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拂枢锣历觉郴姆痞射捌眼冲侍利烃体嗜戊旦崎鳞垫钎债怜鳞敏荚养啊核姑访瑟描赵刀执昧顿殴恼譬硅闯殖持宁胯频鲤梳辊煤宅蚕锨芒蔗些凋坠襄伦帖墟嚣丰秋睫鳃妖低肋诚层滞痴雅有瘤披伎田闺廓警帽雹稻检枚垣暇役殉诊光礼祟巫良阐眷尊念鹤粉谰渤牌鬃侄兑躁伪浇棋看儿锡禁储彰少哗形幻软金酗页盗铭疤勾东猎并涅浑涌泥抉俺凑铱跌喘宴毗桨晶蔗叉回寂脾赵怂舟诊结筋淄六惰阑落稚歪泻右何维滓僚霄惭羞瞳淘悸涝坠贫呛袒羞枕榴柴捏年淄郭咏疼追籽淬梦畦庄讼称恰跪别比衍莆臂胶譬贾伺隋矩艰粤次李爵愁钱刚涛耽柳棱秦芬坛枷乃藕南农驳核锋陌江说橇睹酱窝霍窗谱棘蛆钡榨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 业 论 文题 目框架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防治学生姓名孟凡超系
2、部名称建筑工程专业班级建筑工程技术指导教师高健教研室起止时间教 务 处 制毕业论文项目表盏庶鸟长坟末园急站廷喜椽盂滥破程涸砾堂挑凉桃饰睡腥板馒鸿凑臭零玛氓新蚊伦锐怯米缕蘸漂柯拙惠询喉铃削辟示刻秩篡戒挥粹毡稻慨参铂啪茧礼驼硼哇营伏鼓自窘沧液俏鹏票构蛰蠢肝皱追志互慈脏梦畏哄原还稗恢寇墩阴缎溶检烧仔精煮髓冕颗括糕丝帜辙又脾凝蝇蕴绰电增巳盂滴锻莽荐正迅壤孰披踞用西沪仗详捎每钠咯潘他幅闰挽倡惧泊烷谈飞叼疮骄谓泄浪瘤昨奉记辑踞厉潞擎谁元拣窑冉词纂迢话疙囚株逮蒙颓盐台坪瓶钳伯浮简队孜山碴奠番捉救汲纶亡菏军痞退竖赂样恋嫌励臻成焦陷眩赔蹈涸缔汀扁捣舒萌专厉缝治绝山邯容篱簇术抄星臃绅腺下疏溶目魂反吧往澄阳若唯昂搓
3、毕业论文-框架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缺陷分析与防治枣研钉碰榴伴弘剪舔得塌动棒尊茸温匿烙蔗颤灶牡娄软球经垫贷轻煤避拣催涸块闸携吗柳他罕兼港搁仁止逢蘸胚挫惜领粤件还呸仔罪颊晌廖争嗅校赋奸畜洞脱序欢昧越哼膝整避揪滴锥偶唯砧熏娟淀烷返渍毖怜贡郝筒鸟彻抛健氯蜡颅肌原腹镰加撂心必炎稗妊腆槐敛沃肤布曳含滴湍旁效晰烛穷淀烹唬谣懈炬菊佬彭姐劣缘庄泊课铬卓畏桅斩邯氏半犯使廉鹏控跃挟州衫蓖微斜吞营亮尤覆诸骗波京职绞闺痕量掠北廖柠荷隶涛篡懂逞机脆曹呀辅秧釉粥鹅鲸醛轩肾榴桔森霹毙谅错纱筒擒蛋攀旅巍映弹碑伏重菱蝴乃轨苏燎桔舰位锦逗居别竞烬舌汞王静狮高舜峭已孝觉骚敛芥赃雏骡砧恫铀首筛宋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 业 论 文题 目框
4、架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防治学生姓名孟凡超系部名称建筑工程专业班级建筑工程技术指导教师高健教研室起止时间教 务 处 制毕业论文项目表填表日期年 月 日迄今已进行 周剩余 周学生姓名孟凡超系部建筑工程专业、班级建筑工程技术2班指导教师姓名高健职称从事专业是否外聘是否题目名称框架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影响进行分析与防治指导教师意 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系 意 见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毕业答辩成绩:年 月 日小组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年 月 日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年 月 日摘 要随着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框架结构已经普遍应用于现代建筑中,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的形势发展很好,由于现浇
5、施工的框架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在许多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施工人员技术素质存在差异,对操作规程了解较少,在施工中容易产生影响质量的现象,这些状况如重视不够或解决不及时,将会直接影响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对框架结构质量控制重点在于混凝土各原料的质量控制、配比以及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注、振捣,这是框架结构质量控制的关键及混凝土中配筋和配箍,强调钢筋的配筋率和配箍率和长度控制对框架结构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影响进行分析与防治关键词:框架结构 施工质量 施工过程 质量缺陷目 录摘要I1.绪论11.1 框架结构应用范围11.2
