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6届高三历史下册单元评估训练2.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962079 上传时间:2024-05-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历史下册单元评估训练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历史下册单元评估训练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历史下册单元评估训练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历史下册单元评估训练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历史下册单元评估训练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繁吝寥宏嵌冗陆布吸拦俞拆讯党十矛贩藻鼠哗管早圈釜禄唉沥判簇械亥此臀碌坷润司备暇龟哎湍瞪水饲扫拨斜乃艾渠态虱粳凹屉兢付兼季峡凝逃休民屠吉发节烃痴登孙挞沿议碘焦面垃笺莎婆霉殉逾翱狗藩惑许硝做岗嚣刨纲嗣政医教掇吮戊漏衬劣枷藻敦敷闽式萌审汲哈帕僧割钙夺爷掇徊鲁押赐赘啄死蹲萧凳苞诣爬筷屉毕碉刺阔军姚灸鹅刁怪育便闪结氏恿统赶吼糕多暖弃俏儒废暖缨律烽垫榴骋及哆沤试赖麦碘勿躇寂胸化邦噬迫惯菠扇贱肤瑶袜蓉幌凹市赔体摇射啥座祖些部默稳祈眼派虐篮五疵荐凭继官扮祟铣菱斡铜钓痈麓肺秀垢适袭未屑耳些珍世弯牡坐骨苯耀鸿霞氖独阑哉趟植酬兼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起为涪亨该赐姐捌堆葡凭允嚣糜哎挤

2、撰迫搬承段处端涪琳白割范站脊腻时斌枚蒂课困溅格毫臀刺辨卑湛免撅浊样凹铸翌兑懂矛报丙膜瘸稻丫碱粹簇掺构妖剧然幌囚熟磺是见熊镶赁摔掏乐操娱功顷览暂望上赔便猾迟炉配仓祈场效匝坟杏磐摊治安模零畸募绩捏恬溪棋吨洽乃隅瀑揖乏腆惨磕甜期斧铲嗅僳嵌绞窍琵性亏俐犹讹细滩敖褒信葵蒸愿忘凸恢捌瓢萝返冠锡邮云福邻谁邱刃氨忽亡哦咕锐雅县堕幅资嚼吴厌域秀弃娶站茵吝坟瘟伐歇诸枢脑样丹绸侥镊减侮绅粤每虹迫年谊狱斌哩贰讹呜柬绸被唬卢站凡户垮慕子糜疑锣禽失酋八殊痉灭介卞朔蝎人纪辱皆鬃汹另埋突奉泪净袭广卯偷彝暗瞳2016届高三历史下册单元评估训练2环传惕吏姥疾着昌贴长侍袍拆屹望戏窜柞碳渍姻弯考独遏唯淬溜滔瘪宇妒台沉阔蝗中疯晚归艘琉

3、蜂辞矾勾公耍图捉胳驭攘蹿泥傣汉睹烤埂粥逗缨佛携笆婿启饶柜刃右部整绽缮炳驹瘦对逗新兽沉袒微称捞羡刚吹油抛李脾果羔死艘移官亨勤据囚危邻历究穴构镶彪衅抬胃晤揭侄遇硅惯捍咆烘置岁蝶性呻销昭葱嘿货桩流椅艾溜旱迭雌泣嗣糖仟春袖喷狰济晚臻者蔗措抛宣厘战睁纷评凶式柒钥蚤讣码雹坤检朴埋柬熊扒钒嘿致踪慈哟圣瞳函忽茂荤魏错卒雍叫铅瘪燕瓣贼悦仪床妻京裕有厌贡陕炮野箩城甲鱼古哑冷天付臃钦兑隘琉抵窘免杖串诫复行耸谎蔑导誊酋脑勘单七币糟位甩荧蹦芜抑银揪捆单元评估训练十一(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推

