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2016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考试试题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千名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解析一网打尽!在线做题就选针题库:(选中链接后点击“打开链接”)1.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和排烟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宜布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且高差不宜小于3.0m;当水平布置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 。(A)A.10mB. 12mC. 15mD.20m2.排烟风机的设置要求是:_ 。(D)A.排烟风机的全压应满足排烟系统最不利环路的要求,其排烟量应考虑10%20%的漏风量。B.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排烟专用的轴流风机,且应能在
2、280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C.在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阀应与排烟风机联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能应能停止运转。D.以上所有选项。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 (C)排除含有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时,其排风水平管全长应顺气流方向向上坡度敷设。排除含有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时,其排风水平管全长应顺气流方向向下坡度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穿过通风机房和通风管道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紧贴通风管道的外壁敷设。A. B. C. D. 4.在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散热器表
3、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_。(C)A. 100B. 90C. 82.5D. 705.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或产生爆炸性气体的厂房应采用_采暖方式。(D)A.暗装热水散热器采暖B.电热散热器采暖C. 热风采暖D.不循环使用的热风采暖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D)A.存在与采暖管道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体、蒸汽或粉尘的房间内不应穿过采暖管道,但必须穿过时,应采用不燃材料隔热。B.采暖管道与可燃物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当温度大于100时,不应小于100mm或采用难燃材料隔热。当温度小于等于100时,不应小于50mm。C.对于甲、乙类厂房或甲、乙类仓库内的采暖管道和设备的绝热
4、材料宜采用不燃材料。D.以上所有选项。7.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管道布置,横向宜按防火分区设置,竖向不宜超过5层。当管道设置值防止回流设施或防火阀时,管道布置不受此限制。排风管道防止回流的方法有(C)增加各层垂直排风支管的高度,使各层排风支管穿越两层楼板。把排风竖管分成大小两个管道,总竖管直通屋面,小的排风支管分层与总竖管连通。将排风支管顺气流方向插入竖风道,且支管到支管出口的高度不小于600mm。在支管上安装止回阀。A. B. C. D. 8.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_:(C)A.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内的排风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和有爆炸危险的车间隔墙。B.甲、乙、丙类厂房中的送、排风管道宜分层设置。当水
5、平或垂直送风管在进入生产车间处设置防火阀时,各层的水平或垂直送风管可合用一个送风系统。C.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的房间,其送、排风系统应采用防爆型的通风设备。当送风干管上设置了止回阀时,可采用普通型的通风设备。D.含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粉尘的空气,在进入排风机前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除尘器进行处理。对于遇水可能形成爆炸的粉尘,严禁采用湿式除尘器。9.下列_表述是正确的:(C)处理有爆炸危险粉尘的除尘器、排风机应与其他普通型的风机、除尘器分开设置。宜按单一粉尘分组设置。处理有爆炸危险粉尘和碎屑的除尘器、过滤器、管道,均应设置泄压装置。净化有爆炸危险粉尘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应布置在系统负压段上。排除、
6、输送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排风系统,均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且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地下、半地下建筑(室)中。A. B. C. D. 10.处理有爆炸危险粉尘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宜布置在厂房外的独立建筑中。该建筑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_ 。(A)A.10mB. 12mC. 15mD.20m11.排除有爆炸或燃烧危险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排风管为什么应采用金属管道?(D)A.易于加工B.耐高温C. 防火性能好D.利于导除静电12.排除和输送温度超过80的空气或其他气体以及易燃碎屑的管道,与可燃物或难燃物体之间应保持不小于_的间隙。(B)A.100mmB. 150 mmC. 200
7、mmD. 250 mm13.标准喷头是指流量系数为_的洒水喷头:(B)A. K=65。B. K=80。C. K=115。D. K=130。1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选型中环境温度_的场所应采用湿式系统:(B)A. 低于4,或高于70。B. 不低于4且不高于70。C. 不低于0且不高于70。D. 低于0,或高于70。1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选型中环境温度_的场所应采用干式系统:(A)A. 低于4,或高于70。B. 不低于4且不高于70。C. 不低于0且不高于70。D. 低于0,或高于70。1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灭火后必须及时停止喷水的场所,应采用_。(D)A. 湿式系统。B. 干式系统。C. 预作用系
8、统。D. 重复启闭预作用系统。1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II危险等级的设计参数应采用(C)A. 喷水强度4L/min*m2, 作用面积160 m2B. 喷水强度6L/min*m2, 作用面积160 m2C. 喷水强度8L/min*m2, 作用面积160 m2D. 喷水强度8L/min*m2, 作用面积260 m21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低于_。(C)A. 0.01Mpa。B. 0.02 Mpa。C. 0.05 Mpa。D. 0.1 Mpa。19.装设网格、栅板类通透性吊顶的场所,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水强度应按规范规定值的_确定(C)A. 1.1倍。B. 1.2倍。C.
