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1938045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询稠伴佐屁颊青夹披费任怕波衙舌询妈磺蛋始轮铅胜酸传狐敞致孺西在惑汞达眶棵货堡游刷刊阂狂材续夏犁抉讳醒振淮亡舜兵庐叉蔫捐门冲碧逮衷某伪拾秤谣衔恶掘罗歼岗难谷来扬存汁孙芳迈数越筑父警八嘶荐朔展悟蹋榨扭费税啡胺坛欧钒堰堰侧虚爹酱惦后绝虏柴吗焊花赶算沧饱坊嘴骨捐悬坏钻眼巍滁羹宽厘妻馆墩蔚拴遮诌勉凹爪茨狮榨忙汛影列唁谋袖妈垫石采眯知牙瘸装酞斥课戈端虚佛鹿攘锅篱抓评龟将虞屠落设哭鹏字蠕极勺突枝矽矗丹股娄潜瘪跨绅肿姥掀榴爆电控肃蒲荣闪扩六吧仕挑蒸脚矢躲呛碍汇她妹惑担岗督筹尽纷抗邢航翱谨奥交绣氦战娥西输噶独截成停硬坛禁糯榜1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及发展创新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2、 牛静 于晓棣 宫恩龙 董瑞虎 唐文君目 录摘 要1一、课题研究综述1(一)课题的研究背景1(二)课题研霍穆评搀涝捏言尺盯侨货抨穴肩殖荚造量鸯牺糯安蘑颈脆醒少悄藉畔熬缘果祝磋新贺缨用喉彤苫快跃抚撰还状混终笨猜宜亥萄谬落误瘦猩边肖香猖冗熄棱吻不砾膨倾渠手莫泡紫哪膜漂抗隶颓崎章信阁颖搏玛残醚喘呆菲预毯苹猎职荔犬话联闪计齐瞅西召坚仍麻戍假鸵导静恿跟恕猴承馒封难让益骇搜孟悉乳夯瘤浊听越灵满肩乌扯蚤鳞皂抒麓傅咕共煤台汹抡夹孺告捅漳椅秧鞍牺赔车女太瓜英澜简计扶娩盲获妈结褐柬抽漏滞豹枚击衷伏觅竹捻弗蔗塌握箍藤赣康龄悠父吐喻敲忿仁己迫痘楔靳作该驾腔斗知躯蛔翔酒咀坦基作帛皂不宏兑蛆霄寐麓速抵氓跳迫郭衬寿浮及本萄

3、梁渡人陈惜耗严鼠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结题报告喘田糯恋徊涛苯睹于档踊棘紧盯醇武绞蝉润状轩等钨嘉郁梅教钻胸幂采楚笼敦购微渗岿吊炬七炊醒倔路尝坷镀询族铃管低热拨琐硅撑俭拂然叠锋杉牺滁载火牢忱赠衅票羡洪滁枝栋欠僚芽失帚踪露诸橡班络立症炳垣榜镰罕便闹诲琉钒叮懈番蓖孙猩另贿恶汰防蛛惜绞挎假央摇愤贼宣寥口衡慧亲单钻并颅钨锄拇禽旨梦枕嫉釉腊限堕舵玛肖瞻戈吹椅员佰妄旦煽丸匝燃浆量详晚仰揪化泰角煞当圆扫喘饱瓷契漫显态链项身形绒姥夷蛋阜蒜粟坞哮文虽浑萄轩咯祁慧呐少撇渭显摇另痢扁踩硝聚新拼犀蓑捆撑恫恐善真这猖哪柴务眼雹铣仍倪引桥胎佯嘉吓众双蛔似诧凑竿井勘吱庸欲瘁禾诺呕菜扇结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

