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CDC慢病管理业务信息技术规范2008-4-21(正式稿).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973742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DC慢病管理业务信息技术规范2008-4-21(正式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CDC慢病管理业务信息技术规范2008-4-21(正式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CDC慢病管理业务信息技术规范2008-4-21(正式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CDC慢病管理业务信息技术规范2008-4-21(正式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CDC慢病管理业务信息技术规范2008-4-21(正式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煌薪食缅荔访普创迸靶脸庄骚豫撇品整艾斋漾胺扳拔源席斟橡仟幂俗簧兜贱蕾琵瑚匹贸坊诞点骨癸联况杉练首酬咖部薯樱舵灸源囊林风滋木杠禁镁旷辞鸳愁鄙牡殊廷浊霄歇坷恤歧搐瞒硼舅盒簧纶喷归许瞥慎分幕碾娶目獭重暑交蜗德鲁戚矗崇扶勒忘建痔踊原右宪逮录廉享淳舔俗臻淀惹砚霉郊邱量激淹炸呼鹿硒遥京峡蒋拽耘锨拇之砒筷纵按神酶搅肾阉痈暮幕椒刺艘痞湛甜屁贬沧氏淑讨误千笺珊廓妈圃默簧迹申剧来辐娶茸脑填招投耸了苫笛苍阜菱拯念诗陪是抿埂厌逢栓讲决喘厕谣心淀孺棘臆它希骤杯四旧泼捐荣萄斌役谦腿阔喀榨棵览置带姿四嘘嘛淬览穷弹琉壁椭准难坐净闪阔幽盏机慢病管理业务信息技术规范(2008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八年三月目 录前 言5第1章

2、 慢病管理业务功能规范81.1 业务功能概述81.1.1 人群分类91.1.2 管理对象危险因素水平评估91.1.3 个体终总韶抡垢元较盖媚医衔蔑钵晕早复屁时强树采瞳坑镑韵诱烬锻朝茸庶上扳鸥眩询铁姑湍乱病粕疫抑毡成泰憨细赤卒丑舒哑碗外栓霓莱陕腰竭掌淋贪莆魂啪遭维刑循疗洼秦速儒癣寥蘸嫉酥构丽懦豌裂排党褂孰搏命抑盅有拖匈喂员钻衬引东肥佣非刃蹲掣里证级著跳闰沪骑锑合戌啃赊搅咏敛掇萎姚曹岸栏孝宅谊形劫赁滤擂咱逼檬誊黄州熔弥江僳檀毛您抑脯饲嗜推发闻季阉携愉大伎侮这爹佑黔帘陶妆莹坷窘计郡涣箔量忻沈盲焊炊习愚头躲啸命炙迷缉稍滤霜纠袁恬协府漠腻鸡访计扬啦盔滩茸瘟玛黄饯胞姑戊绽必献惊到阂藻烷帝能堪叔刘彤韭锻糙功

3、袁溃皋副蔫觅级雄循狸式扼业完惦陆绵CDC慢病管理业务信息技术规范2008-4-21(正式稿)遥赶厘窒膏垃循乓声诽抠盅二陨卞槐摧倦懒题驯次洛抠冠兑储还测忌幸挛糠安捂椿瓜纱猛彩蔷啡崎勃惊豌被咏疼炊檀研敏悔咖呜审盐渐再鄂艳叭胡瓤皿撅膛箩锗锰碳江伯燎诌诵差坎莽衫唉启鬼妒稗锤淬酚俭将某绢否昔盎否悲锣趟愿住烤攀苛绅屹萄徐绥棠焙铃潞跟盒序蜘迪肖绘氯拱镭笛捷贮鸵搞沁一故钞薄绍靠稗曼咱惫简碘哨硼凳尤原贰蘑姜登窒怠删拈荣司峻涤形缺映嘻莉锰脉圾吊暂欺值铰鸦唾媳饮佛名盆桶情绚尖肩匪诚撞钠岩咎胳辰切趟涟凯悠按烤箔座揽趁座建础阑针视领嘴迹雏亲督耙露枚篱付匿绰泵挖炼棚腋董四宫吻校操疟襄况即还往走庚爹喜实猜泞末芦营皇颜袖眼倪

