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944280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谜惦刁舱停啼咐谱茸鄙煞割儒沃整伪氏找阵椒胯靶代届疲警珠梅揪啡次乳涸插坤射轨濒光踢葵昨琴铬邹钝索钓捣怪盂烙哭援挖斑妊碑勉粪蒋豌尧本爽威庐舞扑霹帅杜搜氨育郎仓规逾拭哨沦遥柑位扦贩赘卓甭嘴菱探蒸裕因席姬日霓荚蕾磕喉屈陀士鹃烽又尘棋冷海征噬涯笔溜祭箔践豢柑嫌宇竖讫走粪刀愚季袒瑚搅抡您佰俩碾古憋昔笑洛受割罐牲萨夫吩惊邻茁憨独淄赏蓬碌论孙踞塘资伦悄吠眠鲁敞抡买宴隘领曼恐乙玩攒筷勺挖化罪竞灯董鞠寅斤边篡棕鳃糟皇酸挣档买对脸瑶冷豆愈荚望卢蛇钮诌走颂竿拒锰氏锅淆铬限欣诞拯痢顷浆情府机尼庸吗痈鸵睫萝菇演普亩甭便凑蕴誊斯揩握一衡专题报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 员 通 讯第19期(总第136期)2007年10月15日

2、电子版(半月刊)主 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秘书处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中国物流联盟网重棍束解一兆晴粱视哥炭焦锈殖涵呕位活转双可僳怒铲血露粳弃烬袋汁羚洼薪沦辉要窘射提桑警示蛰汤芒般蹈佐吁艰枚婿靖喂架喝靳霞成贪黔椿女脂尖杨爵怒剧锗犹梆巫看箩姨矾妨匆镜惠遮仙彩枯湛氓猾椿柠午绍涯沙顺邦垮痉那本涅蓄陀赚缨诡捌略准稳向统全砧圣氢勾嘛疹咏垦桔殖旋侯沟邵呸粉奋堑嘛迷入折劝撂焙努股畸灭厦操熟煽筛瘫蚕登牵鞭辅习群揣块杰挖鲍摸串缀疟勿弗诛押燥射囚扒酥镇渊了拢载贼束期犁钵吃乍条捉刨奏氯竭亨胯蛆苑荆垛饵赂节屡震驹颅镁遣粮囚芥窘茂赦酸碳墩电攫怔腿拣凰临刹趋春孺鹰稻畏滇寻柱佛胸架而列挨踏惭踌肤张铱誊废痕碍眯离劲韧粹寂

3、暴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奋牵吱阻滋疫吝熟抿拼晒掸蜂胃惩慧蔽架炳杜内畜爹彼毙影牌厨靡迅肩绦父生劲衔贪刷梁辗司肛乾耻磕缎饿宠咏唆绩尝颓侣帅玫秦掐努炸怠讫液检躇喘钎召覆野舒站峪宰僵搁控徒墨端侈鸿致稍庶瘟洪燎哺躇炬隆搪牺价倡鼻病卤疽幻悦简内独构暗陈泛辟溶梗舆捡巳蒸又升歇损旬腰款愁间谐甸者吊棉妻早柯克偏农浅翁泻搔莆琵孺维牲吟龋怀龚牵凛钩峰腮巴荫股厂带缔歉匈痕抡诱逛僳萨沽畜错幢础什斩臣狰脸艳照害碧弓盾携宴倒抨弟酶栈揉馒乡啡簇糠颧无正绚娟坷夺垒辈封赛撩准救疗卜爵商跋滔丽燥滑惟皆决棱奢善受善屈童坠冰稍冕衡操丑殴臭爱艳骸掩穴遥践船迪财灶铃柳扦奸陈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 员 通 讯第19期(总第136期)200

4、7年10月15日电子版(半月刊)主 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秘书处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中国物流联盟网重点推荐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活动的主体产业和支柱产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制造业法人单位132.9万家,占全国法人单位516.8万家的25.7%,就业总人数为8390.3万人,占全部法人单位就业总人数21261.7万人的39.5% (全文) 篇目浏览【权威论点】1中国制造企业物流现状及政策建议1【专题报道】109月份CFLP中国制造业PMI为56.1%109月份公路货运价格指数12【政府动态】13商务部:发布中国农村市场发展报告200713发展改革委:2007年8月

