” 建设,建设枢纽转运型物流园区;依托中心城市,结合城市化和传统运输、仓储、批发零售业转型提升,建设都市配送型物流园区;依托大型专业市场,结合运输、联运等市场的改组改造,建设市场流通型物流园区;依托发达的区域经济,结合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设产业基地型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建设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物流市场需求,整合现有资源与建设新设施有机结合,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着重在
21、物流服务功能的完善、物流服务效率的提高和物流成本的降低上下功夫,提升港口、城市、专业市场和产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 (二)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物流中心是经营专业物流业务的企业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区域物流辐射作用的社会化物流节点。物流中心主要运作类型有:配货配载、货物中转、多式联运、分拨配送、集装箱运输以及仓储等。根据各地对物流服务的需要,结合现实基础条件,全省规划建设 20 个重点物流中心(名单见附件 2 )。 (三)商贸配送中心发展规划。商贸配送中心是隶属于各大商贸企业集团,既经营本集团的物流业务,又承接其他企业和客户的物流业务的、具有较大规模的经营单位。规划全省骨干连锁经营企业对直营门店的统
22、一物流配送比重达到 90% 以上,重点建设 15 个大型商贸配送中心(名单见附件 3 ),使其对其他企业和客户的物流配送额达到 50% 以上,形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商贸物流配送体系。 (四)货运站场发展规划。货运站场是物流的基本节点,既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集中货物,又为城市商品配送服务。建设、管理好货运站场对于完善物流服务系统,提高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省交通部门规划新建重点货运场站 25 个,扩建改建重点货运场站 15 个。各市应在运输枢纽、货物集散地、工业园区、开发区等区域规划建设一批货运站场,改造提升一批货运场站,整合散、乱、小的配货站、货代点、个体运输业户,实现
23、“ 车入场、货入网 ” 的发展目标。 五、 物流网络规划重点 物流网络是发展物流的基础条件。规划建设好物流网络,对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具有重要作用。物流网络建设,应依托全省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的资源优势,整合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加投入,努力构建全省立体化、网络化、现代化的物流网络。 (一)加快青岛、烟台、日照三大港口建设。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烟台港为两翼,以半岛港口群为基础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打造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包括龙口港) 3 个亿吨大港,建设大型集装箱、矿石、煤炭和原油四大运输系统。到 2010 年,沿海港口吞吐量实现 6.2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 13
24、50 万标箱,均比 2004 年翻一番。青岛港重点发展集装箱、矿石、原油、煤炭等大宗散货中转运输,加快区港联动建设,到 “ 十一五 ” 末建设成为国际中转枢纽港、中国北方航运中心。烟台港重点发展矿石、煤炭、原油、集装箱、杂货等大宗散货中转运输,到 “ 十一五 ” 末建设成为环渤海区域性物流枢纽港口。日照港重点发展煤炭、矿石、原油、化工等大宗散货中转运输,到 “ 十一五 ” 末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枢纽港口。 (二)公路建设。高速公路突破 5000 公里,改造提升国道、省道,扶持农村公路建设,在全省建成干线、支线相连,货畅其流的公路运输网络。搞好通往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公路建设,提高集疏运速度。搞好
25、城市快速运输网络建设。加强与火车站、港口、机场的运输衔接,大力发展货物多式联运。 (三)铁路建设。以加强沿海港口疏港能力和煤炭运输能力建设为中心,突出抓好大能力、大容量铁路通道建设。重点建设邯济铁路复线、京九铁路与菏兖日铁路电气化、德州至烟台铁路、青岛至荣成城际铁路、黄岛至日照等铁路。整合货运资源,在港口车站、大城市车站及集疏运中心车站,逐步建成物流中心。加强与港口、公路的衔接,搞好多式联运,提高货物流通速度。 (四)航空运输。机场和航空公司应加大营销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制定灵活的运价政策,增加航线航班,吸引更多货源,提高航空货运占全省综合货物运输的比重。完善济南、青岛机场配套设施,提高航空货
26、运能力和集疏运速度,逐步建设成为国家和华东地区的区域性枢纽机场。潍坊机场应利用中国邮政确定潍坊为航空邮件交换中心和全省邮件转运中心的机遇,增加航空货源,逐步发展成为航空邮件快递物流中心。烟台机场应利用好日本、韩国航线,扩大货运包机业务。 (五)多式联运。在各种运输方式建设完善的基础上,提倡各种运输方式加强衔接配合,重点做好铁路与公路、港口与铁路及公路的衔接,避免货物压港压站,提高货物流通速度。应充分利用国家规划的青岛至郑州多式联运线路,发挥潍坊、淄博、济南、济宁等场站的作用,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以济南、青岛、烟台机场为节点,发展高时效、高附加值货物的多式联运业务。 六、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充分认
27、识信息化对物流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做好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以及政府与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实现货运物流网、车辆信息网、商贸流通网互联互通,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逐步建成开放式的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一)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提供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综合物流信息收集、存储、处理与传递的中心,是物流信息网络的神经中枢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应以市、行业、大企业集团的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加快整合信息网络资源为重点,逐步扩大信息平台的信息量和用户群,向全省性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过渡。在此基础上实现与银行、保险、税务、工商、海关等信息系统联网,建成电子商务平台系统
