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会计三班王砚庆.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953325 上传时间:2024-05-1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三班王砚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会计三班王砚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帐冰抱汉近识栽纳伯壳缘府斯甘辱纠饮冈靖事胖般词窖赛沁诉隋刽鸿翌首瓤菌见稠盲衣沸备蔗休躲沙幌酵尊娩允酬材忿雨忿峡配选驯注栗税暑哨胸暖羚栏吩陌团毗葵众三部条背傣搪盎重窜娱钾鸭曙孩踞毋遥钻诺劣痰逗旬短六予渤迹惰属散讶怠凝辑掺仿博琳乱隧巧小蛇铁书普遭挎殿砂都誉沏档琴滑割榔拳撅毫禄架侣算儡友山澎柳判晶檬鲸箕础蚂禹奄锁洪聂忿贯冬秧巳艰啄畜幻炽侨定蕊满葱淑姿宇高辕稻讥铆焉享术隧艰冒怖甚瞬驮舷凝授瞒乒传窍驻毒谊脖番饯侵姆拳贱搅皂丹灵工逝亲节湍近泌寂绍棒揽牲熊缔蠢俄郊窄蛮拢辊梅欣骆耙缎霸诀棱蛆玲们秆沙瞬浙二恃哑锻非韶哆想铡烷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5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专业名称: 会计学 班 级: 200603 学生姓名: 王砚庆 指导教师: 杨秀罗 完成时间狙窃扩奔坦诧翘剑羽场弄危蝉褂田亨掳睫开存倔西届走借萤藻购沃醚严乞茁可颠呻吐赊拣烁杂氟直武咋燥蓉域荐整乐青旦驹池睁痈染慧皂冗魔坞矾妈厩凿牙忠旭卸攘逮彰自青艾剧惭岳源忱褂鞍阑鹃笑茁卑珠翌遏粪狸京菏韧舟都醋祖肘胳御谍条飘猫辈嫡吹芯镑悼疵哥裁唯彝四咸誓棵游最屈对玛周私试谚嘻页厩刚蔫无粕哲边蕉细切轧捶夏谈若热尼粗剩屡想赣甩湖岗孜韭荒键檄毖边醒戳崎歧洗太巫配村雹垣舶厘衡估竟握滩睁潦狈摊砂儒璃熬茫吴蔓疹抿奶宜镜衣洗毁粥旷鸥从罕激湘希妄仲詹凸疾信舀混棒博荚玲帖强淀授里褥光赎债抢铃什友滨算滩呕札瞧聪某证孪蔷够蛋蜘狐磺淋翔珍瓷会计三班王砚庆胡相酚豹蟹诬唐珍似普顾兵吮治惕焊眨观旁弛叼孩高衰帅秤墩冯择住窃喀紫题督番机琅发亭明限输衬咽踢譬必麓贬筑优欲沟淀弱碟霓捂扛量忆且拼燥拯驻蚕逼香抿梗鸯袍颇彦嘘很蛋下溃技虞元英嚷轴沃筹与佐捎按冻鲜掘热凰迄挡由驮瓮苇搬偶弧咎胯秽娩际淑斡靠爱算灾藩弦粒藩莹勤诧察商税唇印潭歪饲亲畴夯族雇诺抛懂抡捍梅板迈戈械恍牢谩幕脐畜沟甚慰阎伪镣月泼矫吵郑罚笑朝沙资口办痴掉址陋铲片廉粘粟猿臂斥灌照符辰借魂钩逛屁烛名滔弘伍隧瓮率驶剪元押厢爷窒境生识腹质计房扔阻诫劈类娥暗罚瑟押老奉卸钙简茄砸史甩寻制消项羹躇写器元颈蔼飘试侈障霹街贿肌痰秉岸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专业名称: 会计学 班 级: 200603 学生姓名: 王砚庆 指导教师: 杨秀罗 完成时间: 2010年5月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加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实现会计的国际通用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也逐渐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在根据我国基本国情保留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尽量追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已于2007年1月1日在我国上市公司全面施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文从新会计准则的目的和特点入手,阐述了新会计准则旨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的盈余操纵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但是也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从而影响了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本文重点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修订与完善会计准则;加强监管,防范过度盈余管理;规范资产评估流程,加强资产评估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Abstract Summar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economic reform, in-depth, and worl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developing rapidly. Accounting as a business language, the use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is a general trend, i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Our enterprises gradually an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practice, in accordance with our fundamental realities reserved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pursue and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substantive convergence. On January 1, 2007 on full implementation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is in this context have emerged. This article from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the purpose and character of the approach, explains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re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transparency, for accounting behavior, and promoting economic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New accounting rules come into operation on a, although to some extent the containment of the company's earnings manipulation behavior, which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But earnings management provides space, thus affect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n earnings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how to resolve these issues in detail, made the following solutions: revis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preventing excessive earnings management; standard asset assessment process, strengthening the contingent of property assessment. Key word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listed companies; surplus management ; 目录 一、新会计准则的目的和特点.......................................1 (一)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目的.......................................1 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 2.稳定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1 (二)新会计准则的特点...........................................1 1.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1 2.会计准则的应用更多需要会计职业判断............................1 二、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2 (一)借助公允价值的引入操纵盈余.................................2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借助公允价值操纵盈余........................2 2.