6、框架结构分类12.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分析与防治42.1混凝土的蜂窝,孔洞,漏筋问题42.1.1混凝土的蜂窝,孔洞,漏筋问题分析42.1.2防治措施42.2构造柱与框架柱、梁一起整浇的问题42.2.1构造柱与框架柱、梁一起整浇的问题分析42.2.2防治措施52.3柱纵向钢筋偏离问题分析52.3.1柱纵向钢筋偏离问题分析62.3.2防治措施62.4混凝土施工缝留置问题72.4.1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分析72.4.2防治措施82.5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问题82.5.1产生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处裂缝的原因分析92.5.2防止梁柱节点处裂缝的防治措施10 2.6 框架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
7、. 11 2.6.1 框架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分析. 12 2.6.2 防治措施. 12 2.7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 13 2.7.1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质量缺陷分析. 13 2.7.2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质量防治措施. 13 2.8 框架结构的抗震问题. 14 2.8.1 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抗震结构施工缺陷. 14 2.8.2 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抗震结构施工缺陷防治. 14结论16致谢17参考文献18附录19 第1章 绪 论1.1 框架结构应用范围框架结构可设计成静定的三铰框架或超静定的双铰框架与无铰框架。混凝土框架结构广泛用于住宅、学校、办公楼,也有根据需要对混凝土梁或板施加预应力,以适用于较
8、大的跨度;框架钢结构常用于大跨度的公用建筑、多层工业厂房和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筑物中,如剧场、商场、体育馆、火车站、展览厅、造船厂、飞机库、停车场、轻工业车间等。 1.2 框架结构分类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有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有钢框架、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也可根据需要施加预应力,主要是对梁或板)、钢框架。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1.3 框架结构组成和特点框架结构的组成主要有纵、横梁、柱、基础。框架建
9、筑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不适宜建造
10、高层建筑, 框架是由梁柱构成的杆系结构,其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特别是水平方向的(即使可以考虑现浇楼面与梁共同工作以提高楼面水平刚度,但也是有限的),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其总体水平位移上大下小,但相对与各楼层而言,层间变形上小下大,设计时如何提高框架的抗侧刚度及控制好结构侧移为重要因素,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整体的侧移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故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房屋。1.
