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986830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张振刚 薛捷摘要: 本文对我国在建及筹建的 39 家主要的生物医药科技园根据地域分布、主要研究领域以及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类和统计分析 , 指出了在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科技园 生物医药 中药现代化 区域创新环境 创新带1. 引言国际现代生物及医药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布局大多采取空间集群的方式进行,生物医药科技园区是生物技术和中医药产业开发的聚集地也是其发展的主要促进者和推动者之一。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 和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原理, 生科技园区的建设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通过创新关联实现协调发展的具体

2、表现形式之一。建立生物医药科技园,有利于促进官、产、学、研、资以及中介机构的互动, 对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增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生物医药及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都将起到巨大的作用。随着国家对生物医药及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视和推进 ,我国在原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基 础上 , 近年来出现了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热潮,现在已经有80多个地区(城市)提出建设生物医药科技园(生物谷、药谷) , 而国内已成立的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都将生物技术产业作为其中需要加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但在我国生物科技园的 建设过程当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重复建设、各园区之间的产业结构同化、区域创

3、新系统的形成以及管理机制行政色彩过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生物医药科技园区未来的发展。2. 我国生物医药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分类统计据统计,全国现共有主要的生物医药科技园39家,本论文对这39家在建及正在筹建的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做了统计,并进行了整理分类 , 以便于研究分析。211地域分布情况地域分布情况根据地理上常用的中国区域划分可分为东北、华北、华东等7个区域, 见表1:22 生物医药园区产业带的分布情况产业带分布情况可根据生物医药科技园在空间和地理位置上的集聚特征分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三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带, 见表2 :表1 生物医药科技园(基地) 的地域分

4、布地 域数 量园 区 名 称东 北7长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 , 吉林通 化医药城 , 吉林延 边敖东医 药城 ( 即吉林 省 “一 园两城”) , 哈尔滨利民医药科技园区 , 沈阳生物技术产 业园 , 辽宁本溪 中药现代化 科技产业 园 ,辽宁大连国际生物中医药港 。华 北8北大生物城 ,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 北京 “药谷 ”, 北京生物 医药创新基 地 ( 即北京生 物医药产业规划的 “一城 、一园 、一谷 、一带”) , 京 津生 物技 术走 廊 , 河 北冀 港中 医药 港 , 河 北中辰 (香河) 生物科技园 , 内蒙古盘古生物科技园 。华 东9上海张江 “药谷”, 南京生 物医药

5、 科技工 业园 , 江苏 无锡 “药 谷”, 江苏 连云港 新医药 产业基地 , 苏州创业园生物医药孵化器 , 杭州 “新药港”, 青 岛生物谷 , 厦 门北大生物 园 , 新昌医药产业基地 。华 中2鄂州葛店 “中国药谷”, 湖南浏 阳生物医药园西 北4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九州生物医药科技园 , 宁夏 “西 部药谷”, 甘肃 国家级医 药基地 , 新疆天山 “药谷”。西 南4四川 “药谷”, 重庆市生物 科技园 , 云南中华 生物谷 ( 昆明现 代医药 产业 园) , 贵阳药 用植物园 (贵阳 “药谷”) 。华 南5海口 “药谷”, 广东中山国家健 康科技产业基地 , 广州 国际生物岛

6、 , 深 圳北大生物 谷 , 香港中医药港合 计39 表2 生物园区产业带统计23 主要生物医药科技园的基本情况分类统计表3 对各生物医药科技园的主要开发领域以及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 同时还对三个产业带也分别进行了统计, 以便于分析研究。3. 对我国生物医药科技园区的现状分析31 生物医药科技园分布广泛,三个生物医药产业带开始呈现从表1 中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在全国各省的分布情况来看, 现在全国大部分的省份都非常重视作为生物医药研究开发集聚地的生物医药科技园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 生物医药科技园在全国的广泛分布必将大大推进我国生物医药及中医药的发展。例如美国的波士顿、旧金山