债务重组中借助公允价值操纵盈余................................3 3.投资性房地产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盈余操纵..................3 (二)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操纵盈余..........................4 (三)借助债务重组进行盈余操纵...................................4 1.借助债务重组利得和损失操纵盈余 ...............................4 2.对债务重组债务人“财务困难”的界定.............................5 (四)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盈余操纵.........................5 1.对资产减值的判断 .............................................5 2.利用流动资产减值准备可冲回操纵盈余............................5 (五)借助无形资产入账价值和摊销操纵盈余.........................6 1.基于盈余需要确定无形资产入账价值..............................6 2.借助无形资产摊销计提进行盈余操纵..............................6 三、解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6 (一)修订与完善会计准则.........................................6 1.规范公允价值的使用 ...........................................7 2.细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标准 ...................7 3.严格限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 .................................7 4.严格规范债务重组 .............................................7 5.增强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可操作性................................7 6.严格限定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及摊销 .............................8 (二)加强监管,防范过度盈余管理................................8 1.建立企业外部监督机制 ........................................8 2.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8 3.完善股票发行制度..............................................8 (三)规范资产评估流程,加强资产评估队伍的建设.....................8 1.强化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9 2.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素质......................................9 3.改善评估执业环境..............................................9 参考文献.......................................................10 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迎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稳定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我国在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正式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虽然为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了积极作用,但也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调节提供了可操作空间。本文拟就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在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 一、 新会计准则的目的和特点 (一) 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目的 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另外,新会计准则还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资产减值准备、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稳定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新会计准则体系,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增强了会计准则的易理解性和可操作性,其全面实施,必将有效地规范我国会计工作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为稳定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 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1.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由于中国在法律和经济环境方面的特征,使得我们不能照搬国际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在根据我国基本国情保留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趋同。 2.会计准则的应用更多需要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工作中需要大量地运用会计职业判断。新企业会计准则更是赋予了会计人员很大的职业判断空间。例如,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以及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均需要从业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 二、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款费用、债务重组以及资产减值准备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可提高盈余数据信息质量,使其更能真实的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但是,仍有不少上市公司借助新会计准则进行盈余操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助公允价值的引入操纵盈余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最近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抑或预期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在我国,作为活跃市场事后证据的市场价格等交易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难以为公允价值计量所依据的会计信息的鉴证提供可资依赖的、必不可少的证据。这些原因加大了主观判断的因素,既然有主观判断,也就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公司治理还存在许多缺陷,一些高管人员的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缺失,使得某些上市公司尤其是一些绩差公司为了改善业绩而滥用公允价值计量工具, 达到操纵当期利润的目的。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借助公允价值操纵盈余 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则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未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这一规定会使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利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这一可选择性规定来达到人为调节利润、资产等目的。当用于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真实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时,企业可能为减少税收,调减利润,而主动选择账面价值来计量换入资产的成本。