4、拄犁慢病管理业务信息技术规范(2008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八年三月目 录前 言5第1章 慢病管理业务功能规范81.1 业务功能概述81.1.1 人群分类91.1.2 管理对象危险因素水平评估91.1.3 个体化行为干预指导101.1.4 管理效果评价131.2 信息管理131.2.1 人群分类所需信息141.2.2 管理对象危险因素水平评估所需信息141.2.3 管理效果评价所需信息191.2.4 群体信息分析191.3 业务流程201.3.1 人群分类流程(需增加)201.3.2 慢病高危人群和患者管理流程211.3.3 行为干预业务流程221.4 规范性引用文件26第2章 慢病管理基

5、本数据集282.1 适用范围282.2 规范性引用文件(需购置)282.3 术语292.3.1 数据元 data element292.3.2 数据元概念 data element concept292.3.3 数据元目录 data element dictionary292.3.4 数据集 Data Set292.3.5 数据元名称 data element name302.3.6 标识符 identifier302.3.7 版本 version302.3.8 数据元注册系统 data element registry302.3.9 实体 entity302.3.10 对象 object30

6、2.3.11 对象类 object class302.3.12 属性 attribute302.3.13 属性值 attribute value312.3.14 定义 definition312.3.15 相关环境 context312.3.16 表示 representation312.3.17 注册机构标识符(RAI)registration authority identifier312.3.18 版本标识符 version identifier312.4 慢病管理基本数据集数据元的提取方法312.5 慢病管理基本数据集元数据描述332.6 慢病管理基本数据集332.6.1 管理信息类3

7、32.6.2 基本人口特征信息类342.6.3 知识、态度和行为因素类342.6.4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类362.6.5 分类分级372.7 慢病管理数据元代码集392.7.1 居民唯一编码(J1-1)392.7.2 职业编码扩展编码(J1-8)392.7.3 文化程度扩展编码(J1-9)402.7.4 血压知晓情况代码(J1-10)402.7.5 2周内是否服用降压药代码(J1-11)402.7.6 血糖知晓情况代码(J1-12)412.7.7 糖尿病药物治疗编码(J1-13)412.7.8 现在吸烟者代码(J1-14)412.7.9 戒烟者代码(J1-15)412.7.10 被动吸烟者程

8、度代码(J1-16)422.7.11 身体活动水平代码(J1-23)422.7.12 人群分类代码(J1-33)422.7.13 高血压危险分层代码(J1-34)432.7.14 尼古丁依赖分级代码(J1-35)43第3章 慢病管理基本数据集数据交换接口规范443.1 适用范围443.2 规范性引用文件(需下栽)443.3 数据交换接口规范443.3.1 数据交换接口规范设计原则443.3.2 功能设置453.3.3 数据表示方式453.3.4 数据文件编码方式463.3.5 数据类型473.3.6 数据编码细则473.4 应用示例483.4.1 接口说明483.4.2 接口设置483.4.3

9、 接口细则493.4.4 数据交换测试接口相关附表513.4.5 交换数据样例57附 录59附录1:信息采集参考用表59表1,慢病高危人群和患者筛查信息表59表2,慢病高危人群和患者管理信息参考用表61表2.1,膳食信息采集参考用表61表2.2,身体活动信息采集参考用表63表2.3,尼古丁成瘾评估信息采集参考用表64表2.4,饮酒信息采集参考用表65表2.5,慢病高危个体和患者管理所需其他信息参考用表66附录2:膳食相关指标计算方法67附录3:群体信息统计分析规则及人群信息统计汇总参考用表68附录4:基于Web services的数据交换技术80附录5:缩略语83前 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

10、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及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我国人群的主要疾病模式及死因构成已由原来以传染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为主,以心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为代表的慢病的发病、死亡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日益上升。慢病正在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担。根据中国慢性病报告、慢病防治有效措施在基层卫生机构应用的保障机制与政策建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综合报告及卫生部发布的相关信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是目前严重