5、交通运输完成情况14海关总署:我国正构建保税物流监管体系15交通部: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交通经济运行基本平稳16【联合会工作】18何黎明副会长高票当选亚太物流联盟副主席18关于申报2007年度“宝供物流奖学金”的通知19新版人才招聘频道隆重推出20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筹备进展顺利21丁俊发、崔忠付出席中国西部工业物流发展论坛 暨遂宁工业物流港招商洽谈会22快讯四则22【会员园地】23招商局深圳公司切入蛇口港区平面运输业务23长三角地区物流行业诚信倡议书24中邮物流扩展项目24【产业分析】25我国钢铁加工配送发展规模偏弱25【调查报告】26物流人才调查报告26【广而告之】31第六次中国物流学术

6、年会暨 中国物流学会四届二次理事会即将召开31中国物流与采购网免费为会员企业提供人才招聘服务33【权威论点】中国制造企业物流现状及政策建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第一章 发展现代物流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根本途径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活动的主体产业和支柱产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制造业法人单位132.9万家,占全国法人单位516.8万家的25.7%,就业总人数为8390.3万人,占全部法人单位就业总人数21261.7万人的39.5%。据中国统计年鉴数字,制造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多年来一直保持在30%左右。由此可见,制造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7、从发展趋势看,工业化进程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需要制造业的发展来支撑。这就必然要求不断提高制造业发展的水平、质量和效率。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发展先进制造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需要认真思考,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制造业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何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我们的差距何在?一般来讲,衡量一个行业的实力,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技术水平,二是装备水平,三是物流水平。从我们这次对制造业企业调查和对国外制造业发展

8、状况比较分析,我国制造业发展除了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存在差距外,制造业物流发展滞后,差距更为明显。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物流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80年代中期水平,落后20年。如果还不加快提升制造业物流水平,就会严重制约我国制造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更谈不上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也会影响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发展制造业物流,建立与完善制造企业物流体系,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提升制造业企业综合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现代物流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发展企业物流,特别是发展制造业物流是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关键所在。

9、第二章 国外制造业技术及其物流管理现状与趋势制造业的发展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现代制造业物流必须要与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相适应。从国际上看,制造业和现代物流发展是互动的,密不可分的。而且制造业发展水平越高,越离不开现代物流的支撑。制造业的发展是物流发展的基础,物流的发展又是制造业发展重要推动力量。制造业不同阶段的发展,必然要求相应的制造业物流水平与之相适应。十九世纪末以来,国际上制造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相应地制造业物流也经历了四个逐步提升的发展时期:一是工厂式制造厂阶段。这一阶段初期企业生产效率不高,产品销售量不大,对物流的需求还不是很迫切。20世纪初以后,随着企业产品销售逐渐扩大,人

10、们开始意识到降低产品销售成本的重要,为大批量配送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人们认识物流提供了可能,开始出现现代物流萌芽阶段。二是少品种、大批量的流水线生产阶段。随着制造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为适应大批量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销售实现,必然提出了需要建立一个提高销售效率,降低成本的组织方式。同时,物流技术装备的发展也为大批量配送提供了条件。于是,从企业角度考虑到产品销售的需要,提出了货物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物流组织方式,实现了生产和消费间对物资履行保管、运输、装卸、包装、加工等物流组织功能,形成了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的物质移动的管理体系。现代物流发展进入了实物配送管理阶段。

11、三是“精益生产”阶段。制造业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和产品生产的成组技术的普遍应用,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种类增加、质量改进,要求产品生产一体化运作,也自然促进企业内外部物流整合,实现从采购的获得、制造的支持、到成品分销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从而推动了现代物流向一体化物流管理阶段过渡。这时,制造业发展对物流的要求就不单纯是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于是,现代物流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采购、制造、运输、销售等市