7、湾、华盛顿、圣迭戈和北卡研究三角园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不仅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 而且已成为美国生物技术产业规模化的基础, 同时还带动了全美其它地区的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表2 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在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生物医药科技园的数量较多且位置邻近, 这三个地区的生物医药科技园分别占到全国主要生物科技园的23%、15%和10% , 其总数占到全国的48% , 这些统计数字可以说明在这三个地区中已明显的出现了生物医药科技园区的集聚现象, 通过加强交流合作便可发展成为地区生物医药的产业带和创新带。32 大学和科研机构作为创新源的作用得到重视生物科技和中

8、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前沿性的特点, 其发展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 生物技术及中医药的研究是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效益的高溢出性特点的高科技产业。生物医药科技园区要想发展壮大, 不光是要吸引国外大型的医药企业集团进入, 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以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的生物医药以及中医药的发展, 而现阶段我国生物科技园区中技术引进多, 消化吸收少, 原创的更少, 主要技术和设备都是依赖进口, 生物医药科技园区一味追求产值和注重吸引国内外大型医药产业集团的入驻, 却忽视了培育包括专利知识和创新产品在内的核心竞争力。从表3 中我们可以看出全国有74%的园区已明确提出要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 而在三个科技园的产

9、业带内这一比例更高, 分别达到88 %、83%和75% , 要高于全国的比例。这些统计数字说明大部分的生物科技园区都已意识到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的重要性, 注重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科技园区创新的知识源和技术源的作用。国外生物科技园的成功例子也说明高校和科研机构与科技园的合作可以强化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有利于推进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和完善园区的生物及医药产业链, 最终突出生物医药园区的专业优势和产业优势。我国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就十分注重大学和科研机构在生物医药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的作用, 不但与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联系,还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和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组建了

10、“一所六中心”的创新平台, 现已在人类基因组测序、转基因研究以及克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33 建设上过分偏重硬环境建设, 管理体制以政府为主导现在各地的生物医药科技园区都被当地政府作为推动地区生物医药科技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化的主要力量, 在生物医药科技园的建设上, 政府除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外还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 在我国的高新技术科技园的建设中, 有70 %的资金都用在了对硬件设施的建设上, 现在我国的生物医药科技园大多以宽敞明亮的办公大楼, 豪华的内外装修和高档的办公设备为标志, 而这些又必然导致进驻园区内的企业的运营成本

11、的增加。政府作为生物医药科技园区的投资主体,直接介入科技园的运作和管理, 科技园区的定位也多为公益型科技事业服务单位, 其管理人员也多为政府指派,而这些管理人员大都缺乏管理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内部事务的能力, 这对生物医药科技园充分发挥其服务和协调功能造成了很大障碍。而且在有些科技园中, 一些科研院所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 存在各自为政的作风,这就不利于园区内形成完整的生物医药的技术链、知识链和创新链, 同时也就延缓了其创新知识和专利成果迅速产业化的进程。34 园区产业链同化, 缺乏合理规划和分工大量出现的生物医药科技园对推进我国生物医药的发展以及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肯定会有积极的影响, 但从表3

12、中我们也可以看到, 全国39 家主要生物医药科技园中提出要发展生物医药领域和中医药领域的各占72% ,而在三个产业带中这一比例更大, 提出发展生物医药领域的分别为89 %、83 %、100% , 提出发展中医药的分别为75 %、100 %、75 % , 在医药器械领域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带分别有50 %的园区介入, 而在医药流通领域珠三角产业带所有的园区都提出要建成医药物流基地。从这组数据可以反映出这些生物医药科技园在技术、产业领域和功能上并没有对地区形势和其它园区的发展做全盘考虑, 缺乏独特定位、产业模式的同化和产业领域的重叠必将导致园区间的协作和专业化分工出现问题, 这就必然影响各生物科技园

13、区竞争优势的形成。除此之外,产业模式和定位的相似也必然导致对资源的激烈争夺和重复投资, 例如定位相似的北京“药谷”和葛店“中国药谷”就曾为吸引太极集团的投资而进行过激烈竞争,这些从整体上说都不利于园区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化水平的提升, 最终就必将影响我国生物医药以及中药现代化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再者, 各生物医药园区产业领域重叠, 各种生物医药项目重复仿制多, 这也必然造成生物医药企业的规模偏小, 资源的严重内耗以及由于产品的同化而导致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最终还会影响生物医药园区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而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这三个生物医药产业带, 其中的生物医药园区之间也并没