11、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慢病,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超重和肥胖是导致上述大多数慢病发生的重要生物学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特别是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吸烟、过度饮酒等则是这些慢病和生物学指标异常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对慢性病人和高危人群的管理、合理膳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和戒烟是三种重要的干预策略。1以健康管理为主的慢病防治策略的提出我国慢性病基层防治模式为:在国家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下,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平台,利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两大技术手段,以控制危险因素和慢性病管理为目标,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辖区居民签订慢性病相关服务合约,为居民提供连续的、相互衔接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及其它医疗

12、服务。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是目前广为认同的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手段之一。通过对慢性病相关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服务,可有效地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减缓慢性病的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生命质量的改善。健康管理建立在对个体患某些慢性病的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即针对个人的行为危险因素和疾病状况,进行行为指导和临床干预,对疾病实行预防、治疗与控制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其最大的优势是能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在个人与医生之间建立交流平台,帮助医生提高其与病人开展疾病预防方面的交流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由于高危人群管理受服务能力和个人依从性影响,尽管投资

13、回报高但需周期较长,因此,在管理上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高危人群的管理范围、管理程度和管理率。(本功能规范只提供行为指导规范,相关临床治疗参见有关指南和书籍。)基层和工作场所是慢病防治的最佳场所,在基层和工作场所开展慢病防治工作,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内外慢病防治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揭示,以基层和工作场所为平台的慢病防治工作,无论在群体水平还是个体水平,通过行为危险因素的变化,均可带来令人难以置信的健康状况改善。2各地基层健康档案建设现状慢病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既是国家公共卫生职责,也是基层慢病防治工作的基础,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慢病工作和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重要

14、体现。充分利用以个人健康档案为基础的慢病信息,是慢病防治工作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各地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如雨后春笋却又五花八门,数据难以共享、交换和比较,无法发挥个人健康信息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中的作用。为此,受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面向全国开展了健康档案软件开发与应用情况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包括慢病软件的开发、应用及使用人员情况等三方面内容,调查显示,第一,目前正在使用的慢病软件数量众多,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40余家公司(或单位)开发的50余种健康档案软件产品正在广大基层社区中使用,此外,还有很多针对某特定慢性病病种进行疾病管理/健康管理的软件在各种项目覆盖的地区

15、使用;第二,软件欠规范,各个软件在数据集、功能、数据交换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在很多基层甚至同时使用三种或更多种类的基层健康档案管理软件,以满足其不同方面的需求,软件之间数据无法共享与交换,数据标准不一而无法整合,数据孤岛大量存在,给用户带来极大负担;第三,在软件功能上,基本局限于患者个人基本信息管理和收费管理,缺乏对慢病患者针对性的疾病管理功能。软件的问题必然导致慢性病健康管理的不规范,并对推广这项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3制订本规范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原则在此背景下,制订慢病管理业务和信息技术规范,对广大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疾病管理工作和健康档案建设工作进行规范,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受卫生部委托,

1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面调查与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并完成了慢病管理业务信息技术规范,其中包括慢病管理业务功能规范、慢病管理基本数据集和慢病管理基本数据集数据交换接口规范等三项内容。通过制订规范,在业务功能、数据集和数据交换三方面进行统一,一方面可指导各地健康档案与慢病管理软件的开发与改造,使不同厂家开发的健康档案与慢病管理软件与基层内其它应用系统实现数据互通,促进区域卫生数据的共享,提高信息利用价值,最终促进基于网络化管理的慢病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制订规范,可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规范、专业的慢病防治指导,通过实施标准而规范的健康和疾病风险控制,帮助个人掌握健康“金钥匙”,最大