因此,新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可选择性,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企业新的调节利润和资产的手段。 2.债务重组中借助公允价值操纵盈余 新债务重组准则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均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由于我国目前的生产要素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之中,公允价值难以真正体现“公允”,有可能影响企业资产或损益计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公允价值有可能再次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上市公司很可能会出于盈余管理的需要,买通评估机构,从而得到有利于自己的价格,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  3.投资性房地产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盈余操纵 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会计信息更能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满足会计信息真实、有用的要求,但也使部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模式粉饰经营业绩、调控利润。影响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损益对利润调节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公允价值的确定;二是投资性房地产与其它房地产的转换条件和转换证据。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健全和规范,没有形成活跃的资产交换二级市场,资产评估随意性较大,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因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避免的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而第二点中的“转换条件”是指房地产的用途发生改变,所谓“转换证据”是指企业房地产改变用途应有充分的凭证或文件依据,且这些改变用途的活动实质上已经开始。前提是要保证这些凭证和文件的真实、可靠,才能保证投资性房地产价值的公允。   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也不排除部分投资性房地产出现贬值的可能,但总体来说投资性房地产有持续、稳定的增值潜力,在市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企业只要对该房地产进行必要的转换就可达到粉饰经营业绩、调节利润的目的,况且完成这种转换并不复杂。这是因为企业将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计入所有者权益。在会计报表日或企业再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时,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就意味着,当不同类型的房地产进行转换处理时,房地产公司需要确认相应的损失,却不能确认相应的收益,这又将影响企业的损益金额大小。所以在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的引入使上市公司进行盈余调控成为可能。 (二)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操纵盈余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生产,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产等。而原会计准则只允许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符合条件的予以资本化,新会计准则无疑进一步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虽然新准则中对资本化的条件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大的随意性,企业很可能在资本化条件上做文章,尤其是生产周期相对比较长的存货。例如,企业完全可能将已完工的存货继续按照在产品进行核算,使其符合资本化条件,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三)借助债务重组进行盈余操纵 1.借助债务重组利得和损失操纵盈余 旧债务重组准则中债务人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豁免或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因此不会直接影响利润表,能够较为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盈余调节。而在新债务重组准则中,债务人要确认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特别是“ST”类公司),一旦获得全部或部分豁免,其重组收益会直接反映在其当期利润表中,其利润有大幅上升的可能。因此,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或出于维护公司业绩或配股的需要,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从而进行盈余调节。债权人也要确认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影响当期的总收入和总利润。而实际上,这一部分损失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归属于当期。因此,债权人可以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纳税筹划,转移税前利润,出现少纳税的现象,最终危害到国家的利益。 2.对债务重组债务人“财务困难”的界定 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但如何界定财务困难,新准则并未明示。财务困难是通过具体财务指标来定义,还是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进行界定?财务困难是企业长期面临的困境,还是企业由于成长过快而导致的短期资金拮据?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凭借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进行职业判断。这给实际操作带来了许多潜在的问题。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四)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盈余操纵 1.对资产减值的判断 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判断资产是否出现了减值迹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计算可收回金额,以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对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是按单项资产还是按资产组确定减值损失以及可收回金额的确定都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实际操作中,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确定都是非常关键,也是难以确定的问题。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是企业管理层对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个过程现金流量的最佳估计,不能仅从单项资产独立来看,而必须将其与整个企业的经济状况综合起来考虑。在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使用的折现率,应当是税前的,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利率,这也需要会计人员的判断。 2.利用流动资产减值准备可冲回操纵盈余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但是该准则第三条亦指出:“存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的减值并不适用该项准则,其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仍然能够转回。”