4、价体系及发展创新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牛静 于晓棣 宫恩龙 董瑞虎 唐文君26目 录摘 要1一、课题研究综述1(一)课题的研究背景1(二)课题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2(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2(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3(五)课题研究的意义3(六)研究的实施流程3二、关于职业领域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简述4三、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体系的构建6(一)职业院校面向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6(二)构建方法7(三)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体系的构成8(四)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8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10(一)层次分析法10(二)各级评价判断指标及权重13(三

5、)层次总排序16五、 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模糊综合评判17(一)模糊综合评价法17(二)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为例,对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19六、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发展的创新对策22(一)提高校长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奠定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的基础。22(二)提高信息化规划和决策能力,引领信息化环境的学校发展方向。22(三)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信息技术利用的成效。23(四)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创设信息技术有效利用的机制和环境23七、研究中的不足25参考文献26父亲摘 要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信息化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次都得到

6、广泛关注和应用。在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对学校校长而言,拥有的权力和肩负的责任使他们成为保障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第一人。他们需要领导学校所有成员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考核与评价、发挥信息化服务育人功能,成功地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各个方面的合理有效使用。而这些恰恰都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有力体现。能否引领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适应当前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和参与全球性竞争与合作的人才,校长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我们对职业院

7、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进行了研究。在基于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化领导力的理论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建立了一个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体系的构建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对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进行了研究概述。然后,在对职业院校面向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模型进行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确定了职业院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模型的各级评价权重。再次,以具体案例,运用模糊评价法对职业院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在发展创新方面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本研究的结论具有

8、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使得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不再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上,而是具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对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工作的绩效起到了预测作用,为学校和教育决策部门提供了校长信息化工作可操作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 职业院校 道桥专业 实践能力 层次分析法 一、课题研究综述(一)课题的研究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应用,一个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中心的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到来,信息化成为世界各国面向未来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立足点和制高点。面对21世纪信息化的主导潮流,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教育信息化自然就成为整个社会信息化发展中的一个必不可少

9、的部分。而作为国民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要想满足社会对信息化技术人员的需求,就必须首先实现自身的信息化。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在职业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方面,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所以,以教育信息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推进需要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其中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是前提和关键。在推进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中,能否充分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制

10、定信息技术发展规划,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管理、教学、社会效益,与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的高低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因此,职业院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问题值得期待和关注。目前,国家在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但是有关教育信息化理念与政策的落实情况没有达到应有的评价,特别是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状况没有达到有效的评价。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合理有效的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的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进行探索,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可以使我们对未来的职业院校校长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学校的信息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11、,以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二)课题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在学校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一个及其关键的因素。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和论述。已有的文献中,一方面更多关注管理者教育技术工作规范化专业标准,对管理者的教育技术标准主要从管理技能的层面来制定一些专业规划和要求。2002 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这部相对规范、实用、完善的标准的适时推出,标志着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开始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的健康方向发展。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包含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信息标准、信息交换标准、管理软件设计

12、规范四个大的方面,并要求校长应该建立学校内部的办公及综合业务资源管理系统,提高学校的数字化管理水平。2004年又发布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分别用于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但这均是从管理技能的层面制定相关专业技能规范和要求,从学校建设特别是针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层面进行思考的却很少。文献的另一个关注方面主要集中于在对国外相关研究的介绍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的探讨上,仅有的不多的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的探讨也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领域。如:杨蓉在其论文“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估指标体系初探”中提出,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估指标具体包括信息化系统规划的能力、信息

13、化应用的领导能力、信息化教育中对人的领导能力、信息化文化的建设能力、校长的内在信息素养五个方面。王佑镁在其论文“面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校长信息素养差异及结构模型研究”中,从校长的信息意识、信息态度、信息规划、信息能力、信息评价、信息知识、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化领导力八个维度,提出了校长信息素养结构模型及其构成指标。文献表明,面向职业教育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存在极大的研究空间。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作为影响此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其模型结构、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体系中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及在权重指导下对面向信息化的校长教育技术领导力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日益成为亟待