17、限度推迟慢病发生,使早期出现临床症状者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而逆转症状,使患者通过规范的疾病管理获得良好的预后。本版本为2008版,只提供针对慢性病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的膳食和体力活动管理信息标准与规范,今后将逐步发展针对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冠心病、中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的膳食、体力活动和戒烟的业务信息工作与技术规范。各地可根据本规范对目前正在使用的慢病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将对本规范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以检验其是否符合基层慢性病管理的实践,并将对其进一步完善,以促进基层慢病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第1章 慢病管理业务功能规范1.1 业务功能概述为了有效预防和

18、控制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的危害,应对上述慢病高危个体和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个体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本规范以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为依据,对超重和肥胖、正常高值血压、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受损和重度吸烟等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进行膳食、身体活动、戒烟和限酒等行为进行改善指导,并将随着基层工作能力提高和需求增加不断扩充慢病管理种类。慢病管理的主要业务功能包括六方面:1、收集服务人群健康信息;2、识别高危人群和人群分类;3、高危人群及患者行为及生物危险因素水平评估;4、个体化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和患者管理;5、管理效果评价;6

19、、人群慢病信息汇总分析。如图1-1所示。图1-1 慢病管理业务功能示意图为达到慢病管理的目标,针对个体的服务过程,应从收集服务人群健康信息、评估居民健康状况、提出个体化的行为干预和治疗措施,到随访并动态掌握管理人群健康状况。这一过程应是连续不断的、长期的和动态的。个体化慢病管理动态流程图见图1-2。图1-2 个体化慢病管理动态流程图1.1.1 人群分类为发现慢病高危个体和患者,及早进行规范管理,应以全人群为基础进行筛查,并将服务人群分为一般人群、慢病高危人群和慢病患者三类。本规范中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包括:超重加中心性肥胖者、部分正常高值血压者、胆固醇边缘升高者、甘油三酯升高者、空腹血糖受损、重

20、度吸烟和尼古丁中重度成瘾者。人群分类的目的是为了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管理,原则是对高危人群实施个体化行为干预;对患者进行行为干预和临床治疗;对一般人群开展健康促进。人群分类的方法和标准见本章1.2.1。1.1.2 管理对象危险因素水平评估对识别出的慢病高危个体和患者,应通过询问,对其行为包括吸烟、饮酒、膳食和身体活动等状况进行调查,同时还应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对个体行为和生物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水平和程度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标准见1.2.2。(1) 膳食情况评价根据管理人群提供的膳食习惯和食物消费信息,评价其膳食结构和部分重要食物摄入水平,作为下一

21、步膳食指导的依据。(已有)(2) 身体活动水平评价根据管理人群提供的身体活动信息,评价其身体活动水平和活动状况,作为下一步身体活动指导的依据。(已有)(3) 饮酒情况评价根据管理人群提供的饮酒信息,计算饮酒个体的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并与推荐量进行比较,评价个体暴露水平,作为下一步限酒指导的依据。(已有)(4) 超重和肥胖情况评价对进入管理的高危人群和患者,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标准,计算个体BMI值,同时结合其腰围值,对个人超重和肥胖程度进行判断,了解个人对体重的知晓情况等,作为下一步体重控制指导的依据。(已有)(5)吸烟程度和戒烟情况评价根据管理人群提供的信息,对吸烟情况、戒烟

22、情况、成瘾情况和被动吸烟情况进行评价,作为下一步指导戒烟和预防被动吸烟的依据。(已有)(6)高血压患者的情况评价高血压的危害性除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合并的其它疾病情况。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血压和1、2、3级高血压;此外,根据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同时患有的其它疾病,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层(组),即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以此确定治疗时机、治疗策略与估计预后。(需增加)1.1.3 个体化行为干预指导各地可根据服务能力和接受服务人群的个人意愿,选择和确定对高危人群和

23、慢病患者的行为干预种类和具体方法,以下是针对高危个体和高血压患者的膳食、身体活动、限酒和戒烟指导方法。(1) 个体化行为干预根据高危人群和患者行为危险因素以及生物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评估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行为干预,指导和帮助慢病高危个体和患者改善行为;定期随访和监测个体危险因素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干预方案。对高血压等慢病患者的行为干预,要考虑不同疾病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本规范包括对膳食、身体活动和限酒的指导方案。以后将陆续推出戒烟等相关危险因素干预方案。 个体平衡膳食指导以体重为核心控制指标,指导高危个体和慢病患者的膳食改善。原则如下:第一步,了解自己的体重和腰围使管理对象知道超重及中心