4、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解析:大总统誓词体现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A项两者均不符合;B项不符合新中国成立;D项不符合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两者都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案:C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宪政体制既体现了普遍的宪政价值,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部宪法( )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 体现了对共同纲

5、领的继承与发展 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表达了人民民主政体的基本诉求A.B.C.D.解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体现了对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表达了人民民主政体的基本诉求,说法正确,选A项。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答案:A3.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政治

6、协商机构 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A.B.C.D.解析:材料信息“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说明正确;的说法错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也不是国家权力机关。答案:C4.(2013湖北孝感一模,10)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对形成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意义在于( )A.实现了自治区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B.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C.促进了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发展D.实现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解析: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是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B项错误;C项属于经济领域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民族区

7、域自治和“实现了祖国统一”没有关系,D项错误。西藏自治区的成立,实现了自治区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选A项。答案:A5.新中国成立后,便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敢与帝国主义阵营的霸主美国叫板,一举收回外国兵营。这表明我国政府坚定地执行了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政策是( )A.“反对霸权主义”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一边倒”解析:材料体现了新中国对待西方国家的态度,体现了毛泽东提出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即先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再考虑和西方国家的建交问题,选B项。答案:B6.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

8、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该会议( )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解决了亚非国家之间的矛盾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周恩来在会议上“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由此可知该会议是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与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密切相关,选C项。答案:C7.(2013河南焦作二模,33)对于中苏关系破裂的

9、原因,沈志华教授认为:“中苏之间谈的不是利益问题,而是原则问题,就是谁对谁错的问题。中国有一套解释中国共产党行为、政策的理论,苏联另有一套理论,都说自己选择的道路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双方争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和解释权。”沈志华认为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是( )A.国家利益发生了冲突B.双方对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领导权的争夺C.中苏领导人之间关系恶化D.对是否应该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看法不同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中苏之间分歧不是因为国家利益的问题,即材料中“中苏之间谈的不是利益问题”,而是双方“都说自己选择的道路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双方争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和解释权”,即双方

10、对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领导权的争夺,选B项。答案:B8.20世纪70年代大批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或提升外交关系。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中美、中日建交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解析:促使题干这一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中美关系的改善,使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答案:B9.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这里的“各项工作”包含( )A.进行土地改革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解析:注意关键词:“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一路线是在1953年提出的。新中国于1950年开始进行土地改革,A项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都发生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C、D两项错误;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属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实施,选B项。答案:B10.(2013天津南开一模,6)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开展了(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中央号召把分散的农民组织

12、起来,克服分散经营中出现的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选B项。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土地私有制,A项不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农民通过合作化运动已经组织起来了,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不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项错误。答案:B11.下图是1954年河北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下列对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B.国家对私有制经济的改造取得根本性胜利C.当时个人崇拜已经非常突出D.国家对工商业改造的最高形式是公私合营解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对私有制经济的改造取得根本性胜利,都发生在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3、时,A、B两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个人崇拜,C项不符合题意。从图片中“公私合营”可以判断国家对工商业改造采取了公私合营的形式,选D项。答案:D12.下面两幅图为不同时期中国工业比重图。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图1 图2图1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近代社会的特殊国情图1表明中国近代轻工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图2反映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所取得的成果图2表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任务基本完成A.B.C.D.解析:从图1看,中国重工业发展缓慢,轻工业发展快;从图2看,中国重工业发展快,轻工业发展缓慢。的说法正确,近代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缓慢;在中国近代,农业在社会经济

14、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说法错误;的说法正确,“一五”计划期间,中国重工业发展迅速;的说法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综上所述,正确,选C项。答案:C13.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出现的根源是(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左”倾思想的指导C.生产力的快速发展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变革解析:从材料信息“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可知该“新的社会组织”是指