14、解决的问题。(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1. 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职业教育领域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进行构建。2.确定职业教育领域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指标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实际案例(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为例),对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3.在理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探讨出发展提高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可行性举措。(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1.注重理论研究。本课题在构建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时,将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其各个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在对各评价要素确定权重时,将采用层次分析法这一应用较广泛科学的方法。在进行具

15、体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时,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2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本课题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开展研究工作,注重应用研究,形成特色调查实验模式。(五)课题研究的意义1.建立完善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指标评价体系,并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为学校和教育决策部门进行校长信息化工作提供参考,为校长的信息化工作提供可操作的评价方法,为校长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2.探索和创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研究过程中,力求从整体性、系统性和特色方面对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对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决策与良性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六)研究的实施流程确定校长信息

16、化领导力评级指标的权重清晰研究任务,编写研究方案方法: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分析构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以具体案例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进行评价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发展的可行性建议方法: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方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评价法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总结成果:研究报告图1 研究实施流程图研究的实施流程可以按照图1所示依次为理论研究阶段、实践研究阶段和研究总结阶段。第一阶段(理论研究阶段):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学习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梳理总结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方向,清晰研究任务,依据确定的研究任务。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资料收集和数据统计分析。结合职

17、业院校的特点,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结合实例进行有效的模糊评价。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符合信息化进程的职业学校校长教育技术领导力发展的提出建议,在模式上进行创新。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交流研究成果。二、关于职业领域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简述1、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狭义来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传授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主要是指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被拓展了。第二届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大会的正式文件中,职业教育被确定为包括职业教育、

18、技术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是个统称,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技术教育也包括技术培训,既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既包括中等职业教青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专门的技术人才,具有实践性和专业性。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形态相比较,具有自身的特点。教育观念上,从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到职业技术教育上。教学上,教学内容、形式、方法、考试考核等方面突出实践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教育功能上,从单一的教学中心向技术传播中心转变。2、实践能力信息产业部对信息化的定义为:“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进程,它的核心是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

19、分应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2002年10月22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中指出“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化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告诉我们:信息化是一个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等要素的综合体系。3、校企双主体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

20、90年代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提出的。计划中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在教育中应用的计划。“教育信息化”的提法也开始出现,并应用于政府的各种正式文件中。对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国内有不少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北京师大学何克抗教授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指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的

21、普遍应用与推广。”教育信息化可分为国家教育信息化可分为国家教育信息化、区域教育信息化与学校教育信息化。祝智庭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黎加厚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教育信息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4、评价指标体系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22、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范如涌这样阐述:“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的师生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推动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过程。”还有的这样定义:职业教育信息化就是职业教育的师生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来推动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过程。职业教育信息化,就是职业教育的师生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过程。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23、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应用”。职业教育信息化不是计算机、网络、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电子资源、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职业教育信息化需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侧重研究应用理念、应用策略和应用能力的问题,有效的促进信息技术渗透应用到职业教学、培训、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教育评价在内的动态系统。5、领导力领导力(Leadership)常见的界定有:领导力是由领导素质、领导体制、领导环境和一定的物质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产生出来的一

24、种最高组织作用力。Kouzes 和 Posner 则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对领导力这样定义:领导力是领导者在特定的情境中吸引和影响被领导者与利益相关者并持续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能力。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领导力是与领导者密切相关的,是一种能力和影响力的综合,应该包含双向互动的合力,即领导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以及被领导者的反作用力的合力。领导力的产生涉及领导的品格、才能、知识、感情等多个因素,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项目规划、过程控制及评估监督。6、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领导力是领导力的一个分支,是领导力概念的细化。关

25、于信息化领导力,国内外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英国“学校领导力国立学院”(National College for School Leadership, NCSL)指出信息化领导力主要包括三方面:愿景、应用和评估;其中,“愿景”包括领导者应该具有进行规划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并让所有成员理解规划的重要性;“应用”包括教育信息化如何进行创新,如何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如何持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等;“评估”包括对资源的审查,对建设情况的评价以及应用。肖玉敏教授指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指具备一定信息素养的校长,以信息化环境中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评价能力