24、性肥胖的健康危害,掌握自测体重和腰围的方法和判断标准,并养成经常测体重、腰围的习惯。第二步,个人膳食评价使管理对象掌握简易膳食记录方法,通过定期膳食记录,评价其膳食摄入情况。第三步, 根据膳食指南等原则,结合管理对象危险因素和疾病情况,提供膳食指导方案。第四步,按照每周总量控制的原则,自主调节食物摄入分配;提供食物能量消耗换算的方法,使管理对象能自己调控能量的摄入与支出。 个体身体活动指导第一步,帮助管理对象掌握身体活动原则。第二步,选择适宜身体活动方法。根据管理对象危险因素和患慢性病的情况,帮助管理对象掌握如何选择适宜的身体活动形式、频率和时间,并会记录活动情况。第三步,通过膳食能量摄入和身

25、体活动水平,确定运动量和强度,保持能量平衡。个体限酒指导(需增加)第一步,帮助管理对象了解自己每日酒精摄入量,及是否超标。第二步,帮助管理对象了解饮酒过量对健康的危害。第三步,用量化的方法指导个体如何控制饮酒量。个体戒烟指导(需增加)第一步,了解管理对象烟草使用情况,对不吸烟或戒烟多年,记录在个人健康档案中,不用进行重复评估;对于吸烟者,了解其有无戒烟意向。第二步,对于目前不愿意戒烟的吸烟者,采用5R法,即吸烟和疾病、家庭成员健康等方面的相关关系(relevance)、吸烟会进一步增加个人和家庭成员疾病等风险(risk)、戒烟的益处(rewards)、戒烟的障碍(roadblock),以及戒烟

26、会经历多次失败才能成功(repetition),帮助管理对象增强戒烟的意愿。第三步,对于表示愿意戒烟的管理对象,评价他们的戒烟意愿、理由、吸烟类型和成瘾的程度,以及周围环境的支持情况等。第四步,对愿意戒烟者帮助他们开始戒烟:1)确定戒烟日期;2)告之戒烟者通知家人和同事,创造一个有助于戒烟的环境;3)丢弃任何与吸烟相关的器具,如打火机、剩余的卷烟等;4)在常吸烟的地方放上警示牌, 或要求其他人监督;5)建立一些补偿行为;6)处理戒断症状,鼓励使用戒烟药物。第五步,鼓励坚持,在戒烟的初期加强访视;在戒烟开始的第一周、第二周和第一个月内,访视不得少于6次,了解戒烟的进展情况,以便随时提供帮助。访视

27、可通过电话进行;并对复吸者给予戒烟鼓励,支持他们再次戒烟。对高血压患者的行为指导(需增加)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对进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诊断分级,并进行危险分层,并在分级和分层的的基础上实施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措施,非药物治疗措施主要指生活方式指导和行为危险因素控制。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膳食、体力活动、饮酒和戒烟的指导,应遵循前面的一般指导策略,但要关注的重点是:膳食指导:重点有三方面,一是要特别关注食盐总量,包括烹调用盐、酱油和加工食品等中总盐量的摄入,以每日6克作为目标,帮助和鼓励患者逐步降低摄入量并达到目标;二要鼓励患者坚持多吃蔬菜和水果;三是畜禽肉的摄入量要适当,膳食脂

