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章知识点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 微粒的性质
实验一:氨分子扩散(无色酚酞遇碱变红)
1、 向水中加酚酞,酚酞不变色。结论: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2、 再向烧杯中加几滴浓氨水,酚酞变红。结论: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3、 把装有浓氨 水的一个烧杯,和另一个装酚酞试液的烧杯用一大烧杯罩在一起,一段时间后,酚酞试液变红。
结论:①(主要)微粒在不段运动。②(其它)浓氨水有挥发性。氨水显碱性。
注: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二:半管水和半管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一管。气体易被压缩,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结论:微粒间有空隙。气体微粒间空隙大,固体液体微粒间空隙小。
注:温度越高,微粒间空隙越大。
总结:微粒的性质:1、物质是由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是在不断的动运。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
3、微粒间有空隙。温度越高,微粒间空隙越大。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气水碘)、原子(金属、稀气、碳、硅)、离子(盐)
二、 分子
1、 不同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2、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反之为混合物。
4、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5、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包括:气(除稀有气体之外的气体)、水、碘(I2)
6、 所有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7、 H2O由H元素和O元素组成,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由H原子和O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由2个H原子和一个O原子构成。
注:只有氧气中才含有氧分子,只有水中才有水分子,只有氢气中才有氢分子,以此类推。
三、 原子
电解水微观示意图:
1、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2、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4、 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5、 原子构成的物质包括:金属、稀有气体、碳单质、硅单质
6、 提出原子学说:道尔顿 发现电子:汤姆生 发现原子核:卢瑟福
原子核 质子(+)
(+) 中子(不带电)
7、 原子
(正电=负电) 电子(-)
H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
原子核体积极小,但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质量忽略不计。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质子数和中子数 不一定 相等。
8、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而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省略不写。
▼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四、离子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电子排布原则:
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第一层最多排2个,二层最多排8个,最外层最多排8个。前一层排满后,再排下一层。
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如果第一层为最外层电子数只要达到2个),则为相对稳定结构。
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原则:
< 4,易失电子,大多为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大多为金属元素
=8(He为2),相对稳定,为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He原子特殊,最外层电子数为2,是稳定结构。
得电子,负电多,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原子
(正电=负电) 失电子,正电多,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物质,如铜、铁、铝、金钢石、硅等
结合
聚集
结合
物质,如氧气、水等
分子
分解
原子
物质,如食盐(NaCl)等
结合
离子
失去或得到电子
得到或失去电子
第2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1、 元素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既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释:只要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就是同一种元素。
2、 元素符号:用拉丁字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一大二小)。
3、 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如:Cl表示氯元素,还表示1个氯原子。
4、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概念
元素
原子
区别
① 素是宏观概念,从宏观角度说明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①原子是微观粒子,从微观说明物质的微观结构;②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联系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5、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多物)
不含氧化合物
化合物
(一物多素)
单质
(一物一素)
纯净物
(一物)
氧化物
物质
含氧化合物
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是化合物。例如O2和O3混合成的物质与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前都是混合物,后都是单质。
6、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由多到少顺序)
地壳中:氧、硅、铝、铁、钙。 口诀:养贵驴铁盖。
海水中:氧、氢、氯、钠镁 记忆方法:水+盐=海水,水中氧多氢少,盐中氯多,钠少。
人体中:氧、碳、氢、氮、钙 口诀:(向天)仰叹,(菜太)清淡,该!
太阳上:氢、氦 方法:元素周期表前两个。
7、元素与人体健康
人体中含的比较多的元素叫常量元素,含的比较少的元素叫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包括:铁、铜、锰、锌、钴、碘、硒。
人体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如缺钙:骨质疏松、畸形、佝偻病。 缺锌: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侏儒症。 缺钴、铁:贫血 缺碘和碘过量:甲状腺疾病
元素过量也会得病:钙过多:白内障、动脉硬化。 微量硒防癌,过量的硒致癌。
第3节 物质的组成
一种物质
1、化学式的意义 H2O含义:1、水
宏观
2、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物质的元素组成
3、一个水分子
一个分子
化学式微观
4、一个水分子由两个H原
一个分子的微观构成
子和一个O原子构成。
2、单质化学式书写: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即为元素符号。
分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符号和右下角数字组合。
3、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步骤:①、写出组成元素(正价在左,负价在右)
②、标出化合价(元素正上方,先正负,后数字)
③、确定原子个数(约分交叉)
4、化合价中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三四碳,二四六硫价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零要记清。
原子团化合价:-1氢氧、硝酸根,-2碳酸、硫酸根,+1价的是铵根。
一般来说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5、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元素化合价数值相同。如:Mg显+2价,则镁离子为Mg2+。
6、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例题:求CaCO3中C元素化合价。方法:设C的化合价为X,则+2+X+(-2 )X 3=0,解X=+4。
7、 原子团中元素化合价求法: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例,求SO42-中S化合价。列式:X +(-2)X4=-2,解X=+ 6
8、 同种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化合价可能不同。
如:NaCl中Cl为-1价,NaClO3中Cl为+5价。
9、 同种元素在同种化合物中化合价可能不同。如NH4NO3中,前个N为+3价,后个为+5价。
10、化合物的命名: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向左读,中间用“化”连接,原子个数在该元素之前先读出,如P2O5 读 五氧化二磷。
②含原子团的化合物,不需要读出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NaOH氢氧化钙,CaCO3碳酸钙。
11、化学式相关计算: 以CO2为例
①计算原子个数比:C、O原子个数比=1:2
② 计算元素质量比:C、O元素质量比=12:16X2=3:8
12
12 + 16 X2
③ 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C元素质量分数= X 100% =27.3%
12
12 + 16 X2
④ 某元素的质量:22克CO2中含多少克C元素。22g X X 100% =6g
⑤ 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纯净物质量分数X 纯净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CO2与O2的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80%,求混合物中C元素质量分数。
12
12 + 16 X2
解:C元素质量分数=80% × × 100% = 21.8%
⑥ 求化学式
已知某化合物由C、H元素组成,C、H元素质量比为3:1,求该化合物化学式。
方法:设化合物化学式为CxHy,根据C、H质量比可得等式12x:y = 3:1,
计算可得x:y=1:4,则化学式为CH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