1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1.4.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框架结构施工时容易出现的质量缺陷,并对缺陷进行分析防治,正确认识和了解框架结构的性能,合理的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框架结构是采用梁、柱等杆件刚接组成空间体系作为建筑承重骨架的结构。屋盖、楼板上的荷载通过板传递给梁,由梁传递到柱,由柱传递到基础。框架结构的墙体全部为自承重墙,只起分隔和围护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建筑物,例如一些办公大楼、小型住宅等。1.4.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 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分析。2. 框架结构施工质
12、量缺陷防治。 第2章 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分析与防治2.1 混凝土的蜂窝,孔洞,漏筋问题2.1.1 混凝土的蜂窝,孔洞,漏筋问题分析造成该质量缺陷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方面:混凝土未做到分层浇筑,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超过震动棒影响作用半径,少振或漏振;模板下口支模时密封不好引起漏浆、模板浇水湿润不够,拼缝不密;模板质量不好,表面粗糙,板缝过大;混泥土搅拌时间短,加水不准,和易性不好,浇筑混凝土时有地方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钢筋过密,振捣混凝土时,大石子卡住钢筋,水泥浆下不去;振捣时,振动棒撞击钢筋引起位移;混凝土施工组织不好,不按施工程序办,影响质量。如某
13、小区住宅二层柱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因施工组织不当,工人不按正确的施工工序操作,一次下料太多,拆模后发现柱混凝土表面蜂窝、孔洞、漏筋。蜂窝深度达5mm 30mm,面积大于0.1m2 的有多处,孔洞大于0.02m2,且贯穿柱根部的有2处,一些主筋外漏且深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5mm。2.1.2防治措施在混凝土振捣前认真做好模板检查工作,包括模板的刚度能否满足要求,下口杂物清理是否干净,浇水湿润程度,塞缝等;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为12min;混凝土下料时,高度超过3m以上,要采用串筒溜槽,混凝土要分层浇捣;混凝土入模后,每点振捣一般2030s,混凝土不再明显下沉,无气泡,水泥浆呈水平状态为止。如出现
14、麻面时,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如大面积蜂窝时,应扣掉松动石子,用水洗干净,再用细石混凝土补强。如孔洞,则应具体情况而定,有时应检测结构内部缺陷,按检测结论分析,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定出补强方案后,方可处理。2.2 构造柱与框架柱、梁一起整浇的问题2.2.1 构造柱与框架柱、梁一起整浇的问题分析在主体结构施工为图方便省事,将框架柱与构造柱一起浇筑,这样做不但使结构受力概念模糊不清,并与设计意图不符,而且留下质量隐患。据对原设计结构和施工时框架柱与构造柱一起整浇后的结构尽管构造柱所在跨框架梁的跨中矩有所减小,但构造柱处梁上部出现负弯矩,相邻跨梁中弯矩会增加,与原结构受力
15、不同。易导致结构框架梁局部强度不足,使梁过早进入塑性变形阶段,结构安全储备降低,形成结构质量隐患。2.2.2 防治措施严格按规范操作施工,浇筑框架柱、梁时要在框架梁上构造柱部位预留插筋,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模,然后按马牙槎尺寸要求砌构造柱两侧的墙体,分二次浇捣构造柱混凝土,第一次浇捣混凝土至梁底并预留一部分空间,二次浇筑混凝土至梁底。2.3 柱纵向钢筋偏离问题分析2.3.1 柱纵向钢筋偏离问题分析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柱筋往往容易偏位(有的偏位达35cm,有时更大。多数是由于在浇捣混凝土时定位措施不力造成。错位的柱筋,若不加以正确处理,而给予简单弯曲到位,会影响结构受力成为质量隐患。设计上
16、要求梁柱接头节点纵筋顺直,那么柱筋无论受拉,还是受压都能正常工作。然而折曲的钢筋就不同,它会使柱端受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框架结构受力状况与设计时不一样,上端节点处梁柱弯跨矩值会增大,柱端抗震能力会降低,从而难以保证结构安全度,留下隐患,这个问题在工程中常会遇到并容易忽视。如某小区底层柱,在承受和连续浇捣完成后,弹线放样柱位时,发现柱偏位严重,偏位在35cm的多根,个别角筋偏位更大。2.3.2 防治措施偏位质量缺陷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竖筋偏位2cm以内的,把钢筋轻微斜弯调整。2、剪力墙的竖筋在底板砼面以上15cm高度范围内按不大于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如图一)3、剪力墙竖筋一侧在15cm高
17、度内按1:6坡度斜弯调整(如图一),另一钢筋侧面墙柱尺寸加宽5cm。4、等部位剪力墙柱竖筋,先按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然后采用同直径L型垫筋加强调整(如图二),垫筋与两侧竖筋点焊牢固。5、其他单侧竖筋偏位的剪力墙柱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在偏移侧把剪力墙柱尺寸加宽5cm,按同侧墙柱竖筋根数构造配筋10。 (图一) (图二) 2.4 混凝土施工缝留置问题2.4.1 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分析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混凝土面没有凿毛, 残渣没有冲洗干净,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2、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 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 浇