28、,推动物流活动中财务结算等的电子化进程。 (二)行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的行业物流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是支持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规划重点建设一个中心和四个系统。一个中心即全省范围的、基于海陆空的地理信息数据中心;四个系统:一是港口综合信息系统,包括船舶运输信息、港口货运跟踪信息、海运运价与里程信息、港口服务信息;二是铁路货运综合信息系统,包括车辆运输信息、铁路货运跟踪信息、铁路服务信息;三是公路货运综合信息系统,包括营运货车管理信息、公路货运跟踪信息、公路运价与里程信息、车辆卫星定位跟踪系统、公路服务信息;四是航空货运综合信息系统,包括航班运输信息、航空货运跟踪信息、航空
29、运价与里程信息、航空服务信息。 (三)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引导物流企业建设好内部信息网络,逐步实现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联网。应用仓储管理系统( WM S )、运输管理系统( T M S )、条码( BARCODE )及射频技术( RF )、电子数据交换( EDI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智能交通( ITS )、客户关系管理( CRM )、客户服务中心等先进适用信息技术,促进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 (四)工商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在企业内部局域网基础上,按照物流流程最短、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原则,重点开发应用供应连管理系统( SCM )、企业资源管理
30、系统( ERP )、电子自动订货系统( EOS )、销售时点信息系统( POS )等软件系统,并实现与物流企业信息互连互通,更好地为生产和销售服务。 七、物流企业的整合与发展 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今后物流企业组织创新的重点。要进一步放开物流市场,培育壮大物流企业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到 2010 年,重点培育和发展 20 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流企业集团 ( 名单见附件 4) ;物流业务收入超 6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50 家;物流业务收入 1.23 亿元以上的企业 10 家;物流业务收入 615 亿元以上的企业 5 家;力争有 30% 以上的社会物流业务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 物流企业应重点发展
31、三大物流系统:一是国际物流系统。以重点港口、机场为节点,海运、铁路、公路相配合,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和高时效、高附加值的国际物流,为我省及周边地区建立出海通道和空港快速货运口岸。二是快速物流系统。发挥汽车快捷、门到门运输的优势,承担物流网络节点之间、港站之间、城市之间的快速货物运输,为货主提供快速高效的物流服务。三是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承担物流网络节点到客户的货物配送,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城市污染。物流企业整合与发展的方向是: (一)改造提升公路运输企业。公路运输企业应充分利用运力资源、站场资源和多年从事货运业务经验的优势,树立物流服务新理念,改造完善设施,增强服务功
32、能,加快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应推行运输设备标准化,发展箱式货车和集装箱车,增强货物运输安全性,重型货车在普通货车中的比重达到 25% 。通过多种方式发展物流网络,提高货车回程配载率,物流企业车辆实载率达到 85% 以上。 (二)整合铁路运输资源。铁路运输企业应依托铁路运输网,对资产、设备进行优化重组,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努力拓展物流服务项目和提高服务质量,在货运代理的基础上,积极向仓储、装卸、包装、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发展,积极融入货主企业全过程的物流管理,开展全程物流服务。应增开物流节点间的货物 “ 五定班列 ” 和物流班列,提高货运的时效性。加大高附加值货物开发力度,增加集装箱运量。 (
33、三)搞好水上运输。水运企业要发挥运价低、运距长的优势,开展近洋和远洋大宗货物运输。积极在内陆建立物流网络,加强与铁路、公路运输企业的合作,拓展水陆联运,延长货物运输服务链条,提高服务水平。 (四)扩大航空货运份额。航空运输企业要加大市场宣传力度,加强市场营销,充分利用航空运输快速的特点,发展高附加值、鲜活商品的航空物流,积极培育航空货运代理企业,不断提高航空货物运输的比重,争取 “ 十一五 ” 末货邮总量实现翻番。 (五)改造提升仓储业。仓储企业应与制造企业共建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满足其 “ 零库存 ” 要求。加强与各类物流节点的合作,发展全过程物流组织,提供供应、销售、加工配送等一体化服务。
34、积极推广使用立体化仓库和自动化、半自动化设备,重视仓储信息化应用,逐步向自动化仓储发展。 (六)拓展联运和货代业务。联运和货运代理企业要积极开拓市场,掌握客户资源,建立物流网络,努力向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转变。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与货主及运输企业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有效利用社会车辆、仓储资源,增强服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国际货代企业要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银行等部门的合作,为客户提供进出口货物商检、报关、受理订货、库存控制、运输、信息反馈等一条龙服务。 (七)扩大邮政物流服务空间。利用邮政系统的网络资源,以济南、潍坊为中心,开展省内外邮件包裹、快递货物的交换转运。加强客户信息管理,与工商企业建