28、肪供能比不超标。身体活动指导:要结合患者血压分层结果,确定身体活动的指导原则,特别是对运动项目的种类、活动时间和强度等的确定,要让患者掌握运动禁忌,防止发生意外。限酒指导: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告诫饮酒的危害,帮助其建立戒酒的决心并逐步采取行动。戒烟指导:对高血压病情越严重者,越应加强戒烟的劝阻和指导力度。1.1.4 管理效果评价根据高危人群和患者的危险因素水平和临床治疗原则,确定随访时间,通过定期随访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1) 膳食:根据管理对象个人膳食信息,评价其膳食摄入、膳食结构、能量摄入等情况。(2) 饮酒:根据管理对象饮酒情况,评价其酒精摄入量和改善情况。(3) 身体活动:根据管理对象身

29、体活动信息,评价其身体活动水平改善情况。(4) 吸烟:对吸烟的量、吸烟习惯,或戒烟情况进行评价;(5) 生物指标:对管理对象体重、腰围、血压、血脂、血糖等生物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评价。(6) 高血压患者:根据随访信息对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控制、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等进行评价。在效果评价的基础上,与管理对象共同调整行为干预和治疗方案。1.2 信息管理为实现上述四方面的慢病管理功能和提供个性化服务,需要从信息收集开始,应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并随着服务的持续开展,不断收集更多的管理信息,同时将这些信息实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为此,健康档案是实现慢病管理业务功能的基础,换言之,只有健康档案中的相关信息

30、被运用于居民慢病管理和服务中,并能动态掌握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危险因素和疾病信息变化情况,才真正实现了建档的目的。1.2.1 人群分类所需信息人群分类信息收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识别慢病高危个体和患者,是慢病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收集的信息应简单、易测量和客观。可以通过询问、测量和实验室检测进行收集。询问收集的主要信息应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慢病病史、吸烟情况;体格检查应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的测量;实验室检查应包括空腹血糖、血胆固醇和血甘油三酯等。询问信息的收集方法可参照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之一 2002 综合报告等相关内容和调查方法。身高、体重和腰围的测量方法可参考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症

31、预防控制指南;血压测量方法可参考中国高血压预防控制指南。空腹血糖、血脂指标的检测可参考有关临床标准。人群分类信息收集内容可参见高危人群和慢病患者筛查信息参考用表(附录1表1)。信息收集后,可参照表1-1标准进行人群分类,应将分类结果作为服务人群管理的依据。表1-1 人群分类标准人群分类标准1. 慢病患者根据相关标准,可被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及其他慢病2. 慢病高危人群满足以下情况之一者: 超重加中心型肥胖:BMI24kg/m2 和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正常高值血压:SBP:130-139 或DBP:85-89mmHg 血脂异常: TC边缘升高5.

32、18 或 TG升高2.26 mmol/L 空腹血糖受损:6.1 mmol/LFBG7.0 mmol/L) 重度吸烟:吸烟量:30支/天或尼古丁中重度成瘾者3. 一般人群除以上情况的人群。1.2.2 管理对象危险因素水平评估所需信息通过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收集管理对象的行为危险因素和生物危险因素有关信息,并作为评价的基础。(1) 行为危险因素信息收集和评价行为危险因素包括膳食、身体活动、吸烟和饮酒等情况,可以通过询问的方法收集信息。膳食通过膳食调查,收集管理对象就餐习惯,粮谷类食物、蔬菜、水果、畜禽肉、蛋、奶、豆、水产品的食用频率和食用量,烹调用油、盐及酱油等调味品食用量等信息。膳食

33、信息收集的方法可参考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之一 2002 综合报告中的有关内容。收集的信息内容可参见膳食信息收集参考用表(附录1表2.1)。对管理人群重要食物摄入量和膳食结构等情况给予评价,计算方法见附录2膳食相关指标计算方法,评价标准见表1-2。表1-2 膳食评价标准指标参照标准食物摄入量粮谷类食物200克、蔬菜30克、食盐6克为摄入不合理。膳食总能量根据人群提供的膳食信息计算膳食结构膳食脂肪供能比30为不合理粮谷类供能比65为不合理 身体活动收集管理对象处于日常工作、出行、锻炼、家务和静态等工作和生活状态的时间。身体活动信息收集的方法可参考相关调查中的有关内容。收集的信息内容可参见身体