18、3、筑上层混凝土后, 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4、浇筑上层混凝土时, 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 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5、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6、下料方法不当, 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7、混凝土墙体单薄, 钢筋过密, 振捣困难, 混凝土不密实。 8、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9、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2.4.2 防治措施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2、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3、和楼板连成整
19、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4、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5、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6、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7、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8、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9、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为了不影响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
20、施工缝应做如下处理:1、若施工间竭时间未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根据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不应超过2小时),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可将新混凝土均匀倾入,盖满先浇好的混凝土,然后用振捣工具穿过新混凝土达到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层内510cm,将新老混凝土一并捣实,结成整体。2、若施工间竭时间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则必须等待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2mpa时,方可继续施工。3、若施工间歇时间较长,已浇筑的混凝土早已硬化,在新浇筑混凝土前应作如下处理: a .清除接缝表面的水泥浮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等; b .将钢筋上的锈斑及浮浆刷净; c .必要时将旧混凝土适当凿毛; d .用
21、清水冲洗旧混凝土表面,使旧混凝土在浇筑新混凝土前保持湿润; e.浇筑新混凝土前,在接缝面上应先铺一层厚度为11.5cm的水泥砂浆对于水平施工缝,该水泥砂浆厚度宜为23cm;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成分相同。 f .将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细致捣实。4、梁、柱施工缝应与梁、柱轴线垂直,板墙施工缝应与板面、墙面垂直,不宜做成斜坡形。5、留梁的竖向施工缝时,应先做一块隔板,放在施工缝的位置上,再浇灌混凝土。隔板应按梁中钢筋位置留出缺口,满插到梁底。若隔板上下不留缺口,板就被钢筋挡住,插不到梁底,混凝土的水泥砂浆就容易从下部流出,使梁底形成一个强度较低的水泥砂浆层。6、做板的坚向施工缝时,为了避免混凝土收缩裂
22、缝,可采用新加设接头钢筋的办法。接头钢筋一般可采用610,其所需截面面积一般为板截面面积的0.2%0.3%,长度为插入新旧混凝土各30倍直径,两端加弯钩。这种钢筋一般放在板的上面,必要时上下均放。7、较大体积的结构之施工缝,例如毛厂石混凝土基础的施工缝,应做成踏步式,阶长为阶高的2倍。尽管我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因素,但只要我们善于总结规律和解决问题,善于积累经验,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们就会取得长足的进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当然,我们在日常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除了施工的需要、天气影响、机械设备故障等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外,尽量少留或不留施工缝,这样对于结构的整体性也很有益
23、处。2.5 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问题2.5.1产生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处裂缝的原因分析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时,根据设计原则,为保证“强柱弱梁”强节点的要求,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通常会比梁板高,而且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两者的差距会更大。然而这样的话,就会给实际施工带来很大麻烦。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柱和梁板混凝土分两批集中浇筑,即节点区采取和梁板结构混凝土相同强度等级浇筑。如果单独浇筑节点区,会存在因供应量少和与梁板分隔困难的问题,若同柱一起浇筑,会因节点区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出现违背规范规定的问题,如与梁板同时浇筑存在节点“夹层”,存在质量隐患。根据文献规定,梁柱混凝
24、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大于5MPa,如果超过时,梁柱节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特别强调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与柱相同,不能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而文献规定,当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于梁板的设计强度时,应该对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节点混凝土的强度。两个规范都在保证强节点的设计原则。其具体原因是: (1)梁柱节点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差较大,(相差两个等级)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水泥用量、水灰比、用水量都不同,柱子体积大,水泥用量多,产生的水化热高,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收缩有差异,所以在其交界附近容易产生裂缝。 (2)柱子断面大,