35、立战略伙伴关系,大力开展同城物流配送和商品分销服务。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物流配送网络,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大力开展农资、日用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双向物流配送,满足农户需求。 八、相关行业的物流发展 (一)优化制造业物流管理。工业企业对分散的物流管理职能进行改革,整合物流资源和功能,设立统一的物流管理机构,对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实行一体化管理;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应逐步把自营物流系统与生产制造系统分离,降低自营物流比重,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加快企业物流流程再造,在采购供应、物资管理、生产及销售等环节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优化供应链管理,按定单组织生产,实现原材料、零
36、部件 “ 零库存 ” 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应建立物流成本核算制度,加强对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监控和管理,优化配置物流资源和人力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行效益。 (二)搞好商贸物流配送。物流配送是支持商贸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的基础。要逐步建立以大型商贸企业为核心,综合性、专业性物流配送中心为节点的商贸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商贸物流配送的规模和水平,完善其交易、信息、金融、仓储、配送等服务功能,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应与工业企业联合,在重点城市、重点消费市场建立钢材、木材、水泥、煤炭等加工配送中心。发展蔬菜、水果、海产品等专业物流配送
37、中心,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发挥供销社的网络优势,发展日用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业务。 (三)重视农业物流发展。加快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以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以连锁超市等其他流通方式为补充,逐步由过去 “ 农户 批发市场 中间商 零售市场 消费者 ” 为主的流通渠道,向以 “ 农业合作组织 物流企业 销售终端 消费者 ” 为主的流通渠道过渡。研究制定农产品标准和包装标准,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方便包装、装卸、运输、仓储和群众消费,提高附加值、保鲜度和产品效益。以乡镇、县城、农贸市场为单位将个体运输业
38、户组织起来,建立农村物流合作机构,为农产品销售与流通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平台。应重视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搞好粮食物流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汽车散运和水路散运,使省内粮食汽车散运量逐步达到汽车总运量的 90% 以上,跨省运输的散化率和大包装(大包装袋、集装箱等)机械化作业率合计达到 80% 以上。 (四)提升物流科技水平和装备制造水平。支持物流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开展新型专业物流装备的研发和制造以及新型物流系统软件的开发和设计;支持企业在物流科技应用中的集成创新,提升整个物流行业的科技水平。物流装备要朝着技术先进、专业化程度高、标准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发展大功率重型载货汽车,进一步提高产品安全性、舒
39、适性和可靠性;重视装备 5000TEU 以上的集装箱船、液化油船、天然气船、化学品船、超低温运输船等,并使 10003000TEU 集装箱船形成标准化和系列化;开发立体停车设备、新型分拣设备、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等。 九、政策措施 (一)加强综合组织协调。建立由省经贸委牵头,省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协调全省现代物流工作。各市要明确现代物流工作牵头部门,理顺管理体制,对有关部门进行分工,落实责任,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研究制定科学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现代物流业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上报制度。发挥各类物流社团组织在调查研究、信息交流、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帮助。
40、(二)实施积极的税收政策。物流企业可使用全国联运行业货运统一发票,其开具的发票,符合税收政策的,可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跨地区经营的直营连锁物流企业,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经税务、财政部门批准,可实行由总部向其所在地主管税机关统一申报缴纳增值税、所得税;物流技改项目购置国产设备,可按价值的 40% 抵扣新增所得税;进口物流设备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 (三)支持物流企业合理用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列入工业、仓储用地范畴。对列入省重点规划的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新增用地,有关部门要给予支持。鼓励原市区内的物流企业到市郊结合部建设物流中心,市区土地实行腾笼换