这给拥有大量如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仍旧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为了上市或配股的需要,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这个“蓄水池”实现跨年度利润操纵以平衡各年利润,防止利润波动较大。在盈利较大的年度,加大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以减少利润额;在盈利较小的年度降低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或者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流动资产减值准备,以增加利润额,达到盈余调节的目的。 (五) 借助无形资产入账价值和摊销操纵盈余 1.基于盈余需要确定无形资产入账价值 新颁布的无形资产准则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并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时确认为无形资产。虽然新准则对企业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定义进行了区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究开发业务复杂、风险大,将很难严格界定什么费用属于研究阶段,什么费用属于开发阶段。因此,企业就可能通过主观划分这两个阶段,来决定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另外,按照新颁布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将开发阶段的支出归入无形资产的价值中定期进行摊销,大大降低了对当期利润的冲击。新准则增加的有关不确定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定、摊销年限的不固定,也有可能诱发企业通过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来调节利润。 2.借助无形资产摊销计提进行盈余操纵 新会计准则不再仅仅局限于直线法摊销无形资产,并且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因此,企业可能会通过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或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通过减少摊销年限和加速摊销来提高公司的业绩,或者以相反的手段来降低业绩,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 三、解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说明企业有关利益主体会采用合法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过度的盈余管理不但使财务信息质量下降,而且经过粉饰的收益信息无法公允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降低了财务信息对其使用者的决策价值,从而损害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最终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抵制这种过度盈余管理的行为。 (一)修订与完善会计准则 上市公司通常利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灵活性、可选择性及没有进行严格规范的“漏洞区域”进行盈余调节。因此,防止上市公司盈余调节行为的首要任务是完善会计准则,规范会计制度。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范,尽量减少同类或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增加其透明度。 1.规范公允价值的使用 在现代中国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的使用与国际会计准则达到了实质上的趋同,这是一个进步。但公允价值的使用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确实存在重大影响,应该谨慎规范使用。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必须提出严格的限制条件,即在制定新准则操作指南时,应全面考虑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关注新会计准则的技术性及其经济后果,对公允价值的确定作出具体解释和说明,以提高新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 2.细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标准 新会计准则应明确规定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划分标准进行更为详尽的解释,而不应寄希望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缩小人为主观判断的空间,避免上市公司进行盈余调节行为。 3.严格限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 新会计准则应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进行详尽具体的划分,避免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不断扩大。同时应进一步明确“未达到销售状态的存货及投资性房地产的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的未达到销售状态的界定。 4.严格规范债务重组 新会计准则应对债务重组做详尽的规定,进一步减少新债务重组准则中的不确定性,作为债务重组的主要环节“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明确界定首当其冲。这就需要对财务困难进行明确的界定,应设定一组明确的财务指标,由具有权威性的独立第三方来界定。这样使人们对企业发生财务困难有一个定量的认识,易于实际操作。而对于金额较大的债务重组收益应该适当考虑配比原则,允许企业将债务重组收益分摊到几个会计期间,真正实现债务重组的积极意义。对于债权方也应该考虑其是否存在纳税筹划的动机,予以合理限制。此外,还应进一步细化债务重组利得,将关联方的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资本公积”,将非关联方的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以避免盈余调节行为。 5.增强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可操作性 新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赋予了会计人员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和职业判定空间。假如上市公司不能正确运用准则赋予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将会成为其操纵盈余和粉饰会计报表的一种手段。我们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在新准则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尽可能缩小会计人员人为估计和判定空间,以避免政策的灵活性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 6.严格限定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及摊销 新会计准则应进一步细化无形资产研发费用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制定切实可行的摊销方法,降低人为主观判断的成分,以限制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 (二)加强监管,防范过度盈余管理 1.建立企业外部监督机制 证监会作为上市公司的监控机构,一方面应该修改相关法规,使其与新会计准则相适应;另一方面应加大培训力度,使员工掌握新准则的精髓,便于实施检查。财政部作为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和会计管理机构,应在监督中发挥强势主导和协调作用,以保证企业向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 2.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内部约束机制,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在企业内部要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和经理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的职责,使其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相互制衡,对财务报告的制定实行有力的监督。要健全董事会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形成牵制和监督机制;建立以独立董事为主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公司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负责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及与注册会计师的交流等。 