14、有借区域优势而形成有机的联系和合作, 相反由于各园区间的产业领域重叠、技术创新能力弱、生物制药品种少、中药制品重复多、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等问题, 各园区之间还普遍存在低水平竞争, 资源争夺激烈等情况。中国的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很多, 但现状是各地都各自为政,无序发展, 如果各地生物医药园区间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不能合理调整, 从长远来看必将影响生物科技园区的持续发展。4. 我国生物医药科技园区的发展对策4.1 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创新管理体制生物科技园要快速发展, 首要任务就是要从以政府主导转向以市场主导, 政府必须彻底转变自己的角色,结合市场力量建立由大学、科研院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企业、银行

15、以及政府机构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体制, 只有这样, 园区发展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双重特点, 突破传统体制对企业发展干预过多、机构膨胀、管理效率低下等弊端, 充分发挥园区内各主体自我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真正提升生物医药科技园的自主创新能力。42 建设区域创新环境,发挥集群优势硬环境的建设对生物医药科技园的发展壮大是至关重要的, 但高科技园要想获得竞争优势, 实现持续发展,光有这些却是远远不够的。科技进步是生物科技及中医药发展的动力, 而创新能力则是生物医药科技园的灵魂和持续增长的源泉, 培育园区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要重视区域创新环境(图1) 即软环境的建设, 区域创新环境的建设有利于生物

16、医药园区形成一个自组织的创新主体。(1) 注重园区内联系网络的建立生物医药科技园区作为生物医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各种专业中介机构的集群(clusters) , 必须注意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以提高集群内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持续创新能力和知识创新效率。科技园区对区域创新环境的营造必须注意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机构、专业中介机构以及金融机构间建立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网络, 主要包括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加快信息传递、建立各种行业协会和俱乐部、定期举办各种科技论坛及各种非正式的沙龙或聚会以使园区内的各种专业人才能够经常进行交流, 加快各种隐形知识的传播, 扩大知识的溢出效应, 降低各创新主体的学习成本。

17、(2) 注重公共创新平台的建设鉴于生物医药行业研发的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 生物科技园还要注重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建设各种公共创新平台, 以推动大学、科研机构以及新创企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例如张江“药谷”便在园区内组建了“新药研究开发和服务组织(CRO) ”, 专为新药项目提供临床前试验、临床试验以及新药申报等各项服务以加快新药的初审的速度。同样在中关村生命科技园也建立了GMP 中试基地、标准试验仪器设备体系、大规模生物信息计算中心、试验动物及动物疾病中心等技术支撑平台来推动园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3) 注重产学研结合大学和科研机构是生物医药科技园创新系统中的创新源, 而企业则是其

18、中的创新主体。创新系统为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企业提供了相互交流的界面, 企业直接对大学和科研机构提供科研经费, 大学和科研机构则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 合作双方均从合作中受益, 从整体上推动科技园的发展。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双向互补的需求, 使交流节点频繁出现, 创新源流量加大加快, 促使创新机会不断增多; 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合作的增加, 同时也增强了创新链中最关键的部分,科研成果通过企业的产业化, 又可以衍生出更多新的企业。产学研的结合可以在园区内产生“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协同创新效果。(4) 注重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为科技园区创新网络的建立提供外控变量, 是创新网络的组织者和维

19、护者, 政府要为园区内各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制定鼓励创新、吸引人才进入并鼓励人才流动的政策, 注重对园区内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对园区内的教育培训、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应增加投入, 用积极的政府政策来推动区域创新环境的建设。例如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政府除了注重园区信用体系的建设以外, 同时还通过制定人才引进政策、财税优惠、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行为规范政策和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入园创业的五大措施来推进区域创新环境的建设。(5) 注重创新的人文环境的建设生物医药科技园区还应注重人文环境对集群内创新活动的支持, 一种创新的人文环境对园区内良好的创新氛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科技园区内创新的人文环境

20、应该包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勇于实践、提倡竞争、崇尚合作”等基本内容。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创建初期便十分注重“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的园区文化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的培育, 如今在入驻张江的467 家企业中, 创新企业占到了总数的5011 % , 这充分说明了培育创新的人文文化对高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性。(6) 注重区域外联系网络的建设, 加强园区间的交流与合作世界上著名的硅谷和我国台湾的新竹高科技园的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不是孤立的, 而是开放互动的,它们具有全球视野, 能够内联外引, 利用全球的人才、技术、市场等资源推动自身的发展。中国的生物医药高科技园也应注重区域外的联