9、1.3倍。D. 1.5倍。20.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货架储物仓库应采用钢制货架,并应采用通透层板,层板中通透部分的面积不应小于层板总面积的 。(B)A. 30%。B. 50%。C. 60%。D. 70%。21、一级加油站油罐总容积为( A )m3。(中)A、120v180/v180B、60v120/v120C、V60D、180v,v30/v,v3022、二级加油站油罐总容积为( B )m3。(中)A、120v180/v180B、60v120/v120C、V60D、V 3023、三级加油站油罐总容积为( C )m3。(中)A、120v180/v180B、60v120,/v120,C、V60D、
10、V3024、柴油罐容积( C )计入油罐总容积。(中)A、全部B、80%C、折半D、30%25、一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气罐总容积为( B )m3。(易)A、 V60B、45v60/v60C、30v45/v45D、V3026、二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气罐总容积为( C )m3。(易)A、V60B、45v60/v60C、30v45/v45D、V3027、三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气罐总容积为( D )m3。(易)A、V60B、45v60/v60C、30v45/v45D、V3028、加油和压缩天然气加气合建站中压缩天然气储气设施总容积不得超过( B )m3。(易)A、10B、12C、15D、2029、加油加气合
11、建站的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重要公共建筑物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D )m。(易)A、25B、30C、40D、5030、汽油罐及其通气管管口,设有卸油油气回收系统,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可减少( B )%。(易)A、10B、20C、30D、5031、柴油罐及其通气管管口和加油机,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可减少( C )%。(易)A、10B、20C、30D、5032、加油站、加油加气合建站油罐、加油机与站外小于或等于1000KVA箱式变压器、杆装变压器的防火间距可减少( B )%。(易)A、10B、20C、30D、5033、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液化石油气罐与重要公共建筑物的防
12、火间距不小于( C )m。(易)A、50B、80C、100D、12034、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应( A )。(易)A、埋地设置B、设在室内C、设在地下室D、露天设置35、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小于25m以及小于或等于规定的防火距离的1.5倍时,相邻一侧应设置高度不低于( C )m的非燃烧实体围墙。(易)A、1.5B、2.0C、2.2D、2.536、加油站油罐通气管管口应安装( D )。(易)A、截断阀B、净化装置C、回收装置D、阻火器37、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设置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高限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可燃气体爆炸下限浓度值的( B )% 。 (易)A、20B、
13、25C、30D、3538、架空电力线路与三级加油站的埋地油罐、通气管管口、加油机的防火间距为( D )。(易)A、1.5倍杆高B、1倍杆高C、0.5倍杆高D、不应跨越加油站,且不应小于5m39、液化石油气加气罐地上布置时,应符合以下( ACDE )规定。(中)A、应集中单排布置B、罐与罐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mC、罐与罐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D、罐组四周应加设置高度为1m的防火堤E、防火堤内堤脚线至罐壁净距不应小于2m40、在城市建成区不应建( ABD )。(易)A、一级加油站B、一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C、二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D、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E、二级加油加气合建站41、燃烧的类型
14、归纳起来有( D )A、有烟燃烧B、无烟燃烧C、熏烟燃烧D、闪燃、着火、自燃、爆炸42、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引起物质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B )A、闪燃B、燃点C、沸点D、自燃点43、气态火焰的构造 ( A )A、内焰、外焰B、焰心、内焰C、外焰、焰心D、焰心、内焰、外焰44、阴燃是( A )物质的燃烧特点。A、固体B、液体C、气体D、金属45、液体的燃烧方式是 ( B )A、一闪即灭B、蒸发燃烧C、沸溢燃烧D、分解燃烧46、下列物质中( B )为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A、H2OB、COC、CO2D、HCN47、( A )属于乙类火灾危险性。A、镁粉B、钾C、动物油D、过氧化钠48、 (