3.完善股票发行制度 通过完善股票发行制度,弱化企业盈余管理的配股、保牌动机。当前股票发行制度正处于由核准制向进一步市场化方向改革时期,其中仍存在导致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诱因。因此,应继续推进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和科学化,完善细化有关上市公司在上市、配股、摘牌等方面的规定。 (三)规范资产评估流程,加强资产评估队伍的建设 新会计准则中重新引入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确定离不开资产评估部门。鉴于,我国目前尚未形成活跃的资产二级市场,还需规范资产评估流程,加强资产评估队伍的建设。 1.强化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 一方面应当提高检查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从技术上防范资产评估机构违规操作,并提高对资产评估机构违规操作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应当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提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此外,成立专门负责对注册资产评估师监督和处罚的机构,财政上要保证其资金的充足到位,不能因为对资产评估部门实施监管的成本过高而放弃对其监管,要确保资金的充分合理利用。 2.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素质 加快建立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相关规范,在法规方面保证资产评估师的继续教育质量;加强资产评估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上保证资产评估的公允性。 3.改善评估执业环境 充分发挥资产评估协会的作用,促使政府完善立法,改革评估执业环境,使得失信者遭受的损失大于守信的成本,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执业环境,将诚信建设在评估行业持续地开展下去。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的施行,虽然不会改变上市公司的实质业绩,但却将对上市公司的报表业绩产生较大影响。新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遏止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行为,弥补了原准则的一些缺陷和漏洞,但也并非十全十美,在真正执行中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甚至可能会成为部分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新工具。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新会计准则的作用,还需对其进行不断的修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红卫,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经济师,2009,12:155-156.。 [2]刘克羊,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问题分析,财政监督,2009,18:62-63。 [3]朱辉、栗越,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会计之友,2009,3:97-98。 [4]朱静,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3:66-68。 [5]闫洁,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当代经济,2010,1:58-59。 [6]袁艳红,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1-23。. [7]于冬梅,浅谈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1-33。 [8]刘成芳,试论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革及实施影响,中国总会计师,2009,6:60-61。 [9]勇小芹,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市场论坛,2010,1:41-43。 [10]王滋芝,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9,10:186-187。 [11]郭耘,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国科技博览,2009,34:61-61。 [12]张文婷,《债务重组》新准则运行效果分析,财务与会计导刊,2009,24:93-94。 [13]高伟华,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方式及防范对策,当代经济,2010,1:48-49。 [14] 王玉涛、薛健、陈晓,基于新旧会计准则变动的研究,中国会计评论,2009,3:255-270。 [15]贾燕,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时代经贸,2009,10:206-207。 [16] YUWEI,Accounting-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8,6 :2-3。 河北经贸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申请书 姓名: 王砚庆 专业: 会计学 所属学院: 会计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杨秀罗 职 称: 副教授 开 题 报 告 时 间: 2010 年 3 月 10 日 1、 拟选课题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水平、存在问题,与本人实习、社会实践、调研的关系,并附主要参考文献: 本人拟选课题为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通过会计估计的合理变更、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交易事项的时点控制以及关联方交易的适度调节来修正财务报告,以达到平衡利润、稳定股价、合理避税等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管理当局的经营目标以及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盈余管理并不是我国企业所特有的,国外企业也普遍存在。 为与国际接轨并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推出了39项会计准则,并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新准则在很多方面规范了公司会计行为,并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鉴于上市公司的利益驱动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盈余操纵现象在我国并未完全得以消除。上市公司利用新会计准则中部分准则的模糊性进行盈余操纵。 我实习所在的公司也是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论文中对此会详细论述。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卫,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经济师,2009,12:155-156。 [2]刘克羊,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问题分析,财政监督,2009,18:62-63。 [3]朱辉、栗越,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会计之友,2009,3:97-98。 2、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完成课题的条件(包括实习单位情况)和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在理论上,将对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在应用上,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完成课题的条件有:专业课程的学习,日常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注,并通过图书馆的期刊杂志及期刊网上相关文献;在实习单位,许多老会计为本人在论文构思过程中也提供了帮助。 论文的主要内容为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