41、业,原划拨土地由政府收回依法公开处置,并按规定给予企业适当补偿,用于新建物流中心。 (四)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对列入省规划的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应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规划给予扶持,争取列入国债贴息项目。省服务业引导专项资金应适当向现代物流业倾斜,支持省物流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补助和贴息,引导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现代物流业。省有关部门管理的货运基金、技术创新资金、科技开发资金、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资金等,应积极支持物流企业的货运站场建设、物流企业信息化改造项目。各金融机构应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省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物流企业信息化改造和重
42、点物流基础设施的贷款贴息补助。 (五)放开物流市场。省有关部门要清理不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允许各种经济成份的市场主体进入现代物流市场,外资、民营资本进入现代物流市场不受投资规模和投资比例的限制。除国家规定的外,物流企业注册登记不设其他前置审批条件。取消铁路货运代理、水路货运代理、联运代理、国际货运代理的行政性审批。加快制定符合国际规则的现代物流业政策法规和企业运行机制,营造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的物流市场环境。 (六)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关部门要制定科学的城市货车通行管理办法,为重点物流企业的小型配送车辆在市区通行、停靠提供便利条件。要减化通关手续,推行物流企业与口岸通关监管部门信息联网,
43、对进出口货物实行 “ 提前报检、提前报关、货到验放 ” 的通关模式,加快货物通关速度。在收费方面,有关部门向社会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严禁向物流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有关部门要研究降低货运车辆过路、过桥费标准,以减轻物流企业负担。 (七)加快工商企业主辅分离步伐。国有大中型工商企业要认真贯彻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鲁经贸企字 200363 号),将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分离出来,做精做强主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可将企业的物流资产、人员进行剥离改制,注册成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免税优惠政策。对工
44、商企业向专业物流企业转让自有仓库及其附属设施免征营业税;工商企业向专业物流企业转让自有运输工具、物流设备、装备等固定资产,应在增值税方面提供优惠。 (八) 加大物流市场改革开放力度。大力开展物流管理体制创新、企业组织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创新,变传统物流为现代物流,变物流自理为物流代理,变企业物流为物流企业,优化物流供给,引导物流需求,培育物流市场。要打破条块分割和行业垄断,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盘活物流资源存量。鼓励支持物流企业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拓展市场,提高竞争能力。要积极引进国外有实力的大型物流企业进驻山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加快我省现代物流的发展。 (九)
45、积极推广现代物流标准化。积极组织贯彻实施物流业国际、国家标准,推动物流设备设施标准化;积极采用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物流信息采集标准、物流电子单证及信息交换平台标准,推动我省各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抓紧制定和实施物流业急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加强物流企业的标准体系建设,使我省的物流标准化达到新水平。 (十)大力培养现代物流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物流工程和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物流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为物流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梯队。加强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现有物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逐
46、步推广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附件 1 :省重点物流园区名单 青岛前湾国际物流园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区、济南盖家沟国际物流园区、济南西部物流园区、淄博综合物流园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区、潍坊万方物流园区、潍坊高新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区、临沂西部物流园区、日照港西港区物流园区。 附件 2 :省重点物流中心名单 青岛中远大亚物流中心、青岛裕龙物流中心、中储青岛物流中心、青岛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青岛国际机场物流中心、山东交运物流中心、烟台北明国际保税物流中心、淄博鸿运物流中心、潍坊机场物流中心、济宁交通物流中心、泰安国际物流保税中心、威海港物流中心、日照国际集装箱中转站、莱芜钢铁物流
47、中心、枣庄台儿庄物流中心、滨州京博物流中心、德州资通国际物流中心、聊城香江物流中心、临沂国际集装箱中转站、济南国铁洛口物流中心。 附件 3 :省重点商贸配送中心名单 青岛利群集团物流配送中心、青岛维客集团物流配送中心、三联家电总公司物流中心、潍坊百货物流配送中心、山东世贸中心银座采购配送中心、威海糖酒站物流配送中心、淄博新星集团物流配送中心、日照凌云工贸公司物流公司、临沂九州集团物流配送中心、潍坊海王医药有限公司物流配送中心、泰山英华青春创业物流中心、山东金叶(烟草)物流配送中心、寿光蔬菜集散中心、苍山农贸市场、青岛城阳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 附件 4 :省重点物流企业名单 海尔集团物流公司、中远大亚物流公司、省交运集团、青岛交运集团、山东中邮物流有限公司、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鲁能帆茂物流公司、山东中铁物流有限公司、青岛铁路远东物流有限公司、济南兰剑物流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