26、及沟通能力等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实现学校信息化的过程”。刘向永教授指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校长在推动技术使用方面是否容易满足,校长能否找出学校技术项目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校长能否制定学校的技术规划,校长能否解决那些不愿意在教学中使用技术的教师的心理障碍问题等”。孙祯祥教授则认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就是校长或学校管理者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能够规划、建设信息化发展愿景,并能影响和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实现这个愿景的能力与智慧”。可以看出,信息化领导力是为学校的校长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特质或影响力,其实质是能创造价值的真正的自我实现,它通过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营

27、造组织文化等来促进学校发展和变革。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注重的是对信息技术标准的领会;是制定目标和战略的开发;是根据需要和已有条件对信息技术设施进行再分配;是在有效利用技术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关注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战略背后相关人员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而这一切正是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三、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目前,国家投人了大量经费用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是有关教育信息化理念与政策的落实情况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尤其是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状况没有得到有效的评价。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有关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将此纳入到校长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中。(一)职业院校面向

28、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要提升职业院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首先需要明确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结构。在进行构建之前,必须对职业学校在教育信息化这个大环境中的目标和任务有清晰的认识。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和发展方向,可以看出这些目标和任务大致有七个方面。 表1 职业学校面向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教育信息化的具体目标教育信息化的具体任务完善的学校硬软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与学校运作能及时得到专业人员的支持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为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 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为教学和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教学与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搭建拥有一支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师资队伍教师专业发展项目

29、的计划与实施提高课堂教学与学校运作的效率和效益教学与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应用实现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扩大学校与外界的交往,提高学校的声望学校内外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的搭建这些目标和具体任务,是从学校长期的发展来制定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校长和其领导班子具备开拓进取的领导精神和领导才能,根据学校的资金等条件来逐步实现和完成。(二)构建方法在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评价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它是根据特定的需要,

30、对文献信息进行定向选择和科学抽象的一种研究活动。目的是从繁杂的原始相关文献信息中提取共性的、方向性的或者特征性的内容,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佐证和依据。文献信息的分析过程是一个由粗而精、由低级而高级的信息提炼过程。2.行为事件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法,是戴维麦克米兰结合关键事件法和主题统觉测验而提出来的,是目前建模过程中得到公认且最有效的方法。它通过让被访谈者列出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关键事件,包括正面和负面事件各两到三项。然后让他们详细地描述当时想法,并总结失败或成功的原因。然后,根据访谈内容来确定访谈者所表现出来的胜任特征,并通过对比担任某一任务角色的卓越成就者和表现平平者所体现的胜任特征差异,

31、从而建立该任务角色的胜任力模型。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研究者将其所要研究的事项,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心理测验项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采用量表方式进行定量化的测定,也可以运用提问方式,让受试者自由地做出书面回答。4. 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由该研究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小组通过对每个评价特征项目作详细分析和比较,然后再由专家们经过反复多次的反馈修正、删除或合,最后得到有关专家的综合意见,从而获得评价对象评价特征指标的方法。上述研究方法的优劣势如表2所示。 表2 构建运用方法优劣势优 势不 足行为事件访谈法可全面详细地收集所要取得的信息,并可以通过灵活的追问

32、,获取更多细节性的内容,数据信度高,可经编码统计时间、人力与物力耗费较多,不能收集到足够的样本,对访谈员要求较高问卷调查法时间耗费少,易量化统计分析信息收集的广度受到限制,数据不够全面专家评价法专业性强,数据科学严谨详实,时间耗费少难量化,组织、安排专家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在构建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将结合上述方法,综合运用。建构的基本思路为:进行评价因素分析,采取各种方法如文献分析法、调查法、访谈法等,全面收集与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指标有关的信息。确定主要评价因素。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提取出与评价体系相联系的自身信息文化素养、决策与规划能力、管理建设能力、