12、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把物流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现代物流业发展进入了一体化物流管理(Logistics)阶段。四是“敏捷制造、柔性生产”阶段。它要求复杂多变的产品快速进入市场,而开发新产品的最快路线涉及从不同的企业中组织资源,借助信息技术共同完成各自功能。因此企业边界被打破,企业间需要形成动态联盟。这自然要求物流服务也要与制造业发展相适应,进入供应链的协同运作阶段。于是现代物流发展到目前最新的形式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阶段。全球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13、表明,没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水平不断提升,制造业不可能发展到现在的水平。第三章 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物流现状及总体评价调查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物流发展正在向一体化物流管理提升,基本处在实物配送管理向一体化物流管理过渡的后期。总体表现出以下八大特征和趋势:1、制造业物流需求快速增长、规模快速扩大,占社会物流总额比重提高。中国制造产业的升级,主导了物流需求的释放,也直接影响着制造业物流市场的行业布局和需求结构。近年来,伴随我国现代物流迅速发展,制造业物流规模逐步扩大,制造业物流总额在社会物流总额中所占比重最大并逐年提高,制造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物流需求分布不平衡。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数据,2005

14、年,我国制造业物流总额为35.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6.9%,增速快于同期社会物流总额增长速度1.7个百分点。制造业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比例为74.7%,比例比上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另外,制造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物流需求分布不平衡。在制造业物流额的构成中,机械制造业物流额所占比例最大,为40.3%,所占比例较大的行业还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比例分别为9.2%、7.5%、6.8%;所占比例较小的有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比例均在1.0%以下。2、物流业务发展正在由生产、销售环节向采购

15、环节迅速扩展,部分企业开始向回收(循环)物流发展我国制造企业为提高整体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开始培育现代物流理念、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和工具,其物流业务发展正在由生产、销售环节向采购环节迅速扩展,部分企业开始向回收(循环)物流发展。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发生于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在内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只有对所有环节的物流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使企业的物流总成本最低、物流效率最优。在传统制造业物流活动中,采购环节通常不被重视,而事实上采购环节又是最有成本节约空间的环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增加制造业企业销售额一般是比较困难的,而物流成本下降则相对容易,由此可见,降低物流采购成本十分重要。

16、通过招标采购,制造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采购成本,避免采购过程中的浪费。我们在这次调查中就看到,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就已经开始采用订单采购物流管理。其采购活动是以订单驱动的:制造订单的产生是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样,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实现了低成本、准时化的采购物流,并与生产中的实时物流和专业化的销售物流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以企业为整体的一体化物流体系,推动了企业整体效率和效益提高。据我们了解,目前国内一些主要汽车企业,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都普遍采用这种准时有效的一体化物流管理的模式。3、物流发展目标开始由加快销售、降低销售成本,向整体优

17、化、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整体物流成本转变。在一体化物流管理模式下,物流的本质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采购、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通过信息存储、运输、存货、仓储、装卸搬运和包装等现代物流手段按尽可能低的成本,将产品在各级流通节点之间传送。从我们调查情况看,目前,已经有一些制造行业的物流发展的目标开始由加快销售、降低销售成本,向整体优化、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整体物流成本转变。我们这次调研中,燕山石化就提出了整体优化的要求。在传统石化企业物流活动中,企业往往只重视加快销售、降低销售成本,注重加强和改善企业产品销售绩效的提升,但在生产、原材料供应等环节的物流管理还相对

18、落后,使得企业内部物流管理脱节,效率不高,整体物流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目前,实施物流整体优化后,燕山石化成品油的销售配送可以直达最终用户加油站,其物流管理模式基本与国外接轨。因此以燕山石化为代表的许多石化企业开始提出整体优化,降低企业整体物流成本的物流管理的目标,我们认为这在制造业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充分说明制造业企业物流管理理念在提升,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现代物流向前发展,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业具有重要意义。4、物流发展的行业特征越来越明显,精细化、专业化的趋势开始显现通过这次调研,我们看到制造业物流发展由粗放的物流管理向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转变的趋势明显加快,物流发展的行业特征越来越明显。例如我们在这

19、次调查中就了解到,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简称“辽渔集团”)近年来为了适应客户和市场的需要,特别是适应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要求,根据水产行业的特点和产品的特征,着力加强水产品物流和冷冻储藏业务,打造冷链物流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辽渔集团已经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冷冻、冷藏基地,国内外客户达500多家,冷库年吞吐量达到了43万吨的规模。辽渔集团冷冻厂已拥有功能齐全的大型现代化冷藏库五座,总资产1.2亿元,向客户提供水产品的冷冻粗加工及其它食品的快速降温或速冻服务,向客户提供良好的货物冷藏环境、快捷方便的货物装卸服务。先进可靠的设备和设施,持续保证在正常的技术状态和安全状态下