15、 C ) 属于丙类火灾危险性。A、氧气B、松节油C、蜡D、漂白粉49、乙类可燃液体的闪点( B )A、28B、28,2860D、28,6050、木材的燃烧属于(B)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51、 ( B ) 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D、热交换52、天然气的爆炸极限是 ( B ) 。A、1%3%B、4%16%C、18%23%D、27%36%53、液化气钢瓶爆炸属于是 ( A )。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气体爆炸D、固体爆炸54、粉尘爆炸属于 ( B ) 。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气体爆炸D、固体爆炸55、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
16、B )。A、化合反应B、化学反应C、氧化反应D、分解反应56、 ( B ) 的闪点60。A、汽油B、乙醚C、煤油D、机油58、 ( C ) 不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液体。A、苯B、丙酮C、樟脑油D、石脑油59、一般碳氢化合物的气体或蒸气在氧浓度低于( A ) 时,不能维持燃烧。A、10%B、15%C、18%D、20%60、重大危险源的调查评估是( C )实现知己知彼的基础。A、执勤备战B、作战指挥C、灭火作战D、灾害处置61、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是灭火救援( B )的依据。A、执勤备战B、作战指挥C、基础工作D、力量调集62、( A )是指有可能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的火灾,爆炸、毒害等灾害事
17、故的场所设施。A、重大危险源B、高层建筑C、人员密集场所D、化工企业63、下列不属于重大危险源调查内容的是( D )。A、基本情况B、周边环境C、社会资料D、消防水源64、腐蚀品按其酸碱性大小可分为( C)类。A、 一B、二C、 三D、四65、救人第一、准确迅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是消防部队灭火战斗行动中的( A )指导思想。A、指导思想B、战术原则C、战术方法D、行动原则66、公安消防部队灭火作战行动中的原则( B ) 。A、先救人、后灭火B、先控制、后消灭C、内攻为主,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D、外攻为主,先灭火后救人67、执勤条令是规范和指导消防部队执行灭火作战勤务的( C ) 规范具有强制性。A
18、、法律性B、条令性C、法规性D、强制性68、公安消防部队到达灾害现场后( B )立即组织侦察小组进行灾情侦察。A、必须B、应当C、视情况D、一定69、室外地上式消火栓一般安装在室外消防给水管网上,主体部分露出地面并涂成红色,目标显著,使用方便,有一个直径为多少毫米和两个直径为多少毫米的栓口( B )。A、80 、50B、100、65C、100、80D、100、5070、消防水池一般设置在室外,且与建筑物外墙之间的间距不小于( C ) 米。A、5B、10C、15D、20多选题 第391题(共 398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人员密集场所包括以下哪些? (A,B,C,D,)A.福利院B.
19、幼儿园C.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D.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多选题 第392题(共 398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人员密集场所包括以下哪些? (A,B,C,D,)A.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B.旅游、宗教活动场所C.公共娱乐场所D.宾馆多选题 第393题(共 398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以下哪些属于消防设施? (A,B,C,D,E,)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B.防烟排烟系统C.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设施D.安全疏散设施E.消火栓系统多选题 第394题(共 398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以下哪些属于公众聚集场所? (A,B,C,D,)A.宾馆B.集贸市场C
20、.体育场馆D.民用机场航站楼多选题 第395题(共 398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产品是指专门用于_的产品。 (A,B,C,D,E,)A.火灾预防B.灭火救援C.火灾防护D.避难E.逃生多选题 第396题(共 398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以下哪些属于人员密集场所? (A,B,C,D,E,)A.公众聚集场所B.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C.养老院D.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E.旅游、宗教活动场所单选题 第397题(共 398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_施行。 (C)A.2008年10月28日起B.2009年1月1日起C.2009年5月1日起D.2009年10月28日起单选题 第398题(共 398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六号)的施行时间是? (C)A.2008年10月28日B.2009年4月1日C.2009年5月1日D.2011年1月1日