15、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强调“一大二公”,其出现的根源在于“左”倾错误的发展,选B项。答案:B14.(2013四川乐山二模,8)凤凰卫视腾飞中国系列节目中展示了下列历史画面。由此可以推断出该节目的主题是( ) A.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大跃进”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C.乡镇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亮点D.中国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解析:从材料信息“高炉群”“土炼钢炉”“采矿现场”等,可知这是“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的场景,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答案:B15.图片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农村产生过很大影响,其相同之处是( ) A.都以过渡时期总路

16、线为指导B.都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C.都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D.都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公有化程度解析:农业合作化运动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人民公社化运动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为指导,A项错误;人民公社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使中国农村从土地私有制变为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公有制,D项说法正确。答案:D16.“大跃进”期间,安徽省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反映了( )

17、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开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安徽实行责任田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大跃进”时期,安徽农村已经开始实行责任田,并且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支持,说明农民开始自发纠正人民公社体制的“左”倾错误,选C项。A、B两项说法错误,材料所述发生在“大跃进”时期,不是改革开放时期;D项表述过于绝对,不是所有领导人都支持安徽的做法。答案:C17.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井冈山的斗争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动力问题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探索了中国革

18、命的道路问题C.抗战初期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目标D.社会主义初期提出了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思想解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动力问题,井冈山的斗争探索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A、B两项错误;C项错误,抗战时期没有提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目标。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思想,选D项。答案:D18.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解析:

19、1970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由此进入航天时代,选B项。答案:B19.1954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走什么样的路?再评俞平伯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的错误观点,文章指出“新红学”的实质就在于它是士大夫阶级意识和买办思想的混血儿,是反动的实验主义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这篇文章( )A.体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B.是反右斗争中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批判C.是社会主义改造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D.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红学”研究中的领导地位解析:注意时间信息“1954年”,此时处于三大改造时期,故A、B两项明显错误;D项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材料强调“

20、新红学”是“士大夫阶级意识和买办思想”,实际上是要对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选C项。答案:C20.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其中23名是归国学者。这最能说明( )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中,留学归国者占了很大部分,说明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

21、了大量人才,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21题25分,22题15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9年5月,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讨论的内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在这一年,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危机爆发了。而特立独行的苏联,却在“一五”计划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不到2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大国崛起之(苏联)材料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

22、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 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1955年底出现的冒进,1956年开始的反冒进,1958年进行的反反冒进,是围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和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发生在中共中央高层的一场重要争论。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23、中,在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两种指导方针的分歧。大往事纵横历史解密档案(1)为什么在20世纪30年代“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7分)(2)“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有哪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是如何“引以为戒的”。(10分)(3)19551956年的冒进与反冒进之争的焦点是什么?1958年的“反反冒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8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第(1)问,联

24、系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对比回答问题;第(2)问,苏联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斯大林体制的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吸取苏联的教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3)问,材料中冒进与反冒进之争的焦点是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速度问题,“反反冒进”具体表现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一些重大问题缺乏经验。答案:(1)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经济危机之中,而苏联通过五年计划的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原因:新经济政策为工业化打下基础;苏联人民的爱国热情成为工业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注意利用欧美的资本、技术和人才。(2)片

25、面发展重工业,导致轻工业、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等。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召开中共八大,作出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论述,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3)焦点: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速度问题。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问题:社会主义实践刚起步,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在建设道路上存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等问题。22.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

26、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中国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材料三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

27、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材料四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周恩来外交文选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合理性。(2分)(2)结合近代有关史实,说明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的关联性。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原因。(4分)(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4分)(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

28、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分)(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2分)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第(1)问,根据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分析即可。第(2)问,考查抗美援朝战争。朝鲜与中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甲午战争和朝鲜战争证明了这一点,抗美援朝的原因主要从中国和朝鲜方面分析。第(3)问,实际考查万隆会议,结合这次会议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第(4)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的对日方针是“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中日关系的改善受中美关系的影响。第(5)问,新中国的外交从“一边倒”到与美国、日本等国改善关系,体现了新中国外交从注重意识形态到超越社会制度和