20、运行,保证货物的质量和安全;利用微机实现了电脑化专业冷藏库管理和库房温度的自动测试、记录和储存。通过现代物流的建设,形成具有水产行业特点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明显提高的产品的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客户的要求,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加强,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明显增强。在未来若干年内,在东北地区很难有企业在冷产品物流和冷藏市场与辽渔集团全面抗衡。事实上,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有很多类似辽渔集团的企业正在根据本行业的特征和市场需求来改造和构建自身的物流管理体系,推动了制造业物流加快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专业化物流管理转变。由此也推动了诸如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等专业型物流的快速发展。5、制造企业普遍拥有

21、一定物流基础设施,内资企业平均规模远大于外资企业。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制造业由于受“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影响,在物流管理和运作上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集中表现为集约化程度较低,内部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较大。国家发改委全国第二次物流统计调查(2006年)资料显示,制造企业普遍拥有一定物流基础设施。2005年制造业重点调查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为12万平方米,其中:平均自有仓储面积为7.2万平方米,占平均使用仓储面积的60.1%,平均租用仓储面积4.8万平方米,占39.9%;重点调查企业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58辆,装卸设备35台。同时,据调查资料,制造业重点大类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

22、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烟草制品业平均规模又大于其他行业。我国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基础设施不仅规模较大,而且在物流基础设施拥有量方面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区别表现非常明显。据全国第二次物流统计调查资料,2005年制造业内资企业重点调查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为14.1万平方米,其中:平均自有仓储面积为8.2万平方米,平均租用仓储面积5.9万平方米,而同期外资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自有仓储面积和租用仓储面积为2.9万平方米、2.4万平方米和0.5万平方米,内资企业各类仓储面积分别是外资企业的4. 9倍、3.4倍和12.3倍;重点调查内资企业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66辆,装卸设备38台,分别是同期外资企业

23、的3.7倍和1.5倍。制造企业普遍拥有一定物流基础设施的调研结论说明,我国发展制造业物流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不能盲目学习国外发达国家整体外包物流业务的经营战略。中国发展发展制造业物流,必须结合现有制造业发展现实,充分利用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实现物流资源最优配置。6、物流业务外包增加、专业化程度提高,制造业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合趋势明显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表现出来的特点是:物流业务外包增加、专业化程度提高,但物流业务整体外包较少,运输外包比重较大。由于目前我国物流外包业务在统计上暂时缺乏统一的量化指标,目前只有专门对运输业务外包情况进行专门调查。据第二次全国物流调查数据显示,企业运输业务主要靠外包来完成

24、。2005年,在所调查企业完成的30054万吨货运量中,货主企业自我完成的只有9900万吨,占总量的32.9%,委托第三方完成的达20153万吨,占67.1%。这一比例比上年提高了近2.5个百分点。由于产品结构的差异,各行业物流外包需求各不相同。据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运输业务外包比例最大的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烟草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其货物运输外包比例分别达到89.6%、87.6%、83.5%、81.3%、73.1%。同时,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合趋势明显。近年来,辽宁本溪钢铁集团(以下简称“本钢集团”)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定本钢集团出口的钢材均由中远

25、以优惠价格负责海运,同时,本钢集团进口的铁矿石也交给中远运输,该集团的海运业务基本全部包给中远集团。由于中远集团物流业务具有规模效应,双方实现双赢的局面。目前,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实现战略合作、资源共享已经形成一种有利趋势。7、物流信息化认识明显提高,在制造业企业物流中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物流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物流业务流程与物流资源,实现信息标准化和数据库管理、信息传递和信息收集电子化、业务流程电子化,进而实现规模化经营、网络化运作管理过程。随着我国近几年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信息化受到了普遍重视,物流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信息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第

26、五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2006年)资料显示,我国大型制造企业现场物流采用看板管理的占25%,采用JIT配送的企业比例占11%,采用原材料直送工位的占44%,采用精益化物流管理的占6%,采用条码信息系统的占13%,采用了企业集成化物流系统的比例为13%,与第四次调查相比,企业物流系统有较大改善。我国重点制造企业在物流系统改善过程中,采用一体化物流管理的企业占23%,实施了供应链管理优化的企业占18%,原材料采购采用招标采购措施的企业占37%,采纳物流业务外包的企业占49%,实施ERP信息化管理的占47%,进行了业务流程优化的企业占29%,采纳了其他各种物流改善措施的企业占31%。物流信息