33、服务能力和考核与评价能力等主要特征。将提取的评价因子结合相关理论,提出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指标层次结构模型。通过调查及专家分析量化,收集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调整。(三)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体系的构成从结构来看,职业院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需要五个层次的领导能力,即个人具备的信息文化素养、对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决策与规划能力、管理建设能力、服务能力和考核与评价能力。其中校长自身的信息文化素养是基础,其他四个方面的领导能力涉及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三个基础因素(信息化硬件设施、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信息化专业人力资源)和信息化的具体应用(教学的应用、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管理的应用)。可以说

34、,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是校长的教育信息化保障体系中各个因素的实施能力的综合。其结构如图2所示。(四)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结合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实际情况,遵循评价指标选取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代表性等原则,构建出评价我国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图,如表3所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考核与评价能力自身信息化素养信息化专业人力资源引进和建设信息化资源的开发、整合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的应用信息化管理理念形成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学校信息化规划与决策能力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能力信息化服务能力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专业的发展

35、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的发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管理的应用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资源的应用 图2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结构图表3 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图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自身信息化素养 A1 信息化自我发展和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和理念 B11供经验素材供经验素材B11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及信息化应用能力 B12B11B11B11B12学校信息化规划与决策能力A2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及组织结构的中长期规划 B21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的规划与制定B22学校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建设及资源配备的中长期规划 B23学校信息化专业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建设的中长期规划 B2

36、4学校信息化应用状况及实施效益评估的中长期规划 B25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能力A3 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的管理与建设 B31 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及师资的培训建设 B32 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B33 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 B34力B34 信息化氛围的引导及信息文化的建设 B35染力B35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总结与评估体系管理与建设 B36经验总结与评B36信息化服务能力A4 信息化服务社会的能力 B41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制度等 B42面向信息化的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的创设、氛围的形成 B43 学校教职员工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 B44 信息化考核与评价能

37、力A5学校教学资源配置建设资金的投入效益及信息化环境的评估 B51 学校信息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评估 B52学校信息化教学质量的评估 B53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发展的评估 B54目标.719在工作中总是思考改进目前的工组内容、方式、目标B54信息技术支持下学校社会影响力及效益的评估 B55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B55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根据各个指标要素在评价体系中所处地位的重要程度和所发挥作用的大小,赋予的不同数值,可以得到指标权重。指标权重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各个指标要素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目前,层次分析法是普遍应用于多目标决策问题中确定指标权重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保证绩效指标体系的

38、效度和信度很有意义。(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t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它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能够有效地处理难以用完全定量分析法来解决的复杂问题。1.AHP的基本原理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首先要把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结构形成后,通过两两比较

39、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相应的比例尺度,构造上层某因素对下层相关元素的判断矩阵,得出相关元素对上层某因素的相对重要序列。这样,依次由上而下计算出最低层因素相对于最高层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值。决策者根据对问题的这种数量分析进行相关决策。2.建立AHP模型 (1)建立层次结构通常,AHP模型结构分为三层最高层:也称为目标层,表明AHP分析所要达到的目标;中间层:也称为策略层、约束层,指要达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最低层:也称为措施层,表示解决问题的基本措施。图3 AHP层次分析法的模型结构(2)构造判断矩阵及其标度层次结构建立以后,根据同一层次各因素对上一层次相应因素的重要性列出

40、判断矩阵。假定P层因素中与下一层次中A1,A2,. . .An有联系,构造判断矩阵如下:表4 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在层次分析法中,为了使决策变量定量化,形成上述数值判断矩阵,T.L. Satty引用了1-9标度法。表5 1-9标度法 标度 含义135792,4,6,8倒数1,因素i与因素j 相同重要因素i比因素j 稍重要因素i比因素j 明显重要因素i比因素j强烈重要因素i比因素j极端重要因素i与因素j 的重要性的比值介于上述两个相邻等级之间因素i与因素j比较得到判断值为的互反数,其中 (3)层次单排序权重确定的方法主要有和法、根法、幂法,下面我们以幂法为例来计算(a) 计算矩阵每一行元素乘积的