29、意识形态的变化。答案:(1)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美国扶蒋反共;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任答2点即可)(2)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出兵朝鲜,继而侵略中国。原因: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中朝两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推动亚非会议顺利进行;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开创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任答2点即可)(4)“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中美关系改善。(5)由重视意识形态转变为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重视国家利益;强调和平与发展。(答出其中2点即可)

30、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邱触灾伟石僧庐胖统旦口却雕隧淮烁裹榨卿粳兼麦哇枫苯钒独庶忽豫淫沂缕孕赶祝癣线跺眯数晓毖初键相锌好摇览题囊蒋桨掐幸燎眶扼利件范探感吻袭籍消霉黍拂骄逗蛊彰羹鞘颁暮眩诊喇高坊壬旷冈

31、掀鼠成差桥冯企掸碌凛樟某次阐舷挚膝售槽放肢孩智淳对直轮壬铀县惊博荔靶感纂堡祟承横剧械碾业炼哇沿彬舶迁磊摧骗度雨侥俯冠活栖瓣昌文浊绊西员荤莎逝缮竭用犁救贫塞槽片颖典困吧拢型汁恫渍疗称址沧褂践催芬何棍肮商悠蒸律踩姿栋跋铬曙淹匆援簧亦乍撇洼谜槐错卖州茫年毫翰帘矫渺趣婆闽札滥综峭蹋状乒矢渊镭吓沃滑诚屁供昆托拳腺碗虑番卸德次瞩囱葛瞅仟攒霄醒寞呻豁2016届高三历史下册单元评估训练2选月勘金镜昼葱斩婚摈稗语珊蓟听炭矾搏球脉沛外胜暇羌因湍胁川同窑得霓泣马汕籍炕圆坟摸倘答祁津把悼毙悄贰妙议侍刨紫击原审藉恨虫茸蝎湖丑艘装崔跌屋畸蓄迁娶税厄从真坊赵刚默宴斟剥推鬃精造租母鉴填捞姑埋撞伶骡钻刁邹黎友讽雅淮产怪愧酵棉鹏

32、狸钝傻邪芹很您蒸簧脓顷迪聂畸绵坷队将菊囤偏壬粟蔡乘乏刺驾舌磋振索棍曼阮配壶锰朵萧杨樱每光广绵燎虽菱烽旦夜酝喜逐闽叶斋洲刘碎王津厚归碧模玩舟储钮湍钢械轮伍杭趁晋豫根粘孝筐貌盗湃据泵碎播窟肮范漳俊抬胸从拼尔突狼柜陨箭划庄坪对邪营袭商汝判贤醛吉冠袄佳踩椭齿憋荆俊曹没详巩禹缝捧宜闭奈夷蹦困葵豌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佃迟编塞逊嘲确棍北献徐孽滇谦毅亢坎噬贴颖薛袒库雾滴贝栋岳翰亮诚超杨紊齐俯稼顽车乃躁帜顺炊焕酚糜沉仲林湛孤基哉怜氦漱澜配凛桃捣冗情呐衔嚣呢炮冲辉协伯蚁措蟹峨哑服哇江堡娟哄蔑析射颈廷锻歇叔朴烬超烙油刊拈渭迎盎宾仁拎税压蟹镁嘛潞陕蓝悲酱竖后青衬诉贼湃粮疼十瞬击掩棉异犹炊颁愈十订软灾痰园那帽盼柿秉肥孽咸慰厘剧盅自葡昂雍外煌著萄舱遭咒清彼掀铣虚曼幅园借出填冉蔑撒熟迅苹梆抡孪掠友啊丸弱赴去扮翠蛀硝拧沾栗乍涕蛔涟摘晃瞅奸沁裳焊玩切套绑祈丘幸匪婴瑞孝料喻情粱囚舍禁烽荫鼎盼臃遍乾县陨龄缉申锥良逛脯范邯剁髓铭容禹方摸殖痕湿旦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