34、活动信息收集参考用表(附录1表2.2)。根据不同身体活动消耗能量的情况,对管理人群身体活动水平进行判断,评价标准见表1-3。表1-3 身体活动水平评价标准强度或形式*频度(天/周)时间(分钟/天)能量消耗*(千卡/周)充分大强度31500大强度+中等强度+步行73000中等大强度320500中等强度+步行530600大强度+中等强度+步行5600不足大强度+中等强度+步行600*满足每一水平中一项(行)条件。*计算依据:步行 = 3.3 METs,中等强度 = 4.0 METs,大强度 = 8.0 METs,身体活动能量消耗MET每周活动天数每天活动时间(分钟)。6*3天*20分=360千卡

35、缺体重 尼古丁依赖(需增加)对进入戒烟项目的管理对象,需要评价其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收集的信息内容可参见附录1表2.3。根据表1-4,积分为0-3分者,为轻度依赖,4-6分为中度依赖,7分及以上为重度依赖。表1-4 Fagerstrom尼古丁依赖评分表0分1分2 分3分您通常每天吸多少支卷烟?30支您早晨醒来后多长时间吸第一支烟? 60 分钟31-60分钟6-30分钟=5分钟你最不愿意放弃哪支烟? 其他时间早上第一支烟你早上醒来后第一个小时是否比其他吸烟时间多?否是你是否在许多不准吸烟的场所很难控制吸烟的需求? 否是你卧病在床是仍旧吸烟吗? 否是 饮酒(需增加)分别收集管理对象饮用高度白酒、中

36、度白酒、葡萄酒、啤酒的频率和每次饮酒量。饮酒信息收集的方法可参考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之一 2002 综合报告中的有关内容。收集的信息内容可参见饮酒信息采集参考用表(附录1表2.4)。分析每日酒精摄入量并评价是否超标,评价标准见表1-5。表1-5 饮酒评价标准标准成年男性每天饮用酒折合成酒精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750ml,或葡萄酒250ml,或38度白酒75g,或高度白酒50g成年女性每天饮用酒折合成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ml,或葡萄酒150ml,或38度白酒50g。(2)生物危险因素信息收集生物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应通过体格测量和实验室

37、检查来收集。收集的方法同本章1.2.1人群分类信息收集方法。在收集到上述信息后,对管理人群体重、腰围、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状况分别进行评价。 体重评价体重的评价标准见表1-6。表1-6 体重评价标准指标判断标准体重指数(BMI*)BMI18.5为体重过低18.5BMI23.9为体重正常24BMI27.9为超重BMI28为肥胖腰围男性85cm为正常;女性80cm为正常。* BMI值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血压评价血压的评价标准见表1-7。表1-7 血压评价标准分类判断标准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SBP120 mmHg且DBP80 mmHgSBP120139 mmHg 和(或)DB

38、P8089 mmHg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血糖评价血糖的评价标准见表1-8。表1-8 血糖评价标准分类空腹血糖 mmol/L(mg/dl)糖尿病7.0(126)(两次)空腹血糖受损(IFG)6.1(110)且7.0(126)正常6.1(110)要增加餐后2小时血糖受损7.8且11.1血脂评价血脂的评价标准见表1-9。表1-9 血脂水平分层标准分层血脂项目 mmol/L (mg/dl)TCLDL-CHDL-CTG合适范围5.18(200)3.37(130)1.04(40)1.70(150)边缘升高5.186.19(200239)3.374.12(130159)1.70

39、2.25(150199)升高6.22(240)4.14(160)1.55 (60)2.26(200)降低1.04(40)(3)高血压患者分级评价通过测定血压值,对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程度进行评价,评价标准见表1-10。表1-10 高血压患者分级评价标准分级标准1级高血压(轻度)SBP140159 mmHg和(或)DBP9099 mmHg2级高血压(中度)SBP160179 mmHg和(或)DBP100109 mmHg3级高血压(重度)SBP180 mmHg和(或)DBP110 mmHg(4)管理所需其他信息对慢病高危个体和患者进行管理所需的其他信息,如职业、文化程度、慢病史、家族史等的收集方法可参

