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城市韧性测度与政策措施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987829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89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城市韧性测度与政策措施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南省城市韧性测度与政策措施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南省城市韧性测度与政策措施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5 卷第 4 期南阳理工学院学报Vol.15 No.42 0 2 3 年 7 月JOURNAL OF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ul.2023作者简介:梁予昉(1969-),男,硕士,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学。河南省城市韧性测度与政策措施研究梁予昉(许昌学院 河南 许昌 461000)摘 要:城市韧性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河南省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河南省城市韧性进行测度,得出河南省城市韧性出现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和时序波动较大等问题,提出政策措施包括把握城市韧性发展动态,逐步缩小城市韧性差距;掌握城市韧性发展规律,有

2、序提高城市韧性水平;提取城市韧性区域特性,提升区域城市韧性效度;洞悉城市韧性重要因素,有效弥补城市韧性漏洞。关键词:城市韧性;河南省;韧性测度;区域发展中图分类号:R5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132(2023)04-0015-04DOI:10.16827/ki.41-1404/z.2023.04.003 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增加,城市发展过程的城市韧性愈发重要。城市韧性体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面对不确定和不稳定情景的应对能力,体现了城市发展过程的管理水平,体现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目前对城市韧性的研究主要分为城市韧性相关理论界定和城市韧性相关指标体系。在城

3、市韧性相关理论界定中,由于城市韧性的内涵较为丰富,从不同角度对城市韧性的解读不一,因此对于城市韧性的概念尚未达成统一1-3。许多专家学者对城市韧性的解读大多从指标体系角度入手,从而体现城市韧性不同研究角度,表明城市韧性的学术观点,丰富了城市韧性的研究内容4-6。本文认为城市韧性是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外部冲击下的抵抗、适应和恢复的能力。城市韧性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Dagunm基尼系数7、Kernel 密度估计8、Markov 转移概率9、SDM 模型等10,这些研究方法包括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这些方法的运用提高了城市韧性的研究水平。目前对城市韧性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内容上较少涉及河南省城市

4、韧性测度。在社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河南省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有必要对河南省城市韧性进行测度,从而分析河南省城市韧性的水平,找出不足,从而指出发展方向,为河南省城市韧性提升提供智力支持,从而减少河南省城市在面对不确定情景下的生命财产损失。同时本文的研究还可以为中国其他城市发展提供借鉴。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根据相关参考文献11,本文将城市韧性划分为3 个层面(见表 1):经济韧性、生态韧性、基础设施韧性。经济韧性主要有人均 GDP、城镇登记失业人口、GDP、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共 4 个指标;生态韧性主要有园林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用地面积比例共 3 个指标;

5、基础设施韧性包括人均道路面积、国际互联网用户数、移动电话户数共 3 个指标。本文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河南城市统计年鉴,缺失部分采取查阅各城市统计报告,个别无法获取的数据本文采用插值法加以补充。表 1 河南省城市韧性指标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单位简称经济韧性人均 GDP元/人rj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人czGDP万元gd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ds生态韧性园林绿地面积公顷yl建成区绿化覆盖率%jc建成区用地面积比例%jd基础设施韧性人均道路面积m2/人rj国际互联网用户数户gj移动电话户数户yd2 研究方法2.1 数据预处理由于不同指标的单位不统一,为了便于不同指标进行统一计算,需将所有数据进行无标

6、度处理。南阳理工学院学报第 15 卷同时由于指标存在正负作用,对于不同作用的指标数据应采用不同的无标度处理方法。数据的无标度处理方法为正向指标:Xij=Xij-Xjmin()/Xjmax-Xjmin()负向指标:Xij=Xjmax-Xij()/Xjmax-Xjmin()2.2 熵权法由于不同指标的作用大小不一,因此需要对不同指标进行赋权处理,熵权法是运用最为广泛的赋权方法,因此本文采取熵权法对河南省城市韧性指标进行赋权。构建不同指标的熵值,首先对不同的指标计算信息熵。第 j 个指标的信息熵为ej=-1lnnni=1pijln(pij)(j=1,2,m)然后,计算不同指标的信息效用值,第 j 个