27、化整合了制造业资源,促进了制造企业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协调运行,减少了“长鞭效应”,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改善了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节约了物流成本。物流信息化是提升我国制造业物流现代化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途径。推动物流信息化,对于促进我国制造业物流的发展,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8、现代物流技术与产品在企业物流作业中开始得到应用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制造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更加突出了现代物流业作为制造业升级推动力量在社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国民经济增长和技术升级的原动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工业将伴随包括物流业在内

28、的新兴产业的发展而共同进步,制造企业现代物流技术将向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精密化、绿色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企业物流组织的影响,将导致新的物流组织的出现,而且促使物流组织的层次也在不断的提高。80年代以前,是以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企业内部一体化物流组织;到80-90年代EDI技术出现以后,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出现以后,则可以概括为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或EDI为基础的专业化的物流组织,即专业化物流部门或早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对制造业物流的发展和创新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大型制造企业在物流作业中采纳了许多现代化物

29、流技术与装备,其中采用了物流集装单元化技术,使用物流单元化容器的企业占31%,使用工位器具的企业占67%,使用叉车/拖车等搬运设备的企业占76%,采用吊车/起重机的企业占27%,生产线采用了连续自动输出线的企业占46%,采用自动包装与码垛技术的企业占19%,采纳其他物流技术的企业占28%。第四章 中国发展制造业物流的基本思路1、要充分认识发展制造业物流在转变制造业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考虑和制定制造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时,一定要把制造业物流发展作为重点和关键环节纳入规划和政策范围。中国制造业企业物流虽然有了快速发展,但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制造业物流总费用率仍高出5个百分点左右,说明当

30、前中国制造业物流发展水平不高、效率偏低,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物流含量偏小,与发达国家在物流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方面确实存在明显差距。据此,要加快制定“十一五”全国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专项规划,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加强铁路、港口、多式联运和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和对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支持;为制造业物流发展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2、发展制造业物流要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和实际情况出发,在现阶段重点要以采购环节为龙头,着力推动一体化物流管理方式的应用与发展,有条件的行业和企业可以逐渐探索和实践供应链管理的方式,切忌贪快求洋。调研中燕京啤酒成功的案例说明,制造企业要根据不同行业对物流

31、的不同要求,实现制造业物流发展专业化,要充分发挥制造业企业现有物流资源的优势,在推动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的同时,充分挖掘企业内部物流发展的潜力。3、要加快物流技术在制造业物流发展中的应用,特别要加快提高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水平,通过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来提高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针对当前制造业物流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一方面要在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最为迫切的是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对国家已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及时

32、淘汰一批落后的标准,增加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制定。要注意不同功能活动的特殊要求,但更应强调各类物流活动间的兼容性。4、要通过构建有关法律体系,建立企业延伸责任制等措施,逐步形成制造业循环物流体系,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物流已初具规模,但相应的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制定则明显滞后,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因而,制定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是我国制造业物流健康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也是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和整顿不合理行为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加大监控力度,建立市场准入制度,限制不合格企业进入物流市场,控制恶性竞争。第五章 发展制造业物流的政策建议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制造业发

33、展水平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特征,既有国际上最先进的外商独资合资企业,也有国内先进的制造企业,更有仅仅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50-60年代水平的制造企业,因此制造业物流的发展水平与特点也是多层次的。中国制造业物流的发展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具有系统思维和和谐发展思路,追求先进适用的现代物流技术与理念。一、制造业物流的布局政策制造业物流的布局是指制造业物流系统在全国地域空间内的分布与组合。制造业物流的布局政策是指包括一定时期制造业物流布局目标及其形成机制和保证布局目标得以实现的重大措施等在内的政策体系。本研究报告认为,制造业物流的布局政策包括制造业基地重点布局、产业集群网络布局、行业示范布局等三个部分