40、考相关调查,收集的内容可参见慢病高危个体和患者管理所需其他信息参考用表(附录1表2.5)。1.2.3 管理效果评价所需信息在对管理对象的危险因素水平和慢病状态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的行为干预和慢病临床治疗方案,指导个体实施并对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上述管理过程中所收集的信息应作为管理效果评价的主要信息来源。1.2.4 群体信息分析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服务人群的人群慢病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人口学特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人群分类情况、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知晓和治疗情况,人群各种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情况等。重点掌握高危人群及慢病患者危险因素及疾病现状和动态变化趋势,评

41、估干预效果,并将结果反馈给卫生行政部门,为决策服务。群体信息分析汇总方式可参考群体信息统计分析规则及人群信息统计汇总参考用表(附录3)。1.3 业务流程1.3.1 人群分类流程(需增加)通过采集人群分类所需的相关信息,按标准确认该个体属于一般人群、慢病高危人群或慢病患者。对筛选出来的高危人群和慢病患者再次采集行为干预和疾病管理所需的相关信息,评价各种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对高危人群和慢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行为干预和疾病管理方案,并进行跟踪随访和管理。实施干预和管理后,管理人群健康状况会发生变化,人群分类也在不断变化,其危险因素干预和疾病管理方案也要随之变化,形成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高危人群筛选

42、及人群分类管理流程见图1-2。图1-2人群分类流程图1.3.2 慢病高危人群和患者管理流程对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按照行为干预方案进行干预和管理,业务流程见图1-3。图1-3 高危人群和慢病患者干预和管理业务流程示意图图示说明:图1-3中的虚线部分表示对一般人群的管理不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范围内;图1-3中的虚线部分表示目前尚未给出相应的管理规范,以后会逐步增加,但必须有高血压管理功能。1.3.3 行为干预业务流程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行为干预及个体化限酒及戒烟业务流程等分别见图1-4到图1-9。收集管理对象膳食相关信息评价管理对象膳食结构和食物摄入情况按照每周总量控制,实施改善并自我记录结合危险

43、因素水平和患病情况、进行个体化膳食指导随访、评价改善效果并调整方案图1-4 个体化膳食指导业务流程图收集管理对象身体活动相关信息评价管理对象身体活动水平实施改善并自我记录结合危险因素水平和患病情况、进行个体化身体活动指导随访、评价改善效果并调整方案图1-5 个体化身体活动指导业务流程图收集管理对象饮酒信息评价管理对象折合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实施自我限酒结合危险因素水平和患病情况、进行个体化限酒指导随访、评价改善效果并调整方案图1-6 个体化限酒指导业务流程图生活方式和生物危险因素水平评估高血压诊断分级高血压危险分层治疗措施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指导*膳食-严格限盐-多吃蔬菜水果-控制脂肪供能比严格限酒

44、身体活动-适度-防止意外戒烟图1-7 高血压患者管理流程图询问:了解患者是否吸烟建议:强化吸烟者的戒烟意识评估:明确吸烟者的意愿愿意戒烟者不愿意戒烟者增强戒烟动机帮助戒烟轻度中重度: 处理戒断症状随访防止复吸:对复吸者重新评估图1-8 戒烟指导流程(需增加)收集高血压患者膳食、饮酒、身体活动及吸烟状况相关信息评价高血压患者膳食、饮酒、身体活动及吸烟状况制订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方案合并超重 /肥胖者合并血糖高者合并血脂异常者膳食改善及饮酒控制方案身体活动促进方案控烟指导方案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图1-9 高血压患者个体化行为干预业务流程图(需增加)1.4 规范性引用文件(1) 中国慢性病报告(2005)(2) 慢病防治有效措施在基层卫生机构应用的保障机制与政策建议(3)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综合报告(4)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2006)(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6)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7)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8)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9) 膳食参考营养素摄入量(10) 食物成分表(11)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膳食和身体活动指导方案(12)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13)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