21、系网络的建立以充分利用区域外的资源, 例如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 建立引进留学人员的绿色通道吸引海外人员入园创业。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便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 并建立了中关村留学人员网站以加强和留学人员的联系, 方便人才的引进。同为生物医药科技专业园区, 相互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可以使科技园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形成技术、人才和知识等资源的集成配置。生物医药园区间联系网络的建立可以促进园区间技术、经验和知识的交流, 有利于优化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结构, 减少重复研究以及重复投资,增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速率, 并能降低研发风险,缩短新成果的开发周期, 提高开发效率, 最终达到双赢的效

22、果, 进而从整体上提升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能力。43 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三个生物医药创新带的整体发展在环渤海湾、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生物医药的产业带, 区域内各园区不但在空间位置上邻近, 而且这三个区域的交通、通信以及人力资源都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因此, 这三个地区内生物医药园区的合作更加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三个产业带内各个生物科技园区本身就是一个生物医药企业的集群, 同时也要建成一个有利于生物医药发展的区域创新系统, 产业带中的各科技园可以充分利用其相互之间地理位置上的邻近和地区内发达的交通和通信网络, 通过有机的整合和加强交流与合作在产业带内建立联系网络, 从而减少恶性竞争与重复开发,并推动

23、自身向外延发展构成一个更大的区域创新系统,即生物医药的创新带。这三个生物医药创新带的形成对增强和提升整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生物科技及中医药的技术水平和竞争优势都将大有裨益, 同时也会增加地区内的科技园区对国内外大型生物制药企业、科研机构、高新技术成果、海外留学人才以及风险资金吸引力, 进而推动我国生物医药科技园区的快速发展。参考文献1. 王辑慈.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2. 迈克尔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23. 柯冠. 世界生物技术发展现状。见2001 中国高技术发展报告.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4. 刘曙光, 刘子

24、玉. 国外生物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研究. 世界地理研究, 2002 , 11 (2)5. Shantha Liyanage. Breeding innovation clusters throughcollaborative research networks. Technovation. Vol. 15. No.9.6. Rui Baptista , Peter Swann. Do firms in clusters inno2vate more ? Research Policy 27 , (1998) .7. Peter Swann , Martha Prevezer. A comparis

25、on of thedynamics of industry clustering in computing and biotechnology.Research Policy 25 , (1996) .作者简介张振刚,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管理学博士, 英国赫尔大学MBA , 工学硕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区域发展战略、知识创新、知识管理。薛捷,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知识创新、区域战略。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

26、技能、军事技能。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结合,根据我公司201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内容,现与财务部签订如下安全生产目标:一、目标值:1、全年人身死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轻伤人数为零。2、现金安全保管,不发生盗窃事故。3、每月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到位。4、安全培训合格率为100%。二、本单位安全工作上必须做到以下内容: 1、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必须模范遵守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发布与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相抵触的指令,严格履行本人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责任制在本单位全面落实,并全力支持安全工作

27、。 2、保证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在本单位内全面实施,并自觉接受公司安全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当“安全与交货期、质量”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4、参加生产碰头会时,首先汇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安全问题落实情况;在安排本单位生产任务时,必须安排安全工作内容,并写入记录。 5、在公司及政府的安全检查中杜绝各类违章现象。 6、组织本部门积极参加安全检查,做到有检查、有整改,记录全。 7、以身作则,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对发现的各类违章现象负有查禁的责任,同时要予以查处。 8、虚心接受员工提出的问题,杜绝不接受或盲目指挥;9、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召开事故分析会,提出整改措施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填写事故登记表,严禁隐瞒不报或降低对责任者的处罚标准。 10、必须按规定对单位员工进行培训和新员工上岗教育;11、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生产十六项禁令,保证本单位所有人员不违章作业。 三、 安全奖惩: 1、对于全年实现安全目标的按照公司生产现场管理规定和工作说明书进行考核奖励;对于未实现安全目标的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罚。 2、每月接受主管领导指派人员对安全生产责任状的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