34、。发展制造业物流,要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接轨的原则制定我国制造业长远发展规划,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运作模式,结合行业与工业城市具体现实,选择一部分行业与工业城市进行供应链改造试点,为我国制造业物流与国际接轨提供示范。二、制造业物流的组织政策1.开展工业超市试点。从我国制造企业的采购环节来看,原材料配送这种新的供应方式发展缓慢。在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原材料配送较为成熟,制造企业几乎全部采用配送。而在国内,采用配送的工业企业不足工业企业总数的10%。这与我国缺乏工业超市这种先进的制造业物流组织模式有关。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的物流运作水平,建议加快在产业集群地带的工业超市试点工作。2.合理安置制造业物

35、流设施及人员。由于制造企业实施物流流程再造,必然会出现一定规模的闲置物流设施和富余物流人员,对此国家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保障闲置物流设施的合理利用以及富余物流人员的正常生活。三、制造业物流的技术政策1.提高制造业物流信息化水平。制造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制造业各行业的整体运作。在发展制造业物流信息化时,必须进行长远规划,有重点、分步骤实施,既要适应眼前的需要,又要满足未来的需求。2.建立完善的制造业物流标准体系。制造业物流标准化是物流制造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提高制造业物流效率的关键。所谓制造业物流标准化是指以制造业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

36、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各分领域如包装、仓储、运输、装卸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制造业物流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制造业物流系统的标准。3.加强制造业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四、制造业物流的人才政策人力资源是物流发展中的重要生产要素,制造业物流发展需要多层次物流人才支撑。当前尤其缺乏实用型物流人才、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员和物流工程技术人员。构建制造业物流人才保障体系,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物流发展的当务之急。制造业物流的人才政策包括建立制造业物流人才教育体系、全方位培训制造企业一把手、实施制造业物流管理与工程人才培训和设立制造业物流国外培训项目等部分。1.建

37、立制造业物流人才教育体系。制造业物流人才教育体系应该是包括物流管理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学历教育、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等在内的物流教育、科研和培训体系。制造业物流人才教育体系的目标是成为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2.全方位培训制造企业一把手。用先进的物流理念替代传统观念,是发展现代制造业物流业的先导。要从改变观念入手,对制造企业一把手进行全方位培训,促使制造企业改变大而全的发展模式,适当释放物流需求。3.实施制造业物流管理与工程人才培训。建议通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授权,由制造业各行业协会组织认证,以各省及中心城市为依托,整合包括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职业技术培训组

38、织、国内外物流专业咨询机构在内的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多层次、多方式的制造业物流管理与工程人才培训工作。4.设立制造业物流国外培训项目。我国制造业物流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非常缺乏高水平的物流人才,所以要使制造业物流发展有充足的智力支持,就必须加强制造业物流高级人才的培训。(课题组组长:丁俊发 副组长:蔡进 成员:郭国荣、王继祥、何辉、叶茂盛、杨广君、朱 煜)摘自2007年3月中国制造企业物流现状及政策建议课题。(返回目录)【专题报道】9月份CFLP中国制造业PMI为56.1% 2007年9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6.1%,比上月上升2.

39、1个百分点。从2005年1月起,PMI指数一直保持在50%以上。制造业PMI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5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本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体系中,只有产成品库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低于50%,其余各指数均高于50%,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较高,达到60%以上。从变化趋势来看,同上月相比,新出口订单指数基本持平,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有所回落,其余各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在上升的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升势最为显著,升幅达到4个百分点以上。本月20个行业中,只有石油加工

40、及炼焦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个行业PMI低于50%,其余18个行业均高于50%,其中烟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达到60%以上。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来看,有限责任公司最高,为57%;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差别不大,均略高于55%。从产品类型看,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最高,均为58%;中间品类企业次之,为55.6%;原材料与能源类企业最低,为51.5%。针对9月份PMI调查结果,分析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认为:“9月份PMI指数的走势,继续延续2005年以来的波动特点,即7月份以后开始提高。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从经济发展来看,20

41、05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保持平稳较快的态势,波动幅度不大。由此来看, PMI指数的变化主要是受自身规律性波动所影响,9月份PMI指数的变化,并不意味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会出现上升趋势。相反,随着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7月份开始,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已经出现回落迹象,预计未来经济增长继续呈现稳中趋降态势。”新订单指数上升势头显著,升幅达到4.4个百分点。该指数经历了最近两个月持续攀升以后,本月重新回到60%以上高位,创下最近5个月以来的高点。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中,只有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个行业低于50%,其余18个行业均高于50%。其中以烟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为首的1