7、指标的信息效用值为dj=1-ej最后,计算不同指标的权重,第 j 个指标的权重为wj=djmj=1dj(j=1,2,m)2.3 综合评价法第一,搜集相关指标数据,对指标数据无标度处理。第二,根据熵权法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第三,对不同指标的数据进行综合加权处理。具体计算公式为Z=wiXij在本文中不同城市的城市韧性评价方法一致,最后对不同城市韧性的测度结果进行分析。3 河南省城市韧性测度结果首先,对无标度化处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 2。其次,运用熵权法计算河南省城市韧性指标权重,结果见表 3、表 4。最后,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河南省城市韧性进行评价,鉴于城市韧性在短时间内的变化较小,因此将

8、时间 划 分 为 4 个 时 间 段,分 别 为 20002004、20052009、20102014、20152019。具体评价结果见图 1。表 2 描述性统计结果 韧性指标观测值均值标准差最小最大rj3403563.1811313929508.646221430.18073cz34085340511590000014090274.1716314202.59gd34018.08674851901.33798795.873ds34012978435922575.05514382.28312yl34040497041482.5951460.90264jc3402.2855.7417.904910

9、.50144jd34015.0246.536.80695.72039rj3400.9818.427.09873.3015gj340120352166600003021266.1153098780.089yd340117964680000618985.105723860.3247表 3 标准化数据描述性统计 韧性指标观测值最小值统计最大值统计偏度统计标准错误峰度统计标准错误rj340-1.21073.902461.030.1720.9520.342cz340-0.811376.240563.2110.17213.3460.342gd340-0.214117.456195.1670.17227.9

10、480.342ds340-1.479464.295841.4020.1722.9070.342yl340-0.738315.627622.8640.17210.5160.342jc340-1.487883.602860.7670.1720.5560.342jd340-3.808631.69449-1.0490.1720.7380.342rj340-1.853443.429150.3930.172-0.1250.342gj340-0.936154.401321.9640.1724.7630.342yd340-0.838825.610222.4580.1728.2940.34261 第 4 期梁予

11、昉:河南省城市韧性测度与政策措施研究 从图 1 可知,郑州市的城市韧性排名最高,说明郑州在河南省的各项城市韧性评价指标居于高位,体现了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的地位。开封是郑州的近邻,其城市韧性发展与郑州相比落差较大,可能与其城市韧性要素流入郑州有关。洛阳、新乡的城市韧性处于第二集团,其城市韧性发展与郑州相比虽有一定差距,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则具有一定的优势。平顶山、安阳、开封、焦作、许昌、南阳、商丘、信阳等城市韧性处于第三集团。该集团的城市韧性处于河南省中流水平,需要吸收周边郑州、洛阳和新乡等城市韧性发展经验,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城市韧性。鹤壁、漯河、三门峡、周口、驻马店等城市韧性最低,急需调整城市韧性发

12、展思路,提升城市韧性发展水平。表 4 河南省城市韧性指标权重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城市韧性人均 GDP(0.204)经济韧性(0.413)城镇登记失业人口(0.233)GDP(0.287)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0.276)生态韧性(0.298)园林绿地面积(0.35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0.367)建成区用地面积比例(0.278)基础设施韧性(0.289)人均道路面积(0.304)国际互联网用户数(0.365)移动电话户数(0.331)图 1 河南省城市韧性评价结果 从时间角度来看,大多数城市韧性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图 1 发现大多数城市韧性均在20152019 阶段出现了最低水平,