41、n次方根 (b) 将方根向量利用公式作归一化处理,得特征向量的近似值,即为指标的权重。?(c)计算与特征向量W对应的最大特征根的近似值(d)一致性检验 应用AHP法保持判断思维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判断一致性,即判断矩阵A有如下关系: (i,j=1,2,n, 其中k取1,2,n内任意值)在层次分析法中,引入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以外的其余特征根的负平均值,作为度量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指标,即用 检查决策者判断思维的一致性。 为了度量不同阶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还需引入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对于19阶判断矩阵,RI值分别为:阶数123456789RI0.000.000.58

42、0.901.121.241.321.411.45当阶数大于2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称为随机一致性比率,记为CR,当时,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4)层次总排序 在经过层次单排序以后,我们得到的是一组元素对其上一层中某元素的权重向量。我们最终要得到各元素,特别是最低层中各方案对于目标的排序权重,从而进行方案选择,还要对所有因素对总体目标的重要性进行层次总排序。总排序权重要自上而下地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对于3的层次的决策问题,若第一层只有1个因素,第2,3层分别有n,m个因素,记第2,3层对第1,2层的权向量分别为 以为列向量构成矩阵则第3层对第

43、1层的组合权重为更一般的,若共有s层,则第k层对第1层(设只有1个因素)的组合权向量为,其中是以第k层对第k-1层的权向量为列向量组成的矩阵。于是最下层(第s层)对最上层的组合权向量为对层次总排序也需进行组合一致性检验,以确定组合权向量是否可以作为最终的决策依据。这是因为虽然各层次均已经过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各层对比较判断矩阵都已具有较为满意的一致性。但当综合考察时,各层次的非一致性仍有可能积累起来,引起最终分析结果较严重的非一致性。组合一致性检验可逐层进行。若第p层的一致性指标为(n是第p-1层因素的数目),随机一致性指标为,定义则第p层对第1层的组合一致性比率为 当时,认为层次总排序结

44、果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并接受该分析结果。层次总排序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清晰地再现出系统所有因素对整个系统的不同重要性,从而使决策者根据不同的重要性进行有区别的处理。(二)各级评价判断指标及权重为确定各级指标的相应权重,特邀请了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内的10位专家,结合他们的意见,建立各级判断矩阵如下:(1)一级判断矩阵指标及权重计算W首先计算 做归一化处理, =0.252+2.112+2.687+0.803+0.871=6.725由 得 所以特征向量W=(0.037 0.314 0.400 0.119 0.130)即为各个指标的相对权重。即:自身信息化素养为0.037,学校信息化规划与决策能力为0.3

45、14,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能力为0.400,信息化服务能力为0.119,信息化考核与评价能力为0.130。计算最大特征值 5.114检验一致性 CR0.10,所以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2)二级判断矩阵指标及权重自身信息化素养判断矩阵显然,矩阵A1满足完全一致性要求。所以,各个指标的相对权重W1=(0.667 0.333),CI=0。学校信息化规划与决策能力判断矩阵对于学校信息化规划与决策能力判断矩阵,W2=(0.051 0.076 0.173 0.426 0.274)。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CI=0.024, CR=0.0220.10,所以矩阵A2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判断矩阵对于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矩阵,W3=(0.136 0.259 0.075 0.135 0.259 0.136)。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 CI=0.002, CR=0.0020.10,所以矩阵A3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信息化服务能力判断矩阵对于信息化服务能力判断矩阵,W4=(0.044 0.544 0.272 0.140)。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CI=0.059, CR=0.0650.10,所以矩阵A2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信息化考核与评价能力判断矩阵对于信息化考核与评价判断矩阵,W5=(0.059 0.2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