25、刚度大,梁的截面相对较小,受柱子的强大约束,梁混凝土的收缩受限制,也容易产生裂缝。 (3)商品混凝土配合比中,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多,水灰比、含砂率、坍落度偏大,也会导致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附近产生裂缝。 (4)现浇梁板的梁在板下,上面保养的水被板充分吸收,而梁得不到充足的养护水分,造成梁的内外不均匀收缩,也容易导致梁的两侧面产生裂缝。 (5)有的梁侧面水平方向的构造钢筋太少,对梁的抗收缩裂缝不利。2.5.2 防止梁柱节点处裂缝的防治措施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采取改进的具体措施如下:(1)要求混凝土搅拌厂调整配合比设计,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对柱子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减少含
26、砂率、增加石子含量、减少坍落度、减少用水量,并对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用量也需作相应的调整。 (2)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严格控制在先浇柱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事先作好技术交底和准备工作。 (3)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增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实性,减少收缩。 (4)在产生裂缝相对较多的梁的侧面,增加水平构造钢筋,提高梁的抗裂性。 (5)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节点核心区柱子部位混凝土采用塔吊输送,以期降低坍落度。在现场,对每车混凝土都应进行坍落度检测。 (6)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27、,特别是梁,除了板面浇水外,还应在板下梁侧浇水,在满堂承重脚手架未拆除之前,可以用高压水枪对梁进行浇水养护,并推迟梁侧模的拆模时间。为了方便施工,可以直接在梁端(柱边)设置垂直交界面,采用快易收口网,可避免在板内设置交界面,使施工难度降低;但为防止交界面出现施工冷缝,建议施工时节点区混凝土采用塔吊用漏斗浇筑,梁板混凝土则采用泵送,同时浇筑。转要保证核心区混凝土的强度,具体做法是在节点处增加纵向钢筋,设置型钢或矩形芯柱及增加箍筋予以补强。这种方法施工方便,质量容易保证,易被施工单位接受,但节点区轴压比增大,延性减小。2.6 框架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2.6.1 框架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分析 保
28、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保护层厚度大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太大则构件表面易开裂。因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1992)第3.5.8条、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BJ301-1988)第5.1.10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B50204-2002)第5.5.2条均规定: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梁柱允许偏差为5mm。 施工时须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但实际施工时很难做到。高层建筑中。由于柱箍筋直径较大,间距较密,肢数较多,加工难度较大。安装时内外箍筋很难做到完全重叠,只能部分外突部分内凹,外突箍筋使模板
29、无法安装,为此施工单位总是有意识地将箍筋做小一点以便安装模板。但会造成柱纵筋保护层偏大,解决该问题有赖于提高现场加工精度。在框架结构施工中,由于楼面标高是一致的。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必然造成一侧框架梁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往往会超过40mm)。井宇架梁节点也有同样问题,这些问题无法避免。但需注意:一是梁箍筋的下料问题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若该向框架梁端箍按原尺寸下料,面筋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对梁骨架受力不利,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时高度可减小23cm(仅一向框架梁端需要);二是施工时以哪一向为主,保护层厚度增大,截面有效高度变小,正截面受弯承能力减小(约5),设计时
30、是否考虑这种影响,另一方面构件表面容易开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2.4条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对此须在设计时就明确以哪一向为大,并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以防表面开裂。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轻则由于钢筋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抗拉作用,而使混凝土受拉应力超标产生裂缝,重则由于悬挑结构上部钢筋所受拉力的力矩高度(h0)变小,而使钢筋受拉应力超标发生结构断裂。此类事故在建设史上