13、而在 20102014阶段出现了最高水平,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为许昌、周口、驻马店、鹤壁和平顶山等城市,特别是许昌在20102014 阶段城市韧性处于全省前三,而在20152019 阶段则跌出全省前五的行列,城市韧性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说明城市韧性建设不具有长期规划,缺乏长期动力支撑。城市韧性波动较大应重视城市韧性的长期发展,忽视城市韧性短期效应,采取稳妥持久的城市韧性发展战略,从而实现城市韧性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从空间布局来看,以郑州和洛阳为中心的大都市圈的城市韧性较为突出。郑州和洛阳城市韧性较为突出,特别是郑州和洛阳的带动作用也不容忽视,其中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等郑州和洛阳的周边城市韧性也

14、较为突出。以郑州和洛阳为中心的大都市圈的城市韧性均属于河南省城市韧性排名前列,而河南省南部城市南阳和信阳的城市韧性也较为平稳。河南省城市韧性空间布局整体表现为北强南弱,东西发展较为平稳,河南省城市韧性发展应集中发挥以郑州和洛阳为中心的大都市圈的带动作用,实现河南省北部城市韧性集聚发展,而河南省南部应重视城市韧性发展缺点,补足缺点,发挥优势,提升城市韧性发展水平。4 河南省城市韧性提升策略4.1 把握城市韧性发展动态,逐步缩小城市韧性差距河南省城市韧性发展差距较大,应因地制宜缩短不同城市韧性的差距。从区域布局来看,河南北部地区城市韧性稍高于南部,应注重河南省南部地区城市韧性发展态势,采取政策支持

15、和资金支持等手段加大河南省南部城市韧性提升进度,可以采取项目为王等手段建立城市韧性提升工程,逐步克服南北地域差异,从而实现河南省城市韧性的平衡发71南阳理工学院学报第 15 卷展。同时,河南省城市韧性最高地区为郑州,而郑州与邻近城市开封的城市韧性差距较为明显,河南省类似现象较多,说明地域相近可能加大了城市韧性差距,因此为避免城市韧性差距加剧,应制定相关政策使得城市韧性较高的城市帮扶城市韧性较低的城市,实现城市韧性提升的相互促进,而不是城市韧性差距的增大。4.2 掌握城市韧性发展规律,有序提高城市韧性水平从整体上看,河南省城市韧性经历了先上升后降低的发展趋势,城市韧性发展出现了明显波动。特别是从

16、近期来看,河南省城市韧性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若不采取干预措施,可能会进一步下滑。因此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阻止城市韧性下滑,然后才能进一步提升。从区域发展来看,河南省北部地区城市韧性降低速度高于南部城市。河南省需从整体上重视城市韧性提升工程,避免城市韧性进一步下降,减少城市灾害的发生,从而降低城市公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城市韧性提升工程应重点放在城市韧性下降速度较快的区域,警惕城市灾害发生,尊重其发展规律,不可因重视城市发展而忽视城市韧性,应在城市韧性提升的基础上实现韧性提升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4.3 提取城市韧性区域特性,提升区域城市韧性效度河南省城市韧性发展具有典型的区域特性。首先,经济较

17、为发达地区城市韧性较高。其次,南北城市韧性具有差异性。最后,北部地区城市韧性波动性较大,南部地区波动性较小。从而得出提升城市韧性的主要措施:第一,建立经济洼地提升工程,引导优秀项目促进城市发展,有效提高城市韧性效度。第二,建立南北城市沟通桥梁,促进南北城市发展协调。在保持南北城市发展特色的基础之上,实现资源共享,城市韧性提升要素在区域内有序流动,从而实现河南省城市韧性全面提升。第三,建立城市韧性监督机制,实现其动态化管理机制。针对城市韧性的波动性应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城市韧性高质量发展。4.4 洞悉城市韧性重要因素,有效弥补城市韧性漏洞从指标上看,河南省城市韧性的最重要因素为GDP