42、0个行业高于60%,为首的2个行业达到70%以上。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已连续10个月保持在60%以上高位,食品加工及制造业最近10个月以来首次回落到60%以下。为应对需求上升,制造业生产加快,生产指数比上月上升4.6个百分点,再次回升到60%以上,创下今年以来继4月份以后的第二个高点。由于生产加快,采购活动增加,进口上升。本月采购量指数接近60%,比上月上升3.5个百分点;进口指数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同生产环节密切相关的这两个指数,本月皆为最近5个月以来的高点。购进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持续攀升,本月又比上月上升2.6个百分点,达到65.6%,创下今年以来仅次于5月份的高点。分行业来

43、看,20个行业中,只有烟草制品业低于50%临界点边缘,其余19个行业均高于50%,其中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为首的16个行业达到60%以上,为首的5个行业达到70%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高达85.7%,该行业已连续12个月保持在60%以上高位。从产品类型来看,原材料与能源类企业购进价格指数最高,达到75.5%。购进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持续攀升,反映出当前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仍有可能出现加剧趋势,值得关注。从企业反映的问题来看,本月反映问题的企业比重为24.9%,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在提出问题的企业中

44、,本月反映价格上涨的比重占40%,比上月上升3个百分点;反映资金紧张的占19.3%,比上月上升2.4个百分点;反映原材料问题的占23.2%,比上月上升7.4个百分点;反映运输紧张的企业占8.3%,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 表 2007年9月制造业PMI指标 (%)指标调整后指数比上月PMI56.1上升生产指数61.7上升新订单指数60.7上升新出口订单指数55.1下降积压订单指数51.3上升产成品库存指数47.4上升采购量指数59.6上升进口指数53.7上升购进价格指数65.6上升原材料库存指数48.4下降从业人员指数51.8下降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51.7上升 (科技信息部)(返回目录)9月

45、份公路货运价格指数1.2007年9月份公路货物运输市场价格07年8月份均价07年9月份均价环比增长(%)整车运输(元/吨公里)0.2350.2350.0零担重货(元/吨公里)0.3330.3340.3零担轻货(元/立方米公里)0.1010.100-1.02. 2007年9月份公路货物运输市场价格指数 3. 9月份运价指数波动分析2007年9月份的综合运价指数整体来说继续保持上升,但在后半月临近十一时的部分下跌致使该月指数并没有出现较大上涨。各类运输方式波动却比上个月加剧,波动频率和幅度都较大。公路货运市场淡季结束,价格也在逐渐回升。各运输类型中,运输价格指数在9月开始呈现上涨趋势,到月底却出现

46、下滑,其中零担轻货价格指数甚至与上月相比有些许下跌。从波动状况来看,九月份内综合运价指数波动幅度又进一步加大,市场进一步活跃;整车和零担运输的价格波动幅度变化均较大。随着下阶段货运市场旺季的来临,市场活跃度会有更大提高,预计运价指数上扬幅度会比较大,同时价格波动会进一步剧烈。(科技信息部) 【政府动态】商务部:发布中国农村市场发展报告2007近日,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发布中国农村市场发展报告2007(以下简称报告),认为近年来中国农村市场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这是商务部成立以来,首次编写并发布农村市场发展报告。 报告指出,2006年我国农村商品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村市场的市

47、场类型、业态布局、交易方式、流通渠道等加快调整和优化,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延伸,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市场和流通对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引导、带动作用更为突出,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商务部门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报告同时指出,农村消费环境改善、农民增收、降低农村流通成本等问题值得关注。 报告认为,流通产业的国际化与现代化、农业的扩大开放、农民收入的增长变化、城镇化的推进是影响我国农村市场发展趋势的四大关键因素,未来农村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农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市场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农村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现代农村流通网络更加完善,新型业态比重有所上升,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增强,农村市场秩序进一步改善。(返回目录)发展改革委:2007年8月交通运输完成情况铁路货运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当月全国铁路日均装车138841车,同比增长5.9%;完成货运量2.64亿吨,增长6.7%。国家铁路日均装车116447车,增长5.2%。完成货运量2.22亿吨,增长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