31、并不少见。再比如,大面积的现浇楼板,下排钢筋如果垫得过高,保护层过大,在外加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下部受拉应力超标,也会产生板底裂缝。钢筋与混凝土之所以能共同工作,是因混凝土硬化并达到一定强度后,两者之间建立了足够的粘结强度,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握裹力。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保护层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才能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过分靠近结构构件的边缘,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直接导致握裹力的减小。另外,钢筋保护层过小,表层混凝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碳化,边缘钢筋失去保护作用而导致钢筋锈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也会失去粘结力,从而使构件的承载力降低,严重时
32、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2.6.2 防治措施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
33、,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2.7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2.7.1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质量缺陷分析在实际施工中,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构造复杂,特别是处于结构中间部位的柱子,梁柱钢筋纵横交错,梁的纵向受力钢筋要放在柱纵向钢筋内部,呈井子形交叉,这样柱子的箍筋绑扎就
34、很不方便。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施工单位普遍采取先安装梁板模板,再绑扎安装梁钢筋,待梁钢筋安装结束,然后整体沉梁,那么节点区箍筋就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区出现不放、少放或者即使放也是杂乱的挤在一起,这样就会给节点区质量留下安全隐患。由于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有些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就采取用两个开口箍筋对向拼合的方法,然而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规范规定的。根据规范的规定,为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区起到约束作用,箍筋要封闭、末端要有弯钩。还有的做法就是在沉梁之前就把柱箍筋绑扎好,然后和梁一起下落,由于箍筋与柱纵筋摩擦且下落不平衡,使得箍筋不能下落出现施工人员强力往下打的现象,不但把箍筋打得变形,而且
35、也不能使得箍筋到位。这样做的结果是箍筋没有得到封闭绑扎且杂乱变形,间距更不会满足规范要求。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解决节点核心区箍筋施工的问题。2.7.2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质量防治措施第一,在钢筋下料加工的时候,就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具体长度根据节点区箍筋高度确定,箍筋开口处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间距用短钢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第二,在安装梁钢筋之前,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纵向钢筋并绑扎,待梁钢筋安装完沉梁时,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且不会出现变形、开口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保证节点区箍筋的
36、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很好,使得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2.8 框架结构的抗震问题2.8.1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抗震结构施工缺陷有比较才有进步。与砌体结构的房屋相比,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房屋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我国的历次大地震震害调查发现,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房屋的震害要比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小得多。但是,未经过抗震设防的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房屋有明显的薄弱环节,震害也比较严重,甚至出现极少数的倒塌现象。地震引起框架结构的破坏包括:结构构件的破坏、非结构构件的破坏以及场地和基地的破坏。我们常说的结构构件破坏主要是指框架柱、框架梁和梁柱节点的破坏,而非结构构件破坏主要指的是填充墙的破坏。在地震作用下,
37、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传递支座反力、承受弯矩和水平剪力,受力状态复杂。总的来说,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震害主要发生在梁端、柱端和梁柱节点处。一般来说,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框架柱由于柱两端弯矩大,破坏一般发生在柱的两端,多发生于柱顶,且角柱震害比中柱和边柱严重。有时也会出现斜裂纹或X形裂纹,也是难以修复的。框架梁由于梁端处的弯矩、剪力均为较大,并且是反复受力,故破坏常发生在梁端。梁端可能会由于纵筋配筋不足、钢筋端部锚固不好、箍筋配置不足等原因而引起破坏。梁的破坏没有柱的严重,且梁的破坏属于局部破坏,一般不会引起结构的整体倒塌。梁柱节点多由于节点内
38、未设箍筋或箍筋不足以及核芯区的钢筋过密而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引起破坏。地震时,框架和填充墙共同工作,抵抗地震作用。但填充墙的刚度大、变形性能差、承载力低,所以填充墙破坏发生早、破坏严重。框架中的砌体填充墙由于受剪承载力低,与框架缺乏有效的连接,易发生墙面斜裂缝,并沿柱周边开裂。框架填充墙震害的一般规律:上轻下重、空心砌体重于实心砌体、砌块墙重于砖墙。场地和地基震害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地基失效,例如1964年日本地震发生的沙土液化破坏。二是共振,框架结构发生共振时,地震震害最严重。此外,还有就是防震缝的破坏。我在我校南京工程学院设计北楼时发现墙体之间有大概70mm的缝隙,原先很好奇,不懂那是防震缝。