18、,GDP 是城市韧性的最主要动因,因此提升河南省城市韧性应首先发展城市经济,以经济促韧性,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韧性提升的互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城市韧性提升,但城市经济发展不应以牺牲城市生态为前提,因为城市生态也是城市韧性的组成部分,以破坏生态为前提的城市经济发展无法提升城市韧性,反而会大大降低城市韧性。河南省城市韧性出现降低的情况可能是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经济所带来的,所以河南省城市韧性提升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绿水青山,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统一发展步伐,探索绿色经济发展路径,打造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韧性提升的共赢局面。参 考 文 献1 周玉洁,王循庆.基于 CiteSpace 的城市韧性研

19、究历程与热点分析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3(1):19-23.2 季小妹,聂智磊,朱运海,等.城市韧性与城市网络关联性理论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国名城,2023,37(1):23-31.3 麻学锋,胡双林.旅游城市韧性与居民幸福水平时空适配特征及影响因素 以张家界为例J.资源科学,2022,44(11):2373-2385.4 韩自强,刘杰,田万方.城市韧性的测量指标:基于国际文献的系统综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6):131-144.5 史玉芳.城市韧性与基础设施建设耦合协调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2,43(6):608.6 刘同超.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

20、展耦合胁迫关系研究J.人民黄河,2021,43(7):13-18+23.7 杨青,曹兰娟,蔡晨阳,等.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22,44(5):701-708.8 单薪蒙,何敏,李睿,等.中国城市韧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5(5):476-484.9 李梦杰,刘德林.中原城市群城市灾害韧性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2,32(9):144-151.10 王松茂,牛金兰.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的动态演化及障碍因子分析J.经济地理,2022,42(8):51

21、-61.11 周茜,韩青,袁钏.韧性城市研究进展及在城市空间治理中的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19):62-64.(责任编辑:丁 雪)(下转第 30 页)81南阳理工学院学报第 15 卷MULTI-OBJECTIVE CONTROL OF ACTIVE FRONT STEERING SYSTEM FOR VEHICLES BASED ON T-S FUZZY THEORYMA Xin-bo,TONG Jia-sen,XIE Fang(Schoo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yang 4

22、73004,China)Abstract:Active front steering system can adjust the yaw moment via the active steering angle compensation,thus improving the vehi-cle cornering stability.In order to achieve the yaw moment control,an active front steering system with Takagi-Sugeno(T-S)fuzzy based linear quadratic regula

23、tor(LQR)multi-objective controller was proposed in this work.In this system,the effective region of the active front steering system and the tire nonlinearity of the vehicle handling model were fully considered.The model of the active front steering system was developed by using T-S fuzzy theory.The

24、 LQR multi-objective controller was designe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yaw rate and vehicle sideslip angle.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ctive front steering system with T-S fuzzy based LQR multi-objective controller could reduce the yaw rate,vehicle sideslip angle and lateral accel

25、eration as a whole,and achieve the steady situation quickly.This system could improve the vehicle cornering stability effectively,thus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meth-od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ctive front steering system.Key words:automotive engineering;active steeri

26、ng system;yaw moment;T-S fuzzy theory;multi-objective control(上接第 18 页)STUDY ON URBAN RESILIENCE MEASUREMENT AND POLICY MEASURES IN HENAN PROVINCELIANG Yu-fang(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461000,China)Abstract:Urban resilience constitute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high-quality urban development.This pap

27、er aims to construct an assess-ment framework of urban resilience for Henan Province with the adoption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s.The findings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significant regional disparities as well as temporal fluctuations in the urban resilience of Henan Province.In response,the

28、 following policy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attaining a finer-grained comprehension of the dynamic patterns of urban resilienc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vely narrowing the existing gap in urban resilience;mastering the principles underlying the evolution of urban resili-ence and steadily enhancing

29、the level of resilience in an algorithmic manner;deriving the regional features of urban resilience and ele-vating the validity of regional urban resilience;as well as penetrating the crucial factors of urban resilience and proactively making up for the loopholes.Key words:urban resilience;Henan Province;resilience assessment;regional development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