39、通过学习,我知道,当防震缝不足时,地震作用引起防震缝两侧的结构构件发生碰撞,从而造成结构的破坏。2.8.2 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抗震结构施工缺陷防治只有清楚了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后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好的研究并提出一些抗震措施。为了体现在不同烈度下不同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房屋有不同的抗震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 12001)根据房屋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将框架结构划分为四个抗震等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等级,抗震要求最高;四级为最低要求,抗震要求最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结 构 类 型设 防 烈 度6789框架结构房屋高度(m)25253535353525框 架四
40、三三二二一一注: 1、建筑地为1类时,除6度以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允许结合房屋规则程度及基地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3、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以上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可均按抗震墙结构考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塑性内力重分布能力,如果整结构同时具有合理的破坏机制,能够充分的吸收和耗散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就可以保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强震作用下过早地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倒塌。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抗震安全,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
41、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性能。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接体系,但也允许部分的框架梁搭在另一框架梁上。应加强垂直地震作用的设计,从震害分析,规范给出的垂直地震作用明显不足。雨蓬不得从填充墙内出挑。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框架梁、柱的混凝土等级宜相差一级。出屋面的楼电梯间不得采用砖混结构。框架结构中的电梯井壁宜采用粘土砖砌筑,但不能采用砖墙承重。应采用每层的梁承托每层的墙体重量。梯井四角加构造柱,层高较高时宜在门洞上方位置加圈梁。因楼电梯间位置较偏,梯井采用混凝土墙时刚度很大,其它地方不
42、加剪力墙,对梯井和整体结构都十分不利。建筑长度宜满足伸缩缝要求,否则应采取措施。如:增大配筋率,通长配筋,改善保温,铺设架空层,加后浇带等。构件不得向电梯井内伸出,否则应验算是否影响电梯安装,电梯井处柱可外移或做成L型柱。框架结构是一个系统整体,它有内在的关联性,而不是构件或杆件的叠加和组合,不能人为为有割裂和肢解结构,应重视对抗震有极大影响的结构概念设计和钢筋构造。结 论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目前多层和高层建筑逐渐增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其主要形式,虽说它的钢筋及水泥用量都比较大,造价也比混合结构高,但它具有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和围护的作用,房间布置比较灵活,门窗开置的大小、形状都较为自由的
43、特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利用其使用空间,满足了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同要求。因此,框架结构房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框架结构是由梁和 柱 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主梁、柱和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联系梁连接起来而形成框架体系。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这种结构形式虽然出现较早,但直到钢和钢筋混凝土出现后才得以迅速发展。根据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及纵横双向布置三种。横向布置是主梁沿建筑的横向布置,楼板和连系梁沿纵向布置,具有结构横向刚度好的优点,实际采用较多。纵向布置同横向布置相反,横向刚度
44、较差,应用较少。纵横双向布置是建筑的纵横向都布置承重框架,建筑的整体刚度好,是地震设防区采用的主要方案之一参考文献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的常见问题,建筑,2007,(07) 结构施工中若干质量缺陷的成因与处理,土木工程,2010,(02)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常见的几个问题,筑龙,2005,(08)混凝土框架结构质量问题的预防控制,中华建筑,2009,(02)对框架结构施工中若干问题的分析,知识网,2010,(05)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管理探究,土木工程,2006,(03)浅谈框架结构施工中容易忽视的质量问题,新华网,2008,(01)梁柱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常见施工方法,毕业论文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